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新课标学习心得(最终版)
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作为一个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例如:在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特别加入了“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及“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等板块。在这些板块中,有的教师写道:
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将本章后面的知识提出来。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3、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二、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将座位排成若干U形单元,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三、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四、开发课程资源。
当前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百余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做到教学相长。
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单位:唐县启明中学
学科:物理
姓名:邵福山
第二篇:新课标物理学习心得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尽快适应物理教师岗位,提升自己的物理教学能力,我认真的学习了物理新课标标准,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是我体会最多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及其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
在认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上,我们应摒弃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继而切实按照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书本的知识复制给学生,而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权威代表,我们应切实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
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法也是我们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旧的教学理念下,我们一直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学习。在旧的课程标准下,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填鸭式教学,对实际教学的教学成果来看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比我国教学与欧美教学的差异,我国的高水平人才较欧美来说比例太少,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教育的教学标准过于落后,故此制定了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的中我们应摒弃旧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
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在新的课程改革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既感到欣喜更感到压力的巨大和责任的巨大。成为改革中的参与者不容易,成为其中的胜利者更难。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转变教学理念,充实自己,迎接挑战。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已开始尝试。课堂中真正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还需 要我们教师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师的辅助作用。我们还需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第三篇:物理新课标学习心得
新课标学习心得 徐镇一中 张凤珍
8月24日,我参加了濮阳市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科教材培训会,地点是濮阳市第六初级中学报告厅,主讲是湖北宜昌的王卫老师。
王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这次新课改的具体含义和意义,本次课改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要;还给我们具体分析了这次新课程目标的具体改变,总体目标由原来的68条减为63条,并调整了内容,降低了教学要求的层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通过一天的学习,我知道了新课标不再把知识技能当成目标的唯一要素,过程与情感目标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尽力体现这一标准。
新课标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所以王老师特别强调了物理课堂上实验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从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总结结论,体验成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给我们如何让学生参与实验,如何上好实验课指明了方向。
新课标把“功的原理”、“看不见的光”、“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测量电阻”等等,这些没有明确要求或到了高中还要继续学习的内容已经删除,并把“颜料的混合”一节改善为“科学世界”,还把目标“知道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改成了“知道波长、波速和频率”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新课标把原来那些表述模糊的词语已经去掉,如“初步了解”中的“初步”,这样更加明确了要求,使我们的教学心中有数。通过学习,我还学到了很多解决课堂时间少、探究过程多,学生“自主”和老师“指导”之间茅盾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侧重部分环节”,这也能大大提高我们物理课堂的效率。
最后,王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八、九年级物理教材的各章节内容,让我们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课有一个具体了解,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合理安排,心中有数。
总之,通过一天的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授课方法,相信在以后的物理课堂上体现新课标,使用新方法,能够大大改善原来的课堂结构,使我们全体师生对教好物理、学好物理有一种好奇,更有一种决心!
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物理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文留镇一中 郭趁华
2012年8月24日上午,在市六中濮阳市组织的2012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物理学科培训。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专家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促使教师从教书匠提升到教学的研究设计者层面。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使教学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物理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物理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中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物理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物理做题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
2、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物理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实践动手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培训学习达到开阔视野,吸取所学到的各种教育教学的理念,每一种理念理论知识我们都尽量内化为己所用。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我们必须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到老学到老。教师是传承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这是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所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继续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要向课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多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多与同事进行交流,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或者利用网络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同时,要向学生学习,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
这次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只是给我们学习指引了道路,学习将不断进行下去,也将以此作为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去学习,快速的成长。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教育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初中物理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濮阳县二中 王昕华
通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一整体的认识。听了王卫老师的精彩讲析,是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是进一步明确 20个“学生必做实验”,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加强实验探究的体验!
