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话题导入,拓展语篇教学5篇

时间:2019-05-13 04:1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巧用话题导入,拓展语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巧用话题导入,拓展语篇教学》。

第一篇:巧用话题导入,拓展语篇教学

巧用话题导入,拓展语篇教学

语篇旨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整个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情境创设,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牛津教材可以说从三年级就开始出现了语篇,随着年级的增加,语篇的难度不断增加。以往我们都先教B和C板块,再教语篇板块,而且语篇板块的教学都是把语篇肢解成一个个语法点教学,不是当做一个阅读语篇整体教学。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会做语法题,不会说写。现在我们采用语篇整体输入教学法,先教语篇板块,让学生对语篇有个整体理解,再详细处理文中的语言点细节。但是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语篇中有很多生词和句型,使学生理解语篇形成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这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谈谈认识和体会。

一、利用熟悉话题导入语篇,轻松感知语篇主题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诸如数字、电话、颜色、食品、学科、业余爱好、季节、问路等话题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师要抓住文本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通过多种手段导入话题,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语境中感知对话文本。英语对话课的导入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照话题,谈话导入。谈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进行自由的交谈。5B The new term这篇语言材料主要讲解学生所学的课程,教师可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课程表,针对课文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如:How many subjects do you have? What day is it today? How many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What are they?学生很快就明白“what subjects”和“how many lessons”的意思,为阅读课文轻松排除了语言障碍。在很清楚自己的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学生对英国学生的课程迫切想知道,于是就很有兴趣阅读课文,捕捉语篇中的信息。

2.按照话题,情境导入。情境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场合,创设恰当的情境能使学生更真切地理解语言材料。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步入对话文本。如在教学Unit1 Public signs这篇语篇时,我让学生看了我去常州淹城动物园的一些图片,特别是带有一些公共标志的图片及人们不文明的行为,让学生讨论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学生在情景中理解了标志的意思,我就自然引入公共标志的语篇教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语篇的主要意思。

3.按照话题,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法,即以旧带新导入法,它是指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生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并自然引入话题。例如:学习牛津小学英语6A holidays课文主要讲解中西方的节假日及人们的活动。由于节假日在五年级5A Unit 4 Halloween出现过,我就利用对话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复习万圣节在什么时候,人们通常干什么,由此引入其他节假日的日期及人们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探索。这种前后衔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自信、更积极地走入语篇文本。

4.设疑导入法。在导入对话时,教师可以根据对话的内容向学生巧妙地提问,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6A At Christmas这课主要讲解圣诞节家人相互送礼物的故事。于是我在介绍完圣诞节的文化后马上呈现一棵圣诞树,上面挂满了礼物,同时呈现Jim一家人的全家福照片,让学生挖掘一家人互送的礼物是什么。学生好奇心很强,非常有兴趣地阅读文章寻找各自的礼物。

二、根据话题分段解读,分化过长语篇

牛津版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中的对话篇幅长,语言点多,学生理解、掌握对话文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导入对话后教师还要重点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对话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解读对话文本,以此达到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理清脉络的目的。一般而言,语篇可按话题的转换或场景的变化进行分段解读。如6A Unit 7 At Christmas这一单元的语篇可作如下处理。

1.Look and match 教师完整播放对话动画,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对话文本的基础上做人物和所得礼物的匹配练习。

2.Look and answer观看背景部分动画并回答相关问题。

Q1.Where were Jim’s family on Christmas Day?

Q2.When did they open the presents?

Q3.Where were the Christmas presents?

Q4.Who was very excited?

3.Look and choose观看对话第一部分,做选择题。

(1)Who is Jim’s grandpa’s present from?

A.Jim’s grandma.B.Jim’s parents.(2)Did Jim’s grandpa like his present?

A.No,he didn’t.B.Yes,he did.(3)What does Jim’s grandma like drinking?

A.tea.B.coffee.(4)Who opened Jim’s grandma’s present?

