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地球和平共处读后感
读《与地球和平共处》有感
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几日《与地球和平相处》一书,尽管没有完全读完、读懂,却也是感触颇深。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当环境在即使是最自私盲目,最习惯于篡改事实、玩弄权力的人那里都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时,地球实际上已经将人逼到了悬崖边缘。
然而,你无法对人类进行审判:人既是被告一方,又是受害一方;既是手段卑劣的元凶,又是天真无辜的被害人。这很像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麦克白,由于受到来自地狱的欲望之火的煎熬,这个脆弱的灵魂一步步滑向深渊,他在杀戮他人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疯狂的牺牲品。人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屠戮,不正是在遵循着麦克白自我毁灭的道路行进着吗?
在《与地球和平共处》中,作者简单明了地为我们指出了人与自然环境不和谐的渊源——在地球自然生态圈的精巧网络中,所有物质的存在都要符合物质循环的规律;而在人类创制的技术世界里,被生产出来的东西往往只有功利目的,且一次性使用后便只能丢弃。又由于这种物质的生产不遵守生态规律而是任意组合的分子结构,自然界无法将其分解。更糟的是,这些废物对人来说经常是有毒的。
当我们为每一个科学幻想终于变成了事实而欢呼时,谁会想到它对我们的生存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威胁。为节约能源采用核电技术,却产生了无处丢弃的辐射废料;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大规模使用氮肥,却严重污染了河流、水源;焚化垃圾同时发电,听上去是个美妙的主意,却产生了致癌的粉尘;石化工业为大众消费提供了便利的包装、洗涤用品,一次性使用后却给自然增添了永远摆脱不掉的负担„„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人们对其依赖和期望也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人对它的反思和控制也可能越来越微弱。
要求人为环境危机放弃已经取得并带来巨大利益的技术生产,如同让走向疯狂之路的麦克白回心转意,一切好像都为时太晚。人和地球已经宣战,本是母子却反目为仇,非打到两败俱伤,共同毁灭为止。种种环保的努力,在悲观的阴云笼罩中,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然而,巴里·康芒纳却为他这本处处论尽技术圈对生物圈的伤害的书取了一个非常乐观的书名——《与地球和平共处》。它看上去像一句空洞的宣传标语,似乎问题已经严重到只能用口号来自我安慰或自我嘲讽。事实上,对环境问题了解得越表面化,可能越会失去信心。而作为一个专门的环境研究者,本书作者却相信问题是可以逐步缓解,幸运的话最终能够解决。
由于书中的案例大多来自美国,因此很难断定有哪些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延展。但那种严格基于数据事实,在遵从社会经济法则的基础上,为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案付出积极而理性的努力,却能给人带来信心和希望。他认为,在商业等各种利益驱动下的危及环境的生产决定权不在消费者手中,而生产的决定者也完全可以从危害更小、甚或清洁无害的另一些技术中获利,问题在于公众意见的参与和更多可行性方案的摸索。从众多环保作品的佼佼者——那部激动人心、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影片《永不妥协》在全球票房和美国奥斯卡桂冠评选中受欢迎的程度来说,康芒纳先生说的一点没错,环境问题深入人心。
技术的进步给人带来了麦克白式的处境,但并不必然导致去否定所有的发展和文明。为了环保倒退回“小国寡民”过于极端,而且也不现实。环保应是可行的、积极的而非概念的、暂时应付的。另一种观念认为,要发展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他们以为从“发展”中获的利要大于付出的环境代价。事实正好相反,从长远来看,没有正常的环境依托,所谓的发展只不过是一时的蝇头小利(还往往只是一小撮既得利益者),而被牺牲掉的环境却是千金难买,无法复原的。对于“可以走一条中间道路,采取控制污染的办法”,作者认为也是掩耳盗铃之说。依照原有的方向,技术会不断进步,意味着对生态的更大破坏,所以根本无法控制。妥协的结果,牺牲的还是环境。所以,必须预防而不是控制。
当在远离工业区的爱斯基摩人体内发现了有毒金属物质时,当致癌工业导致癌症死亡率明显上升时,当儿童的健康受到被污染的食品威胁时,环境危机不仅仅是话题,而是对生存的威胁。这种情况会促使人们行动起来,但在此之前,至少应该弄明白哪些做法更有效。阅读此书肯定会有所启发。
