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万上线考生缘何放弃上大学

时间:2019-05-13 05:0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6万上线考生缘何放弃上大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6万上线考生缘何放弃上大学》。

第一篇:7.6万上线考生缘何放弃上大学

陕西省招办公布数据显示,今年高考结束后有7.6万上线考生没有填报志愿。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高考生源大省山东有44万多上线考生放弃了进入大学读书。

8月底的人民日报介绍,2010年全国有接近100万应届毕业生放弃参加高考。

大学回报率越来越低的状况让“读书无用论”抬头,“弃考”、“弃学”现象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部分学校陷入生源困局。

9月15日上午,西安南郊某职业高校2号教学楼四层8个教室,有一半贴着封条。楼层保洁员告诉记者,学校原计划今年招生1500人,但截至目前的报名不到600人,许多教室和宿舍无奈闲置。

该学院招办王主任谢绝了记者的采访,“今年招生这个样子,没心情谈任何话题”。

随后,记者来到西安市西郊另一所民办技工类院校。让记者意外的是,该学校设在办公楼一楼大厅的“新生咨询处”依旧在工作,工作人员说,“多招一个算一个”。据了解,该校今年计划招新生2000人,但截至9月10日的报到,仅招到701人。

这个秋天,“生源危机”在一些大专院校初露端倪。8月下旬,西安多所大专、高职和技校类院校主管招生的负责人曾有一次“碰头会”。结果显示,招生最理想的学校非学历教育报名人数大多不超过计划的一半。有一所学校截至8月20日的报名人数仅为3人。

据陕西省招办公布数据显示,今年高考结束后有7.6万上线考生没有填报志愿。这还不包括没有被统计公布的,在高考前主动“弃考”的考生。

弃学的孩子们

18岁的邓叶今年毕业于宝鸡市铁五处子校高三理科班,今年的高考成绩为366分。2011年,陕西省高考提档线为280分。也就是说,只要高考分数上了280分,就有读大学的机会。但邓叶放弃了,选择了外出打工。

8月初的一个下午,母亲很平静地对她说,你父亲和你哥这几年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但一年下来也攒不了几个钱,你哥今年已经25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邓叶家所在的宝鸡乡村,一个农家男娶一个媳妇的费用顿辄就达10余万元。邓叶明白母亲的意思,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随后,邓叶在西安找到一份在餐饮公司做服务员的工作。

和邓叶经历相似的还有蓝田女孩贺薇。17岁的贺薇2011年毕业于蓝田县孟村中学,高考成绩为331分,但8月中旬,她却到西安一家保险公司做起了客服接线员。

和贺薇一起主动放弃读大学的还有男同学余欣。18岁的余欣今年高考成绩为360分,目前在西安高新区一小区当保安。

采访中记者发现,弃读的孩子们中间,除过大量的“邓叶”、“贺薇”和“余欣”外,复读也是许多考生主动“弃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开资料表明,陕西省2011年高考考生为38万人,其中往届复读生约4万多人。采访中发现,在今年主动放弃志愿的7.6万名考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走进了复读生的行列,他们普遍认为读大专、高职或三本在毕业后都没有“出路”,复读的目标很明确,来年争取考二本,或者二本以上的院校。

如今坐在户县第四中学高三复读班里的胡松是四中2011年毕业的一名考生,他今年的高考成绩为418分,放弃填报志愿的理由很简单,想上西安交通大学。

在咸阳一所高中复读的夏明海今年的高考成绩为403分,但由于这个成绩无法达到自己理想中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线,所以在今年的高考分数出来的第二天,夏明海就重新拣起了高中课本。

上大学回报率降低

邓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说,今年如果进了大学的话,每个月的生活费1000多。如今出来打工,不仅不用支付数万元的学费,而且终于可以靠自己养活自己了。更重要的是,对大学三年后的前途心里没底。

