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开创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

时间:2019-05-13 05:2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节 开创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节 开创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

第一篇:第一节 开创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

第一节

开创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以在思想蕴涵、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方法、文学语言等多方面的巨大成功,开辟出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以此作为标志,中国文学完成了由抒情向叙事、诗体向散体、雅言向俗语的转化,《三国演义》遂以此丰功伟绩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仅代表了诗、赋、词、曲向小说的文体重心的转换,而且标志着小说文体本身的全面成熟和定型。本来,在唐代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小说——唐传奇,那是文言短篇小说;宋元时代更有了哄动市井的说话艺术(话即故事),那主要是民间艺人们的活动。唐传奇难与唐诗相提并论,宋元话本难与宋词、元曲相提并论,都未成为时代文学的主流。《三国演义》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标志着小说从经史及正统正宗文体的附庸地位挣脱出来,获得了独立存在的社会文化价值;标志着说话艺术从说书场走进文人书斋,现场口头演说变为书面写作,书场听众也可以是案头床头的读者了;它表明小说实现了由简单到繁复的进步,笔记杂录式的短制虽仍有存在地位,但小说家结撰宏伟阔大之长篇的艺术功力已经锻炼成熟,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从此真正开始,极具民族特色的章回体结构模式由此确立。它作为第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启发和带动了一系列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恰如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序》所言,“自罗贯中《三演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差不多把上古到明清的每一段历史都演完了。它以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开创了小说史上若干类型的人物形象系列,如以诸葛亮为基型的智多星军师形象系列、以张飞为基型的鲁莽英雄形象系列、以刘备为基型的仁君忠臣形象系列以及以曹操为基型的奸雄形象系列,这若干类型的系列形象,同中见异,有变有承,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画廊。可以说,《三国演义》所蕴涵的文化因子和艺术因子,对明清数百年间各种类型的小说都曾发挥过影响,对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起着开基创业的巨大作用。

《三国演义》的意义绝不仅在文学方面,它在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巨大价值也许更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注目。《三国演义》属于那种集中表现了民族历史文化总体成就和总体特色的作品,继之又参与了民族性格的塑造、民族心理的建构、民族文化的定型,并持续作用于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进程。因此,不读《三国演义》,意味着失去一次形象生动地了解中国历史、品味传统文化、欣赏乱世英雄、获取古代智慧的宝贵机会。《三国演义》问世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读者从中享获乐趣和教益。农民起义的领袖们以之作为兵书战策,李自成、洪秀全都曾把《三国演义》作为指挥作战的玉帐秘本。封建统治者也从中采取治国方略和驭民权术,清太祖努尔哈赤读着《三国演义》打破了明朝江山,立朝后更把满译本《三国演义》作为贵族子女的教材,并定为官书。近现代许许多多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商人都曾经受过《三国演义》的启发。《三国演义》的影响还早已越出国门,走向世界,受到东西方人民的普遍喜爱和推崇,各国的《大百科全书》几乎都给了《三国演义》以很高的评价,这说明《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世界人民所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建议把《三国演义》作为日本人的汉文教科书,并力劝日本人都读读《三国演义》。如今,《三国演义》在欧洲各国也越来越广泛地流传开来。综上所述,《三国演义》所蕴藏的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人才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涵正在激起越来越多的人的越来越有兴趣的开掘,从而发挥出它在现代竞争社会所可能产生的复杂文化功用。

第二节

历时态群体创作的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产生的时代,文人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风气尚未形成,作者们往往是在现有题材及与此题材有关的各种既有材料的基础上来一个集成和汰洗,在艺术改造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从而建构自己的长篇小说文本。《三国》如此,《水浒》如此,《西游》如此,《说唐》、《说岳》、《杨家将》等亦如此,这形成了早期长篇小说创作的一种普遍方式。我们绝不赞成因此而否定这些小说大师的杰出文学成就,但也应该把这类作品与后期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在审美评价和研究方法上加以区别。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先不妨认定《三国演义》是数百年间一个庞大的历时态创作群体共同劳动的艺术结晶,从而探讨其独特的成书过程。

应该说,使《三国演义》获得巨大成功的第一批“功臣”是生活于汉末至晋初一百多年间的那些历史人物,他们生逢乱世,勇建事功,或者运筹帷幄,或者征战疆场,或忠或奸,或仕或隐,或成或败,以他们的才识和智勇,以他们各自传奇式的人生经历,以他们相互斗智斗勇斗力的精采故事,同时更以供他们驱使的无名士兵的累累白骨和天下苍生的无尽苦难,构成了中国历史上自战国以来又一个群雄竞争的传奇时代,从而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常谈常新的历史话题,成为文士艺人笔下口中或歌或咏或演或说魅力不衰的绝好创作素材。毛宗岗托名金圣叹的《三国志演义序》中曾提出一个问题:“凡自周秦而上,汉唐而下,依史以演义者,无不与《三国》相仿,何独奇乎《三国》?”按照毛氏的理解,这是由于“三国者,乃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而演三国者,又古今为小说之一大奇手也。异代之争天下,其事较平,取其事以为传,其手又较庸,故迥不得与《三国》并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说:“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都注意到这一段独特历史适于作为小说对象,因而也是小说成功的前提条件。这段历史确实独特。从汉室衰朽,外有黄巾造反,内有十常侍作乱,导致宫廷政变,外镇来京,董卓专权,献帝失柄,到诸侯共讨,英雄四起,割据称雄,政局像万花筒一样瞬息万变。其间,汉室屡现中兴之象,然又屡失良机。董卓伏诛不久,曹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出现统一的可能。但赤壁一战,形势又改,孙权守长江天险,雄据东南,继之刘备入蜀,托足西南,天下遂成鼎足相争之势。但争来争去,徒见白骨成堆,将星常落,国主也相继辞世,却谁也没能一统江山,倒闹出个司马代曹,魏、蜀、吴同归于晋的结局。历史事实本身出人意料的奇幻演化,给小说创作提供了奇起妙转、巧收幻结的情节结构。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创作者们才艺超绝,倒不如说首先是造物主善于作文,先有此奇人奇事,方有此绝妙奇书。

