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堆 郁达夫笔下的“闽都”形象(定稿)——英文摘要(投稿福建工程学院)(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5:2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传堆 郁达夫笔下的“闽都”形象(定稿)——英文摘要(投稿福建工程学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传堆 郁达夫笔下的“闽都”形象(定稿)——英文摘要(投稿福建工程学院)》。

第一篇:柳传堆 郁达夫笔下的“闽都”形象(定稿)——英文摘要(投稿福建工程学院)

郁达夫涉闽诗文与“闽都”形象的构建

柳传堆

(三明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中期,郁达夫在福建短短的工作或旅行中,留下了散文集《闽游滴沥》、日记《闽游日记》、《浓春日记》等。他的散文、旧体诗以及日记,与古代的文人雅士的诗文一起,参与了闽都(福州)形象的构建。他饱览福建地方史志,对闽都福州,从汉代无诸开国的冶城,到晋代的子城,再到唐代的罗城等的历史变迁,脉络把握十分清晰;他具体而细致地描写福州风光、尤其是福州的形制风貌,三面环山,中流一水,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等特点;他推崇闽学,景仰闽都人才荟萃,风雅不绝;他赞赏并陶醉于闽都之美女、美食、美味。

关键词

郁达夫 散文 闽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Yu Dafu's Poetry and Prose vs.Imag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tal City of Fujian Province(Fuzhou)

By LIU Chuan-dui from School of Culture Communication of Sanming University Sanming, Fujian 365004

Abstract: In the mid-1930s, during the short stay while working and traveling in Fujian Province, Yu Dafu wrote us a lot of works about the capital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such as the collection of his essays Raindrops Dripping While Traveling in Fujian, the diaries Fujian Travel Diary, Late Spring Diary.In this sense, Yu Dafu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image construction of this capital city, Fuzhou, just as those of letters and refined scholars in ancient times had done.In the first place, he used to make a profound study on Fujian Local Chronicles so as to have a clear exploration on the urban evolvement of this city,including the name changes from its founding name Ye City in Han Dynasty, Zi City in Jin Dynasty, and then Luocheng City in Tang Dynasty.In the second place, Yu Dafu made a specific and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Fuzhou scenery, especially Fuzhou's construction style which i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on three sides with a river going across it , and the city mingling in the mountains.The third, he aways paid great respect for Fujian cultures, praised and admired the large pool of talents from Fuzhou, and often spoke highly of the beautiful women, good food and local delicacy of this city.Key words:, Yu Dafu, prose, the capital city of Fujian province(Fuzhou)

福建,古称“南蛮”,那是中原王朝教化鞭长莫及的地方。闽都福州,汉代为“冶城”,梁代为“夹城”,规模很小。真正受到文人雅士重视的时间,大约从唐宋时期开始,他们留下了一些吟咏福建或福州的诗词。近现代以来,又有许多知名人士,或宦游闽都,或来闽为官,或入闽旅行悠游,留下了很多诗词、散文佳作,共同参与了“闽都”形象的构建。

郁达夫与福建的情缘举世皆知。早在1926年12月,旅行中途顺便来过马尾、福州一次。1936年2 1

月4日,应福建省主席陈仪的邀请,任省政府参议兼任省政府公报室主任。1938年秋,由汉寿来福州小住。福建有幸,福州有幸的是,郁达夫在福建短短的工作或旅行中,具体而细致地描写福州风光,其诗文保留在《闽游滴沥》之中。他一生写有三十多篇游记,写福州的有六篇,如果加上被编入散文集中的《记闽中风雅》《饮食男女在福州》和《福州的西湖》,就有九篇之多,此外他在福州的日记公开发表的有三篇,共三万多字,还有诗词若干。他不仅把这些游记、日记、诗词公开发表,还向亲人推荐,如1936年3月23日致王映霞的信中写道:“福州风景好极,远胜富春江上。纪游文字在《宇宙风》上陆续寄去发表了,你可曾看见?”刘禹锡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闽都山水文化,因郁达夫诗文而增色,因郁达夫个人情韵而增美,真乃“江山留胜迹,借与骚人吟”!

