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斗的千古名言

时间:2019-05-13 05:2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阿斗的千古名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阿斗的千古名言》。

第一篇:刘阿斗的千古名言

刘阿斗的千古名言.txt丶︶ ̄喜欢的歌,静静的听,喜欢的人,远远的看我笑了当初你不挺傲的吗现在您这是又玩哪出呢? 刘阿斗的千古名言

撰写人 IRC

文革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民不是阿斗。阿斗这个名词大约和白痴、废物几乎同义。刘阿斗除了丢了祖宗的江山以外,还干过兵临城下不战而降、宠信宦官等等,而这些似乎都不引起大家很多的注意,唯独那句:“此间乐,不思蜀而”让后人指责为无能至极点。很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味道。刘禹锡不就说: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吗?不过,若干年以后,当我们重新品味刘阿斗的那句话以及那句话的背景之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刘禅一生做的唯一一件明白事,也是刘备作为杰出政治家的优秀基因在此公身上的回光返照。

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想,如果刘禅按照郤正的话去办,你以为司马昭会把刘禅放回去吗?当时,西蜀刚刚平定,人心不稳,以刘禅的地位和血统,只要有好事者振臂一挥,不说应者云集,也差不多,刘备父子在西蜀的统治虽然说不上天下大治,可也不是横征暴敛吧,况且,刘禅其人不过是昏庸,比起杨广那样的残暴不知道要强多少呢。如果说到正统,似乎曹魏的 根系比不得刘家吧?荆州事件以后,孙权为什么封刘璋做益州刺史,不单纯是恶心刘备,最主要的是以刘璋的过去的身份瓦解西蜀的干部队伍,搞点统一战线,以那个刘璋土皇帝的身份尚且如此奇货可居,况且刘禅这个“四十二年真命主”呢?假如刘禅敢于流露一点思恋故土的意思等待他的不是毒药就是白绫。不会比任何一代废帝强,司马昭是连皇帝都敢宰的人,杀个把亡国之君算得了什么?丝毫不承担任何舆论责任。至于说刘禅想没有想到这点,不好考证,但是结果是刘禅的乐不思蜀成了他安度晚年的护身符。历史是故意作弄人吗? 相对刘禅而言,那位孙大帝的孙子孙皓就显得那样的不识时务了,到得洛阳,西晋的开国皇帝贵公子出身号称虚心求言其实骨子里只喜欢奉承的司马炎和他说:我在这里设立此座位给你已经很久了。其实这就是胜利者的一般性炫耀,实在是不能较真的,可是这时候孙皓的二杆子脾气又犯了,千寻铁索沉将底的时候他没有这个脾气,建业受降的时候他也没这脾气,偏偏这时候来了,他对,估计表情很可能是脖子一梗,翻着白眼说的:我在江南为陛下设立 此座位也很久了。司马炎虽然哈哈一笑,可是内心的感受想来不会快活,接着,西晋的国丈 贾充又问孙皓:听说你在江南准备了很多残暴的刑讯工具是干什么的?孙皓一看更不服气了,顺口就一句:就是给那些杀害皇帝的小子留着呢。抢白了一通,贾充本来在平吴的事情上 就很没有面子,只是想从孙皓这里找回来一点,可是,孙皓偏偏不给面子,偏偏逞英雄,斗嘴皮子,好嘛,这下把西晋的第一第二号人物都给得罪了。孙皓的死,在《三国志》和《晋书》里面都没有提,但是,却在东晋明帝和王导的对话里面提到了,孙皓是死于非命。再者,你们看孙皓和刘禅的政治待遇就可以看出来,刘禅是封安乐公,这和正统了一辈子的汉献帝的退位待遇是相同的,说明司马昭是很拿刘禅当作君王来看待的,刘禅子孙封侯的达五十人,而孙皓呢?只不过是归命侯,这名起的?和安乐一比能比吗?