但是,绝对不能忘记历史学家们的功劳。三国人物纷纷作古之后,是历史学家们留下了那一百年间的信史,为三国故事的传世和文学演化奠定了基础。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晋人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陈寿把王沈的《魏书》、韦昭的《吴书》、鱼豢的《魏略》等当时能够见到的三国史著和尚在流传的三国人事加以搜集整理,写成了《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合成《三国志》65卷,并获得了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四史”的地位。裴松之在充分肯定陈寿《三国志》的同时,也注意到其局限与疏漏,于是广泛搜辑各种史料来为《三国志》作补注,所采著作达一百二十多种,大大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使之成为史传杂著系统三国故事之集大成者,进而成为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基本历史依据。

不过,《三国志》一类历史著作毕竟是高文典册,只适合文人学者案头研读,于是民间艺人和书会才人相配合,开始用各种说唱形式来演说三国故事。隋唐艺人口中已经描绘了“张飞胡”、“邓艾吃”(结巴)等三国人物形象;而北宋时期的三国故事则已显露出尊刘反曹的倾向,并且出现了专说“三分”故事的职业艺人。这些话本系统的三国故事,以元代至治年间建安虞氏书坊刊刻的《全相三国志平话》为其大成。这部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平话以司马仲相冥断汉高祖杀戮功臣案的故事作为开头,说汉光武帝时,有一秀才名司马仲相,受玉皇之命,在冥间审断刘邦、吕后屈斩韩信、彭越、英布一案,断明后奏闻玉皇,玉皇判韩信转世为曹操分中原,彭越转世为刘备分蜀川,英布转世为孙权分东吴,而刘邦转世为汉献帝,吕后转世为伏皇后,来败亡汉室一统江山,司马仲相则转世为司马仲达,三国并收,复又一统天下。故事前半部分以张飞为主角,诸葛亮出山以后则主角改换,起于“桃园结义”,终于“秋风五丈原”,大致展现了汉室三分又复归一统的历史格局,已经粗具长篇演义的规模,为后来《三国演义》的成书提供了一个虽然粗糙却很可用的情节构架。

隋唐以来说唱三国故事的又一方式是杂剧表演,至宋金愈演愈甚,陶宗仪《辍耕录》中留下《刺董卓》、《蔡伯喈》、《襄阳会》、《骂吕布》、《赤壁鏖兵》等剧目。元杂剧作为中国戏剧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历史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三国戏是其中一个重要类别,传世剧目有60来个,占全部元杂剧传世剧目的十分之一,现存剧本还有21种,占全部元杂剧现存剧本的八分之一左右,其中比较著名而对后来《三国演义》创作产生影响的作品有关汉卿的《关大王单刀会》、《关张双赴西蜀梦》,高文秀的《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郑光祖的《虎牢关三战吕布》,无名氏的《诸葛亮火烧博望屯》、《锦云堂美女连环记》、《关云长千里独行》、《诸葛亮隔江斗智》、《刘关张桃园结义》、《张翼德三出小沛》、《曹操夜走陈仓路》、《阳平关五马破曹》等,这些作品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三国人物的戏剧形象,提炼和编织了许多发生在三国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为后来罗贯中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借鉴。

就是在这些正史、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等三国故事基础上,到了元末明初,小说巨匠罗贯中以“有志图王”的雄心,“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集数百年三国故事之总成,写定了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使三国故事的艺术创作到达了辉煌的艺术顶点。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的创作成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晋代到元明,历史学家、闾巷百姓、民间说唱艺人、戏剧家、小说家纷纷加入创作队伍,从而形成一个历时态的创作群体,使《三国演义》成为一部几乎是全民共同完成但又表现了最后写定者出众才华的小说奇书,并因此形成了远比个人独立创作作品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的思想艺术风貌。学术界对《三国演义》主题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竟先后提出近二十种之多,而且似都言之凿凿,正是作品层面丰富、蕴涵复杂的反映。

《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广受欢迎,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因而刻本繁多,版本并有演变。现存《三国演义》主要有三个版本系统,即嘉靖本系统、万历本系统和毛评本系统。嘉靖本名称《三国志通俗演义》,系明代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分为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各则七字单目,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首有明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序》及嘉靖壬午修髯子《引》,是现存最早的《三国演义》刻本,最近罗贯中原作。万历诸本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而叫《三国志传》,故又或称“志传本”,现存多家刻本,内容与嘉靖本有异,而文字似更朴直,故有人认为万历本或更近原作。其间还有一个《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也有多家刻本,实乃万历、天启间叶昼托名的一个评点本。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点本现存康熙刊本,后来又陆续有多家刊刻。这个本子首有毛氏托名金圣叹的《序》,次以《读三国志法》和《凡例》,然后是正文及评点;其评点文字具有很高的小说美学价值。正文本身也多有修改润饰,回目是工整对偶的双句,共120回,艺术水平有所提高,更加符合小说美学的要求;思想内容方面,尊刘反曹的倾向有所加强。毛本问世以后,就取代别本而成为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也可以说已是广大读者认可接受了的《三国演义》定本。