A.Jim.B Jim’s grandma.4.Look and judge 观看对话第二部分,做判断题。

(1)Jim got two presents from his parents.(2)The skateboard and the calculator are Jim’s birthday presents.(3)Jim only opened the present for his father.(4)Jim’s mother likes the watch very much.5.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whole dialogue by themselves.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整段对话。

以上设计,在对话教学“整体―部分―整体”这一教学原则的统领下,将整篇对话文本分解成背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三大块,并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有侧重、有层次的解读和梳理。当然,分段突破、解读文本的练习形式可依据文本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如重点内容可采用填空、回答问题等形式。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少而精,紧扣知识点,使学生容易把握,同时尽可能避免“Yes”或“No”问题,填空练习要凸显关键信息。对于对话文本中的非重点内容则可选用判断、选择、打勾等形式。

三、巧用话题、走进生活,拓展语篇教学

许多教师往往奉对话文本为“圣经”,视学生能否进行对话表演为检验教学成果好坏的“试金石”。因此“表演对话”被视作对话教学的“压轴好戏”,许多教师都自我陶醉于学生一字不差、无可挑剔的对话背诵表演之中。然而细细分析,这种做法既不符合教学实际,又歪曲了对话教学的本质。语篇只是个载体,语篇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好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外,更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小学高年级的对话教学篇幅长,句式复杂,要求学生在新授课上当堂背诵不切实际。因此,笔者提倡在对话教学最后的巩固操练阶段,尽量避免模式化的课文表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听、说、读、写多个角度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丰富对话文本。

1.巧用话题,开展话题讨论。教材中的许多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的模式,鼓励学生围绕话题,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话题讨论,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性活动中把文本语言活化为生活中的真实语言。如:6B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讲述的是学生的周末计划,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马上就让学生Do a survey about their plans for May Day,因为五一即将到来,有三天的假日,因此我让学生分组调查各个同学的假日计划,并用书中所学句型汇报所调查的同学的计划,这样既让学生学有所用,又锻炼了听力和口语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2.巧用话题,概述语篇。概述对话是培养学生提炼、归纳文本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在练习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这一对话文本时,有位教师作了如下设计:It is ?摇 ?摇 afternoon.School is over.The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摇 ?摇.Wang Bing ?摇 ?摇 the ?摇 ?摇.Sometimes he goes ?摇 ?摇.He plays ?摇 ?摇.Mike likes ?摇 ?摇.He often ?摇 ?摇.Sometimes he ?摇 ?摇 or ?摇 ?摇 the ?摇 ?摇.Helen likes ?摇 ?摇 TV at home.Yang Ling ?摇 ?摇.Su Hai?摇 ?摇.这一练习内容上突出重点:个人的业余生活;形式上切合学生实际:填空练习,学生容易完成。因此这一练习对学生掌握对话文本起到了较好的检测、反馈作用。开放、自由的“对话创编”较之封闭、严谨的“对话表演”更具语言的鲜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巧用话题,走进生活。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多联系生活,特别是学生所体验过的生活,兴趣会非常浓厚。6B Seasons讲述季节及人们的活动,学完后我就让学生结合丹阳本地的季节和自己的活动讲解,学生们都有话讲,而且讲解得非常好。例如有学生讲完后写下的稿子如下:In Dan Yang,it is sunny and warm in spring,sometimes it’s rainy.People like flying kites.I like going fishing.In summer,it’s very hot most of the time,as hot as in Nanjing.It is sometimes rainy.People usually go swimming.In autumn,it is usually cloudy and cool.People like to go to the farms and pick fruits.It is cold in winter,sometimes it snows.I put on warm clothes and make snowmen with my friends.I like summer best,because I can have a long holiday in summer,and eat watermelons and ice creams and go swimming.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了有话讲,愿意讲,能够讲。

语篇教学作为整体的阅读教学才起步没多久,许多东西还在摸索中。我只是从语篇的话题功能探讨语篇教学,使学生不再一见长篇文章就打退堂鼓。所以教学中做好导入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恐惧感,拉近与文章的距离;化长为短,化解难度,使学生轻轻松松就掌握文章大意,很有成就感;巧妙地拓展语篇教学内容,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学以致用,既巩固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又提高了口语水平和写作水平,我们要利用好语篇的话题充分丰富语篇教学。

第二篇:教学导入语

教学导入语

课堂教学的导入语也常被称为课堂教学用语的开始语,导语即某篇课文或某章节内容正式讲授之前教师所讲的导入语。导入语或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或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或摘要本课所讲的内容,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引发一种情绪,总之,设计好导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每堂课都有一个开端,一堂课开端质量如何,将明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和效果。教学中的导入语要富有独特性、吸引力,使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

一、导入语的特征

导入语的特征有:在情绪上能激起学习兴趣;在逻辑上操作方向明确,与主题吻合度高;时间长短适当。

1.趣味性

指教学导入语要令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快乐。趣味是一种对事物的选择心向,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朝向。形式的趣味性应与内容的趣味性相关;内容的趣味性则应与主题内容直接相关。

