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校本化开发

时间:2019-05-13 04:0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校本化开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校本化开发》。

第一篇: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校本化开发

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校本化开发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我校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实验性、示范性、先进性于一体的省级规范化学校,现为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占地215亩,400米标准田径场一块,400米塑胶田径场待建,乒乓球台24个,篮球场地6块,简易羽毛球场地若干,排球场地2块,器材按省级规范化学校要求配备。学校现有学生4500名,76个教学班,体育教师教学13名,教练员3名,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选项式教学进行上课。《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必须修一学分的田径内容。田径运动有着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优势:有利于发展学生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变向、柔韧等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满足现代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需要。但我校在做选项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选择田径类运动项目的学生少得可怜,高一每个班级只有5—6个人报田径,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形成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是就是不喜欢田径课的这样一种现象,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欢田径课,进而积极主动的完成一个学分的田径必修任务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找到使学生真正喜欢田径课的内容或教学模式。

二:研究思路: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落实校本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制定计划,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三:课题实施过程: 2006年的8月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 《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校本化开发》开题标志着我校课题研究的正式启动。下面是我们第一阶段的工作过程:

1、前期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把本课题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以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以分管校长、办公室主任、体育处主任、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来监督课题的具体实施,其中分管校长和办公室主任、教科室主任负责监督课题的实施情况,体育处主任负责具体的研究过程,成员包括所有体育教师,负责各项研究任务的操作。在课题领导小组成立后立即召开了所有相关人员的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人员的职责,统一了思想,校长明确表态:“各处室应以这次课题研究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业务尖兵``````所有处室都应该为课题研究大开绿灯,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圆满完成!”

2、组织参与课题的老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

在课题实施前对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青岛会议”的精神和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

3、问卷调查的发放和回收

在9月初我们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对本校的每个年级各抽取的一个行政班进行了问卷调查,9月中旬对对照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程序严格规范并及时反馈给了总课题组。

4、校本教材的实施过程

在开学之初我们对本课题进行了大力的宣传。首先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来宣传我们学校承接的子课题的情况,然后我们利用内堂课对全校的学生进行了本课题的宣传,向学生播放了一些经典的田径课的录象,介绍了经过改进过的田径类运动项目和田径课的新构思,对此大多数学生持支持的态度。通过宣传和内堂课上的讲解,大多数学生对于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持支持的态度(有上田径课意愿的学生比起初调查的时候提高了 52%,剩下的还有很多的学生持观望的态度)这为我们的校本课程研究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校本化开发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做的一些工作,如选择实验的年级和班级(课题要求是全部的学生),课程开始的时候对一些田径项目的初步改造,并且在田径课的好坏方面我们还请学生来评判以学生的反映为出发点,学生的身体和心里对于这节田径课这样上能够认可了,那么我们就把它暂定为校本内容之一,我们要求参与实验的老师要经常去体育课堂,真正的以学生的身份去体验,并且要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每个周三下午是我们专门的课题研讨时间,在这里我们进行这一周的体会交流,并且要讨论田径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在问卷调查时候出现的一些组织方法不当的问题,把本周出现在课堂中的亮点和问题加以总结,这样使我们的每一节课亮点多一些,问题少一些,在不断的总结改进中提高。

在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改造方面我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这也是关系到本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使学生喜欢田径运动项目,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外出学习等方法,群策群力共同公关,在理论上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学生在体育参与过程中不喜欢田径课是有许多原因的。例如怕苦怕累,教学内容枯燥重复等等,但是田径教材相对于学生心理特点所呈现的缺陷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学生渴望成功,努力体现自我价值的成人倾向使得一些群体性、交际性的项目深受中学生的喜爱。田径属于封闭性动作技能,主要以个体操作和自身素质为主,一个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在特别强调身体素质的田径练习和比赛中很难战胜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学生对于田径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喜欢球类项目,反映了学生的运动需要,也是与青少年身心特点、田径运动自身的特点紧密相连的。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等特征,并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炼一些学生生活中能够常用的运动技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采用了利用田径场上的设施(学生看台、主席台、跳远场地等)、利用老师在跑道上设置不同的障碍、等时跑、超越跑、结合一些球类运动的跑等、在接力跑时,允许学生跑不同的距离,但差距不能太大、在小场地上利用音乐的节奏跑、利用场地上的边、线、弧、圆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少量多餐”,并且穿插许多的游戏,使枯燥的耐久跑课堂也充满了笑声,投掷课改造为“掷准课”如果学生想掷准那就要有足够的远度,但是学生对于掷准的兴趣远比单纯的投掷高的多,实践证明兴趣前提下的技术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在评价手段上改变了以前评价手段单一,有失公允的做法,课改前田径项目的考核标准是一样的,看似“一视同仁”,然而在无形中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考核成绩的高低,更主要的取决于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希望通过田径课的教学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所以,考核标准就不能“一刀切”,应该因人而宜,更注重在原先基础上的提高和进步。在这个 基础上我们学校在田径课的课堂评价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建立初始体能和技术水平值、模块结束后的体能和技术水平值,通过进步的幅度来赋分,这样原本素质教差的学生就有了动力,素质较好的学生也有了压力。在课堂评价上我们比较看重学生对于课堂效果的评价,真正好的课学生说了算,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堂好课学生的感触是最深的,因此我们也让学生参与老师课堂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采用的是课标要求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再参照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来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

5、对校本课程的跟踪调查学生对于课堂(校本课程)满意率的调查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实施情况有及时的反馈,我们随机进行学生对于课堂满意率的调查,以便我们进行及时的改进。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们的子课题取得了以下成果:

1、明确了的本课题的目标:即对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进行适应性改造以适应我们的学情、校情。

2、形成了规范的开发模式:①教师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初始课程设置。②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③教师的自我反馈。④再进行课程设置。⑤课程设置更合理。⑥教师专业能力相应提高,学生能力提高,从而提高课程开发的水平。

3、形成了丰富的校本内容

4、形成了完备的管理制度

5、有了初步的理论成果(《田径类运动项目课堂指导纲要》)

第二篇: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

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方

当前,学校、教师一谈到课程开发,便认为是开发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这是对课程开发内涵的窄化。这种认识的误区导致的结果是学科课程二度开发还没有真正起步,教学方式转变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受到很大制约。为此,本文就如何加强学科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问题一:我们国家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在谈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这个问题之前,先将我国课程管理的基本框架做个简单梳理。为了实现育人目标,我们国家的课程框架可以归纳为三级课程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各级课程担任不同的管理职能和育人目标。国家课程目标上侧重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地方课程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则满足学生和社区发展的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不同的课程分别担任不能的培养目标,整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虽然三类课程开发主体各不相同,但为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在课程政策上鼓励国家课程即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

问题二: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情况与课堂教学现状如何

在实践层面,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情况与课堂教学现状如何?