第二篇:笨学生开创了新纪元的人生哲理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经常在全班倒数第一,还总是爱问一些老师们很难回答的问题。教他的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愚笨的、昏庸的蠢货”,一些同学们也经常指着他的鼻子取笑他。

一天,爱迪生又向老师发问了,他的“问题”惹怒了老师。于是,老师跑到校长那里狠狠地告了一状,随后开除了爱迪生。

爱迪生自卑地哭了,跑回家去找妈妈。妈妈让爱迪生挺起胸膛,跟在她的身后,她要到学校去“开除”老师。

来到学校后,她当着全体同学的面,义正词严地对老师和校长大声宣布:“总有一天,我将向你们证明,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你们才是真正的大笨蛋!”说完,她带着爱迪生雄赳赳地离开了学校。这样,仅上了三个月小学的爱迪生,就被迫退学了。从此,他再也没有进过学校。

回到家里,母亲对他说:“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老师。不过在我教你之前,我有两点要求:一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你必须坚持多思考、爱提问的好习惯;二是你必须刻苦学习。”

爱迪生激动地说:“妈妈,您放心,别说两项要求,就是一百项要求,我也一定照做!”

母亲的做法给了他最大的自信。就从那一天起,爱迪生不再自卑了。他决心不辜负母亲的期望。

按照母亲精心制定的计划,爱迪生从小学课程按部就班学起来。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他都天天坚持学习,从不贪玩。

经过这位伟大母亲的教育,爱迪生成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先后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放映机、电影摄像机等等,他一生共有2500多项专利。正是这个被称老师为笨学生的人,开创了人类现代发明的新纪元。

爱迪生去世后,美国人在晚上九点五十九分,全国熄灯一分钟,以纪念这位电灯的发明人。

爱迪生去世后,美国总统胡佛噙满热泪,在他的葬礼上致词说:“所有的美国人,所有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都是爱迪生的受惠者!”

【教育哲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

第三篇:王老吉开创品牌营销战略新纪元(小编推荐)

王老吉开创品牌营销战略新纪元

我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很多中华老字号药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老字号已经销声匿迹,幸存下来的也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本文对近年来影响较大的老字号广东王老吉药业通过品牌营销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行了研究,包括其品牌的定位创新、传播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后续的品牌保护延伸等。本文的研究期望能给国内其他老字号药业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做强品牌带来一些启示。

我国通过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总共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餐饮、医药等行业。但据目前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大约70%的老字号已销声匿迹,而幸存下来的大部分经营情况也是岌岌可危,经济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形成规模效应的更是少之又少。

作为老字号药业之一,王老吉药业(原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蓬勃发展的一个,2003年单王老吉颗粒的销售额就达1.5亿元,加上罐装饮料,总销售额超过3亿元。从1999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里,王老吉药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5%,被业界誉为老字号企业与现代化经营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同时也给其他老字号药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一、王老吉的历史渊源

老老实实王老吉,清热解毒祛暑湿。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堪称凉茶始祖。

王老吉最早是在1828年由王泽帮(乳名阿吉)所创,在广州市十三行路靖远街开设了一间王老吉凉茶铺,专营水碗凉茶。王老吉凉茶由于配方独特、价格公道,因而远近闻名,门庭若市,供不应求。于是在1840年,王老吉凉茶铺便开始以前店后厂的形式,生产王老吉凉茶包。在经历了慈禧太后借助王老吉益智清神把持朝政;洪秀全广州赴考王老吉救命;太平军天京保卫战王老吉劳军;林则徐虎门销烟王老吉清热解毒等惊天动地的大事后,王老吉扎根民间。解放后,王老吉药号分为两支,一支归入国有企业,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王老吉牌冲剂产品(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有凉茶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的品牌基本为王氏后人所注册。而目前生产红色王老吉的加多宝公司则是通过品牌租赁形式向王老吉药业租赁了20年的品牌使用权。

二、王老吉的困境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羊城药业(王老吉前身)也曾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排名全国中成药50强,产值1个亿,利润1000万。这辉煌的业绩得益于广东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较早地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羊城药业也因此走入市场,走向全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羊城药业成为广州第一批股份制改革的企业,并积极筹划上市,走上了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的多元化的道路。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连续几年的巨额亏损,最终资不抵债、负债经营,主业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1998年以前,羊城药业有员工520人,其中管理干部213人,占40%,这些干部是终身制的,有人无力尽责,有人无能尽才,有些部门龙多不治水,有些部门无龙治水;年销售不过5000万元,且潜在亏损近3000万元。而取得了品牌经营权的广东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当时也开始生产红色罐装的王老吉饮料在广东销售。但由于过于浓厚的地域色彩,从1998年到2004年,王老吉饮料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中,默默无闻地固守着一方区域市场。

三、王老吉围绕品牌的营销创新

为了求得更大的突破,尽管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境,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携手加多宝公司,依托红色王老吉,王老吉药业走出了困境,让一个享有170余年历史品牌的老字号企业重新焕发了春光。王老吉药业之所以能枯木逢春,主要是由于其有强烈的品牌创新意识:

(一)定位创新。

原本凉茶是广东的一种地方性药饮产品,用来清热解毒袪暑湿。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而且在广东省,凉茶业内竞争也相当激烈,凉茶品牌黄振龙,阿贞等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由此看来,如果把红色王老吉作为凉茶卖,显然这个市场容量不令人满意。

作为凉茶卖困难重重,作为饮料同样举步维艰。如果放眼到整个饮料行业,碳酸饮料、果汁、矿泉水等已经确立了自身的地位。红色王老吉以金银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有淡淡中药味,对口味至上的饮料而言,的确存在不小障碍,加之3.5元/罐的零售价,如果不能使红色王老吉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必然在饮料市场上无法取得突破。这就使红色王老吉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两地,也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

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就必须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色王老吉的场合多为烧烤、登山等活动,而他们评价红色王老吉时经常谈到不会上火。这些消费者的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色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色王老吉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

再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则发现红色王老吉的直接竞争对手,如菊花茶、清凉茶等由于缺乏品牌推广,仅仅是低价渗透市场,并未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而碳酸饮料、果汁、水等等明显不具备预防上火的功能,是间接的竞争者。

但是王老吉能否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呢?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几千年的中药概念清热解毒在全国广为普及,上火、祛火的概念也在各地深入人心,这就使红色王老吉突破了地域品牌的局限。

开创新品类永远是品牌定位的首选。一个品牌如果能够将自己定位为与强势对手所不同的选择,其广告只要传达出新品类信息就行了,而效果往往是惊人的。同时,任何一个品牌定位的成立,都必须是该品牌最有能力占据的,即有据可依,如可口可乐说:正宗的可乐,是因为它就是可乐的发明者。而且,对很多人而言,会认为某些国家、区域在某些品类有特别的优势,品牌应充分利用人们心智中的这种认定,将其转化为品牌腾飞的支持资源。

红色王老吉的凉茶始祖身份、神秘中草药配方、175年的历史等,显然是有能力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的。红色王老吉作为第一个预防上火的饮料推向市场,使人们通过它知道和接受了这种新饮料,最终红色王老吉就会成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的代表,随着品类的成长,自然拥有最大的收益。

至此,问题迎刃而解。首先明确红色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其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其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色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让消费者可以尽情享受生活。

(二)传播创新。

在进行定位创新后,原有的传统传播渠道显然已经不适合这个新定位了。这就必须对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为了开拓全国市场,红色王老吉的电视媒体选择从一开始就主要锁定覆盖全国的中央电视台,并结合原有销售区域的强势地方媒体,在2003年,利用非典这个特殊时期,投入巨资进行宣传。这种投放方式保证了红色王老吉在短期内迅速进入人们的头脑,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并迅速红遍了全国大江南北。

在王老吉的渠道和终端地面推广上,除了传统的POP广告外,还开辟了餐饮新渠道,选择湘菜和川菜馆、火锅店作为王老吉诚意合作店,投入资金与他们共同进行促销活动。并且把这些消费终端场所也变成了广告宣传的重要战场,设计制作了电子显示屏、红灯笼等宣传品免费赠送。在给渠道商家提供了实惠后,王老吉迅速进入餐饮渠道,成为渠道中主要的推荐饮品。

随着红色王老吉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王老吉降火功能的认可,王老吉药业也借势宣传推广王老吉的其他产品。2004年8月,王老吉凉茶进入了善于创新和本土化的肯德基店。虽然目前只是在广东范围内的200家肯德基店推出,但王老吉看重的是肯德基店把它推向全国的计划,这和他们推动凉茶全国销售的营销思路是相一致的。

此外,凉茶是岭南特有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王老吉系列产品就是这种文化的载体,因此王老吉推广必须注重文化推广,绘制王老吉连环画、撰写王老吉软文都是文化营销的一部分。同时,王老吉还借助170多年的历史树立凉茶始祖的身份,完善自己的品牌故事,并塑造配方的传统性与神秘性。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吉赞助了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岭南药侠》的拍摄,该剧主角即是品牌的创建者王老吉,这将利用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品牌故事导入消费者的内心。

(三)服务创新。

为了维持顾客对王老吉品牌的忠诚性,王老吉药业推出了以下几种计划:

1、忠实消费者奖励计划。忠实消费者奖励计划是留住忠诚顾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它不但能提高一个品牌的价值,同时能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的忠诚得到了回报。王老吉在一些大型药品连锁店推出的购买金额积累计划或折扣会员卡,奖励那些经常购买其药品的忠诚顾客,受到消费者的热情拥戴。

2、王老吉会员俱乐部。和忠实消费者奖励计划一样,会员俱乐部也能让忠诚顾客感觉到自己被重视。相比之下,忠实消费者奖励计划比较静态,范围比较小,而会员俱乐部能让顾客有较高的参与感。它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渠道,抒发他们对这个药品品牌的想法,同时还可以分享品牌带来的附加服务,真正感觉到品牌的价值。如:王老吉会员俱乐部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这里他们可以咨询、可以聊天、还可以参与不定期的活动。

3、数据库营销。王老吉药业通过各种方式,得到一些药品品牌忠实消费者的资料,包括他们的姓名、住址、职业等,分析这些资料,将新产品介绍、促销活动说明,寄给那些可能回应信箱广告的人。收到广告的人也会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从而加强对品牌的忠诚度。

(四)产品创新。

优质产品是顾客对药品品牌忠诚的前提条件,优质的产品是优秀品牌的根基。剑桥大学企业策略计划研究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决定企业长期盈利的关键因素是被顾客广泛认可的优质产品。品质低劣的企业,平均每天丧失20%的市场份额,相反高品质产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每年按6%的幅度增加。

