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2017第二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计划
伊宁市阿衣汗小学2016---2017学年 第二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构建推进素质教育小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为学生确定个体化发展性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不但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基础上提高,更要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评价原则
在实施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如下原则:
1、多元性原则。从思想品德与行为、学习品质与能力、体育活动与健康等方面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
2、过程性原则。使用中注重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习惯与言行,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多向性原则。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进行多向、充分的信息交流,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三、评价方法
1、评价等级分为A、B、C、D、E五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一般、不合格,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测评时由学生本人、家长、小组、教师分别对照评价标准,2、采用记实评价测评方法。爱好特长、竞赛获奖、评优情况等项,要依据记载的实际情况评定。
四、评价步骤
1、自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按照相关的评价要素,依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给自己写出评价性的语言——“自己的话”,并做出等级评价。
2、家长评。家长按照相关的评价要素,依据学生校外表现写出评价性的语言——“家长的话”,并做出等级评价。
3、组评。学生本人将自评结果在小组内进行汇报、交流,小组成员按照相关的评价要素,依据学生本人的学习生活表现,协商做出等级评价。
4、教师评。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给学生写出评价性的语言——“教师的话”,并做出等级评价。
5、由教师汇总四方面的评价结果,为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学生和家长反溃
五、评价要求
1、学生评价实行校长负责制。
2、学校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负责组织实施。
3、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评价档案(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做好学生个人的信息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4、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评价结果实行学生、家长、班主任签字制度。
第二篇:2016-2017第二学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伊宁市阿衣汗小学2016---2017学年 第二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伊宁市阿衣汗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1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一)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项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乡、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行为习惯。
(2)学习愿望和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交流与合作: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
(4)个性与情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对生活、学习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逐步养成勤奋、自律、宽容、自强的个性品质。
(5)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和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6)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审美与表现:拥有健康的审美世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能用适当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或有一项艺术特长。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指基础性发展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定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伊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2、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级分A、B、C、D四级。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评定为A;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定为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评定为D。
凡评定为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评定为A: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相关活动中获奖;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评定为A:在校内外大型体育、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身体素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等级;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相关部门组织被认可的体育比赛的前十名获奖者,音乐、美术等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含
集体项目);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六名获奖者和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含集体项目)。
四、评价方式与方法
(一)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
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
(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
1、重视日常评价。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 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A、B、C、D、E五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一般、不合格,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一般以上,准予毕业。
小学生升入初中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成长手册应一并装入学生个人档案带到初中。
第三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计划(2011-2012)第二学期
