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小雅蓼莪》

时间:2019-05-13 05:5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小雅蓼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小雅蓼莪》》。

第一篇:《诗小雅蓼莪》

《诗·小雅·蓼莪》

怀念父母恩德的问题

蓼蓼1者莪,匪莪2伊3蒿4。哀哀父母,生我劬5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6。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缾7之罄矣,维罍8之耻9。鲜10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11,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12我,拊13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14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15天罔16极17。南山烈烈18,飘19风发发20。民莫不穀21,我独何害22? 南山律律23,飘风弗弗24。民莫不穀,我独不卒25。【译文】水蓼啊很像抱娘蒿,可这莪不是那青蒿。哀伤我哀伤的父母,生我养我真辛劳。

水蓼啊很像那抱娘蒿,可这莪不是那牡蒿。哀伤我哀伤的父母,生我真是瘁又劳。

瓶子里面空荡荡,把着酒杯也羞愧。很少人能生活好,不如早早死了好。没有父亲何凭借,没有母亲何所靠?走出门去含悲凉,进入家来何所往。

老父亲啊生了我,老母亲啊养育我。抚摸我呀蓄养我,喂大我呀教育我。看顾我呀庇护我,进进出出怀抱我。想要报答这恩德,老天无边没准则。南山啊光明显赫,旋风啊呼呼作响。他人啊都能得养育,为何独我不胜过?

南山啊有那法度,旋风啊哗哗吹过。他人啊都能得养育,为何独我完不成?

【说明】《蓼莪》诉说的是怀念父母恩德的问题。这亦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小型宴会上唱的雅歌,是一首思乡歌。歌者看着眼前空空的桌子,空空的碗盘,空空的酒杯,不由悲从中来。他先以水蓼起兴,眼前虽有老人,可这老人不是我父母,正因为看着眼前的老人饥寒交迫,因而想起自己的父母也是饥寒交迫。父母亲生我养我育我教我,抚慰我怀抱我,而父母亲现在正受苦受难,我却不能奉守在父母跟前。后两段的“南山”,则暗喻统治者,歌者在他手下工作,不能回家侍奉父母,无可奈何的心情流露无遗。——————————————————

【注释】1.蓼:(liǎo了)蓼属植物的泛称。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诗·小雅·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2.莪:(é俄)即莪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像针,花黄绿色,生在水边。嫩茎叶可作蔬菜。也叫萝、萝蒿、廪蒿,俗称抱娘蒿。《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说文》:“莪,萝莪蒿属,从草,我声。”

3.伊:(yī医)古通“繄”。《书·文侯之命》:“其伊恤朕躬!”《诗·邶风·雄雉》:“我这怀矣,自诒伊阻。”《诗·小雅·小弁》:“何辜于天,我罪伊何?”《诗·周颂·我将》:“日靖四方,伊嘏文王。”这里用为“是”之意。

4.蒿:(hāo薅)草名。有白蒿、青蒿、牡蒿、臭蒿等多种。特指青蒿。《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韩非子·十过》:“公宫之垣皆以荻蒿楛楚墙之,有楛高至于丈。” 5.劬:(qu渠)《诗·邶风·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诗·小雅·北山》:“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荀子·富国》:“或佚或乐,或劬或劳,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集韵·虞韵》:“劬,劳也。”这里用为辛劳之意。

6.蔚:(wèi畏)即牡蒿。菊科。一种多年生草本,全草入药。7.缾:(ping瓶)古同“瓶”。《方言》五:“缶其小者谓之瓶。”这里用为瓶子之意。

8.罍:(lei雷)酒樽,也可用来盛水。《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诗·大雅·泂酌》:“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周礼·春官·司尊彝》:“皆有罍。”《礼记·明堂位》:“山罍,夏后氏之尊也。”这里用为酒杯之意。

9.耻:(chǐ齿)《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国语·越语上》:“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君不使无耻。”《说文》:“耻,辱也。”这里用为内心羞愧之意。

10.鲜:(xiān先)《书·毕命》:“世禄之家,鲜克由礼。”《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尔雅·释诂》:“鲜,寡也。”郭璞注:“谓少。”《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荀子·哀公》:“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这里用为很少之意。