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变化:在课程基本理念上,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改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把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改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把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改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关于科学探究的方面的要求更清楚明了,便于老师的教学。
内容标准继承内容标准的总体框结构,一、二级主题保留,只对三级主题进行微调。
二、知道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例如, 怎么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矛盾),解决办法:侧重部分环节。
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知识与技能当今已不是目标的唯一要素。
二、从“过程”和“情感”目标思考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怎样形成并增强实践意识;怎样养成严谨、求实、认真、平和的科学态度;怎样提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来教学。这是因为,知识的缺漏随时可以补足;但兴趣的缺乏、意识的淡薄,能力的缺失、态度和习惯的错误,不是短时间能改善的,它很可能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甚至于一辈子。初中物理课应在学习兴趣、思维习惯、实践意识、科学态度和基本能力等方面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5、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内容方面:
1、次序调整。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将“物态变化”一章提到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将原教科书9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 “光速”的学习。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2、删减内容。原教科书专门有一节“看不见的光”一节,为了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删去了此节,将部分内容放在了“光的色散”一节中。
3、调整 改写。改变了一些探究实验的做法,例如,针对老师们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的设计过细、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见,改写了这一实验,力图做到既能体现自主探究,又能使学生有所依据、思路顺畅;原教科书将安全用电的内容分散在“电路和安全用电”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及“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几节中,根据教学一线老师的意见,新教科书将原教科书几节中有关“安全用电”的内容重新整合,组成新的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为了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将原“磁现象”与“磁场”两节内容重新精减、整合为一节“磁现象 磁场”; 加强功引入的必要性教学;突出“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
(二)编排方面:
1、重新规划探究实。例如,在“科学之旅”中,通过“伽利略对摆的研究”让学生考虑: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在观察中提出了什么疑问?对于这些疑问做出了什么猜想?伽利略是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的?经过设问、提示以及“科学之旅”正文中所讲“善于观察,乐于动手”,让学生大致领会:科学探究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最后证实猜想得出结论。
2、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中的一些主要方法,在适当的地方加了旁批。例如,在第三章第二节“实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的“猜想与假设”旁加了旁批;
3、为了给出范的结论,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总结一章所学的重要知识,新教科书在每一章后增加了“学到了什么”。
修订后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体现开放性 培养实践能力;
(五)加强STS教育,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
(六)形式生动活泼。
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目标,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总之,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科学物理方法教育不仅是物理学科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主观需要。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有句名言:“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物理方法等于交给了他们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终生受益。
2012年物理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濮阳县海通乡两门中学 李凤莲
在教研室安排下,我与2012年8月24号在市六中进行的八年级物理新教材培训学习。讲课的是湖北宜昌的王卫老师,这次的培训学习办的很好,通过他对八年级物理教材进行改进调整的教学理念、原则、设计思路和实施建议的讲述,我收益颇多,也有所启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训的时间观念特强,内容系统全面。上午的安排是讲述《新课标》的修订原因和进程,解决了哪些问题。也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下午是通观全局地把八、九年级的新教材内容展示一篇。并把八年级上册的六章内容做了一一讲解。
其次,我觉得这次内容的调整很符合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走过了11个年头,期间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和删减我均有亲身经历。但这次的教材的调整,不但内容顺序上更顺畅有序,而且知识点难易度上的删减也做了不少变动,如电学部分内容又重新回到九年级的下学期。这次的教改是在全国范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复征求业界、政界、知名人士及基础教育各方面人士的意见,针对课改实验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又一次进行认真修订和调整的。新课标《修订版》已于2011年11月底正式发布,今年秋季起全面付诸实施的,这并不是回到新课标改前的状态,也不是走回头路,而是对课改进行调整、巩固课改成果。
最后,对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标》不仅对教材进行修订调整,对教师角色也提出了新问题,即如何按课改要求搞好物理课堂教学。在新课堂教学要做到:
1、教师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目标认识到知识的地位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意过程提高教学的开放度。
2、适度探究: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意识,但教学中应该适度探究,能直接得结论或学生有过类似经验的问题不必浪费时间,可直接得结论、探究时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有侧重面。总之要在新课改要求下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标的教材在整体结构和每个章节内容的关系,也深深体会到了科研的重要性,也树立了终止学习的目标,一定在课改实践上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初中物理新课程培训总结 庆祖一中 王相波
通过参加人教版专家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师的培训学习,我对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收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就个人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建立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理念。
