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完这篇文章,你敢不敢用棉花糖挑战一下孩子?
读完这篇文章,你敢不敢用棉花糖挑战一下孩子?
回复“晚安”,送你每日一言
为什么天天在减肥的你,办了健身卡还依然减不掉二两肉? 为什么经常在买书的你,摆满了书柜却连一本都很难完整读完?……
说到底,这都是自控力不足的原因。
关于自控力的文章和书籍数不胜数,我想你也一定看过不少。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提醒自己加强自控力,却面对诱惑依然难以抗拒?
今天,我们就从五十多年前的一项科学研究,说说自控力这件事,以及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和自己增强自控力。四岁孩子与棉花糖谁能抵御诱惑?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项关于棉花糖的心理学研究,成为了心理学界最著名的实验之一,这个研究被叫做“斯坦福大学棉花糖实验”。
1、实验过程
这项实验的主导者是心理学家沃特·米舍尔(Walter Mischel),进行地点选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所幼儿园,被试者是一群4-6岁的孩子。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孩子被研究人员带进一间屋子,屋子里放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而桌子上放着一个盘子,里面放着一块棉花糖(或小饼干)。研究人员让孩子坐在桌前,并为孩子提供两个选择: 第一,他可以选择立即得到一块棉花糖;
第二,他也可以选择独自待在房间等待一会儿(大约15分钟),然后研究者回到房间,会给孩子两块棉花糖。为了防止有的孩子不喜欢棉花糖,奖励物品还有小饼干或小蛋糕。
也就是说,孩子如果选择立即吃,就只能吃一块棉花糖;而如果他愿意且能够等待15分钟,他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也许对大一点孩子,或我们大人来说,一块棉花糖根本没什么等不及的。但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让他看着眼前的棉花糖,却能忍住不吃15分钟,的确是一个大的挑战。这个研究的主题,旨在考察“延迟满足”能力,即人的自控力,以及是否拥有自控力,将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2、实验结果
这些孩子能抵制住眼前的甜蜜诱惑,而等待15分钟去得到两块棉花糖吗? 米舍尔教授观察到:
研究人员离开房间后,有的孩子用双手遮住眼睛,或走下座位在房间里转悠,努力不去看盘子里的棉花糖;也有孩子开始踢打桌子,显得不耐烦;还有的孩子不断拿起棉花糖闻了又闻,甚至忍不住去舔一舔。
当然,不少孩子看到研究人员离开后,就立刻拿起棉花糖吃掉了。
在当时的实验中,共有600个孩子充当了被试者,少数孩子选择了立刻吃掉棉花糖。而在试图抵制诱惑的一批孩子中,只有三分之一最终成功等到了15分钟后,吃到了两块棉花糖。
3、研究结论
这个实验的意义在哪里呢?
这个实验最吸引人的部分,其实在未来几十年对被试者的追踪调查中。
米舍尔教授意外发现:
棉花糖实验中孩子们的表现,其实和他们未来是否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那些成功抵制住诱惑,等待了15分钟都没有吃掉棉花糖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获得了良好的成就,比如更优秀的学业表现,获得了更高的SAT成绩;
拥有更健康的身体,能维持更低的BMI指数,患病的可能性更小;
维护更好的人际关系,离婚的可能性更小; 入狱、吸毒的可能性也更小。
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连米舍尔教授本人都未曾想到。为了检验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他们又对其他生活背景的孩子进行了相同的实验,最终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Walter Mischel教授
这样看来,四岁时抵制住一场小诱惑,似乎就能预示成年后得到大收获。这个结论看起来也验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一个人可以有良好的自控力,可以在“立即满足“和“延迟满足”中选择后者,那么在人生中面临其他选择时,他也能够抵制诱惑、付出努力,得到更好的结果。自控力就像是肌肉,你越锻炼它,它也就越强大。抵制得住一次诱惑,也能帮助你锻炼出更强大的意志力,去抵制未来出现的更大诱惑。面对诱惑
如何自控?
多年来,这项试验被不同的人重复了成百上千次,得到的结果都是惊人地相似。也许你会认为,这个实验在告诉我们,人的成功是生来就决定的,有些人天生自控力强,所以天生就应该成功。
为什么同样都是四岁的孩子,却会出现迥然不同的表现呢?究竟是什么因素,会影响这些孩子面对诱惑时的自控力呢?
