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党员转正读书笔记(九篇)

时间:2019-05-13 04:5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备党员转正读书笔记(九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备党员转正读书笔记(九篇)》。

第一篇:预备党员转正读书笔记(九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二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家尼摩船长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古怪,但看到朋友死去却会无声地落泪;他知识渊博,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他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他会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甚至还为法国政府偿还几百亿国债;他还会逃避人类,对他人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仍是个善良的人.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气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氧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那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深深感动了我.作者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惶恐不安,有时轻松愉快.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三 《活着》读书笔记 只要活着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嫖娼,赌博生生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个穷光蛋.这期间,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谁 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自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应该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解放军是选择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现在想想,如果那时他选择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择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 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

看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怎么会如此荒唐 怎么会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 真是什么样的人心 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沉重吧.回头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活着,因为家珍.儿子有庆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随时会跟了有庆而去,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人了,女婿虽然是个偏头,却是个极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可是,这简单的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希望——苦根,艰难的活着.苦根,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让人心疼.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徐福贵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四

《童年》读书笔记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五《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是我认为我有史以来度的最快的一本书了.但,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鲜明,它的内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贬义,不知是否有人会骂我早熟之类的),甚至主人公方鸿渐的一些经历和我颇有相似之处(关于这一点,我会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来).我一开始,只是把这书当作一本普通的小说来看的,只是为了图个乐子,也并没想写什么读后感.于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气地读到了本书的200多页(全书共有335页).这时,我十分纳闷——我一般读小说,200多页会读上近半个月.于是,我诧异地顿了顿,把书合了起来.这时,我看到了本书的题目——《围城》.我惊呆了.当时,我凭题目感觉《围城》这本书应是写一些抗战时期的事情——“围城”吗!即八路军把日本鬼子围在一座孤城里无路可逃,被迫投降一类的事.但是,内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对不上号.它倒是讲了一个上海的青年,出国留学后骗来了个博士学位,回国时候和回国后发生的事情.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书,并怀疑这书是否印错了,是不是误打误撞地把一个别的作家的什么别的著作给印过来了.但事实证明,书是对的,and I was wrong.我无奈,小憩后,继续看下去.我这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书看到一半,就总想知道结尾.一番内心中的激战后,良心逐渐败下阵来,好奇心渐渐占了上风.以是余便翻经至其末,以观其后果.但,此“后果”使余大失所望——这书的末尾不是结尾,而是什么钱夫人写的“附录——记钱钟书与《围城》!”

我看了下去,还没看到一半,便猛地把书合上,万千的思绪戛然而止,学着赵辛楣骂孙柔嘉的架势嗔道:“Damn杨绛这个家伙,没事写这个干甚!这下可好,文章不用读了,内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头了!”

但是,冤大头还是几乎一口气地把这本书读完了——它的内容太精彩了!

从那次经历后,我终于明白了这大学生的平常生活和艳遇等事件与“围城”二字有什么关系.不过,在说“围城”二字之前,还是先来说说这本书,这对理解有好处.作者钱钟书的夫人杨绛说:“这书写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许正是这样,作者才写出了本书.其实,“围城”所讲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鸿渐(即作者本人)身陷“围城”的情况.杨绛在写“钱钟书与《围城》”时,曾提到了“方鸿渐结婚后处境如身陷围城”.的确,方鸿渐在订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孙柔嘉的关系还算比较好(不能说是十分亲密——也许柔嘉说的没错,鸿渐根本就没真正爱过她).但婚后二人动不动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开始吃了她以前说过不会吃的“陈醋”(即苏文纨与唐晓芙).而且,用人李妈,柔嘉的Auntie,鸿渐家的两个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乱,帮他们添油加醋.但在最后的争吵后,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们虽不可能永远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收敛,使身陷得状况好转一些.但我认为,主人公身陷围城的状态并不光单是这一点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单是这一点就造就得了的.例如,在众人初到三闾大学时,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长高松年的“欺骗”,也许这个骗局不是高松年刻意设下的,但这也是身不由己.但,鸿渐认为,这是.而且,孙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负.于是,我运用我超常的联想能力后,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小学时,我因学习成绩颇受大家的好评.但,升入初中后,这一切只是“父母在夸孩子的假博士学位”罢了.于是,我整天担惊受怕,怕被别人耻笑.但,我的老师,家长对待我就像当时苏文纨对方鸿渐一样.不过,我的心里想着玩就像方鸿渐在想唐晓芙.我于是暗下决心:无论做每件事,都要像鸿渐最初对待唐晓芙一样对待它们.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决心,就尽最大力来将它实现吧.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个“孙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坏,我们都要接受“她”.千万不要与“她”合不来,过不去,否则,下场是会很惨的.另外,我身边还有一点像小说里面的,就是绯闻闹得很厉害.这一点是我要“批斗”的.六《孟子》读书笔记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七 名人传读书笔记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八 简爱读书笔记

三天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文化氛围。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还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比如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理上,可以称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见钟情,这比较现实,但是她赋予的爱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入到读者的心田里。如此巧妙的感情戏,让我很意外,很惊喜。

《简爱》的作者如果和中国的曹雪芹相比,毫无疑问,后者的文化底蕴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国和英国人拼比历史,中国人可以无愧地说: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学要比夏落蒂.波郎特要广博的多,毕竟中国的文化底蕴要丰盛的多。中肯的说,简爱的确比不上中国的《红楼梦》。不管是人物丰富还是物致的描绘上,《红楼梦》都是更为杰出的。但是,《简爱》中也有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比方说,《简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可以说淋漓尽致。这点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做的都不够.读这本书我仿佛读了一遍《圣经》,西方人对宗教笃深的感情与真诚的信仰,真很令人敬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在读《简爱》时候,让我感受到在拥有宗教哺育下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纯美,在现在的中国这真的很难得。其实,很多圣经里的教诲与中国的孔儒的经典思想是相通互补,而现在国人却往往忽视了祖先的睿智。比如圣经里劝人从善,劝人宽忍,劝人感恩,与孔老夫子劝国人礼义仁,两者是相同的。在读《简爱》的时候,我时常被圣经里的美好的思想启迪着,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状,心中似乎收获许多。让我坚信,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审视。

九关于如何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的读书笔记

——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参加北京大学第17期党性教育读书班的一系列培训学习的同时,如何在未来入党后当好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刘少奇同志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位优秀领导人,他于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公开演讲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篇著名的关于党员、党性的文章。怀着学习的目的,我再次研读了这篇文章,对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什么是“修养”? 所谓的“修养”,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正如少奇同志在第一章所说,“一个比较幼稚的革命者,由于他:(一)是从旧社会中生长教养出来的,他总带有旧社会中各种思想意识(包括成见、旧习惯、旧传统)的残余;(二)没有经过长期的革命的实践;因此,他还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敌人,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性。”

联想到自身,作为在学校里学习了二十多年的学生,我也如同少奇同志第二条所述,没有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不能深刻的认识到敌人、自己,以及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这一点在毛主席的论著里也有体现:所谓的“幼稚病”即是如此。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学生党员,需要不断地修养,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条件,去掉自己的不成熟,在关键时刻不动摇,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第二,如何去“修养”?