一、完全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未见大的结构性突破

目前,把教材当圣经,将教材讲深讲透当成完成了教学任务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是按教材的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问题或相关练习。以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为例,固定不变的流程为:读,理解词义、诗句,体会思想感情、了解阴韵平仄、朗读。这种程式化教学,导致丰富的课程资源没有挖掘,意境、背景、相关类型的诗歌、作者当时的生活现状等等都被忽略。即使有的课堂教学某方面有一点突破,也仅仅局限于以单元为整体思考的小改进,未见真正大的结构性突破,如按照一定专题或者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或者将教材内容按照一定思路进行大的整合,或者按照学生或当地的实际进行大的增删、调整等做法鲜有人试。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形式的热闹掩盖不了控制的实质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囿于按部就班地执行自己设计的过程与思路,不擅于根据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在课堂观察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境:情境一,学生答问错了,教师也没有任何反应,因为教师根本不善于倾听学生发言,更不用说根据学生回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情境二,学生回答问题,不是教师需要的答案,可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于是教师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答案为止;情境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教师或视若不见,或匆匆打断,或微笑着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课后讨论,因为教师有预设的教学过程和内容必须完成。诸如此类课堂乱象,不胜枚举。

有的课堂,表面上增加了互动、问答、小组合作,实质上仍然是教师控制的,缺乏真正自主的、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课前准备与预习严重不够,有的应该在课前准备中完成的资料收集、疑难发现等任务,全部放到课堂中,学生没有实践体验,没有带着问题学习,课堂探究性、生成性不够;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不足:其一,教师涉及的问题过多、过浅,导致课堂形成满堂问,满堂答;其二,设计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加之教师不会降坡引路,导致结果是教师代替学生将答案和盘托出。这样,学生思维受到阻滞,永远无法向高层次迈进。教师在课堂上不成功的问题设计无法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真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

三、忽略学生经验与思考,课堂教学缺乏生成性

由于教师受传统学生观的影响,强调的是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而非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因此,学生这一鲜活的课程资源被教师忽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本身蕴涵的教育资源进行发掘的意识淡薄,由于课堂上学生的知识、经验、思考、智慧、情感等不被重视,课堂许多可能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被教师的麻木所淹灭,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被教师的迟钝扼杀。

如一位教师上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按照要求,第一步是教学准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步是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问题,并指导学生分析、整合、提炼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可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提问,怕学生提问范围太广不便梳理、提炼,于是教师创设很多情境,收集很多资料,引导学生在教师划定的框架中来设问,由于缺乏准备阶段的真正实践经验和体会,课堂上学生思维被束缚,课堂毫无生机与活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以偏概全,认知成为唯一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的特征之一是有正确的目标。所谓正确的目标是指目标具有指向性和全面性。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形成一定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发展。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以认知目标代替所有目标的现象大量存在。认知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有的课堂,甚至赤裸裸地打上应试的烙印。如,笔者曾到某学校听语文课《蒹葭 》教学。《蒹葭》是秦国的民歌,全诗表现的是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象,又暗喻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使整首诗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可就是这么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教师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如何应付考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击考点”的引导,用一大堆练习题目引领学生关注考试内容。这种以大量练习代替阅读感悟、欣赏,唯知识目标、考试目标是从的现象,在我们课堂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如,经常在课堂中听到教师在下课前问的一个问题是:“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可以说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教学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目前课堂教学的通病。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左脑长期超负荷运行而右脑处于半休眠状态,循规蹈矩、思维趋同、高分低能、创新精神严重缺乏。

问题

三、如何加强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加强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切实转变观念,形成课程意识

关于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我们要有国际视野,要了解世界课程观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国际课程观的视野下转变我们的课程观念,形成我们的课程意识。20世纪下半叶,率先在欧洲大陆上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知识观、课程观的变化。以美国路易安那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 E.多尔(William E.Doll, Jr.)的研究成果《后现代课程观》最引人注目。首先,该书阐述了新的知识观:(1)知识是对开放、复杂多变的现实的解释,而不是对封闭、稳定意义系统的客观反映。(2)知识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非终极真理;(3)知识不是单纯社会历史的产物,而是个人经验的统合;(4)知识是作为整体对自然、社会人类的统合的解释,不能简单地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接着,描述了在新的知识观的影响下,新的课程观也发生变化。(1)课程是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不断地得以充实和完善,最后形成一体化的内容;(2)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权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课程的开展,学生的感知经验都被纳入形成中的课程体系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探索受到重视。(3)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课程目标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在探究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4)课程的组织不再囿于学科界限,而向跨学科和综合化方向发展。(5)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掘和创造知识。这些观点,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产生很大影响,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有很多契合之处。新的课程观视课程为动态发展的过程,力图建立一种新的课程体系,这种体系以开放、弹性、综合性为特征。注重学生个体体验和感知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形成课程意识,并指导教育实践。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教材与课堂中蕴含的课程资源

我们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的功能,让课程不断走向综合化;改变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密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直接经验等重要改革目标。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对学科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

