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全国群文阅读赛课 习得学科核心素养之法

时间:2019-05-13 04:3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摩全国群文阅读赛课 习得学科核心素养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摩全国群文阅读赛课 习得学科核心素养之法》。

第一篇:观摩全国群文阅读赛课 习得学科核心素养之法

观摩全国群文阅读赛课习得学科核心素养之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1日 点击数: 49 次 字体:小 大

2016年11月17日-18日,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来自全国的3000多名教师参与了“核心素养与群文阅读”的盛宴。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于泽元和来自韩国的阅读教育家、童话作家、文学博士南美英就群文阅读的内涵、精髓与核心价值、方法指引师生畅游文海而不失方向,对致力于群文阅读的老师们提供了新的视野,为群文阅读提供了思维工具。来自浙江的蒋军晶老师、来自成都的吴让结老师和来自香港的陈韵清老师从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形式展示了群文阅读的魅力。《有意思的意象》、《童谣里的趣》、《古代儿童的智慧》等七节竞赛课让大家领略了参赛教师会整合、善整合的个人魅力及群文阅读下学生活跃的思维、视野的开阔。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刘秀英、黄碧辉、李华、张琪四位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核心素养与群文阅读”学习,在此次学习中无论是专家的引领,教研课的展示,还是竞赛课的角逐都让我们不虚此行。群文阅读拓展了教学内容,整合了课内外阅读资源,以丰富的阅读教学形式,运用多元的教学形式是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在学习中发现群文阅读教学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实施了阅读积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了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构建统整,发展了学生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提升。

此次学习为我们澄清了群文阅读的迷雾,为我们这些在群文阅读中挣扎、纠结的老师提供了实施的途径与方法。(实验小学 李华)

第二篇:核心素养下的群文阅读

核心素养下的群文阅读

第六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观后感

呈贡区教育信息中心

李艳萍

2016年11月17—18日,“第六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重庆人民大礼堂举行。听了来自香港、重庆、甘肃、河南、广西、韩国等国内外专家讲座、授课,五千多名教师参会观摩。韩国教育科学院院长南美英及西南大学教学部副部长于泽元作《启发智慧的科学阅读教育》、《群文阅读的内涵、精髓与核心价值》的报告,来自香港吴韵清及内地专家带来三节研究课《读寓言学思考》、《鼠“眉”鼠“眼”》、《武松打虎》以及6节优秀竞赛课。

两天高度密集紧张的观课学习,让我的思想和灵魂接受了一次大洗礼。过去的日子,听说过核心素养,听说过群文阅读,但都是听了就过来,目前,小语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呈现着百家齐放的教研局面,我渴望学习,渴盼了解,切盼自己也能实践。但是,回首过去,我们好像很忙,却什么也不会,忙碌交织着工作,闭塞成为了我现在最佳的代言词。所以我无比珍惜这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坐在座位上,听着专家的讲解,体会着他们的新观念新思想,还有 来自全国各地的授课教师们,他们文学功底深厚,出口成章,思维活跃,多才多艺„„怀着一颗始终热爱小语教学的心,轻轻碰撞着,浅浅遗憾着,不觉已热泪盈眶„„群文初冬重庆盛宴,让我一饱眼福!下面,我就把通过这几天学习,对“核心素养下的群文阅读”的粗浅认识汇报如下。

一、核心素养概念

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典型表述

目前比较权威的表述有以下两个: 表述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的关键内容。表示二:“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指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在读写听说的语言应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审美、文化层面的要求都建立在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基础之上。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思维发展与提升”对于语文学科的意义,在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的训练就 是思维的训练。语文审美的对象主要是语言作品,这一审美的专门化决定了语文学科独特的美育功能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因此“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尽管文化的传播途径是多元的,但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无疑是一条主要途径。文化随着文字的记载,文字的运用而传承发展,文化是语言文字的命脉,也是语文教学的命脉。因而语文课程在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2.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个体学习和社会发展价值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不仅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个体学习和社会文化价值。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可见,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意义和价值十分明显。

二、群文阅读的提出和教学形态 1.群文阅读的提出

关于阅读理论的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也有所表述。比如《课 标》中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了阅读的交互作用特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些表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理解的建构特征。