如今在保险公司做接线员的贺薇坦言说,她放弃大学的主要原因是受姐姐贺敏的影响。姐姐贺敏2006年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学的大专。三年读书下来,不仅花完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外面还欠了近万元的外债。

贺敏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白酒专卖店做过销售员。这期间给她刺激最大的是,她的收入和工资还没有在一起的中专生和高中毕业生多,“在大众服务行业里,大专文凭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2010年底,贺敏找到了她人生的第5份工作,在一家保险公司做接线客服。在这家公司时间久了,贺敏发现同事中其实有许多高中毕业的女孩子。尽管学历没有自己高,但每个人都能比较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而自己的工资,仅比他们高60元“学历补贴”。

8月中旬,姐姐贺敏得到一个信息,自己所在的部门一个接线员辞职了,主管让尽快找一个人来替补。对学历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仅仅要求口齿伶俐,脑子活就行。

于是贺敏就向主管推荐了自己的妹妹贺薇。

经过简单的面试和培训后,贺薇于8月中旬和姐姐成了同事,试用期工资为1600元每月。对于这份工资,贺薇还算满意,“姐姐读了三年大学,花了那么多钱和那么多时间,月工资才比我高500元。”

刚穿上保安服,新鲜劲还没过的余欣之所以“弃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身边人的影响。余欣有个表哥三年前高中毕业后,分数勉强读了一所高职。在花完了家里数万元的积蓄后,毕业后的表哥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气之下出走南下,至今杳无音讯。

在对复读生的采访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了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复读生都认为,如今虽然社会就业压力大,但北大等名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对要比普通高校小很多。

没生源 去年26所学校关门

其实,从学生挤破头争着读大学,到学生主动放弃高考或主动放弃志愿,前后也不过七八个年头。“以前读大学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鲤鱼跳出‘农门’,而如今不一定!读大学很有可能‘脱富致贫’!”西安一所高校(大专高职类院校)副院长说。

在这位已经从事高校招生工作超过10年的“老招生”记忆里,大学“扩招”前,尽管高校的录取率很低,但那个时候学生和家长都是挤破了头想上大学。

该人士举例说,西安之所以能发展为中国民办高校的“硅谷”,原因就在于那个时候想让孩子读大学的家庭很多。

西安一所大专高职类院校的招生负责人说,在2003年前后,只要你是国家批准的学校,无论公办民办,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暑期只要你在一些城市(包括县城)的繁华路段摆几张桌子,挂一张学校招生的横幅,就会有家长和学生主动上前咨询或报名。

到2006年时,仅西安,学生在校人数上2万的民办高校就超过了10所。许多大专高职类高校一到开学前就开始往校外“迁教工”,或者在校外给学生“租宿舍”。原因很简单,报名求学的学生太多,学校无法容纳。

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在每年9月份开学后打广告称“学生爆满、停止招生”。但这样的“繁荣”从2008年开始一去不复返。

但几年后许多学生和家长突然发现,读这样的大学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许多农村家庭不仅没有因此改变命运,反而出现“经济返贫”现象。“读大学就是为了毕业后有一份好工作,如今大多数人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样的大学有什么意义?”许多大学毕业生纷纷感慨。

2008年,河北“廊坊大学城”的颓败被教育界公认为“生源危机”的征兆。这一年9月,由于政策、生源多方面的原因,往年车水马龙、学子云集的“廊坊大学城”突然几乎一夜之间从32所大学“缩水”到只剩下10所。学生人数也从高峰期的近40万锐减到3万多。

这样的“危机”在西安高校市场有明显反应是在2009年。西安白鹿原上一所高职大专类院校的招办负责人介绍说,2009年秋季该校入学新生人数创办学以来历史最高,达4500多人。但到了2010年,人数一下子降到了3000人。今年学生人数的希望值是维持去年的水平,但至今到校不足2000人。

9月上旬,记者采访西安的多所大专高职类院校后发现,多数民办院校今年只完成了招生任务的70%到80%。一些大专高职类公办院校则担忧地称,虽然录取率还可以,但报到率仍需观望。

在西安高校系统从事招生工作超过10年的任先生认为,由于“生源危机”,今年西安的民办院校加技工类学校至少会有50家面临关门。而2010年,该数字为26家。

省教育厅一位人士向记者证实说,2010年底,由于招不到学生,曾有26家民办教育院校和非学历教育机构曾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递交“核准撤销办学”申请,“今年已经停止招生了!”