11.怙:(hù互)《书·康诰》:“惟时怙冒,闻于上帝。”《诗·唐风·鸨羽》:“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左传·宣公十五年》:“怙其俊才。”《韩非子·亡征》:“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说文》:“怙,恃也。”这里用为依仗、凭借之意。

12.鞠:(jū居)古通“育”。《书·盘庚》:“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尔雅·释言》:“鞠,生也。”这里用为抚养、生育之意。13.拊:(fǔ抚)《左传·宣公十二年》:“王巡三军,拊而勉之。”《公孙龙子·坚白论》:“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荀子·王制》:“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于府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马掩迹。拊而发之。”《说文》:“拊,揗也。”段玉裁注:“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抚循’,古今字也。尧典曰:“击石拊石”,拊轻击重,故分言之。”《汉书·外戚传上》:“主拊其背曰:‘行矣!’”这里用为抚摸爱惜之意。

14.复:(fù服《)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复我邦族。《”诗·小雅·蓼莪》:“顾我复我。”《管子·禁藏》:“复贤力,所以劝功也。”本意覆盖。这里引申为庇护之意。

15.昊:(hào号)《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诗·大雅·板》:“昊天曰明,及尔出王。”《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诗·周颂·时迈》:“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指天广大无边之意。

16.罔:(wang网)《易·晋·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书·大禹谟》:“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大雅·思齐》:“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管子·轻重乙》:“崇弟、蒋弟、丁、惠之功世,吾岁罔。”《尔雅·释言》:“罔,无也。”《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楚辞·九章·惜诵》:“君罔谓汝何之。”这里用为“无”、“没有”之意。

17.极:(jí吉)《书·洪范》:“建用皇极。”《诗·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后予极焉。”《诗·大雅·江汉》:“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诗·商颂·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管子·问》:“以顺完德,后乡四极。”《老子·六十八章》:“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荀子·解蔽》:“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司马迁《报任安书》:“立名者,行之极也。”这里用为最高准则之意。

18.烈:(liè劣)《书·洛诰》:“以予小子扬文武烈。”《诗·小雅·黍苗》:“烈烈征师,召伯成之。”《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诗·周颂·载见》:“休有烈光。”《孟子·公孙丑上》:“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韩非子·诡使》:“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这里用为光明,显赫之意。

19.飘:(piāo漂)《诗·小雅·何人斯》:“其为飘风。”《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管子·小问》:“飘风暴雨不为人害,涸旱不为民患。”《老子·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尔雅》:“回风为飘。”《韩非子·用人》:“飘风一旦起,则贲、育不及救。”《说文》:“飘,回风也。…盘旋而起。”这里用为旋风、暴风之意。

20.发:(fā珐)形容词。《易·丰·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诗·卫风·硕人》:“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诗·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这里用为形容风声之意。21.穀:(gǔ谷)《诗·小雅·小宛》:“教诲尔子,式穀似之。”《诗·小雅·小弁》:“民莫不穀,我独于罹。”《荀子·王霸》:“穀禄莫厚焉。”这里用为赡养、养育之意。

22.害:(hài亥)《易·大有·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诗·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小雅·四月》:“民莫不穀,我独何害?”《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己。”《韩非子·饬令》:“其能,胜其害,轻其任。”《史记·酷吏列传》:“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这里用为胜过、超过之意。

23.律:(lǜ绿)《易·师·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书·微子之命》:“弘乃烈祖,律乃有民。”《礼记·中庸》:“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淮南子·览冥》:“以治日月之行律。”高诱注:“律,度也。”《正字通·彳部》:“律,法效也。”这里用为规律、法度、规则、周期律之意。

24.弗:(fú扶)古同“发发”,形容风声。《诗·小雅·蓼莪》高亨今注:“发发,疾风声。”

25.卒:(zú足)《书·舜典》:“如五器,卒乃复。”《书·大诰》:“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诗·邶风·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朱熹注:“畜,养。”《诗·小雅·楚茨》:“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鲁颂·泮水》:“式固尔犹,淮夷卒获。”《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这里用为终止、完毕之意。

第二篇:蓼莪篇(诗经小雅)

蓼莪篇(詩經小雅)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全文翻譯】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受盡勞苦。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積勞成疾。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罈的恥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還不如早些死去的好。沒了父親,我依靠誰?沒了母親,我仰賴誰?出門在外,心懷憂傷;踏進家門,魂不守舍。

父母雙親啊!您生養了我,撫慰我、養育我、拉拔我、庇護我,不厭其煩地照顧我,無時無刻懷抱著我。

想要報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樣的浩瀚無邊!

