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论文摘要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内容的丰富性,特别是在许多无法用实物教学的课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多方位的提高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能克服许多常规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困难;便于在短时间内复习大量内容。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局限性,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其作用一定会更大,其局限性也将逐步减少。
关键词:多媒体 优越性激发兴趣 活跃气氛 局限性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考试,拿到名次,乃是“功利性”的刺激。追求真理,探索奥秘,才是更高境界。李政道先生也指出:“中国历来是讲究做‘学问’,现在学生只是作‘学答’。”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有太多的“好胜心”,太少的“好奇心”,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作“学答”,而不是做“学问”。传统教育中的“灌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能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
一、运用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感知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负担。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受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数学这门课程不像语文,历史那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百听不厌,有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把多媒体运用到数学教学上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感知。所以在数学课堂中,让多媒体走进课堂,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专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配上声音和特效,更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条性、经典性的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他们将会有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又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
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应用多媒体课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较好地实现上述要求。
二、运用教学媒体,形象直观,化繁难为简易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基于数学知识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生动的功效,一方面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视听并用,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带来困难,而教师采用多媒体动态图象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加之,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的自行探索、创造,可使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用多媒体电脑制作课件,把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给以形象直观的呈现,这样做要比常规的教学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一些比较难学的知识也大大降低了难度。
三、运用教学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提供丰富感知,并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
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的解答和对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地揭示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它们有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有的是纯理论的,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理想的条件。对于这些问题,传统的教学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多媒体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不仅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形象,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而且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化难为易。敲响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教学媒体,可以开拓思维、培养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学、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以经常实施。
多媒体课件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中,随时可讲解理论知识、演示步骤、指导学生学习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并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知识面更广。学生们在这些动感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学进度的加快,使学生无形中增加了额外的自主学习时间。
五、运用教学媒体,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省时、高效,可以大幅度的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一些耗时,费力的板书,一些叙述不清的情境,都可拜托我们的多媒体来迅速轻松完成,是本来学生的等待时间都变成了我们的有效学习时间,不断揭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高效的课堂探索氛围中。多媒体信息容量大,信息搜索、提取、显示、转换方便高效的特点,大大地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同时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很好地复习巩固知识。
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其创造力。”而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其创造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操作的内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练习时,教师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课堂练习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题目:电脑在轻快的乐声中显示色彩亮丽、形象逼真的画面,创设一个小青娃迷路找家的情境。每只青娃身上都有一道题目,每张荷叶上都有一道算式。青娃身上的题目是用哪些荷叶上的算式解答,哪张荷叶就是青娃的家。让学生先同位互相讨论,再提名学生操作鼠标帮青娃找家。这里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设置了目标响应功能,如果学生找错了,媒体立即作出反应,找错了,再找一遍。青娃返回原来的位置,如果找对了,即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这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儿童特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轻松愉快的巩固新知识的效果。又如,在小括号的教学中,有一道题是判断8+12-5=15与8+(12-5)=15运算顺序是否相同,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判断是或不是,再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CAI软件,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深入、探索、实验、失败或成功中发现规律,这就将视、听、做、思统一了起来,达到学习的最好效果。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学习的方向,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独立地解决计算机给出的各种问题。由于学生有选择地主动获取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由于问题的结果是开放的,因此我把可能出现的答案均设计成了交互形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地作出响应,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发展。
教学媒体在数学中的应用极其广泛而重要,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使整个课堂有声有色,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更为教师搭建了很好的教学平台。同时,由于多媒体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做”数学,享受在“做”中学数学的乐趣。
综上所述,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非常独到的优点。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多样化;在教育模式上,使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成为可能;在教育观念上,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角色无非是辅助教学而已,使用它的时候要认识到其局限性,它不是万能的。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面对着一种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接受多种媒体手段教学的优势,而且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体会每一种设备的特点和优点,设计教案的同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部分所需采用的多媒体手段,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2、苏霍姆林斯基 著 杜殿坤 编译,《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全一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
3、宋雪来,《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育科学》,2014年02期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电教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一、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15个梨、3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15个梨平均分放在3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16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