一、闽都之历史——无诸开国,文献之邦

郁达夫一生博览群书,谙熟福建历史。他博闻强识,才华横溢,不仅是个“福建通”,更是个“福州通”。早在《闽游滴沥之一》中就说“于阴历(1936年)正月的初头,匆匆出走,附船南下的这一次七闽之行了”。平常大家习惯称福建为“八闽”,其中“七闽” 鲜为人知。七闽文化处于青铜器时代,与当时的中原文明有一定的交流,曾向周朝进贡,但历史典籍上对他们的记载极其有限。他们可能就是生活于古代福建的原住民古闽族,是闽越人的前身。后称福建省为闽或七闽。苏轼《送张职方赴闽漕》诗:“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

郁达夫了解闽都福州的的历史,《闽游滴沥之五》云:“福州城的雅号,叫作榕城,原因是为了在城内外的数千年老榕树之多得无以复加,福州的别号,又叫作三山,就因为在福州城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他还说:

福州城的创建,当然要远溯到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无疆;及秦二世时,无诸开国,都冶为城,就在现在的布政里屏山东南麓名冶山的一块小地方。晋太康三年,始臵郡;后太守严高,听了郭璞之言,方经始于越王山之南,又向南开辟了一下。于是就有了左鼓右旗,玉带横腰的赞语。唐宋而后,渐次扩充;到了明朝,因元之旧,更建橹楼敌台,覆以重屋,门列七城,于是便“隐然金汤之固,三峰臷于城中,二绝标于户外;甘果方几,莲花献瑞,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白河灌溉”,居然成了现在那么的一大都会。宋谢泌的“湖田播种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闻七塔万枝灯”及陈轩的“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两诗……二会城别号

[1](125)之所从出的三山,就是屏山、乌山,与于山了。

侯官林枫辑入的《榕城考古略》一书对“冶城”有一段考察,可以与郁达夫所说的互相参校:

冶城,闽之有城,自冶城始,至晋太康始改迁,旧址遂不复可稽。《三山纪略》:冶山者,古冶铸之地。闽越王都于其前麓。《图志》谓在今藩署北里许。《三山志》:闽越王故城,在今府治北二百五步。又《闽都记》:将军山一名冶山,在贡院西南,闽越故城。又“城隍庙”下云:晋太康迁城建庙。今合诸说考之,其地当在今诸古岭以南,城隍庙以北等地也。故今华林寺及乾元废寺,今钱塘巷地皆指为冶城故址,说近是。

以上这段文字,对冶城、冶山、将军山的来历叙述得更为详细些。

郁达夫对整个福州市的整体风貌、历史风云了如指掌。查阅宋梁克家的《三山志》、明黄仲昭纂《八闽通志》、王应山纂《闽都记》、《闽大记》等史料,福州城的历史与郁达夫散文所叙,竟然分毫不差!郁达夫原来早就购买熟读了诸多福建、福州的方志文献。1936年2月11日,在福州南后街旧书市场购买了董天工典斋氏编辑的《武夷山志》。2月13日,上午“十时前去福建学院,参观乌山图书馆,借到

()《福建通志》一部„„入睡前翻阅《闽中物产志》”[2]360-361,其《游春日记》1936年4月2日载:“早 2

晨六时起床,上省立图书馆去看了半天钱塘徐景熹朴斋编之乾隆《福州府志》。当时广西陈文恭公宏谋在任闽抚,而襄其事者,又有翰林院庶吉士会稽鲁曾煜,贡生钱塘施廷枢辈,所以这一部府志,修得极好。徐景熹为翰林院编修,系当时之福州府知府,当为一时的名宦无疑。书共有二十六册,今天只看了2册,以后还须去看两天,全部方能卒业。此外还有王应山之《闽都记》、陈寿祺之《福建通志》,省图书馆目录中也有,当去取出来翻阅一过。现代陈石遗新编之通志,尚未出全,内容亦混乱不堪,不能看()也。”[2]384郁达夫不仅读了福州、福建方志,还慧眼识珠,辨析不同府志、省志优劣。

