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本学期学校开展“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即“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说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五同活动。我怀着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了这次活动,感觉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收获和反思总结如下:
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执教的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
通过活动,我认识到“同课教研”对于教学的积极的促进意义:第一,教材中的素材是相同的,但可以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第二,教材的知识点是确定的,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顺序;第三,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是剪开来观察好,还是整体感知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听课有感
上个星期听了两节校级研讨课,其中一节是李老师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印象深刻,其中有一个问题总是在我头脑中萦绕,不知对否,不吐不快。
本节课总体来说上得还是非常成功的,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采用“问题引导”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自觉地去探究新知;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整节课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组汇报等方式,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尤其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探索出三种方法,并在自我辨析中,得出其中两种都可以;从课堂结构来说,时间分配也比较合理,一直到公式探索结束是25分钟,然后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是结构紧凑;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够投入教学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能够在探索中总结知识,运用知识。
但是在这节课中,教师有一个教学设计,我一直在思考,是新颖独特?还是有待商榷?教学前,教师事先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个长方体纸盒,标上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同时还用3种不同的颜色标出相对的面,并标出长、宽、高。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以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说出: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要求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用剪刀把长方体沿六个面分别剪开成六个长方形,先摆一摆,再在小组说一说,最后指名学生上黑板摆一摆,说一说。教师先后请了三位学生上黑板摆,第一个同学把六个长方形一字排开,然后分别求出六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第二个同学把相对的两个面(如上下)放在一起,得到(长×宽×2+长×高×2+宽×高×2);第三个同学把一组的三个面放在一起(即上+前+左),得到(长×宽+长×高+宽×高)×2;在此基础上,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在比较中发现后两种比较好。
在学生上黑板的时候,学生摆的和说的基本都还是正确的,但是,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正确的答案究竟是学生在这个动手操作中感知出来的,还是本来学生就有了整体认知,有了计算公式的答案,从而去迎合老师的设计呢?更或者是学生即使把六个面都剪开了,但是在思考表面积时头脑中仍然是围起来的想呢?如果是后两者,那么这个设计有没有必要?又或者这个设计是否无形中反而干扰了学生?把简单的问题反而复杂化了?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和疑问?其一,说老实话,当把长方体全部剪开,变成散开的六个长方
形后,即使是标了“上下、前后、左右面和长、宽、高”,就连我们老师也一下子难以看出各个面在原来长方体中的计算方法,就我而言还是把它在头脑中围起来再去想该怎么算。普通的学生是不是也会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呢?其二,当我们把长方体剪成长方形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确实是简单,但是,在这里要用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去想各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难度是否增加了?是否更为复杂了呢?其三,我觉得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应该还有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要让学生在以前所学习的二维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整体来感知三维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建立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我觉得很重要。从教材的设计意图来看,本节课要解决两个知识目标:一是对于表面积含义的理解,虽然这一点难度不大,但是也是一个重点,是学生由二维平面图形发展到三维立体图形的一个重要跨越,是学生首次接触“表面积”的概念,因此教材中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从“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让学生认识到就是要求“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即使学生已经知道了那叫做“表面积”,也还是要循序渐进地理解,最后要准确地总结出“表面积”含义。(很显然,教者只是在课始检查预习文稿时,提问学生“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后面就直接到研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上了。我认为从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最后总结概括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就是表面积方法的探索,我觉得在学生得出“就是要求出六个面的和”后,可以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呢?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借助长方体模型很重要,即使在后面有些实际问题的题目中,没有直观的长方体图形了,我们不是仍然提醒学生:在自己头脑中想象出一个长方体来,再想想看每个面应该怎么求?如果可以这样想,那么,是不是不要剪开,而是整体感知更恰当一些呢?不知对否,仅提出来与李老师共同商榷。
第二篇:同课异构的评课反思
同课异构的评课反思
今天,听了年轻老师同课异构,感触很多。这些课的亮点很多,我综合说几个。
(1)数学本身是个枯燥的学科,但我们这些年轻老师上起来,整个课堂都充满着青春活力。感觉学生上完整堂课,不是很累。我们可爱老师们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幽默的话语、很强的亲和力,尽自己所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亮点。
(2)年轻老师都充分备课,精心预备,课堂讲解细腻。从最基础人手,稳扎稳打。
(3)每个老师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设计这节课堂,思路清晰,环节完整,注重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过渡自然,板书设计合理。
(4)老师们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视学生之间的纠错。并注重了课堂反馈。
第三篇:同课异构反思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教学、听课反思
分部: 静安分部 教研组: 英语 姓名: 李旻虹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今年我要开一节高二年级的同课异构课程,也是全校“逸夫杯”比赛的参赛课,于是,在备课之前我就深深地思考如何更好地上好这节课。我先观察了一下本班学生,我觉得班中学生都十分活跃,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那一定是非常适合本班学生的。因此,我就此设计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型课程,结果收效很好。
最近一直在很多教育类杂志中看到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主旨的文章,对我触动很深。一些老师写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限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快乐的事,因为他们都对外国语很好奇,很感兴趣,可是要让他们持久保持这种兴趣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所以我就在如何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并从中感受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下功夫。首先,我把课题传递给全体学生,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了达到这一幕的,我不惜拿出了自己的结婚照作为导入,并根据课题来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学生对我的照片极其感兴趣,因此,课堂的开始就进入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对我的课堂传授主题也有所了解。其次,我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在接下来的课程设计中,我在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以此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学生听,我准备了课文磁带并根据课文设计了听力练习;为了读,让学生分段朗读,并进行阅读理解;为了说,我设计了两人对话,小组竞赛和小组讨论活动,在对话使用中利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一个单词就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句型结构来两两操练,设置不同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并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并设疑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灌的状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出一支粉笔盒满黑板的例句的教学模式;为了写,我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和连词成句环节。在每一段落结束,我都设计了小结环节,并给出关键字让学生填表,最后连词成句。这样设计每个活动都尽量做到由浅入深,自然衔接,让班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得到锻炼。层次差的学生能填词,层次好的同学就能连句,再好的同学就能进而复述段落。