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情爱与励志叙事的拼贴——再解读“宫斗剧”热

时间:2019-05-13 05:0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权谋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情爱与励志叙事的拼贴——再解读“宫斗剧”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权谋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情爱与励志叙事的拼贴——再解读“宫斗剧”热》。

第一篇:权谋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情爱与励志叙事的拼贴——再解读“宫斗剧”热

权谋文化背景下女性情爱与励志叙事的拼贴

——再解读国内“宫斗剧”热

摘要:

自2004年TVB古装剧《金枝欲孽》热播以来,宫斗剧便呈井喷之势;从《宫心计》、《宫》、《美人心计》到《步步惊心》、《甄嬛传》,再到近期在爱奇艺视频网站上播放量高达21亿多次的《武媚娘传奇》,宫斗剧的热度总是能再创新高。本文借近期“宫斗剧”热的态势,由宫斗剧的权谋文化背景出发,从叙事角度分析宫斗剧的文本拼贴和价值异化。借此评判宫斗剧这种大众文化的利弊。关键词:

宫斗剧、权谋文化、拼贴、叙事

宫斗剧是指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背景,将后宫嫔妃或女官等女性角色做为故事主体,以人物情感纠葛或政治权力倾轧为剧情主线的电视剧集。与《雍正王朝》、《孝庄秘史》等以往注重还原历史的古装剧相比,宫斗剧注重娱乐和戏说,多以小说或野史为蓝本创作,与历史正剧有一定的区别。无论宫斗剧中情感戏的戏份重还是勾心斗角的戏份重,它归根究底是设置在权谋文化的背景下进行书写。权谋文化在中国历史书写中有着深厚的传统,贯穿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1]

一、宫斗剧中的权谋文化

(一)权谋文化——中国封建文化的残留

所谓“权谋文化”就是一种崇尚权谋、阴谋、潜规则的文化,是一种腐朽阴暗的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糟粕。以封建王朝为背景的宫斗剧避免不了被权谋文化的氛围浸润,以《金枝欲孽》为例,其中表现皇宫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算计、尔虞我诈、篡权夺位等权谋活动充斥整部戏,有些情节甚至成为过目难忘的经典片段。这深刻揭露出中国传统封建专制孕育出来的权谋文化意识,在电视剧文化中它几乎被当做一种民族智慧被宫斗剧充分挖掘。

权谋作为一个中性词汇,多是指得权者用来操纵权力的方法、策略,如“政治权谋”,[2]这在中国的官场和商场一直存在着,《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厚黑学》等讲究谋略的书也成为官场和商战中的指南。而“权谋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成为常态的政治本性,可以用在为还原历史的古装剧中,但是不应被用在宫斗剧中加以娱乐戏说。

长期以来,道德伦理对权谋文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只要不触犯法律,权谋文化在当今官场反而受到赞赏和肯定。即便是当代文学中反腐题材的创作,也深深地渗透着权谋文化的传统意识。权谋文化是深入中国政权争斗中的谋略意识,它彰显人性的缺陷和罪恶,以宫斗剧来反省人性自身和宣扬普世价值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如果用来挖掘和鼓励人性好斗的一面则会饱受诟病。

曾经热播的宫斗剧《金枝欲孽》被奉为“香港职场生存宝典”,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宫斗剧毕竟是设定在封建王朝等级森严的体系内,和当今的民主法治社会有所不同,将剧中为营造戏剧冲突设计的勾心斗角嫁接到职场上则未免太过夸张。从剧情中学习谋略并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演绎并不是宫斗剧火爆的原因,使观众逃避日常工作生活压力,随主角的复仇谋略、剧情的反转宣泄情绪、释放压力,这才是宫斗剧带给广大观众的福音,对权谋的观摩和体验的欲望助推宫斗剧着不断升温。

(二)丛林法则——权谋文化背后的线索

丛林法则是指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有强者才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而弱者只能听命于强者,这是丛林法则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丛林法则在人类社会中也有它的社会属性,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例,统治者为统治全民创造了“皇帝贵为天子”、等级制度等将所有官员划分等级,大官管小官,小官管百姓。在后宫里情况也类似,等级高的嫔妃可以责罚等级低的嫔妃,《甄嬛传》里的常在夏冬春因口出狂言惹到华妃便被赐了一丈红;丽嫔的女儿常被没有子嗣的华妃虐待利用吸引皇上来看华妃;齐妃虽有三阿哥却被皇后禁足不能与三阿哥相见。这种恃强凌弱的戏码在任何宫斗剧中都可以找到。