2.激发度

指教学导入语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情绪的激发度与趣味性有联系。如果说趣味性是一种选择心向,那么情绪就是心理的激活状态,两者都是教学或学习的动力状态,且常互为依存。但情绪的激发在教学导入中有时由趣味性引起,有时则是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用悲伤的语调描述一件悲伤的事情,这无所谓趣味性,但却会引起很高的情绪激发度。

3.主题吻合

指课堂导入语的内容和形式要尽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关系,在逻辑上浑然一体。如果导入与教学主题脱节,像硬戴的一顶帽子,那就如戏剧中的小丑唱过场戏一样,只有逗乐或混时间的价值,不能称为有效地课堂教学导入语。

4.走向明确

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要蕴含或指明后来教学的方向与走势、甚至结果,为整个教学抛出一条一以贯之的红线。这是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的重要逻辑保障,与课堂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能否有效开展有内在的联系。5.时间控制

指对课堂教学导入语所用时间的限度的把握和调整。导入毕竟只是开端,不能占用很长时间,如果因意外原因开端时间太长或再进行下去就会削弱主体内容和过程,就应当迅速减缩或取消。有的导入只有很简短的也很精美的一句话,这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导入艺术。

二、导入语的设计方式

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方式通常有事例导入、问题导入、妙语导入、审题导入、自荐导入等。

1.事例导入

事例导入是指将一个或者多个事实或现象展现出来,从中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称为事例导入。这种导入是许多优质课、公开课等特殊课型采用最多的一种。

例:一节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开始了。教师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几笔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然后请了几个学生,用布蒙上眼睛,走上讲台前来给没有鼻子的头像画鼻子。有的把鼻子画到嘴上,有的则画到了耳朵上„„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最后,老师叫到课代表,故意把这眼布弄得薄些,系得松点儿,让他一下就画正确了。同学们热烈地鼓掌,但深代表却不好意思了。教师问:“你画对了,为什么不好意思呢?”课代表坦率地讲出了实情:“老师给我系的蒙眼布很薄,所以,我能透过布找到准确的位置。”老师表扬说:“他的行为就是诚实的表现。诚实就是说真话办真事。诚实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我们学习、做事都要讲诚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要诚实》”。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课题。

这一教学导入,用游戏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推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诚实的事实,让学生们对“要诚实”这一很抽象的道德观念有了直观认识,明白了什么样的事是诚实的事情,和诚实带给我们的实感。趣味性和可感性兼具,有利学生情绪的调动。

2.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直接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由此而进入教学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事例导入,其实也是问题导入,只不过它是通过展示事例来提出问题,而问题导入则是直接了当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例: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壁虎》一课,开头便问:“同学们,谁见过壁虎?是在什么时候见到的?是白天还是晚上,是夏天还是冬天?”

寥寥数语,迅速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对壁虎的回忆,学生们便立即开始思索起来。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立即进入思考状态,这个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又和将讲到的课文主题紧密相联的。若能在开头提出问题,讲课过程中又不断谈及这个问题,直到问题得到完满解决,就会使课堂教学更具连贯性和整体性。

3.审题导入

审题导入是指对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课题进行分析解释,由此直接引入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

例: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4.妙语导入

妙语导入是指以富有特色和美感的语言描述课题、课题主旨、主要内容以及执教者自身思想情感体验,以引起学生听课兴趣的导入艺术

提问语

2.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 活动而使用的语言。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提 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 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提问语应该注意:

①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提问要使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知道 应该怎样回答。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教师要确定好问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并组织好语言,然后才能发问。

②要讲究问的顺序。提问时,自己要胸有全局,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地进行。提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才可顺着老师的 思路作层层深入的回答。

③提问要做到宽题窄题相配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④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促使学生思考。不要问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

阐释语

3.阐释语:也叫讲授语,它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 以简明、准确、条理清析为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 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常常在一节课中要很多次地使用 它。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给教学对象,讲好阐释的 话是重要的。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阐释语要求规范、明了、准确、流畅,还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讲得通俗、生动、活泼,带有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结束语

5.结语:结语包括总结语和小结语。它可以是一堂课的,也可以是一个 问题的结语。结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新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语要求语言简 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忌虎头蛇尾,草率收场。最好能 创设耐人寻味的结语,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要防止只作简单重复,语言 乏味而无新意。