通过专家培训和交流,我切身感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单靠教师传授,还要靠学生自己领悟、体验。因此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在课堂上,教师经常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求知需要的满足,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分数机器,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提高。
新课程理念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上课应从这三维培养目标出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怎样落实这些目标。教学目标中要求的难度、分量必须适当。教学目标的实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在求知需要的满足中获得愉悦,增进师生情感。
二、教师自我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对提高教学效果影响巨大。
通过专家讲的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特别要勤奋进取,十分注重自身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学生提出的较复杂的问题也能从容解答,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敬佩。同时,教师要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或教学经验要及时回顾、总结,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求不断提高,持续改进。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造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功率的实验时,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功率,让学生设计出方案,画出电路图。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就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求异思维,不拘泥于书上所讲观点,敢于独抒新见,知识也就学活了。
总之,通过这次物理新课程培训,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丰富了教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专家宝贵的教育经验,提高了业务素质和能力。我决心把学到的知识、方法和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并通过今后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科教材培训心得
八公桥镇一中 王淑平
2012年8月24日这一天,我们有幸参加了物理新教材培训,地点是濮阳市六中,主讲人是湖北宜昌的参与物理教材编写研究的王卫老师。通过一天的培训,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知道了2011版的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实验版的课程标准的区别。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4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5、注重评价改革的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其中有三条和实验稿的相比都改变了。《新课程标准》中把内容要求的知识性目标分为“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去掉了“初步了解”“基本掌握”等不好把握的词,我们在教学时能做到心中有底。课标中
改变的内容我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这次学习,至少能引起我对新课标的注意,我会认真学习新课标的。
关于物理新教材内容方面的改变对我印象也特别深:
1、次序调整,2、删减部分内容,3、内容调整改写,4、增加可读性。这几项改变我认为很好。原因是;
1、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2、便于学生自学,3、便于老师备课和教课。
下午王老师又给我们提出了四条初中物理教学建议,并一一做了解释,这四条是:
一、重视科学探究教学
二、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在科学内容中注重落实三维目标
四、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关于重视科学探究教学中,老师强调了几点:
1、要正确认识科学探究教学。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同时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探究应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由于探究的问题常常涉及某一物理知识,这就容易造成教师把注意力仅放在知识目标上,而忽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应特别注意的,也是我应该注意的。我要细细品味和思考这些好的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尽可能的把物理这门课教好,让学生喜欢物理都能学好物理。
《物理课程新标准(2011版)》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濮阳县城关镇三中 陈照青
2012年8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市《物理课程新标准(2011版)》教师培训学习。通过看专家讲座,专家点评,以及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与各位同行的交流、研讨,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这次《新课标》培训,是给我们所有的一线教师又一次及时的充电、洗脑,是实实在在给一线教师发了一次福利。看了专家的讲座,才知以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理论知识是多么的匮乏;看专家的点评,才明白自己与别人的距离有多远。以下是我这次培训的体会:
一、培训收获:
新课改后的教学,我深深感觉到,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刚刚接触物理课时,他们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兴趣有了消退,成绩也就再也跟不上去,任凭你多大的努力,总感觉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采取的还是以讲为主,学生跟着老师听,课堂死气沉沉无一点活力,一味地灌输知识,求解难题、偏题,学生活动越来越少,慢慢地,学生的兴趣消失殆尽,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造成这样的局面,还是教师的陈旧思想在作祟。急功近利,应试考试还在我们的头脑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教给学生的持续性思考而不是瞬间判断性思考。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内容:
1、光有理念,没有实践的是专家,光有实践没有理念的是普通教师。做为一线教师,我们很有必要学习教育理论,我们的课堂实践要有理论支撑。新课改后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把这些教学理念变成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要把这些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
2、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永恒的主题。一直以来,我们对教学目标不重视,不明确,该教的不教,不该教的我们讲的太多,导致我们很辛苦、很累。只有努力使自己开心,轻松,学生才能开心,高效的课堂,才是开心、轻松的课堂。
3、新课改后,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课堂的精彩应该来自学生。没有教师高超的引导艺术,怎么会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课堂的精彩,关键在老师!新课程实施后,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老师没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怎么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怎么起到示范作用?怎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物理课堂,不是比设计,不是比预设,而是比教师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底蕴高的老师,课堂的科学味会更浓些,课堂上就能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课堂就会精彩不断!
