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山美版
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全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腾飞的中国》、《缤纷的世界》、《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拒绝诱惑》和研究小课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务目标:
1.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骄傲和责任。
2.体验民主的生活、学习氛围。懂得参与集体的民主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要有自己的信心。
3.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直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谛。
4.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5.感受祖国壮丽的山河,多彩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今日的辉煌。
6.走向世界,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和探讨人类文化的异彩及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方法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教学进度安排:
注: 教学进度以教体局统一制定的为准.
第二篇:六年级品社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科任教师:
本教材以六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订学期计划。
一、教材体系分析
本教材编制了“走进地球村”、“世界大舞台” “只有一个地球” “放飞和平鸽“告别小学时代”五个单元,共12课教学内容。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安排的课时不等,总计36课时左右。
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1、真实反映社会,注重德育实效性。
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反映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每一个学习主题,都尽可能选择既典型又真实的生活实例,并通过大量的真实照片和情景对话,还原学生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现实或仿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辨析和感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2、遵循综合构建原则,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材不仅对学生成长的不同生活领域与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有机整合,而且还将多种课程资源、多种学科知识、多种智能参与、多种学习途径、多种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有机整合,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掌握方方面面的社会常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采用第一人称的主体参与方式,辅以“大嘴青蛙”的伙伴形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二、学期教学目标
1、通过地理知识,人文遗产,标志性建筑,自然风光,社会习俗,民族节日等引导学生走进世界,了解世界,增进与世界的情感,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了解在国际家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组织的名称、旗帜、徽记、总部所在地,组织机构及所发挥的作用;了解外国商品的名称、品牌及生产国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更好地认识世界、拓宽视野。
3、了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了解地球面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荒漠化、温室效应资源缺乏等环境问题。明白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知道人民解放军是捍卫和平的使者;了解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知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学会独立搜集、整理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学习写留言,设计纪念册,会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方式表达真情,珍藏记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31名,女生14人。本班班风好,学风正。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在上学期的期末检测中,合格率90%。但是,也有少数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够强,表现在上课爱讲小话,作业拖拉。这个学期,将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充分利用本册教材,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附后)
五、教学内容的检测与评价
本学期要对学生的检测抓紧、把牢,在扎实双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特点,对学生采用以下检测与评价方式:
1、平时与期中、期末相结合。平时考查包括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提问、作业练习、单元检测等情况的检测评定,将平时的考查与期末的考试按合理的比例,全面评价学生。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既注重学生课堂内和课本上的学习成绩,也重视课外学习质量,(如课外资料的搜集、探究、调查、讨论、整理等成果汇报)并能积极参加学校所搞的综合知识竞赛等活动。
3、口测与笔测相结合。听、说、议采用口测方式,基础知识、课外探究采用笔测。(如:A、B、C、D)
4、认真搞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做好相应的等级评价。
六、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本册教材特点,本学期我将安排以下实践活动:
1、开展一次“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
2、举办一个毕业大联欢。
七、教学方法及措施
1、整体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和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注重教材具体内容的层次性。在备课过程中,要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要运用好教材。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的过程选取、引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的内容,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要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去理解、体验,以达到“品德与社会”的最终教育目标。
3、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活动为载体,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新教材变得对学生更有意义,让新教材成为学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4、加入一些引人入胜的材料,吸引学生的兴趣。新异奇特的东西,最能激起学生兴奋和愉悦。要把新异度定在学生的“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尺度上。要用信息优化的观点对教育内容进行筛选,去掉学生厌烦的旧信息,留下学生感兴趣的新异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以评价促质量。
6、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改进教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业成绩。
7、在“有效”二字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检测有效、辅导有效。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全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屈辱与抗争》这个单元包括三个小主题,分别是:《血泪国耻》、《悲壮的抗争》、《探求救国之路》。第二单元包括二个小主题,分别是:《来到嘉兴南湖》、《追求先辈足迹》、《开国大典》第三单元有三个小主题,分别是:《人民当家作主》、《祖国走向富强》。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务目标:
1.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骄傲和责任。
2.体验民主的生活、学习氛围。懂得参与集体的民主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要有自己的信心。
3.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直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谛。
4.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5.感受祖国壮丽的山河,多彩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今日的辉煌。
6.走向世界,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和探讨人类文化的异彩及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方法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学习内容
课时 第1---2周血泪国耻第3---4周悲壮的抗争第5---6周探求救国之路第7---8周来到嘉兴南湖
第9---10周 追求先辈足迹第11---12周开国大典第13---14周人民当家作主第15---16周祖国走向富强第17---20周第21周第22周 复习
考试
放假