在书中,作者以美国环境为背景,回顾了美国政府和公众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所做的努力,揭示了为什么美国在抢救环境方面花了数千亿美元,而美国的环境危机却愈演愈烈。书中所阐述的美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许多正是我国现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我国应当认真加以借鉴和吸收,从而在我国的环境建设方面,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少走些弯路,而本书在这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有价值的参考书。
在书中第一章告诉我们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与所有其他生物共同居住的自然世界,另一个则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世界,或许可以称它们为生物圈和技术圈。两个圈子互相联系紧密相连却又互不打扰。然而现在,由于人类的贪婪,打乱了两个圈子的平衡,圈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化,环境危机随之产生。臭氧层出现一个洲那么大的空洞,全球变暖,干旱,洪水,热气流等自然灾害愈演愈烈。世间万物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人类有必要了解两个世界的相互作用。人类创造的技术圈太过强大,而改变了生物圈,而被改变了的生物圈又反过来会淹没城市,会灾难性的减弱我们获取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能力。人对生物圈的攻击已经引发生物圈的反击。我们所生活的双重世界所造成的尴尬已经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反应。
当然,为了化解危机,人类试图了解两者之间的矛盾,搞清楚如何才能使两者协调一致。为改善环境质量,美国自1970年起就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从减少铅污染到减少空气的其他污染,从减少水体污染到减少食物中有毒化学物到减少放射性材料污染等等努力中,有的效果明显,有的相比之相形见绌。尽管如此,人类也未能阻止环境的持续恶化,更不用说改善环境状况了,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问题。无论是统计数字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得出这样一个证据:全国为恢复环境质量所作的大量努力已经失败。
面对这些经历,这些惨痛的教训,我们总结出采用控制的办法之所以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不起作用或作用不大,是因为这些办法到头了会不攻自破。总之,采用任何控制装置的办法都不可能不让某些污染物进入环境,而此种活动的持续到头来会抵消控制装置原本的作用。然而,如果某污染物被消除或被禁止使用,则其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就能永远将为零。如果污染能够得到防止,那么环境质量就可以与经济活动的增加将兼容;如果污染仅受到控制,则两者还是会发生冲突。可见,在恢复环境质量方面,预防措施起作用,而控制措施不能奏效。只有从源头上,在可能发生污染物的生产过程中摧毁污染物,才能真正消除污染物;而污染物一旦生产出来了,再想办法就为时太晚了。
由于未能从产生环境污染的根源上下功夫,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这种花费巨大且旷日持久的治理污染的斗争。治理环境的行动多半都失败了,但原因并不在于我们努力的不够。许多环保组织在解释环境危机问题时,对争议很大的经济根源只好避而不谈,而归咎于争议较小的生态政策。尽管环境危机源于技术圈这一点很清楚,但他们却在生态圈上找答案。这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从美国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环境保护道路上的失败和成功的例子,这些珍贵的经验是不可多得的,我们应该从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第二篇:和平共处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1年]第88号文件》
和平共处条约
第一条、一方洗澡时要量好水温,抓痒擦背,不得有贪图私欲之行为;
第二条、一方失眠时要彻夜陪伴,帮忙数羊,不得有梦见周公之行为(注:男
方失眠,女方有权凭自己心情决定陪伴时间);
第三条、一方晚归时要耐心等待,欢颜以对,不得有大发雷霆之行为(注:
若女方晚归,男方有权去接送);
第四条、亲亲时要热情有劲,认真投入,不得有力不从心之行为;
第五条、一方不要时要泪往肚流,自行解决,不得有金钱买卖之行为;
第六条、出去散步或逛街时,不得有对帅哥美女等异性流口水行为,更不得
以上厕所为名追要电话和名片;
第七条、遇到异性朋友表示好感,要学会选择性失聪失明,瞬间智商降低,不
懂明示暗示;
第八条、吵架不当着父母亲戚邻居面吵,在公共场合要给对方面子;
第九条、不管谁对谁错,只要吵架,男方必须轻声的哄女方,但女方也要马上
