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学”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应用价值探析
“五学”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应用价值探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勇于创新,敢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教学方法,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五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五学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46-0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与其它各个学科紧密相关。而初中数学又开始涉及到函数、几何图形等这些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是整个数学学习领域的基础,所以说找对学习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很重要。“五学教学模式”是由尤溪一中刘秀妹老师提出来的,它分为
一、目标导学,二、自主探学,三、合作研学,四、展示赏学,五、检测评学。一、五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目标导学
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先结合课本上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点,提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上来,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提出学习目标时一定要明确,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紧密结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目标的学习,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再就是提出的目标要有拓展性,通过学生对目标的学习,不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进一步的把知识面拓展的更广,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课堂知识讲解中,是让同学们掌握解题思路还是想让同学们掌握某一知识点,在讲课前都要有一个目标,以便于对课堂中的重点讲解内容的侧重。
2.自主探学
学生在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到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研究,思考。自主探学要以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学生进行自主探学之前,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节课教材的内容、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兴趣及知识储备情况等合理的设计有关本节课内容的、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渐进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探学有方向,有依据。比如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或者是通过对以前知识的总结尝试着进行解题,看看运用以前的知识能不能解答题目,最后即便是解答不出来,经过教师的讲解也会加深记忆力,而且还能集中讲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合作研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课标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而五学教学模式中的合作研学就能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或者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这种方法可变传统教学为平等民主的“商讨型“教学,避免学生拘泥于课本、依赖教师思维的形成。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整理分类,对有现实意义和学生感兴趣的共性问题在全班进行共同探讨,让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巧妙的设计问题,比如“用坐标表达你在教室中的位置?”“表达出在你位置的基础上向南或向北移动一排、向前或向后一排的坐标”让学生合作探讨,通过探讨学生一般能用几排几列清楚的表达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能理解坐标的含义及坐标的移动。
4.展示赏学
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不可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很好的整理总结,更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因此,在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还要求教师展示赏学,教师要讲解那些不易理解、不易解决、需要总结提升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科学的知识构架。比如在几何中辅助线的运用技巧,遇到角平分线经常要做到角两边的距离,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等,教师要通过几种代表性的典型例题的讲解与展示,从而提高学生解题思路的系统性。
5.检测评学
有效的检测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通过检测了解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例如在每节课堂讲学后,教师设计几个针对本节课内容的问题,也可以制作一张作为家庭作业测试卷,注意既要联系实际、贴近本节课的内容、又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检测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二、在教学应用中的优点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占主导地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2.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课本上的知识,“举一反三”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点,提高了教学的知识容量。
3.加快了教学进度,解放了教学力量,最大程度的利用了教学资源,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在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不是说彻底地放任学生不管,而是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更科学的学习方法。
2.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素质,要吃透教学大纲和课本的知识点,认真备课,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结合新型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五学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所要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粤湘.初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No.27303:147-148
[2]陈俊,叶洪.五步教学法打造信息技术学科四有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No.37606:155-156
[3]刘红.浅谈新课改下“三主五步”教学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桑植县澧源镇中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No.21012:14-15
[4]陈茂军.如何让高效课堂拔地而起――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设计[J].科技信息,2013,No.44012:336-337
第二篇: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构建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构建
漳县盐井中学 刘彩兰 ***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讲究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性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以前的那种课上不足课后补;训练不足课后补;填鸭式、高耗能、低效果的模式已被彻底打破。为此必须着力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二、三、四”模式。一、一个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这是课改的灵魂,偏离这就不要谈课改,显然,过去那种满堂灌,就偏离了这个中心。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引导、组织、合作的对象,教师的教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力求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个中心,片面追求完整而舍本逐末。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不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操作、总结轴对称的性质,而是采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眼花缭乱,这就本末倒臵了,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制作轴对称图形,并展示自己的佳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新课改的精髓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三个一切,充分体现了中心的重要性。因此,高效的的标准之一:课堂上学生为中心,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成长的乐园。秉承着“我的 课堂学生来做主”。二、二个转变
