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听课笔记
《小桥流水人家》听课笔记
《小桥流水人家》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呈现给读者的是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全文行文流畅,易读易懂,语言平实优美,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一个“爱”字。
今天,听了谭敏老师执教的这课,使人感到清新自然,教法之灵活,合作之愉快,生生互动之活跃,无不令人耳目一新,给听课者一种美的享受。
一、授人以渔,名言引路
开课伊始,谭老师就提示学生怎样读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首先要做到什么呀? 生1:用心去读。仔细体会文中所含着的意思。
生2:用脑去读。边读边想,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生3:用口、用眼去读。读书的时候,口中要念念有词,这样才能把文章读熟;用眼去读,才能不会把文章读得七零八落。添字漏字。
师:是呀!读书我们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才能把书读懂、读透。下面就请同学们这样去读一读《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看看文章里描写的是怎样的“小桥”、“流水”和怎样的“人家”呢?(生读课文)……
点评:这样,谭老师就把读书的方法传播给学生了。让学生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这既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又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有效途径。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小组合作,问题引路
在学生充分地读了课文之后,谭老师就抛给学生一个总领全文的问题:文章里描写的是怎样的“小桥”、“流水”和怎样的“人家”呢?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形成共识,准备交流。这时教师也参与其中,时而指导这组,时而点拨那组。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表意见。最后由小组长归纳总结,完成汇报交流材料。
在交流展示时,谭老师总是让学生尽情表达,畅所欲言。
生1:作者描写“流水”时,写了家乡优美的风景和小溪流水的欢歌,作者描写的这样美,谁见了又不爱呢?
师:是呀,作者写“流水”时,写了“小溪”的欢歌以及优美的风景,你能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吗?(生读)
生2:作者以垂柳的美和小鸟的歌,就把家乡那恬静的田园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简直神了,我以后也要学着这样去写。
生3:在写小溪的时候,就像是写的我们这儿,我们就是这样在小溪里找小鱼、小虾和捉螃蟹的。
师:嗯,我也被你们所说的陶醉了,那我们就一起美美的把这个部分读一读吧。……
生4:要我说,这些都是以“我爱我的老家”生发出来的。因为作者怀念老家的那种太平生活和优美的环境。
生5:老家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作者的足迹,因此,作者热爱家乡,“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生6:由于作者怀念家乡的太平生活,这里又是作者的出生地,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因此,体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是啊!作者的思乡之情,在这里就跃然纸上了,大家就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去读一读课文吧!……
点评:这样,文章的价值取向就在谭老师的点拨与赏识中,被学生自己揭示出来。这种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法,今天,谭老师为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值得称道,值得学习。
当然,从本节课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诸如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处理问题等。我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完美,始终牢记语文姓“语”这一真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和幸福教育。
踏花归来马蹄香听课笔记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一、导入
以赵佶出以诗句“万绿丛中一点红”来作画的故事,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评:优点:导入自然,富于趣味性。既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有初步的感知,有营造了愉悦、互动的课堂氛围。不足:没有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发言,因此对学生引导不足。
二、分析课文
放课文的 flash课件——让学生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提问学生——让学生评课文中三位弟子的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再次体会课文。评:优点:利用flash课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由此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发挥阅读在语文中的作用,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故事;准确把握文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提出“骆驼”中驼字要读轻声,指导学生朗读的语速、语调,能较好地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音韵美,掌握“虽然……但是”关联词语的用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学生评画,并且引导学生扮演故事的角色,学生由此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不足:不能很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班上的几个学生;
三、拓展、总结学习
故事二:“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作画故事——学习故事三:“深山藏古寺”的作画故事——引导学生回忆所知道的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故事——总结:做事要多动脑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评:优点:利用故事连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讲述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积累与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起很重要的作用的信息不足:后两个故事中的诗句意蕴较深,可以再次利用图画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差别;或两个故事的阐述不够深入,学生最终没有很好地把握。
《给予树》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2课时)
一、导入
1、师语: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一篇什么课文? 生:给予树
2、师板书,逐字进行写法指导,生齐读课题
3、正音,再读课题
二、生字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生自由练读
课件出示:宽裕 分享 担心 卡片 沉默不语 立即 援助 体贴 仁爱 如愿以偿 圣诞节 棒棒糖
2、指名读(师评价方式多样,贴切、平淡而有效)
3、齐读词语
4、师板书:如愿以偿
5、生读,找出文中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6、师直接讲课文大致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7、书写指导:予、即、盼、仁
(1)生观察,师作详细指导,每个字的注意点提醒到位,生书空练习(2)师范写
(3)生练写,写到自己满意再停笔
三、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表扬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表现,齐读问句。(2)师引导发现课文前两句和后两句中,主人公的不同心情。(3)师范读,生观察师的表情
(4)生自由练读,师语:看了老师的朗读,小朋友肯定有启发(5)再次指名读,强调生读得好的地方,相机板书“一百”、“五”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师直接评价,在肯定之后,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师范读
(3)生自由练习,强调读这段就和说话那样自然
(4)再请那位学生读,考验他的模仿能力和听课效率,让大家体会他的进步
3、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发现优点时,不惜打断他,以插话的方式及时肯定(2)师范读(3)生自由练读,师语:象老师这样读,超过我,好吗?(4)展示读,师语:展示你的进步,展示你的体会
4、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直接说这一段非常难
(2)引导发现金吉娅说话时要抓住的两个关键词“低”和“难过”(3)帮助理解:金吉娅为什么难过?为什么说话声音低?(4)生练金吉娅说的话
(5)师范读,连读4、5自然段,要求:仔细听,除了听出她难过之外,还听出了什么?