冷静下来,否则女方一旦看到男方哇啦哇啦,也就忍不住哇啦哇啦起
来,一旦造成严重后果,责任全部男方承担;
第十条、在家里吵架不准一走了之,实在要走不得出小区,但不许不带手机或
关机;
第十一条、尊敬对方的父母,吵架不开心时不得对父母无礼;
第十二条、双方都有错时,要互相检讨认识到错误,道歉后由男方主动提出带
女方出去散心;
第十三条、心情不好时,不准砸东西,只能吃东西,实在手痒也只能砸枕头;
第十四条、吵架尽量不隔夜,晚上睡觉时,男方必须主动抱女方,女方生气百
般推让,男方也不能就此放弃,一定要哄到女方睡着并做个美梦为
止;
第十五条、每周都要给对方按摩一次,因为大家经常吵架都很辛苦。如果男方
手艺不好,可跟盲人师傅学,严禁和发廊女学;
第十六条、在每次小别后(两天以上),第一次见面都要结结实实的拥抱一下,如果在公众场合,就亲脸,无人时,就接吻;
第十七条、如果一方单独出游或出差时,都要给对方带礼物,哪怕是一片树叶,一块石头;
第十八条、对方和朋友出去玩,自己不能同行的时候,要乖巧的等待对方回来,毫无抱怨;
第十九条、有了好消息或者坏消息都要第一个告诉对方;
第二十条、双方发短息或者使用任何工具聊天时,不得用“哦”“恩”“呵呵”等
词敷衍;
以上条款,可由女方无理由无时间无限制更改,男方有权提出异议,但异议
是否被采纳,最终解释权在女方手里
第三篇:高中议论文 和平共处
高中议论文 和平共处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那天起,就与其他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远古人类靠渔猎和采集为生,发展到现在的养殖业和种植业,人类的生活更是与其他生物息息相关。
远古时代,类人猿懂得了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便与动物分出了界限。类人猿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便日益巨增:最早,类猿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果实或动物的肉,捕猎的方法也极其呆板,多个类人猿追捕一只山羊,一只鹿,或是用石头砸,或是以最原始的方法,赛跑,跑到一方筋疲力尽为止,但往往都是类人猿失败;过了几十万年,类人猿懂得了如何保存火种,便用火来驱赶野兽;到了后来的原始农耕,养殖动物。就着样一步一步,相互依存的生存方式,人类的生活与动物的关系更加密切。
到了今天,人类与生物的关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还有很多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益处。拿经济来说,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拿科学来说,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它节省了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的费用,也减少了复杂的生产程序的环境污染;还有仿生学,就是专门模仿生物的一门学科,人类借鉴了利用了生物的特点,制造出各种仪器设备,为人类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
人们总是把有利于人类自身利益的动物当作是有益的,千方百计地加以保护和利用;反之,则认为是有害的,想方设法加以控制、清除,甚至消灭。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人与动物或其他生物之间的厉害关系越来越复杂,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为了美味,人们大量的捕杀青蛙,使一个地区的青蛙成为“稀有动物”,使那个地区形成了蝗虫灾,人们只好使用农药,但是农药却又毒死了瓢虫一类的有益昆虫,造成了不可以挽回的错误;为了一时的嘴馋,食用野味果子狸,却吃来了SARS病毒,造成了300多人的死亡;澳大利亚本来没有兔子,但是100多年前好事之人把24只兔子带上澳大利亚,在没人天敌的条件下,兔子疯狂繁殖,造成了草场退化„„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主宰万物的人类啊,请你们放下手中的武器,放下贪婪的心。与动物和平共处,我们将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和平是一朵花的悄然绽放,而此时,谁会预想,它距凋谢的日子还有多远。——题记
和平是一头雄师安谧的小睡,它微闭的双眼,会在何时睁开,它轻声的叹息,让身旁小憩的鸟群即刻飞散。
基督的钟声成为历史,尘封的日子不再回想。新千年叩开了历史的门扉,一切重现在眼前。回望故园,斑驳沧桑,一如风沙之中望夫岩般破烂不堪。逼视战场,血迹斑斑,一如滚滚长河的滔滔骇浪„„
先贤拯救了世界,希望能使自然回归,灵性恢复。在先贤眼中,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梦存在,然而诺亚方舟驶向的并不是和平的彼岸,永无宁日的侵略战争,暗无天日的杀掠。千百年来的硝烟战火历历在目,千百年的呼救求援依然不绝于耳。为什么我们不能向惨痛的现实亮出红牌呢?“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泣仍旧在耳边回响,而“秦时明月”又怎能皎洁如初呢?