1、以教材为基础,开发其中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以此为基础,通过研究,将其进行拓展,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以某一问题、课题、情境为起点或基点而开展的,可借鉴如下策略:第一,本学科知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由课堂教学所遇到实际问题而引申、探寻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外学习资源中得到解决或再认。如,初中语文有篇课文《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诗句中充满离别之愁。关于这首词的教学,教师不能只关注这篇的教学,而可以这样拓展:让学生搜集李清照不同时期描写愁绪的词作。如,青年时期,《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表现的是淡淡的闺愁,刻画的是一个含蓄矜持的大家闺秀形象; 中年时期,《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描写的是独处深闺的离愁,描画出一个成熟的情趣女人形象;老年时期,《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诉说的是饱尝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的哀愁,展现的则是个心念国家存亡的大女人。这样的拓展,一方面,能体会将闺愁、离愁、哀愁这些复杂的情感串联起来,从而勾勒出李清照真实的人生轨迹;另一方面,以一带多,引导学生大量收集与阅读,开展专题式探究学习,真正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第二,要以教材为载体加强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向其它学科拓展。如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自然的四时景象、各地的山水特点(自然);画中的题诗落款、情景交融的意境(文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差异(历史背景);画家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哲学)等方面入手开展探究学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加强了与各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把各种零散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建构,成为综合性知识。第三,以社会发生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和对象,把它们纳入课程学习的视野;第四,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将学生经验纳入课程学习的范围,挖掘学生本身所蕴涵的教学资源。

2、宏观把握教材,思考教学结构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思考教学结构,对教材宏观把握。关于教学结构的思考可以循序渐进。首先,备课可从单元结构思考开始,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教授在一次讲座时提到:如果我们的教师能把抄写教案的时间用于思考“教学结构”,其教学效果会有大的提升。根据他的观点,长沙市开福区的谭兴茂老师归纳了单元备课“教学结构”的基本要点:①课程标准的要求,②学情实际(学习基础):A、大多数

B、少数

C、优生

D、学困生;

③教学目的(单元)与目标(本课、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④教材使用与自主调整补充等⑤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⑥教学过程简述(附预期“板书设计”)⑦教学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多种方式测评)⑧教学反思。“教学结构”的表达形式多样,可以用文字简述,可以用图示等。“教学结构”强调的是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整体结构,强调的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关键性的提问等。它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组织成一定结构形式,有助于同化新学知识,记忆具体细节,将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在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从确立模块教学和专题型体系入手,组织专题教学。具体而言,第一,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学生需要等因素,确定专题。如可以将教材中定论性知识按其逻辑构成关系分设为若干问题,使之形成问题“链接”;第二,增添、整合同类专题的材料,调整、取舍、提炼教材内容,使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

1、认清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乔伊斯(Joyce B.)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谈到,在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目前教学模式发展呈现三个主要趋势: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学法指导。为此,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掌握学科逻辑知识体系,更多地进行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如:怎样观察、怎样学习、怎样概括与总结,怎样分析问题、怎样收集处理信息等。

2、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我们大都沿用班级集中授课教学模式。然而,随着各学校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无疑要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创新。我们国家一些学校也进行了大胆尝试。下面列举两个案例:其一,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其教学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核心是一个“议”字。它的本质是对话----经验与文本的对话。其二,北京十一学校,该学校2012年开始,继高中走班制后初一年级实行“走班制”尝试。即同一个年级,同一个行政班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可能分散在不同的教室中,有的学生在上自习,有的学生在上物理课,有的学生在读地理,课堂教学完全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在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看来,因材施教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方法层面,必须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来真正实现——提供学生空间、机会和课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以上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新课程改革是从内容到方式的全面变革,传统的方式势必制约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创新。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的过程中,总会不断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这些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把握,敏感地意识到其课程价值,并加以及时引导。

如,在一次“中巴出城,关注公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阶段交流时,学生谈到:“通过访谈,了解到居民人数超过一万的社区,可设公交车停靠站,而自己居住的社区有四万多居民,由于社区没有公交车停靠站,居民出行很不方便。”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开展了“未来社区的规划应该注意什么”的问题研究。

三、课程安排遵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

目前,一些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行了更加大胆的尝试。如笔者去年考察了上海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该校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将国家课程在一定的学段中重新安排和调整,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课程。一年级,语言发展期,少写字,多认字,加强阅读,增加英语课程;逻辑思维弱,不开数学课,而小学学段的数学内容集中在2——5年级学习(上海小学5年制),加开科学探究课、实践活动课。这种大胆的尝试,体现学校遵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新课程背景下,打破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开放的态势。此外,上海很多学校开始研究跨学科领域通融、整合,无疑是我们学科课程教学努力的新方向。课程改革与创新需要我们颠覆传统,希望我们从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开发这个起点做起,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科教学与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作者单位: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三篇: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与社团活动课程化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与社团活动课程化

[摘 要]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及补充,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学校要强化课程开发意识,重视对校本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学科化建设,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实现社团活动化、课程化,加强管理,走好特色发展路子。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社团活动;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56-0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n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及补充,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笔者所在学校作为一所西北贫困地区的普通高中,怎样把校本课程开发与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呢?笔者认为成功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校情,做好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

自2010年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就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尝试。我们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特色、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制定了《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我校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自编校本课程系列丛书。这套丛书涉及高中新课程的五大类、八大领域,共计近百门课程,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这些选修课程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培养了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面向学生,开发五大类校本课程

我校在开齐必修课程、开好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有特色、上水平、重实用的校本课程。积极开发了学科拓展、体育艺术、科技创新、人生导航、社会实践五大类百余门校本课程。学科拓展方面,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九大学科拓展课,学生根据自身弱势学科自主选课,每天八九节课走班上课。面向高一年级学生开设了高中各科学法指导课,面向高三年级学生开设了备考指导课。体育艺术方面,通过校园“两节”检阅体育艺术教学工作情况,举办体育节,每年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春季球类(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会和师生拔河赛,掀起了“我运动、我健康”的热潮,增强了学生体质,振奋了学生精神。科技创新类课程,以学校科技组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利用我校理化实验教学及自制教具的优势,研发教材,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目前重点开设机器人社、实验创新、物理第二课堂、电子信息控制、家政与生活服务、建筑及其设计、现代农业技术、科学爱好者、科技创新竞赛类等课程。人生导航类课程以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快乐成长、理性人生为目的,组建了雷锋志愿者、民族文化社、道德文化研究社团、国旗班等。社会实践类课程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计划重点开设军训服务团、社区服务志愿者、行万里路小导游、假期实践志愿者、异地交流体验团等。