无能在中国的词典里面不是好话,但是有点偏进一点中性,而逞能呢?别看和无能只差一点,境遇可就差远了,没看见,古往今来很多无能之辈往往官运亨通吗?而逞能者呢?除了作为悲剧教材以外,好像没有捞到其他好处。所以,后人评价刘禅说装傻或者真傻有时候也是 幸运的,至少对于那些准备在像三国那样复杂的大背景下玩政治的爷们来说,是一个必备的 素质。现在呢?不好说了。

所以,无能有时也是一种能。

评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伪君子 撰写人 celine

首先说明评选十大伪君子的标准:第一,他们是伪君子,不是大恶人,所以凶狠好杀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第二,他们都是隐蔽得很好的伪君子,到现在还受到称赞,至少还存在争议,象王莽那种生前就被揭穿的,虽然也是伪君子,但属于不高明的伪君子,所以也没有列入。这十大伪君子按照时间为序,分别是:

舜:舜本来出生贫寒,他的父亲是个盲乐师,知子没如父,瞎眼的老音乐家对自己儿子的底细知道得一清二楚,几次想杀了他,可都被舜逃脱了。后来舜得到了尧的信赖而步步高升,等到掌握了大权之后,就把尧的儿子丹朱杀死,把尧囚禁起来,强迫尧把王位“禅让”给他,另外还接收了尧的两个女儿。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搞“禅让”的人。曹丕娶了汉献帝两个女儿,又逼迫汉献帝禅让之后,得意洋洋地说:“现在我才知道古代的禅让是怎么回事了!”

伊尹:伊尹是汤的宰相,汤死后,他辅佐汤的儿子太甲,但不久以后,他就罗列了一堆太甲的罪名,把太甲囚禁在桐宫,自立为王。三年后,太甲在忠于自己的臣子帮助下逃脱,回来诛杀了伊尹。后来,伊尹的形象受到美化,主要是一些执掌权力的大臣想用伊尹做例子,废除他们所不喜欢的皇帝。只要看看后来那些自命伊尹的人,他们和皇帝其实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霍光(死后全家被杀)、董卓(被杀)、孙竣(后来全家被杀)、司马昭(死后儿子篡权)„„

刘备:当人们说吕布是三姓家奴的时候,常常把刘备给忘了。刘备起先跟着刘焉,再追随公孙瓒,陶谦给了他一些军队他就投了陶谦,没多久陶谦不明不白死了,两个儿子也死于非命。刘备在徐州混不多久地盘让吕布夺去,他就厚着脸皮在托庇在吕布门下,但吕布终究不信任他,他就随曹操灭了吕布,可一到京城,他又企图对曹操下毒手,最后在徐州反曹,失败后投袁绍,看袁绍不行又投刘表,刘表死后,一个儿子投降了曹操,另一个儿子在刘备手里,年轻轻地据说酒色过度死了。周瑜打败曹仁得到荆州,刘备却厚着脸皮借了荆州一直不肯还,直到最后决裂。刘备最后一次背叛是老上司刘焉的儿子刘璋,《三国演义》里说他不肯夺同宗的地盘,那是胡说八道,他可热心着呢。

诸葛亮: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排挤原来益州的大臣李严等人,执掌大权,还用老子教训儿子的口气对刘禅说话,开一堆名单要刘禅信任,还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意思是全得听他诸葛亮的。可惜诸葛亮死得早,他死的时候儿子也还小,所以没来得及篡位,但是南诸葛,北司马,他们的招数是相似的。

李世民:这个一代明君,有过屠城的记录,也有过杀害兄弟,劫持父亲,篡夺皇位的历史,而且把弟媳妇也收罗进宫来做自己的妃子,完全是个残忍、好杀、好色的家伙,不过唐太宗很会做秀,他杀死兄弟后见高祖,吮着高祖的乳头大哭那一段实在有点恶心人。他不仅改写了历史,还故意在史书里留一段故事,表示他自己是无权过问史书记录的。唐太宗曾嘲笑秦皇汉武迷信不老金丹,最后自己因为吃了金丹中毒而死。

赵构:当人们世世代代通骂秦桧的时候,可曾想到,秦桧不过是一个帮凶而已,没有皇帝的旨意,哪里来十二道金牌,没有皇帝的默许,秦桧怎么可能把一个地位相当于副宰相的大将军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后来秦桧等人作为替罪羊永远跪在岳飞墓前,宋高宗却啥事没有。