我们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毁灭了生命,烧毁了家园,吞噬了这个世界和平的天空,失去了生存的乐土,我们还有什么可期盼的呢?而正当我们心有余悸追忆昨日的伤痛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粗暴的撞开了人类文明的大门,生灵再次惨遭涂炭,万物再遭浩劫,核武器不但震慑了一代人,而且也恐惧了几代人。而正当我们昨日的伤口还隐隐作痛之时,美伊战争又拉开了帷幕。和平这卑微的瞬息,仅仅留给人类一道道疤痕。美伊战争的爆发震撼了全世界,生化武器的使用或许会使全人类面临死亡„„
历史不会忘记,人们更不会忘记,面对乌黑阴森的枪口,我们不再希冀面对绝望的呼救,我们只能选择沉默。为了忘却的回忆。我们成了遗忘的部落,而今我们的伤疤又被揭起„„ 向往和平,热爱生命的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人间,一个满目疮痍的世界。曾经我们也有梦想,梦想一个绿色的家园,飘满了清新的柠檬香味。疾病的阴霾不再充斥天空,仇恨的陷阱不再布满大地。不同肤色的孩子用笑脸和真诚对话,不同信仰的大人用尊严和和平握手。家家户户院子的围墙上都爬满了常春藤,一不留神,就会抖落一地笑语。幸福的小溪流淌过每一个人的梦境,一圈涟漪就会荡出一波浅浅的爱潮,温暖整个夜晚„„
然而,梦想仅仅是梦想,在梦想还只是梦想的时候,世界并不和平;而渴望和平的我们只能祈祷:和平的白鸽,衔着橄榄枝,和平的游说这个美丽的世界。
在哀悼中,我们似乎看到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一个少年为了爬上星空采撷星星,不幸掉下来,很多年后,少年化作一个星座守侯右天一方,守侯世界,守候和平,守侯着一切„„
第四篇:尊重他人和平共处作文
尊重他人和平共处作文
只有尊重别人,比人才会尊重你,如果你不尊重别人,却想让别人尊重你,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别人。下面是尊重他人和平共处作文,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尊重是相互】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我的妈妈》,我被作者妈妈的高尚人格和宽容深深地折服。
这篇文章通过写作者妈妈的两件小事来突出妈妈的善良、和蔼。第一件事是说妈妈用温柔,和气的语气与一位经常被村里人欺负的妇女交谈;第二件事说了妈妈的和蔼可亲,在五岁的小弟弟不懂事,伸手去抓鱼的时候,“我”准备教训他,但妈妈却制止了“我”,还夹了一大块鱼给小弟弟,“我”很不解,随后被妈妈的一句话驳的无话可说了。这两件事很小,但也最具局代表性的说明了妈妈的高尚人格。
读完这篇文章,心里洋溢的是对作者妈妈的尊敬,但更多的,则是对现代生活的叹息,无奈。在生活中,更多的是自私,慵懒,虚伪,暴力……这样一些值得人们尊敬的人何其多!懂得这些道理而真正付出行动的又能有多少人呢?就比如在我身边的吧,我的一位同学,是我们学校近乎出了名的“混世魔王”。学校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班上,没有一个人没有被他欺负过,老师,甚至校长都不知道出了多少回马了,但是有用吗?他还不是过了几天之后,就把老师校长们的教诲抛到了九霄云外,继续重蹈覆辙,干着他的“魔王”行当。唉,真是越想越甚是无奈,我真心希望他能痛改前非,你要知道,只有你尊重了他人,他人才能来尊重你啊!从无恶不作的“混世魔王”变成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就如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在妈妈的熏陶下变成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关心他人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句话:只有你尊重了他人,帮助了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才会帮助你,你才会受到他人的爱戴。人为他生,非为己生!
