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范文

时间:2019-05-13 04:0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范文》。

第一篇: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范文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追其问题原因涉及许多方面,如有来自传统的贯性,有来自高考的压力,有来自制度层面的评价等方面。本文从课堂教学方面对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与大家探讨。

课堂教学实际上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想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先来谈一下学生的有效学习。1.1 关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学习问题,没有学生的学习就谈不上教学。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老师在教学生时,先出示例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接下来老师再进行讲解示范操作,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在很多情况下,是经过反复的操练,形成学生的某种技能,这种学习方法是过去所强调,对提高应试考试有时也有效,这种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认心理学。用行动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这种练习如果过度的话,就会造成学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有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说,学生学习教材,教材对学生有作用,而学生同时对教材也有作用,学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新的观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解读了教材的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一个概念,一个新的概念,而且建构是和教学同步进步的,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1.2 关于有效学习

反复练习、操练式学习过程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而新课程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什么是有效学习?国外大部分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反复的练习也有些效果,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效果。它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另外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它的效果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研究表明,操练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显著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负面产果。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长此以往,必定“熟能生笨”。这种学习不是我们提倡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这就是有效学习的效果。

1.3 有效学习的的五个要素

一是“感悟”。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感悟。感悟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感悟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感悟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有的教师上课,不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总是先下定义,然后再强调一、二、三点,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非常累,效果也不尽人意。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练式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轻。思考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为交流,实际上活动与交流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该是老师怎么讲解,而考虑的是学生怎样的学,关心的是学生怎样思维活动。四是“生成”。学习过程是学习经历与知识、技能生成的过程,所有知识和技能都应当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和重新组合,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五是“应用”,就是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思和巩固,还会再次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提高求知的欲望。使学习向新的领域循环推进。“感悟”、“思考”、“活动”、“生成”、“应用”是有效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那么,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2.1 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应走出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觉问心无愧这种教学,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这样容易造成教师盲目追求操作技能训练而忽视了教学本身。教师倾其所有,将各种菜单操作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亦步亦趋地“操练”。这种缺乏探索性的经历不仅没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没有思考空间的过程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具体的操作步骤本身,无暇顾及过程中蕴藏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越不愿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实现有效教学还必需认清四种表象:第一,“信息不等于知识”。学生搜集了大量信息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这些信息都理解,学生并不能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有时甚至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去搜集信息。第二,“活动不等于理解”。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却无法在活动中“沉浸式”地学习、无法有效理解学习活动。第三,“技术不等于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机技术只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工具、手段,教学目标的培养是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第四,“任务不等于智慧”。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有目的、有依据,并和具体教学目标坚定相连。如果只是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那么就会使很多任务仅仅是一种孤立的、机械的、低水平的劳动,无法让学生习得相应的能力,智慧的发展更无从谈起。2.2有效教学的实现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怎样教学才算有效,这是一个复杂问题。有时教师讲得很多,讲得很辛苦,自以为效果不错,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最多只能说是低效教学。我们要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种策略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是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以前通常认为,备课主要是根据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流程,备教师怎样有序地讲,很少关心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有几个思维高潮,怎样安排,知能构建采用哪些手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学会事后备课,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

二是实施的策略。就是根据备好的课如何在课堂中具体落实。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例如研究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区别,可设计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模块:

1、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认知冲突。通过展示文件(文件内容是两个带黑边的红色圆A与B)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A与图B是否一致,引出问题。

2、组织、引导学生对位图图像的组成和存储空间计算、矢量图形的组成与特点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关注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拓展、实现学生知识迁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实现:例如有一个Word文档里面插有多张图片,发现其文件很大占用了几兆空间,如何通过对图片的转换,在不影响整体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缩小文件存储空间了;风景人物或照片,一般用位图进行存储,是否可以用矢量图来存储?矢量图存储空间是否比位图要小;视频由一连串相关的静止图像组成。每秒显示25帧(注:一幅画面称为一帧),如果播放分辨率为640 x 480、24位真彩色时间为90分钟的电影,需要多少存储空间?讨论教学策略: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通过讨论提高自我判别能力,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如在《信息安全与计算机使用道德》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黑客是英雄?”为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辩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的认知和意识。提问的策略,怎样提问?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要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含量的,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的时间没有效果。

当然除以上列举的实施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实施策略,我们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进行灵活运用处理才行。