朱熹: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道德上要求非常苛刻,他还用程伊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论劝友人的妹妹守节,但他自己却有过逼嫁守寡的弟媳妇以侵夺亡弟产业的隐事。另外,朱熹为了打击报复不赞成自己观点的唐仲友,将一名叫严蕊的妓女严刑拷打,企图逼她承认与唐有男女关系,结果被严蕊拒绝,从这件事看,这个道德家的思想境界不如一个妓女。

宏历:乾隆帝宏历是个文化的摧残者,但他不象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弄得血出刮拉,而是大力提倡小学,让儒们皓首穷经,不问世事。他编订的四库全书,收罗了大量珍本孤本,肆意篡改,再把原著毁掉,许多文字都被改得走了样,特别是涉及对女真人和满人的地方,甚至骂“虏”、“鞑”的都不能幸免。另外乾隆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把他鉴赏过的古书画都盖上一个八寸见方的“乾隆御赏”,有些画宽不过一尺,也照盖不误,很多名画就被他盖得大煞风景。

洪秀全:一个落第书生,摇身一变成了邪教总头目,还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把基督教的教义改得滑稽可笑的闹剧。本来他身死国灭,已经证明了他人间天堂神话的破产,但后来又被不同的人所利用,把他打扮成农民的代言人,民族英雄,所以这个人还是要拎出来揭露一下。

明朝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撰写人 IRC

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实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比,明朝亦毫无愧色!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则是匈奴。老糊涂总是津津乐道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亲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史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在李自成土匪兵进入北京前,崇祯皇帝拒绝迁都,最终也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君王死社稷”的志向,这和清帝溥仪向日本驱膝称臣更有天壤之别;也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朝向回鹘借兵,结果回鹘兵在长安附近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而明朝在“靖难之役”等内乱中,可曾向蒙古借过兵?

还有一点,汉唐长期实行“和亲政策”,把宗室女子或则干脆就是宫女(皇帝当然舍不得自己的亲身女儿)包装后嫁给蛮族以换取边境的暂时安宁。很多人把和亲说得很美好浪漫,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汉朝刘细君公主远嫁乌孙时怎么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君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愿化黄鹄兮归故乡!”唐朝嫁金城公主也哭得昏天黑地。而明朝则从没有拿宗室女子嫁蒙古、满洲去换和平!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对付满清和造反的李自成,对关外的土地依然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计划。从英宗到崇祯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廷更是坚定,兵临城下宁死不迁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第二篇:曾国藩千古名言

曾国藩是清朝的军事家,政治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曾国藩千古名言,欢迎参考阅读!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曾国藩名句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曾国藩名句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曾国藩名句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曾国藩名句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曾国藩语录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曾国藩名句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曾国藩名句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曾国藩名言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曾国藩名句

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曾国藩语录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曾国藩名言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曾国藩名句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曾国藩名言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曾国藩语录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第三篇:12句流传千古的金句名言

12句流传千古的金句名言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2、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4、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5、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1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猜你喜欢的文章:马云的经典语录 李嘉诚的经典名言

七个故事告诉你,成功者的逆向思维

第四篇:精选刘昼名言100条

1.春葩含日似笑,秋叶泫露如泣。

2.今处绣户洞房,则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则裘不及蓑。

3.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

4.亟战则民凋,不习则民怠,故兵不妄动,而习武不辍。

5.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6.救饥者以圆寸之珠,不如与之橡菽,贻溺者以方尺之玉,不如与之短绠。

7.人之将疾者必不甘鱼肉之味。

8.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撤其清。

9.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10.祸福同根,妖祥共域。祸之所倚,反以为福;福之所伏,还以成祸。

11.小利,大利之贼;小祸,大祸之津。敬贪小利则大利必亡,不遗小祸则大祸必至。

12.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13.珠莹则尘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

14.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15.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16.棠溪之剑,天下之栝也,用获穗,曾不如钩镰之功也。

17.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18.居不隐者,思不远也;身不危者,志不广也。

19.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隙。

20.而不听善言,是耳聋也,非其耳之有塞,善言不入耳乎?

