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葛朗台拜访严监生
葛朗台拜访严监生
严监生利用出公差的机会,到欧洲旅行。听说葛朗台居住的索寞城风景不错,决定去那里游玩一番,顺便拜访一下这位古今中外闻名的守财奴。
正要出门的时候,严监生迟疑了一下,心想:“都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去拜访别人总得有些礼物不是?不然让这个外国佬说咱们没有礼貌,这可有失国体啊!”严监生有些面露难色了,嘀咕道:“送什么呢?”哎,有了!他回到房间拿了把剪刀捣弄了一番,得意洋洋地奔向葛朗台的庄园,哼,老箍桶匠,这回可得好好的吃你一顿。
到了葛朗台的庄园,通报了姓名,禀明了来意,葛朗台在客厅“热情”地接待了他,又是拥抱,又是轻吻,嘴里还不停地说:“久仰久仰啊!”弄得严监生不知所措。
两人坐下来之后,严监生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礼物,“老葛啊,这次来得匆匆,只带了点薄礼,这可高度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剪纸艺术,堪称国粹!不成敬意,还请笑纳啊!”
葛朗台激动万分:“啊,国宝,是不是真金啊?”眼睛都要放光了。他打开一看,傻眼了,原来是纸剪的鱼!“哼哼,真不愧是中国出名的吝啬鬼啊!就这还想到我这白蹭饭!”葛朗台面带微笑,对严监生说:“真是感谢之至!贵客远道而来,先在这休息一下,我去让仆人准备午餐。”葛朗台出了客厅直奔欧也妮的房间,近来对女儿的吝啬强化训练也告一阶段了,是时候实践实践了。葛朗台对欧也妮轻声嘀咕了几句,欧也妮沉思了一会,对父亲点了点头,两人一起回到客厅。
葛朗台笑着说:“严先生啊,这是小女,今天就由她为您烹饪食物吧!”严监生一听,眼睛笑开了花,嘴里却说:“不敢不敢,怎么能有劳小姐呢!”欧也妮柔柔地说:“先生来自尊贵的东方,那里有一个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今天我们就用你们那里流行的点心来招待您,希望您喜欢。”严监生乐坏了,心想可以尝尝洋人做的点心了。只见欧也妮在空中用手比划了鸡蛋大小的一个圈,说“这是我们做的月饼,请您品尝!”葛朗台在旁边急得跺了跺脚。
可严监生顿时脸都绿了,又不好撕破脸,忙说:“承蒙盛情款待,在下告辞!”等他前脚刚走,葛朗台生气地对欧也妮说:“我的小乖乖,你怎么给了他整个月饼,应该切下一半给我嘛!你这不是让我在旁边跟着受罪吗?看来还得对你进行强化训练。”
葛朗台拜访严监生
眼看到手的钱被撕了,两人都心疼不已,开始指责对方。“为什么和我抢,我先看到的!你赔我5块钱!”严监生生气地说。“不对,是你赔我5块钱。”“是你赔!”......争吵了许久他们也没有结果。严监生提议说:“走,去我家玩三国杀,谁输谁赔钱!”葛朗台说:“好,到时候你别后悔!”
虽然已是春节,但南国的中午依然闷热。严监生的家里没有空调,唯一的一台老古董风扇也没有打开。他们俩只能用扇子给自己降温了。为了赢回5块钱,他们打牌的热情远比温度高很多。他们实力差别不大,打得难解难分,大战几十回合不分伯仲。一个多小时后,葛朗台终于因为太轻敌被“杀”了。严监生抹去脸上豆大的汗珠,如释重负地笑了。葛朗台无奈,磨磨蹭蹭地掏出5元钱交了出来。
葛朗台输了钱心里很不高兴,于是打开电视散散心。刚刚按下遥控器,正在洗牌的严监生听到了动静,用猎豹一样的速度冲上去关掉电视。“别开了,太费电!我们接着玩牌吧。” 葛朗台只好继续玩下去。不知不觉已经5点半,因为中午吃的太少,他们的肚子都“咕噜咕噜”叫了起来。“走吧,”严监生说:“我们吃饭去。说好的,你请客。”
葛朗台选择了一个包子店,每人一个肉包子就算是晚餐了。严监生心想:我中午请你吃海鲜,你竟然请我吃包子,太抠门了!吃完所谓的“晚餐”,他们俩回家看春晚。实在太饿了,严监生拿出速冻水饺,煮了一大一小两个。大的自己吃了,小的留给葛朗台。葛朗台很生气:我请你吃大包子,而你只给我一个小小的水饺,气死了,回家!吃完水饺头也不回地走了。
严监生目送葛朗台走了出去。这一刻,他们心里都在想:哎!我怎么交了一个这么吝啬的笔友啊!