(6)交流:害怕、担心、善良……
(7)生自由练习,师语:象老师这样去练,不仅要读出金吉娅外表的难过,还要读出她是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那就更了不起了!
(8)请同学推荐读金吉娅说的话,听的同学观察他的表情,开展同学间赛读
5、第五自然段
师语:还记得老师刚才是怎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吗?你们一齐读一读!
6、再读词语“如愿以偿”引出问题:那个贫穷的小女孩,她的什么愿望实现了?她因为得到了什么而满足?她的愿望是谁帮她实现的?
7、师引导,交流:“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当金吉娅知道后……如愿以偿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听课记录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被思乡情思亲情浓浓包围的一篇课文。执教老师也尽可能地挖掘文本中蕴涵的情,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让“情”扣击学生心灵。一.情在对比中轻触。
师:遇到这么一个节日,你开心吗?(生:开心)可是王维开心吗?读读课文,找找原因。(生自读课文)
生:因为他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读句子)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师:说明年龄怎样? 生:未成年就离开了亲人。教师补充:
每次吃饭,餐桌前就他一个人,天气凉了,抚摸着身上的衣服,看着又细又密的针线,他会想到谁?(生背诵《游子吟》)生病了,如果在家里,兄弟姐妹都会照顾,可是现在呢?(生:非常孤单。)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评价:你把红字部分读得特别好。)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再看课题,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少了更加。
师:平时就很思念了,现在遇到节日更加思念了。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
生:因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所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师:谁能读出这个意思。(生读句子)评价:读得不错,“更加”可以换成哪些词语? 生:十分、特别、加倍。
【这个教学细节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创设了一幅幅可触可感的画面,画面中,诗人是形孤影单,而先前体会的佳节热闹的情景,此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若要学生概括出“思念家乡,孤单”等词语,不是难事,然而,要让学生触碰到这份情感,不容易,执教老师运用动情的语言,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这份情慢慢展开,轻轻流淌。】
二.情在拓展中提升。
诗人借古诗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首诗凝聚着诗人浓浓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经典。(生读)现在佳节不仅仅是重阳节。中秋节,爸爸妈妈出差在外,他们望着明月,可能会吟诵(生: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解放军叔叔驻守边防,他可能会吟诵着(生:每逢佳节倍思亲)乡愁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的歌,举头望明月,(生: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月落乌啼霜满天,(生: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的乡愁;萧萧梧叶送寒声,(生:江上秋风动客情)是叶绍翁的乡愁。
【拓展诗句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把佳节的概念通过老师设计的场景扩大,古诗今意,古诗今用,让学生感到古诗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乡愁的处理,既有古诗的韵味(学生对诗)又有现代诗的意境,诗情弥漫在课堂上,诗意停驻在心间。】 三.情在祝福中深远。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这篇课文送给矛盾。因为不久,她就要到加拿大去了。加拿大和中国千里迢迢。你会思念吗?用你的心背诵给大家听。师:让我们也来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师:让欢乐的相聚时光永远记在心中,过了十年二十年,可能你也成了背井离乡求学的游子,到那时你可能也会激情澎湃地写下你的诗。
【真是动情动心的一笔。听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轻轻一颤。这是一个特例,是除却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说“挖掘”可能有点不很恰当,因为,我分明感到老师在说这番话时,来自内心的那份浓浓真情,分明感受到学生那份深深的感动。这是真心真情的激荡。在这份浓得化不开的祝福中,情被定格,情被留在记忆的深处。】
再来回味薄校长关于发展性课堂教学核心概念和界定的阐述:
*开放性。只有开放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活学知识、学活的知识、把知识学活。*生成性。课堂是师生共同挑战智慧、充满生命掌力的成长家园,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成长中的整个生命的成全。
*延展性。不要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要使书本的知识有拓展的余地。思维、能力的拓展。
可以看到,这节课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体现。
感悟别样语文课堂--听课笔记
近日,有幸到成都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学习一周,并全程观摩了学校的第七届教学节备课组展示活动,令我收获颇多。此次活动,我们共听了八节语文,三节数学,一节地方,一节音乐,还跟班学习了班级管理。作为一个在一线工作的语文老师,我非常想与大家分享锦西小学的语文老师们执教的课堂中的精彩片段和巧妙设计。
一、亲切的普通话点亮了课堂。
我们听的第一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的《第三个小板凳》(北师大版教材),教师用亲切而柔美的普通话把孩子们引入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手工课上。课中,老师一直用轻柔而动听的普通话引导孩子们去学习生字,读通课文,品读句子,感悟文本。让我听了课的第一感受就是——要是我的孩子也能到这样的学校学习那该多好啊!
