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2013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谢非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 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因此,特制定本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政治导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去做学生的贴心人,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1.备课标。明确:(1)实验教学的任务;(2)实验教学的目的;(3)实验教学的要求;(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2.备教材。(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3.备教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4。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1)演示实验:a、掌握实验原理。b、熟悉实验仪器。c、选择实验方法。d、设计实验程序e、实验效果的试做。(2)学生实验: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b、实验环境的准备。c、实验器材的准备 d、指导学生准备
第二、仔细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三、教学进度安排
1、学生分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探究活动:铁钉锈蚀条件
3、探究活动:饱和溶液
4、学生分组探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5、学生分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6、演示实验:碱的化学性质
7、演示实验:中和反应
8、演示实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
9、学生分组探究:粗盐提纯
10、演示实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
11、探究活动: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特制定本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课。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1.备课标。明确:(1)实验教学的任务;(2)实验教学的目的;(3)实验教学的要求;(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2.备教材。(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3.备教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4。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1)演示实验:a、掌握实验原理。b、熟悉实验仪器。c、选择实验方法。d、设计实验程序e、实验效果的试做。(2)学生实验: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b、实验环境的准备。c、实验器材的准备 d、指导学生准备。6.编写教案。第二、仔细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三、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8-1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1 2 探究活动:金属活动性顺序 1 3 8-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1 4 探究活动:铁钉锈蚀条件 5 9-1蔗糖溶解 探究活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 6 9-2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 9-3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9-4水和油的小实验 1 7 探究活动:饱和溶液 8 9-5三种不同组成的硫酸铜溶液 9-6两种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钠溶液 1 9 9-7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1 10 10-1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 探究活动:自制指示剂 1 11 10-2观察盐酸、硫酸 10-3浓硫酸的腐蚀性 10-4浓硫酸的溶解 10-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 1 12 探究活动:酸的化学性质 1 13 10-6观察氢氧化钠 10-7生石灰与水反应 14 探究活动:碱的化学性质 10-8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1 15 探究活动:中和反应 16 探究活动: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 探究活动: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1 17 探究活动:粗盐提纯 1 18 11-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11-2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 19 探究活动:探究初步区王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根据《九年级化学教学课程标准》及学校对化学教学的具体要求,针对我所上的几个班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及学习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了本学期化学实验教学。现总其总结如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前提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有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
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和试剂,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的原因、仪器的功能、试剂的配备等。
综上所述,化学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实验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环节,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及完成质量与化学实验员的工作密切相关。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我通过实践与思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思想。以下我着重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学期实验工作的思考与总结:
一、在实验内容上的特点是:①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②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③特别注重所选择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今后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强调这三方面的效果,都应注重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在实验要求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及其技能分不同层次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大体可分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小实验,新课标对这三类试验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演示实验而言,只要求教师有根据实验原理熟练的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有关的规律。而对探究实验来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试验的目的及其有关原理的基础上,会熟练的掌握基本仪器使用,能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试验操作和记录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至于小实验,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进行简单的现象验证,是属于课外活动的内容。
三在实验能力培养方面。
1、观察能力培养:
观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从现象获取各种各样、鲜明生动、印象原始“信息”,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供了事实根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诱导学生思考现象的本质属性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士只要了解试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纪录必要的数据、会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试验素质、掌握实验操做技能。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主要是指通过实验室学生逐步地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实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爱护实验仪器和用品、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养成严格、认真、细心、有条理、有层次的进行试验操作的习惯;养成乐于动手、善于观察的手、眼、脑并用的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了解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前提。
总之,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都完成预期的计划,保证开足开齐教学课标要求的师生实验课。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 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因此,特制定本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
1.备课标。明确:(1)实验教学的任务;(2)实验教学的目的;(3)实验教学的要求;
(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3.备教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4.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1)演示实验:a、掌握实验原理。b、熟悉实验仪器。c、选择实验方法。d、设计实验程序e、实验效果的试做。(2)学生实验: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b、实验环境的准备。c、实验器材的准备 d、指导学生准备。6.编写教案。