学生评价工作计划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落实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日常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一步明确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音乐、美术、体育与身心健康等非学业考试课程的发展;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我校在总结2010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的基础上,在近年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注重以下工作流程,进而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将综合素质评定落实到过程教育教学中。
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具体落实“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在成长过程中掌握终身发展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1.班级文化落实“四有”:有班级之窗(班级文化、公约),有读书角,有生物角,有展示栏。
2.抓好载体,培养“四自”精神:自主、自治、自律、自强。3.学生自主发展,做到“四个一”:扮好一个角色,锻炼一种能力,承担一份责任,体验一种感受。
二、重点:
成为反思型教师:教育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离开教学态度谈教育改革纯属空想。其特征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经常为自己设定目标,而是否达到这些目标则是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理解程度来度量。
二期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集体建设:学生臵身于班集体生活,一方面可以满足他们各种精神的需求,如产生归属感,得到关爱和尊重,与同伴交往,获得知识信息,承担责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等。同时,接受集体道德规范的熏陶,学会合作和共处,学会理解和尊重,学会负责和关怀,学会处事和学会做人。
三、设计构思: 1.遵循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框架。一条主线:校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二个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三个板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结合。四种理念:德育核心理念,学科整合理念,学生主体理念,习惯内化理念。五小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心之帮教育。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实行过程记录评价。为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阳光操作。学校将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学生成长档案袋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需要:包括封面设计、我的简历、我的发展目标、我是班级、学校的主人,我的社会实践、反思,我的个性特长,我的创意、创编,我的成长足迹,阳光记录,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自我评价与家长意见等共12项内容。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详实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学习进步表现、各种活动,如读书科技节、创新大赛、风采展示、演讲、辩论、竞赛、征文、社会实践,为民服务,如好人好事等。过程:各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7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全体师生包括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检查、评比评出“班级之星”、“校园之星”,实行每月一评。每学期结束,评出“三好学生”。各班选出40%优秀的“成长档案袋”,期末,让同学们观摩、学习、交流。
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操作细则。目前,我校所制定的“评价方案”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但我校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等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总评等第优秀学生不低于30%,需努力控制在30%以内,横向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
四、突破的难点:
(1)达成共识:每个学生真实记录成长轨迹,家长老师真心倾听学生成长的脚步声。
(2)家长和教师应该去体会孩子的生存状态,去认识童心的可爱,成人应尽力去成全、保护它。
(3)新课程背景下的班集体建设,家长及学生心理状态探讨,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如何具有真实性、公平性。
(4)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家长和社区参与。
五、工作分工情况: 学生评价领导小组组长:周永林校长:统筹、全面负责设计,组织协调,指导。
学生评价领导小组副组长:教学副校长:负责操作,过程设计与具体落实。
成员: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实施及过程评价,具体操作“四各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运行,丰富完善过程设计。
搞好日常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三个环节评价工作。一是搞好日常评价。
日常评价更多地是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相应的教学对策。日常评价的记录形式采用百分制与等第制相结合的形式记录。
二是搞好期中评价。
期中评价是一学期的中间进行的一次较全面的评价活动,具有阶段总结性评价的功能。
三是搞好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是每个学期进行的一次全面的评价活动,具有阶段总结性评价的功能。要改变过去以期末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判学生学业状况的唯一依据的做法。不论记录袋还是发展性评价手册,都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发展。只要对学生成长有益,记录、评价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适合不同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把发展性评价手册当成求学、求知、求能的“伴侣”,成为他们贴心的“学期志”;当成启蒙、启德、启智的“读书”,成为他们心仪的“指南针”。
深化评语改革,让评语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不论期中与期末评价,还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评语”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评语”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评价,对教师而言是实施教育的一种载体和渠道。如果说,各学科的等第评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程度式的一种量性评价;那么,评语则是对学生全面成长的状态化的一种质性评价。因此,“评语”承载着评价的重任,是学生情况的“概貌”提示,是学生成长的“肖像”描写。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亮出自己的水准。“评语”改革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是学生自评。认真对待:要抱着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对自己一段时间的表现作一个梳理。尽量全面:把优缺点来个全面事先盘整。率真准确:毕竟是自己写自己,不必客气。
二是同学互评。心态放正: 要与人为善,从同窗的进步角度多留点笔墨。抓住要点: 要写出对同伴可能影响最大的方面,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留有余地:考虑同伴的承受力。