“生源荒”加剧学校还贷压力

生源锐减给许多高校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来自陕西省教育厅的信息,截至2009年底,陕西40所省属公办高校负债达102.68亿元。为化解这笔巨大的债务,陕西省已经做出明确规定,今后不再审批新设高校及高校建设项目,并严控新增贷款。同时要求各高校不得自行举债。

高校负债源于当年的“扩招”。据西北政法大学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1999年,当时的陕西省教委有关人士首次提出了“西部大学城”概念。概念中的“西部大学城”计划征地400公顷,规划建设标准化学生公寓及有关后勤服务、学生娱乐、基础教育设施的面积将达100万平方米,可供数十万学生入住。

随后,“西部大学城”分期开建。到2003年前后,已初具规模的“西部大学城”占地25平方公里,囊括了包括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在内的20多所公办和民办高校。

2004年全国土地市场清理整顿,西部大学城成为全国第一个被撤销的大学城,随即更名为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

上述工作人员回忆说,当年西安各高校之所以不惜代价负债兴建新校区,其主要原因就是当时几乎所有学校和决策者都认为“扩招”可以带来流水般的学子和学费,如果按照当年的招生形势,学校扩建的债务不会有任何压力。

但让所有学校都没有想到的是,到了2007年,教育部宣布称高等教育扩招虽然仍将继续,但是幅度将大大放缓。进入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为599万,增长幅度仅为5%。同时,教育部开始对扩招进行反思,并且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

政策的急刹车让西安的众多公办高校一下子蒙了,而更多的学校开始感觉到“生源”紧张带来的经济压力。

西安某公办高校的一位财务人员向记者披露说,前几年学校对扩招过于乐观,大肆投资扩建,导致该校如今在银行的贷款已累计达3个多亿。每年开学时,大一大二学生的学费留作学校的开支,大三大四学生的学费直接还了银行本息。

“原来的计划是每年可以多招一些学生,债务不是大问题。但没想到‘扩招’的步子慢了,学生也变得挑剔了,债务就成了雪球。”该人士说,按照学校最早的计划,如果“扩招”不被刹车或生源正常的话,还债没有任何压力。

“生源危机”也让一些民办高职大专院校开始紧张。在前几天的开学动员会上,西安一家知名民办高校的校长甚至提出“宁愿开除一个教工,也不能开除一个学生”的观点。

新“读书无用论”蔓延

查阅资料发现,其实高考毕业生“放弃读大学”并非陕西个例。据中国教育报最新的报道,高考生源大省山东今年的录取率达到90%,但仍有44万多上线考生放弃了进入大学读书。

而据8月底的人民日报介绍,2009年全国有84万应届毕业生放弃参加高考。2010年,这一数字则接近100万。

调查指出,无论是直接放弃高考,还是高考完后放弃进大学读书,这里面除了很小一部分考生选择出国外,另外相当一部分则是来自农村的考生,由于看不到大学毕业后的未来,选择技校或者直接打工创业。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近年来国内许多高三学生主动放弃高考,或者说高考后成绩还不错,但主动放弃读大学,这说明部分大专高职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其学科专业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考生如今为什么对大专高职院校认可程度较低?这样的大学许多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读?原因不外乎教育教学质量较差、收费相对较高、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这几个原因。”该人士说,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注意。

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常理,不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孩子应该选择上大学这条道路,高职和大专应该很受这些孩子和家庭的欢迎。但据他所了解的情况,国内一些大专高职院校如今却面临着招不到学生的生源困境。