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例如:在教学 “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电教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电教媒体设计出三幅图案: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架飞机、人民大会堂,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
“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四、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五、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
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投影显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问:“红领中、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六、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师教“相遇问题”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活动抽拉片显示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两概念的意义。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七、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古时侯,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
份,给了老大一块.嘴谗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快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开腔了:“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老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同学们,你们觉得谁最多呢?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总之,电教媒体应用于教学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绝对的意义。需要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教师不断分析、总结、探索电教媒体中的问题、经验和方法,电教媒体应用才会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体现出电教媒体的优势。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感知新科技;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注重教学反馈,并促进教学改革,从而体现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计算机辅助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优化了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唤起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智能,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可以轻松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它的强大功能呢?现在谈谈我在致力于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诚然,仅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做到这些确实很难。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满足这一需要。
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如行程问题的教学,笔者就把现实生活中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人等“搬”进了电脑,利用Flash使他们运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公路、学校跑道刺激着学生的视觉神经,使学生形成表象,进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挖掘事物运动的本质联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真正意义上地提高了其数学修养。
教学“行程问题”求相遇时间应用题,先在多媒体出示准备题: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为了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行程问题”的情况,教师在制作多媒体中演示两人相对运动的情形,为学生创设运动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同时”、“相对”、“相遇”、“速度和”等概念,学生很快发现“两人1分钟走的路是50米加40米等于90米,两人3分钟走的路是3个90米”,很快解决了问题。然后,教师在复习题的基础上(复习题与例题在多媒体活动演示),改动条件与问题,即在复习题前面加上“两地相距270米”的条件。抽出后一个条件与问题,拉入“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这个问题,学生觉得很有趣,因而,很快会用复习题的逆向方法解决,并掌握了路程、速度和与时间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课件的主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展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感知新科技
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强,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教师要通过运用多种教具、教学手段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序数的认识的时候编制了这样一段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字排开的9种学生较熟悉的动物;鼠标单击任何一种动物,动物都会发出叫声;并设计了两个热键,一个热键按下会出现一个方向朝左的提示箭头,另一个按下则会出现一个方向朝右的提示箭头。教学步骤是:
1、闭上眼睛,听一听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2、按热键出示朝左箭头,理解“左”是朝哪个方向,然后说一说左边起第几个是什么动物,或什么动物是左边起第几个。
3、同理,进行右边起的序数训练。
4、结合学生课堂实际,进行左右、前后的序数训练。这节课,使学生学会了认识左右,又较好地感知了什么是序数,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逼近,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将很大程度上取觉于知识的竞争。电脑将是成为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了解世界的有力工具。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设备每天与学生的接触,使我们的学生对它们没有神秘感,有的只是亲切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多媒体教学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之下,对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也应该回归于生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后,提出以下几个思考题: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方形或椭圆形呢?车轴应装在哪里?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能回答这些问题,但说不清楚。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如下画面:装着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在忽高忽低地爬行,坐在车里的小动物难受极了。同学们在捧腹大笑中明白了为什么汽车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道理。接着又显示一组车轮同时圆形的对比画面:红色汽车的车轴装在圆心,汽车行驶得又快又稳,车里的小动物神情自然;蓝色汽车的车轴不装在圆心,汽车在平坦的马路上颠簸不停,车里的小动物忐忑不安。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改革教育
与时俱进是我们时代的口号,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认真贯彻这一思想,应该体现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上。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正呼唤着具有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我们的知识要与时代要求适应,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思想及观点更应与我们的时代相适应。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学习软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多媒体将会产生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将突破传统教学的一切陈规陋习;教师也将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发展成为学生进入未来社会的协助者。多媒体技术的引进顺应了时代的这一要求,我们相信,这一新生事物必将推进我们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我们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
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与多媒体整合的几点体会。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并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与创新教学的现代教育改革新理念,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能唤起无穷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课堂上,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由情境引入教学,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些设想,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已经变得十分容易了,因为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能创设鲜明生动的形象,使学生耳目一新;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具吸引力。多媒体还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变得形象化了,使学生在生动逼真的情境中,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受到刺激,从而大大激发了思维。同时,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例如,在设计《商不变性质》一课的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猴王分桃的故事。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吧。”小猴子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那就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请你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胸脯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这下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当学生还沉浸在猴王分桃的故事中时,我问: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小猴子都笑了呢?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在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们就知道了。