教师教的转变和学生学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什么,怎样教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转变学法,至关重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2、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加强集体备课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加强集体备课是备好课前提,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析教材、熟悉教法、研究课标、研究学生、安排教学环节、如何适时评价等等,所有这些都对课堂教学大有帮助。这样就 能弥补个人的不足。三、三个关注
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关注教材、教法学法;关注差异;关注评价。教材是通适的教学原本,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寻找较好的教法和学法。因为好的教学和学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让学习效果明显、让学习效益显著。同时要关注差异,因为课堂上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教学时一刀切,势必造成一大批学生掉队,因此要因材施教。同一问题,可以多设臵几个小问题,这样有一个坡度,缓缓上升,就可以让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思维训练和能力提高。如勾股定理的推导,可以设臵以下问题:
1、运用方格计算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查小方格的个数)
2、大正方形的面积求法?(割、补法)
3、三个面积间的关系如何?这样达到全员参与,学生倍感兴趣。
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高,既要考虑智力因素又要考虑非智力因素,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和发展。评价是一剂良药;评价是一股暖流;评价是一种活力;评价是检测课堂效果的尺度。评价让学困生找到自信;评价让中等生品尝甜蜜;评价让优生回味无限。四、四为主
新课程理念下高效课堂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精心打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探究为主旨。
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领路人,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出问题,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看客,让学生欣赏教师的“才艺”,让学生感触 到“教师多会讲”。一堂课不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而是向学生灌输道理,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疲劳,听的头昏脑胀,收效甚微。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我认为,首先,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案,要统筹安排,要在关键处浓墨重彩;要在考点、难点、要点出大做文章;要在精彩处唱大戏。教师的导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为此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进程、流程。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的,显然学生应为主体。因此要引导学生摆正位臵,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多法并举。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这种学生方式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上,学生要自觉地、积极地根据问题潜心思考,找思路、找方法。若还是不清楚,进行小组交流。只有自己想学、会学,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
训练为主线,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结果和过程同样重要。教的再好,学不会没有用;学的再好,不会练、不会用也没有用。因此,加强课堂训练至关重要。训练是反映学习最终效果的显性措施。目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由于过多地强化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训练的有效时间在缩减,为了保证训练的有效性,要求教学时,要穿插训练的因素,可以边学边练;可 以学完再练;可以学练结合;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提问式、抢答式、板演、实验、做检测等等。
探究为主旨,探究式学习是学习的最高方式。一堂课离开探究就会索然无味。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做数学,做数学的主要方式就是探究式学习。探究会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深度、力度。
数学高效课堂的模式构建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高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堂课如果教师引导的好,学生学的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配合默契;探究活动扎实有效;达标检测达标率高,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县教研室推行的导学提纲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强有力的一种手段,早已在各校普及,我校实行情况很好。
第三篇:高效课堂数学教学模式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数学教学模式(实验稿)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我个人认为好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具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第四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新授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新授课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上好新授课的关键是突出“新”,即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获取新知,当堂解决新问题。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当堂达标
一、创设情境
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
二、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的备课或导学案、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同时教师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链,适当地组织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要求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解决设计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合作交流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⑵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组内之间互帮互助,兵教兵。⑷教师要重视对小组的激励性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⑸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四、自我反思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留白”,如在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创设情境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新授部分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即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通过不断提问、追问,使学生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认识得到升华,体验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培养。
五、当堂达标
教师要提前设计好涵盖本节知识点、各种题型和解题规律、技巧、方法的题目,要有梯度,分层次,利用最后一段时间,在有限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当堂达标,同时要利用不同方法批阅好(如可以老师对答案,小组批阅等),掌握各个层次的学生达标情况,并且对出现的各种错误,组内或者自我解决,真正达到堂堂清。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有很多。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定能提高数学教学成绩。
第五篇:数学高效课堂模式
数学教学模式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问题式导学法”、“3510循环大课堂” 等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510循环大课堂”,即一课分两段,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谓之“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谓之三步;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循环结构,谓之循环。其前35分钟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5分钟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1分钟必须分配任务。整个学案共分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