尽管王老吉的药品质量已属上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要求其与时俱进,进行创新。王老吉药业总共进行了以下的生产创新:首先是生产观念的创新,生产是为了提高社会大众的生活素质。其次是产品创新,跟进时代步伐,推出王老吉广东凉茶颗粒、王老吉无糖冲剂、王老吉清凉茶(绿色纸盒软包装)、王老吉润喉糖、王老吉清润饴等系列产品。此外,生产工艺创新,采用先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离心薄膜缩、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进行生产,借助恒温、恒湿、无菌操作,效率极高。

四、王老吉的品牌保护与拓展

建立了优秀的品牌后,就要考虑品牌的保护以及延伸的问题了,对此,王老吉药业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

1、知识产权保护--更改厂名。有着170多年历史的王老吉,始创于广州,解放前夕才迁往香港。后来,广州复办了一批传统老字号药厂,王老吉牌也在恢复之列,于是形成了穗港两地同时有王老吉品牌药品的特殊情况,并成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做技术练内功虽是做好品牌的关键,但远不是全部。现在三家不同的企业在使用王老吉商标(羊城药业,加多宝,香港同兴药业有限公司),虽然这之间存在着合作与共赢,但长远发展下去,也有品牌认可上的竞争。比如在羊城药业,由于药品扩展本身的特点,虽然通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整个王老吉品牌的销售规模仍停留在1.5亿元左右。但做饮料,由于行业特征,却可以迅速达到甚至超过这样的规模。这其实也是很多业内关心的话题,如果别人把租用品牌做大了,喧宾夺主怎么办?

作为王老吉的真正东家,随着该企业决策层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羊城药业重新启用王老吉这个在岭南家喻户晓的老字号作为企业的名称,就成为该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又能最大限度利用品牌效应。羊城这个商标,在广州各行各业至少有300家企业拥有,但王老吉只有一个。改为王老吉这个在岭南家喻户晓的名称后,不但可以表明羊城药业是王老吉真正的主人,而且整个羊城药业现有几十种其他医药品种,也可大受品牌之益。

2、开拓品牌的海外渠道。王老吉药业有心拓展包括港澳在内的东南亚市场,但发现王老吉商标早已被香港同兴药业有限公司注册,甚至在日本、法国及加拿大等市场。2004年11月9日,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变为合资企业。合资公司由香港同兴药业有限公司出资(增资)16888万元,占48.0465%的股权;王老吉原来的母公司广州药业所持的股份由92.48%下降到48.0465%,剩余股份为职工持股。

据了解,同兴药业海外零售和中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实力,并在香港、东南亚拥有庞大的中药销售网络。而这与王老吉药业一直向往的中药走出国门的目标不谋而合。通过增资,同兴药业成为王老吉药业的股东后,王老吉药业可凭借同兴药业庞大的海外销售网络,扩大王老吉药业产品的销售。

3、产业链的上下延伸。按照王老吉的品牌发展战略,在做大品牌的同时,将把触角延伸到其上下游产业链。据王老吉药业负责人表示,王老吉药业有进入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医药流通等领域的计划,已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王老吉的品牌效应。相信通过这样的品牌延伸,王老吉药业能真正突破自身的发展限制,屹立于世界医药强林。

五、品牌营销对老字号药业的振兴致关重要

从王老吉的发展看,目前市场和营销是老字号药业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老字号的经营观念已经陈旧,需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营销问题,要解决的是品牌传播和产品问题。虽然老字号药业的产品在人们心目中认知度较高,产品质量可靠,这是它们的优势所在。但也必须根据目标细分市场开发,不断创新,不能倚老卖老,要开发适合各类消费者的产品;以前只凭口碑宣传的方法已经不能符合现代营销的要求,对此,老字号应该确立自己的品牌个性,加大传播力度。王老吉取得大发展的根本是营销创新。人们的需求正在趋向多样化,社会时尚在变化,经营环境也在变化,只有不断设计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品牌,老字号药业才有生命力。

如今王老吉已经充满信心,提出了要做中国的可口可乐的旗号,决心走向世界。它的成功,给很多尚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老字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做好老字号品牌可以借鉴以下几条途径:

1、加大传播。长期以来,老字号药业主要凭借口头传播建立声誉。然而,这种口头的传播方式限制了品牌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现在许多老字号药业一般都属于地域性品牌,在地方上算得上是名牌,但出了自己的地盘就基本上没人知道了,因此必须改变固有的宣传模式和传播观念。例如王老吉就是通过了传播创新,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

2、更新形象。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由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一个样,老字号普遍品牌老化,缺乏活力,已经越来越难以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为使老字号焕发新的活力,老字号可以利用现代VI、CI理论更新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为吸引年轻的消费者,北京同仁堂在其崇文门药店举办了为期六周的丽人养颜节,主题分别是丽人护肤周、丽人美容周、丽人养颜周……,扩大消费针对面,突出经营健康的新概念,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年轻时尚的一代。

3、增加产品。很多老字号活到今天,靠的是一招鲜。但是,百年前是绝活,百年后不一定还是绝活。相当多的老字号今天仍旧在倚老卖老,以单一的产品来维系整个企业的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现在可供选择的同类产品很多,老字号已经失去了它的优势。

