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京剧新编历史剧《辛弃疾》创作的文化意义及其创新探索
评京剧新编历史剧《辛弃疾》创作的
文化意义及其创新探索
赵新华
济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其有文献记载的2600余年的建城史上,名人大家辈出,群星璀璨的名士文化形成了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特色。仅就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与唐诗并称的宋词而言,济南先是诞生了世称婉约派词宗的杰出女词人李清照,继而又有与大文学家苏轼并称为“苏辛”的豪放派爱国词人辛弃疾出生于斯。像这样的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名人,一个城市有一位就足以为荣耀,而并称“二安”(李清照号易安,辛弃疾字幼安)的宋词两大流派的两位词宗均生于济南,这是历史给予济南这块钟灵毓秀之地的一个丰厚赏赐,使济南人尤引以为骄傲。特别是对于辛弃疾,由于他既富金戈铁马的传奇色彩和毕生矢志江山一统的强烈爱国精神,而又具“扫空万古,横绝六合”的卓然文采和豪放气概,作为一位伟大爱国词人,尤为世人崇敬。推动本地区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应充分珍视像“济南二安”这样的文明古城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给以认真的发掘和创造性的传承,使其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标志。
而利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形式,创造性地塑造本地历史文化名人的艺术形象,让人们从赏心悦目的艺术表演中,了解历史名士之风采,体味历史文化之蕴含,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个地区的独有特色,无疑是对本地优秀历史文化的一种实际的、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传承与弘扬。我市文化艺术工作者对于“济南二安”的艺术创作,根据其突出的古典文学艺术价值蕴含,采用京剧这个最有传统艺术特色、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戏曲国粹艺术形式,整合利用各种优势艺术创作资源,以全方位的艺术创新,精心塑造一代词杰的崭新艺术形象,努力打造为大众所喜爱的艺术精品,这是他们在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创作生产方面,把握继承与创新之契合点、营造历史文化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之最佳组合方式的一种艺术创意定位和人文价值追求。他们有志于斯,为之历时数年,执着探索,真抓实干,孜孜不懈,形成了泉城艺术生产的一个鲜明特色和一批丰硕成果。
2004年,济南市文化局、济南市京剧院联合打造的新编京剧《李清照》捷足先登,首度搬上舞台并获得成功,此后,抓紧创作《辛弃疾》,实现“济南二安”舞台艺术创作的珠联璧合,就成为寄托着济南文艺工作者和泉城人民深厚的家乡人文情结的一个艺术生产重点目标。2006年,济南市文化局、济南市京剧院同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合力攻关,由本市戏剧创编人员自主完成了原创性的新编历史京剧《辛弃疾》的剧本创作,并于2007年辛弃疾逝世800周年之际,将其呈现于舞台。这出戏满载着全体编导和舞台表演人员继承和弘扬本地优秀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对家乡伟大爱国词人的由衷崇敬,以基于历史真实并与当代现实相观照的全新艺术创意,精心构思,以丰满鲜活的艺术形象和感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为辛弃疾树立起一座崭新的、丰厚的、光彩的艺术之碑。
一年一度秋风劲,歌罢易安唱幼安。继京剧《李清照》2004年参演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并获银奖之后,新编历史剧《辛弃疾》又在济南举办的第五届京剧艺术节上,向泉城父老
乡亲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朋友倾情献演。如同历史上的具有“国家级”意义的“二安”先后诞生于济南,今天艺术上的“二安”又在家乡相继诞生,并先后登上京剧艺术的国家级盛典,这堪称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完美呼应。这标志着我市文化工作者终于初步完成了对于本地宋代两大杰出词人的戏剧艺术创作生产工程,以创新的传统戏曲艺术成果,为“济南二安”这块我市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文化品牌作了新鲜生动的艺术诠释,增添了新的光彩,为继承弘扬泉城特色文化作出了新的贡献。