【篇二:尊重他人和平共处】
那一天,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备受启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那天,我和爸爸与一个老师打篮球。在打篮球的过程中,那个老师不断地给我传球,帮我捡球,尽量让我多投一些,弄得我心里又感激,又不好意思,有时不得不主动去休息,把投球的机会让给对方。这样一来,自己的心理才平衡了许多。
事后,我把自己心中的感激倾诉给了爸爸,爸爸仅仅给了我四个字的答复:“互相尊重。”我一时没有弄明白,就继续追问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那个老师主动给你球,证明他十分尊重你;你主动让给他,证明你也非常尊重他,这就是互相尊重,这样一来,我们的娱乐才会在和谐与欢乐的气氛中度过。这不就和你与同学之间相处是一样的吗?你与你的同学如果互相尊重,你们就一定会团结好的。”
爸爸的话,说到了我的痛处。因为现在的我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愿与同学交往,在我的眼里,同学这个名词变得越来越灰暗了。不过,爸爸的话还是引发了我的深刻思考。这件事使我开始重新认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关系。以前,我的眼中依然没有摆脱被同学嘲笑和讥讽的阴影,依然感觉同学们都藐视我的存在,似乎在同学关系这个层次内,我与同学被一层厚厚的阴霾隔绝在不同的两个世界。我逐渐失去了对同学和自己的信心和耐心,以至于得罪了许多以前和我要好过的纯真的同学,仿佛同学是我的眼中钉,我对他们充满了敌视和回避的心理。
通过这件事,我逐渐意识到,同学之间最重要的一点——互相尊重。我想:也许我太过高地看高了自己,太过高地要求了同学,以至于自己失去了许多真诚的伙伴。其实,仔细想一想,我的同学在以前,确实给了我不少的帮助,给我提供了不少方便,对我有着不少的敬重。还记得,在初二的会考中,语文试题的作文题目是“榜样”,据老师讲,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写的是我,都以我为榜样。而今,我有一种名落孙山的感觉。我想:也许是我的苛刻要求,也使得同学们对我出现了偏见,失去了耐心。
通过思考,我终于懂得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缺陷,一向在同学面前似乎显得清高的我,也终于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检查。我在心里说,同学们,我会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你们面前,用互相尊重重塑同学之间的友谊。
【篇三:尊重他人和平共处】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
记得多年前,我去一个商场买东西,路过一条马路时,迎面飞来一顶帽子,就落在我的脚边。那帽子看上去旧旧的,脏兮兮的,我看到对面一个拾荒老者正颤巍巍的试图穿过马路来拾他的帽子。我迟疑了一下,还是捡起那顶脏得要命的帽子,向对面晃了晃,示意我会拿给他。当我穿过马路,把帽子交到那个老者手上的时候,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眼中的感激,也听到他一连声地对我说:“谢谢你,小姑娘,你长命百岁!”。“小姑娘,你长命百岁”,这在一个拾荒者缺少词汇的嘴里,可能是最真挚的感激和尊重了吧?
我不知道“尊重”一词,究竟深藏了多少深情厚谊,但我由此知道了,一个人、一个生活在凡尘大千世界中的人,不论你地位多么高或多么卑微,只要你尊重了别人,别人就一定会以百倍的尊重来回报你。这,就是以心换心,这,就是做人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品德吧?
世界是庞大的,相似的人很多,但是完全相同的人是没有的,社会各层次的人,因为各自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受社会影响不同,接触的人群不同,因此,对尊重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顾了尊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而忽略了细枝末节,忽略了小的方面,殊不知,世间的万物都是流动的,都不会一成不变,也许某一天,那个拾荒者变成了你的上司,也许某一天,你的上司变成了拾荒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不仅仅会尊重自己的上司和父母,更会懂得尊重自己的下属和身边每一个地位卑微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从别人的优点中吸取精华,从别人的缺点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何尝不是一种领悟和提高的过程?
