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美术+第8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说课稿
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教学内容一: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②名词解释 :时代性 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艰苦岁月》《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教学内容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2)形式主义批评(3)历史批评(4)社会学批评(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二篇:高中美术+第8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说课稿
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教学内容一: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①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②名词解释:时代性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艰苦岁月》《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教学内容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2)形式主义批评(3)历史批评(4)社会学批评(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第三篇: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比赛教案(最终版)
第八课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 教学内容: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掌握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达到正确应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自己对作品认识,能应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教学难点:
要使学生准确的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要精确的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师生互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面对课题中的美术作品,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到课题的探讨,完成一次学生参与的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评价,在参与中产生美术作品价值意义的判断心得,了解作品评价中产生分歧的必然性。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课堂导入
1.通过屏幕投影展示马远《渔笛清幽》、夏圭《小雪山形图》的作品以及范宽《溪山行旅图》
马远和夏圭都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们都以边角式小山小水取代了北宋时期流行的全景式大山大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局面,受到后世画家的追捧。因此,人们就用“马一角”和“夏半边”来形容他们的作品特征。可是,特别喜欢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这么看。有一次,有人称赞论文几句马远和夏圭的作品,朱棣听后十分生气,遂斥之曰:“残山剩水,宋避安之物也,何取焉!”同样的艺术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艺术上的创造,但是在政治家眼里却成了“残山剩水”、“避安之物”了。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为什么同样的美术作品,不同的人评价却截然不同呢?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板书:第八课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二、新课讲授(问):你们知道“环肥燕瘦”的意思吗
(师讲:环是指杨玉环,燕是指赵飞燕,分别是唐代和汉代的大美人,杨玉环因胖而美,赵飞燕因瘦而美,突出说明唐代和汉代各自不同的审美取向。那么美术作品的价值是否与时代有关呢?)(板字:时代性)
1、通过屏幕投影展示《父亲》,进行作品分析,引导同学分析美术作品的时代性。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面上凸显着一个朴实憨厚的、几乎是现实形象真实翻版的农民形象,他已操劳了一辈子,他的手上和脸上镌刻着勤劳、坎坷和善良,但是他在如此的年纪还不能停止劳作,也许这就是他的“命”。这正是《父亲》在当时的独特性所在:它以人道主义的情感述说着对中国农民的关爱和对乡土的眷恋;他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使观众直接看到了自己身边的现实并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伤感或人道主义的情感。这种人道主义对于当时刚刚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们来说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艺术上,它针对的是以往的“假大空”而采取了照相写实的方法;在题材上,它以领袖像的规格表现的是一个中国社会中最普通的农民,这种反叛对当时的社会和艺术观念都形成强烈的冲击
师讲: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产生离不开它的时代,同时也离不开它所处的地域环境
2、通过屏幕展示西方以圣经故事题材的出品和中国身着侍女服的作品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出美术作品同样受地域性的影响
3、总结:美术作品中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4、通过屏幕投影展示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多纳太罗的《大卫》,教师说出“大卫的英雄故事”(提问为什么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比多纳太罗的《大卫》更具影响力)
以色列人与非力斯人两军对峙。以色列人的首领名叫扫罗。
这时,从非力斯人军营中走出来一个大汉,名叫歌利亚。只见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天天出来对着以色列军营叫骂,骂得以色列人个个胆战心惊。扫罗手下无一将士敢出来迎战歌利亚。
正在此时,扫罗军营来了一个年轻人,他叫大卫,是来给他的当战士的哥哥们送食品的。大卫是个牧童,长得眉清目秀,又聪明过人。他见过三个哥哥后,听到军营外面有人在高声叫骂,问清了缘由,便愤愤不平地要去迎战歌利亚。扫罗王知道了,就把大卫叫到面前跟他说这其中的危险性。大卫却说:“我们何必怕那非力斯人呢,我们应该和他去战斗!我可不怕他,我在放羊时,有次来了一只狮子,从羊群中叼走了一只羊羔,我就跑去追赶它、击打它,从它口中救出羊羔。”最后大卫说服了扫罗王。在路上,大卫觉得扫罗王的盔甲太笨重,便脱下盔甲换成了平时的牧羊服,在溪水边捡了鹅卵石。
歌利亚看见大卫满脸稚气,不过是个放羊娃,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大卫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鹅卵石,搭在甩石鞭上。用力一甩,那鹅卵石像一道流星飞了出去,正中歌利亚的前额!歌利亚大叫一声,扑倒在地。他就踏在歌利亚身上,从歌利亚腰间的刀鞘中拔出刀,割下他的头,把头提在手里。而非力斯人顿时溃散了。扫罗率领以色列人呐喊着,追杀过去,最后赢得了这场战争。大卫成了少年英雄。
引导学生比较两件作品的不同。
师总结,多纳太罗的《大卫》所呈现出的是一个已经割下歌利亚头颅、战胜敌人的少年形象。他手持长剑,动作和表情都流露出胜利后的放松和喜悦。但是后辈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则是一个战斗过程中的大卫:他肩负石袋,手持石块,怒视前方,准备迎敌。他的动作和紧张的肌肉也让人感觉他随时准备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这就充分地发挥了视觉艺术的语言特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因而比多纳太罗的《大卫》更具有艺术的价值,也更深刻地揭示出这场战斗的艰巨性。并引导出“创新性”这一概念。(板字:艺术创新)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完善板书):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受到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