二、闽都之形胜——三面环山,中流一水,比杭州“更伟大些”

在郁达夫看来,福州风水宝地,有山水为之拱卫,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其在《闽游滴沥之二》中说,福州城郭最大名山是鼓山。“闽都地势,三面环山,中流一水,形状绝像是一把后有靠背左右有扶手的太师椅子。若把前面的照山,也取在内,则这一把椅子,又像是前面有一横档,给一二岁的小孩坐着玩的高椅了。两条扶手的脊岭,西面一条,是从延平东下,直到闽侯结脉的旗山„„东面的一条扶手,本由闽侯北面的莲花山分脉而来,一支直驱省城,落北而为屏山。一支分而东下,高二千七八百尺,直达海滨„„的鼓山了。”1936年3月23日郁达夫致王映霞的家书中说:“福州

[3](252)的风景好极,远胜富春江上”郁达夫对福州的把握,既有宏观的俯瞰,又有微观的考察。据其《闽游日记》载,1936年2月

[2](355)5日,即到达福州的次日,便上街“买了些关于福州及福建的地图册籍,地势明白了一点”,这是在地图上把握的是整个城市的大格局。“午膳后登石山绝顶,俯瞰福州全市,及洪塘近处的水

[2](356)流山势,觉得福建省会,山水也着实不恶,比杭州似乎更伟大一点”。“福州城全体的形状,像一只龙虾的赴壑;两只大钳,是东面的乌山,西面的于山,上翘的尾巴,恰正是上面有一座镇海楼在的屏山(即越王山);一道虾须,直拖出去,是到南台为止的那一条大道;虾须尽处,就是闽江的江面,众水汇聚而入东海的地方了。”郁达夫看了前人的描述,知道福州左旗右鼓,玉带横腰。“隐然金汤之固,三峰峙于城中,二绝标于户外;甘果方几,莲花献瑞,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白河灌溉”,居然成了现在那么的一大都会。

他说闽江“水色的清,水流的急,以及湾处江面的宽,总之江上的景色,一切都可以做一种江水的秀逸的代表;扬子江没有她的绿,富春江不及她的曲,珠江比不上她的静。人家在把她譬作中国的莱茵,我想这譬喻总只有过之,决不会得不及。”(《闽游滴沥之二》)在他的眼中,福州的山水气势似乎较杭州更为伟大。此说确否?我们可以引明代王世懋的《闽部疏》为证:

“天下堪舆易辨者,莫如福州府。登行省三重楼,北视,诸山罗抱,龙从西北稍衍处,过行省小山坐其中。乌石、九仙二山,东西臷作双阙。其外托则东山,高大蔽亏日月,大海在其外。是谓鼓山,朱元晦所书天风海涛处也。西山迄逦稍卑,状若展旗,曰旗山,以配鼓。其前则印山,若屏为南案,似人巧凑泊而成者,然犹未睹水所经宿已。登乌石山望,则大小二水历历在目,大江从西南蛇行方山下,南台江稍近城而行。大江复从南稍折而东北,南台江水合之。汪洋龁漫,东下长乐入海。其山水明秀如此。土人犹谓方山。稍西俗名五虎,迫视有猛势,以为微缺陷处。然予谓即东方山而平之,亦终不能作天子都。何者?愈显则根愈浅,愈巧则局愈小。

省府之南山曰方山,绵亘数十余里,形甚怪伟,俗名五虎山。数之正浮。志言九龙鼻,索之又[4](5-7)不足。

郁达夫对福州城内“三山”——屏山、乌山、于山——把握非常准确到位: 屏山在省城的正北,“雄镇北城,大有南面垂拱气象,所以历代衙署,咸集于此”。其妙处是“能西眺闽江上游,如洪塘桥以上的风景;登碉楼而北望,莲花峰以下的乱山起伏,又像是万马千军,南驰赴海的样子”。