21.夫人之将疾者,必不甘鱼肉之味;身之将败者,必不纳忠谏之言。

22.君子重正言之惠,贤于轩璧之赠,乐闻其过,胜于德义之名。

23.为衣冠者,己手不能,则知越乡借人以制之;至于理身,而不知借言以修其行,是处其身轻,而于冠重,不亦谬乎?

24.面之所以形,明镜之力也;发之所以理,玄栉之功也;行之所以策,善言之益也。

25.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发拙于自理,必假栉以修束;心暗于自照,则假言以策行。

26.礼然后动,则动如春风,人不厌其动;时然后言,则言如金石,人不厌其声。

27.言者,风也;无足而行,无翼而飞,不可易也。

28.言语在口,譬含锋刃,不可动也。动锋刃者,必伤喉舌。

29.命相吉凶,悬之丁天。命当贫贱,虽富贵,犹有祸患;命当富贵,虽欲杀之,犹不能害。

30.受气之始,相命既定,即鬼神不能移改而圣智不能回也。

31.命者,生之本也;相者,助命而成者也。命则有命,不形于形;相则有相,而形于形。

32.觉而问之,知典官有爱于己也,以越职之故而加诛焉。

33.春日丽天,而隐者不照;秋霜被地,而蔽者不伤,遇不遇也。

34.患齐而死生殊,德同而荣辱异者,遇不遇也。

35.命运应遇,危不必祸,愚不必穷;命运不遇,安不必福,贤不必达。

36.性见于人,故贤愚可定;命在于天,则否泰难期。

37.贤不贤,性也,遇不遇,命也。

38.人之通,犹水之通也;德如寒泉,假有沙尘,弗能污也。

39.水之性清动,壅以堤则波纽而气腐;决之使通,循势而行,从涧而转,虽有朽骸烂卉,不能污也。

40.入井望天,不过圆盖;登峰眺目,极于烟际。

41.势苟就壅,则口目双掩;遇必属通,则声眺俱明。

42.通之来也,非其力所招,壅之至也,非其智所回。

43.观其意也,非苟欲以愚胜贤,以短加长,由于人心难知,非可以准衡乎!

44.俗之常情,莫不自贵而鄙物,重己而轻人。

45.以面露外而心伏内,故善饰其情,潜奸隐智,终身不可得而见也。

46.而欲求其情,不亦难乎!不洁在面,人皆耻之;不洁在心,人不肯愧。

47.照之於外,不可而伪内者也,而伪犹生焉;心在人之内,而智又在其内,神亦照焉,外之於内,无所取徵也。

48.喜不必爱,怒不必憎,笑不必乐,泣不必哀,其藏情隐行,未易测也。

49.心有刚而色柔,容强而质弱,貌愿而行慢,性懁而事缓,假饰於外,以明其情。

50.天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不可而知之也。

51.天地阴阳之难明,犹可以术数揆而耳目可知。

52.故其象可观,不能匿其影;有形可见,不能隐其迹;有声可闻,不能藏其响;有色可察,不能灭其情。

53.故鸟有择木之性,鱼有选潭之情,所以务其翔集,盖斯为美也。

54.目之能见,蓬之能高,托日之光,附风之势也。

55.天之始旭,则目察轻烟;岁之将暮,则蓬卷云中。

56.故所托英贤,则迹光名显,所附暗蔽,则身悴名朽。

57.大热煊赫,焦金烁石。

58.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纇。

59.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

60.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

61.身之有欲,树之有蝎。树抱蝎则自凿,身抱欲反自害。

62.塞先于未形,禁欲于危微。

63.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64.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65.物有美恶,施用有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弃。

66.夏商之衰,不变法而亡;三代之兴,不相袭而王。

67.蝎盛则木断,欲炽则身亡。

68.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

69.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语者,人之文也。

70.是以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则君无虚授,臣无虚任。故无负山之累,折足之忧也。