南山高聳聳,暴風陣陣起,人們沒有不過好日子的,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南山高巍巍,暴風呼呼吹。人們沒有不幸福的,為何只有我不得終養父母!

第三篇:《诗小雅角弓》

《诗·小雅·角弓》

推让爵位的问题

骍骍1角弓2,翩3其反矣。兄弟昏姻,无胥4远矣。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俲5矣。此令6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7。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8,如酌孔9取。毋教猱10升木,如涂11涂附。君子有徽12猷13,小人与14属15。

雨雪瀌瀌16,见晛17曰消。莫肯下遗,式18居19娄20骄。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21如髦22,我是23用忧。【译文】小公牛角做好弓,弓弦往来会反复。兄弟们的婚姻啊,不要都跑那么远。

你的婚姻在远方呀,人民都会跟着你。你是这样来教导,人民都会仿效你。

最好听从兄弟的,大家相处都有裕。不想听从兄弟的,只有相交病才好。

人民有的不善良,互相埋怨另一方。贪图爵位不相让,到头自己把命丧。

老马反哺顾小驹,后来遭遇它不想。如有饮食宜为饱,如有美酒宜多饮。

不需教导猴爬树,就象泥巴到处附。君子有那美善行,小人随从来连附。

雨雪盛大满天飘,见到日出化水消,谁说雨雪不退下?法度辨别收敛骄。

雨雪飘浮满天降,见到日出化水流。如象南蛮如象夷,我国邦务真堪忧。

【说明】《角弓》诉说的是推让爵位的问题。这亦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小型宴会上唱的雅歌,周人是古老的农业部落,兴起于今陕甘一带。传说其始祖名弃,为姜姓有邰氏女姜嫄所生,在尧、舜时任农师之职,受封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号后稷。弃死后,子孙世代为夏朝农官。传至不轂,因夏政衰,失官而奔于戎、狄之间。其孙公刘率族人定居于豳(今陕西旬邑西),发展农耕,势力渐兴。后又传九世,到古公亶父时,因受薰鬻、戎狄的进攻,从豳迁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今陕西扶风、岐山间)。周原土地肥美,宜于农作。商代晚期,古公亶父在那里兴建城郭房屋,划分邑落,设立了官吏机构,国号为周。古公亶父后被周人追称太王。传说古公亶父见少子季历和姬昌贤德,想传位给他们,季历的两兄太伯、仲雍为让位奔于荆蛮。古公亶父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得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臣,周国势日强。本歌是周文王的父亲季历挽留太伯、仲雍时,在告别宴会上唱的。他力图挽留太伯和仲雍不要因为婚姻问题走那么远,而太伯和仲雍却为了使季历及姬昌能顺利继位,借口婚姻问题(或是联姻)而远走他乡。歌中举例有的人民不善良,而我们兄弟却把爵位来相让,老马反哺顾小驹,后来遭遇全不想。咱们兄弟在一起,只要我们有美、善的行为,人民都会跟从我们的。但你们要远走他乡,很多人民则会跟从你们,效仿你们,我真是为国家、人民担忧啊。全歌挽留之情比比皆是,读来、听来令人心酸,但却又佩服他们这种友爱之情。

——————————————————

【注释】1.骍:(xing星)《书·洛诰》:“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骍牡。”《诗·大雅·旱麓》:“清酒既载,骍牡既备。”《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这里用指为赤色的牲口之意。如:骍牡(赤色公牛);骍骍(赤牛。为古时天子诸侯盟誓时所用牲);骍牲(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

2.翩:(piān偏)《易·泰·**》:“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诗·小雅·巷伯》:“缉缉翩翩。”毛传:“往来貌。”《说文》:“翩,疾飞也。”这里用为相从往来疾飞之意。4.胥:(xū须《)书·盘庚》:“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诗·小雅·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铺。”《诗·大雅·抑》:“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诗·鲁颂·閟宫》:“黄发台背,寿胥与试。”《管子·地员》:“种木胥容,榆、桃、柳、楝。”《荀子·儒效》:“胥靡之人。”这里用为都、皆之意。