4、文化传承。老字号最宝贵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对于老字号药业,资本不是决定因素,而决定因素是品牌文化。老字号的品牌文化有继承问题,也有融合问题。就是在继承老字号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优秀的文化,如包装文化、广告文化和经营理念等,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链。充分运用文化链这个手段,使老字号在新时期持续焕发新的活力。

5、品牌保护。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字号的商标在实际中往往并不统一。不同企业拥有同一商标,这极易引发经济学上的所谓公地恶化效应。企业重名现象在全国上下俯拾皆是。像还没有更改厂名前的王老吉,一个品牌同时有三家企业在用。这种寄生现象不解决,老字号的品牌运作将无从进行。不仅仅是因为有人搭便车,更重要的是怕人倒牌子,这有待于企业来进一步理清地域性和全国性企业名称管理的关系,以实现品牌的正名统一。

第四篇:生物调序疗法——开创自闭症治疗新纪元

生物调序疗法——开创自闭症治疗新纪元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个孤独症孩子诞生。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其实一直都存在,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009年年底,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报告显示,在美国新生儿自闭症发病率为1/110,而男孩发病率几乎为1/70。

目前,自闭症的研究与治疗是一个医学难题,相关研究者从未停止在孤独症方面的努力,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生物调序疗法,治疗自闭症的神奇疗法

传统的中医、西医、行为干预,康复训练等自闭症治疗方法只能起到症状的暂时缓解,无法让患儿机体康复。北京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专家打破传统的中、西医学的思维方法,综合了西医,中医,生物,信息,系统等多个学科的优势,发现人脑处处存在着拮抗双方的对立统一的“成序机制”。从恢复拮抗双方的对立统一(即成序机制)入手,实现对“序”和“整合机能”的同步调节,创新性的提出了有序医学学说和生物调序疗法。生物调序疗法治疗特性:

 五轴诊断,查清病因,整体评估患儿机体状态

五轴诊断突破传统诊疗思路,从整体角度研究儿童发育行为与精神心理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疾病中儿童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所导致的肌体状态的变化规律,找出人体神经、循环、消化、免疫、内分泌等诸系统异常的生理指标,分析出导致机体序变紊乱的原因,为建立人体正常的成序机制建立提供科学数据。

 生物调序,修复大脑成序机制

找到导致机体序变紊乱的生理指标,首先借助生物医学技术,靶向定位病灶,修复受损神经元突触同时恢复神经递质分泌功能,使中枢神经元生理活动大量同步化,建立神经中枢的成序机制。神经递质及大脑的整合功能增强,促使神经肽(神经调质)大量释放,修复大脑原有的成序机制。

 整体调序,迅速恢复机体各项功能

生物调序能够同步调整人的神经、免疫、内分泌、消化诸系统的生理活动,使之呈现双向调节的变化,从而达到调节神经(包括植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增强免疫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机能的目的,因而具有整体调序作用。使患儿体征得到全面改善和恢复。 使患儿关键性康复指标恢复,融入社会

患儿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后,治疗进入康复阶段,再辅以综合性教育和训练:行为分解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排毒与膳食调理等使患儿整体机能得到改善,逐步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快速融入社会。

就目前国内外接受该技术的临床统计,约超过8成接受治疗者,在绝大部份关键性指标上均取得明显改善。生物调序疗法,快速改善和修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比起单纯教育训练和药物治疗更能改善患儿的脑功能,远期效果优势明显,使自闭症患儿所存在的核心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疑是拯救儿童自闭症的一缕阳光。该项技术成果已经被美国(APA)精神医学会在国际医学界推广、应用。

2013年世界自闭症日(4月2日)CCTV4、CCTV13的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的这项技术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说,生物调序不仅在临床治疗上,还是在人脑潜能开发上,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开创了自闭症治疗的新纪元。济南六一天使儿童医院作为胡亚美国际儿童医学院临床单位、六一天使基金山东唯一定点医院已成功引进该项治疗方案,目前已经治疗多名自闭症患者,家长可以放心选择。

济南六一天使儿童医院专家提醒家长:虽然孤独症一般于2-3岁被诊断,但新研究在12个月龄的儿童中发现,如果我们能及早辨别孤独症症状并及时干预,预防其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大。因此,早期诊断及预防自闭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及早带可能患自闭症的儿童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早确诊、早干预。

第五篇:开创两岸图书资讯学与图书馆事业新纪元 冉从敬

开创两岸图书资讯学与图书馆事业新纪元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侧记

冉从敬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2012年7月3日—7日,我随大陆代表团参加了在台湾淡江大学召开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经过两天的高密度学习讨论和一天的台湾图书馆参观访问,收获颇丰,印象深刻,在此予以小记,以和同仁分享。

为促进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台湾中华图书资讯教育学会与大陆图书情报学院系和图书馆界自1990年代就开始酝酿和共同发起“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从1993年起先后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3年12月12-15日)、北京大学(1994年8月22-24日)、武汉大学(1997年3月31日-4月2日)、中山大学(1998)、四川成都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2000)、哈尔滨黑龙江省图书馆(2002)、大连理工大学(2004)、中山大学(2006)、武汉大学(2008)和南京大学(2010)等十个地方成功举办了十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因为前十次一直在大陆举办,对于何时能在台湾举办是与会专家最近几届研讨会热议的主题之一。2012年首度移师台湾,由中华图书资讯学教育学会、淡江大学图书资讯与图书馆学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主办,于7月4日至5日在台湾淡江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开创两岸图书资讯学与图书馆事业新纪元”,以强化本会议首次于台湾举办的跨时代意义。此次研讨会发表论文共113篇,包括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师范大学、中兴大学等台湾的不同大学和研究机构撰写的40篇论文和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大陆的24所大学及各地图书情报机构共撰写的73篇论文。大陆及其香港参会人数达63名,两岸参会者总数达270人,聚集了两岸在图书馆学、资讯科技、出版研究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大量专家。