清新自然的普通话,打破了我印象中的语文课堂,原来语文课堂还能如此呈现。其实,这更能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同时也体现教师运用和保护嗓子的技巧。令听课的人心旷神怡,仿佛听上十节、二十节,甚至上百节都不会烦躁乏味。这也许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吧!而随后的课,不管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教师们都是如此。这再次提醒了我重新定义语文课上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养。
二、层次分明的朗读孕育了课堂。
有层次的指导朗读是我听了锦西小学的语文课的最大感受。几乎每节课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展示,而且每次的朗读都是针对学生不同的理解而读。这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由董霞老师执教的《迟到》一课上,朗读的指导淋漓尽致,润物细无声般地教会了学生怎样读懂文本,领悟文章的精髓。……
师: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读:(第一段的)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出示: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师:引导读前半句,问:我有一个疼我的父亲,应该怎样读? 生答:自豪地读。抽生读——全班自豪地齐读。
师:引导读后半句,问:很严的父亲,该怎样读?抽生读——齐读。师引:严格的父亲,女生读。很严很严的父亲,男生读。我有一个很严很严很严的父亲,齐读。(师板书:严)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感受到爸爸的严呢?请同学们看书。
生读:(第11自然段)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就在这个重点段落上,教师先引导学生抓动词,读动词,悟动词中去逐步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去体会那重如山的深沉的父爱。最后,回过头来,让学生再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句话。学生就读得别有一番滋味了。
如此逐层深入地理解父亲,读懂父爱,为我们展现了有层次指导朗读的精妙。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专家说的话:课文是让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
三、创意的板书激活了课堂。
在三年级的《一只小鸟》的课上,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小鸟的歌声给大自然带来的好景致。教师一边问:小鸟看到了怎样的好景致?什么样的阳光?什么样的树林?……一边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不一会儿,一幅大自然的和谐之景跃然而出。快乐的阳光普照大地,幸福的大树旁一条小溪欢乐地流淌着,还有几个可爱的小朋友正在欣赏这如画般的景色(太阳、大树、小溪上都画有醒目的笑脸)。后来,由于小朋友们喜欢小鸟,想占为已有,便用弹弓打中了那支天天为大自然歌唱的小鸟。此时,这一切的景致都随着鸟儿生命的消失而离去。在另一旁,教师画了一个大大的哭脸,衬托出小鸟离去后的忧伤场景。随即,老师问:鸟儿是怎样热爱大自然的?生答:天天歌唱。老师又问:大自然又是怎样回应大自然的爱的呢?生答:为小鸟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小朋友们也喜欢小鸟,他们的爱却让小鸟失去了生命。就在这简单的勾勒中,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同学们读懂了爱的含义。当老师问爱是什么时,凄凉的音乐响起,孩子们用笔流泻下诗一般的语言。有的说,爱就是放弃;有的说,爱就是自由;有的说,爱不是占有,而是永久的铭记……这就是创意的板书带来的课堂效应。它能让学生体会文本,领悟真理。这种教学设计,更体现了三维目标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而在《第三个小板凳》的课上,教师事先就在黑板上画了三个方框,令人自然的想到那就是三个小板凳的正面。而后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的同时,将含有生词的重要的内容板书在这一个个的板凳上。既图文并茂,又强调了生字词,真是异曲同工之妙也。
四、丰富的校园文化促进了课堂。
锦西小学处处彰显了着他们“以人为本 珍重生命”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的校门外赫然写着“为生命而歌”,在这几个艺术字的左右角还分别镶嵌着“尊重生命”和“生命至上”。这与校门内的“学做真人”相得益彰。除此外,在教学楼的外墙体上;楼道的读书角处;走栏的拐弯处;操场的壁图上……都布置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提示语,这些都是锦西小学的教育资源。如:楼道行走别着急!当心滑倒伤身体。说话轻声,校园是我宁静的家。脚步轻轻,上下从容亦风景…… 丰富的校园文化为锦西小学的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学习的乐土。与此同时,学校还开设了自己的校本课程。近来,主要是走进一些名人,去品味名人身上平凡中的不凡,去领悟人生的真谛。这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更促进了语文教学乃至人本主义教育的开展。在锦西小学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在我内心深处的震憾是永久的。因为学以致用的过程是漫长的。
《ai ei ui》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引导说话
师:小朋友们,我们大家互相来看一看,你的前后和左右都挨着谁?知道的小朋友相互之间先说一说。生先同桌讨论后个别回答
1、生回答不出。(师示意他坐下)2、生:我的前面是XXX。3、生:我的后面是XXX。师:我们都是挨着坐的。
(边说边板书:ai。出示a的卡片,全班读,再出示i的卡片,全班读。)
二、教学拼音,指导说话 教学ai 师:这两个拼音,我们说他是什么? 生回答不出。(问题指向性不明确)
师:我们说他是单韵母。单韵母有哪些好的东西呢?(提问提得很模糊,学生听不懂)
师:单韵母有哪些本领呢?可以自己成为一个音节,如大白鹅的e,也可以和声母成为一个音节。由二个或三个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称他为复
韵母。把书翻到2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三个复韵母,这里有三幅图,第一幅图上画着什么?