宫斗剧中的男性为官位、权力算计,女性为皇帝的恩宠算计,无论男性女性都是为了自己谋利。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都被认为是合理的。故事中的人物都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或者不如说他们所处的环境强迫她们对这种价值观保持认同。《甄嬛传》中的甄嬛在失势之时曾遭到富察贵人和齐妃的欺压,她被惩罚掌掴后肿着嘴角对齐妃说“一定要这样苦苦相逼吗”,这表明她对宫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质疑和抗争。但是,在后宫这种是非之地想要独善其身对甄嬛来说是不可能的,为环境所逼、为家族的安保,她不得不对这种法则低头,最后甄嬛也使用各种计谋害人争宠最终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3]需要明确的是,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只有丛林法则而没有民主法治,只有在法治而不是“人治”的国家,人们才能在丛林法则规律下公平地凭借智慧和实力竞争资源。否则,我们只能在文明程度低下的社会中争得你死我活。丛林法则的弊端明显,它张扬了人性中的丑恶,并与普世价值、民主法治相冲突。在宫斗剧中它作为制造并支配戏剧冲突的方法受到肯定,但是在现实中它必须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二、宫斗剧中的文本拼贴和价值异化

宫斗剧作为近年来兴起并风靡的电视剧类型,是宫廷剧的一种变异。碍于广电总局的要求,宫斗剧不能架空,于是现在的宫斗剧纷纷嫁接各种朝代,如《倾世皇妃》嫁接五代十国、《宫锁心玉》嫁接清朝康熙年间、《甄嬛传》嫁接清朝雍正年间、《武媚娘传奇》嫁接唐代等等。宫斗剧的框架不是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可以虚构,事件可以凭空捏造,历史被肢解的七零八碎,颇具后现代主义碎片化、无序拼贴的风格。

(一)国内宫斗剧常常掩盖人性污点,女主角都有“玛丽苏”色彩

在宫斗剧中,总有这样一个女主角,面容姣好,心地善良,天资聪颖或者呆萌惹人爱,她是男主角和各种男配角的爱慕对象。这种集女性优点于一身的角色叫“玛丽苏”。“玛丽苏”最初是偶像剧的标配,但是现在已经泛滥到古装剧、宫斗剧甚至谍战剧中。“玛丽苏”对女性观众有特别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将女性观众代入到受众人爱护、受男主角痴恋的意淫中,而宫斗剧的观众又以女性为多,所以宫斗剧的这一角色套路基本奠定。正在热播的《武媚娘传奇》就是这种典型的“玛丽苏”,女主角不仅具有各种才能,还极不真实的纯真善良渴望真爱,和后期一代女王所需的杀伐决断性格产生了大断层。

无论宫斗剧中的女主角怎样算计,她的优点都是被无限放大,缺点被无限掩盖。她的野心都是“被逼无奈”所致,她的行径都是代表“正义”一方,这样的角色偏袒几乎在每部宫斗剧都出现过,这样角色主观性虽然能娱乐大众一时,但不可能麻醉大众一世。相比《武媚娘传奇》,《金枝欲孽》中的人物性格更为丰满,人物的性格污点和优点一并得到展现,在皇权的压制下,人心的险恶懦弱、人性的复杂矛盾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权谋文化背景下展开复仇戏码,但是女性崛起背后仍靠男性操纵

中国宫斗剧包含一种“复仇文学”套路。“复仇文学”,顾名思义,是指主角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实施节节报复、最终达到成功的文学。宫斗剧中的女主角往往最初是纯真善良的,之后遭遇陷害落入困境,历经种种磨难,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美貌在深不见底的后宫中

[4]斗智斗勇、终成正果。复仇叙事最初的主体是男性,如《基督山伯爵》、《哈姆雷特》等,后来以女性为主体的复仇剧情也开始受到欢迎,如《人鱼小姐》、《回家的诱惑》等,暗示着社会中女性力量的增长。