城东南角的于山,郁达夫重在发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别名九仙山,因传说中有何氏兄弟九人修炼于此之故。《闽中记》说,越王无诸,九日宴集此山,又名九日山。山顶最高峰名鳌顶峰,缘于宋状元陈诚之读书处;后来在山的南麓开一书院,取名为鳌峰书院。此外,郁达夫还记录了旧志所举的的磊老岩、跃马岩、喜雨台、仙人床、金锁园、杏坛、棋盘石、麻乡石、九日台、石门、龙舍泉等旧迹。最值得一题的是于山西面的一座戚公祠,为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而建。总之,于山接近城市,遥揖闽江,气氛是积极入世的。

为了写城西南角的乌山,郁达夫读了《乌石山志》,十分了解乌山的前世今生。乌山比于山来得大些,形成了“右强左弱”的风水格局,堪舆家遂有气运之说。迷恋风水的官员,自唐代咸通中开始,名字改来改去,或名“闽山”,或名“道山”,山上怪石嶙峋,风景秀丽。山南有省立师范学校一所,即今三明学院与福建师大的前身。

福州古城外围方面,郁达夫主要关注了鼓山与西湖。关于福州名胜鼓山,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之二》、《闽游滴沥之三》、《闽游滴沥之四》三篇文章里都有写到,但内容各有侧重。

郁达夫一改前人游记状寺庙建筑之宏、摩崖石刻之精的老套,居然杂入到岭上居民中间,去过了一个很愉快很满足的清明佳节,“光天化日之下,岭上的大道广地里,摆上了十几桌的鱼肉海味的菜。„„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前来拱手相迎,说要我们去参加吃他们的清明酒去。”“酒的颜色,红得来像桃花水汁;浮在面上的糟滓,一勃一块,更像是美人面上着在那里的胭脂美点。„„尝了几口之后,却觉得这种以红糟酿成的甜酒,真是世上无双的鲜甘美酒,有香槟之味而无绍兴之烈。”“酒宴完后,是敬神的社戏的开场;男女老幼,都穿得齐齐整整,排列着坐在一个临时盖搭起来的戏台的前头;有几位吃得醉饱的老者,却于笑乐之余,感到了疲倦,歪倒了头,在阳光里竟一时呼呼瞌睡了过去。这又是一幅如何可爱的太平村景哩!”临走之时,他发愿“千秋万岁,魂若有灵,我总必再择一个清明的节日,化鹤重来一次,来祝福这些鼓岭山里的居民。”(《闽游滴沥》之四)那些被祝福的山民确实也没有忘记他,建了一座“鹤归亭”来招他的魂。

郁达夫还留下了多首吟咏鼓山的古诗。其一是《夜偕陈世鸿氏松永氏宿鼓山》:

我住大桥头,窗对涌泉寺。日夕望遥峰,苦乏双飞翅。夜兴发游山,乃遂清栖志。暗雨湿衣襟,攀登足奇致。白云佛面寒,海风松下恣。灯火记来程,回头看再四。久矣厌尘嚣,良宵欣静閟。借[5](154)宿赞公房,一洗劳生悴。

此诗试题又作《昨晚乘山舆上鼓山,回视城中灯火历历,颇作遥思,因成俚语数句以记此游》。原收作者《闽游日记》。是诗1936年2月15日作于福州。陈世鸿,当时闽侯县县长;松永氏,日本人,名荣,是日人在福州所办汉文闽报社社长。当年二月初,郁达夫应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公洽)之邀,去福州人省府参议,说是今后“可以多看一点山水,多做一点文章”(见1936年2月2日日记)。这首诗写夜宿涌泉,鼓山上清风明月一洗喧嚣尘世,表达的是传统士人的归隐之意。另一首是《下鼓山回望》

[2](155)夜宿涌泉云雾窟,朝登朱子读书台。怪他活泼源头水,一去千年竟不回。

此诗借写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读书台,表达对一代宗师的敬仰。还有一首《偕吴秋山游鼓山》:

[2](164)休沐同登屴崱峰,扶摇直上趁抟风。八闽形胜观榕峤,鼓起东南士气雄。

屴崱峰是鼓山的最高峰,极写鼓山拔地而起,高耸东南的气势。

郁达夫到福州之前,并不知道福州有个西湖。查了查典籍,方豁然开朗:

乾隆徐景熹修的《福州府志》里说:西湖在候官县西三里。《三山志》:蓄水成湖,可荫民田,《闽都记》:周回二十里,引西北诸山溪水注于湖,与海通潮汐,所溉田不可胜计。《闽书》:西湖。

[1](177-180)晋太守严高所凿,蓄泄泽民田,周围十数里;王审知时大之,至四十余里。

他笔下的福州西湖,有肇始,有历史,有渊源,有兴衰,有感叹,如数家珍。最为关键的是他居然以妙笔复活了福州西湖历史上两个黄金时代的盛况:闽王王审知立国后其子孙后代在西湖的歌舞升平,骄奢淫欲以及宋代风流太守们(曹颖区,程师孟,蔡君谟)所开创了西湖“诗酒流连,群贤毕至”的时代。“天下西湖三十六”,凡是湖在城之西者,皆可称西湖。郁达夫将福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对比,认为福州的虽无杭州的的大,没有杭州西湖啊的十景八景之多,但是福州的西湖与福州城内外的山(屏山、乌山、大梦山、鼓山)配置起来,给人感觉是格局大,变化多,错落有致,“有时候夕阳西照,有时候明月东升”,美不胜收。1936年,郁达夫还写过题闽县陈贻衍《西湖记游》画集四首七言绝句律诗。其中第三首云“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重。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此诗中的“西湖”特指杭州西湖,因为福州长乐籍画家陈贻衍(字演白,号叛禅)所画《西湖记游》是画杭州西湖的册子。郁达夫在这里颇有扬福建武夷九曲山水之气势,而贬杭州西湖山水的小家子气和宋室“南渡江山气不雄”的寂寥气象。

三、闽都之风雅——闽学重镇,文人辈出

郁达夫不是研究闽学的专家、学者,但是当你读了他的闽游诗文,觉得他又是个闽学行家,下笔道来,闽学的源头、脉络、发展从其笔端汩汩涌出。闽学思想脉络上承孔孟及先秦儒家诸子,直续杨时、二程,又融合武夷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思想的集大成者,因此有“中原文献,十九在闽”、“朱子门人半天下”之说,闽学又称朱学,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顶峰形态,影响了未来的数百年的文化、思想甚至是科举考试。郁达夫说:

福建的文化,萌芽于唐,极盛于宋,以后五六百年,就一直的传下来,没有断过。宋史浩帅闽中,铺了仙霞岭的石级,以便行人;于是闽浙的交通便利了,文化也随之而输入。朱熹的父亲朱松,自安徽婺源来闽北作政和县尉,所以朱子就生在松溪。朱松殁,朱子就父执白水刘致中勉之,籍溪胡原仲宪,屏山刘彦冲恽,及延平李文靖愿中等学,后来又在崇安,建阳,以及闽中闽南处讲学多年,因而理学中的闽派,历元明清三代而不衰。前清一代,闽中科甲之盛,敌得过江苏,远超出浙江。所以到了民国廿五年的现代,一般咬文嚼字,之乎者也的风气,也比任何地方还更盛行。风雅文献的远者,上自唐朝邵州中遗集,欧阳詹四门集起,中更西昆,沧浪,后村,至谢皋羽而号极盛;元明作者继起,诗中有闽派之臶,郑少谷,曹石仓辈,更是一代的作手,清朝像林茂之,黄莘田,朱梅崖,伊墨卿,张郭甫,林颖叔辈,都是驰骋中原,闻名全国的诗人,直到现在,除汉奸郑孝胥不算中国人外,还有一位巍然独存的遗老陈石遗先生。所以到了福建之后,觉得最触目的,是这一[1](115-116)派福州风雅的流风余韵。