尊重别人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中。尊重别人需要真心实意,不是虚情假意。尊重别人,需要用一颗真心去感染对方,带给对方快乐。那么,从中获得快乐的又何尝不是自己呢?
让我们用原本清纯的本质,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吧,学会尊重别人,为自己的生命增加弹性和厚度,别人,也才会更尊重你。
尊重了别人,也是尊重了你自己!
【篇四:尊重他人和平共处】
在现代社会中,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同等的尊重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相互的尊重才能构成和谐社会。
将相和是历史的一个佳话,正是蔺相如待人的尊重,对人的恭敬,才使傲慢的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负荆请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自己对蔺相如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一个不懂礼仪的人不能也没有资格获得别人的尊重。人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用真诚尊敬的心对待他人,才能得到发自肺腑的尊重。
当然不尊重他人的人是可耻的,他不仅不会得到尊重,也会得到别人的取笑。晏子因身材矮小,在出使楚国时,楚王用狗洞来羞辱晏子的外貌,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侮辱。当然,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自己的外貌来反击,笑称楚国为狗国,楚王只能自取其辱。不尊重他人的人最终会因为自己的无礼而受到惩罚。既而楚王又贬低晏子的人品,否认晏子的才能,晏子便顺水推舟,降低自己的身份来讽刺楚王,当面指责楚国是弱国,无奈,哑巴吃黄连,楚王是有苦说不出哇!
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当今,尊重都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质的根本条件。尊重是相互的,投以别人微笑,也能收回别人的谢意,世界上没有单方面的尊重。
对帮助自己的人说声谢谢,是尊重;向贫困可怜的乞丐给予笑脸,是尊重;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是尊重。
尊重是一个人的一种品格,尊重是相互的,对他人尊重使用的尊重的好方法。世界需要相互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投以微笑必得笑容。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篇五:尊重他人】
在生活中,往往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就一定会被别人尊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啦!
当你把别人伴倒时,不好意思的对他连忙说一句:“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想当他听到你这句真心实意的歉意时,一定会对你说一句:“没有关系”。
当我们要借别人东西时,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行,不然,你这么自作主张的把别人东西拿走了,一定会把人家急得焦头烂耳,所以,无论要借别人的什么东西,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因为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当你掉东西时,一双陌生的手出现在你的眼前时,帮你捡东西时,当他递过来给你时,你千万不要忘记说声:“谢谢你”。再简单不过的三个字,从嘴中说出来毫不费力的三个字,当是你真心实意的说这句话时,你心中就会很快乐,感觉到一个人在真心实意的帮助你。
当我们在公交车上看见老爷爷,老奶奶或者孕妇时,我们是否做到叫一声:“老爷爷,老奶奶,阿姨,到我这来坐”。当他们听到这句话时,心里很高兴,并会说:“小妹妹,小弟弟,谢谢你”。是啊,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甜滋滋的,想着: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啊!是啊,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尊重和他人就是尊重和自己。
当我们在做什么时,如果有老人在你身旁,一定不要忘了让老人先去,因为我们要懂得尊老爱幼。当你让了老人时,他肯定会对你说:“谢谢你,小朋友”。看吧,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尊重,多好啊!