葛朗台拜访严监生
葛朗台正走在拜访严监生的路上,到了他家,进了书房,葛朗台一眼就盯住了茶几上的精美玉器。只听严监生吩咐一声:“上好茶!”葛朗台这才收回他贪婪的目光,一看茶杯,里面清白一片。“也许是清泉吧?”葛朗台边想边喝,刚一入嘴,随即满口喷出,却大声叫嚷道:“好茶!”严大仙摸摸胡子得意洋洋地说:“这是上好的龙井啊!”说完吩咐用膳。主客两人来到客厅,只见偌大的一张餐桌上除了排列整齐的一个个空盘外,就只有两小碗泡饭了。葛朗台故作惊讶地说:“好丰盛呀!”忽然,他的手停在半空,眼睛死死地盯着桌上一条闪着光的金属镶边。他飞快地拿出一把早已准备好的刀子,狠劲地切下一块镶边,放到眼皮底下,嘟哝道:“不像是金子,也不是银子……”
严监生气得两眼放火,扑了上去,大吼一声:“好你个无赖,拿命来!”葛朗台纵身一闪,冲出客厅直奔书房,顺势把手一抡,飞也似的逃了出去。严监生一见原来是玉器被抢,顿时跌倒在地,从此一病不起,也就有了后来两茎灯草的故事。葛朗台高兴过度,重归故土后,竟得了风瘫。
有一天,在南京路上,严监生穿着一件非常朴素的布衣,不过上面已经有很多的脱线,在南京路的另一个路口,葛朗台西装笔挺,即使孤零零的即可纽扣已经摇摇欲坠,却更突显他英俊的一面,很有“犀利哥”的风范。由于上上上上上上上上辈子太吝啬了,老天都让他们变成乞丐,可是,他们不改本性,干起了很有前途的一行------捡垃圾,多么光荣,崇高又富含艺术气息的职业啊!他们在相距100米处,一道金光摄入他们的眼睛,在50米处,有一个闪着金光的易拉罐,葛朗台50米冲刺,哦,他跨过了板凳,自行车,最后,他跨过了栅栏,他的速度超越了刘翔,他快捡到瓶子了,一个身影,原来是严家迷踪步,闪过了所有的阻碍。他们互望一眼,这时葛朗台要亮兵器了,谁知严监生先下黑手,一麻袋套住了葛朗台,葛朗台手里拿着玻璃瓶扎了下去,严监生一棍下去,两人双双倒地。历史不断重演,他们的命运继续着........
第二篇:葛朗台与严监生形象比较分析
葛朗台与严监生形象比较分析
引言:葛朗台和严监生是世界文坛中典型的“吝啬鬼”。人们常常将他们相提并论。葛朗台临死前努力抓住法器,叮嘱女儿,把一切都照料好,到了那边向他交账的一幕,使读者过目不忘。同样,严监生奄奄一息时,为了两茎灯草,固执地伸着两个指头,总也不肯短断气的细节描写也堪称经典。虽然二者在行为表现、个性特征等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因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关键词:葛朗台、严监生、行为表象、个性特征、深层原因
行为表象
一、相同的吝啬本性
显而易见,严监生和葛朗台都有一个共同的行为特性:吝啬。
葛朗台有着数不清的家产,一家人却住在阴冷破落的房子里。家里从来不买肉,不买面包。需要的食品全都由佃户提供,烤火用的木柴,也是砍自田地周围的树篱。只有一个女佣,年纪不小了每周六还得动手做面包。开始吃野味还是在买了树林,请人帮忙照看之后。他的必不可少的开支,“只有教堂的香火和作为钱,太太和女儿的服饰费用,家里的灯烛钱,拿侬的工钱,锅子的镀锡费,缴纳的税金,庄园的修理和种植的费用”①。这些事花费都不多,但他还是要想方设法的节省。从来不去串门,既不吃人家的,也不请人家吃饭。每顿饭的面包,每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用;侄子远道而来,他不让女仆买菜,只是吩咐佃户打乌鸦来煮汤。就如巴尔扎克在书中描述的,“似乎什么都要节省,包括动作在内”②。再看严监生,也和葛朗台一样节省,家里有十多万银子,可是“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③;病到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却舍不得银子买人参吃。葛朗台及严监生“节省”的行动皆出自于吝啬的本性,他们“节省”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积累更多的钱。而最能让我们看清这两个吝啬鬼本色的当属对二人临终表现的描写。①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第9页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第10页 ③ 吴敬梓:《儒林外史》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第57页 正如巴尔扎克所写:“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特别灌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而葛朗台直到临终前还不忘表现他对金子的执着。