5.令:(líng聆)古同“聆”。《诗·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管子·禁藏》:“使有离意。离气不能令。”《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韩非子·主道》:“故虚静以待令,令名自命也。”《吕氏春秋》:“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这里用为听从之意。7.饇:(yù玉)古同“饫”。《玉篇·食部》:“饇,食过多。”《广雅》:“饫,饱也,厌也。”《古今韵会举要·遇韵》:“饇,饱也。音义与御韵饫同。”这里用为饱胀之意。

9.孔:(kǒng恐)《书·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诗·周南·汝坟》:“父母孔迩。”《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诗·大雅·卷阿》:“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诗·周颂·有客》:“既有淫威,降福孔夷。”《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玉篇·乙部》:“孔,嘉也。”这里用为美好之意。

10.涂:(tú图)《书·禹贡》:“厥土惟塗泥。”《孟子·公孙丑上》:“坐于塗炭。”《礼记·夏小正》:“冻塗。”《广雅》:“塗,泥也。”这里用为泥巴之意。

12.猷:(yóu由)《书·康诰》:“远乃猷,裕乃以。”《诗·小雅·巧言》:“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尔雅·释宫》:“猷,行道也。”《方言》卷三:“裕、猷,道也。东齐曰裕,或曰猷。”这里用为道路、法则之意。

14.与:(yǔ雨)《诗·召南·江有渚》:“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老子·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论语·述而》:“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国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战国策·魏策》:“与臣而将四矣。”《史记·项羽本纪》:“孰与君少长。”这里用为随从、随着之意。

15.属:(shǔ暑)《管子·小匡》:“以属其腰领,臣之禄也。”《荀子·礼论》:“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韩非子·有度》:“属官威民,退淫殆。”《史记·魏公子列传》:“冠盖相属。”《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这里用为连接之意。

16.晛:(xian现)《说文》:“晛,日见也。”这里用为日出之意。18.式:(shì世)《书·君奭》:“我式克至于今日休?”《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诗·小雅·楚茨》:“卜尔百福,如几如式。”《诗·大雅·江汉》:“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周礼·篔人》:“三曰筮式。”《周礼·典妇功》:“掌妇式之法。”《管子·君臣下》:“国有常式,故法不隐。”《老子·二十二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孟子·公孙丑下》:“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说文》:“式,法也。”这里用为法度,规矩之意。

19.居:(jū拘)《易·革·上六》:“征凶。居贞,吉。”《书·多士》:“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诗·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老子·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论语·公冶长》:“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孟子·滕文公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荀子·不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这里用为“辨别”之意。20.蛮:(mán瞒)《书·禹贡》:“三百里蛮。”《诗·小雅·采芑》:“蛮荆来威。”《周礼·职方氏》:“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说文》:“蛮,南蛮也。”是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之意。

22.髦:(máo毛)《书·牧誓》:“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洪武正韵·尤部》:“髳,国名。亦作髦。”《篇海类编·身体类·髟部》:“髦,西夷别名。”是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之意。23.是:(shì士)《易·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诗·小雅·六月》:“玁狁孔炽,我是用急。”《诗·大雅·江汉》:“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诗·商颂·长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管子·问》:“则听其名,视其色,是其事。”《荀子·非十二子》:“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范晔《后汉书》:“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这里用为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之意。

第四篇:蓼莪原文及赏析

蓼莪原文及赏析

蓼莪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注释

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⑵匪:同“非”。伊:是。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⑷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⑸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⑹罍(lěi):盛水器具。⑺鲜(xiǎn):指寡、孤。民:人。⑻怙(hù):依靠。⑼衔恤:含忧。⑽鞠:养。⑾拊:通“抚”。畜:通“慉”,喜爱。⑿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⒀腹:指怀抱。⒁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⒂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⒃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⒄谷:善。⒅律律:同“烈烈”。⒆弗弗:同“发发”。⒇卒:终,指养老送终。

赏析: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朱熹于此指出:“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诗集传》)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此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姚际恒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诗经通论》)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润说:“以众衬己,见己之抱恨独深。”(《诗经原始》)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丰坊《诗说》云:“是诗前三章皆先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五、六章皆兴也。”后两章也应该说是“先兴后赋”。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晋书·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高逸传》载顾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类似记载尚有,不必枚举。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诗经》这部典籍对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第五篇:蓼莪教学设计