果然,在上课的活动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甚至有学生让在场听课的聂校长也加入了课堂活动中。这虽是我意料之外的,但也告诉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有趣的课堂,大家都喜欢的课堂。最后,为了让学生消除紧张和高强度学习带来的疲劳情绪,我在课堂中自我调侃,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幽默诙谐的言语来影响学生。我始终认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老师、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尊重每个学生,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了更多的实践和创新,同时也更体会到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主体作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用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情感、动机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我的这节课还有些美中不足,比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做的还不够好,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要进行研究和思考的。因为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如有课堂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就能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也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第四篇:同课异构反思
同课异构《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最初接到上课任务时,内心非常忐忑不安。非专业,没有足够的经验,生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确实,如果没有读透教材,没有认真看透教材传于我们的信息,我们对课堂的把握就会有所失,也给我敲响警钟。于是我开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关于这节课的学习背景知识和学习基础,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备好这节课。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这个基本理念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呢?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中,我针对这一理念,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精心设计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1、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的时候我一开始设计了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为下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拼出一些美丽的图案,体会组合图形的特点,为引入组合图形做好了准备,以旧引新顺其自然。又认识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感知数学无处不在,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很顺利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究。
2、在探究过程中我分三个层次,由自己独立探索到小组合作以及全班交流。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了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了解了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成基本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明白了无论分割与添补,图形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便于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分割或添补的图形与所给的条件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目的。
3、本节课设计了很多学生活动,本着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本节课也留下很多遗憾,如:
1、对于估算环节,重视不够到位。北师大版教材在数学课的设计上是一个主情境图带着一系列问题串,注重环环相扣,估算环节其实已经渗透了组合图形的转化思想,为新授课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做铺垫。而我忽略了这一点,只是简单的让学生作了估算,忽略了转化思想的渗透。
2、找数学信息,挖掘隐藏条件,为下面的计算作铺垫。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找到隐藏的条件是难点,应该再计算之前突破难点。这样也为下面的分割提供数据依据,强调分割不可乱分,要依据所给数据分割。
3、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做到大胆放手让学生活动,加上引导不够到位,很多学生不够活跃,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就使得整节课比较平淡。
这些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争取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同课异构跳绳评课稿
同课异构评课稿(跳绳)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感谢五峰教育联盟给我们提供了这次相互学习的机会,三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三节体育与健康课程。他们扎实的专业素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不同方面诠释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并制定了符合教学实际的课堂目标,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让我感受到了同课异构中不一样的美!“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三位同人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已各显风采。下面是我对这三节课一点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一起商榷:
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这一基本理念跳绳运动是老少皆宜的活动项目任课教师通过让学生“玩”跳绳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这一理念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设计同时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并不去做示范、多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大胆创新利用学生的智慧和表现欲望提升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早上三位教师的教学目标体现的“三维”主体性,而课程紧紧围绕进行!尤其是 xx、xx 老师的课。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这三位教师我的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设计各有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层次性强,脉络清晰;课堂上教学思路运作的效果明显。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三位教师课程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表现在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练习时间合理。
教学过程流畅。收心热身部分的队列练习用得好。游戏采用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活动了身体。花样跳绳教学环节教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合作跑
>也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跑得快身高搭配、口令指挥、互助合作等等。游戏活动中既强调了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意识与价值。又能为学生提供个体发挥促进个体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放松阶段运用理念放松法比较新颖效果很好。
学生学习课堂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师引导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三位老师的课都能根绝学生的实际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这三节课共同的优点是:
1、教师课堂上运用流利的普通话、规范示范、标准的口令下达等,表现为基本功扎实。
2、每一堂课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让给学生,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分组让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得以锻炼,解决差异教学灵活运用,以及教师与学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3、三老师的课程都优秀,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如发挥每一个同学的才能,充分上好体育课。巧用场地、器材、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几点建议
一是教材重难点要突出。这一点在教案上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说这种课没有重难点那是肯定不对的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有重难点哪怕是最简单的身体素质训练课。教学要根据重点内容来组织重点活动,而活动是围绕着内容来设计的这是辩证存在。本人认为本节课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练习不同的跳绳练习方式难点是跳绳时全身的协调控制。
二是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体育活动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参差不齐比如合作跑有些同学根本就是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所以也就出现了课堂上练习时摔跤的现象。所以可以考虑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给予不同的奔跑距离让他们先适应然后挑战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我认为体育课堂应该坚持进行队列练习这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队列动作、队列变换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烘托课堂严肃的氛围重要的是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形体美。
以上是本人这次学习三位教师同课异构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