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教学反思和感悟
我的教学反思和感悟
霍 莲 芳
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同时我们学校也正式使用导学案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我认为阅读应成为学习的重点,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而导学案教学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使用导学案可以根据单元训练重点给学生提供许多范文,让学生仿照范文进行习作,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根据教学实际,我将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作如下反思和总结: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教材,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设计导学案时教师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导学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老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游刃有余,思路清晰、增强了调控课堂的能力。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导学案教学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学生在讨论、交流、展示中培养出自信,我深信我们的课改是成功的,我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老师的表现、学生的表现是前所未有的积极自信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升,比如电脑操作技巧的不断熟练,教学思路的清晰化、条理化程度更高。在课堂展示中,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在展示环节中,注重拓展和前后联系,这是学生能力提高的一大表现。在预习环节中学生对教材把握比较深刻,表现在对问题的预设、对问题的追问有深度。但有些地方还值得反思: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新课程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让学生的展示往往成了一种形式,一节课机械的必完成的动作,并不能真正提升能力。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无存谈起。
第二篇:教学反思、感悟
教学反思、感悟
本学年,我任教高二年级物理课,两个研究班,一个平行班。在接近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中,两种班型的强烈对比下,让我感受颇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成绩,我有了一点点的反思:
一、注重基础的夯实,教学难度不易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
高一高二学生学习的都是基础部分,高三进行总体上的复习,同时也是在整体上对知识的一个重新的整理和认识过程。要在高三使学生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高一高二的基础就非常重要了。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不要开始就面面俱到,精细到高三总复习的水平,这样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心理负担,产生压力,从而学习兴趣丢失,产生逆反心理,或心理阴影。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学的对象和内容都应予以重视 因为我教两个班型,所以会出现很大反差,学生的能力和基础都不一样。准备两种不同的教案,教两种不同的班型,是很辛苦的,当然我也得到了更多的反思和体会。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到学生的个人能力,采用灵活的手段进行教学。再有,各处的知识点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的是对抽象思维的培养。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吧。如果,教师总以一种方式进行教学,那就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产生了限制,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局限。所以我们在教不同的学生,教授不同的内容时,都应时刻的考虑到差异性,学生的,内容的等等诸多方面。
三、注重规范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开始于模仿,然后才去创新。教师在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规范性时,首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规范性,这样才能严格的要求学生的规范性。可想,一位板书极差的教师,怎样去要求学生书写的工整。所谓的规范,不仅在书写,计算,思考习惯等方面有必要进行要求,而且行为习惯,听课方式,学习方式都要进行要求。其实,我们的规范,是为了将来的不规范。当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后,规范已经成为必然了。
四、注重思维习惯的培养
教学过程,也是培养思维的过程。教师教的是知识,但更多的是知识获取的方法,以及如何灵活应用、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给他们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体,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千万不要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唱着这独角戏。“这是规律,记住就行”“实在不会,你就记住”这样的话,千万不要说。我们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角度进行教学,毕竟我们高中学习的内容还没有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用他们学过的知识解释,学生也能听明白的。
五、作业的问题
作业问题,一直是我们老师和学生的矛盾所在。不留,或留得少,达不到训练的效果;留得多,学生真的写不完。所以,教师要在留作
业之前,把作业的所有题都做一遍,然后根据本节重点难点,留相应的题量,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课下的学习时间,又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前,学生的自习时间真的很不均衡,多的时候,半天都是自习;少的时候,一天只有一两节,偶尔还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给占据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较为灵活的弹性作业:给出一定的量,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完成,教师安排好课代表定期的进行督促。实践过,效果不错。这种方法对学生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物理组***
20**-*-**
第三篇:教学反思——感悟形状
《感悟形状——几何形的脸》教学反思
海桥中学
梅建华
本课是六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造型与表现类型的课,是点线面造型的重要部分,是让学生在已经了解了点线造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几何形概括物体的形状。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形状的变化,根据具象物体的形状进行概括形状,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在面对低年级教材时,我们更应该注重用什么样的创新教学手段呢?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体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一开始通过七巧板游戏环节来导入,后以探索与讨论、分析与创作、展示与评析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探索到创新这样一个过程。
在七巧板游戏中,我邀请学生进行拼图,学生在拼图中,展开了形状的联想,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受了对形状的几何形概括,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在“探索与讨论”中,我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圆形、三角形再到不规则的图形展开联想,并通过欣赏形状的运用方法来创造新形象。使学生在认识形状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图形、都会带来不同的联想。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学生对“分析与创作”奠定基础。
在“分析与创作”中,因为学生有了先前对形状的认识经验,先让学生来分析几何形状构成的脸,并利用探讨、交流、演示的形式来培养学习的能力。然后再出示教师的范例,使学生感受通过几何形状概括的人脸也是很有艺术特点的、感受绘画游戏的神奇、有趣。在创作练习中,我选用了本班学生熟悉的同学的照片来做人脸的形状概括,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在这节课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这种新的绘画方法带来的快乐。不过,在课后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也觉得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些欠妥,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师生的互动还不够,今后还要好好的专研。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来设计,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应具备随时调控课堂教学气氛的应变能力,使教学更加灵活而有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体育教学感悟反思
体育教学视频观看感悟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体育教学技能的反思
1.反思一:为什么新观念、新理论学习了一大堆,反而感到体育课越来越难上了?