以《甄嬛传》为例,它完美地抓住了这一“复仇文学”的结构和节奏,主角人生际遇呈抛物线模式:当人物境遇被压到低得不能再低时,下一秒,就是她全面的反抗。女主角甄嬛在宫中受尽凌辱、心如死灰,她出宫后意外怀孕却传来爱人战死的消息,为保全自己的家族和腹中的孩子,她精心设计重回皇宫,摇身一变成为光彩耀人的熹妃,向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展开步步狙击,最终达到了人生的顶点——成为太后。观众所倾慕的是她在复仇过程中展示出的力量、美丽、无所不能,和彻底击倒仇敌后那种共鸣般的快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己不能成功,便在虚构情境中希望别人成功,这是现代中国宫斗剧流行的大众基础。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皇权背景下展开的宫斗剧,由于封建“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约束,无论女主角再强大,最后还是逃不开借身边男性崛起的命运。这是宫斗剧值得深思的短板。

(三)文本呈现碎片化特征,多是情感、励志、复仇元素的无序拼贴

复仇与励志戏码往往是宫斗剧必不可少的,这可以让承受生活和职场压力的女性逃避社会规训,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在剧中找到情感宣泄口和归属感。《甄嬛传》里的甄嬛从入宫时一个小小的“常在”成长为一个太后的故事,《武媚娘传奇》中武则天从“才人”到一代女皇的崛起,都符合这种成功励志故事的模型。但是,剧本的主创方为吸引眼球,往往不满足于单一的励志叙事,常常生硬地插入女主角与几个男性主配角的感情戏码,由此单纯清晰的励志叙事演变为情感、励志、复仇的多元化浮夸叙事,这样的宫斗剧并没有给女性指出现实的励志之路,主角的成功与其说是机遇和智慧铸就的不如说是剧作者主观强加的。

在后现代化语境下,文本呈现碎片化、拼贴化、多元化特征。宫斗剧也越来越贪婪,妄想用一个剧本满足不同层面的观众的需求。如《武媚娘传奇》,重情感戏的言情剧、重服饰外形的偶像剧、重权谋的复仇剧、重鸡血的励志剧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归属。但是,这种多元拼贴的背后却是宫斗剧核心价值观的失语,即宫斗剧究竟表达了什么。创作人员留下的与其说是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拼图毋宁说只是一纸空白,观众热衷于宫斗剧大概也是因为这看似“意义丛生”的文本里投有中心意义的状态与他们现实生活的境遇极其相似而已。

[5]

三、结语:是否继续拼贴?

传统宫廷剧即便是戏说,也是以传统的价值观贯穿全剧,以较为真实的历史故事结构全剧,而如今的宫斗剧却变成了以“历史”为背景,对情感、励志、复仇戏码主观拼贴的文化空壳。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的作用下,宫斗剧成为吸引收视率的流行文本,是制片方和投资商创造的获利工具。历史在此成为了可以“消遣”的东西,成为了网络小说、影视剧炙手可热的题材。伯克龙比在《电视与社会》中提到:“在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有一些意义被突出地表现出来,而其他含义则退居其后,甚至根本不存在”。各种意义拼贴的宫斗剧文本实则是散乱符码的堆砌,继续拼贴只能让宫斗剧的真正意义流失在花里胡哨的噱头中,而宫斗剧将永远失语。“铁打的‘玛丽苏’,流水的剧情”,这种典型的“拼贴化”宫斗剧套路不断弱化着人们的思辨能力,同时消解历史的厚重和严肃。生存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我们面对着不断涌出荧屏的视觉碎片、奇观文化不能只有窥视欲的驱动而应多一些主动的历史反思。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宫斗剧.[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mqHG8hr-tesjxz931dD3b7-sZTMNTi2xE7TccnchcQ14MIQNRKCt95U5yal6ih1qYI09r6m55ucYIZa_M-Tqa [2]杜浩.“阴谋文化”为何如此泛滥.[J].现代青年.细节版.2012(6)[3]王俊秋.权谋文化传统与“清宫戏”的盛行.[J].中国文学研究.2008(3):103 [4]“宫斗剧”中的励志与复仇.[EB/OL].http:// [5]黎子微.宫斗剧:主体失语下的空白文本.[J].青年文学家.2012(15)

下载权谋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情爱与励志叙事的拼贴——再解读“宫斗剧”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权谋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情爱与励志叙事的拼贴——再解读“宫斗剧”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