4、关于教学目标,我以前也认为备课要先备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标”(有课标、有教学目标)、“目中有人”(教师目中要有学生)、“心中有材”(心中装着教材),但听了专家的报告,我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多么肤浅。教学目标很重要,教师对每一节教学目标要明确,目标要定得准。目标确定后,整个教学设计就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教学环节要体现目标,要围绕目标来实施,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为目标服务,跟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设计。也就是说,课堂上我们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坚决不教,我们的课堂也许就会变得简约、简朴、高效了。
二、今后努力方向:
1、必须不断地学习。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学习,借鉴。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物理新教材培训心得 五星乡中心校 成慧敏
八月二十四日,我在濮阳市第六中学参加了物理新教材培训,讲课的老师是湖北宜昌的王卫老师,他讲课的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变化,第二部分是新教材的特点。
物理课程标准这部分王老师讲了物理标准修订的进程及修订的依据,从中我了解到课程标准修订后解决了很多问题,更加优化了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王老师讲到物理教学应为探究式教学,探究的实质为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究把提高能力作为目的。而不完全是探究的结果,联系到我的实际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还很少,学生的能力又怎么提高呢?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改进我的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
关于新教材这部分内容,王老师主要讲了新教材修订的背景,修订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从中了解到教材修订有很大的必要性。旧教材存在很多问题,以往的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拿到新教材,我感触最深的是教材内容的调整,八年级下册的电学内容调到了九年级,九年级的力学内容调到了八年级,根据以往的教学发现八年级下册的电学内容难度还是很大的,力学内容相对还较容易一些,另外新教材还删除了个别小节。这些内容的调整会更加利于我们的物理教学。
通过这次培训,再联系到我的实际教学,我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很多。例、课堂上学生动手做的实验还很少,演示实验还很少,因为有了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才乐于学习物理,物理本身是一门很枯燥无味的学科,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我会逐渐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
无论是课程标准的变化,还是教材的变化,都是专家们经过反复的研讨总结得出的,我一定会认真学习,相信我的物理课堂教学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 郎中乡一中 梁丽萍
假期里我参加了物理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的学习,通过市教委教研室卓老师和安徽王卫老师对新课标的讲解,我真正学习到了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标的内容以及新教材的编排的优点等。受益匪浅,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向以下几个方向努力,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要多创设有趣的物理情境,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同时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物理,感到学习物理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即是让学生有带的走能力,培养起决定一生探究习惯。
三、转变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把学生探究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要灵活使用挖掘新教材
新教材与实际联系更紧密。注重了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2)教师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生活中有趣的事例、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及学生有意义热烈的讨论等等;(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4)了解学生、因材施教;(5)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发现并提出问题,出主意想办法,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总之,教学要以新课标为标准,在教学中要以三维目标来教学,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濮阳县户部寨镇一中 李建立
通过对2011年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学习,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学习不再是只针对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个人将来能不能适应社会,主要是看他的能力,所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力的大小。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我对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注重生活中的物理思想和利用物理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知识的学习不注重能力的培养的学习思想。所以今后要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2、这次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对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生来讲都有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只有学生切实的、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这次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增加了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我们现在初中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对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加以认识,主要是引导他们进一步的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所以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4、新课程标准也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濮阳县兴濮中学 王凡