在中国古时,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说自我反省的问题。《诗经》上有这样著名的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批评。然而,这些古语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只触皮毛,而未切要害。

恰如少奇同志所言:“他们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以为只要保持他们抽象的“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这当然是虚妄的。我们不能这样去修养。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都不能脱离当前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而是必须结合这种斗争去总结、学习和运用历史上的革命经验。” 的确,“修养”不是养生,更不是违心的“修道”。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革命修养,是从革命实践中完善和总结革命理论的过程。对于学生,便是在日常学习中,在社会活动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的过程。同时更要注意防止外来敌对势力的侵蚀,防止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进攻,防止国内分裂势力的挑拨、防止不明真相的闹事。从这个方面说,党员的自身修养也是一种保证我党先进性、进步性和坚定性的重要法宝,是维持我党我国长治久安的执政基础。

第三,修养中要反对的思想。

针对党员的各种思潮,少奇同志总结了六种应该坚决反对的思想意识: 1.入党动机不纯;

2.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

3.自高自大、个人英雄主义、风头主义; 4.剥削阶级意识,不择手段; 5.计较小事、不识大体;

6.小资产阶级的急性病、动摇性,流氓无产者和某些破产农民的破坏性等。即使是在71年后的今天,以上所述的不少问题仍然在党员队伍中有所体现,也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目前党中央也非常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而要说到党风廉政,更应该从小抓起,从青年、学生党员抓起,让年轻党员充分认识党的性质、宗旨,不断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修养,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修养和提高自己的思想,才能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不辱这面鲜红的党旗,才能坦然面对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发展献出鲜血与汗水的革命前辈。

第二篇:预备党员读书笔记doc

篇一:共产党员宣言读后感

带着无比的耐心,终于把伟大的《共产党宣言》读完了。把三万多字的历史巨作读完,我想每个人的第一读后感,都是累。呆在电脑前盯着荧光幕的我,更是觉得累!但无奈,最艰巨的任务还在下面……

不过,《共产党宣言》无疑是一本史无前例的著作。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当时条件下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而到2007年的12月10日,甚至在更久远更久远的12月10日,当天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得到世界的公认和肯定,从而迅速的发展壮大。到今天,这个伟大的组织已成为了世界上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试问,这样的功绩应该归功于谁呢?每一个伟大的团体要传承万世,都必须有代表其组织的思想。无疑,《共产党宣言》正是国际工人组织的思想代表。正是《共产党宣言》,让国际工人组织得到这个不可替代的地位。

《共产党宣言》的伟大不仅在它壮大了国际工人组织,更重要的是,它预见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在1882《共产党宣言》序言当中,不难明白到:《共产主义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在当时具有局限性的社会乃及世界中,《共产党宣言》大胆的预言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灭亡的必然性,这个,也是当时的其他著作所无法做到更无能做到的。因为面对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人类根本无能力相信这个断定,也许,他们会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永不会实现的预言。然而,以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直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难看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所在。我们把社会主义社会驾御在资本主义之上(虽然某些资本主义分子没有认同这一观点),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还是会被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所取代。所以,《共产主义宣言》拥有了准确的世界发展分析能力。

且从世界谈到我们的祖国,回顾中华民族奋发崛起的革命历程,必然会发现一个顽强智慧的民族政党——中国共产党;也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在黑暗的旧中国,在《共产主义宣言》的到来之前,中国的土地上凝聚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更有无数仁人志士为社会的发展躺下鲜血,牺牲自己。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了一点: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在孙中山同志领导的辛亥革命中,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于得到了终结,但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旧中国人民依然无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惨状。

路在何方?旧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直在苦苦求索,直到一天,《共产主义宣言》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来到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明朗了,清晰了。

在《共产主义宣言》光临我国之前,它曾在俄国掀起了正义革命,并最终了俄国走向了共产主义的起点。正是鉴于这一历史事实,我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共产主义。在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旅程中,好比一段漫长的航行,轮船走走停停,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甚至船上的人被挤得前仰后合,但是,在前进而又曲折的道路上,他们还是到达了终点,让旧中国彻底的改观了,并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为这次“航行”指明了方向呢?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照搬外国经验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了理论结合实际与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当前实际的大结合,并融合为一部为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这个也是史无前例的。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直到今天的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思想,一直源于马克思思想,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把马克思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带领我国迈出新的历程。

不妨再从祖国发展谈到个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思想一贯以来的理论品格,也是它之所以永葆生命力的根源。而与时俱进,这个不仅仅局限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创造力的重要性,源于它不可低估的力量。而创新所需要的,就是与时俱进。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大胆创新,就是时代的强人。有时可能会想,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现在我想,也许我们要从中学习到的,就是这个马克思思想的根源所在——与时俱进。大学生要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就是社会,一个关系到自身前途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去想的。大学生要求具备的,是创造力,是一种结合社会和自身,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的能力。能在社会中拥有竞争力,生命力,要拥有的,就需要马克思思想中的与时俱进。以上的就是我个人读完《共产党宣言》以后关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一些感受。

篇二:读《共产党员宣言》有感

1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篇三:读《共产党员宣言》有感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11月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联合起草的一部党纲,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最具影响力的纲领性文献,其内容丰富、深刻,尽管距离发表之初,至今将近一百六十年之久,《共产党宣言》闪耀出来的思想光芒仍然是照耀人类社会前进的璀璨明灯。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到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经历了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的峥嵘岁月与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敢于勇立时代之先,昂然撑起华夏民族的坚定脊梁!时至今日,我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实践,理论的延续不仅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是延续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发展的辉煌。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指引下,遵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指南,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世纪的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将近160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从更大的范围看,《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不少深刻教训。特别是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因具有先进性而取得政权、又因丧失先进性而丢掉政权的经验教训,尤其促人深思。拿原苏联共产党来说,这个列宁亲自创建的布尔什维克党,有列宁主义这个科学的指导思想,有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领导制度,有以列宁为领袖、由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组成的最高领导集体,有斗争经验丰富、包括一批职业革命家在内的领导骨干队伍,有按照严格的组织制度建立起来、遍布全国各地的基层组织,还有一支党创建和领导的、英勇善战的强大军队。这样的党,谁能说没有先进性?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有着丰厚先进性资源和辉煌历史的党,这样一个曾经让世界上众多马克思主义政党敬仰的党,这样一个执政74年之久的老资格的党,由于最终丧失了先进性,不仅丧失了执政地位,而且导致了党的瓦解。