首先,新课程倡导的新观念、新理论不能给当前具体特定的实践问题提供明确的详细解释或解答,只能给这一具体特定问题的理解和解答提供启示性的帮助,体育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思考、选择、决策、检验来更新自己的观念,才能将新课程的观念、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观念”、自己“行动的理论”。
其次,体育教育理想、教育观念和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素质的深层结构,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是素质的外化形式,而体育教学技能则是内在的、深层次的成分转化为外在行为表现的中介机制。
由此看来,如果体育教师既没有将“学到的理论”变为自己“行动的理论”,又没有掌握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学技能,光学了一大堆关于新课程理念的新名词,怎么能不感到体育课越来越难上了呢?
2.反思二:为什么自己力图转化角色,但往往却容易角色错位呢?
教师角色的特点向来具有权威和神秘感。以前教师往往扮演的是知识和真理的代言人和灌输者、学生纪律的管理者和国家课程执行者的角色,因此,在学生和家长的眼里,教师就是权威,教师也往往以权威自居。课改后新的课程理念的落实,新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强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很多体育教师顺应课改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转换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长的帮助者、新课程的建设者。
但是,转换角色是一个重大挑战,它不仅需要体育教师有更新教育理念的决心和勇气,还要有重建与这一角色相匹配的教学技能的智慧和毅力。
例如,体育教师要由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引导者,那么他就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互动转变,等等。相应地,他就应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倾听、沟通和合作互动的技能,使课堂活起来的组织管理技能等等。
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舞台上,体育教师为了适应角色的需要,必须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角色错位,才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3.反思三:为什么课改这么多年了,有的体育教师进步很快,有的却步履蹒跚?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进程,课程实施存在着层次落差,这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困难的原因之一。这就对体育教师的课程能力提出了挑战。
有学者认为至少存在五个层次的课程。第一是“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带有很强的理想和浪漫的色彩,代表着课程的未来形态。第二是“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和课程表的课程。第三是“领悟的课程”,是被教师领悟的课程。由于不同教师对“正式的课程”会有各种理解和解读的方式,因此教师对课程“实际上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会有一定的差距。第四是“运作的课程”,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实施的课程。观察和研究表明,教师实际上运作的课程与他们领悟的课程同样会有一定的差距。第五是“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因为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对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解,两个学生上同一堂课,会有不同的体验或学习经验。
要使“领悟的课程”尽量和“正式的课程”相吻合,体育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认知技能,要使“运作的课程”尽量和“领悟的课程”相吻合,体育教师必须提升教学操作技能,而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都必须提升教学监控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认知技能和教学操作技能这三种技能互为关联,共同组成教学技能。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课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教学技能重建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专业发展的水平,决定了他们在课改中进步的快慢。
二、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技能的重建
1.与时俱进,补充新的体育教学技能
新课程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也改变了课堂中原有的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当教师作为学生发展促进者的时候,教师需要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技能,教师新的教学技能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教师的人际活动技能、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技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教学研究的技能等等。
其中对体育教师来说人际活动技能显得格外重要,这既是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是体育教学的特质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倾听。体育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和做法,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体育教师在倾听学生表述时要全神贯注,保持敏捷,努力理解学生见解中的关键点,并及时给予点拨;要善于欣赏学生表述的独特性并在倾听中捕捉和强化,对学生表述中不和谐不正确的声音要沉着应对,因势利导,切忌简单粗暴。
其次,要学会沟通。体育教学交流中的沟通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体育教师要真正为学生创设一种接纳的、民主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做到不仅让学生说话,还要让学生学会对话。
最后,要学会合作和互动。体育教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参与到学生的学练活动中去,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合作互动,在互动中感悟学生的需要,在互动中帮助学生,在互动中生成自我。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成为同事的工作伙伴,应该赢得学校管理者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支持,应该处理好与家长和社区的关系等。
2.推陈出新,更新体育教学技能
新课程的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使得体育教学中的活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技能已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因此我们要更新传统教学技能。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丢掉传统的教学技能,对待传统教学技能的态度应该是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新课程的需要进行发扬、转换、更新,使其生成新的意义,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下面以更新体育教学设计技能和更新课堂管理技能为例加以阐述。
1)更新体育教学设计技能
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体育教学的特质而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与设想。一般而言,体育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教师的“教”和指导学生的“学”,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体育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如何把水平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学时的教学中。
新课程对体育教学设计要求的变化在哪儿?