第二、仔细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第三、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实验教学的延伸,能促进师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特长,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从这几方面入手。1.组织学生改进、制作教具,既可弥补教具不足,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组织学生进行模型、标本等科技作品的制作活动。举办科普知识技法介绍或讲座,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作、发明及小论文的撰写活动等。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器材,组织学生为当地科技致富开辟门路,发展经济。
三、教学进度安排 1 1-1水的沸腾 1-2胆矾的研碎
1-3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 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1-5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 1 2 活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 1 3 1-6取块状固体 1-7取粉末固体 1-8量筒与滴管的使用 1 4 1-9酒精灯的使用 活动:给物质加热
1-10加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物 1-11洗涤玻璃仪器 5 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1 6 2-2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3硫的燃烧 2-4铝箔再氧气中燃烧 1 7 2-5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6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二氧化锰催化)2-7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 8 活动:氧气的制取及性质试验 1 9 3-1水的电解 1 10 3-2品红的扩散 活动:分子运动11活动:水的净化 3-3用肥皂区分软硬水 3-4制取蒸馏水 1 12 活动:
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2、运用蜡烛、镁的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 13 6-1木炭的吸附作用 6-2木炭还原氧化铜 1 14 活动:制取二氧化碳 1 15 6-3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验满 6-4二氧化碳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6-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6-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 16 6-7一氧化碳的燃烧 6-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 17 活动:燃烧的条件 7-1灭火原理 活动:灭火器原理 1 18 7-2粉尘爆炸 1 19 活动:燃料 7-3甲烷的燃烧
7-4镁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20 活动: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特制定本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课。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1.备课标。明确:(1)实验教学的任务;(2)实验教学的目的;(3)实验教学的要求;(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2.备教材。(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3.备教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4。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1)演示实验:a、掌握实验原理。b、熟悉实验仪器。c、选择实验方法。d、设计实验程序e、实验效果的试做。(2)学生实验: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b、实验环境的准备。c、实验器材的准备 d、指导学生准备。6.编写教案。
第二、仔细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三、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1-1水的沸腾 1-2胆矾的研碎
1-3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 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1-5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 1 2 活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 1 3 1-6取块状固体 1-7取粉末固体 1-8量筒与滴管的使用 1 4 1-9酒精灯的使用 活动:给物质加热
1-10加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物 1-11洗涤玻璃仪器 5 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1 6 2-2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3硫的燃烧 2-4铝箔再氧气中燃烧 1 7 2-5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6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二 氧化锰催化)2-7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8 活动:氧气的制取及性质试验 1 9 3-1水的电解 1 10 3-2品红的扩散 活动:分子运动 1 11 活动:水的净化 3-3用肥皂区分软硬水 3-4制取蒸馏水 12 活动:
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2、运用蜡烛、镁的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 13 6-1木炭的吸附作用 6-2木炭还原氧化铜 1 14 活动:制取二氧化碳 1 15 6-3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验满 6-4二氧化碳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6-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6-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 16 6-7一氧化碳的燃烧 6-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 17 活动:燃烧的条件 7-1灭火原理 活动:灭火器原理 1 18 7-2粉尘爆炸 1 19 活动:燃料 7-3甲烷的燃烧
7-4镁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20 活动: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1 8-1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1 2 探究活动:金属活动性顺序 1 3 8-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1 4 探究活动:铁钉锈蚀条件 1 5 9-1蔗糖溶解 探究活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 6 9-2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 9-3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9-4水和油的小实验 1 7 探究活动:饱和溶液 8 9-5三种不同组成的硫酸铜溶液 9-6两种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钠溶液 1 9 9-7配制溶质质量分 数一定的溶液 10 10-1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 探究活动:自制指示剂 1 11 10-2观察盐酸、硫酸 10-3浓硫酸的腐蚀性 10-4浓硫酸的溶解 10-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 1 12 探究活动:酸的化学性质 1 13 10-6观察氢氧化钠 10-7生石灰与水反应 14 探究活动:碱的化学性质 10-8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1 15 探究活动:中和反应 16 探究活动: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 探究活动: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1 17 探究活动:粗盐提纯 1 18 11-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11-2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 19 探究活动:探究初步区王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
上学期
教
师:朱玉楼
学
校:黄店镇第二初级中学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实验学校
钟卫武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2个班,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少数同学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再加上化学学科,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学起来,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教学。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跟踪检查。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学会反思,每上完一节课,要从中找出成功的、不成功的地方。
7、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5课时 第九单元 溶液
9课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7课时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5课时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3课时 分块复习
身边的化学物质
10课时 物质构成的奥秘
4课时 物质的化学变化
3课时 化学与社会发展
3课时 科学探究
5课时 专题提升
4课时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南宁市西乡塘区壮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有两个班,两个班的学生化学基础都很差,最基本的概念、元素符号的认识、物质化学式的书写都没有掌握好。究其原因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学科跨越综合运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的酸、碱、盐和有机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至第二周:完成第十单元《酸和碱》的教学
第三周:完成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的第一节的教学
第四周:完成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的第二节及第十二单元的教学
第五周:对中考的实验操作练习
第六周至第十二周:第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至第十六周:专题复习
第十七周至第十八周:学生自由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