2012年8月24号,我很高兴参加了在市六中进行的新课标准培训的学习,通过湖北省宜昌市王卫老师对新课程的深入分析及结合过去教材的对比,这一天的学习,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王老师讲到探究教学不是科学家搞研究,学生应该看重的是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我对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一)、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二)、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结合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对原来重复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了删减或合并,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我们现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四)现在的教学强调“探究性学习”,“学生自主性学习”,但并不是说过去的“讲授式”教学就不要了,是错误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刚开始对于如何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课心中没有底呀,因此我特别想知道新课程与我们原来使用的课程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通过老师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的讲解,使我对物理新课程与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专家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上好新教材充满了信心;通过专家老师对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上好新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因此今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它使我对进行的新课程教学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各方面有众多的问题亟待研究.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还有好多问题希望以后多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第四篇:物理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心得
物理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心得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对这本教材有了一个比较直接的真切的感觉。总的来说,这一套教材和以前的老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知识的结构安排上,分层次分板块的进行设计,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本教材在知识上的一些不足。现提出我的几点意见如下。
其一:对于位移时间图象,也就是s-t 图象,我发现这本教材仍然没有从老教材的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误区中跳出来。因为学生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可以知道,位移是对应于一段时间的,需要一个过程;而位置是对应于某一时刻的。位移是一个反映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但是在s-t 图象中,我们发现,和横轴上表示时刻的一点所对应的纵轴上一点,反而成了一个位移,和横轴上表示时间的一段,成了位移的改变(如图1)。这显然和我们之前教给学生的知识有点冲突。
有些同志可能会说,我们把纵轴理解为物体对原点的位移就行了啊。但是结合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实际,他们所学习的位移上描述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描述的是物体抹位置相对于初位置的改变。难道物体运动的初位置都必须在原点吗?显然不是的。
鉴于以上原因,我建议用x-t图象来代替s-t 图象,几点原因如下:
1、前面学习空间位置的的描述时,刚学习了用x轴来表示一维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后面学习位移,也同样是用x轴来表示的,即s=x1-x2。
2、学习位移的时候,学习了位移是表示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置是和时刻对应的,而位移是和一段时间对应的,用x-t图象刚好可以把这一点反映出来。
其二:关于加速度的描述,课本上定义为末速度与初速度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表示为我们知道,vt和vo都是“瞬时速度”。是和公式中的t相对应的,分别是这段时间结束时刻的瞬时速度和开始时刻的瞬时速度。然而在后面实验探究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课本第40页),计算相临相等时间内的加速度,却是用的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带入上面公式计算的,以判断这个物体的加速度是否恒定,即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明显是不妥当的。
鉴于此,我建议根据我们实验的实际操作和实际判断方法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如果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在相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定的,即sn-sn-1=△s恒定成立;反之,如果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上式不成立。以此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更合理,也更符合实际。
其三:关于平动和转动的物体能否视为质点的问题。
关于次问题,课本上讲的还是很好的,也没有把质点的判定和物体是平动还是转动扯上直接绝对的关系,并且也间接的举例说明了转动的物体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视为质点。比如说地球;平动的物体在某些问题中也不能视为质点,比如课本上在桌子上推书本的例子,还有课本后面子弹打纸牌的作业等。关键是看这个物体是否满足质点判定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在我们的《教师用书》的第23页反而提到“转动的物体不能被视为质点”,这就显得很不严密了。同样,在我们《学习手册》的第22页也提到,物体可以被视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做平动”或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可以忽略不计,这明显也是不妥的,会给学生误导的。