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胡锦涛同志总结的先进性建设的五条基本经验,既有我们党86年的先进性建设实践为依据、又蕴涵着对世界政党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认识,既有历史的比较、又有国际的观察,因而不仅对于进一步推进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科学分析苏东国家共产党的兴衰成败乃至正确把握世界政党建设的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初读《共产党宣言》是在大学本科时代的党校课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共产主义信仰给于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坚定信念支持,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从更深的层面感悟了革命时期无数共产党人甘于“抛头颅、洒热血”为心中信念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境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党的建设等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指导作用。

通过结合《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课程的学习,重新读过《共产党宣言》的全文,仍然在阅读与思考中得到了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仍然感受到了强大的真理的力量:

第一,认真学习和掌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志。我们党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面临着各方面的考验和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脱离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党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先进性,那是很危险的。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且坚信这个理想和目标必定会实现。这种信念既是崇高的,也是科学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奋斗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奋学习、磨练意志,夯实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为将来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记得入党的时候,曾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一种神圣而崇高的承诺。承诺就是信念,就是精神支柱,就是前进的动力!第二,向楷模学习,做无愧于时代的共产党员

从我做起,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时代对每个共产党员提出的要求,但是,这句话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切实实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坚持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深刻认识规律,切实运用规律,努力使各项工作把握规律性、增强主观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始终符合实际。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先进共产党员的典范,革命先烈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普通战士雷锋:愿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人民公仆焦裕禄:心中只有人民;还有广受百姓爱戴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等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第三,深刻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层次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有潜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将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能否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决定着我们能否担当起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关系着我们党能否继往开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是对学习的最好诠释,青年学生只有自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发奋学习、刻苦实践、锤炼品德,做先进生产力的推进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做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才能在成长进步、成才立业的道路上保持正确的方向,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四,认真学习和掌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一个根本要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任何一个政党,无论实力多强、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进取,其创造力就会衰竭,生命力就要停止。在充满希望和机遇、也充满挑战和考验的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如既往地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以新的举措、新的成效、新的经验和新的理论认识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建设水平,不断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一定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总之,通过再次阅读《共产党宣言》,我收获颇多,觉得自己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理论学习深度方面还有待加强,也希望通过类似阅读《共产党宣言》的读书活动来加深自己的党性修养,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学习新知识,努力寻找自身发展的支撑点,勇于实践、深入探讨,力求在党性素养和业务能力都能迈上一个新层次、新水平。《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

毛泽东曾自称“山大王”,他虽不是农民出身,但却对于农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农民阶层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并一直致力于发动农民群众的工作。然而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主义者不愿接受他的意见而坚持错误的见解。为此,他回到家乡湖南,对当地的农民运动情况做了三十多天的实地考察,并写了考察报告,借此纠正党内部分人士对农民运动的错误看法。

一个梦想大的人,即使实际做起来没有达到最终目标,可他实际达到的目标可能比梦想小的人最终目标还大。毛泽东就是这样的的一个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明可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通过一如既往的努力,就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共产党能够取得的所有光辉成就,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正应了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用辛勤汗水养活我们的农民,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当然,“团结”不是盲目的,毛泽东在强调统一战线重要性的同时,没有忘记点出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曾指出:“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在其他领域,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万众一心共创伟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个人利益都应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去工作,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检验党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对与错、成与败、得与失的最高标准。

以后我一定要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从未想过,毛泽东竟然如此平易近人,除了有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这样有趣的书,我怎会到今天才来拜读。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文章的第一段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毛泽东首先谈的政治就是先去区分敌我。“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首先指出区分敌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区分敌我的前提是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分析。这对一个阶级说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重要的,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列世界观来看待问题了。

毛泽东在文末指出了对待各阶级的态度,以达到前文中的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和性质,特别领导权问题,与革命的同盟军问题,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为他在日后进行的农民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我们的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懒惰而失败,而是因为没有梦想或选错了方向,一个人无论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以前的日子不过是绕圈子而已,有了方向,我们就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它是我们成功的向导。

对于中国革命这是极其重要的,中国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革命的政治和政治的革命中国革命和革命中国是中国在当代的声音,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是二次革命。革命的时代仍在继续,并未结束。孙中山的声音还在荡漾:革命仍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年前曾经接触过的《毛泽东选集》,当那晦涩难懂的语句让我觉得实在没有读下去的兴趣。如今,时光飞逝,当初懵懂的女孩已经成大,并且正以能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为骄傲而努力着。《毛泽东选集》也自然再次展开在我眼前。在学习毛选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的新知识,真是深感“真理永远没有新旧之分”呀。通过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我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大学生深感我们应该把所学所知的知识融会贯通,具体的实施应用在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认真沟通、认真协调应该成为我们的学生干部,成为全体学生的优良作风。我们就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我们的思想、为人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办事方法。所以,无论是班级工作上还是寝室情况上,我们都无法避免产生摩擦。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大家认真沟通、认真协调,把所有潜在的原因都找出来,问题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我们能永远保持这种优良的行事作风,我们的学习成绩也会蒸蒸日上的。

“艰苦奋斗永远不能丢,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不能让我们父母辛辛苦苦创造的金钱在我们毫无意义的挥霍中白白流失掉。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同样有很多人的生活态度也改变了。但是艰苦奋斗是我们的前辈留下的光荣传统,如何坚持和发扬发扬我国的美好传统美德,是我们年轻一代应当关注的问题。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样化的当代,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意味着保持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利益观念,一种精神状态,我们应该去追求一种高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方向。

读完一篇篇文章我深刻的感受到: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就是力量”=“航天精神”,今天、明天、后天,中国人想干的事就一定能干成!

毛泽东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历史人物,是我们的导师,舵手和最高统帅。他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奠基人,他一手缔造了伟大的红色人民政权——中国.他和这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思想曾经充斥着辽阔的中国。

拿出了尘封已久的《毛泽东选集》进行翻阅。从未想过,读毛泽东竟然能读得意兴盎然,觉得清新之气如春风扑面一般;从未想过,毛泽东竟然如此平易近人,除了有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翻开《毛选》,感受到 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一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 史。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 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 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 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 国热情。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文章的第一段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毛泽东首先谈的政治就是先去区分敌我。“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首先指出区分敌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区分敌我的前提是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分析。这对一个阶级说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重要的,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列世界观来看待问题了。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 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 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 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 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 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 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 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 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 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 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 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 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 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 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 17 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 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 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

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 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 没有好处的!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 “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 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 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 11 年,全国有 110 多个研究院所、3000 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 11 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 8 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 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 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 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如果说《毛选》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 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 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 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 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 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 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 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 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 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 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毛选》里 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 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 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学习《毛泽东选集》对于中国革命这是极其重要的,中国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革命的政治和政治的革命中国革命和革命中国是中国在当代的声音,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是二次革命。革命的时代仍在继续,并未结束。孙中山的声音还在荡漾:革命仍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终于在迫不得已之下,拿出了尘封已久的《毛泽东选集》进行翻阅。

从未想过,读毛泽东竟然能读得意兴盎然,觉得清新之气如春风扑面一般;从未想过,毛泽东竟然如此平易近人,除了有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这样有趣的书,我怎会到今天才来拜读?