结语常用的有总括式、讲评式、歌谣式、布置任务式。

注: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1)语音。(2)语调:平淡而低沉的 语调易使教室里空气沉闷,学生振作不起精神,信息接受率低;声音过大,易使学生情绪烦燥或厌倦。正确的方法是在讲解重点、难点和问题的承转处,在叙述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处,说话要慢些,语调要高些,以引起 学生的注意并有思考、笔记的时间。同时要注意声调高低对关键词的强调作 用。语调的情感是随语言的抑扬顿挫而产生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体验的自然流露,不是生硬的外加成份,也不是增加感叹词所能奏效的。(3)节奏。(4)速度。

上面为网上找的资料,以下为视频资料。

音量:第一排不难受,最后一排听清楚,不要大吼大叫。

语速:重要内容慢,一般内容容许稍快。一堂教学中不能语速一致。语流:节奏鲜明。

第三篇:浅谈教学导入语

浅谈教学导入语

龙王庙河小学:张静静

课堂教学的导入语也常被称为课堂教学用语的开始语,导语即某篇课文或某章节内容正式讲授之前教师所讲的导入语。导入语或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或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或摘要本课所讲的内容,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引发一种情绪,总之,设计好导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每堂课都有一个开端,一堂课开端质量如何,将明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和效果。教学中的导入语要富有独特性、吸引力,使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

一、导入语的特征

导入语的特征有:在情绪上能激起学习兴趣;在逻辑上操作方向明确,与主题吻合度高;时间长短适当。

1.趣味性

指教学导入语要令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快乐。趣味是一种对事物的选择心向,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朝向。形式的趣味性应与内容的趣味性相关;内容的趣味性则应与主题内容直接相关。

2.激发度

指教学导入语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情绪的激发度与趣味性有联系。如果说趣味性是一种选择心向,那么情绪就是心理的激活状态,两者都是教学或学习的动力状态,且常互为依存。但情绪的激发在教学导入中有时由趣味性引起,有时则是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用悲伤的语调描述一件悲伤的事情,这无所谓趣味性,但却会引起很高的情绪激发度。

3.主题吻合 指课堂导入语的内容和形式要尽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关系,在逻辑上浑然一体。如果导入与教学主题脱节,像硬戴的一顶帽子,那就如戏剧中的小丑唱过场戏一样,只有逗乐或混时间的价值,不能称为有效地课堂教学导入语。

4.走向明确

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要蕴含或指明后来教学的方向与走势、甚至结果,为整个教学抛出一条一以贯之的红线。这是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的重要逻辑保障,与课堂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能否有效开展有内在的联系。

5.时间控制

指对课堂教学导入语所用时间的限度的把握和调整。导入毕竟只是开端,不能占用很长时间,如果因意外原因开端时间太长或再进行下去就会削弱主体内容和过程,就应当迅速减缩或取消。有的导入只有很简短的也很精美的一句话,这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导入艺术。

二、导入语的设计方式

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方式通常有事例导入、问题导入、妙语导入、审题导入、自荐导入等。

1.事例导入

事例导入是指将一个或者多个事实或现象展现出来,从中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称为事例导入。这种导入是许多优质课、公开课等特殊课型采用最多的一种。

例:一节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开始了。教师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几笔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然后请了几个学生,用布蒙上眼睛,走上讲台前来给没有鼻子的头像画鼻子。有的把鼻子画到嘴上,有的则画到了耳朵上„„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最后,老师叫到课代表,故意把这眼布弄得薄些,系得松点儿,让他一下就画正确了。同学们热烈地鼓掌,但深代表却不好意思了。教师问:“你画对了,为什么不好意思呢?”课代表坦率地讲出了实情:“老师给我系的蒙眼布很薄,所以,我能透过布找到准确的位置。”老师表扬说:“他的行为就是诚实的表现。诚实就是说真话办真事。诚实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我们学习、做事都要讲诚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要诚实》”。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课题。

这一教学导入,用游戏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推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诚实的事实,让学生们对“要诚实”这一很抽象的道德观念有了直观认识,明白了什么样的事是诚实的事情,和诚实带给我们的实感。趣味性和可感性兼具,有利学生情绪的调动。

2.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直接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由此而进入教学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事例导入,其实也是问题导入,只不过它是通过展示事例来提出问题,而问题导入则是直接了当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

例: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壁虎》一课,开头便问:“同学们,谁见过壁虎?是在什么时候见到的?是白天还是晚上,是夏天还是冬天?”