三是班主任评价,准确把握:尽可能把“肖像”画得像些、再像些。突出重点: 以一个学期为限,找出重点方面说透。选择分寸: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语气和词语,有个性。
四是学科教师评价。简洁明确:对学生本学科学习程度来个“真情道白”。注意观察:平时注意学生的观察,才可能使评语不长但有特点。提出建议:根据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提些具体意见。
五是家长参评。实事求是:坦然将孩子在家情况作个概貌式描述。沟通展示:将与孩子有关评价的沟通略作介绍。提出要求:可对教师和校方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从而,使“评语”成为学生今后努力的向标,吹响进步的“风铃”。
要“评语”效益最大化,我们还要加强学生及家长看评语的“心情指导”。学生看评语,一要心态放平:看同伴、老师或家长的评语,把它当作有许多人在帮助你,是为了你好,即使有些话并不顺耳,也并不要紧,要学会“过滤”;二要看出关键:评语中有些话,如表扬的话可一看而过,而对“有所指的话”,要特别留意,这可能对你有意思;三要多多思索:评语是一笔财富,要透过字面看出名堂,要多想想,家长看评语,一要心平气和: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能容纳孩子的一切;二要帮助指点:强调与孩子的思想沟通,不拘泥于评语;三要鼓励为主:好的要鼓励,暂时落后的更要鼓励。从而,让“评语”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 “心与心交流的桥梁,情与情沟通的渠道,人与人勉励的载体”。
学生评价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新一轮的课改精神,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出发,使评价工作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做事、学习、交往、审美、健体、主动发展、充分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培养出志存高远、人格健全、特长明显、基础扎实、善于创新、乐于实践的人才。
①构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目标,即:品德行为、学习品质、个性素质的母项目标。
a、品德行为方面包括三个子项目标:遵守常规、讲究美德、心理健康。在品德行为方面,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遵照评价目标,不断改进
行为,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进取意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b、学习品质方面包括四个子项目标:积极思考、问疑解难、参与合作、探索创新。在学习品质方面,通过抓课堂评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需要,发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c、个性素质方面包括三项子项目标:广泛兴趣、丰富积累、善于实践。在个性发展方面,通过评价转变传统的“一张卷纸定乾坤”的评价观。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学校要提倡“天天都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材”,让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展露,人、人都有广泛兴趣,人、人都能丰富积累,达到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标。
②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
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因此在评价活动中遵循价值导向原则、民主互动原则、激励发展原则和评价反馈原则,鼓励学生本人、同学之间进行评价,将评价变为师生、家长、乃至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形成评价活动的多元化。
a、探索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全程使用激励用语。做到肯定性评价激励化、指正性评价勉励化,否定性评价人性话,课堂上使用激励卡、成就星和能力检测得“优”的评价方式。这样通过教师的热情的鼓励和恳诚的期待,总能给学生一种关怀,能让学生时时产生自我,产生“我能行”、我也能做好的愿望。
b、探索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要真诚、坦白、童言无忌、互相勉励,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不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奋发向上、勤勉自尊。
c、探索家长评、社会评,引导家庭、社会担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推行“新三好学生”、“合格学生”回归家庭、社会认定的举措,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评价学生的网络。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反思,采用多方面的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研究方案,再继续下一个阶段(又一个循环圈)评价工作的实施,直至总结出经验,完成结题工作。具体要采取以下方法:
①对教师:通过听课、调查问卷、写研究日志、个案分析等。②对学生:测试、作品评选、竞赛、设计活动评价表考察等。③建立“月成长星评价表”、“月总结回顾反馈表”、“月我和爸、妈妈一起评表”、“期中终结回顾表”、“期末总结回顾表”,并定期抓好评价,开好评价班会。④推行《成长材料袋》,材料袋里浓缩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部精华,每学期把学生成长足迹、成果装成完美的成长集,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不断完善发展自我。
⑤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评价”的大氛围,营造关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大环境。
四、实施的过程及主要措施
1、详实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在前期《评价方式探讨问题研究》结题的基础上,排出与本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并对本课题研究重点再明确、再细化,突出在原有《评价方式探讨问题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将遵循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发展性、过程性、主体性、多元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不断追求评价方法科学性、有效性力求创新,重心放在对学生成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衔接与融合,做到过程性评价记录制,终结性评价制度化。(每月终结性评价要上一次能力考察课、开一次综合素质评价班会;每学期终结性评价要把《成长材料袋》内容装成学生的“成长集”)
2、继续落实教师个人研究计划,切实保证一线研究教师有针对性研究。我们继续根据各校实际,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要素变成子课题(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科学、评价方式简约、灵活多样……),落实在每个教师的头上,并形成个人的研究计划。
3、教师在实施自己的计划中不断学习、反复实践、经常反思、认真总结,指导教师要抓好以下五个过程。
①对《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要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切实在评价过程中达成实效性评价的研究效果。
②坚持随记《研究日志》,重视搜集整理实验资料,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档案。
③参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抓好 “月总结回顾表”、“期中总结回顾表”、“期末总结回顾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评表”的有效实施,组织开好评价班会,上好能力考察课。④撰写评价案例、反思,重视研究过程。
⑤把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融入课堂,教师课堂全程使用激励用语,做到肯定性评价激励化、指正性评价勉励化、否定性评价人性化。课堂上经常使用“激励卡”、“成就星”和能力检测得“优”的评价方式。