在大会的开幕式之后,世新大学赖鼎铭校长进行了专题演讲。赖校长在台湾辅仁大学获得图书馆学学士学位,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获得图书资讯学博士学位,曾任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主任、图书馆馆长、世新大学校长,对图书资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洞见。赖校长在他的讲演中探讨了台湾图书馆界的二个意义之网和两个思想源流。第一个意义之网是文华专科学校的影响;第二个意义之网是美国专业学院的影响。台湾的图书馆学在这双重影响下不断成长。第一个意义之网中的蓝乾章、沈宝环、严文郁、周骏富等文华专科毕业生奠定了台湾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第二个意义之网中的沈宝环(受文华图专和美国的双 重影响,沈祖荣之子)、王振鹄、黄世雄、胡述兆、张鼎钟、胡欧兰、李德竹、高锦雪等受到美国系统教育,获得美国图书资讯相关学科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学者推动了台湾图书资讯的继续发展。继之而起的是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蔡明月、杨美华、朱则刚、吴明德、陈雪华、黄慕萱、林珊如、陈书梅、蓝文钦、唐木群、林奇秀、杨东谋、林丽娟、吴美美、吴政睿、邱铭心、詹丽萍、苏小凤、赖玲玲、林志凤、赖鼎铭和获得英国博士学位的薛理桂、邱炯友、王美玉等逐渐成为目前台湾图书资讯学的中流砥柱。从这两个意义之网中可以归纳出台湾图书资讯学的两个思想源流,一个是似断未断、不绝如缕的民族文化;一个是虽远似近、文本清晰的美国文化。在意义之网和思想源流的基础上,赖校长提出了他对图书资讯学的忧心,包括在学术上图书资讯学研究整体之持续力并不强,可能影响研究者计划主题的长期发展;还有在专业定位上,他认为存在专业定位不清的问题,面临着许多实际的考验,例如,立基于阅读追求启蒙的图书馆,遇到不爱读书的这一代,该如何因应?在影音的世代,图书馆的服务如何进行等问题。赖校长最后提出两岸交流的未来式,呼吁海峡两岸探索双方差异弥补的方法并不断推进合作。

在赖校长的专题研究之后,迎来了别具特色的长青论坛。由王振鹄教授、胡述兆教授、胡欧兰教授、马费成教授、黄世雄教授畅谈图书资讯学科和两岸图书资讯学交流的历史与现状,并提出了对于未来发展的殷殷期望。已经88岁高龄的王振鹄教授首先发言。王振鹄教授在美国获得图书馆学硕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台湾“中央图书馆”馆长,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大学及辅仁大学教授。王振鹄教授提出两点要求图书资讯学同仁关注,一是要维护整个中华文化的文献传承,这是海峡两岸的共同任务。中国古代典籍丰富、书籍的编修和维护需要很多专业技能和文献资源,双方可以合作。二是在新兴科技面前,我们不能忘记百年来图书馆的成就和价值。如果我们不肯定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价值,我们的图书资讯学研究就失去了支点。胡述兆教授也已经86岁高龄,在长青论坛里他深情的回顾了他发起和参加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的历史(他参加了十一届研讨会中的九届)以及他参加IFLA年会中和大陆从事图书资讯研究的学者之间交往的点点滴滴。从他的叙述中,不难感受到海峡两岸图书资讯交流的不易,从当初的猜疑、隔膜、敏感到尝试交往、深化合作,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胡述兆教授号召抛除政治歧见、弱化意识形态、寻找共通主题,进一步推进海峡两岸的实质性合作。胡欧兰教授第三个发言,这个曾经在日本殖民台湾时接受了三年教育的教授谈到了幼小时总认为自己是日本人,45年之后渐渐从心理上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她提出了几点希望,第一,希望海峡两岸共同努力,不要固步自封,要互补有无,共同做好中华文化的数位典藏。她认为,台湾和大陆的资料都不齐,一定要把祖宗留给我们的资料好好地收集整理。第二,要共同发展中文资 料的相关标准,并努力把这个标准升级为国际标准。第三,要学会彼此分享,完善彼此观摩学习和互相访问的常规机制,共同努力。第四,在国际上不要互相排挤,要互相扶持成长。在参加国际会议中不要有任何的纷争。随着政府的放开,未来有更大的合作空间。武大的马费成教授是长青论坛中的大陆代表。作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老院长,对图书资讯学教育和图书资讯事业有着深刻理解和智慧解读。在发言中马费成教授首先谈及自己参与的四次来台交流经历。他认为台湾和大陆在图书资讯领域进行深层交流是有良好基础的,双方同文同种,交流便利。两者的图书资讯学从实质而言,都来自美国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大陆的图书馆学由美国的韦棣华女士依循美国模式用毕生精力创建和发展,虽然一度深受苏联图书馆学的影响,就目前而言,苏联的影响已经逐渐淡去,美国的影响仍然是其主流;台湾的图书资讯虽然受到大陆文华图专和美国的双重影响,但毕竟文华图专本身就打上了美国图书资讯研究的烙印,所以,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究的根源是同一的。马费成教授提出要用变化的思维来审视图书资讯学的发展,并要构建图书资讯的核心知识体系。长青论坛最后一位发言者黄世雄教授幽默风趣,首先就对自己“白眉大侠”的形象进行了自我调侃。这位75岁的老者对海峡两岸的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充满了感情,希望这个合作要不断进行下去,推进更多的实质性合作。长青论坛悠长而又韵味,让我这个后生晚辈仿佛穿越了图书资讯交流的时间丛林,看到了一片充满温情的天地。