1、大脑结构?Yes.基因?No!
智商基本是由基因决定,那么自控力这一项内在能力,会不会也和基因有关呢?会不会有些孩子,天生就具有较强的自控力呢?
为了验证结果的有效性,米舍尔教授也考虑了这种可能。所以,他们在2011年,对1960年参加过“棉花糖实验”的被试者进行了大脑扫描。
此时,当年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都已经变成了中年人。扫描的结果发现,能够抵御诱惑的人,和不能抵御诱惑的人,大脑还真的有些不一样。
善于抵制诱惑的人,前额叶皮质要更活跃一些,而前额叶皮质是负责大脑理性思考、抵抗诱惑的部分。
那些总是无法抵抗住诱惑的人,前额叶皮质则迟缓一些。那么,基因与自控力是否相关呢?
米舍尔教授的团队还为被试者进行了基因检测,以便了解是否有些基因片段,与自制力相关。但检测的结果表明: 尽管自控力与大脑结构有相关性,可是与先天基因,并没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自制力并非由基因决定,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来习得的能力。
就像米舍尔教授在书中所写:“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这个实验涉及的能力中,没有一种是天生决定的。”
2、不去看它,就不会吃它
五十多年来,成年人们出于探究或猎奇的心理,乐此不疲地对着小孩子做这个“棉花糖实验”。各种版本的《棉花糖实验》视频,就像幽默家庭录像一样,会让你忍不住捧腹大笑。你会看到很多孩子,是如何一边偷瞟门口的研究员,一边把胖乎乎的小手伸向棉花糖,然后在一秒内将棉花糖消灭干净。而那些试图抵制诱惑的孩子,他们为了不让自己立刻去吃棉花糖,会尝试各种可能。
有的孩子扶额望天,有的孩子捂眼低头,有的孩子脱掉鞋子把玩脚趾头,还有的孩子自己哼着小曲,扭头努力不去看棉花糖,但内心的挣扎跃然屏上。一切挣扎的行为,都是他们在提醒自己:如果我吃掉了眼前的一个,那么我就得不到两块棉花糖了。
事实上,他们都在做一件事:
尽可能使自己暂时摆脱眼前的诱惑,不看它,不想它,用其他的事物来占据自己的大脑。
研究人员还针对这些被试孩子做了两个小实验:
(1)告诉他们,在等待的时间里,去回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
(2)告诉他们,在等待的时间里,尽可能想象棉花糖的甜蜜香味。
结果表明,第一种情况下的孩子,可以等待的时间要比后者长十倍。第二种情况下的孩子,通常会立刻吃掉棉花糖,或者等待几分钟就忍不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米舍尔和其它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这是人的“即时满足系统”(立刻吃一颗棉花糖)与“延迟满足系统”(等15分钟后吃两颗棉花糖)在作斗争,而这两套反应系统,是深藏在人类大脑中的。第一,大脑边缘部位。即人类脑中低级的、原始的反应系统,比如对味觉、视觉、嗅觉的反应。
这套系统的反应更加感性、快速,使人类得以在远古时代,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
第二,前额皮质部位。这个部位更加理性,能够让我们人类考虑未来、控制情感,以及忍住欲望,延迟满足自己。神经科学家把这个部分叫做大脑的“中枢管理系统”。在米舍尔教授的理论中,他将第一种系统叫做“热思维”,而将第二种系统叫做“冷思维”。
已经有很多实验研究说明,视觉、味觉、嗅觉等感官刺激,会使人更容易在欲望斗争中妥协。
即“热思维”更让人屈服于欲望,“冷思维”可以把人拉回理性,加强人的自控力。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越是看棉花糖、闻棉花糖的孩子,越容易立即把它吃掉。而那些扭头不看,或索性去做其他事情,刻意忘掉棉花糖的孩子,能够忍耐的时间更长。因为前一种情况下,孩子们的大脑边缘部位受到了棉花糖香味的刺激,加上软绵绵的糖一再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孩子们的”热思维“被启动,所以他们屈服于诱惑,吃掉了棉花糖。而后一种情况中,孩子们故意不去看、去闻棉花糖,就没有受到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前额皮质的“冷思维“占了上风。这个研究,不仅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一样可以获得启发。
如果你想戒烟,那就不要让自己置身于一票烟友之中。看别人吞云吐雾,再大的意志力也很容易被消磨殆尽,会让你经历内心的百般斗争后,还是伸出了罪恶的手——“给我来一根呗”。
再比如,你正在实行自己健康减肥的计划,虽然早就想好了要杜绝垃圾食品,只吃健康食物。但如果看到孩子正在你眼前打开一包薯条,吃得津津有味。