2 2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学生40人,男23,女17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六年级的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已有了较多的认识,经过学习,学生进行探究的方法,学习社会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喜爱社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结合本学期教材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与五年级的教材相比,难度增大,更具有深度,涉及的领域更广;探究方式更趋于理性化,更注重与历史、与现实、与社会相结合。
本册教材共分为三个单元,把个框题,包括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设民主富强的国家。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
包括3课,主要从血泪国耻、悲壮的抗争、探求救国之路等历史事件上感受中国近代所受的屈辱、所作的抗争。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包括3课,主要从来到嘉兴南湖、追寻鲜卑族际、开国大典等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之艰难,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第三单元建设民主富强的国家
包括2课,主要从人民当家作主人,祖国走向富强两个方面感受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培养民族自豪感。本册教学的重点是第二单元。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指导他们从各个事件中体会新中国成立的艰难,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层含义,学习革命前辈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重点及难点
本册教学的难点是第一单元,对于这一单元,学生对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中国人民的抗争接触不多,因此,这一单元的内容学生了解起来较难。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实例,结合图片资料,加深理解,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等这些电影,通过战争场面,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加深理解。
对于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讨论、搜集资料等形式,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的危害,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火烧圆明园事件,《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使学生了解邓世昌以及北洋海军广大官兵的英勇事迹,了解黄海大战,甲午战争的后果及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
4.了解康有为等人倡导的戊戌变法,知道孙中山毕生致力于振兴中华的壮举和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其伟大意义。
5.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及其伟大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6.使学生了解人民军队的创立过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事迹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7.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各有什么含义,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原因。
8.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权利、怎样做好个小公民。
9.了解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四、采取的措施
1.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2.多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社会教学充满生活趣味,逐步实现社会教学生活化。3.多采用现代化手段,尽量采用直观教学,使学生从感官上感受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在课堂上,把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多为社会造就合格的人才。
五、教具准备
1、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中国地图
4、挂图图片
六、周次及课时安排
类别
周次
课时数 新授周次 19 38 复习周次 2 4 机动周次 1 2 合计 22
七、教学进度表
第一学期
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血泪国耻 血泪国耻 2 第二周 血泪国耻 血泪国耻 2 第三周 血泪国耻 悲壮的抗争 2 第四周 悲壮的抗争 悲壮的抗争 2 第五周 悲壮的抗争 悲壮的抗争 2 第六周 探求救国之路 探求救国之路 2 第七周 探求救国之路 探求救国之路 2 第八周 探求救国之路 来到嘉兴南湖 2
课时
第九周 来到嘉兴南湖 来到嘉兴南湖 2 第十周 来到嘉重油煤焦油泵兴南湖来到嘉兴南湖 2 第十一周 追寻先辈足迹 追寻先辈足迹 2 第十二周 追寻先辈足迹 追寻先辈足迹 2 第十三周 追寻先辈足迹 开国大典 2 第十四周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2 第十五周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 2 第十六周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 2 第十七周 人民当家作主 祖国走向富强 2 第十八周 祖国走向富强 祖国走向富强 2 第十九周 祖国走向富强 祖国走向富强 2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2 第二一周 期末复习2 第二二周 期末考试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上 册 教 学 计 划
陈发启 2014、8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全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屈辱与抗争》这个单元包括三个小主题,分别是:《血泪国耻》、《悲壮的抗争》、《探求救国之路》。第二单元包括二个小主题,分别是:《来到嘉兴南湖》、《追求先辈足迹》、《开国大典》第三单元有三个小主题,分别是:《人民当家作主》、《祖国走向富强》。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骄傲和责任。
2、体验民主的生活、学习氛围。懂得参与集体的民主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要有自己的信心。
3、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直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谛。
4、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5、感受祖国壮丽的山河,多彩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今日的辉煌。
6、走向世界,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和探讨人类文化的异彩及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方法措施
1、学习新课标,吃透教材,理解本册编排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2、在课堂上,多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个性得以发展。
3、作业批改,注重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更新,个性张扬。
4、作业批改,注重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更新,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内容的兴趣。
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接触,发现这些班的学生大多思想纯洁,学习态度好,上进心很强,爱学习、爱劳动,虽然许多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但家长对学生学习及品德养成非常重视。个别学生由于娇生惯养,本位思想比较重。通过与班主任的沟通,学生能基本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在上一学期。通过考试,学生认知能力较强,但行为上,社会实践运用上稍有不足。不能完全按说的去做。今后应在实践上多下功夫。
我没有教过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经验缺乏,但是对学生了解比较透彻。在今后教学中,我将刻苦专研教材,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充分收集好相关资料,并享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从而发展他们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能力。使自己有能力胜任该课程的教学。
小学六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
教 学 目 标
1.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3.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4.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四、重点难点
1.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
3.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反对邪教。
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 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屈辱的历史 2 2不屈不挠的战争 3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 4 4永久的缅怀 2 5 5人类文明的摇篮 2 6 6丰富的思想宝库 2 7 7永恒的文化遗产 2 8 8大自然的坏脾气 2 9 9与自然灾害的较量 2 10 10灾难无情人有情11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2 12 12科学技术的另一面 2 13 13科学家的启示
14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 15 单元测试一 2 16 单元测试二 2 17 单元测试三 2 18 复习2 19 复习2 20 复习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