三是评价策略,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的重要手段。新课改倡导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条,但评价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性及时评价。①正确对待学生差异性的方法。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更多是心理因素差异的反映,因此,要善于熟悉和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强加给学生。要求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用“会”与“不会”评价学生的优劣,应该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②在进行作品评价时经常鼓励学生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必不可少,只要学生在原有从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就要给子肯定和鼓励,既能使大多数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会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忽视了个体性,不注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学习主动性就无从谈起。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的评价需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酒泉市肃州中学 史明博

摘要: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信息化”,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社会“必备技能”的提法也已被大众所接受,这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面对社会、学校、学生、家庭所承担的种种压力,信息技术学科不可能占用过多的资源和时间,努力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才是关键。而对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正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存在的。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又有别于其他学科。本文,作者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结合已有的课改经验和成果,就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任务驱动;分层教学

高中是学习的黄金时代,随之而来的高考更是决定学生的命运。对高中各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一直以来社会各界都尤为重视,而信息技术作为未来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信息技术教育更应该被加强和重视。为适应社会及个人的需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在学科教学的质与量两方面做出进一步的突破。课时多少固然重要,但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给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更充裕的资源和时间,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质与量,就只能从提高课堂效率方面下功夫,有效教学被引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便成为了必然。然而,在探索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客观存在,有些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老问题,有些是新问题,该如何处理以求突破呢?有些是我们可以克服的,而有些我们只能想出对策绕过去。笔者将详细分析这些不利因素,并从教学策略方面对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实施加以论述。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要从两个方面分开定义,先是要定义有效。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然后,对教学进行定义,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使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二、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不利因素分析

新课程改革倡导高效课堂,效率为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积极响应高效课堂的要求。顺应形势,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被顺利引入,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实现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不但困扰着学生,更使得教师对此十分担心。究其原因,笔者分析,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环境影响

首先是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高考仍是现阶段高中教育的主旋律,很多地方教育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是地方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多地方、学校受当地经济的制约,缺乏基本的硬件设施和设备,技术课程变成“纸上谈兵”,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无从谈起。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限制 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下,不能深入分析教材、教法、学情,从而无法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完全依托教材,照本宣科,使得信息技术学科原有的趣味性丧失殆尽,更有些教师完美的充当了“软件使用说明书”的角色,毫无教学技巧、策略可言,在教学过程中,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很不相称。

(三)学生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由于诸多客观因素,导致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周边设备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熟练运用,而有的学生却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出明显差距。

(四)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组织混乱

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最为显著的体现就是课堂组织混乱:放羊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屡见不鲜,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都成问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只能说勉强完成教学目标,差异教学无处表现,也与高教学效率不沾边;畸形的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无法为开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提供支持。

(五)学校杂务对信息技术教师本职工作的冲击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所占的比例本就很小,但却普遍充当了学校的教辅核心和技术骨干的角色。作为技术骨干的信息技术教师,多因诸多繁杂事务缠身,冲淡了对本职教学工作的研究和准备,进而影响到信息技术教学。

三、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应积极响应新课程的相关要求,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积极采用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多加考虑适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下将以“双主”模式教学设计流程为基准,着重从课前准备、教学策略设计、评价等环节入手,探讨多种教学策略的实践运用。

(一)课前准备

此项工作的重点在于资源的准备及整合、课件制作、教材分析、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等环节。鉴于本篇主旨,着重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合作小组的划分原则、分层教学目标设计等方面。

做好学习者特征分析至关重要,它影响合作小组的划分、任务设计及分层教学目标设计等环节。学习者特征分析应从学生知识准备状态、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可以考虑设计诊断性评价量表来实现,此项评价结果将为小组划分及分层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依据。

合作小组的划分应着重考虑互补原则,异质分组,并尽量做到组间平衡,在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的同时,兼顾组间竞争,激发学习动力。合作小组一旦划定,在一段时期之内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随着学习进程、内容模块(word、excel、PPT、Photoshop、Flash等)、学生发展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导致组间差异拉大,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并进行分组调整。各合作小组需指定组长,组长的职责在于小组任务的分配和组内评价。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接受新知的机会,但最低层级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得低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层次。所设计各层次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任务的设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可在各教学环节的形成性评价中得以体现。

(二)教学策略 “双主”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所适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分层教学、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等,各个教学策略之间并非是单一的、独立的,它们密切相关、互依互存。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小组应以4-6人为宜,划分原则及方法不再赘述。合作小组的组长可由教师指定或组内推举产生。组长应充分掌握组内各成员知识准备状态、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并在后续的小组合作实践中逐步锻炼提高,期间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组长快速成长。