生:有两个小朋友靠在一起。
师:两个小朋友挨着站在一起,读ai。
(可以展开看图说话,利用书上的图画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准确)师提出发音要求:先读a,再迅速滑向i,师示范读。请了四五个学生读ai。
开火车读。生读得不够准确时,师在一旁纠正。
单韵母有四个声调,那复韵母呢?也有四个声调,那标调应标在哪里? 导入标调儿歌的学习。
出示小黑板: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在一起,注意标在后一个。师带领学生读了二遍。师:那我们来看看,ai 应该怎么标?ai有没有a?有,所以要标在a上。师板书ai 的四声。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ai 的四声。教学ei 师:看书本上画着的第二幅图,画着什么? 生:一个小朋友在砍树。
师:一个小朋友在砍树,发出ei ,ei ,ei 的声音。师介绍发音要求。
指导学生读ei ,个别学生指名读。
(可以开展各种读,比如男女比赛读,分组读等,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另外当学生读的不准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老
师读这个音的口形,做做看口型,猜拼音的游戏,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掌握发音要领。)
师:ai有四声,那ei的四声怎么读?标调该标在哪里?我们再来看看儿歌。师念儿歌,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标ei的四声。(这个环节,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试读儿歌,自己标声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动手操作,记 得就会深刻。)教学ui 师:看第三幅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小女孩。师:她身上戴着什么? 生:围巾。
师:把围巾的围来读一读。(看图说话训练还需要加强,可以采用先扶后放,说ai时,学生说不好,老师带领学生把图片说详细,说完整,教e i 时半扶半放,到ui时,就可以放开让学生去说了。)生齐读。
师:先读什么呢?先发u,再马上接上i,跟我读。齐读,再个别指名读。标调标在哪里?师再读儿歌。生:应该标在i的上面。师生一起读儿歌。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音,和儿歌进行比较,再读儿歌,这些单韵母的音,生活中有没有包含这些音? 生没有反应。
师:围巾的围是第二声,包含了ui 这个音,你们也能说说吗? 生:味精的味。师:还有没有? 生:en。生:ei。
(问题提得比较成人化,一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而且前面没有做好这方面的铺垫,学生找不到词来回答,这个问题就可能会冷场。)
三、指导书写 巩固发音 师:ai写在哪里?
生:写在第二格。
师一边说一边写,学生书空。
师:先写a,再把i紧紧写在a的后面。那ei怎么写?也一样,先写e,再把i紧紧写在e的后面。生描红ai、ei、ui。
(不应该让写字走过场。学生在写的时候可以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握笔是否正确,写字顺序是否规范。)
出示拼音卡片,读拼音。齐读——个别读。
(听后感:执教者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个人素质很好。面对第一堂公开课,上得这样,实在是很难得。想起自己当年的第一堂课,自叹不如,所 以我个人的一些小建议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该教师的语言亲和力强,似缓缓流过的小溪,温和、亲切。但低段上课需要激情,该高昂处还他个高昂,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另外在拼音教学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不应该让看图说话走过场,让学生的语 言获得实实在在地发展。)
《鼎湖山听泉》听课记录
课前:
1、听《泉水叮咚》
2、讨论听到什么?
3、理解“聽”字,结构,造字法。
4、听“乐曲”——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大提琴、琵琶、铜管、二胡、钢琴)这些乐器给你的感觉?
一、第一板块——
1.回顾“听泉”(几次?所见所闻所感所悟)2.欣赏“美景”(教师朗诵介绍)3.自读课文:作者是如何写的呢?
4.课件出示“路上听泉”:读后用笔圈划出直接描写泉水的词语。5.学生朗读交流:淙淙、清亮、不绝于耳、…… 6.引导分类:两类(学生分类)7.小结:入耳、入目(板书)8.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词语
9.出示:悦耳、悦目——赏心悦目
10.引导学生读出感觉:你觉得这些词语……读好词语(教师过渡句子引导学生填充词语)
11.小结:看的时候听,听的时候看,看听结合,我们来和作者一路赏景,来读读第二节。12.小结过渡
二、第二板块——
13.朗诵“听泉”——入夜……品味
14.理解“聆听”(细细的专心的静静的听)
15.聆听 “泉声”:让我们也这样地聆听泉水的声音(播放课件)16.交流“聆听”到的泉声:A、美美的说给你的同桌听。B、指名交流: 17.朗读“泉声”(课件出示)
18.交流感受:用一个字来描述感受:(学生:爽、美)
19.提升质量:从哪里有这样的感觉?(指名读书,交流、课件辅助体会、提出读的要求——更轻一点)20.自己朗读,交流
21.激励:还吝啬我的掌声吗?
22.提升:还有什么提醒一下会更好的。
三、第三板块——
1.听听下面的文字,课件出示:“还有一些……流连花间……” 2.引导朗读;3.组织写出朗读感受。4.交流感受
四、第四板块——
总结:用作者的结尾结束全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10月29日听课班级:六年级 教师: 听课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找五名同学一人读一般,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看,体会“伯父”是一位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句子。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默读第四段,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词,想想这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鲁迅先生在救助车夫以后,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什么?画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想一想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里我们已经感觉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怀有很深厚的感情。
2.默读第五段,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边读边想,主要体会鲁迅先生不仅没有架子,而且体贴关心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从女佣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3.小结四、五段
伯父这样关心穷苦人,同情穷苦人,因而必然要得到人们的爱戴。板书:同情人民
(三)找同学读第二段,了解鲁迅先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下一代的深切关心。
联系上下文,说说“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这说明“我”读书怎样?“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后,“羞愧”“悔恨”什么?为什么比挨骂还难受?“伯父”通过谈论《水浒传》了解了“我”读书囫囵吞枣,指出了“我”的不足,并送给“我”两本书。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板书:关心学习
(四)分角色朗读第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指导同学由词理解句子,学习鲁迅先生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懈斗争的这种精神。
“碰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碰壁”?“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怎么理解?“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我”明白了什么?作者“明白”的对吗?“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指导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各角色的语气。板书:憎恨敌人
(五)朗读第一段
鲁迅先生在世时,他为别人想得多,那么他去世后,人们是怎样悼念、爱戴他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一段,什么事使“我”惊异?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惊异什么?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从三方面来找一找原因。指导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因“年纪还小”而产生的“惊异”。板书:深切怀念。
(六)齐读全文,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思想品德。
《发现》听课记录
《发现》
(二)——执教:王
一、课前谈话:融洽师生关系引领发现: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去发现?