“当本堂神父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他那双显然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一见十字架、烛台和银制的圣水壶,忽然复活,目不转睛地盯住这些法器,鼻子上的那颗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让他吻吻上面的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的生命;他叫欧也妮,尽管她就跪在他的床前,他却看不见。欧也妮的眼泪淋湿了他已经冷却的手。‘父亲,您要祝福我吗?’她问。‘好好照看一切,到了那边向我交账。’”对葛朗台来说,金子好比用来吊命的人参,他看到金子立马就复活了。而最经典的当属从这位本来不相信来生,只相信现在的吝啬鬼中说出的最后一句话,“到了那边向我交账”①。这位吝啬鬼做了一辈子金钱的奴隶,一直到死,他对于金钱的执着,让人不寒而栗。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②一个垂死的人,临终前想到的既不是自己的亲人,也不是对生命的留恋,仅仅是对两茎灯草耿耿于怀。吝啬到这个地步,除了严监生,不作第二人想。
二、克己与克人
一般说来,即使再吝啬也不会对自己吝啬,但葛朗台与严监生显然都是例外。而同为吝啬鬼的两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严监生主要只是对自己吝啬,而葛朗台对自己和家人都吝啬到极点。从二人对待亲人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葛朗台的妻子和女儿欧也妮过的就如女佣一般的生活,一家人的缝缝补补,全由他们负责。欧也妮想要给母亲绣一条领子得挤出睡觉的时间,还得想借口从父亲那骗取蜡烛。每天的面包和食物也是由他亲自派发。只有到十一月一日才能搬到炉边去干活。到了三月三十一日就得熄掉,不管是春寒料峭还是深秋阴冷。就是女佣也会比这好些吧。葛朗台对待妻子已不能用“吝啬”一词来形容,而是达到了虐待的程度。葛朗台夫人总穿一件绸衣,按照习惯,必须穿一年。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她的私房钱,也要想方设法刮走,直到刮完,①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第142页 吴敬梓:《儒林外史》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第64页 才让妻子安静几天。妻子病重,他虽请了苏缪城最负盛名的医生,但他关心的是:“是否要花不少的钱呀?需要吃药吗?”①而不是询问病情。他希望妻子好起来,担心的确实妻子死后就要班里财产登记。对待女儿也是同样。当他得知欧也妮把金子给了她的堂弟之后,勃然大怒,竟然把她关在房子里好几个月,并吩咐只给她面包和清水,没有火烤。在太太去世后,他还叫欧也妮签下了放弃继承母亲遗产,并把财产共同财产交给他打理的协议。葛朗台的侄子夏尔曾对欧也妮说过这样的话,“他要有钱,就不会让我父亲死,也不会让你过这种清苦生日子。总之,他完全是另一种活法。”②这位年轻人显然是不够了解他的这位叔父。即使他的父亲没有自杀,以葛朗台的性子,也是绝不会帮助自己的兄弟偿还债务的,即使他很有钱。从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把侄子打发走,用低价来骗取已经落难的侄儿的首饰就知道。在葛朗台的身上根本看不到一点人情味。在他的心目中,金钱高于一切。他的亲人包括他自己都不重要。金钱就是上帝,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不停地聚敛金钱,他对金钱有种变态的膜拜。
相比之下,严监生对家人的态度简直可以用慷慨来相容了。虽然家里舍不得卖肉,但每常小儿子要吃时,会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来哄他。他的妻子王氏每年有三百两银子的私房钱,而且他从不过问她在哪里用。妻子病重时,“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他把王氏当作贤内助,曾掉下泪来说“:如今丢了我,怎生是好”。妻子死后,他“修斋、理
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当他的哥哥严贡生惹上官司跑到省城去时,是他帮忙花钱打点,帮他了了官司。对待妻子王氏的两位哥哥,严监生也并不吝啬,他不仅将妻子留下的银子和首饰曾送给了两位舅老爷。还听赵氏的话,在妻子死后,把其私房钱送给他们作赶考的盘缠。严监生对待周围的人是说不上吝啬的。在这一点上他有葛朗台有着显著的区别。
三、守财与敛财