首先,变化体现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上。以往的教学活动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练,所以教学目标是围绕知识技能的掌握而确定的,现在新课程强调目标统领内容,教学内容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而这一目标是从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例如下面关于目标的两种表述:
A.通过激发和培养学生垫上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基本掌握后滚翻的技能。
B.通过后滚翻动作的学练,基本掌握其技能技巧,提高垫上运动的兴趣。
A将“兴趣”作为达成目标的措施或策略,而B则将“兴趣”作为目标,显然更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这是B与A的本质区别。
其次,变化体现在体育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而展开,要为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掌握而服务。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学设计着眼于教师的“教”,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的是教师的方便和需要,凸现教师的权威和支配地位,相应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削弱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倡导建构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改变过去刻板模仿、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实践、善于体验。因此,体育教学流程的设计将围绕学生的学习而展开,教学方法的设计将注重学生的需要。例如:通州市新坝初级中学凌宏明老师设计的“障碍跑”教学流程,就是着眼于学生发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障碍跑”中跑出花样、跑出活力、跑出快乐的一个好设计。
2)更新课堂管理技能
课堂管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一种调整与引导。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的涵义不再是应付混乱、维持秩序以及教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管教,而是要建设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个性的张扬创造条件。
首先,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班级学生的情绪状态,它影响着群体的集体精神、群体的价值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着体育课堂的气氛,而这种气氛又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间信息交流的状况和整体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恰如其分地赞赏和鼓励学生,善于接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营造一个自信、宽容、主动、合作、安全、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
其次,要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一要有效组织学生学练,做到目标明确、形式得当、指导及时、评价有效;二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控,三要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节奏,利用好时间、空间,调整好运动负荷,注意学生的运动保护和安全,进行教学进程的全过程监控,四要妥善处理好偶发事件。
最后,要合理地使用评价和奖惩。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并不排斥原有的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只是在运用这些方法时,体育教师要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把原有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与新的教学理念相融合并恰当地使用。
3.弘扬传统,坚守教学基本功
传统的教学技能有的要更新,有的则要坚守和发扬。体育教师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比如队列口令、动作示范、技能训练、运动保护和帮助、场地划线、简易器械制作、身体动作简笔画等等都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弘扬并在新课程实施中生成新的意义,发挥新的作用。
三、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重建和提升教学技能的几种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为了适应角色的需要,教师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一个体育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重建和提升教学技能、促进专业发展,这当然应该因人而异,方法的合理性和合适性是随教师内外部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的,但也有大家都会采用的一般性方法,例如定向自学、专家引领、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等。下面介绍新课程背景下被很多教师所注重和关注的几种方法。
1.实践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学行为,需要一个转换期。在这期间,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提高有效的教学技能,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要反思,首先是发现问题,没有问题何需反思?我们可以从七个视角来发现问题,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这七个反思的视角是:
(1)回顾教师作为学生的自我经历来反思;
(2)通过榜样教师的对比来反思;
(3)通过对自己教学的回顾来反思;
(4)通过学生的眼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5)通过访谈同行、专家、领导来反思;
(6)通过读书、参加培训来反思;
(7)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来反思。
2.观摩学习
观摩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替代”经验,在“社会比较”中改善自身的社会行为。
例如观摩体育课并进行评课就是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好方法。
怎样观课和评课呢?