三、组建社团,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

学校牢牢树立课程意识,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兴趣活动方面,以社团为载体,开发丰富的人文校本课程。学校现有43个社团,重点开展书法、摄影、设计、声乐、管乐、舞蹈、播音主持、棋类、绘画、剪纸、秦腔、篮球、足球、排球、田径、太极拳、健身操、轮滑、电子控制、科技创新、航模、建模、机器人、陶艺、数迷园等社团活动。

四、选修走班,加强校本课程实施的管理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我们探索出了“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的选修走班法。学校现有社团活动室24间,通用技术室、信息技术室、各类实验室和仪器室等20多间,特大型学术报告厅1个。在选修课教师配备方面,采取选用本校教师与外请辅导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依靠本校教师开设选修课程。同时根据需要向会宁县剧团、县教师进修学校、县电视台、高级职业中学聘请了校外辅导教师,分别担任唢呐、秦腔、播音、打击乐、剪纸等选修课的指导工作。学校已初步实现了选修课程校本化、校园活动课程化、课程实施规范化,更好地适应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需要。

总之,我们认识到课程开设事关学校的长远发展,普通高中要坚持走好两条路,即优质之路和特色之路,走好“科技与教学融合,人文教育与社团活动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子;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强化课程开发意识,明确处处是课程,时时有课程的观念,重视对校本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学科化建设。

(责任编辑 斯 陌)

第四篇:田径校本教材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 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制作人:王万平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前 言

田径运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在运动史上,田径运动具有最古老、最悠久的历史(田径起源于公元前776年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回顾古代人类生活时,人类为求生存,必须奔跑于山野、跳跃河沟、投掷木石、以猎取食物或抵抗外敌,所以说,现代人的跑、跳、掷、各种动作或运动,对古代人而言,是一种生命的保障、御敌自卫、及直接生产的技术。

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了万能的神“阿波罗”所举行的祭典竞技,在祭典竞技中把生产技术之一的跑、跳、掷等运动,在一定规则上竞争其成绩,由于逐渐规则化以后脱离了原来的生产关系,而单独演变成为如今的运动之母----“田径”。

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和比耐力的体能项目,或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速度和力量,或要求在很长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耐力,最能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

田径运动能较全面和均衡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在竞技体育行列,田径项目又享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美誉,是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奥运会的第一金牌大户,为众矢之的,各国都高度重视;在群众体育方面,它因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锻炼价值高、场地器材简单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正因为它在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作用,所以田径课程一直被列为体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必修课程和骨干课程。田径教学与训练也是我校的主干课程。

田径的训练也是身体力量素质的训练。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所表现出来的能量和耐力。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是获得运动技能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训练以及自我训练中,应科学地、系统地注意增强上、下肢及躯干肌肉群的力量素质。

(一)上肢力量

上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手腕、小臂(前臂)、大臂(上杯)肩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持哑铃练习:哑铃推举;哑铃体前平举;哑铃前平举;哑铃俯立侧平举;哑铃扩胸;哑铃两臂交换摆动;哑铃侧平举;哑铃前臂屈伸;哑铃体前臂交换推;哑铃臂环绕。

(2)徒手练习:墙手倒立;墙手侧立臂屈伸;俯卧撑;俯卧撑推起击掌;指卧撑;仰卧撑。

(3)双人练习:

a.牵拉:两人面对面站立,两腿前后分开,两人的同侧脚相对顶住,同一侧的手互握,两手同时用力牵拉对方,一方的脚离地为失败。

b.抗阻力臂屈伸:两人面对面站立,两手指交叉互握,做抗阻力的臂屈伸练习20次至30次。练习时两人的脚均不得离地。

c.推小车:练习者直接俯撑,身体挺直,同伴握其双脚跟抬起他的身体,做快速的双手撑地向前爬行练习,也可攀台阶。

(二)下肢力量

下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髋部(骨盆部)、腿部(大、小腿)、足部(踝关节)。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徒手练习:静力半蹲、单腿蹲起、蹲起、单足跳、纵跳 屈体跳、侧向跳、挺身跳、立定三级跳、多级跳、蛙跳、跳起抱膝 跳起转身;

(2)双人练习:驮人跳、小腿力量对抗、拉手单足跳、侧弓步交换跳、挂肘跳、跳人马。

2.常用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1)弓箭步交叉跳。要求动作幅度大的,要向上蹬力强;动作幅度小的,要动作频率快。

(2)前后左右并步跳。要求蹬地快,前后左右变向时要有随髋动作。(3)垫步半蹲向前、后跑。要求两腿配合协调,后腿提起,频率快。(4)并步半蹲,左、右移动跑。要求左右起动快。

(5)弓箭步起蹬、回蹬。要求中等速度完成动作,节奏明显。

(6)膝关节弯屈左右蹬地。要求后跟提起,中速完成。

(7)全蹲前、后、左、右弓箭步跳。要求变换方向时,髋的动作要明显。

(三)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

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的一般训练方法和专项训练方法基本相同。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徒手练习: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两头起、仰卧蹬伸

俯卧体后屈、仰卧起坐转体、俯卧体后屈转体。

蛙跳的基本方法

主要锻炼的是股直肌和大腿肌肉。练习一组15-20次,每次练习15-20组,每组间歇60-90秒。做完后要有放松活动。蛙跳可以很好的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增强腿部力量。

其方法是: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高抬腿跑的基本方法

高抬腿跑的主要作用是训练腿部爆发力,提高下肌肉群的蹬撑能力和持续的无氧运动能力。长期练习可以起到增强腿部力量,扩大步幅,提高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下肢关节的力量、柔韧、协调性。