但是课标提出的是指导性建议,而不是具体方法。以致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课标和课改提出的那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这种非常紧张的社会心理面前被虚化了。”从表面上看,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阅读教学,然而仔细检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发现在“阅读教学”近乎等同于“语文教学”的情境下,在名为“阅读教学”的百宝箱里,装满了语文教学的各项内容——识字与写字、听说、阅读、写作教学等。这样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听、说、读、写”几项教学相互掣肘,这是造成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将阅读教学理解为教学生阅读的教学——通过教学建立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巩固阅读习惯,发展阅读兴趣等,而实际上这个名为“阅读教学”的百宝箱里真正的“教阅读的教学”却是比较缺失的,这样就导致了阅读教学的“名 存实亡”。因为《课标》指出:“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为了实现阅读领域的课程标准,必须拉大阅读教学的框架,实现精读课和略读课的有效配合,所以提出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建立与多个文本的连接,通过统整,发展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做到能够举一反三,反三归一。

2.群文阅读的教学形态

《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即需要从阅读活动中学习怎样阅读。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活动得到充分的展开。所以,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节课阅读多个文本,需要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阅读。这一特征要求,课堂上必需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读自悟,并且减少讲解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群文阅读中的读不是简单地按老师要求为读而读,更不是简单地大量阅读。而是在多文本创设的相对真实的阅读情境中,以探寻一定的议题而展开的有目的的阅读。在整个教 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完整而有意义的。寻求意义的过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围绕着目的(想表达什么?想理解什么?)阅读,文本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才能为学生所领悟。为了让阅读实践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群文阅读教学非常重视阅读情境的创设。因为语言是无法从社会情境中或真实的使用情况下抽离出来的,如果语文脱离了使用情境,那语文将变得不易理解。群文阅读教学通过组织结构化的多文本创设出相对真实的阅读情境。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下,学生必须结合自身的目标和情境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阅读方式展开阅读。同时,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创设阅读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目的。一方面将多文本组合成有启发、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实践,感受阅读实践的功能性和社会性,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的议题所连接的文本是多元的、开放的,不仅限于课堂内已经结构化的多文本。为了对议题形成更加丰富的认知,学生在课堂外会寻找更多的文本进行阅读;对于某些议题的探究也会引出其他关联的议题,从而使学生阅读课内外结合,实现“展学”,这对学生发展自主阅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群文阅读十大示范基地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教育局教研室、四川省泸州市梓橦路学校、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第一小学、河南省洛阳市东关回民学校、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九龙小学、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里镇中心小学、重庆市忠县石宝镇中心小学校、四川省广汉市光华双语学校、河南省洛阳市回族区巨龙小学,在群文阅读探索实践方面,都走出了新的路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还需要再陈述的内容)

四、精彩课例

1.《有意思的意象》,六年级,群文篇目:《青门刘》《黄山绝壁松》《谈诗词中的月亮》《送别》《杨柳》(节选)。通过阅读,感受文中描述的事物及其蕴含的意象;能够感知所借之“物”与想要表达的“意”之间的联系。(这里还应有针对这些课文的概括性的表述)

2.《童谣里的“趣”》,二年级,群文篇目:《一二三四五》《野牵牛》《颠倒歌》《弯弯谣》。(这里还应有针对这些课文的概括性的表述)

教学目标:读议结合,趣味诵读,体会数字谣、连锁谣、颠倒谣等作品中的内容、情感和形式之趣;举一反三,思维语言同步,初步感受创编童谣的乐趣。3.《以貌取人——读个性;以人取貌——写个性》,六年级,群文篇目:《小兵张嘎》《三国演义》《红楼梦》《音乐巨人贝多芳》《死魂记》《感谢生活》《巴黎圣母院》(节选)。(这里应有针对人物个性的几句概括性的表述)

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学会按照一定顺序细致观察人物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外貌特征,读出人物个性;通过群文比较阅读,学习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剖析人物的典型特征。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群文阅读”对改进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表明教学必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正如教育专家宋乃庆所说,不去实践,你永远不知道它是什么,只有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实践中,才能真正明白“核心素养、群文阅读”的涵义和价值。应当坚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够借着“核心素养、群文阅读”的门扉,开 8 创新的教学领地