寥寥数语,迅速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对壁虎的回忆,学生们便立即开始思索起来。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立即进入思考状态,这个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又和将讲到的课文主题紧密相联的。若能在开头提出问题,讲课过程中又不断谈及这个问题,直到问题得到完满解决,就会使课堂教学更具连贯性和整体性。

3.审题导入

审题导入是指对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课题进行分析解释,由此直接引入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

例: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4.妙语导入 妙语导入是指以富有特色和美感的语言描述课题、课题主旨、主要内容以及执教者自身思想情感体验,以引起学生听课兴趣的导入艺术

如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 活动而使用的语言。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 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提问语应该注意:

①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提问要使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知道 应该怎样回答。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教师要确定好问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并组织好语言,然后才能发问。

②要讲究问的顺序。提问时,自己要胸有全局,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地进行。提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才可顺着老师的思路作层层深入的回答。

③提问要做到宽题窄题相配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④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促使学生思考。不要问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

如阐释语:也叫讲授语,它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 以简明、准确、条理清析为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常常在一节课中要很多次地使用 它。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给教学对象,讲好阐释的 话是重要的。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阐释语要求规范、明了、准确、流畅,还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讲得通俗、生动、活泼,带有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如结语:结语包括总结语和小结语。它可以是一堂课的,也可以是一个

问题的结语。结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新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语要求语言简 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忌虎头蛇尾,草率收场。最好能创设耐人寻味的结语,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要防止只作简单重复,语言 乏味而无新意。

结语常用的有总括式、讲评式、歌谣式、布置任务式。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有助于学生明白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学到何种程度,就都是好的导课方法。

第四篇:巧用游戏导入三级跳远教学

巧用游戏导入三级跳远教学

摘要: 三级跳远是最早的(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也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体育与健康》第二册实践部分“必选教材”,教学对象是高二男生。由于其动作较复杂,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以...三级跳远是最早的(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也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体育与健康》第二册实践部分“必选教材”,教学对象是高二男生。由于其动作较复杂,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以往教学中一直采用分解教学的方法:即先模仿三级跳中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的动作,再做立定三级跳远练习,最后再进行完整的三级跳远教学。古板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枯燥而沉闷,教学的效果也不十分理想,而且教学时数至少5~6课时。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受传统游戏“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的启发,本人把三级跳远改编成跳房子游戏进行引导性学习,取得了理想而满意的效果。教学中通过一个“跳房子”游戏首先使学生都能完成三级跳远初步的完整技术动作,从而能使全体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再用分解法改进和提高三级跳远技术,使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和快乐的同时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技能。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喜爱,使其在快乐中学、在兴奋中练。使从小做的“跳房子”游戏形式成为三级跳远的载体,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三级跳远的初步技术,也是“完整”技术。

游戏具体做法是:如图1,将学生分成5~10人一组,从起点行进间做一个单足跳、一个跨步跳接一个跳跃,双脚落入指定方格中,然后沿边线返回,依次连续做分组练习。教法:教师可以在课的开始不引入三级跳远的概念,甚至单足跳、跨步跳的概念也不引用;只是以引入一个新游戏元素的形式,通过一个完整的示范后,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简单强调“左(右)—右(左)—双脚落地”。也可以采用图2进行连续的练习。对游戏的效果进行质量性评价,以引起学生对动作的重视。课下练习时,仍然可采用跳房子游戏常用的组织形式: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游戏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给出场地图作为参考,游戏场地的大小、形状应由学生们自己设计,不予限制,以体现课的开放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游戏中不突出成绩评价,应指出每一名学生的成功之处,营造快乐氛围;

3.分组时,学生可以自由结组(体现团结),也可以由教师按能力分组,体现差异性。

当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连续跳以后,再把学生带到三级跳远沙坑场地做一个完整的三级跳示范,让学生体验游戏中得到的“成果”,从中延续快乐,培养成功感。如果在自然班中让男女生一起做,可以更大地激发女生运动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在游戏中共同体验到快乐。在学生基本掌握三级跳远的技术以后,应不断提出新的练习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不断地挑战和进步中随时得到快乐。通过连续练习,对发现的问题慢慢解决,以表扬为主,逐步改善动作的质量,强调每一跳的动作和节奏,避免急于求成,让学生产生难以突破的运动障碍,影响课堂气氛。在随后的练习中也可以分解成单足跳、跨步跳的动作,逐步提高动作的各个环节质量,基本达到三级跳远的技术要求。使三级跳远的学习在快乐、主动、创造的气氛中完成。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3个课时。