4、认真总结,举办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形成全镇区域内的成功做法,并在教师工作中广泛应用。
第四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计划(2011-2012)第二学期
四各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计划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落实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日常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一步明确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音乐、美术、体育与身心健康等非学业考试课程的发展;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我校在总结2010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的基础上,在近年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注重以下工作流程,进而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将综合素质评定落实到过程教育教学中。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具体落实“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在成长过程中掌握终身发展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1.班级文化落实“四有”:有班级之窗(班级文化、公约),有读书角,有生物角,有展示栏。
2.抓好载体,培养“四自”精神:自主、自治、自律、自强。
3.学生自主发展,做到“四个一”:扮好一个角色,锻炼一种能力,承担一份责任,体验一种感受。
二、重点:
成为反思型教师:教育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离开教学态度谈教育改革纯属空想。其特征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经常为自己设定目标,而是否达到这些目标则是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理解程度来度量。
二期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集体建设:学生置身于班集体生活,一方面可以满足他们各种精神的需求,如产生归属感,得到关爱和尊重,与同伴交往,获得知识信息,承担责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等。同时,接受集体道德规范的熏陶,学会合作和共处,学会理解和尊重,学会负责和关怀,学会处事和学会做人。
三、设计构思:
1.遵循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框架。一条主线:校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二个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三个板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结合。四种理念:德育核心理念,学科整合理念,学生
主体理念,习惯内化理念。五小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心之帮教育。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实行过程记录评价。为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阳光操作。学校将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学生成长档案袋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需要:包括封面设计、我的简历、我的发展目标、我是班级、学校的主人,我的社会实践、反思,我的个性特长,我的创意、创编,我的成长足迹,阳光记录,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自我评价与家长意见等共12项内容。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详实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学习进步表现、各种活动,如读书科技节、创新大赛、风采展示、演讲、辩论、竞赛、征文、社会实践,为民服务,如好人好事等。过程:各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7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全体师生包括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检查、评比评出“班级之星”、“校园之星”,实行每月一评。每学期结束,评出“三好学生”。各班选出40%优秀的“成长档案袋”,期末,让同学们观摩、学习、交流。
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操作细则。目前,我校所制定的“评价方案”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但我校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等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总评等第优秀学生不低于30%,需努力控制在30%以内,横向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
四、突破的难点:
(1)达成共识:每个学生真实记录成长轨迹,家长老师真心倾听学生成长的脚步声。
(2)家长和教师应该去体会孩子的生存状态,去认识童心的可爱,成人应尽力去成全、保护它。
(3)新课程背景下的班集体建设,家长及学生心理状态探讨,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如何具有真实性、公平性。
(4)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家长和社区参与。
五、工作分工情况:
学生评价领导小组组长:周永林校长:统筹、全面负责设计,组织协调,指导。
学生评价领导小组副组长:教学副校长:负责操作,过程设计与具体落实。成员: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实施及过程评价,具体操作“四各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运行,丰富完善过程设计。
搞好日常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三个环节评价工作。
一是搞好日常评价。
日常评价更多地是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相应的教学对策。日常评价的记录形式采用百分制与等第制相结合的形式记录。
二是搞好期中评价。
期中评价是一学期的中间进行的一次较全面的评价活动,具有阶段总结性评价的功能。
三是搞好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是每个学期进行的一次全面的评价活动,具有阶段总结性评价的功能。要改变过去以期末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判学生学业状况的唯一依据的做法。不论记录袋还是发展性评价手册,都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发展。只要对学生成长有益,记录、评价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适合不同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把发展性评价手册当成求学、求知、求能的“伴侣”,成为他们贴心的“学期志”;当成启蒙、启德、启智的“读书”,成为他们心仪的“指南针”。
深化评语改革,让评语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不论期中与期末评价,还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评语”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评语”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评价,对教师而言是实施教育的一种载体和渠道。如果说,各学科的等第评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程度式的一种量性评价;那么,评语则是对学生全面成长的状态化的一种质性评价。因此,“评语”承载着评价的重任,是学生情况的“概貌”提示,是学生成长的“肖像”描写。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亮出自己的水准。“评语”改革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是学生自评。认真对待:要抱着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对自己一段时间的表现作一个梳理。尽量全面:把优缺点来个全面事先盘整。率真准确:毕竟是自己写自己,不必客气。