高抬腿跑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

2、大腿积极向前上摆到水平,并稍稍带动同侧髋向前,大小腿尽量折叠,脚跟接近臀部。

3、在抬腿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直腿足前掌着地,重心要提起,用踝关节缓冲。

高抬腿跑的具体动作是:双手叉腰、上身挺直、目视正前方,双脚直立,先抬右脚使大腿与小腿成直角,然后右脚下蹬左脚抬起,左脚大腿与小腿亦成直角,依此姿势两脚交替在原地跑步。在原地高抬腿跑的过程中,上身应始终保持挺直。每次锻炼时间在五分钟左右,运动频率每分钟50次左右,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掌握,由缓到快逐步推进。

1、跨越式跳高

急行跳高姿式之一。跳高过杆技术中最早采用和最简易的一种。从侧面直线助跑,用离杆远的一腿起跳。腾空后,摆动腿先越过横杆后内旋下压,两臂稍后摆,使臀部迅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速移过横杆,同时上体前倾并向横杆方向扭转,接着起跳腿高抬外旋,完成过杆动作。过杆后身体例对横杆,用摆动腿先着地。简介

跨越式跳高的创造者是罗伯特•柯奇(英国),他于1864年创造了这种方法,当时成绩为1.70米,当时历史最好成绩1.89米,这是一种简单的跳高方式,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练习,学生在学校里大多使用这种方法。它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步骤。最初采用的是跨越式,在跨越式跳高的发展过程中,还派生出转体跨式和挺身跨越式。挺身跨越式又称为半剪式,著名的罗马尼亚女运动员巴拉斯就以此姿势,从1958年到1961年3年里12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纪录是1.91米。技巧

跨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等紧密衔接的四个部分组成。

助跑采用侧面直线助跑,左侧助跑者右腿为起跳腿,左腿为摆动腿,右侧助跑则相反。助跑应逐渐加速,起跳时用起跳脚全脚掌着地,摆动腿稍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当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两臂下垂。过杆时,躯干向横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两臂上举,同时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接着起跳腿落地,稍有缓冲。

跨越式起跳角度是30--45度,起跳路线是直线,步点可以在起跳点开始反向助跑。跨越式跳高的起跳点在横杆的外侧30厘米处。

先在横杆中间外侧30厘米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然后,跑7--8步用力起跳的那一点就是起跳点,然后跳几次,如果起跳点太靠近,则将起跳点向后移动相应距离。如果起跳点太远,则将起跳点向前移动相应距离。经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

2、跳远

规则 :

助跑 : 身体任何部位均不得触及起跳线以后地面。

起跳 : 身体任何部位均不得触及起跳线以后地面;不得在跑道外起跳。

腾空 : 不得采用任何空翻动作。

落地 : 不得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沙池)以外地面,而区外触点较区内最近点离起跳线近。

完成试跳后,不得向后走出落地区。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丈量成绩时,应从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触地的最近点至起跳线或其延长线,丈量线应与起跳线或其延长线垂直。

一、助跑

开始 :用力蹬地,两臂大幅度摆动。开始方式

1.半蹲式和站立式(稳定性高)。2.进行间起跑(轻松自然,步长不稳定)。

二、中段助跑 :上身正直或稍前倾,用力蹬地,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用脚前掌落地。

最后几步 :积极加速,节奏轻快。

倒数第二步 :步长要长,减少脚落地制动。最后一步 :步长要短,速度快。

速度越快的运动员,所需的助跑距离越长。

三、起跳

1.以脚跟向下,全脚掌有弹性的踏上起跳跑。

2.踏板时,起跳腿髋、膝、踝关节充分蹬伸。3.摆动腿快速摆动成水平。

4.起跳时,上身向前上方伸展,起跳腿同侧臂向前上方摆动,摆动腿同侧臂向后上方摆起,并保持持姿势。

四腾空

腾空动作的作用

1、保持身体平衡,进行有利於落地的准备动作。

2、充分利用身体移动的轨迹。

五、落地

1、落地前,两膝向胸部靠拢,完成团身动作,两臂向前下方伸展。

2、将落地时,伸小腿脚尖勾起,两臂后摆。

3、落地时用脚跟著地,屈膝媛冲,两臂前摆

3、投掷垒球

一、注重身体训练

1、身体素质训练

在投掷垒球训练开始阶段,必须重视全面发展动员身体素质,它为将来掌握投掷垒球技术和提高绩打下了基础。身体素质训练主要用来发展速度、量、灵巧、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中要有针对性的强训练,使运动员身体条件得以全面发展,在这同时,身体素质训练还应始终贯穿整个投掷垒球训练之中。

2、针对性身体训练

⑴力量训练:小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重段,因此,力量训练必须符合其生理特征,要注

运成力加

要阶重训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练手段的多样化,宜采用轻重量,多次数,循序渐进,合理运动负荷的训练方法来发展力量。在训练的初始阶段,要着重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肌量,主要采用拉胶带,抛投实心球,推轻杠铃等着重发展学生的快加速力量;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来发展学生腰腹力量。

⑵爆发力训练:就投掷垒球而言,爆发力主要体现在手臂和腿部运动短时间产生巨大力量,它是力量和速度的结合。教学训练中,可采用杠铃做爆发力训练,如抓举杠铃、快速提拉杠铃、负杠铃快速蹲起等,一般可先采用身体的60—70%重量,而后逐渐增加。这些练习速度快且有爆发性,能使运动员想到动作速度,在投掷时加深记忆痕迹。另外还可采用提拉杠铃至胸立即推杠铃,卧推,半蹲跳,负杠铃侧对投掷方向蹬伸练习等发展爆发力。此外还可采取一些方法:如双腿跳跳箱(50—80cm)、单腿跳、立定跳远等来发展运动员爆发力。