2016年12月3日

第三篇:基于核心素养的论述文写作 ——浙江省语文优质课观摩体会

基于核心素养的论述文写作 ——浙江省语文优质课观摩体

近日的浙江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观摩,让我感到欣喜的是,近几年高考论述文的命题导向以及相关作文研讨活动的开展,让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步入了深水区。在此,一系列优质课的设计与展示,给予我的感悟和思考,做一个简洁的梳理和总结。

一、论述文写作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思维的训练”上。语言是思维的外化,论述文的写作也就是说理的过程,“说理”就体现在思维逻辑的有序和缜密上。因此,论述文写作训练的核心,就是在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的拓伸,关键就落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写作学泰斗马正平认为,“因果分析”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展开:原因分析、背景分析、价值分析。原因分析,包括个人原因、社会原因等;背景分析,包括历时性的背景、共时性的背景;价值分析,有正面价值、负面价值。因此,无论话题中的概念和事件如何,都离不开展开思考的宽度和深度。义乌中学楼数敏老师的《独抒己见——核心概念的思辨》一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论述文写作的学习要义。她整堂课的设计大致分为三部分,先剖析“核心概念”,再以“多维意识”进行思考,后以“纵深意识”进行挖掘。最后环节,进行讲练结合,辅以练习,触类旁通。教学设计和课堂思路都非常清晰。还有,绍兴一中的刘明玉,以“知识是把剃头刀”这一鲜活有趣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充分讨论后,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对于一个观点合理与否,要看它针对什么对象言说,是从哪个角度去考虑。之后,他列举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旧话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其合理性,并进行写作。课堂总结时,刘老师寄语学生:“面对一个观点,既要避免简单认同,又要避免粗暴反对。要达到深刻,就是在别人思考止步的地方,我们再进一步。”总之,思考的方向和角度,思维的宽度和深度,至关重要。

二、论述文写作的思维训练,关键体现在“因果思维”上。说理,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分析和表明原因。那“因果思维”的深刻性怎样实现呢?学军中学姚振娟老师的《走向深刻——论述类文章写作探究》,直接告诉我们通向深刻的两个途径:追问和质疑。她以当下红火的游戏《王者荣耀》为话题,通过一步步的追问,从个体原因到家庭原因再到社会原因,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然后,让同学们打开思维,突破材料所给的原因,说出自己的了理由和假设。在自己的假设基础上,进一步地展开质疑,继续深究其中原委。因此,她最后通过两句话来总结课堂:通过问“为什么”让原因分析走向深刻,通过问“是不是”让质疑走向深刻。

三、论述文写作走向深刻,要体现其“思辨性”。何谓“思辨”,从字源上说,“思”,“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即思维发散,对于话题要有能深入挖掘的能力,做到思之深。“辨 ”,“法官中立听取原告与被告的陈述,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非判断。”即站在两种对立的观点,辨析其理由,即分类辨析,做到辨之广。“思辨”,通俗点说,即对立统一,在思考深入、分类辨析之后,为对立的观点找到重叠共存并能推动事物发展的统一处,是思维逻辑里的最高级维度,为第三维度。无论是刘明玉老师的“老话新说”,还是德清一中蔡海峰的“思文学形象,辨话题真意”,都是将一些固有的观点,审慎思考,质疑探究,然后得出新意。当然,将这一理念运用的最为通透的,要属宁波中学的孙瑾老师,她在课上通过一个生活事例“父子之争”导入,思考并提炼出故事的启示:说理,要有平等的表达权利;说理,要站在对方的位置。这是学者徐贲在《明亮的对话》中的一个核心观点。这节课以讨论“堵车事件”为主线,将造成堵车的原因做了全方位的剖析。从出行者、公共服务、政策制定、现实困境等等角度,进行多维度的思考,进行理性对话。