第五篇:巧用支架策略 优化语篇教学

巧用支架策略 优化语篇教学

摘 要: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开展小学英语的语篇教学,教师可以围绕语篇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为他们提供学习支持,使教学活动得到进一步优化,并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促使他们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板块。步入高年级,语篇就变得较长,容量较大,语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词、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许多教师觉得语篇教学难以把握,在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

一、提出问题

有的教师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讲解词汇和语法,而忽略了语篇本身所具有的内涵,教学脱离语境,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条、规则而非主动获取知识,无法实现对语言的有效输出。还有许多教师对教材研读不够,无论什么课型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由于教学设计上的偏差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没有一个循序渐进、主动建构的过程,自然影响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提升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二、寻求对策――支架式教学理论

剖析目前语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教师对语篇教学的认识还不够,不能准确把握语篇板块的教学意图和功能,没有给学生提供语篇学习所必要的支架。要想让学生实现对语言的有效输出,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教师应该不断转变语篇教学的理念,使教学方式得到改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

支架式教学理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源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具体是指学生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将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就好比是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搭建了脚手架或者支架,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完成学习任务(陈红娟,201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仅是支架的提供者,最终还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做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分析,并及时提供适当的、必要的支持和辅助,例如,学生可以借助于教师提供的词句框架、开放式问题等展开对话或讨论,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主动感知语言、获取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最终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因此,将“支架理论”应用到小学高年级英语的语篇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搭建恰当的活动支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最终顺利实现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教育案例

案例:

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7“Asking the way” Story time板块呈现了Mike、Su Hai和Helen的周末活动。在学生掌握文本后,教师围绕文本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开放性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们说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Q1: Whose weekends do you like? Why?

S1: I like Su Hai’s weekends,because she can dance.I want to learn to dance,too.S2: I like Mike’s weekends,because he usually plays football.I like playing footall,too.S3: I don’t like any of their weekends.I think my weekends are more interesting.S4:...接着,教师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Q2: Are you happy at weekends?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weekends?

S5: Yes,I’m happy,because I have no lessons at weekends and sometimes my parents take me out.S6: No,I’m not happy at weekends,because I always have homework to do.当有学生对自己的周末生活不满意的时候,老师追问:

Q3:What’s your ideal weekend?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三个开放性问题:Whose weekends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weekends? What’s your ideal weekend? 这三个问题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直接相关,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学生有话可说且有话想说,表达精彩纷呈,见解各异但都真实、自然。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开放。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开展小学英语的语篇教学,教师可以围绕语篇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为他们提供学习支持,使教学活动得到进一步优化,并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促使他们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红娟.2014.基于支架理论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7):12-16

[2]傅春兰.2015.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4):39-44

下载巧用话题导入,拓展语篇教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巧用话题导入,拓展语篇教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篇导入式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语篇导入式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黎秀义,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佛山希望小学。 一、引言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著名语言学家里弗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

    巧用古诗词 导入新课堂

    《教育学》期刊2010年10月刊推荐文稿 巧用古诗词 导入新课堂 张兴瑞 摘 要:本文谈的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中的古代诗词,来巧妙导入新课的简单方法。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会对课堂......

    作文导入语

    导入语 语文课堂上的导入语犹如文章的起笔,常让人费尽心机。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一堂课的导入语,因为好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好的学习氛围,收......

    2015数学课导入语

    1、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2、你已经知道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3、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吗?学完了......

    导入语总结

    一、 故事导入法 二、 谜语、歇后语的导入法 谜语导入法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谜语,让学生来竞猜,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如《回声》一文,可以这样设谜语:“住在深山坳......

    语篇教学拓展活动应当关注什么

    语篇教学拓展活动应当关注什么?(江苏:钱希洁) Fri, 10/14/2011 - 19:20 — hqian 语篇教学拓展活动应当关注什么?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钱希洁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

    巧用童话,激趣导入(5篇材料)

    巧用童话,激趣导入 《10的认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师:有一天,0~9这些数娃娃打算出去郊游(课件动态出示下图)。这时,一个数娃娃说:“我们排好队再出发吧。”小朋友,你们说队伍该怎么......

    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入课语平舆县李屯镇小学 夏季红 入课语就是导入新课的语言,它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鼓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