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对各教学环节所设计的任务,由小组长负责将已分解的子任务依学生特点分解给组员,由组员独自完成个人任务,最后由组长收集,并与组员讨论整理出本组合作学习成果。在成果展示环节,由组长或组内指定成员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在教师点评或组间互评环节完成知识的纠错和升华。在任务实施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认真观察合作学习的动向,适时参与其中,解疑答难、技术支持或给予方向性指导。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别称“抛锚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既定情境下,设置任务(即抛锚的过程),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整合运用,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新知的构建和技能的习得。主要环节包括情境创设、任务设定(抛锚)、问题解决过程(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结果及评价等。

任务驱动学习活动的关键就在于情景创设要贴合学生实际,问题设计要合理。关于情境创设,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经验和日常积累作基础,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着重探讨任务设定。依据创设情境和教学内容,设计一至三个主要目标任务,并以此作为各教学环节的划分依据,然后再将各目标任务分解为多个符合分层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子任务。这是分层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便于各层次学生分层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有关于“最邻近发展区的”论述,任务驱动学习活动中的各层次目标任务的设定,应符合“最邻近发展区的”的理论要求,即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目标,而新知的构建和技能的习得恰恰就在这跳一跳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3、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原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本篇所述分层教学,是与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教学策略相结合的,主要包括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任务分层及评价分层,方便学生依据自身情况确定目标任务,在小组合作、组内互助、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技能、构建新知,这样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都能有所提高。

学生分层:在完成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互补为原则,采用异质分组,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在小组合作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各层次学生依据自身特点确定子任务,在小组合作、组内互助、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

教学目标分层:在完成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在各子任务上得以体现。最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设定应以大纲为基准。

任务分层:以分层教学目标为依据,“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设置各目标任务的子任务,以供各层次学生选择性完成。

评价分层:评价分层主要针对形成性评价而言,后文详述。

(三)评价

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过程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这不但使老师无法掌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而且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学生本就存在个体差异,教师的评价也就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分层评价。

形成性评价,亦称之为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并调整和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可以针对教学环节独立设计,教师可参与到小组合作任务过程当中或小组讨论环节,来完成形成性评价,也可将形成性评价置于小组展示环节,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或小组,评价内容应包括本环节中的各项子任务的完成过程及方式(自主探究完成、他人帮助完成)、任务完成的质与量等内容。

总结性评价,亦称之为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整体教学效果的判断,评价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学生方面,可依据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及成果展示环节作出评价,也可以采取填写评价量表的方式。教师方面,主要针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等环节进行评价。可采用设计评价量表的方式来实现。在总结性评价过程中,应对整体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准确把握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并给出教学与学习的最终评价结论。教师应不吝言辞,对各组及学生个体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得失,给予合理到位的点评,以资鼓励。

四、小结

我国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全体一线教师正为之努力,以期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而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也方兴未艾,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不利因素诸多,有些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无力解决的,但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却可以为之努力的,还需要各位同仁协力共担。以上是我的一点粗陋之见,不到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也请诸位同仁将先进经验多多共享,不吝赐教。参考文献:

[1]何克抗 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105-116;356-359 [2]何克抗 郑永柏 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52-69;149-154;221-237 [3]江榕春.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石仲凯.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D].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37)[5]刘心达.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3

第三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倡导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包括三重意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二、制定合理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动中怎样评估和调控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要明晰每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使内容前后连贯,以及以何种方式讲解学生才能有兴趣去接受,只有自己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给学生全面的讲解。同时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实施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新课改要求直面差异,教学中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除了老师在设计任务或问题时要有弹性和可发挥的余地外,每一节课的课堂作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在设计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有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能够看到互相的差距,促进他们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发展个性,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积极向上。分层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杜绝了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困难,而部分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同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必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好的良性运转。

四、分组合作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信息素养要求较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优势互补,并形成良性竞争,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们的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分组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分组学习的选择上,要看是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做分组合作学习的促进者、激励者。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促使他们更加放松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并随时给学生以启迪,促使他们的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五、实施当堂训练,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要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内完成,而不要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通过当堂训练可以了解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训练情况既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也可以总结学生训练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及时讲解,还可以适时调整课堂训练内容。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进行合理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调控和激励,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佳平台。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果用积极肯定、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会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进而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和满足感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研究,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让高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信息技术是具有内涵和外延,是一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极强的学科,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的体现,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鉴于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处于崛起阶段,我们高中教师要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增强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昌盛培养人才。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一)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是由教师掌控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课堂教学,一方面满足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技能。所以,我们高中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学会合理运用信息知识。

(二)让学生全面认识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一般教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可以为学生拓展课堂教学之外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丰富多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外延伸,还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为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将兴趣激发培养作为先导