四、作文教学体现实效,要善于搭建“支架”。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支架”。类似于造房子之前搭的脚手架,它不是目的,是途径。但我们的学生很需要这一途径和手段,借以攀登。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之所以没有实在的有效性,也是缺乏这一意识。王荣生先生就坦言,我们的中学基本上没有作文教学。所谓的作文教学,无非就是学生先写作文,老师批改后总结作文中的优缺点,然后选择几篇范文读一读,美其名曰为“示范给学生模仿借鉴”。而最终收获了什么呢?没有修改文章的过程;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程序,让学生去参照和操作。换而言之,我们没有搭建一个可以供学生往上爬的“支架”。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学生的写作思维可以如何展开,语言表达可以如何升级,行文结构可以如何精巧。在这些方面开发一些课程,铺垫一些“踏板”,才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云天”。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嘉善高级中学孙元菁老师的课《让说理渐入佳境》。她采用的作文材料是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通过确定论述对象、提出观点态度、陈述理由、多维思考、再采用句式进行修改等一系列环节,逐步让学生形成一个论述的主体段。其中,我最想提到的是,运用逻辑句式牵引论述写作。“我认为···不仅仅是···而且是···更因为是···”,只有将句式作为支架,论述的思维才足以像闸门一样自然打开。言外之意,我们的思维是主要一定的程式化的步骤作为依托的,否则思路缥缈而不知所向。

第四篇:全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 学习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 学习心得体会

城关六小

贺利娟

带着一份对自己目标的不断追求,带着对学校给我这次培训学习机会的感谢,很荣信我于2016年10月10日和11日到西安航空工程大学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人教版)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会。这是一次精彩纷呈的试听盛宴,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专家教授,优秀教师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名师的引领和示范,再加上住家的精彩讲座和解读,使我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感染、熏陶了我。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氛围,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短短的两天里,我们共观摩了十节示范课,分别是北京穆诤老师以学生的错题为教学启点,与学生共享《三位数乘两位数》,特级教师吴正宪六十多五年级数学课《小数除法》,以其真挚的情感,巧妙的设计和智慧的引导赢得了现场老师的阵阵掌声。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宁亚茹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5的乘法口诀》,广东省广州市的简敏豪老师执教的《整十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吉林省张秀云老师带给孩子们精彩的一堂课《一个数除以小数》,高玲老师的《分数的 意义,分数与除法》,创设了真实而又有趣的数学情景,张莉老师执教的《分数除以整数》,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周丛俊老师的《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层次清楚,师生关系融洽。西安阳光防止小学的郝振华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结合陕西特色导入新课,课中运用多媒体游戏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特级教师俞正强的《小数的意义、性质与加减法》在与学生的“聊”中充满数学人的智慧,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架起了分数和小数的桥梁,学生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巩固,用数学的魅力吸引了每个孩子。

他们的课犹如好茶留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和讲座真实有效,为我们一线教师解疑答惑,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最后教授王永春的报告以及总结将大会推向高潮。这次学习对我们来说更像是一次饕餮盛宴,让我们老师吃的饱、吃的好、更吃的回味无穷。

外出培训学习汇报材料

201年全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会 学习心得体会

城关六小

贺利娟

第五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复习课中渗透研究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复习课中渗透研究

抚顺十二中 佟军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过去重视知识传递的“双基”教学目标发展到“三维教学目标”,重视科学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的运用。但从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角度来看,上述改革还是不够的。基于党和国家新时期对人培养的要求,教育要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新目标。

一、什么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提出了如下四方面构成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第一,“物理的观念与应用”,它是指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中,从物理学家在建立物理概念、寻找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以真实的物理情景为基础形成学生的物质观、运动观及相互的作用观。第二,“科学思维与创新”,它是指从物理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是基于经验、事实等建构出一种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一种综合分析、推理论证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其中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第三,“科学探究与交流”重点是指知识的传承上摒弃过去教师主导的讲授,回归知识的本源,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第四,“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指对待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即能否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与研究物理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等能力。

二、如何在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物块+滑板模型”为例)

(一)以实际情境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与应用的核心素养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物块+滑板模型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是难度较大的一个模型。同时,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一般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这方面的失分很严重。究其原因,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与应用的核心素养。

