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翦将兵和王羲之学书
一、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释」①果:果断。②顿舍:停止。③为: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⑴王翦将兵()
⑵少而好兵()
⑶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⑷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⑸始皇以为贤勇()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
D.扶苏以数谏故。
3.翻译下列句子。
(1)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李信果辱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始皇要攻取荆,问两位将军需要将兵多少时,李信回答曰:“不过用二十万人。”他为什么这样回答?王翦回答曰:“非六十万不可”,“非„„不可”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王羲之学书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笔说:论书法用笔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认真通读全文,用“/”标出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2.解释加点的词。
⑴ 恐不能秘之()
⑵ 待儿成人,吾授也()
⑶ 不盈期月()
⑷ 父喜,遂与之()
3.下列句子与“不期盈月,书便大进”中“书”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书诗四句。
B.我读《与朱元思书》。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他向名家学书。
4.“七岁善书”中加点的“善”应选的义项是()
A.好,好的,善良的。B.友好,亲善。
C.善于,擅长。D.爱惜。
E.应答之词。F.副词,好好地。
5.与“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其夫呓语。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6.翻译下列句子。
⑴ 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此子必蔽吾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⑴带(兵)⑵喜爱,喜欢⑶派 向南⑷对,正确⑸认为2.D 3.⑴王翦是频阳东乡人。⑵我想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估计用多少士兵才够(足够)。⑶李信果真使秦国蒙受耻辱。⑷在这时王翦率兵六十万人,始皇亲自送到灞上。4.李信年轻气盛,又刚用不多的兵力打败了燕太子丹,所以认为用较少的兵力就可以战胜敌方,在始皇面前显示自己本领大。王翦是老将军,经历的战事多了,能正确估计敌方的兵力,来决定自己用多少兵力才有把握取胜对方,比较沉稳。
5.王翦的托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是迫不得已告老还乡。当楚兵每天向西进军时,国难当头,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楚军,表现了王翦不计较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二、1.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
2.⑴严守秘密 ⑵传授,教授⑶满,到⑷给3.D4.C5.C 6.⑴(王羲之)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头中发现前辈论书法的书,就偷偷地拿来读。
⑵这个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掩蔽(掩盖、超过)我的名声的。
7.原因:天资聪颖,喜好书法,主观努力及教导得法等。认识:在实际学习中,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羲之正是因为喜欢写字,好学上进,才成为“书圣”的。
第二篇:王翦将兵的原文及翻译
《王翦将兵》是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相关文言文。节选自《史记》卷73原文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王翦将兵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王翦将兵
【原文】
作者:司马迁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译文】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大破楚军。
第三篇:王翦将兵文言文翻译
王翦将兵文言文出自《史记》卷74,下面请看王翦将兵文言文翻译的更多详细内容!
王翦将兵文言文翻译
原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译文 :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大破楚军。
第四篇:《王翦将兵》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②,蒙恬攻寝③,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④。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⑤,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⑥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②③④平与、寝、城父:古代地名 ⑤顿舍:停止。⑥为:惟。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②见谢王翦
7.下面句中加点词“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D.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明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9.王翦是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4分)①对,正确 ②道歉
7.(2分)C
8.(2分)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9.(4分)①当始皇要攻取荆,问需要将兵多少时,李信回答曰:“不过二十万人。”而王翦回答曰:“非六十万不可”,说明王翦是一位老将军,久经沙场,能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很沉稳,有大局观。②当荆兵每天向西进军,国难当头时,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喜欢兵法,侍奉秦王。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经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终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王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王问李信:“我想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足够?”李信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王问王翦,王翦说:“没有六十万人不可行。”秦王说:“王将军老了,有什么胆怯的呢!李将军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于是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战胜了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打胜了,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止,结果李信部队被大败,(楚军)攻入两座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逃跑了。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生气,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真使秦军受到了侮辱。现在听说楚军每天向西进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我有病疲乏,没有才能了,希望大王另请名将。”秦王再次道歉说:“好了,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没有六十万人不可行。”秦王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王亲自到灞上送行。
第五篇:《王羲之学书》文言文翻译
《王羲之学书》一文选自张怀瓘《书短·王羲之》,下面是《王羲之学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文言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翻译】
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父亲枕头中有《笔说》,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小,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拜说:“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王策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注释】
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4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