生活中,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要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记住: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篇六:尊重】
几个月前,一位自贬人格的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骂“香港人是狗”,连“局外人”的新加坡也无辜地被他连带骂了。各界对他言语上的侮辱纷纷表示抗议,就在此事即将逐渐平息时,却又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国立大学学生孙旭,因为口无遮拦,在中国社交网络上发出“新加坡狗比人多”的恶言,引起轩然大波,最终被国立大学的纪律委员判罚款3000元,并履行3个月的社区服务,以及中止最后一个学期的奖学金。
可见,我国教育部非常认真看待这起事件,表明不宽容这种侮辱他人的行为。国立大学纪律委员会及时对出言不当的学生孙旭作出惩罚。这其实也体现了重要国策,我国社会各族的和谐共处和国家的凝聚力,正是因为政府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没经大脑的胡言乱语,不负责任、侮辱、伤害他人感情与尊严的言语,在这个多元种族的和谐社会中是更加不能受到纵容的。
我不禁想起,许多年前台湾一位自认为自己“很聪明”的名作家李敖,也曾经以侮辱性的言语,批评新加坡人“种”不好,新加坡人“笨”。来伤害新加坡人。他的确很有“名”,尤其对我们新加坡人说了这般有损自己人格、低素质的话后,更显得他的伎俩不外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以不惜伤害他人感情的“奇谈怪论”来哗众取宠而已。
以上这三位都是饱学之士,理应具备着比别人高文化水平的人,应该懂得何谓谦卑、何谓尊重,而不该随意出口伤人。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说过:“尊重别人,它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由此可见,尊重他人是何等的重要。懂得尊重别人,不仅仅是自己的美德,也是自己崇高道德修养的一种行为。
【篇七:尊重他人和平共处】
懂得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到别人的帮助。反而,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我听别人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周恩来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他时时刻刻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
一次,因为他咳嗽,理发师一不小心在他脸上划了一个小口子,他不但没有责怪理发师,还马上向理发师道歉:“这都怪我咳嗽时没和你打招呼。“并且为了让理发师免去这种不安的心情还留下他吃饭。
周恩来总理这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人无完人,人的一生是充满挫折的,失败的。只要有自尊的人才能战胜挫折,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战胜挫折和失败,享受成功的喜悦。相反,丧失自尊得人,自轻自贱,甚至自暴自弃。当代着名作家文学家严文井,年轻时曾经报考过4所大学,4次落榜。但是,他没有灰心气馁,更没有自轻自贱。强烈的自尊心使他鼓足勇气,利用在北京图书馆当小职员的机会,刻苦练习写作。他虽然没有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但他的作品在北京的报刊发表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们都很羡慕他,清华大学还请他去开座谈会。最终他成为当代着名的儿童文学家。
自尊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使人不断进取。这种力量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约束力,潜力。一个只要有自卑,就会努力上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平。
尊重他人会赢得尊重,尊重自己也会赢得尊重,同学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篇八:尊重他人】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这不仅指人的生命,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哪怕是一只蚂蚁,也有维护自己生命的权利。“人是万物的灵长”、“人是万物的主宰”,这些都是人类自己封的,谁赋予了人类居高临下的权利?
人类既然是生命中的一分子,就没有什么可特殊的。在所有的生命面前,万物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应当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世界上所有的生命,这样,也就是尊重了我们自己的生命。
自然的法则决定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必须和谐相处,共同缔造美丽的家园,否则,就会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这种自然法则最先受到最强大的恐龙的破坏,后来,最先灭绝的,恰恰就是高大威猛、弱肉强食的恐龙。
人类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人类诞生不久,就以捕猎为生,于是,那些奔跑着的动物就成为人类捕猎的对象,成为人类的美味大餐。现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人类不敢吃的,而且什么珍稀吃什么,这使得珍稀动物越来越稀少,有的已经接近灭绝。君不见,洁白的天鹅垂下了带血的翅膀,在集市上被公开出售;君不见,藏羚羊被偷猎者追捕,茫茫的青藏高原上,堆着它们的累累白骨;君不见,东北虎的数量大大减少,打死金钱豹的人竟然还被当做孤胆英雄,赫然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近来,又出现了清华才子用硫酸泼狗熊,四川一大学生将一只小狗放在微波炉里烘烤等旷世奇闻。长此以往,等世界上只剩下人类的时候,我们还与谁为伴,我们还拿什么作为生命的依托?到那时,人类灭绝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人类的历史恐怕比恐龙的历史还短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维持自然界的平衡,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生命的个体之间要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因为生命与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谁都离不开谁,就如同我们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命或者尊严,去剥夺其他生命生存的权利呢?