专门挑了几篇特别有名的文章来读,例如《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持久战》、《实践论》等等。因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是我第一篇阅读的文章,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就谈一下《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文章的第一段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毛泽东首先谈的政治就是先去区分敌我。“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首先指出区分敌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区分敌我的前提是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分析。这对一个阶级说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重要的,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列世界观来看待问题了。

从下文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分析是由对革命态度最消极的阶级到最积极的阶级从最反动的阶级到最革命的阶级的顺序而来的也是按照当时社会经济地位由上至下的顺序,一步一步递进的阐述各阶级的革命性,达到区分敌我及驳斥当时党内的陈张两种倾向的目的。

他首先分析的是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指出它们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附属帝国主义的,代表着中国最落后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极端的反动派,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与国民党右派。

其次分析了中产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曾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他们推翻了中国根深蒂固盘根交错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阶级,他们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但是他们确实具有局限性,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他们对帝国主义是即反对又依赖,对封建主义是即反抗有妥协他们即革命又反动。所以毛泽东指出他们对于革命是具有矛盾的态度,并预见他们是一个动摇的阶级,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并在文末指出对待他们的态度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使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是我们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用让他们扰乱我们的阵线。

小资产阶级。按照经济地位毛泽东又把这这个阶级分成三个部分。有点余钱的是一个部分,他们渴望成为中产阶级,所以对中产阶级的宣传颇为相信,对革命持怀疑态度。这部分占小资产阶级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只能在经济上自给的,比上一阶级经济地位下降了一层。他们取中立态度不反对革命,但有不敢贸然参加,他们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最后是生活质量较以前下降的一部分。毛泽东认为他们在革命运动中是颇为要紧的。毛认为总体上看这个阶级也是不坚定的。其实这个时期分析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毛泽东对阶级革命性的规律认识。这和该阶级的社会经济的地位是分不开的,通俗一点说就是“愈穷愈革命”,这样看来一般处于社会最低层的人群是革命的中坚分子,那就应该是半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把阶级分析完之后,毛泽东在文末指出了对待各阶级的态度,以达到前文中的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和性质,特别领导权问题,与革命的同盟军问题,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为他在日后进行的农民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对于中国革命这是极其重要的,中国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革命的政治和政治的革命中国革命和革命中国是中国在当代的声音,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是二次革命。革命的时代仍在继续,并未结束。孙中山的声音还在荡漾:革命仍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说到毛泽东选集,大家可能都会想到长篇大论的八股文,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80后的人,有些连金庸古龙的小说都可能懒的去看,更别说好好体会当时的那些文章的思想。

要不是上课的原因,也许我一辈子都不会去翻开这类书籍,但偏偏是命运弄人,从小到大都会接触到毛主席的相关著作,其实也是看地一知半解,最深刻的就是关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论述,但还是难于记得。这次要写毛泽东选集的读后感,压力更大,因为选集本身就意味着有许多本书浓缩在里面了,打开书来看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更别说写读后感了。

不过有种东西叫习惯,一开始不耐烦的翻页,慢慢的翻多了,就开始放慢了翻页的脚步,如果说一开始读《毛选》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的话,现在应该是一种自愿的学习行为了,发现里面有些世界观确实能为现实所用。现在回忆刚接触的时候,就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选》286页),这句话太实在了,完全结合到我身边发生的事,它让我想起了平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不能貌相,认识不久的人我们不能立刻的去了解他,表面看来很温柔善良的人,内心往往不是我们所想。所以有时候我会被一些人所蒙蔽,被欺骗后又怪自己傻、怨对方坏,但看过毛选那句话后我觉得不是那回事了,其实这是一个客观的世界,在社会上什么人都有,我不能阻止他的存在,所以我们不能靠主观来办事(我觉得这是贯穿真个毛泽东思想中心: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也就是上面那句话所提到的,“感觉”并不能让我们去了解一个人,用心的去观察才能分辨他的善恶。发现了上面那句话后我慢慢的开始接受了这本长篇大论,不,应该说是巨著,,这是建立在理解了这本书的基础上的,当然现在的我对本书的理解也只是皮毛,但里面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践论和看问题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使我看问题时有了更多的角度。

在平时生活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很适用于我,那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是毛泽东政治思想中的主题。这简单的五个字,是一个东方大国、世界大党科学执政的理论基础。(从党课中学到的)。我是团委,所以我应该也算在为人民服务着(只不过是范围较小),有时候觉得做一些事情,又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感觉自己特别委屈特别辛苦,但其实想想,正是对人民的无私奉献才能得到人民的信赖,这样说来也许有些人觉得是在自己骗自己,但看过毛选后,觉得这其实也是事实,只不过它需要时间来证明。

毛选里面有着《实践论》和《论持久战》这样理论性强的著名篇章,虽然看起来一知半解,不过有些名句还是非常经典的,有如《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的批评用语,大意是:“什么叫做了等于白做?难道说吃了饭拉了屎就等于没吃,睡了觉醒来就等于没睡吗?”这句话很适合现在的大学生们使用,不过却可能会用偏了。看到这句话时我会心一笑,对这句话有些相见很晚的感觉,它给各位懒人们对睡醒吃,吃了又睡的行为找到了最好的借口,当然这有些断章取义,不过要是这句话被某位网络强人发掘的话,我想有必定会是轰动一时的流行语了。

还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忘记是在第几卷哪一篇看到的了,不过我深信它是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靠得住的话。有时候我自己也会很理所当然的说出某些“大道理”,但其实我自己并没有深究过或者经历过,很容易就会让人给推翻,这只会令自己处于尴尬的处境。所以,对自己不知道或了解不深的事情,我以后都会控制自己,尽量让自己保持沉默,宁愿听人家的“见解”,也不要轻易去评论或推翻某种思想,因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最后呢,我觉得读毛选,最关键的还是学习其思想方法,提高自身思维的品质,将其应用于生活之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通过自读与交流,自身的素质会不断提高。

《矛盾论》读书心得

在这个十一假期有幸拜读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著作《矛盾论》,得到了一些简单的体会与心得。

《矛盾论》是毛泽东主席在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写的,主要是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创造性的运用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许多的复杂矛盾。

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读了很多哲学著作,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写出《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和马克思一样,特别重视历史和哲学,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文章指明了事物的矛盾法则,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个法则涉及广泛的方面及许多哲学问题。分别为: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文章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的基础,其中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与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不变化的。

第二部分介绍矛盾的普遍性。作者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第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第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第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的细化。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说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又是对第五部分矛盾斗争性的细化,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表现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今天读《矛盾论》,它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的到了升华,对我个人思想发展是根深蒂固的,对我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具有深远影响。读此篇文章,感想颇深。