首先要明确观课要求:一要端正观课态度,要认真地听和看;二要认真仔细地记录有特色、有创新的地方;三要与自己的课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
其次要掌握评课原则:一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二要站在学习者和帮助促进者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三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四要虚心学习,诚恳商讨;五要讲究艺术,注意评议的尺度。
最后要把观课、评课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放在以学论教上。观课、听课不能仅仅看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的学,看教师、学生的互动。例如:
一看学生的学习心境是否愉快;
二看学生的学习参与是否主动;
三看学生的活动时间是否充足;
四看学生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
五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得当;
六看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是否有效;
七看学生的身体认知水平是否较高;
八看学生的情意表现是否积极。
3.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来展开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由专家或指导者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决策训练;可以通过教研活动以论坛、对话或专项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可以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双重活动进行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
4.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阿伦和伊芙首先开发的,是一种用教育技术来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提高在职教师业务水平的方法。如英国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所说:
“微格教学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员便于掌握。”由于微格教学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教学行为被录制下来重放,该教师可以从“第二者”的立场来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产生“镜像效应”。
第五篇:听课感悟、教学反思
教研组活动总结
后十三里小学 蔡学军 2012.11 一学期的教研组活动又接近尾声,一学期来,教研组全组教师认真地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教研活动谈谈自己的收获。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组开展“听、评、说课紧紧跟踪一节课”的教学工作,且把这项工作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组两位老师报公开课课题和时间,我们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每次公开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与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开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评课活动。大家本着负责的态度,畅所欲言、认真点评。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一学期下来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进步。能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贯彻落实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
本教研组中,切实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解决快乐阅读教学困难。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每位教师选定一课,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习题,参考教法等。然后,各位教师进行讨论,在集体商议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系统的教案和学案。教案和学案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后达成共识,之后形成文字形式的教案或电子教案,并制作课件,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这是我本学期参加教研做活动的一些体会,相信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会有更大收获。
听课感悟
后十三里小学 蔡学军 2012.11.29 本学期我听了杨明月和刘畅两位老师讲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显而易见,两位老师备课时把握了知识的前后联系,考虑到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此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只要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在教学时,两位老师充分的利用了花坛,顺势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把学生自然带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情景中。在引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数,学生可以吧198看做200来估算,也可以把14看做10来计算,通过让学生说出估算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具体计算中,让学生先尝试,后讨论,对学生使用的多种不同算法,只要他们讲的出理由,都给予肯定,培养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计算的意识,它直观的体现了乘法分配律,与学生的第一种方法是一致的,是竖式的一种直观体现,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位置值的思想。最后重点讨论竖式计算,引导学生归纳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的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的数加起来。培养了学生算法多样化的能力。
总之,在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了每一种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重视知识的呈现过程,在算法多样化的培养上,当一个具体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有许多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有的与老师的思路相同,有的不同,甚至有的想法很笨,但这些想法都是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的出来的,他经历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他的想法“笨”,但思考一点也不少,教师要给予尊重,鼓励学生这种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笔算方法,通过交流,学生会自己比较那一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从而选择对自己来说“最优”的方法,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六七四十七这种现象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主要的问题懒得写进位。所以,对学生的口算水平训练要到位。
教学反思
后十三里小学
蔡学军
2012.9
一、成功之处。
1、结合课文和语文园地,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2、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做到了认真备课,用心设计教案,及时批改作业,落实三维目标,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接受知识能力的情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智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4、对课前的预习工作也很重视,不断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5、尽量做到面批作业,重视学生的书写,及时表扬书写整洁的同学,并在全班交流,稍有进步的,及时写上鼓励性的语言或鼓励性的标记,经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6、加强家校联系,加强与家长间的及时沟通,把每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都记载下来,以便和家长联系,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共同搞好学生的学习。家里没有电话的学生,把写好自己电话号码的条子,让学生带回家,以便家长和老师联系。告知老师学生在家的表现。
二、不足之处。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比较努力学习,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三分之一的同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大多家长忙于在外打工,顾及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需和家长继续做思想沟通。
2、媒体教育手段的运用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继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听课感悟 后十三里小学 蔡学军 2012.10 我看到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杨明月老师一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提问题并解答。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些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刘畅老师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从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所有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
4、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总之在这次优质课展示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听课感悟
后十三里小学
蔡学军
2012.11 今天我听了五
(二)班黎老师的数学课,深深感受到和谐的朋友型师生关系。传统的封闭型教学,老师处于“统帅”地位,牵着学生走,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认识远远脱节。而现在的课堂教学让我看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空间变得开放和融合,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变得开放和融合,不管是老师的导入语还是提问语都显出一种商量和平等的关系,如在评价答案时,不是直接问对或错,而是问:“你们同意这个答案吗?”“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这么多数学问题,让老师找一个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吧!”……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就必须确立资源分享的朋友型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