二是同学互评。心态放正: 要与人为善,从同窗的进步角度多留点笔墨。抓住要点: 要写出对同伴可能影响最大的方面,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留有余地:考虑同伴的承受力。
三是班主任评价,准确把握:尽可能把“肖像”画得像些、再像些。突出重点: 以一个学期为限,找出重点方面说透。选择分寸: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语气和词语,有个性。
四是学科教师评价。简洁明确:对学生本学科学习程度来个“真情道白”。注意观察:平时注意学生的观察,才可能使评语不长但有特点。提出建议:根据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提些具体意见。
五是家长参评。实事求是:坦然将孩子在家情况作个概貌式描述。沟通展
示:将与孩子有关评价的沟通略作介绍。提出要求:可对教师和校方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从而,使“评语”成为学生今后努力的向标,吹响进步的“风铃”。
要“评语”效益最大化,我们还要加强学生及家长看评语的“心情指导”。学生看评语,一要心态放平:看同伴、老师或家长的评语,把它当作有许多人在帮助你,是为了你好,即使有些话并不顺耳,也并不要紧,要学会“过滤”;二要看出关键:评语中有些话,如表扬的话可一看而过,而对“有所指的话”,要特别留意,这可能对你有意思;三要多多思索:评语是一笔财富,要透过字面看出名堂,要多想想,家长看评语,一要心平气和: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能容纳孩子的一切;二要帮助指点:强调与孩子的思想沟通,不拘泥于评语;三要鼓励为主:好的要鼓励,暂时落后的更要鼓励。从而,让“评语”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 “心与心交流的桥梁,情与情沟通的渠道,人与人勉励的载体”。
2012.2
第五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划
崇远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一轮的课改精神,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出发,使评价工作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做事、学习、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培养出志存高远、人格健全、特长明显、基础扎实、善于创新、乐于实践的人才。
1、构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目标。
a、品德行为方面包括三个子项目标:遵守常规、讲究美德、心理健康。在品德行为方面,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遵照评价目标,不断改进行为,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进取意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b、学习品质情感态度方面包括四个子项目标:积极思考、问疑解难、参与合作、探索创新。在学习品质方面,通过抓课堂评价,以学
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需要,发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c、个性素质特长方面包括三项子项目标:广泛兴趣、丰富积累、善于实践。在个性发展方面,通过评价转变传统的“一张卷纸定乾坤”的评价观。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学校要提倡“天天都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材”,让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展露,人人都有广泛兴趣,人人都能丰富积累,达到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标。
2、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
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因此在评价活动中遵循价值导向原则、民主互动原则、激励发展原则和评价反馈原则,鼓励学生本人、同学之间进行评价,将评价变为师生、家长、乃至社会活动,形成评价活动的多元化。
a、探索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全程使用激励用语。做到肯定性评价激励化、指正性评价勉励化,否定性评价人性话,课堂上使用激励卡、成就星和能力检测得“优”的评价方式。这样通过教师的热情的鼓励和恳诚的期待,总能给学生一种关怀,能让学生时时产生自我,产生“我能行”、我也能做好的愿望。
b、探索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要真诚、坦白、童言无忌、互相勉励,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不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奋发向上、勤勉自尊。
c、探索家长评、社会评,引导家庭、社会担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推行“新三好学生”、“合格学生”回归家庭、社会认定的举措,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评价学生的网络。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反思,采用多方面的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研究方案,再继续下一个阶段评价工作的实施,直至总结出经验,完成工作。具体要采取以下方法:
①对教师:通过听课、调查问卷、写研究日志、个案分析等。②对学生:测试、作品评选、竞赛、设计活动评价表考察等。③推行《成长材料袋》,材料袋里浓缩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部精华,每学期把学生成长足迹、成果装成完美的成长集,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不断完善发展自我。
四、实施的过程及主要措施
1、详实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在前期《评价方式探讨问题研究》结题的基础上,排出与本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并对本课题研究重点再明确、再细化,突出在原有《评价方式探讨问题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将遵循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发展性、过程性、主体性、多元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不断追求评价方法科学性、有效性力求创新,重心放在对学生成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衔接与融合,做到过程性评价记录制,终结性评价制度化。
2、继续落实教师个人研究计划,切实保证一线研究教师有针对性研究。我们继续根据各校实际,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要素变成子课题(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科学、评价方式简约、灵活多样…),落实在每个教师的头上,并形成个人的研究计划。
3、教师在实施自己的计划中不断学习、反复实践、经常反思、认真总结,指导教师要抓好以下四个过程。
①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要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切实在评价过程中达成实效性评价的研究效果。
②坚持重视搜集整理实验资料,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档案。③撰写评价案例、反思,重视研究过程。
④把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融入课堂,教师课堂全程使用激励用语,做到肯定性评价激励化、指正性评价勉励化、否定性评价人性化。课堂上经常使用“激励卡”、“成就星”和能力检测得“优”的评价方式。
4、认真总结,举办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形成全校的成功做法,并在教师工作中广泛应用。
崇远小学校 2012年秋
1、班级工作计划。
2、阶段性小结、反思。
3、个案分析材料(评价案例)
4、教师论文。
5、评价总结。
6、学生奖状、证书(复印)佐证材料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