⑶速度练习:速度是投掷垒球的主要素质之一。速度训练初始阶段。可主要采用行进跑20—30米,加速跑60—80米,(20—30米处最大速),听信声改变方向跑等来发展速度。后阶段结合投掷垒球技术还可采用持垒球助跑、投掷步、低重心的交叉步来发展速度。

二、注重技术训练

1、原地投掷垒球技术训练:投掷垒球与投掷标枪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它更注重最后出手速度,因而在技术训练中要把原地投掷技术当重点来抓,可采用以下手段:

⑴原地正面投掷垒球

教练可以结合录像、图片讲解示范,要求运动员回忆一开始力量 练习中拉胶带动作。要做到动作快,出手快,鞭打动作明显。⑵正面上一步投掷垒球

在运动员掌握原地投掷垒球动作之后,即可进行上一步投掷垒球技术教学训练,运动员可人拿一纸娄垒球,边走边投,体会上一步正面投掷垒球技术。

⑶原地侧面投掷垒球

在此阶段教练员必须抓好技术动作教学,要让运动员体会蹬地转体、挺胸挥臂的连贯性,强调动作要有速度,有爆发性,要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助跑投掷垒球技术

助跑投掷垒球是由持球、持球助跑和最后用力,身体平衡几部分组成。在教学训练中,要把助跑后阶段的投掷步技术和最后用力技术作为重点进行训练,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他们对技术的自控能力。

a、投掷步技术训练:重点在于熟练准确地完成引球和交叉步技术。要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助跑动作的加速上,提高完成投掷步动作的加速能力,从而增大投掷距离。

投掷步技术教学方法: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⑴原地向后引球:目的在于学会掌握熟悉引球正确动作。⑵上步引球:要保证学会正确向后引球动作及体会与下肢协调配合。⑶跑动中向后引球:速度要先慢后快,动作要正确。

⑷完成交叉步:要使引球与交叉步连接在一起,使整个动作准确连贯。

投掷步训练注意项:技术动作教学要注意正确性,要反复练习,切忌急于求成,防止错误的动力定型。可结合音乐、录像(投标枪技术)、看技术挂图进行巩固。

b、最后用力: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所限,教学时讲解不宜过多过繁,要易采取讲解结合示范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基本技术。

⑴最后用力顺序:右腿蹬地,推动髋关节转向投掷方向,带动躯干—肩—大臂—小臂—手发力。此阶段,多采用投掷轻物练习,体会用力顺序。

⑵投掷前作好用力准备,向后引球,同时使学生有意识身体右转,使左肩正对投掷方向做交叉步时加快上肢运动速度,使下肢超越躯干,直到最后用力,要防止运动员有意识上体后倾的错误动作。

三、注重心理训练

投掷垒球训练要注意心理训练,要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因为心理素质不好导致成绩失常。有些运动员第一次试投,十分紧张,发挥失常,接而导致第2次、第3次成绩都不理想。这是因为平时不注重心理训练而导致的。比赛场上条件千变万化,场外刺激多,必然引起运动员的各种心理活动。往往运动员比赛时思想紧张而使技术动作改变。所以,为防止比赛干扰,增强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需在日常训练中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其稳定性,高度意志力,良好心理状态和抗干扰应变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成绩,甚至超水平发挥,赛出好成绩。

4、实心球

掷实心球的技巧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5、4x100米接力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4人,每人跑相同距离。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为源于古代奥运会祭祀仪式中的火炬传递,有的认为与非洲盛行的“搬运木料”或“搬运水坛”游戏有关,也有的认为是从传递信件的邮驿演变而来。

4x100米接力跑是分道进行,接棒者可以在接棒区前10米内起跑.接力棒必须拿在手上,直到比赛结束为止。任何人掉了棒,必须由其本人拾回,而且要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方可越出自己的跑道以拾回接力棒。所有接力赛事,必须在接棒区内完成交接棒。‘接棒区内’的判定是根据接力棒的位置,而不是根据参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赛者的身体或四肢的位置。任何参赛者在传接棒完毕后故意越出跑道以妨碍其他参赛队伍,其队伍可以被取消资格。

比赛场地为标准400米场地,内突沿外沿半径为36.5米。每条跑道宽1.22米(包含右侧分道线),分道线宽5厘米。跑进的方向为左手靠内场。分道编号应以左手最内侧分道为第1分道。即赛跑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环形跑道从内向外依次是第1至第9号跑道。

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4×100米和4×400米接力的第一棒)各径赛项目的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其他径赛项目的起跑采用站立姿势。起跑器连接着起跑监视器,以帮助发令员确认起跑是否犯规以及对起跑犯规负有责任的运动员。

接力赛规则4×100米接力跑是分道进行的,接棒者可以在接力区前10米内起跑。

接力赛中,运动员必须在20米的接力区内里完成交接棒。“接力区内”的判定是根据接力棒的位置,而不是根据参赛者的身体或四肢的位置。在4×400米接力跑中,第一棒全程及第二棒的第一弯道是分道跑,第二棒运动员要跑至抢道线后方可自由抢道。第一棒的传接必须在参赛者指定的跑道内进行,其余各棒的传接,裁判员根据第二及第三棒运动员通过200米起点处的先后,按次序让其第三及第四棒的队友在接力区内,由内至外排列等候接棒。所有接棒者均不可在接力区外起跑。

力棒必须拿在手上,直到比赛结束为止。任何人掉了棒,必须由其本人拾回,而且要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方可越出自己的跑道以拾回接力棒。

所有接力赛事,必须在接棒区内完成交接棒。‘接棒区内’的判定是根据接力棒的位置,而不是根据参赛者的身体或四肢的位置。任何参赛者在传接棒完毕后,运动员必须留在本队的跑道中直到各队交接棒全部完成,否则会被取消比赛资格。故意越出跑道以妨碍其他参赛队伍,其队伍也将被取消资格。

比赛要点

一棒:要反应快起跑好,对发令抢有感觉的,没有听过枪的不行。二棒:相对弱些,运用接力区让他少跑距离。三棒:要弯道好(跑400的最好)