其四:课本在第48页作为信息窗的内容提到了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又在第58页讲了g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情况,显得重复,第48页的内容完全可以放到58页来。
同样的问题,课本在讲《重力和重心》的时候提到了稳定,其实也就是稳度,并且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来加以说明。然而在后面讲《力的平衡》的时候,在后面又花很大气力来讲“平衡的种类和稳度”,此处的“稳度”讲解就显得重复了,完全可以删除掉的。
其五:同样是在《力的平衡》这一节讲稳度的时候,说赛车有副“身矮轮宽”的怪样子就
是为了降低重心和增大支持面积来增加稳度。降低重心是正确没有问题的,但是增大支持面积显得就有些不妥了。支持面积应该是支持点所围成的面积,而非接触面积。所以赛车的支持面积并非四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如图3中的阴影面积),而应该是四个轮子所围成的面积(如图3中方框包围的面积S)。那么,轮子宽一点也就不见得能增大多少支持面积了。
其六:课本上讲“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趋向的方向相反”,这个地方应该强调的是,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而非受力物体。那么,在课本的第65页的图4——26(b)(如右图4)中的弹力的方向显得就有些问题了。根据课本上的讲解,弹簧在压缩状态把球弹出去,这个时候的弹力的方向应该是指向小球的,而非指向收缩方向的。同样,这时的受力物体应该是小球而非弹簧,那么力的作用点也应该在小球上。所以说这个图片是有一点问题的。应该把小球画在飞出去之前还和弹簧接触的时候,把这个力画在小球上,把方向也画正确。
同样的问题,在课本的第67页的例题中也出现了。例题中的图片上画的力应该是弹簧的弹力,那么它的作用点就应该在受力物体上了,而不应该在弹簧上。
[1] [2] 下一页
其七:课本的第65页最上面一段(如图6)在举例解释钢丝的弹性限度时,所讲解的知识明显对于高中生不了的,所以放在这里显得很没有必要。
现在的知识还是理解
其八:在课本的第70页的习题中,第二题(如图7)我认为放在这里不是很好,这里所学的知识是弹力,明显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用到的弹力知识其实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力的平衡的知识和牛顿第三定律中关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所以说放在这里感觉不是很好。
同样的问题在后面也出现的有,比如说课本第88页的习题5,本节才学习了力的分解,用本节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很牵强(原因会在下面的问题中叙述),更好的方法是学习了力的平衡的知识再进行解决。同时,在课本的第96页的习题中,第5个习题又明显和这个重复,所用方法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不过本节知识讲的是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显得更合理一点。(这个问题没能从网上找到图片,老的版本中没有)
其九:力是高中的重要物理知识。学习力,就离不开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但是在课本的第71页到72页讲“滑动摩擦力”的时候,始终没有提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但是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当中要求“认识滑动摩擦”。要认识肯定就要全面的认识,对于一种力,它的方向是必不可少的。
其十:关于形变,我提一点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不应该把形变的分类,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对弹性体和非弹性体分类分的太清楚。发生范性形变的物体,同样也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常见的橡皮泥,它是我们拿来讲范性形变常用的例子,但是它同样可以发生明显的弹性形变以产生弹力。比如像图8那样,把一本书放在四块橡皮泥上支撑起来,那么书难道没有受到橡皮泥的弹力作用吗?那么橡皮泥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吗?
其十一:课本的第72页的实验(由于条件有限没能把图片贴上)有点小问题,也就是可操作性不强。木块和砝码以及勾码的质量都是一定的,这时候要求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滑行,并要求在改变砝码和勾码的个数后依然能匀速滑行,那么就需要他们的质量比是满足一定关系的。显然,我们在作实验的时候很难实现这种比例关系,也会给学生造成老师“控制”实验的误解。所以,这个实验是要进行改进的。我在课堂上的做法就是直接拿弹簧测力计来测拉力,直观而且方便。
其十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教材上都说N表示压力。这时候我就有个疑问了:这个N是f是的施力物体受到的力呢,还是f的受力物体受到的力呢?即N和f是不是一个物体受到的力?课本上没有明确的说明,在具体题目中也比较混乱,认为是什么的都有,或者说按照哪个计算的都有。我个人意见,这个N应该和f是同一个受力物体,这样更有说服力,也更便于分析。
其十三:关于分力的叙述。我们知道,所谓的分力,只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为了分析的方便,而采用的一个工具,分力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不能把它等效成压力或拉力等。并且这个假想的力和我们原本研究的那个力,即合力应该是同一个物体受力物体受到的力,或者说是针对的同一个研究对象。但是,在我们的课本上,就出现了这样一些把分力当作实际作用力的习题。比如课本第88页的第4题,这里刚学习了力的分解,做题目明显也就是只能用分解的知识,但是求的问题却是“钢索和悬臂各受到多大的力?”。题目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让我们把重力在这两个方向上进行分解,求分力。但实际情况如我上面所说,明显是不可取的。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很多练习上,比如我们配套的《学习手册》上就有很多这样的题目,显得很不严密。
以上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由于是刚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多少经验,所说的不足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为老师能不吝赐教,给以批评和指正,我不胜感激。
注:(1)、本说提意见都是针对与最新的版本的,即2006年8月第3版,2006年8月第3次印刷的教材;
(2)、由于本人条件有限,文中所采用的图片都是从网上(www.xiexiebang.com)所下载的老版本的图片,和我所描述的这本教材中的可能略有不同,还望各位见谅;
(3)、文中所述部分问题本想用课本上的图片加以比较说明,但由于条件有限没有能够实现,还望各位见谅。
第五篇:新课标学习心得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院西小学 杨雪丽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几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