这样,在课堂一开始,让学生欣赏一段精彩的故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的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学内容吸引着,从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使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例如,在教学射线具有可以无限延伸这一特点时,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物体,所以,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的理解似懂非懂。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无限延伸”的意思,我在设计多媒体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亮线越来越长,逐渐延伸出了屏幕。我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延伸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出现了“无限长”的情景,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有了真正的认识,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思维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一定的音乐氛围中进行学习,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根据这一原则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为了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就制作一组由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组成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象什么?如:鸡、船、树、狗、交警、亭子等。使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出来,并说出用什么图形表示物体的哪一部分。接下来让他们自已拼,看谁拼得多,拼得好。有的小朋友就拼出了机器人、鱼、汽车、坦克、不倒翁等。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动态的钟面,学生可以根据钟面上的指针变化,清晰地看到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从而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整时的特征,“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一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整时的能力。、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的、探求的、发现的境界之中,并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有效地发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瓮安县鱼河乡深溪小学
王廷富 摘要:
现代远程教育为教师、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学情景的创设,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化难为易,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远程教育、现代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许多偏远的农村学校都以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其实,现代远程教育为农村小学教师打开了面向世界、面向全国、面向未来的一扇窗户,优质教育资源犹如一股清新的山外来风,吹来了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信息,吹来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吹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也跟着远程教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所谓多媒体教学,具体地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继承传统办法中的合理成分,恰当引进现代化的措施,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构成教与学信息传递与反馈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精彩的视听效果,丰富的内容,变化多端的动画,往往引人入胜。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手、脑、眼、口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就小学数学知识而言,本身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可往往在教学时,如果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难教,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况且新的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更广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更加注重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使得教师要适时地把多媒体引入教学,使得枯燥静止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其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相比较传统教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超越了传统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密度和背景。
一、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没有主动求知的欲望,只能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接受知识。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配以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
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例如我校教师在教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这节知识时,在创设情景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游乐场,并用Flash的形式让图画动起来,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场内的设施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物体,教师问:“你们在这里玩过哪些游戏?”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回答,趁着热烈的气氛,教师问:“你知道你玩的这个游乐设施里哪里有角吗?”学生们开始思索,老师适时的把图画停下,让学生观察,只要学生能指出的角,教师都用鲜明的线把它们标识出来,然后才告诉学生,我们把这些角分为直角、锐角、钝角三类,并把分类的角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后面的教学中,该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如何判断角和教学生画角,学生的兴趣不减,课堂气氛一直很活跃。
二、化静为动,有助学生感知,突破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其辅助手段一般是卡片、模型、图片和实物等,以静态的形象为主。但有时我们的教学往往需要借助事物的一个运动过程或借助图形移动和变换的过程来理解定义以及公式的得出。面对静态图像,学生难以再现知识形成的情形,因此无法真正了解推导的过程,不能深刻的把握知识的本质。而借助多媒体来建立动态演示,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实际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的
周长》时,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圆,问学生:“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讲出是围圆一周的长度,这时,教师通过很鲜明的线围了圆的一周,这就使得学生一目了然。紧跟着,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圆周长时,学生想出的办法,教师一一的用多媒体演示,使得多数不懂的学生很快的就跟上了教学进度。由于演示直观形象,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逐步深化了他们的认识,很好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有些内容,如果按照课本上的示意图进行教学,由于图较小,加上学生观察能力不强,往往会看不清楚,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制作相应的课件,则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这节知识时,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移动两组对边,学生能直观的看见两组对边相互重合,这样化静为动,有助于学生感知。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的灵活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大力提倡因材施教,让优异的学生“吃”得饱,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学习、及时“消化”。计算机为此搭建了一座桥梁,如果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刻录成光盘,课后可以反复多次观看,同时避免了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没听懂,课后无法学的情况。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记得我在教学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时,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这一过程,在课堂上只演示了几次,还是有几个后进生始终不明白,我把课件刻录成光盘后,叫他们反复观看,最后学生终于弄懂为什么要用底乘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
总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进行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为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万能的,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注重实效,必将使多媒体课件在现代化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