《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蓼莪 ”“雅 大雅 生民”,理解“蓼莪 ”。

2、《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学会孝亲感恩。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读已学《诗经》。

一、复习导入:

师: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

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诗经》是我国 第一部 诗歌总集,通称为 《诗》或 《诗三百》,共 305 首,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全书收集了从 西周初年 到 春秋中期近五百年间的诗歌,分 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指15国风,“雅”分“大雅”、“小雅”。以 四言 诗为主,普遍运用 赋、比、兴 的艺术手法。

2、《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采用多种形式读已学《诗经》(分小组读、大组读、男女生分读等)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学习《蓼莪》《雅 大雅 生民》这两首新诗,相信同学们通过查字典已经能够正确读出诗中里面的生僻字。那自己先读读吧。

2、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

(一)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二)雅 大雅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4、学生自由读,正音:蓼、莪、匪、蒿、劬、罄、罍、怙、恃、厥、嫄、禋、祀、弗、履、歆、攸、夙、载、稷。

5、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6、结合资料和课件同桌按照词义逐句理解《蓼莪》。

课件出示:

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

莪(ã):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

⑵匪:同“非”。伊:是。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⑷蔚(wâi):一种草,即牡蒿。

⑸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

⑹罍(lěi):盛水器具。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

⑺鲜(xiǎn):指寡、孤。民:人。

⑻怙(hù):依靠。

⑼衔恤:含忧。

6、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

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劳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蒿。

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坛的耻辱。

孤苦伶仃的人活著,还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没了父亲,我依靠谁?没了母亲,我仰赖谁?

出门在外,心怀忧伤;踏进家门,魂不守舍。

小结:

这一首是儿子悼念父母的诗。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遗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报恩德于万一。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直至今日,仍然是一项必须提倡的公德,人人都应尽这个责任。

7、多种形式诵读。

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三、课后拓展 古人云“百德孝为本”,“百行孝为先”。“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我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孝亲的典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榜样的力量吧!课件出示:

1、课前我们读了大量的感恩故事,你知道纸张图片讲的是什么故事么?老师出示故事图片,学生讲述《二十四孝》故事“亲尝汤药”和“卧冰求鲤”。

师:听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2、我们还搜集了一些孝亲格言与大家共享。

3、分享班级内孝亲照片。

四、本课总结。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恩。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学会孝亲!学会感恩!

五、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1.熟读今天所学内容。了解《雅 大雅 生民》深刻的内涵。2.将搜集的“孝亲格言”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写在准备好的感恩卡上,送给你要感谢的人。篇二:慈母情深+n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18 《慈母情深》+n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星元小学 甘霖萍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2.通过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子之间的情感。

3.有感情朗读文章,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谈话直接导入。

2、齐读课题。

二、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阅读,交流汇报。a、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b、交流汇报自己受感动的地方,朗读感悟,欣赏语言。师相机指导。

2、阅读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母亲的形象。

3、小结。

三、拓展阅读《世界上最爱撒谎的那个人》。

1、设疑导入。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阅读,交流。

3、总结。

四、诵读《蓼莪》。

1、集体试读。

2、说一说大致意思。

3、配乐诵读。

五、拓展练习

1、小练笔。

2、课外阅读推荐。篇三:《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二

教学重点 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语言形式。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及文体。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句。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的抒情色彩。

一、导语设计 上高中后,我们已学过两篇祭悼之文(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这两篇文章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对逝者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郎文》却是完全从感性的角度,用边泣边诉的方式,抒发了韩愈对侄儿老成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感情。

二、解题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2.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章 1.梳理字句。(1)听读。放古典音乐,教师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的起伏变化。(2)诵读。学生齐读全文。注意字音及字形的准确性。出示投影:

①选出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 a.及长(cháng)长者存(zhǎng)尚飨(xiǎng)b.不省所怙(shěng)省坟墓(xǐng)窆不临其穴(biǎn)c.殒其生(yǔn)夭其嗣矣(cí)丞相薨(hōng)d.汴州(biàn)归取其孥(nú)殁南方(mî)

②指出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a.万剩之公相 b.零叮孤苦 c.衔哀致诚 d.如耽兰之报