尊重生命吧,尊重它们,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第五篇:地球无应答读后感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无应答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这个长假我在王诺诺的《地球无应答》的科幻世界里走了一遭。很早就已经买来,但堆在了书架里,直至生灰。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终于拎出时间,翻来阅读,细细地品味来自王诺诺的科幻世界。
时间和空间是科幻世界的两大基础砝码。正如本书封底写道“置身未来看现实,时间和空间合伙变魔术。”时空的距离拉得无限长,故事才可能合理地嵌入其中,焕发出奇幻且丰富的色彩。正如本书其中的两篇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基因改良:
在未来的世界,人人借由此项技术,皆将自身厌恶至极的缺点和劣势因素全部剔除,人人皆面容姣好,完美至极。这个设定,不禁让我想起《奇葩说》关于疫情于“全人类知识共享”的那一期反方观点。单一占领世界,“多样”这个词语好像没有了意义。作为一个群体的人类,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抵挡得住来自未来的万千挑战。本文给出一个:病毒。
面对威胁,作为科学家的梨子教授给出这样的答案:利用历经“冬眠”的人,将其基因刺激变异,直至找到能够“开锁”的基因。找到后,将其嵌入胚胎之中,生出“多样”的人类,将单一局面打破,由此达到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
很明显,这是不会成功的。掺杂着高傲的自私,并未给予更多的考虑在未来和持久上,效果不会彻底改变。为此,故事给出另一种答案:不如释出病毒,血洗人间,洗牌翻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单一的问题。但随之带来的后果就是,文明倒退,生产力不如现在。随着满溢病毒的试管碎裂,故事走向结尾。
它启迪我们,在面对基因改良这项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一定要慎思慎用。乌托邦的世界并不那么美好,多样性也不可无。
第二个故事紧接上篇。
因为极力反对基因改良工程,“我”被判流放刑,在浩瀚的宇宙行走。历经绝望,终于碰到两艘飞船,进行下列对话。
一艘飞船上的人们告诉“我”当年的想法没有错,但统治者执意施行。没想到一场病毒大灾难瞬间使人类开启自相残杀的惨局,人类文明也所剩无几。一群无家可归的人们在宇宙里相遇,心心相惜。
另一艘飞船告诉“我”,经历病毒浩劫和人类的技术日益成熟,大脑数据化成为心照不宣的决定。正当沟通交流之时,听见飞船那边传来“我”的心上人桃子的告白之声。于是,心中有了答案,决定一直飞下去,好奇下一次相遇,好奇时空魔术带来的'无知。我不是孤独的。
“我们并不是孤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依赖与冒险,从来都是人心的两面选择。正如本文的“我”,唯一能够支撑我度过漫长而绝望的流放,就是对桃子的那份亘古不变的爱。但在听闻桃子一切安好,且思念着“我”时,“我”又转身离去,寻找下一份来自广袤宇宙的遇见。因为“我”知道,这份依赖的爱可以支撑我去继续冒险,继续遇见不一样的新宇宙。爱总是不会褪色的,爱可以使人放心,可以使人强大。我们很小,宇宙很大。不高傲,不贪图,守护心中美好,遇见你心中所爱。身边的小确幸,紧紧攥住就好。
科幻,就是属于想象力的宏伟工程。蔚蓝,星系,平行世界,轨道,基因,胚胎,病毒,熵,数据,人类。未来基于现实,文章中显示出的反思与欣喜交替出现,同时给予现世以警示与启迪。宏大伴着微观一起走,人文关怀与理性剖析全盘托出,使自己对整个世界的理解更加全面与明晰。正如在郝景芳的《去远方》的列车上体会转场蒙太奇人生的变化无常。正如在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体会关乎未来生活的重大抉择命题。虽说这些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没多大的联系,但不可忽视,只有对未来给予一定的关注,我们才不会置于令自己不堪的境地。我们才会有机会反省,省视,并予以弥补。
阅读完毕,我发现,其实属于科幻的世界,也没有那么晦涩,只要我们用心聆听,认真感受。期待下一次与科幻的遇见,期待下一次的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