二、进入第一版块:多少不一样认识
1: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谈谈你对语文陈老师的看法认识
2:科学老师组织学生谈谈你对科学陈老师的看法发现这两位老师的不同点创意:四人小组交头讨论——掂量各组同学的发现——交流各自发现的内容长相不同(拓展)性格不同(拓展)身材不同(拓展)语气不同(拓展)手掌不同字迹不同 …… 有根有据的用一段话记录自己的不同发现。(有困难的举手示意)3位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片段: “肚子不同”的角度去发现(老师随时发现习作片段中的纰漏,及时予以修正)“做事风格”的不同去发现 “脾气”的不同的角度去发现 “样子”的不同去发现组织讨论上述的四位同学的习作片段,如果要组合成一篇文章,讨论:你们认为谁的片段放在第一,谁排第二……(说话要有根有据)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开头作引领:……然后学生按照刚才讨论的思路,依次朗读,自然形成一篇文章。同时注意片段之间的巧妙衔接。
三、拓展思路:(仍停留于学校层面)我与()一楼厕所与()新操场与()501班的()与502班的()站着的感觉与()()与()()
四、拓展于大千世界屏幕出示
1:一只没有搬走的狗,让你想到了什么?屏幕出示 2:房子,你想到了什么?屏幕出示
3:西湖
五、从一样事物联想到另一样事物,引领学生完成六个横线上自己的不同发现(老师在巡视中随时发现学生中呈现出来的有价值的资源,让学生上前板书)老师呈现自己准备的6个题目:东楼梯与西楼梯小区里的两个保安我不再是以前的我爸爸的钱包,妈妈的钱包滋味,滋味此陈意,彼陈毅同时表决欣赏6篇文章中的其中一篇。湘湖“论剑”各位老师交流发言材料整合章小燕老师:联系自己切身的体会,如何引领学生具体的记录(重在体验)陈君老师:巧妙的变化写作模式,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沈技老师:利用“周记”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写作质量陈劲林老师:自己对于习作教学的“五莫”思考坎山小学老师:加强学生的审题思考与指导——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小主题:三年级学生如何指导审题——想像作文如何指导)王立峰老师:分步活动,及时动笔(有体验,有收获)金丽萍老师:考场作文与原生态作文 表面作文与真实作文瞿旭云老师:倡导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积累素材的妙招付萍尔老师:点评(抓住学生笑的不同——兴致,动作,表情等角度)——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做法:心情日记李峰老师:课堂真亮——感性素材的拓展,理性表述的指导,这两点在课堂中的平衡陈溢华老师:对我们作文教材的合理开发——母子题陈林军老师:我对一堂作文课的思考(学生动,老师动)沈娟老师:借我一双慧眼,捕捉生活素材,提高话题作文的写作质量张丽娟老师: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明确写作的动机王海燕老师:文道结合——有力尝试:让那个人走进你的生命(让学生欣赏自己的作文)郑萍老师:如何选择一个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又开家长会了 参与活动后的点滴感悟:个人开课所思:虽有遗憾,未能超越自己的高峰,但仍感庆幸,能够播种自己的个性思考,带去清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和老师们共同缅怀学习!学习所得:从王绿明老师的《发现》(2)中,我又再一次的强烈感受到处理作文教学的形式创新与追求实效之间的共生共长点,我想,其间的很多教学策略与教学细节,都很是值得回味与咀嚼。
《花钟》听课记录
上课教师 学 校 班 别 三(4)班 课 题 花钟 时 间 记录者
一、猜谜语导入,揭题。问题设置:课文向我们介绍的花钟是怎么样的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讨论。生:许多花聚在一起,像钟的样子,这就叫花钟。师:课文哪一段告诉我们了呢?出示第三段: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钟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指导读好这个长句子。
三、重点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花名画下来。
2、画花名——读花名——分句朗读每种花的姿态的句子,图文互印——指导初读。
3、设置问题:把写花开放的语句划下来。生自由圈画。
4、教师引着学生齐读划出的语句。
5、指导朗读,读中理解:你能把不同的花开放的不同样子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A、指导读句子: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理解词语:欣然怒放,B、指导读句子: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生:一开花就马上谢了。引出成语:昙花一现C、指导读句子: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6、自由读,再读读其他的花。
7、师生合作齐读第一段。
8、配乐齐读第一段。
9、关注时间词,思考读。问:你有什么发现?生:“左右”这个词语用得好。生:写时间的词不是数学字。生:这些时间词语都是写花的时间。教师随机引导:看看时间词的位置有什么区别?生:有的在句子前面,有的在句子后面。
10、词语盘点: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艳丽 欣然怒放……
11、积累语段,诵读。
12、迁移运用,选择以下一种花模仿课文写一句话。A、蒲公英早上六点B、荷花上午八点左右C、茉莉傍晚五点左右生自由写,交流。生:早上六点,蒲公英绽开了金色的笑脸。生:早晨六点,蒲公英撑起一把把小伞。
第二篇:小学语文听课笔记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记录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自选方式朗读课文 “个别,小组”
4.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听课笔记
1.拾贝壳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广泛兴趣。正确认读9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5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描写贝壳的有关语句,能背诵课文的第四、第五节。5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以及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教学难点] 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像,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多媒体画面:大海退潮了,潮水声、海鸥的鸣叫声,让学生进入情景,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师:退潮了,海边来了一群孩子。出示课文1、2小节。2 用兴奋、高兴的语气读这两节。范读,指名读,小组读。3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吗?