四棒:冲刺好(最快的)信心强的,即使落后了,对他也影响不大,在比赛中往往可能有超常发挥。

注意事项

1、接力区可以好好运用,速度快的尽量跑的距离远些。交接棒的时候,先起跑,背身接棒可以提高速度。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2、交接棒要事先交代清楚,交棒之后,两个人的跑位要安排好,别撞到一起。最好试跑一下,免得掉棒。

3、赛前要相互鼓励,前三棒的队员要知道,无论你是领先还是落后,都必须尽力的快跑,为后面的队友争取时间,它是四个人的项目啊。

赛前热身

1.先慢跑微出汗就可以。

2.做压腿、压腰、转体、抻肩等活动,将相关的关节、韧带、肌肉都活动开。

3.做2、3个30米的加速跑。以上内容在比赛前20分钟做完。传接棒的方法:

第一棒握右手,下端,第二棒左手,第三棒右手,第四棒左手。接棒运动员见传棒运动员相聚大约15米开始加速(小学生水平,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要看后面的运动员,待传棒运动员接近后,发出提示音,比如喊一声“接”,接棒运动员立刻从后下方伸出与传棒运动员相反手,传棒运动员从上方,将棒上半部分压在接棒运动员手掌上,接棒运动员握住后可加全速。

6、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掌握动作技术要领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立定跳远的辅助练习

挺身跳:原地屈膝开始跳,空中做直腿挺身动作,髋关节完全打开,做出背弓动作,落地时屈膝缓冲。

单足跳前进练习:一般采用左(右)去右(左)来的方法进行练习,距离控制在20-2 5米左右,完成3-4组。

收腹跳练习:从原地直立开始起跳,空中做屈腿抱膝动作或双手在腿前击掌,落地时一定要屈膝缓冲。

预摆不协调。解决办法:反复做前摆直腿后摆屈膝的动作,由慢到快。

上体前倾过多,膝关节不屈,重心降不下去,形成鞠躬动作。解决办法:做屈膝动作,眼睛往下看,垂直视线不超过脚尖,熟练后就可不用眼睛看了。

腾空过高或过低。解决办法:利用一定高度或一定远度的标志线来纠正这类错误效果很好。

收腿过慢或不充分。解决办法:反复做收腹跳的练习,注意,是大腿往胸部靠而不是小腿往臀部靠,击掌动作要及时。

落地不稳,双腿落地区域有较大的差异。解决办法:多做近距离的起跳落地动作,手臂的摆动要协调配合。地面设置标志物,双脚主动有意识地踩踏标志物。

7、跳短绳

学生跳短绳动作的好坏将影响学生今后发展的水平。绳子尽可能短一点,只要能够过脚和头就可以了,绳子的运动周长越小,对提高跳绳的速度越有利。摇绳要手腕用力,不能以肩关节或肘关节为轴心摇绳,要保持绳子旋转的稳定性。双脚要并拢(略带前后也可以),起跳高度要控制,跳得过分高不利于今后跳绳速度的提高。学生跳短绳要取得好成绩,跳绳的速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在学生掌握正确的跳短绳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训练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动作速度。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10秒、20秒——短时间定时连续快速跳绳训练。(2)30次、50次——定量连续快速跳训练。

(3)10秒25次、20秒45次——定时定量快速训练。

(4)30次12秒、50次23秒、80次35秒——的定量计时训练。运动员的起初耐力水平一般在30秒至60秒之间。而耐力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比较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这些训练方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法:

(1)跑楼梯训练,以跑四层楼梯为例,10个来回为一组,每次训练跑3至5组。每周可安排一次。

(2)耐力跑训练,1000米为一组,每次训练跑3至5组。每周安排一次。

(3)原地纵跳,两手分别徒手摇绳训练,跳3分钟为一组(或者跳300次),每次训练跳3至5组。每周安排一次。

(4)连续跳短绳训练,可以从50次开始,根据学生的水平逐步提高要求,达到连续跳280次为适宜。

(5)定时累计跳短绳训练,如5分钟内完成300至500个。

(6)直接测试两分钟,规定次数(根据训练水平,逐步提高一般从150次开始到240次为宜),缺一次补跳20次。

(7)确定总训练次数,其中规定有一组必须连续跳多少次。(如:确定今天总共要跳800至1500次,其中有一次必须连续跳150至250次才算完成任务。)

(8)规定次数,断了可以继续跳,必须一次性完成才能够休息。(如:300至500次为一组,跳3组。)

8、短跑

速度很显然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以90~95%的强度进行20~60m跑,每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钟,进行2~3组,这将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同时,改变短跑的起跑姿势,采取站立式、转身式和行进间起跑,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上面这种提高速度的训练,应在质量良好的,即平坦、干燥、硬度适中的道面上进行。温暖的天气将有利于提高这种训练的效率。冷天气不利于这种训练,但在完成适当的准备活动后也可以进行。

发展步频的训练手段:

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联系,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快速摆臂 摆腿练习,要求腿 臂动作协调进行。

发展步长的方法: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采取高抬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

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 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触及高物。

2、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

3、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

4、最快频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离30~40米;

5、快速后蹬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6、快速跨步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7、快速单足跑,完成距离30~60米(计时、计步)。

8、直立姿势开始,逐渐各前倾斜接着快速跑出。

9、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练习,距离40—50米。

9、中长跑

1、注重中长跑技术动作的分解。在学习中长跑时,最初先分解技术动作:首先学习原地摆臂,结合呼吸节奏: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正确的呼吸方法,使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协调地配合;再结合小步跑、后蹬跑、高抬腿跑等转入快速跑;然后再练习弯道跑,身体向内沿倾斜,左脚前外侧着地,右脚内侧落地,左臂离身前后摆,右臂前内往外摆,最后把这些动作连 金塔县东大街小学田径兴趣小组校本教材 贯起来。

2、注重训练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在正常情况下,中长跑训练脉搏应控制在(130—150)次/min,最高不能超过170/min。一般情况下,匀速的长时间跑是不易疲劳的,但可使心脏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工作,从而得到锻炼;而较长距离的间歇跑的练习,强度就要提高了。