71.以小量大,必有枉分之失;以小容大,则致倾溢之患;以重处轻,必有伤折之过;以轻载重,则致压覆之害。

72.小非大之量,大非小之器,重非轻之任,轻非重之制也。

73.为有宽隘,量有巨细,材有大小,则任其轻重,所处之分,末可乖也。

74.文以赞治,武以凌敌,趋舍殊律,为绩平焉。

75.织者渐进,耕者渐退,进退异势,成务等焉。

76.五行殊性,俱为人用,文武异材,为国大益。

77.盛暑炎蒸,必藉凉风;寒交冰结,必处温室。

78.规者,所以法圆,裁局则乖;矩者,所以象方,制镜必背。

79.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憔悴。此之谓也。

80.因事施用,仍便效才,各尽其分而立功焉。

81.故伊尹之兴上功也,长胫者使之蹋锸,强脊者使之负土,眇目者使之准绳,伛偻者使之涂地。

82.俗之观士者,见其威仪屑屑,好行细浩,乃谓英彦;士有大趣不修容仪,不惜小检,而谓之弃人。

83.大道混然无形,寂然无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非可以影响求,不得以毁誉称也。

84.今人不知命之有限,而妄觊于分愿;命在于贫贱,而穿凿求富贵;命在于短折,而临危求长寿。

85.故善恶之命,若从天堕,若从地出,不得以理数推,非可以智力要。

86.凡人之心,险於山川,难于知天。

87.百战百胜,非用兵之善也。善用兵者,不战而胜,善之善也。

88.故谋能制敌者,将也;力能胜敌者,卒也。

89.故不趋利而逃害,不忻生而憾死,不可以威胁而变其操,不可以利诱而易其心。

90.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各抱自然之性,非可强变者也。士有忠义之性,怀真直之操,不移之质,亦如兹者也。

91.不伐在于有功,不矜在于有德,不言归于冲退,谦挹之流也。

92.谦者,在于降己,以高下卑,以圣从鄙。

93.在贵而忘贵,故能以贵下民;处高而遗高,故能以高就卑。

94.夫知进而不知退,则践盈满之危;处存而不忘危,必履太山之安。

95.阳极而降,阴极而升,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此天之常道也。

96.过者,怨之梯也;怨者,祸之府也。

97.代之善人少,而恶人多,则举者寂寞,而谗者喧哗。

98.誉者,扬善之枢也,毁者,宣恶之机也。

99.故臣子之于君父,则有献可替否讽谏之文,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

100.祸之所生,必由积怨;过之所始,多因忽小。

第五篇:“四书五经”中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名言!

“四书五经”中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名言!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

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语佳言、成语典故至今仍大量地体现在各类文化书籍和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1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译文: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13、三思而后行。

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1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孟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4、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天降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无法逃脱的。

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6、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 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1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1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13、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

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

1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别人才攻打它。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4、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6、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 《尚书》

1、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2、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译文:轻慢众人,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德义。

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

4、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5、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6、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译文: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7、为山九刃,功亏一篑。

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礼记》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2、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让,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4、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6、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译文:善于唱歌的人,能让人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善于教学的人,能让人继承他的志向。

7、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译文: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易经》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

2、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译文: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5、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6、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译文: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7、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左传》

1、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灭亡。

2、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译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译文: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露出来受寒。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6、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译文:举荐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遗漏;赏赐爵禄,不要忘记有功劳的人。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译文:树梢大于树干,树就要折断;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摇摆灵活。

9、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译文:树立德行,最可贵的是使它不断增长;而除掉毛病,最好是除得干净彻底。

下载刘阿斗的千古名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阿斗的千古名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风流人物 英雄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住在我的心中。 他,总和我隔着一张纸------ 宛若芝兰的一个男子,扑面而来的是他那淡淡的忧郁,忧郁从文字中缓步走来,簇拥......

    千古名句之一

    千古名句之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千古人物

    千古流传人物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 。他是千古以来深受人们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并作为智慧、忠诚、勤俭的化身而广为传颂。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

    千古名句

    千古名句 李白的千古名句: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酒肆留别》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4、人攀明月......

    千古名句大全

    千古名句 摘自网络 自然名句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

    千古名句

    千古名句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

    千古名句

    千古名句集锦 1.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3.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虞世南《咏蝉》 4.......

    千古名句大全

    李白的千古名句: 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酒肆留别》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4、人攀明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