出示课题:拾贝壳(学习生字:拾、贝、壳)二 学习课文 瞧,他们看见了什么?(多媒体演示:海滩上许多银光闪闪的贝壳。)在课文中找出这一节读一读。学习生字:彩、腰。你们见过贝壳吗? 2 将实物贝壳分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说说你对贝壳的感觉:(形状各异,五颜六色、里面光滑„„)表扬观察仔细的同学。3 多媒体:扇贝的壳
你们看,这就是孩子们从海边拾回来的贝壳)
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说明原因。(从它的形状看出像一把打开的骨扇。)师:课文里也写到它了,找到这一节,读一读。
出示:看,一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骨扇,真漂亮!学习生字:扇。指导朗读。
4教师过渡:扇贝的壳,送来大海清新的风。大海不但为我们送来了清新的风,还为我们送来了清脆嘹亮的小喇叭声。5 出示螺丝壳,想一想,它像什么? 出示句子:瞧,一只细长的螺丝壳,像一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人喜爱!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生字:逗。海滩上的贝壳使孩子们爱不释手,小声读6、7小节。体会孩子们依依不舍的心情。学习生字:帕、摸。8 出示练习(课后练习1)。媒体出示五彩的贝壳,学着课文中的样子,选一种你喜欢的贝壳说一说。10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 积累词语。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手的动作的词。(拾、摸、拣、摆)2 读词语:贝壳、五彩、扇贝、逗人喜爱、手帕 四 总结。贝壳传递着海滩上美丽的故事。我们虽然没有去海边拾贝壳,但这些美丽的贝壳却把我们带到了海边,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齐读课文。迷人的秋色
[学习目标] 1 认识“灿、烂、固、使、柿、简、直、帅、澄、透”这10个生字:能比较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认读;能主动地运用“去部首”、“加部首”、“换部首”等认识合体字的方法识记生字;复习带有“火”字旁的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帅、直、使”。积累“灿烂、固然、遍地、欣喜、简直、黄澄澄、透明、珍珠”等词语:其中“黄澄澄、遍地、晶莹透明”通过实物、图片加以理解,其余词语均在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并尝试学习简单的词语搭配。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段落、句子及句子内部的适当停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进行朗读、背诵、积累。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秋天是一个美丽、收获的季节,并能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瓜果、景色,用几句话向大家介绍。[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害羞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秋风阵阵,稻谷飘香,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说话训练:那么,秋天带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色是什么呢?(指名答)3 师:这么美丽的景致,怎能不叫人沉醉于其中呢?难怪作家要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取名为《迷人的秋色》。
(1)揭示课题。
(2)指导朗读好课题。二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过渡:究竟是什么景色让作家如此着迷,请大家仔细倾听,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示范读全文)指名交流,出示第一节:
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更加使人欣喜。(1)指名读。
(2)学习生字“灿烂、固然、使。”(复习“火”字旁的熟字,试着给“固然”换个词。)
(3)同桌读——同桌展示读——师生合作读 3 过渡大家一定想快些去瞧瞧那遍地诱人的瓜果,就请你们自由读全文,并且做到: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3)思考:课文里写了哪些水果?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柿树、红香蕉苹果、大金帅苹果、山楂树、黄澄澄、紫色的珍珠
(1)检查学习情况:柿、直、帅、澄、透、简(辨字型)(2)指导书写“帅、直、使”。(3)巩固词语游戏:“买水果” 三 学习课文,积累佳句 过度:生字词语关顺利通过,回到课文,大家可以发现,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那么多成熟的水果,请你们自由朗读2——3节,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还可以简单说说理由。全班交流,教师随机出示:(预测结果如下)
(1)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好看,简直像一片火,红得耀眼。„„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联系上下文理解“逊色”)
(2)还有那著名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用那么„„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3)大金帅苹果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澄澄的颜色;(积累abb形式的词)
(4)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把什么比作什么?“缀满”这个词语说明什么?)
(5)那种叫“水晶”的葡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图片理解晶莹透明,还有什么也称得上“晶莹透明”的?)