而你闻着蔓延开来的香味,听着薯条咯吱咯吱在孩子口中崩裂,再看他边吃边有碎屑粘在嘴角,这时你就很难不再次伸出罪恶的手——“宝贝儿,给妈妈一个呗”。你之所以会对烟和薯条妥协,那是因为脑中的“热思维”得到了尼古丁、油炸香味的嗅觉刺激,以及朦胧烟雾和金黄薯条的视觉刺激。而你的“冷思维”很难在此时启动“尼古丁会引发肺癌”、“薯条会让我肥胖”的理性思考,你当然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抵制诱惑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看它、不去想它,让其他事情占据自己目前的脑容量。
3、跟我默念:它不是真的,只是图片
米舍尔教授还发现,当孩子们被研究人员告知,“将眼前的棉花糖想象成一副图片,而不是实物“时,这些孩子能够等待的时间延长了10-15分钟。
这么说,要想抵御诱惑,只需在自己大脑中,将眼前的诱惑想象成一幅无香无味的图片,就可以有效抵制不良诱惑。也许,这个方法对思维简单的孩子还有点效果,但成年人似乎很难令自己信服,眼前出现的诱惑只是一张图片。当一个烟民面对一支烟,一个有网瘾的人面对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或个有肥胖问题的人面对一个奶油蛋糕,他们有可能把这些罪恶的源泉看作一幅图吗?想想都知道很难。其实,除了图像化,还可以把诱惑你的不良事物看做另一种极端的、恶心的东西。
因为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恶心”的感觉实际上是在保护人类,让人们免于摄入不干净的食物。所以,如果你碰到了不应该摄入的东西,却又难以抵抗住诱惑时,只需通过想象激发起自己的“恶心感”,就会立即见效。
拿米舍尔教授自己的经历举个例子。他曾经就像许多老烟民一样,一天抽三包烟,否则就心痒难耐。
在为戒烟问题困扰多年无果后,偶然在医院看到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面容枯槁、瘦骨嶙峋、气息奄奄。就是这一刻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嗜烟习惯正在葬送生命。
在这以后,每当他想抽烟,就会在脑中浮现那个癌症病人的图像。慢慢的,吸烟从他一刻也离不开的爱好,变成了让他一想起就恶心的事情。
所以说,要想戒烟,如果只是告诉自己“吸引有害健康”,这有点太平淡无奇,也就对人没什么震慑能力。而如果在想吸烟时,在脑中浮现肺癌晚期患者焦黑的肺,还有黑黄的牙齿,总比一长串描述吸烟危害的文字直接有效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烟盒上,会印上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
再说个有趣的例子,中国人都热衷于为自己的晚年存钱,而美国人的储蓄意愿却低得多。对于那些不觉得储蓄有多重要的人,研究人员就将这些人的照片加工一下,变成六七十岁的“年老照片”,然后放给他们看。这一看,这些人就立即感到了储蓄的紧迫性,会表示愿意为晚年多储蓄30%的钱。如果你想存钱,却总是忍不住消费,不妨想想自己六七十岁会是什么样子,再思考一下:退休工资足够支付医疗护理、意外情况的费用吗? 还有,想减肥的人,就不要深夜去看“报复社会”的美食图片了,这些图片只会激起你的食欲,让你魂不守舍地拆开一包饼干,或飞奔出去买夜宵吃。不如,在想吃不健康食品时,翻出维秘超模的照片看一看,这样的图片会立即打压”热思维“引起的饥饿感,说不定还会激起你运动的斗志。
4、家庭有问题、父母给压力,孩子更难自控
在“棉花糖实验”中,如果给被试的孩子施加一定压力,那么他们很有可能等不到15分钟,就会把棉花糖吃掉。而如果给孩子一个轻松、舒畅的氛围,他们等待的时间就会延长。许多科学家的研究都发现: 高度的压力,会让人更加难以自控。
比如面对压力的女性,会比较容易开始暴饮暴食;再比如,生活工作压力很大时,有戒烟计划的男性,则更有可能暂时忘记戒烟,索性吞云吐雾一次抽个够。也就是说,你一直想戒掉的坏习惯,会在你面对压力的时候反弹。压力会让人忘记自控,甚至失控。
这一点,科学家同样做了实验。他们对处于压力的人做了大脑扫描,发现处于压力时,大脑的前额皮质部位会受到压迫,就像我们前面所说,前额皮质就是能让你理性、进行“冷思维”的部位。
所以,压力会让大脑主管理性的部位受到压迫,让人的自控力下降,屈服于不良诱惑,做出非理性、不正确的选择。而且,长期的压力会逐渐改变这部分的大脑结构,从而使自控力得到持续的减弱。久而久之,即使不处于压力,你的自控力也早已大不如前,更别说完成戒烟、减肥、读书计划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长期处于家长施加的压力之中,他大脑中前额皮质部位就不能得到完善的发育,他更加不能在需要自控的时候,控制得住自己。也就是说,高压环境下孩子表现更差,是因为他的大脑受到了压迫。
比如,家长如果总是用各种方式逼迫孩子看书学习,那么学习就变成了孩子压力的主要来源。
久而久之,他就会更加抵抗学习这件事,也更加无法控制自己,让自己安静地学习一会儿。强压之下,任何事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米舍尔教授说,长期生活在高压家庭环境下的孩子,根本无法通过自己的意志力,去集中精力在读书学习上,也无法自发地增强自控力。