熊丙奇教授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不到8%,高等教育包括大专教育,都是精英教育,考上一所大专院校,农村学生也实现了“跳农门”的理想。然而,过去10多年时间中,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30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2%,每年毕业大学生人数达到700万,与之对应,高等教育的质量却存在下滑趋势,高校对学生的回报率日益降低。“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面临的一个尴尬处境是,考上大学越来越容易,但考上的大学主要是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而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就业情况都不理想。读大学不仅成了经济负担,也成了就业负担。”

熊丙奇教授认为,一些农村家庭学生主动弃考、弃读的原因他总结为“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上学的学费投入方面,民办的高职高专和三本的学费大致是公办院校和一本、重点高校的两倍,但接受教育后的回报却不及后者的一半。“农村家庭考生往往都没有人脉关系,再加之三本、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毕业生找到的工作待遇与农民工相差不多,甚至不及农民工。这一残酷现实使得一些农村家庭学生主动弃考,认为读大专高职还不如直接打工合算。”“熬到高考分数出来后才弃读的学生已经很有耐心了,还有不少农村学生在中考时就弃考,甚至在初二时就辍学。”熊丙奇担忧地认为,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中西部地区蔓延。

本报记者李勇钢文/图7.6万上线考生缘何放弃上大学?(

第二篇:关于考生放弃体检的情况说明

关于考生放弃体检的情况说明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报考单位及代码,报考职位及代码,进入体检环节,我办已电话通知该考生参加体检,该同志因个人原因自愿放弃体检资格,由此引起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特此说明。

附:电话通知情况表、考生自愿放弃复审资格情况说明

经办人签字(2人): 招聘办领导签字:

招聘办:(盖章)

2014年7月 日

第三篇:谁有权劝考生放弃高考?

“市招办人士透露,今年我市高考报名人数虽有增加,但相比同等人口的省市来说,考生仍偏少。不容忽视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

“原因何在?记者采访了部分区县招生负责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高三学生最后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的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

这条消息让人吃惊,也令人深思。古人说“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以说,每一个读到高中毕业的学子,都无不盼望着参加高考的这一天,都无不希望通过高考改变自己人生命运。他们从读小学开始就起早摸黑地赶,点灯熬油地学,好不容易经过了十二年的苦读,十二年的煎熬,即将进入高考,开始人生的抉择。应该说现在是曙光就在前面,光明就要来临,是不管成绩怎样,也要上试场一博;不管结果如何,也要尽自己的一番努力。但是,在高考前夕,重庆市却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而个中的缘由除了一部分是因各种复杂的原因自愿放弃高考以外,还有一个因素竟是: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会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做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

那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自愿放弃高考的,本来就让人心酸,也有多人论述,这里不再哆嗦。而这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就动员学生放弃高考则更让人心痛。可以想象,那些被老师动员弃考的学生当时的心理感受是多么的难过,他们参加高考的权利就是这样地被歧视,他们12年的苦读就是这样地被遗弃。这完全是用学校的小团体利益来牺牲学生的长远利益,用教师的既得利益来损害考生的终生利益,是一种不人道、不负责任的行为。它不仅侵害了考生的合法权益,还损害了考生的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一个学校的升学率上去了,这个学校的名声也上去了,财政拨款的资金就会大幅增加,各种奖励就会源源不断,老师的奖金就会增长,学校的档次就会上升,收费的额度就会增加,领导的职位就会提升。所以,每到高考季节,各个高中就会想方设法地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出主意、想办法。成绩差但是家庭条件尚好的学生,就动员其走特长生的道路,鼓励其考体育、考美术、考音乐、考艺术、考外语等等专业。成绩差家庭条件又差的考生,就动员其放弃高考外出打工。在这样反复筛选、反复过滤之后,参加高考的学生就只有当初进校学生的70%左右了。再参加高考的学生一般的都能达到高职高专以上,升学率自然高了,学校邀功请赏自然就有资本了。