参考答案

①d(a.及长cháng;b.不省所怙;c.夭其嗣矣)

②c(a.剩——乘;b.叮——丁;d.耽——耿。)2.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出示投影(注释词语,归纳特殊句式)

(1)吾少孤;幼年死去父亲。

不省所怙:依靠。《诗经·小雅·蓼莪》有“无父何恃”的句子,后因取“怙恃”为父母的代称,所怙,即指父亲。

请归取其孥:妻子和儿女的统称,即指家属。

函相甍:古代称王侯死叫甍。唐代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叫甍。

辍汝而就:停止,这里指离开。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子息,后代。

不克蒙其泽乎;承受、蒙受。窆不临其穴:葬时下棺入穴。其又何尤:怨恨。

(2)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句。

其又何尤:宾语前置句。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选择疑问句。

呜呼!其信然矣:感叹句。3.自由发问,提出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

四、理清思路,体味抒情色彩 1.问题:按祭文的一般格式,全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讨论后明确:全文除首尾两段是祭文的固定格式外,中间按“生前——身死——死后”来组织文章。第一部分交代祭奠时间、祭奠对象,最后一段再抒悲情以祭文常用语结尾。中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2~3段)写侄儿生前与自己孤苦相依的至厚亲情,为后文抒情作铺垫。第二部分(4~9段)写侄儿身死情况及自己的悲痛之情。第三部分(10段)交代侄儿死后安排,包括守丧、迁葬、抚养侄儿子女的情况,自责之情令人动容。2.指导诵读(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2)集体朗读第5、10两个抒情段。明确:第5自然段是作者得到侄儿猝死消息的一段,作者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也”字,三个“乎”字和五个“矣”字来抒发感慨,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的真的,又不得不信的矛盾心情。诵读时应读出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感情来。(解说: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抒情的段落为2、5、10、11自然段,有标志性的词语,即段首的“呜呼”,叙述穿插于其间。多郎读,体味抒情色彩,为鉴赏作铺垫。)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唱”,要想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应多读课文,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在反复诵读中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初步学习了文章的边诉边泣、波澜起伏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2.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

一、检查背诵 1.教师范背。2.学生集体背诵。3.抽查学生背诵。

二、体会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感人效果 1.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多媒体显示:(1)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史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为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去汴州,汝不累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2.提问: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的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什么标志性的词语。

明确:本文抒情的段落有2、5、10、11自然段,标志性的词语为段首的“呜呼”。3.提问: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是把难似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试分析这种抒情的特点。

明确:本文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

(1)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而出。父母早亡,“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殃南方”,“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如今侄儿这童年的伙伴,“两世”中的“一世”竟又离开人世,这诸多的不幸怎能不叫作者悲从中来?于是便自然引发了作者的第一次抒情。

(2)作者在抒悲惨身世中宣泄了感情,之后自然转入对自己同侄儿的三会三别的回忆之中。

(3)韩愈与老成在不期然中已成永别,想起“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他的悲情又陡然而起。令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泪流满面地哭诉:“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呜呼!其信然矣!”不愿信其真,又无法否定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自古以来有过至悲至痛感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4)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文章又转入低沉的叙述。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去世的日期,对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及吊慰家属等。

(5)作者好像在同死者话家常,但想到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责,悲情再一次喷涌而出。“彼苍得天,易其有极!”如果说先前之悲只是悲侄 儿之死,而此时已转而为无限的悔恨和对不公平的上天的诅咒了,并且表示了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心情。

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悲情是本文的主题,是茂盛枝叶,而叙述则是文章的框架,是悲情的依托。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这种波浪式的结构使作者的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4.提问: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明确:(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边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

5.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

同桌共同讨论后明确: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又不是纯客观地叙事,而是黄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

三、艺术手法的体现 提问: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后明确: 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上多采用四方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韩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韵文和骈文的框框,用纯净的散文体自由抒写。为人们用祭文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古文观止》评此文:“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韩愈写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文章,而是为了倾吐自己的真情,边诉边说,所以他能做到情至笔随,字字句句皆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毫无雕饰之痕迹。

四、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

辩题:商品经济时代还要不要亲情 1.学生推荐两个小组还要不要亲情

正方观点:亲情、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反方观点:商品经济时代,适者生存,不能因亲情阻碍了前进的步伐。2.双方稍作准备后辩论开始。