简而言之,面对家长的持续压迫,孩子自己根本没办法好好学习,他控制不住自己想玩耍、想逃避的心。已经有科学研究证明:
长期生活在气氛紧张、或不稳定的家庭中,孩子很难拥有良好的自控力。
孤儿、频繁转换收养家庭的孩子,以及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长期遭受虐待的孩子,自控力往往很有问题。
在棉花糖实验中,一个孩子是否愿意等待,取决于他怎样衡量这件事的风险与收益。如果他知道,即使等待了15分钟,也无法得到两块棉花糖,那他为什么不现在就吃掉眼前的一块糖?
那些能够在棉花糖实验中耐心等待15分钟的孩子,是因为心中相信:我等够15分钟,就能毫无疑问地得到两块棉花糖,他们并不怀疑这个承诺的真实性。
而长期面对压力,或家庭问题错综复杂的孩子,他们并没有这种信任感、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哪怕面对不良诱惑时控制住了自己,也不会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许,那么为什么要好好表现?
根本没人和他保证:控制住自己以后,就会得到两颗棉花糖。所以,家长们知道,要想孩子的自控力得到健康发展,该怎样做了吗?
第一,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就不要总是用压力迫使他屈服。成年人都无法在压力下控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何况孩子呢? 第二,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我们总说,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关系并非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这句话听起来平淡,背后却有坚实的科学理论作支撑。
紧张的夫妻关系,会影响家庭氛围,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一个长期面对父母冷战、争吵的孩子,不仅大脑会受到压迫,也是很难发展出安全感和信任感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氛围紧张、混乱,且长期得不到家长关注的孩子,自控力就很差,还会出现行为、性格上的多种问题;而安全、稳定的家庭,哪怕是单亲抚养,孩子也能够健康成长。
这个结论,不仅可以给家长很多的启示,对于学校和政府,也有相当的指导作用。
米舍尔教授的团队,就已经在社区学校教孩子和青少年学习加强自控力,尤其是那些经常处于巨大压力的孩子,比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以及被收养的孩子。在我们身边,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室中制造和谐的气氛,学生也不会因为压力而产生抵触情绪了。四岁没抵制住诱惑未来也不一定会失败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棉花糖实验是用来筛选成功和失败的孩子的,其实不然。
这个实验的本意,是在观察哪些条件或环境下,人类能够更好地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更好地控制自己。
而得出“自控力强者,更容易成功”这个结论,也并非告诉大家,四岁时没能抵抗得了棉花糖的诱惑,就注定一生失败了。这个结论其实是在强调:
原来自控力与成功,还有如此紧密的关系。
要想孩子成功,除了可以帮助他增加其他技能,还可以在小小年纪时观测他的自控力,并且给予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这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最重要的一点:
这个研究是在说明,自控力并非基因决定、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提高的。
所以,如果你也对孩子进行了“棉花糖实验”,如果他没能抵挡住诱惑,也无需担心。
我们家长还是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改变思维、选择,以及有意识地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来帮助孩子的自控力得到加强。还有,如果家长自己都无法控制住自己,却要求孩子成为自控力大师,估计你会失望哦。
我想,现在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吧。*作者介绍:7080家长(ID:jiazhang7080),由一群清华、北大毕业生建立,专为中国中产阶级家长建立的学习、交流圈。为读者提供教育领域最新的干货,不鸡汤、无废话、三观正。
第二篇:你真的会鼓励孩子吗?看了这篇文章再说吧
现在的父母大多都会鼓励孩子,似乎感觉也不错。慢着,你真的确定那不是你的自以为吗?