„„ 多种形式指导朗读。选择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背诵。——小组交流,展示。过渡:多么惹人喜爱的水果,作家不仅感叹„„(再次引读第一节)真是一派„„ 齐读最后一节。(指名读)7 师生合作朗读全文。(配乐)四 巩固延伸,充实课外 1 照样子写词语:(耀眼)的柿树
()的柿树()的苹果()的葡萄
()的柿树()的苹果()的葡萄
玛瑙似的()灿烂的()晶莹透明的()出示图片,选择最喜欢的一种水果,用几局话写一写。也可以自选景物。3 推荐课外读物的选读课文。
26、荷花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正确听写1句句子。
2、能正确圈出写荷花乡味、颜色的词语;划出写荷花样子的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小节。
4、初步了解荷花形态美丽和清香诱人,体会作者喜欢荷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课题
夏天池塘里开得最盛的是什么花?(荷花)
2、屏幕出示:一塘荷花
看看图,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和荷花? 出示句子:我看到满塘—————的荷叶和———————的荷花。
3、学生交流
我看到满塘
碧绿
的荷叶和美丽
美丽
的荷花。
(圆圆、又大又圆)(亭亭玉立、盛开、怒放、婀娜多姿、雅致)
4、过渡:让我们也去公园的荷花池边,看看白荷花,闻闻微风带来的阵阵清香。
二、学习2—3节
1、听2、3节录音,看屏幕演示,欣赏荷塘美景。
2、自由读2、3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学字词。
出示:伸展(板演展的笔顺,动作演示:伸展)
莲蓬(图片演示,简单介绍)
饱胀(胀:换部首来记)
破裂(比一比组词:破、坡)
姿势(姿扩词:姿态、千姿百态、婀娜多姿)
4、师生接读课文第3节。
5、学习描写荷花的句子。
(1)自由读第2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品读荷花吧有哪些姿态?从课文第2节里划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三人读。
具体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来,请三位同学来读读。(3)边画边记荷花的姿态。各位小画家,在荷花的几种姿态中挑一种最喜欢的画出来,边画边记住文中的句子,行吗?
(4)师生接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记住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了吗?我们来接读,记住的同学就不看书。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6、学习描写荷叶的句子。
(1)看演示,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
荷花姿态美,荷叶也不逊色,谁来给我们描写荷叶的句子?(2)理解“挨挨挤挤”“冒”
我们从动画中知道,挨挨挤挤就是(一个挨一个),说明荷叶很(多)很(密)。所以白荷花要顶开荷叶才能(冒)出来,展露她的风姿。
7、看屏幕诵读2、3节。
三、学习4——5节
1、过渡:这样的婀娜多姿的白荷花让人陶醉,小作者看着看着,产生了什么联想呢?仔细听。
2、师范读4、5节,学生听清小作者产生的联想。
3、交流并学习字词。出示:吹拂:(比一比组词拂 佛)
裙子:(板演:注意裙是衣字旁)
翩翩起舞(做动作理解意思)
舞蹈(板演:蹈)
4、自由读,想想:小鱼、小蜻蜓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5、交流。
6、有感情地齐读。
7、想像:如果你面对这一池亭亭玉立荷花,会产生什么联想呢?
8、总结:荷花姿态婀娜,清香四溢;荷叶挨挨挤挤,青翠碧绿,真让人喜爱。难怪宋代诗人杨万里这样赞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拓展
1、分层作业:根据实际情况自选。(1)背诵文中最喜欢的段落。
(2)收集一篇描写荷花的美文或一首诗歌。
(3)选一种喜欢的植物仔细观察,能用三言二语介绍一下它的颜色、姿态、形状等内容。
2、写字
展、破、伸、裙、蹈
9医生的心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9个,积累词语10个。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描写生字5个:“况、描、述、仅、叙”。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络绎不绝、审视、笑容可掬”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语气。联系课文的前后内容,合理想象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4、理解威廉·格里辛格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小朋友生病了会到医院请医生看病。你是怎样与医生交谈的呢?
2、医生在听你讲述病情时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医生的心思。
3、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心思”
4、板书课题:医生的心思
二、整体阅读,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学一学,并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划出来。
2、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认读生字。
“德”字右半部“心”上有一横。(十四个人一条心)“甚”字最后一笔是竖折。书空 指导“叙”和“仅”的书写,注意右半部分的位置和大小。(2)出示多媒体课件,认读词语。
“德国”、“络绎不绝”、“甚至”、“浪费”、“情况”、“描述”、“一言不发”、“审视”“笑容可掬”、“叙述”
(3)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描述”
4、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医生的心思是什么。
三、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第一节。
(1)格里辛格是个怎样的医生?
高明——高超
完成填空:因为格里辛格是个
的医生,所以
。(2)结合课文第一节的内容,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3)在文中用“——”划出有关医生的心思的语句。交流:威廉·格里辛格医生的心思是什么?
①出示句子:他极不愿意浪费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
②指名读、齐读
③重点抓住“极”“只”“最重要”这几个词的理解。进行朗读指导 ④想象说话:在医生眼里“最重要的情况”是什么?
(4)出示句子:可是有许多病人不能体会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指导朗读:理解“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就是——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指导读好“总是” “反反复复”(5)小结过渡。
2、学习课文2―14小节。
(1)自由读2―14小节。思考:这里有几次对话?
(2)能区分这里面谁说的话吗?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读熟。(3)质疑: “读完最后一节,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令人高兴的事是什么?为什么看病不用付费呢?医生为什么还要谢谢病人„„(4)学习医生和女病人的对话
①出示有提示语的对话朗读。②去掉提示语再读。
③想象一下,医生和病人说话时的神情。
④同桌合作表演,想象:威廉·格里辛格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⑤再读课文2-14小节。思考:这是怎样的医生?这是怎么样的病人? 板书:()的医生
()的女病人 联系上下文理解“审视”“笑容可掬”
(5)完成填空,学习最后一个小节。
师:医生的心思是,女病人简洁的叙述正好
,所以。
(6)教师小结:罗嗦的病人缠着医生反反复复地述说病情,浪费了医生很多的时间,而对这位说话简洁的女病人的治疗只用了几分钟,这正符合医生的心思。女病人节省了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板书: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为更多病人看病。指名读,感受医生高尚的医德。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
2、积累词语
3、选字填空
简洁
简练
简短
为了能给更多的认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利索、()的习惯。“玻璃碎片儿。”女病人()地回答。
您()的叙述是我今天能有时间多看几个病人。
4、收集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
26最后的玉米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10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学会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棒、烤、淋、怨、荣、誉”。
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能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3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出示课题。
师:我们都知道,玉米是丰收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玉米有关的寓言故事。出示一大片玉米图,问:这个玉米长得怎样?交流(板书:胖胖的 很棒)出示1-3节,指名三人读。教“棒”(找姐妹字:“捧”)
指导分角色读,读出自信的感觉。板书:自信 4 再看图片: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模样有变化吗?