三、课堂练习:
比一比下图两幅《最后的晚餐》,从各个角度分析《最后的晚餐》,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1、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影响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判断
六、课后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备注: 使用教科书: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第四篇:第8课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设计范文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9】:
第8课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内容分析】
马远(宋)《晓雪山行图》马远胜于杭州,字遥父,号钦山。马水、人物、花鸟兼能,全才画家,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山水画,人称“马一角”,因为他绘画的构图往往将是京置于画面的一角,充分发挥其全才的优势,作品时而花鸟、山水、人物结合,丰富多变。
夏圭(宋)《渔笛清幽》历史上都是“马夏”并称,因为他们的画风很接近。不同之处在于:马远矜贵、画得紧些,夏圭率性、松野、用墨更淋漓些。夏圭略晚于马远,钱塘人,画面布局上,爱将景物集于一边,或下半边或左右侧,以图表现出迷茫缥缈的空间意趣,人称“夏半边”。晚年风格更加简练豪纵,吸收了米家山水的墨法,爱用泼墨湿晕,再用秃笔焦墨点染。笔法灵活多变,点、短线、大小斧劈皴相间使用,使作品浓淡隐约,云气微茫。
马远和夏圭的作品,以边角式的小山小水的表现形式上的来达到表现迷茫缥缈的意境空间的意图,受到后世画家的追捧,但明代皇帝朱棣不喜欢他们的作品,认为是“残山剩水”。可见,我们鉴赏作品,除了了解意图外,还有一个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的问题。(40页导语)
知识点
一、美术作品的意义价值
1、绝对性:作品一旦产生就具有意义价值,符合我们对题材形式的期待为大多数人认同的,意义价值就大: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性、地域性的制约(美术作品的产生从题材、内容、形式上都受时代性、地域性的限制)
阅读40页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相关内容,体会作品的产生从题材内容、形式上受到的时代性、地域性条件的影响。
1)
题材内容受时代性、地域性制约
时代性——某些题材只有在这个时代才有,而不可能出现在别的时代。雕塑,潘鹤,《艰苦岁月》。(43页阅读注释理解)
地域性——某些题材可能在这个地域不断出现,而对另一个地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意大利,米开郎基罗《利比亚女先知》意大利,达.芬奇《利塔圣母》意大利;
弘人《梅花图》清,陈古白 《墨兰图》明,吴宏《墨竹图》清。
2)
艺术形式受时代性、地域性制约
美术家对运用哪种形式是建立在那个时代已有的各种形式的基础上的,在他学会了某种他已知的美术形式后才能通过修正来形成对传统的突破。由此我们知道,美术家选择这样的形式、手段、风格而不是那样的形式手段风格,是在特定的时代、地域中模仿和学习的结果。
丁托列托《最后的晚餐》和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一个构图采用 对角线倾斜的大趋势,气氛骚乱而激动,表现出丁托列托在文艺复兴后期受风格主义激烈交错的“动”感特征 影响;另一个采用 横平竖直,左右堆成的稳定构图,表现出 达.芬奇受在文艺复兴盛期平衡、和谐的审美追求影响。同题材的两画相隔100年,艺术形式和审美追求因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宋和《干草车》中,同是表现山水,艺术家的艺术形式受地域性的制约,前者采用中国画的形式和语言表达,后者采用油画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达。
2、相对性:同一个作品在这个时期意义很大,但在另一个时代和艺术创新后的同类作品相比可能会相形见绌: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艺术创新的制约。
阅读42页第二部分 3个《 大卫 》理解相对性。
3、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性、地域性和创新性的制约。
知识点
二、从不同角度来看待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主要产生于中国,是 从作品总体的气韵、神韵来判断作品的优劣。
五代时把作品分为出身入化的 神品,达到精彩程度的 妙品,可以把物象准确画出来的 能品。宋代以后又在神品上加上了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 逸品。
2、形式主义批评——兴起于19世纪末,主要强调美术的形式因素的特征和重要,如美术作品的表现语言是线条、快面、平面、空间、黑白、色彩等,它运用的如何,有没有创造性。
3、历史批评——认为美术的发生与 历史发展有密切联系,故 意义产生于此。
4、社会学批评——来自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术的意义在于是否真实反映了社会存在,推动了社会进步。
5、心理学批评 —— 侧重从美术家个人的气质个性、情感心理的角度对作品做出评价。
对同一件作品的评判角度不同,最终结论会各异,但无论何种方式,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和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上。
第五篇:高中美术说课稿:《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http://www.xiexiebang.com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
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敷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荷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2)意象艺术 :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达利《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 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析。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
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http://www.xiexiebang.com
(3)抽象艺术 :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
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 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 库普卡的《牛顿色盘》
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看到了什么形象? 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
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
4、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5、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 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 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三类?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复述回答
教师活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http://www.xiexiebang.com
6、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特 征: 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内容: 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语言表现手段: 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3)、抽象艺术;
来源:中师教育 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