6岁的红红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她了。爸妈都说:你是最棒的,作为鼓励,然,其实这意义是不大的。
回忆一下,我们鼓励孩子时用得最多的词语是什么?“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个好孩子!”可是棒在哪里?为什么棒?夸孩子棒,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这些,我们并没有传递给孩子。
而且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
孩子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鼓励,但浮于表面的称赞,并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1.鼓励,从具体出发
总是笼统地鼓励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
有针对性的具体鼓励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加上身体接触
在鼓励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还可以加上身体接触。在鼓励孩子时亲亲孩子,抱抱孩子。身体语言的力量有时和语言一样强大,当你真心鼓励孩子时,孩子能感受到。
3.鼓励孩子挑战困难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一些挫折而垂头丧气甚至放弃努力,在这个时候,家长及时的鼓励将是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动力。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们找到问题、改正缺点,鼓励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4.多鼓励他的好习惯
补强法则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代克提出的,说的是一个人如果对自身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感到满意,他便想着去重复做类似的事。当孩子的正面行为受到认可时,就能逐渐摆脱自卑,激发自信心,从而找到成功的路。
5.帮孩子发现优点
任何一个孩子身上总会有一些闪光点的,当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时,很容易引发自卑、甚至嫉妒等不良心态。家长们要帮助孩子找到自身的优点,从而让孩子喜欢和欣赏自己。
鼓励孩子本质上是对孩子的爱与理解,开发孩子的无限潜力,使得他们的人生有着任何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掌握在我们家长的手中,我们要重视了。
第三篇:学无忧教育:如果你的孩子处于3-15岁之间,请花几分钟看看这篇文章!
广州学无忧教育课外辅导机构
咨询热线:400-666-3968 如果你的孩子处于3-15岁之间,请花几分钟看看这篇文章!
各位爸爸妈妈,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您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吗?当然不仅仅是成绩那么简单。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孩子处在3-15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孩子15岁之前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不仅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父母自己也会省心很多。
那么,怎么做呢?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来看看这则故事:
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总经理的大写字台,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资料。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这群年轻人很纳闷。
总经理说: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东西的人。年轻人一听,顿时捶胸顿足:我们长那么大,从没觉得乱翻别人东西是多大的错,有多么严重!