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用什么方法去看世界,用什么方法去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在现阶段,要提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和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就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每一个大学生的头脑。要学会用这个规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工作、学习中要从纷繁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要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看到矛盾的发展变化,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实事求是地对特殊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总之,《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以及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正文:

在马哲原理课上,曾多次听老师提到毛泽东的《实践论》,便找来读了一下,仔细思考后,觉得受益颇深。我觉得它有重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文章。写于1937年7月。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并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践论》这篇文章的重大理论意义,不仅在于它革新了我们的世界观,更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它批判了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有什么害处呢?不妨举一例说明。一队科研人员要到某雪山顶上探险。一位专家指出,高山顶上酷寒,煤气孔容易被冻住,需多带几根钢针以防不测。但是负责装备的是个老队员,他仅凭经验认为,一根钢针就足够了,因而没有听从专家的劝告。结果这群人全部被冻死在山顶,就因为那根钢针不小心弄断了,煤气孔堵塞,无法取暖。这个例子能够极好的说明,经验是要得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

认识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讲知行一致同样需要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而实践在认识的整个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再而,“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 ”,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

《实践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与经验主义者相反,教条主义者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我们学生往往容易如此。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就是为了要我们多联系实际,少说空话,避免教条主义。同时,实践又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我们学习了关于数据库的理论,为什么还要做实验呢?就是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到,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不是一切。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这是不自觉完成的。如果我们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而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如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理论,才可以推广应用。

但是,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因为运动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在物质的运动中,矛盾不断推动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事物联系的形式——现象更加趋于复杂。经历了实践检验的理论,还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时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已经发生变化。在不断地检验中,理论也就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比如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它可以找到足够的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出现了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矛盾,于是产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性原理又一次被证明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实践论在世界观上的重要性。而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所以,实践论还有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在毛泽东看来,认识开始于实践,认识又有待于深化,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实现质的飞跃。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极为突出的特点。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阐述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完全统一的。

《实践论》这篇文章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两点,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与时俱进。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下面就此再举一例,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全国人民一道,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但在当时,许多事情无先例可循(实践已经证明,苏联的经济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并且它自身也存在重大缺陷),一切的实践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还处于摸索阶段。就像李光耀指出的,这难免犯一些错误,比如1958年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并且由于政治路线的偏差,导致了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等浩劫,从而使本已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这是一个极大的损失。众所周知,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就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经济腾飞的。

而1980年代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振兴。为什么呢?因为邓小平理论不是空想的结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经历了先试验后推广这一认识过程的正确的理论,是经历了实践和时间检验的思想的结晶。有目共睹,邓小平理论不仅解决了中国经济中的一些沉疴痼疾,使国民生产总值突飞猛进,更重要的,使它将中国带入了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并为中国经济指明了永恒的发展方向。

但是,如毛泽东所述,邓小平仍不能预见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后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预见到在当代日趋复杂的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具体争端,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同时,在经济开始复苏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显得更加迫切。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更将“三个代表”写进了党章,从而更好的指导了我们的实践。

我认为,“三个代表”思想中最本质的内涵在于与时俱进。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我们就要不断的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认识才能不断深化,理论才能日趋完善。

有人说毛泽东的《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确实如此。毛泽东在“哲学就是认识论”(1964年)就说过,“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关于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道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讲清楚。列宁也没有讲清楚。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只讲清楚了唯物论,没有完全讲清楚认识论。”在整个《实践论》中,毛泽东都没有脱离认识而独写实践。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就是我读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的心得,也是我所领悟到《实践论》的精华内容。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创新性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重要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纲领性文献。

毛泽东 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由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讲话修改和补充而成,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以赞成、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或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

他指出,这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尽可能地促成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根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阶级状况的估量,毛泽东适时地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共产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繁荣的国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以下几点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敢于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

(二)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前者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后者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四)在诸多的人民内部矛盾中领导和群众的矛盾突出,要警惕出现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

(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根源,人们认识上的正确与错误是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论根源。

(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便建设一个伟大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和走群众路线。

作为一个新的理论,它自然会带有初创阶段的不完善之处,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如主要着重于政治思想方面的矛盾,而对经济方面矛盾的论述不够,主要讲用民主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而对用法律和制度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手段认识不足等。它在往后的实际运用中发生了严重的曲折,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尽管如此,它的理论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仍不容低估。它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建设和谐社会,自然要造舆论,对和谐理论进行广泛的宣传,但我们应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仅靠和谐理论的宣传是不会有社会和谐的。社会的和谐要靠切切实实地解决重大的社会矛盾。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上,我们比较重视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如贫富差距的悬殊,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劳资矛盾中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护,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干部的腐败,领导和群众关系紧张,思想文化领域中主流意识与非主流意识的矛盾等),而较少深入思考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较多地是重视眼前的治标之对策,较少研究长久的治本之大计。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前提是正确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倘若社会基本矛盾解决得不好,那么,人民内部矛盾一定会突现出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会受影响。

在处理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我们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为保持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上,我们虽也有很大的进展,但仍明显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革。现在许多社会矛盾都与上层建筑领域中的问题有关。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价值法则和利润法则支配下,必然会有企业破产,有劳动者失业,会发生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的扩大,为了把差距控制在合理限度内,就需要发挥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作用。再比如,干部严重的官僚主义、不正之风和腐败变质直接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张,甚至发生局部的对抗冲突,其原因自然很复杂,但最根本的则在于政治体制、干部制度等改革严重滞后。一个与人民群众相对立的贵族阶层正在形成,这是最为全党全国人民堪忧的隐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性质,发挥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群众)服务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毛泽东多次讲过,什么叫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和走群众路线。归根到底就是群众路线四个字。毛泽东的这些话含义深刻。能否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主要不是方法问题,而是立场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社会主义的人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但最后往往归结到领导与群众的矛盾。因为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群众在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时,自然要找党和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深入实际,走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找到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对策。一些人民内部矛盾之所以久拖而不能解决,以至发展到对抗、冲突,最根本的是领导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的利益,有的严重的损害群众利益,甚至不顾群众的死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各级领导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

不可否认,在中国遭受一百多年的压迫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民族独立。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正确的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而从一定程度上说,正是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的党的工作中心的转变,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由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因此只有采取“团结——斗争——团结”或者说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法,而非阶级斗争的形式。改革开放以后,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是矛盾正确处理的最充分体现。

我国的经验教训表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全局性问题,特别是当时苏联东欧发生的问题也促使我们党对人民内部矛盾进行研究和思考。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标志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然而,我们在实践上逐渐背离了正确的理论。1957年犯了反右斗争扩大化的错误,1959年错误地开展了所谓“反右倾”斗争,60年代在“左”的路线指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造成全国性内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恢复和发展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走上了稳定、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处于社会发展风险期的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高度重视协调各类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相对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从各国现代化进程来看,当一个国家处于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增长与问题、发展与矛盾交织在一起,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最易激化的高风险期。发展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化,一些人利益满足,一些人利益受损,矛盾加剧;经济高速增长,同时衍生一些社会问题,如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矛盾激化,再遇到经济滑坡、金融风险等突发情况,会发生社会**,影响政局稳定。被称之为“拉美陷阱”或“拉美病”的现象就是例证,其含义主要是指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因贫困化和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动荡的状况。