兴趣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如果保持极大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体验性教学是培养和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重点所在,而体验性教学的两大基本内容为成功与情境体验。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Flash

软件时,首先应当让学生对元件这个在Flash

中有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对这一概念的讲解便成为课堂中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单一地向学生照本宣科,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且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在授课前精心设计制作简单的一系列运动渐变动画,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亲眼观赏,通过观赏动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简单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师要求学生观赏后将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从而完成实践任务,学生们在分组合作实践过程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利用积极的探索实践。但当生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但依然没有制作成功时会感到不解和失望,此时,教师可掌握时机将元件的概念提出,将转化运动对象为元件,才可将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的道理向学生重点强调说明,同时重点讲解

Flash

中元件的重要性,此时,理顺思路的学生进行合作实践,便可成功制作出运动界面动画。

(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思维不一,对于知识的接受与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尊重与体谅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有些基础东西固然乏味但也很重要,所以教师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网站设计与评价这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看课本进行自己喜欢网站的各类设计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帮助,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可以从帮协助。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够带动学生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学习。

(三)注重创造和体验性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重视实践和技能的课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制定更加详细的实践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实践性的课堂教学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全面提升。

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形成“学生问,师生答”的教学氛围,并形成常态。学生先设疑,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让他们在“思”和“问”的状态下去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和不足,及时反馈和适当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最重要的方式,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制作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保持引导者的角色,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查资料,做

PPT,最后制作网站,然后由每个小组的代表成员在课堂上演示,看每个小组制作网站的效果。这个过程,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断探索的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现代化教育理念渗透的表现,也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体现。

结束语

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重操作而轻理论的问题,为了有效推进课堂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拓展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力。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本学期第六周我上了一节《Excel2003图表创建和修改》的公开课,我们信息学科组内的几个老师都来听课。课后,我自己静下心来反思,怎样上才能真正提 高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如何改进?我以后的课堂应该怎样?我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一、反思这堂课学生能掌握哪些知识?

新课程理念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我主要围绕着图表的性质、制作方法、构成元素、修改来展开《Excel2003图表创建和修改》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我重点关注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关注了学生的学,但是由于是在机房上课,有个别几个学生偷偷玩游戏,我没有注意到,还有小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显然我的思维中心还不能完全以全体学生为主,没有注意到实时渗透德育教育。所以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是要真正地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的45分钟才有效。

二、反思这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的消化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图表的创建,难点是数据的选择,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在学生机上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各个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然后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评价改进。虽然在课堂上有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够完成我布置的练习,但是我可能还是忽略了班级中几个后进生教学,虽然后进生能够在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跟上步骤,但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是通过记忆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一定要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举一反三,学会贯通,但是我在教学中却只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追求教学的表面现象,却没有通过多举些例子来检测后进生的灵活运用。

三、反思本节课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知识?

本节课我主要是给出数据资料,生成图表,然后拿图标和数据对比,来向学生展示创建图表的必要性,以及图表的作用,从而引入如何创建图表,如何通过 图表让数据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所授内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协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课后想想我只不过是牵引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直走下去而已,并未能真正做到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想、去做、去活动。而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疑难处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一种能力,同时也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课后我不得不反思这一问题,事实上这是强化课改理念的自觉实施、有效实施。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新课标新理念有时候只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教学上我还是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后我就应该经常坚持这样的反思,大胆剖析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认识其弊端,并尝试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只有这样,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逐步代替陈旧的观念,有效教 学的实施便会更自觉、更富于成效。

四、反思是否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是一个高层的反思,更具挑战性的反思。这一问题是建立在自我对这堂课教学效果基本认可的基础上的,对自我的一个较高层次的再提升。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还参考了前辈们的集体智慧,经过再三思考而选择的教学方法,虽然效果还不错,但总觉得还应该追求教学方法的精致、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要用挑剔的眼光去发现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而敢于否定自我。为此,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各学校的教研活动机会多走出去其他兄弟学校听课,比如: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多和有经验的教师相互交流,不断地学习提升,学会善于借鉴名师、特级教师的教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2017年4月20日

下载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面对全国普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我省信息技术课纳八高考的严峻形势,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我们信息......

    反思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有效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反思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有效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选取实际事件来教学 宣城市第二中学 曹隽 在跟其他学科的同仁交流时,他们都说信息技术课特别好上,许多时候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

    2009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范文模版]

    2009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孟永强 转眼之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近尾声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同时也梳理一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多杰才让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近尾声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帮组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二) 近日,我阅读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等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十几年......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篇1本学期我担任四个班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尽管开始一周12节课,但通用和信息的交替教学还是让人觉得疲惫,好在期中考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