从在福州购书中可以看出,郁达夫对出自福建或宦游福建文人的诗集、文集,也颇感兴趣。1936年2月8日(周六),“午前九时出去,回看了许多人,买书又三四十元;中有明代《闽中十子诗抄》一部,()倒是好著”[6]267。闽中十才子,他们都是福州府人,作诗的旨趣相近,在洪武、永乐年间在福州结社唱和,后人谓之“闽中十子”。他们论诗宗法盛唐,偏重于艺术形式方面的学习。现存明刊本,袁表、马熒選辑的《闽中十子诗》收明初洪永之世林鸿、陈亮、高楝、王恭、唐泰、郑定、王僻、王褒、周玄、黄玄十人诗。林鸿,福清人,有《膳部集》;陈亮,长乐人,有《储玉斋集》;高橾,长乐人,有《木天 5

清气集》、《啸台集》;王恭,闽县人,有《白云樵唱集》、《凤台清啸集》、《草泽狂歌集》;唐泰,闽县人,其诗散见《善鸣集》等;郑定,闽县人,有《澹斋集》;王傅,永福人,有《虚舟集》;王褒,闽县人,有《养静集》,周玄,闽县人,有《宜伙集气黄》,侯官人,集不传。他们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影响巨大。

1936年2月10日,在福州南后街购曾燠辑录的“《赏雨茅屋诗集》一部并外集一册;曾宾谷虽非大

①作手,然而出口风雅,时有好句”。此外还购“闽县林颖叔《黄鹤山人诗抄》、郭柏苍《闽产录异》、《雁()②门集编注》等”。[6]267同年2月16日,“买《闽诗录》一部,钱塘张景祁《研雅堂诗》一部;张为杭州人,游宦闽中„„当系光绪二十年前后之人” 2月24日,想一读周亮工的《闽小记》,“但买不到也借不到”,自感颇为遗憾(其日记3月20日补叙其至福建省立图书馆“看《说铃》中之周亮工《闽小记》

③2卷)。3月3日,在南后街买《小腆记传》一部。同年3月6日,“上午进城,买了一部伊墨卿的《留春草堂诗抄》,一部陈余山的《继雅堂诗集》”,他觉得,既属罕见,且又价廉,如获至宝。按,前者伊墨卿,即伊秉绶,扬州八怪之一,福建宁化人,后者为江西铅山人。3月17日“下午买了一部《东越文苑传》,系明陈汝翔作”。《东越文苑传》记闽中文士之行实也。作者陈鸣鹤,字汝翔,号雪楼,福建侯官人。生卒年不详,或云“明天启(1621~1627年)间诸生”。3月27日“上图书馆查叶观国的《绿筠

()书屋诗钞》及孟超然的《瓶庵居士诗抄》,都不见”。[6]289前书的作者叶观国,福建福州人。福州三山叶氏是科举世家、翰林世家,叶观国五子登科,孙叶云滋六子登科,五世出现八位翰林,被誉为“科举史上的奇迹”。后书的作者孟超然,号瓶庵,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曾主持福州著名的鳌峰书院十余年,桃李遍天下,其中陈寿祺、林则徐等人皆从其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这样的历史名人佳作,自然进入郁达夫的阅读视野,尽管借书未能如愿。

《闽游日记》1936年3月18日,“饭后过商务印书馆,买陈石遗选刻《近代诗钞》一部。”陈石遗,即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清末同光体诗派的重要诗人和理论代表。据郁达夫该日日记所云,石遗老每逢荔枝成熟的季节,其入室女弟子王真女士必陪同老人回榕,今年若来,可以陪同共游数日,足见其对这位前清同光体代表诗人的尊崇。

与文人雅士的交往。郁达夫交友甚广,政界、商界、学界、新闻界、宗教界、知识界等各方面人士均有其朋友。郁达夫与福建藏书家的交往。民国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936—1938),郁达夫在福州任职,住光禄坊。他常在闲暇之时,或专门抽出时间,逛书店买书。南后街旧书摊的书香味,深深地吸引着他。短短两年中,他一共买了2000余册书,并结交了福州藏书家沈祖牟、陈几士、林汾贻等。他与沈祖牟经常不期而遇于旧书摊,共嘲为“一对嗜书虫”,也曾共同欣赏闽剧。