以往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首先给学生一个物理模型(学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模型跟实际生活中的哪些运动相对应,也不知为何要建立这样的模型),接着由教师来分析这个模型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然后再运用各种物理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进行推导得出结论。最后学生记住结论,再进行相似题型的训练,达到掌握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完全没有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之中,因此,也无法在学生的头脑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新的物理核心素养要求物质观、运动观、相互作用观是在实际的物理情境中建立起来的。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做新的调整。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在桌面上放张硬纸板,在纸板的下面垫几只圆柱形的笔,在硬纸板上面放一个文具盒或者新华字典。记下白纸和文具盒相对桌面的位置及文具盒在纸板上面的位置,然后用力敲击文具盒,使文具盒在纸板上动起来。观察文具盒、纸板的运动情况,比如,纸板、文具盒相对桌面的位移,文具盒相对纸板的位移以及分析文具盒和纸板之间的作用力。

这样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参与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就能非常准确的分析出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能准确地找到他们的对地位移及相对位移。这样的教学过程,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以实际情境为基础,构建模型,引导学生重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科学的探究是解决物理问题一切问题的有效手段。在现实生活中,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不容易。但学生只要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最终就能解决问题。因此,科学探究方法是物理核心素养之一。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现在的教学一改以前由教师总结规律,学生记忆结论,然后通过大量习题练习达到掌握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模型的构建就没有物理学,新的教学模式在前述实际情境的基础上,由学生来构建物理模型。我们在构建物理模型时,鉴于研究的可行性,不可能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所以,在构建模型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点。如图1所示:一个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物块以V0的初速度滑上长木板。图1

由学生自己提出模型中可能隐含的物理问题:物块和木板的受力是怎样?它们是如何运动的,最终的运动状态如何?它们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等。学生自己设置已知、未知来解决提出的问题。总结这类模型的解决方法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

如图2所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题目,在将环境理想化的情况下,忽略地面的摩擦,构建物理模型。同时,教师在学生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引导性地向学生提出知识点,如物块与小车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并指导学生针对各个作用力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在学生完成模型设计之后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是多少,若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0应该不超过多少?通过物理模型的构建分析问题,让学生掌握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点。质量m1=0.3 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 m,现有质量m2=0.2 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速度v0 =2 m/s的从左端水平向右滑,最后在车面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另外,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 m/s2。

求: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为多少?若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0应该不超过多少?学生亲身经历从模型构建,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图2 不计地面摩擦的物理模型

(三)打破原有思维结构,重组新的物理模型,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

模型的拓展:与其他的模型组合。拓展一:前述例题,要求学生掌握摩擦力的知识点,为了能够拓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可将例题的车长设置为实际数值,且仍以v0的速度滑上小车,同时,向学生提出滑块落地时与小车距离的思考问题。

拓展二:为增加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对拓展一增加难度,将小车右端固定的一个竖直半圆形轨道半径设为R,要求物块不脱离轨道,要求学生思考R的取值范围。

拓展三:教学的实施:在这部分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在上面例题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改造,每一组改编一个新的题型。

这种模式应是一种不同于过往的大胆尝试。在以往的教学中,题目往往是教师直接给学生的。学生只是被动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将题目与学过的模型对应起来,因此,解决起来就非常的困难,更难理解教师的出题意图,很难做到举一反三。新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自己设置模型,一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二是营造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信,敢于挑战权威(教师),敢于质疑。三是通过对模型的重组和习题的编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交流与协作及科学态度和责任的核心素养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复习课的主要工作是对例题习题的讲解,这往往占据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非常明显,一是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二是教师的讲解缺乏针对性,三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削弱,四是没有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现在的教学过程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每组改编的习题进行展示,本组组员对该题设计的思路和运用的模型进行解释。其他组可以对该题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这样做,一是培养合作精神。由于单凭个人的力量要成功改编一道习题是不容易的,那么学生在改编习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本组成员的合作。学生会在这种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体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合作交流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二是在学生讨论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三是在题目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评价中培养学生相信真理,服从真理的科学品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交流与协作及对科学的态度和责任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借用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的话,“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等同于房屋的地基,决定着房屋的高度。因此,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错过了此刻就很难弥补”,而高中阶段就是关键期。因此,教师无论在上哪一门课,都要紧紧围绕物理学的核心素养设计和展开,不要仅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

2018年4月26日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复习课中渗透研究

抚顺十二中 佟军 2018年4月26日

下载观摩全国群文阅读赛课 习得学科核心素养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摩全国群文阅读赛课 习得学科核心素养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