出示第8节第2句 轻声读——指名二人接读,男女生接读。教“褐”(找姐妹字:“竭、渴、喝”)读了这几节课文,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预设:
这个很棒的玉米原先长得胖胖的,后来为什么变得又硬又白? 最后,他有没有被老婆婆摘走?)
6、板书:最后的 齐读课题:最后的玉米。
二、细读课文,学习生字 看动画,听录音,思考:这个很棒的玉米原先长得胖胖的,后来为什么变得又硬又白?最后,他有没有被老婆婆摘走? 过渡:这个很棒的玉米原先很自信,后来在漫长的等待中,他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自己轻声读课文4-13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个问题。3 小组合作自学生字:“烤、淋、怨、荣、誉”
(反馈:在哪里见过“烤”:韩国烧烤的“烤”
怎样记住“淋”?
给“怨”扩词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余学生划句子。5 交流找到的句子。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很棒的玉米并不灰心。
一连几天过去了,别的玉米都被一一摘走,唯独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好,我明年一定长得比今年还要棒。老婆婆,谢谢你。”那个玉米感激地说。
(板书:并不灰心 心灰意冷 感激)6 学习第7-9节
(1)“心灰意冷”是什么意思?换个词意思一样(灰心丧气,垂头丧气)(2)轻声读7-9节,你从哪儿看出这个玉米“心灰意冷”?(3)动作表演:无奈地晃晃脑袋
(4)讨论:“一无是处”是什么意思?它没有了哪些优点?
师生接读第8节。
(5)第九节第2句:体会“连连、老是、抱怨”等词。
唉!他到底在抱怨什么呢?谁来扮演这个玉米,对着大家抱怨抱怨?
(赛读第9节)
来,大家都学着玉米,说出他抱怨的心里话吧!
(齐读第9节)7 学习第10-13节(1)过渡:最后,这个玉米有没有腐烂掉呢?(2)分角色读10-13节,思考填空题:
这个玉米一直没有被摘下,是因为老婆婆。
(板书:明年的种子)
(3)指名扮演老婆婆,读夸奖玉米的话。对于玉米来说,这就是它的最高荣誉。指名用“感激”的语气读玉米的话。
(4)师生合作读对话。(师:老婆婆 生:玉米)
三、复习巩固,适度拓展。
1、读词语:唯独 心灰意冷 褐色 黄灿灿 荣誉 感激
2、有话大家说:如果你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很棒,但别人没有发现你,你该怎么做?
3、送你一句名言: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通往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时,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4、师: 是呀,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定,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指导描摹 出示“棒、烤、淋、怨、荣、誉”,读一读。2 观察老师在田字格内书写“烤”。(媒体演示)3 书写“棒、烤、淋、怨、荣、誉”。
五、课外延伸。查一查:哪位名人是意志坚定、充满信心,经历了种种困难取得成功的? 2 写一写:“玩激流勇进”(或其他活动项目):恰当地运用几个表示心情的词,把你玩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清楚。
第四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
4、-3分在一组,将+
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
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0.5,0,6,+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通过这次七年级
(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开心快乐!
第五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三角形面积》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数学的学习:
一、学习是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新课教学必须熟悉学生原有知识的起点,并对此进行梳理,为新课教学服务。
二、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的。有时候必须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三角形面积这堂课,同桌合作,探讨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得出之间的关系,这里吴教授提到回到面积的原点进行教学,也许是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小方格的形式,1平方厘米这样的小方格)。
三、学习是基于多元感观参与的。结合心理学上的协同律,五觉。数学更应该重视视觉和触觉。
四、学习是变式不断呈现,去总结一个规律的过程。结合三角形的高,提供丰富的变式,高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等等。
五、学习是关注过程和方法的。
六、真正有价值的学习,学了要用的,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举有价值的例子。如这堂课中的第二个例子,四个三角标志牌的面积。吴老师提到小学几何教学,对于三角形的研究是最完备,最全面,最充分的,各个要素,各个内涵和外延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到。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三角形教学在小学几何教学的地位。有效教学做到:
一、有效果;
二、有效率;
三、有效益; 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 基于学生的“三点”:
一、学生的学习起点
1、生活经验;
2、直觉体验;
3、学习积累;
二、学生的学习难点(通过错误表现)
1、与直觉经验的不同之处;
2、容易混淆之处;
3、负迁移之处;
三、学生的差异点
1、起点差异;
2、直觉差异;
3、思维差异; 半天的功夫,感受到吴老师的高瞻远瞩,给我们举了不少她身边经典例子,让我们受益匪浅。有效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师的一切行为,无论是课前,课中,课后,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不然,有效教学无从说起,成绩的提高也无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