作为一出新编历史剧,《辛弃疾》的打造统筹兼顾继承与创新,以严肃的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紧紧把握辛弃疾作为爱国词人的本质特征,以富有创新特色的创作立意、戏剧构思和舞台呈现,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符合历史性、彰显民族性、突出地域性、体现时代性,从思想内涵到艺术形式都富有新意的舞台艺术形象。在表现辛弃疾强烈的爱国精神方面,该剧不但以独创性的故事情节、戏剧矛盾和人物刻画,展示了辛弃疾为世所公认的毕生情系山河一统、坚持抗战矢志不渝的执着的理想追求、杰出的军事才华和壮烈的爱国情怀,更以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执创新思维之锐,直面史实,对以往多讳莫如深的辛弃疾“平茶军”之述不囿成见,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以史为据,以戏明史,披露了辛弃疾鲜为人知的“民乃国本”的政治理念和体恤民生、关心民瘼、整饬吏治、除暴安民的执政功业,从而揭示了辛弃疾这位孕育于齐鲁之邦的杰出历史人物,具有齐鲁文化的民本思想和执政能吏的历史作为,这就对辛弃疾爱国思想的人文价值做了深层次的挖掘和揭示,使其更加彰显出民生的色彩和人性的光辉,从而更新和丰富了辛弃疾爱国精神的思想内涵和认识价值,使观众不仅从戏中得到耳目一新的审美愉悦,也从思想文化层面,从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中,得到更深的精神感悟与共鸣。这种富有思想认识价值的艺术创新,无疑对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坚持严肃的历史态度与刻意的创新追求相统一,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使传统文化中积淀的优秀文化遗产为现代生活服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继承发展,推陈出新的努力,也为发展新编历史题材的戏剧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经验。
作为一出以杰出词人为主人公、又以极富诗词韵致和中国式诗剧品格的京剧艺术形式演绎的戏剧,《辛弃疾》在艺术风格创新上,以诗剧化风格为追求,这种艺术创意定位,因而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为此,该剧从编、导、演、音乐、舞美以及灯、服、道、效、化等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运用多种手段,营造和强化其诗剧特色,特别是各舞台艺术领域一些名家高手的加盟,使该剧的舞台呈现给人以多方面的美的享受。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任何艺术形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关系到艺术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水平。在继承中鼓励创新,就要在创新中提倡宽容和包容,允许失败,为创新提供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业内有句“行话”:“十年磨一戏”。辛弃疾成为一代词杰,其600余首稼轩词,浸透着其毕生的艺术实践与追求;树立辛弃疾的完美舞台艺术形象,把京剧《辛弃疾》打造成高水平的艺术精品,也非短日之功。我们在肯定《辛弃疾》的艺术创新探索实践的同时,也对艺术家们在创作和演出实践中,虚心听取专家和广大观众的意见,继续坚持创新,不断加以改进,精益求精,使这出戏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寄予厚望。
在《辛弃疾》参演本届京剧艺术节之际,济南市文化局积极努力,使这出戏通过中央电
视台向全国同步直播;同时,还创造性地把《辛弃疾》的演出录像搬上全国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络平台,从而使全国广大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观看到这出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最迅捷、最广泛的信息传播渠道,实现了我市这一艺术生产成果的全民共享,也使辛弃疾这一个我市宝贵的文化品牌得以广泛传播,这是一项既惠及大众又弘扬我市优秀历史文化和艺术创新的双赢举措。我以为,对舞台戏曲艺术传播方式的这种创新实践,其意义当不亚于《辛弃疾》获奖,也很值得称道。
星移斗转,大浪淘沙。一位本地著名艺术家说得好:“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辛弃疾和他的稼轩词,已被历史证明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珍贵财富而永载史册,愿京剧《辛弃疾》在演出实践中反复打磨,精雕细琢,不断提高,争取成为一部演得开、叫得响、留得住、传得久、具有较强艺术生命力的经典剧目。相信这也是辛弃疾家乡人民和广大观众的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