总而言之,一定要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由于复杂的国内国际因素,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我国长期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在特定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突出地、大量地、经常地表现出来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现阶段人际关系上的主要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正反经验一再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题,坚决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社会就和谐,事业就发展;否则,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以赞成、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或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他指出,这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尽可能地促成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根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阶级状况的估量,毛泽东适时地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共产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繁荣的国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认为,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一面,矛盾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新中国存在着许多的矛盾。毛泽东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文章。毛泽东独特的见解和超前的预计,令人倾佩。

在我看来,要正确理解人民内部矛盾,首先要理解人民与敌人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人民呢?毛泽东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就中国而言,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都是人民的敌人;一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毛泽东根据中国不同的历史分期,对人民这个概念作了不同的解释,正确划分了人民与敌人的界限,可谓见解独特,新颖。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调整,因此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矛盾,比如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矛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矛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社会成员因收入分配方面的差别等等。就住房问题而言,众所周知,现今中国的房价高的令人瞠目结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买一套房子要花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这对于中国的普通百姓而言,房价如此之高,令人难以接受,因此,在中国,绝大部分百姓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房奴,一辈子都要为房子而奋斗着,一生都要背负沉重的债务。中国的房价如此之高,为什么?我想这与房地产商故意哄抬房价、地方政府的利益和一部分炒房人士分不开,国家三令五申要抑制房价,可是,结果呢,抑来抑去,房价不降反而不断上涨。住房问题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三大民生问题之一,备受关注,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的矛盾,亟待政府解决,处理好住房问题,政权才会巩固,社会才会稳定,处理不好,百姓会怨声载道,政府声誉下降,引发其他矛盾的发生。

在文章中,毛泽东指出了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一个矛盾。宪法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承担着组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如今,在中国,贪污腐败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政府人民的矛盾日益显露,人民要求廉洁奉公、办实事的政府,然而,政府中不少官员却逆道而为之,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与人民的要求格格不入,严重侵犯了人民。在重庆打黑中,黑社会的“保护伞”文强落马,一个司法局局长兼党委书记,贪污上亿,生活作风腐化堕落,令人瞠目结舌。在中国不知还有多少像文强这样的官员,中央政府必须加大反腐力度,还人民一个公道。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毛泽东从匈牙利事件出发,谈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他指出,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同时,毛泽东又指出,民主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与民主相对的是专政,毛泽东指出,专政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压迫那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就是为了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概括来讲,国家利用专政手段打击破坏社会建设的敌对分子,解决国内人民内部矛盾。08年的西藏拉萨“四一二”打砸抢烧事件和09年的新疆“七五”事件,实质上是分裂国家领土,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为,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稳定,国家利用军队等专政手段打击分裂国家的行为,打击分裂国家者,利用专政手段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西藏**和台独分子勾结西方国家,妄图分裂中国,中国政府派出军队,用武力打击藏独分子,用专政手段防止西方国家的颠覆活动。民主和专政是不可分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和前提,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是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将和谐社会的标准定义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社会矛盾也比较复杂和尖锐,正确处理内部矛盾,是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的保障。在我看来,从团结人民这个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来解决遇到的矛盾,从而使人民和社会达到团结,实现和谐,进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相继解决了人民内部的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文章,科学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学说,首次明确提出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深刻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具有深远的意义。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修养是人的一生不断进取完善的过程。孔于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共产党员有自己更高境界的修养,最近,我重读了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是刘少奇1939年在延安马列学院为学员所作的演讲。时间虽然跨过了七十年,这篇演讲发表的革命战争历史背景与今日世界和平发展的已经不同,抚卷重读,仍然感到它是那样地打动人心。在这篇著作里,我读到了三个体会。

一是,理想信念是加强自身修养之根本。

理想信念系指人对未来事物有科学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它促使人们去奋斗、去拼搏。古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共产党员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人们的言论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诚如刘少奇所说,“我们的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清楚而确定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不了解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和艰苦,没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在某种历史转变关头,就容易发生动摇和变化”。“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地锤炼革命意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战线,总能涌现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无论是“公仆本色、先锋楷模”的郑培民,还是“朝气、土气、正气”的牛玉儒,亦或是感动了无数巴中人的优秀纪检干部王瑛,还有无数在各级岗位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党员干部。他们都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代表,展示了我们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青年纪检干部,首先必须要修炼好自己的人格品行,人格品行对每个人来说是不需金钱而富裕,不需官位爵禄而显贵。古人云:“爵禄易得,名节难保,爵禄或失,有时而再来,名节一亏,终身不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只有做好了“人”,做事才有坚实的根基,才能不负众望,成为可亲可敬可信的纪检干部。在当前贫富差距加大的社会矛盾凸显期,劳动保障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减震器”和“平衡器”。派驻在劳动保障系统,我要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服务保障这个系统平稳安全运行的一部分。只有树立这样正确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始终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能始终不渝地投身纪检监察工作,才能在各种形势下不迷失方向。

二是,实践锻炼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途径

毛泽东同志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那么,共产党员就应丢掉空想,像刘少奇同志指出的那样:“从眼前所处的环境,眼前所接触的人们,眼前所能进行的工作,来开始和开辟我们改造世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工作”。要以“最伟大的气魄”、“愉快而严肃”的态度,信心百倍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共产主义事业中一段大工程”。

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刘少奇同志引用了孟子的名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告诉我们,“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

作为机关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付诸实践锻炼就是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致力于干出一番事业来。保持进取心是完善个人修养的内在动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也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要适应时代的潮流、社会的发展,必须更多一份主动、多一份努力。始终保持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学习态度,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发挥好自身所长,永不满足、攀登不止,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三是、防微杜渐是加强自我修养的保障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还要自觉抵御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列举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并指出其实质是社会丑恶现象在党内的反映。这些现象过去有,现在也有。关键的是,作为共产党员,要能够不被社会浊流所污染,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有些党员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在胜利中昏头昏脑,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至动摇、腐化和堕落,完全失去他原有的革命性。这在我们共产党员中,是个别的常见的事。党内这种现象的存在,应该引起我们党员严重的警惕”。

劳动保障工作关系民生,关系民心。劳动保障系统腐败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要教育管理好人,必须依靠两种力量,一是靠规章制度的力量,二是靠人的力量。前者是是有形的,需要我们纪检监察机构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制度,防止出现“牛栏关猫”,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后者是指人的执行和监督。是无形的。在一个单位里面,拥有了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要真正执行到位,领导干部就必须带头遵守,身教重于言教。劳动保障工作直接面对的广大劳动者,还更要求制度公开透明,经办人员认真执行制度,主动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纪检监察干部要熟悉制度,才能主动、全面监督,起到“烽火台”的预警的作用。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曾被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书中对共产党员为什么进行修养、怎样搞好修养和锻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党内斗争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在目前的新形势下,重温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令人倍感亲切,颇有感受。