参与刘家大院内文人雅士的“社集”。福州文人擅长“诗钟”,郁达夫也想试试,便被请去参加在林则徐故宅举行的一次“社集”。参加“社集”的人很多,有旧海军总长萨镇冰、前清甲榜出身的陈培锟、久寓苏州的老诗人陈石遗等等。“诗钟”的题目临场公布:《有、无,二唱》。“吟成七个字,捻断数茎须”,郁达夫冥思苦想,忽然提笔飞快地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岂有文章惊海内,断无富贵逼人来。”第一个交了卷。原来这是一联集句,上联是唐代杜甫的诗;下联是清代龚定庵的诗。谁知却得了“状元”。主持人的评语是:“浑成自然,天衣无缝,裁对工整,无异己出,应冠全场。”

曹聚仁在《闽学》一文中,对福建诗人宗黄山谷的“精巧”诗风做了精辟分析:

我在福州旧书店,偶尔买到了一部黄山谷诗集,这是我欣赏山谷诗味之始。山谷诗用笔细密,精微要妙,开出江西诗派的格局。福州诗人,便从黄山谷、陈后山的诗径中,陶成“精巧”二字,足以当之。友人黄伯鹰兄替山谷诗作注,也正走上“精巧” 路子。我并不十分爱好山谷的诗味,但体会得“精巧”的体性,正从那一回开始。“精巧”二字,也可以概括福州的一切艺术作品的风格。福州的居宅,小小院落,一泓清泉,几丛修竹,墙角上牵箩引藤,杂以野花,雅致可爱。福州的少女,不象其他城市的妇人那样浓妆艳抹,白花青底的蓝衣旗袍,配以光光头发,显出清秀的风韵。至于福州菜式,以海错为上品,味鲜而不腻;茶道很精,宜兴茶壶、茶杯,让你慢慢品尝,无所谓牛饮;酒味醇而甜,没有浓烈的[7](56)刺激。种种配合起来,正是诗人的天地。

书痴郁达夫为了购书,常常盘桓于南后街书肆。福州南后街北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南后街牌坊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三坊七巷在明清时期达到繁华的顶峰,商贾如云,文人墨客落难王公如过江之鲫,直至郁达夫抵闽期间,依然掩饰不住昔日的繁华富贵气象。《闽游日记》1936年2月7日,郁达夫走进南后街买书,“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像林文忠公的林氏,郑氏,刘氏,沈葆桢家的沈氏,都住在这里,两旁进士之匾额,多如市上招牌,大约也是风水好()的缘故。”[6]267谢冰心儿时的福州印象可以同郁达夫所叙互为印证:

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这所大房里,除了

[8](358-359)住人的以外,就是客室和书房。几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

从郁达夫的《闽游日记》中,可以看出,郁达夫在三坊七巷的主要活动是闲逛、购书与社会贤达的雅集宴饮等。

此外,郁达夫还关注到了闽都的丰韵——美女、美食、美味。一座城市有无魅力,经济实力可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巴黎的魅力不在于商贾云集,而在于香水、时装、美人、美食等时尚的东西。同理,在郁达夫看来,福州的风韵不在于它有多富有,而在于这座城市有美女、美食与美味。郁达夫眼中的闽都女子,“广颡深眼,鼻子与颧骨高突,两颊深陷成窝,下额部也稍稍尖凸向前”,有希腊人的某些特征,线条分明,肤色白皙,装饰时尚。这种判断到底科学不科学,无从确证。不过他似乎从人种学视野的考察,他从福建土著人种,说到南下汉人与土著人的混血杂婚,从而诞生出特殊的福建人种,而福州则是福建人种的典型代表。