长青论坛以后,系主任座谈、专题论坛、青年论坛相继开展,学者专家兵分几路,各自在感兴趣的话题中交流和学习。其中,系主任座谈备受关注。这次系主任座谈由邱炯友教授和陈传夫教授主持。有20位系主任(或曾任过系主任)参加,包括肖希明、林信成、孙建军、曹树金、王学东、柯浩仁、苏小凤、陈舜德、吴昌合、黄水清、杨勇、刘灿娇、李月琳、柯平、余显强、张敏、王梅玲、王兰香等教授和学者。系主任座谈形成了四项议题和决议,分别为:议题一:讨论下一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主办单位。决议:全体鼓掌通过由南开大学来举办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详细时间由主办单位决定,目前先暂定于2014年7月或8月。议题二:讨论“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是否改成一年举办一次或维持两年一次?决议:若缩短为一年,筹备时间可能太短,还是维持两年办一次。议题三:讨论“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台湾与大陆轮办规律。决议:由于大陆图书资讯学门的规模较大,原则上可以大陆两次,台湾一次的方式轮流主办,往后如有变动再另议。例如:2014年在大陆举办、2016年在大陆举办、2018年在台湾举办。议题四:讨论两岸院/系/所之间的交流:招生、合作教学(开课)、合作研究。决议:(1)招生:鼓励两岸师生短期交流、互访、进行学生交换或修读硕博士学位,本会主要任务为搭建双方合作交流平台,各院系可进一步就实质合作交流细节进行讨论 或签订协议。(2)合作教学(开课):邀请两岸教授至图资领域相关院/系/所开设课程、举办讲座。(3)合作研究:两岸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建立两岸“特定兴趣小组社群(Special Interest Group),内容包括各校的联系方式、各位教授的专长及联系方式,方便图资领域能彼此联系、交流、结合两岸以及其他地区国家相关图资领域系所,进行合作研究,以提高图资领域之可识度。

在百家争鸣的各路演讲中,笔者虽然想一一亲历学习,但分身乏术,只能部分参与。为了避免挂一漏万,评论失当,现仅将我听到的部分专家的演讲题目加以列出,供读者参考。在图书馆经营管理实务专题上,有柯皓仁等的《大专院校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可行性之研究》、张慧铢等的《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之建置营运与使用成效:以国立中兴大学图书馆兴阅坊为例》、司莉等的《中国大陆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现状调查》、黄丽虹的《大学图书馆之产业情报服务探讨》、林呈潢等的《利用双因素理论探讨我国大学图书馆馆员工满意之研究》、王梅玲等的《完全中学图书馆服务品质平量之研究:以台中市为例》、黃元鹤的《从智慧资本观点探讨工商图书馆经营策略研究》、陆颖隽等的《企业云服务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宋慧筠等的《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参与:以英国公共图书馆为个案》、宋雪芳等的《黑暗中的星星:盲人馆员之实例探析》、初景利等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吴昌合的《近十年我国图书馆品质管制研究热点问题》、叶晶珠的《姗姗来迟的德国图书馆伦理规范》。在“资讯服务与使用者研究”专题上,有曹树金的《基于用戶需求的图书馆用户满意实证研究 》、严鼎忠的《图书馆知识服务面对人权议题的两难抉择》、潘燕桃等的《图书馆用户网络自主培訓系统构建策略研究 》、李月琳的《个体投资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邱铭心的《网络消费者健康资讯初探》、李颖等的《网络消费信息行为模式研究》、冯湘君的《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调查研究》、陳志铭等的《数字图书馆资讯架构对于数位学习之学习成效影响研究》、肖勇的《论中国大陆图书馆学与西方图书资讯学(LIS)的实质性映射对应》。在“资讯检索与资讯系统”专题上,有王世伟的《再论智慧图书馆》、周黎明等的《论网络信息安全传播中的用户责任》、黄水清等的《基于文本的qRT-PCR实验内参基因挖掘研究》、宋恩梅的《手机信息交流的调查分析:以大陆和台湾为例 》、马费成等的《基于用户行为的网络资讯失效研究》、邓仲华等的《论SLA在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包心萍等的《两岸机构知识库(IR)发展和现况比较》等。另外,在其他几个专题领域,诸如“参考服务”“资讯与知识组织”“档案学研究、出版与电子书”“阅读研究、资讯素养”“资讯社会与图书资讯学”“资讯计量研究”等,本人虽然没能有幸聆听,但不少专家学者进行演讲的精彩在会中的点心时间或其他场合都如细水般渗透了出来,本文就不详细列举了。同 时,还有六场青年论坛展示了海峡两岸的硕博士生的成长历程,他们的声音会在以后的历次论坛中越来越响、渐成主流。

两天的学术争鸣后,第三天为对台北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考察。主要考察了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台湾淡江大学图书馆、台湾国家图书馆等。台湾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硬件设施和人性化的服务方式给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台湾的几日里,不但有图书资讯的学术交流,更有双方文化的碰撞。这是一次学术之旅、也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之旅。期待下一次在南开再见。

下载第一节 开创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节 开创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