刘少奇在党员修养理论中,比较完整地借鉴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性理论。在《论修养》一书中,他借用了古人“修身养性”作为共产党人自我改造的形式,以“慎独”、“自省”等作为基本概念和范畴,运用大量的古代传统道德文化思想论证了共产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要求和目标方法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他把“党性”与“修养”相结合,实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刘少奇同志特别引用了孟子关于凡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了一个艰苦的修养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并针对这一问题指出:“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其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

(一)共产党员要在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自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否则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

(二)共产党员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把他们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自己锻炼和修养的模范,使自己成为马克思列宁式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革命家。

(三)共产党员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党的纪律和作风、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修养。

(四)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此,共产党员既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

(五)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溶化在党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

(六)共产党员要把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要用正确的态度,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克服错误思想,而不被敌人所利用。党内斗争应该以教育和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教育党和巩固党为最高目的。

读着这本书我常掩卷沉思:新时代里怎样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怎样加强党性修养?我深深地认识到: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与学习,是一个伴随终身的长期过程。修养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党员能否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党性修养与学习搞一阵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党性修养与学习。只有一辈子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的党员,才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名年轻的党员、后备干部,更要适应新的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体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理想信念上做“明白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地位差异化等新现象,这些无不对我们党的政治信仰构成新的挑战。党员干部要具备坚定的理性信念,必须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通过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进一步认识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道德品质上做“高尚人”。人格品行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水平、精神境界的综合反映。作为党员干部,其人格品行有强大的示范性和辐射性。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之所以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人所共仰的道德风范,正是这种人格力量赢得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戴。概言之,这种人格品行主要表现为:光明磊落、忠诚老实、团结同志、与人为善、谦虚谨慎。

(三)在生活作风上做“清白人”。生活作风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组工干部与所有人一样,也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也有普通人所具有的感情和欲望。但是,作为管理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了组工干部决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而是应该时刻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做到淡泊名利,严以律己,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正确认识自身地位和权力的内涵,正确处理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关系,锤炼拒腐防变所必需的意志品质,以共产党人光明磊落、无私无畏、驱邪除恶的浩然正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欲、美色的诱惑,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提出,“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物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简单讲,就是不能脱离具体的工作实践,不能坐而论道;要在工作中提高党性修养,以党性修养促进工作,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向更先进、更优秀的人学习,尽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塑造完善的人格形象。

第三篇:预备党员读书笔记

在第一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教学计划的推荐书目中,我首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因为我认为,身为一位预备党员候选分子,我首先必须了解一个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甚至是成为一位真正的党员的条件。其实第一次接触《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高三,受同学老师的鼓励我参加了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党课,也第一次接触到这本红色封页的党章。简朴的封页被鲜艳的红色覆盖,共产党神圣的党徽——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闪耀着黄色的光辉,中国共产党章程几个字庄严而不可动摇。严谨,严肃,认真,信仰是我接触党章的第一印象。现在已经将要结束大二一学期的学习。我再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章程》。

从1921年7月在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到如今的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章程》先后被制定、修正过十八次,我被中国共产党的与时俱进,忘我工作而深深感动。

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我最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对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的了解。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领导组织,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跟深层次地明白了先锋队的含义。先锋队来自于中国工人阶级,来自于中国人民,来自于中华民族,同时也是思想最先进的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组织。中国共产党背负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凡事都向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明白,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必须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努力成为一个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先进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起好先锋模范作用。

其次我深入了解了支撑中国共产党行动指南的几个重要思想。首先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我深切感受到其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这些理论是如此的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甚至是世界的发展,其思维是如此的超前,以至于经过历史多年来的考验,其原理显得愈发蓬勃朝气,它让我明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付出身为党员的最大力量,实现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时刻牢记共产党员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要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其次我学到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进一步贴合了中国国情,带领中国克服了历史的各种考验,最终顺利改造,造就了如今复兴中的中国。我从毛泽东的思路中学到我应该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从奋斗与尝试中总结自身的经验,寻求为共产党为国家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最有效的渠道和方式,做到学习、工作双促进、两不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发扬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我明白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做到紧密联系实际,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国际时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求实务真。

最后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形成的科学发展观,我再一次感受到当代世界以及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更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感受到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之大,我必须时时自省,时时审视自己,用更高的要求鞭策自己,不要沉迷于现状,努力寻求突破与进步。同时以人为本,协调自身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以科学为本,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与贯彻的指导思想,学以致用,发扬光大。最后我知道我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加强自身的领导能力,同群众同甘共苦,引得群众的信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对于党员来说,同《中国共产党党章》同样重要的还有2010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对于一班之长的我来说,它教育了我如何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做事廉洁做人。它彰显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基本的修养。从生活与工作各个方面规范了党员如何廉洁自律。我更加坚定了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因为这份准则代表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和自我约束。在大学期间担任班长期间,我明白我只有树立廉洁修身意识,坚持公私分明,甘于奉献,促进工作水平以及能力的提高,成为组织的模范先进分子,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学识,同时发扬自身的责任意识与热情对待学习、工作以及同学,成为中国梦的生力军、领头羊。

除了基本规章准则,我还阅读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从前对习近平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新闻报道和身边的人议论中的他,比如他“零容忍”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态度和积极的反响;比如他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以及他频繁地外交而使得中国与各国建立良好友谊;比如他在创新事业中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呼吁。自他上台来的一系列引起热烈反响的举动,让我对习近平领导人的印象是:平易近人,正直不阿,敢作敢当。我非常赞同15位政要、友人对他的评价,即睿智、开明、亲切、朴实、温和、坚定。习近平的个人魅力、工作风格与执政理念不仅迅速赢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欢迎与信赖,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同。青梅煮酒论英雄,冰心玉壶交挚友。

但当我真正阅读完关于他的这本书后,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更立体了,他的思想我了解的更透彻了。

这本书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以及贺信等79篇,并分成了18个专题。包含了自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居民马克·哈赛贝克评论说:如果你认为这个人口大国不容忽视,你应该读读这本书。

这本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辉的理论创新成果,从四个方面归纳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分别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他治国理政思想的主题和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我国未来更高奋斗目标政治动员的大众化表达;全面深化改革,即坚持统筹兼顾、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十个手指弹钢琴”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走和平发展道路,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辩证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注重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析与畅想,我体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分析,我感受到历史的力量是伟大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血和泪的奋斗、创造与积累成就了现在的中国。也是这样的中国必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在《复兴之路》展览时,总书记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一思想,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总书记的内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想来也有道理,它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体现了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辩证统一,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辩证统一,个人与民族利益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实现富国民强的必要目标。如今我们已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这个中国梦的实现指日可待。总书记还为我们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思想,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作为中国新一代支柱,我们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是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汇聚成推动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方能攻克难关。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总书记提出了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使我感到我们应该培养与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解放思想,同时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与执行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使我感到他在努力干实事的除了加强国内法治建设农村改革的大肆举动以外,就是他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的努力了。书中,他分析了中国与周边、美国、俄罗斯、欧洲、非洲五个方面的关系态度,使得我对中国的立场和世界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见解。总的来说,中国就是要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坚持和衷共济,合作共赢,发扬有责任的大国形象。