参考内容:

正方: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尊老爱幼、亲情友爱是传统美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丢的。试想一个丢掉传统不顾社会舆论的人,即使有经济头脑,他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是寸步难行的。因为丢掉亲情,就意味着冷酷无情,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要想在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就不能丢掉亲情。

反方:亲情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商品经济时代,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商场如战场。如果一个人一味地顾及亲情,就会为亲情所累。试想一个企业,如果大部分人员都是亲戚朋友,那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员工犯错不能说,违规不能裁,没有忧患意识,没有竞争意识,这样的企业怎能立于不败之地呢?因此在商战中,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能为亲情所累。

五、课文总结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在写作本文时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骈文形式,破骈为散,通过自由抒写的散文形式,尽情地倾吐自己心中的悲痛,开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我们应学习韩愈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幼时为伴,未尝相离(2段)1.生离之情

融情于事 3 死别之情 .祭奠之情 三别三会,聚少离多(3段)少、强先殁,不合常情(4段)惊闻噩耗,疑梦非真(5段)若死有知,愿从汝死(6段)子孙幼弱,睹之生悲(7段)病因死期,萦廻于心(8、9段)吊慰、改葬、事事不忘(10段)抚孤成立,馀年之愿 2.篇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 1 2 【课外扩展阅读】 父母的爱

梁实秋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一个孩子,自从呱呱坠地,父母就开始爱他,鞠之育之,不辞劬劳。稍长,令之就学,督之课之,唯恐不逮。及其成人,男有室,女有归,虽云大事已毕,父母之爱固未尝稍杀。父母的爱没有终期,而且无时或弛。父母的爱也没有差别,看着自己的孩子牙牙学语,无论是伶牙俐齿或笨嘴糊腮,都觉得可爱。眉清目秀的可爱,浓眉大眼的也可爱,天真活泼的可爱,调皮捣蛋的也可爱,聪颖的可爱,笨拙的也可爱,像阶前的芝兰玉树固然可爱,癞痢头儿子也未尝不可爱,只要是自己生的。甚至于孩子长大之后,陂行荡检,贻父母忧,父母除了骂他恨他之外还是对他保留一分相当的爱。

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霖,霈然而莫之能御。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报。父母子女之间的这一笔账是无从算起的。父母的鞠育之恩,子女想报也报不完,正如诗经《蓼莪》所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之恩像天一般高一般大,如何能报得了!何况岁月不待人,父母也不能长在,像陆放翁的诗句“早岁已兴风木叹,余生永废蓼莪篇”正是人生长恨,千古同嗟!古圣先贤,无不劝孝。其实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则劝亦无大效。父母之女间的相互的情爱都是天生的。不但人类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兽之中会有枭獍。

父母爱子女,子女不久长大也要变成为父母,也要爱其子女。所以父母之爱像是连锁一般,代代相续,传继不绝。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维护人类生命之最大的、最原始的、最美妙的、最神秘的力量莫过于父母的爱。

下载《诗小雅蓼莪》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小雅蓼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小雅白驹》的全诗出处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

    《小雅·采薇》教案[定稿]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

    诗经·小雅·鹿鸣(范文模版)

    《诗经·小雅·鹿鸣》 【教学设想】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鹿鸣》,《诗经·小雅》篇名......

    诗经小雅翻译对比

    《小雅·采薇》(第6章)的翻译。原诗: “昔我往己,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

    《诗经·小雅·棠棣》赏析范文大全

    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一篇主旨.不过诗篇对这一主题的阐发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

    跳舞吧,小雅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一) 领域:语言讲课老师:应彩云 活动名称:《跳舞吧,小雅》听课时间:2015年10月23日 一:教学流程 1、课前交流 (看到孩子上台在座位上坐好后) 应:有几个男孩子?男孩子站起来我看......

    《诗经·小雅·采薇》赏析

    《诗经·小雅·采薇》赏析 《诗经》本命“诗”或“诗三百”,传说由孔子修订,为六经之一。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还有6篇笙诗(有题目无内容之诗)。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仍能......

    小雅采薇教学反思

    篇一:《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 (1) 《诗经 采薇》《春夜喜雨》教学反思 陈喜英 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