笔者所在地的一所重点中学,年年都是在这种反复筛选、反复过滤之后再让学生参加高考的,所以,每年高考的升学率都在80%以上。每年高考分数一公布,他们都是在第一时间内用文件的形式向市“四大家”领导及市直各单位通报,并在媒体中反复播报。然后,从教育局开始,到乡镇各学校都到电视台、报纸上或是点歌、或是打标语、或是套红祝贺。文科、理科、外语的状元、教出状元的老师、主任、校长又依次在媒体上翻来复去地宣传。市里又是开庆功会、又是开座谈会;又是发奖金、又是发奖牌。这所学校的教师年收入比起其他学校的教师来一般要多个两、三万元。直搞得其他学校的老师、领导都羡慕不已、眼馋不已,要求调到这所学校任教的报告如雪片一般。

在这种升学率就是金钱、就是效益、就是升官路线的导向下,学校和老师就不顾学生的感受,就不顾学生的前途,不顾学生的权益,不顾学校的责任、不顾老师的尊严、不讲职业理性,就象劝寡妇出门一样,绞尽脑汁地劝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弃考打工,让他们留下人生的永远遗憾。这种作法实际上是一种没有人文关怀,没有社会责任,只有金钱意识、只有自我利益的表现。

但是,如果把板子都打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显然有失公允,因为现行的教育考核体制就是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的硬指标,作为唯一的硬依据。只要升学率上去了,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反之,如果升学率没上去,你的书教得再好,你的学生素质再高,也没有人青睐你、厚待你。所以,要改变这种学校迫于升学率比拼的压力,就动员成绩差家庭条件又差的考生放弃高考外出打工的现象,关键还是要改变教育考核制度,摒弃那种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的硬指标,作为唯一的硬依据的考核体制,而是全面地考核学校的各项工作、综合考核学校的创造活力、发展潜力、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等方方面面。这样才有可能把学校从只盯升学率上解放出来。

第四篇:万茶网总经理在上线仪式上的致辞

万茶网总经理在上线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四月信阳,柳絮飞雪,茶香醉人!

因为茶缘,我们在此相聚;因为茶香,我们在此入驻;因为茶产业,我们在此落户。本着服务信阳国际茶城及商户的神圣使命和美好意愿,通过前期的深入调研和后续的紧张开发,今天,信阳国际茶城电子商务云平台——万茶网正式上线运营!在此,我谨代表万茶网的全体工作人员,对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信阳国际茶城一期运营启动仪式暨万茶网电子商务云平台上线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关心、支持万茶网云平台建设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万茶网是信阳国际茶城旗下独立运作的一个品牌;专注于茶城、茶企、茶商和茶品的营销推广;致力于打造最值得信赖的茶行业开放式电子商务云平台。

“弘扬茶文化、搞活茶市场”是万茶网的美好愿景;“网上的茶马古道”是万茶网的伟大使命;为茶城及商户提供可信赖的优质服务是万茶网的坚定信念。我相信,万茶网电子商务云平台的上线与信阳国际茶城实体大市场的开业运营必将带动整个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重大变革。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第五篇:2013年顺德一中考生放弃高考志愿填报

2013年顺德一中考生放弃高考志愿填报

申请书

本人因________________原因,申请放弃2013年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及院校录取,后果自负。请批准。

考生签名:

班别:

准考证号:

家长签名:

2013年月日

2013年顺德一中考生放弃高考志愿填报

申请书

本人因________________原因,申请放弃2013年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及院校录取,后果自负。请批准。

考生签名:

班别:

准考证号:

家长签名:

无锡物流公司 www.xiexiebang.com 经典美文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经典美文 www.xiexiebang.com WWW.RUNNINGMAN.ME/AI/2014.HTML

下载7.6万上线考生缘何放弃上大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7.6万上线考生缘何放弃上大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