最后,总书记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危险和挑战,只要我们有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作为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我更应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努力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中国梦而努力。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颠覆了我没看书之前的想法,即语言枯燥无味,叙事性不强,区别于其他的政治著作,这本政治理论著作语言朴实,文风清新,生动好看,可读性强。比如他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他引用歌德的名著《浮士德》,指出中国不是可怕的“墨菲斯托”;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表明中国政府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决心。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习近平主席简明坦诚、风趣幽默的论述风格,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一个努力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高尚的人。这正是当今世界需要的领导人。我为中国有这样的领导人而感到自豪。

美国新闻周刊《执行智能评论》的资深编辑威廉·琼斯说:“这本书目前在美国还未广为人知,而当前美国社会对中国有那么多困惑甚至歪曲,更显出推广这本书的意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总书记对中国梦内涵的详细阐述,对发展的态度,治国的构想,激发了中国人尤其是新一代青少年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解答了海外众多政界、商界人士的疑惑,对每个有志推动美中交流合作的人来说都是“必读书”。对我来说更是需要精细阅读与深度理解的思想指导书籍。对于总书记口中的中国梦,我从《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有了更多了解。通过他的各种讲话、演讲、谈话、书信、批示,我不仅深切感受到他心中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期待和热爱。同时我也坚定了自己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志向。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我们付出辛勤劳动与艰苦努力,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风险的价值观,努力干实事来一点一滴地靠近中国梦。我将不断加强自身锻炼与修养,培养自己的时代使命感与责任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自觉地用最高共产党员的标准时时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四篇:预备党员转正

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于20**年**月**日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到20**年**月**日预备期满。一年来,我在党组织团结求实,互相友爱的大家庭中亲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团结奋斗的快乐,同时自己也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尤其在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下,在其他党员的帮助教育下,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了在一年的预备期里,我认真的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新时代的合格的中共党员。随着20**年**月**日的来临之际,我郑重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现我郑重向党组织提交转正申请。现在,我就把自己一年来的学习、工作等情况向组织汇报:

一、思想方面

这一年来,我主动加强政治学习,利用更多时间认真学习党史和党章,了解我们党的光辉奋斗史,进一步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用理论、用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党一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同时,我经常其他党员学习经验、交流心得,按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及时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通过以上的努力,我对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

作为班级学习委员,我积极配合其他班委开展工作,深入同学之中,与同学相处融洽,团结同学,关心同学,带头完成组织上安排的任务,同时我也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对自己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工作方法等缺点,认真地进行了改正,更好的为同学服务。

三、学习方面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

三、大四正是利用前两年所学的基础知识,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时期,所以这个学年中,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专业第四,综测第四的好成绩,并获得了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并积极参加三维cad竞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今年10月份,被保送上本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研究生。让我有机会继续深造,继续学习,努力,去更好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为人民,为社会服务。

一年来,我在党组织的帮助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政治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综合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先进的党员同志学习,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上是我一年来的基本情况的小结,不妥之处,恳请组织批评指正。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渴望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为此,我郑重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如果党组织能批准我为正式党员,我一定牢记入党誓词,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党员。如果组织不批准或者延期转正,我一定加倍努力,继续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

第五篇:预备党员转正材料

转正材料

一、转正申请书

字数:2000字以上

主要内容:

1、讲述自己预备期间的表现,包括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与通表前对比有何变化。

2、简述自己的未来目标或对自身的要求

3、若能顺利通过转正,以后将如何起到表率作用,或者自己仍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哪些。

4、若不能顺利通过转正,将如何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转正。

二、党性分析

字数:2000字以上

要求:让联系人或者团支书以不留名的形式召集班内外认识当事人的同学对当事人进行调查,主要是谈当事人的优缺点(着重是缺点),可以强调成为预备党员以后的变化。调查的原稿先供当事人参考,后交给联系人。建议调查人数为30人以上。

1、通过调查后,归纳自己在别人眼中存在的优缺点,着重写缺点。注意,所写的优缺点一定是本人客观认同的情况下,但同时也不要避开自己觉得难以接受的,却又是真实存在的缺点。另外,要注意语句的表达,不要用贬义性十分强烈的词语来描述自己。

2、简述自己如何发扬优点

3、详述自己将如何克服和改善缺点,并表达自己的信心。

三、半年总结(上下半年,即两份)

字数:1000字以上(每份)

主要内容:讲述自己在各个半年里的表现

四、思想汇报(至少4篇)

字数:800字左右(每份)

注意:思想汇报要给联系人写评语。

注意事项:

1、以上的4个标题作为相应材料的题目,无需更改

2、要求用原稿纸手写

3、转正大会初定于4月旬,请各位预备党员尽快准备材料

下载预备党员转正读书笔记(九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备党员转正读书笔记(九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备党员转正材料格式

    转正材料格式: 一、预备党员准备部分 1.大一及大二上预备党员转正准备材料 1)三篇思想汇报 2)一篇思想总结 3)一份转正申请书 4)群众座谈会记录(由党支部安排) 5)预备党员培......

    预备党员转正(范文模版)

    预备党员的转正申请书格式要求篇一: 尊敬的党组织: 我是x年x月x日经部队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上级党委批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在理论学习时期,我很认真的学......

    2011预备党员转正(推荐)

    转正申请书 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2010年12月1日经党组织的批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的,按党章规定,到2011年12月1日为我预备期满一年之际,我在此郑重向党组织提出转正......

    预备党员转正

    尊敬的党支部: 我于2003年8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中的一员,至今已将近有一年了。身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预备党员,我现将我考察期的工作汇报如下: 成为预备党员没多久,我就到......

    预备党员转正

    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杨新平,男,1954年03月生,初中学历,现为中卫市种苗实验场事业工人、护林员。 该同志自从事林业工作以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

    预备党员转正

    我于2013年5月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至今年5月为止预备期满一年。自从批准为预备党员之日起,在党组织的严格要求下,在支部党员的帮助教育下,我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预备党员转正

    敬爱的党支部: XX年年XX月XX日,经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上级党委批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至今已届一年。按照党章的规定,我的预备期已满,为此特向党组织正中提出......

    预备党员转正材料(大全)

    转正材料 一、 转正申请书 字数:2000字以上 主要内容: 1、 讲述自己预备期间的表现,包括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与通表前对比有何变化。 2、 简述自己的未来目标或对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