机会只有一次,因为一个不好的习惯,他们和机遇失之交臂。
(一)礼仪习惯
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多,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必要的礼仪习惯。这些礼仪习惯,爸妈们借鉴下吧,然后教给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广州学无忧教育课外辅导机构
咨询热线:400-666-3968 1.弯腰捡东西、系鞋带时,一定要蹲下,不能撅着屁股朝天,看起来很不雅。2.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千万不要狼吞虎咽,既不利于消化,又有损形象。面条要咬断吃,不要往肚里吸;喝汤用小勺。
3.坐板凳要双膝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万不要双腿张开、或翘起二郎腿,丑死了。
4.到别人家做客时,未经主人允许,不要随意乱翻东西。
5.不管什么食物,再喜欢吃也要控制,尤其不要暴食暴饮,不管在家还是在外。6.到别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烧的饭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发出真诚的赞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7.用餐完毕,最好帮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对方不让帮忙,也要有这个举动,表示感谢。
8.接打电话,第一句要说“你好”,话说完毕,让对方先挂电话;如果对方让你先挂,说过“再见”后,停顿3秒再挂。
9.别人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务时,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10.看别人手机照片或电脑等其他物品,未经允许,不要往下翻动。
11.公共场合,少吃猪手、骨头、鸡爪等大骨头类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龇牙咧嘴啃东西的样子,实在不好看。
12.对人友善,时刻保持微笑。这是世界通行证,不分国界,不需翻译,永不过时。这些礼仪知识,都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具体体现,爸妈不仅要教给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广州学无忧教育课外辅导机构
咨询热线:400-666-396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爸妈自己做好了,孩子才会“有样学样”,自觉遵守良好的礼仪规范。
除了这些礼仪修养习惯,爸妈们还要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后面的管理就会轻松很多,可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
(二)学习习惯
学生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
这个阶段,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或者像上面那位孩子一样,虽然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的,往往缺乏良好的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习惯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
下面的这份习惯养成一览表非常实用,值得家长永久收藏。7、8岁习惯:能独立并按时完成作业;养成正确的写字、握笔姿势,以及坐姿;自觉阅读课外绘本(带拼音)。9、10岁习惯:每天预习;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作业干净整洁;阅读课外读物。11、12岁习惯:认真听讲;每天预习复习;积极思考;作业赶紧整洁并正确率要高。13、14岁习惯: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复习;积极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阅读科普读物与文学作品。
15岁习惯:回答问题注重规范;有收集记录的习惯,尤其是错误的地方;学会举一反三;涉猎广泛,关注时事新闻。广州学无忧教育课外辅导机构
咨询热线:400-666-3968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尤其是这个时候。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很多,上面的习惯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习惯,在孩子15岁以前养成,会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长要有耐心,坚持做下去,这样孩子上了高中后就会很省心了。
(二)生活篇
孩子除了要有以上良好的习惯外,更要有以下这些技能,看看你家孩子都有吗? 态度篇
如果说人生是一章乐曲,那人生态度就是基调,它决定了命运的走向。1.积极: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是相当重要的。
当然,事情可能会变得很糟,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应该停止抱怨,寻求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要坚信自我,摆脱负面思维。2.动力:要知道达到目标的关键不是纪律,而是动力。
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励自己,并体验完成目标的喜悦心情。一开始,先设定一些较小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从而逐渐锻炼这种技巧。
3.拖拉:这是成年人的常见毛病(甚至小孩也如此)。我同意在某些时候,人们应当悠游度日,享受慵懒的时光。
但是,当我们必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怎么保证我们能够按时完成呢?教导孩子要吸取拖拉的教训,找出他们拖拉的习惯,并且研究如何克服它。
4.激情: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找到使你激情洋溢的事物,并全情投入。广州学无忧教育课外辅导机构
咨询热线:400-666-3968 你的孩子还无法在年幼时找到这个答案,但是你应该指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激情所在并且对其不懈追求,让他们了解这样做的重要性。社交篇
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就永远离不开社交,孩子也是如此。
1.合作: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竞争主义,这也是成人世界的写照。结果呢,卑鄙陷害、互相拆台、忿恨抱怨充满了我们的生活。
相反,请教导你的孩子,人们是可以达到共赢的,帮助他人成功,将使你自己更加成功。告诉孩子结交朋友胜于制造敌人,在竞争之前先学会团队合作。
2.同情:这是被学校完全忽略的主题。事实上,孩子在学校学到的往往不是同情并帮助他人,而是增加别人的难处。应该教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了解别人,并去帮助别人摆脱痛楚。
3.爱心:爱心和同情是双胞胎,同情着重于减轻别人的痛楚,而爱心则是希望他人幸福。这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4.倾听: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到如何倾听了么?或者如何与人交谈么?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成年人都不具备倾听这个重要能力的原因。要孩子学会如何真正地倾听他人,从而能够理解和感觉他人。
5.交谈:交谈与倾听是紧密关联的,而学校并没有教导孩子交谈的艺术。
事实上,学校告诉孩子在大部分情况下交谈是不对的,然而我们往往需要的是互相交谈,而不是教导。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从小就应该在家里实践。请学会与你的孩子交谈,而不是只要他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