第五篇: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现在,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这就使学校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正确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及校本课程在我国推行的意义,对指导各类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特点;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在国际上,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Furumark & McMullen)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他们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即指那些能够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有关成员,以学校为基础,为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这一描述是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较早期的认识,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初意义。[1]

目前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尚无一致的界定。如徐玉珍(2001):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2]廖哲勋(2004):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等等。[3]

2.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步骤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无论是对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对地方教育部门,以及还是对学校与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次,就该领域的现状而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开发人员的素质还不相切合,相应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再次,就社会现况而言,校本课程的理念难以与目前的考试制度相协调,所以很难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简言之,目前,我国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适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氛围与机制。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4]所以,国内学者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分为四个步骤:明确理念;需求分析;资源评估和优势评价。这些都是学术上对校本课程开发制定的宏观程序,理论上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直观性、操作性比较欠缺。

1.成立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前期,要多做宣传和动员,目的是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

2.环境分析。每个学校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进行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和学习内部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和特殊环境分析。

3.目标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目标;二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

4.方案拟定。在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实施之前,要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5.组织与实施。校本课程实施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和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的传播、采纳和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个别化教学,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

6.评价与修订。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可以配套做一个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收集各方建议、意见,从而对课程的修订提供参考。[5]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3.1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达到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矛盾一直是教育所赖以存在的条件,这个问题也是教育领域内需要协调解决的基本问题。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虽然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它更多的是着眼于社会需求和社会条件,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发展问题,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上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以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教材、统一的学科教学目标及统一的教学评价形式下放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学校为了完成任务、符合要求,必须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教师由于有了统一的要求和教材,只需要以此为本,放心讲授。学生为了赶进度,只有跟着教师的步伐向前冲,根本无暇顾及自我发展。

自校本课程开发的法定地位确立之后,国家课程比例相对减少,学校也拥有 了自主决策的权力,学校和教师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自行组织教材,灵活进行教学,既实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又兼顾了每一个体的积极发展,达到了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使社会个体化,个体社会化真正落到实处。

3.2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差异,促进了教育系统中老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地区发展的差异、教师能力的差异和学生个性的差异,以全国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客观上存在着这么多差异的各级教育子系统,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要求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照顾现实的差异。这种矛盾的扩大势必会束缚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各方面的阻力。校本课程的提出正是对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机制反思的结果,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1)这种提倡“多样性”、“可选择”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张扬。

由于认识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一员,教师应该有部分权力决定教什么,有资格承担课程开发的一部分权力。

(2)这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和实施的积极性。因为校本课程适应了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了差异,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课程改革追寻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

3.3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宽广、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合理解决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

它的开发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连在了一起,促进了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以往的课程虽历经几次改革,但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德雷斯尔在评述60年代的课程改革时,指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弊 2 端:(1)仅仅着眼于各门学科的内容更新,跨学科的内容尚未触及;(2)仅仅着眼于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跨年级的内容尚未触及;(3)仅仅着眼于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只研究一些脱离生活的课题。

从这个指责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的范围、形式、方法必须改革。而校本课程正是适应了这样的需要,它的范围可以涉及必修课、选修课,也可以涉及理论课、实践课;可以涉及定向性的显性课程,也可以涉及非定向性的隐性课程。其形式既可以针对某些具体内容、某个课题研究以讲座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将一门学科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单元设计成微型课程,还可以把相关学科领域内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课程。其方法灵活,可采取“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活动”。所有这些皆可以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发展较好、水平较高的学校可以深入开发,发展较慢、水平较低的学校则可以量力而行,合理解决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

4.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4.1课程决策民主化和形成学校特色

从学校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了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并且使学校成为课程的权力主体,让学校在课程的选择和编制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也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为了广大中小学校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片“试验田”。此外,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从而提高办学效能,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自身发展。4.2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从教师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一直以来,我国教师习惯于做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忠实的执行者,不需要关心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也就较为肤浅和表面。

自实施校本课程后,课程开发的任务摆到了教师面前。教师就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呼唤着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使教师从原来被动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生产者和设计者,真正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这对教师知识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钻研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随时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同时,善于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使自己位于教育理论前沿,从而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结构,更加深刻地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办学宗旨,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课程资源的筛选和组织能力及专业素质。

第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面临着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课程环境”。这样,教师在充分掌握所教学生的个性旨趣和知识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素质与能力会逐步提升。

以上这些在很多实验学校都得到了验证。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答,为教师培训亦开拓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开辟了新的视角。4.3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的要求。

从学生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尊重,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开发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的主动发展;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与自己应有的课程决策,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够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

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

5小结

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差异需要、体现学习特色,同时它对学校及教师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促进自身和学生个性的发 4 展,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学校,应该通过参与式的校本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而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掌握课程开发的本领。作为教师,更要进行自主学习,不断阅读一些课程理论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以获得理论指导,深化自身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梦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困境[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11-12.[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04:12-17.[3]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08:11-18.[4]王传金.论校本课程开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03:31-34.[5]石中英等.教育学基础[M].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bstract: China's basic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local and school three levels 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now,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 which makes the school under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significanc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various types of school.Key wo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meaning

下载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校本化开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校本化开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开发发言稿

    校本课程开发表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非常感谢对我的信任,让我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为有效开展工作,我先谈谈自己对校本开发的几点认识: 1、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确保开发的......

    田径校本课程总结

    大新寨中学田径校本课程总结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田径队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期较好地完成了田径校本课程的教学。现将本学期田径校本课程教学总结如下: 一、......

    《田径》校本课程纲要

    《田径》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田径 课程类型: 体育技能类 教学材料:选编 教师: 李学财 适用学生: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时 间: 1课时/周 【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

    小学田径校本课程

    小学田径校本课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掌握大众健康、休闲运动领域与田径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其任务为: 1.使学生......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一、课程的内容安排:课程内容包括:“安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二、课程的实施方法:我们初步设想一、二......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石河完小 上学期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