郁达夫在闽期间,对闽都美食也有相当的考察。他从小爱食各种鱼鲜,尤其喜欢吃鳝丝、鳝糊、甲鱼炖火腿。甫到福州,便有昔日同学、学生、故交以及当地政界、商界、报界的名流登门拜访,请客吃饭,郁达夫几乎都要去应酬,常常酩酊大醉。说到福州海味,其印象最深的当属“色白而腴, 味脆且鲜”的海蚌肉,大概是周亮工《闽小纪》里所说的西施舌,亦即牡蛎房。肉燕是福州的特产,所谓肉燕者,就是将猪肉打得粉烂,和入面粉,然后再制成皮子,如包馄饨的外皮一样,用以来包制菜蔬的东西。郁达夫嗜酒,接近酒仙,福州的酒没有给他留下好印象,常喝的是价廉的土黄酒,城外鸡老(酪)酒,颜色却和绍酒一样的红似琥珀,味道略苦,喝多了觉得头痛。郁达夫有所不知的是,福建酿酒质量最好的,不在福州,在建瓯。周亮工《闽小记》所记的玉带春、梨花白、蓝家酒、碧霞酒、莲须白、河清、双夹、西施红、状元红等,都是福建过去产的老酒,郁达夫当然无缘喝上几口。

福建地处亚热带,福建水果丰盛。所以他说,福州的水果花木,终年不断;橙柑、福橘、佛手、荔枝、龙眼、甘蔗、香蕉,以及茉莉、兰花、橄榄等等,都是全国闻名的品物;郁达夫说,闽茶半出武夷,就是不是武夷之产,也往往借这名山为号召。铁罗汉,铁观音的两种,为茶中柳下惠,非红非绿,略带赭色;酒醉之后,喝它三杯两盏,头脑倒真能清醒一下。此说符合事实。此外,郁达夫从周亮工《闽小记》中获悉,大约在300年前(明末清初),番薯(俗称地瓜)是福建人从南洋引种的植物,种植便利,食甘味美,传播到内地去了。

注释

①林寿图,约公元1860年前后在世,字颖叔,号欧斋,福建闽侯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文宗咸丰十年前后在世。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进士。由官兆尹外放,累至陕西布政使,署巡抚。寿图工诗,好为古体,著有《黄鹤山人诗钞》十八卷,《近代诗抄》独缺第十一卷,闻皆为刺时之作,故末付梓。

②《闽诗录》,郑杰(约1750~1800年),福建侯官人,喜好藏书、读书,在详细考证自唐至清的福建诗人及其诗作后,编纂《全闽诗录》;晚年病重,痛感时日无多,又辑《国朝全闽诗录》初、续集。卒后自唐至明部分遗稿达百余册,由陈衍增补,于宣统三年(1911年)刻成《闽诗录》40卷行世。另著有《注韩居诗钞》、③《小腆纪传》是研究南明史的重要史料,六十五卷、补遗五卷。用编年体记载了福、唐、桂、鲁四王和台湾郑氏的史事。《小腆纪传》的作者是徐鼒,徐鼒(1810—1862)字彝舟,号亦才,江苏六合人。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五年,卒于穆宗同治元年,年五十三岁。性至孝,负经济才。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历官福建延平府知府,卒于官。

参考文献:

[1]《郁达夫文集》(4),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广州。[2]《郁达夫全集》(5),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杭州。[3]《郁达夫全集》(6),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杭州。

[4][明]王世懋《闽部疏》(明宝颜堂订正刊本影印),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印,中华民国六十四年(1953年)出版,台北。[5]《郁达夫全集》(7),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杭州。[6]《郁达夫文集》(9),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广州。[7] 曹聚仁《万里行记》(2000年三联版)

[8]《冰心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杭州。

作者简介:

柳传堆(1962-),福建大田人,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特注:本文系福建省社科项目“郁达夫与福建”研究(项目编号:2012B171)的成果之一。

下载柳传堆 郁达夫笔下的“闽都”形象(定稿)——英文摘要(投稿福建工程学院)(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传堆 郁达夫笔下的“闽都”形象(定稿)——英文摘要(投稿福建工程学院)(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