同为拥有巨额财富的守财奴,葛朗台与严监生对待自己的财富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两个人一个仅仅知道守财,而一个却能想方设法敛财。
葛朗台从他的丈母、太太的外公以及他的外婆那继承了三大笔遗产,数目之大,没有一个人知道。但葛朗台不同于这三个爱财如命的老人,“一生一世积攒钱财,就图关起门来看个痛快”,他爱财如命,一方面守住已有的财富,另一方面则想办法扩充财富。葛朗台在理财方面可说是一名有经验的老手。他总能抓住一切机会来扩充自己的财富:占公家的,占别人的,占佣人的,占妻子女儿的。他善于窥测方向,耍弄手腕,在政府拍卖教会土地时,他 ①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第137页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第100页 看准了共和党监卖官凶狠而贪婪的本性,便拿出四百路易去行贿,“就三钱不值两钱的,即使不能算正当,至少是合法的买到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老修道院和几块分种田”①。他很会开辟财源,多方牟利:掠夺土地、倒卖黄金、放高利贷、搞公债投机、做股票生意,他样样都干样样得手,他的投机事业从来没有失败过一次。凡是到了手的钱,就决不让它外流,除非是能赚回更多的金子。总之“敛财”和“守财”,对葛朗台来说一样重要。而且为了敛财,葛朗台不择手段,根本不在乎他发财的行径是否会给他周围的人带来直接。苏缪城的人无一不被他那“钢铁般的利爪”、“彬彬有礼地抓过”,甚至远在巴黎的他弟弟的债主们,他也像猫玩老鼠似地耍弄着他们,“把他们拧过来、滚过去,揉捏一阵,叫他们跑来跑去,出一身臭汗,满怀着希望,一下子又急得脸色发白”②,只是为了自己能不出一分钱也能挣得一个好名声。
而相比之下,严监生理财的手段则远远不如葛朗台。对待财产,他才去的主要是“守”,同样是继承的家业,严监生却只知道死死的守住家产,靠收取地租来谋财,虽然十分的节省,但这也只能让他的钱财不至于像他哥哥严贡生那样早早的被挥霍殆尽而已。祖宗的遗产在他手里一天天减少。就是他不死,也只能是坐吃山空。与葛朗台相比,严监生根本不会理财,但不同的是,他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并无不良后果,充其量他也只不过是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方面过于节省了些而已。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二人的显著区别。
个性特征
葛朗台与严监生不同的行为表现背后所表现的是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同样是吝啬,二人的个性特征却有着极大的差异。这两个人一个狡诈冷酷、唯利是图,一个却是胆小谨慎、自视低下,却又不乏温情。
葛朗台的冷酷从他对待亲人那近乎是虐待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在他身上根本看不见一丝温情的影子。为了敛财,他不择手段,连妻子和女儿的钱财也要想方设法的占据,更不要说是不相干的陌生人了。他的哥哥自杀,侄儿因此伤心,而他面对这最圣洁的丧亲之痛,竟然能说出“这孩子真没用,把死人看得比金钱还重”这样的话来。他的冷酷可见一斑。妻子重病,他关心的并不是妻子的病情,而是一直担心要是妻子好不了,就得做财产登记,比起妻子的病来,那才是能要他命的事情。他不为自杀的兄弟还债,来挽回他的名誉,想的却是要借此机会,不花一分钱来给自己赢得一个好名声。而从葛朗台敛财的手段中,我们又可以 ①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第6页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第75页 看见他的狡诈。他很会开辟财源,多方牟利:掠夺土地、倒卖黄金、放高利贷、搞公债投机、做股票生意,他样样都干样样得手,他的投机事业从来没有失败过一次。为了追求黄金、占有黄金,他在投机活动中采取了极其狡猾的手段。巴尔扎克写道:“讲起理财的本领,葛朗台先生是只老虎,是条巨蟒:他会躺在那里,蹲在那里,把猎物打量个半天,才一跃而起,扑上去,张开钱袋的血盆大口吞进大堆的金银,然后安安宁宁地躺下,好像一条蛇吃饱了东西,不动声色,冷静非凡,不急不忙的消化。”①他一生中只吃过一次败仗,从此他学会了一套本领与人做生意总是态度暧昧,假装口吃耳聋,引得对方无意之间中了他的圈套。他还善于利用矛盾,从中渔利。他在索漠地方得意的一手就是利用带格拉森和克卢索两家为欧也妮的明争暗斗来坐收渔人之利。葛朗台的这些狡诈手段使他成了一个叫人敬畏的人物。他吝啬贪婪,却不贪图享受;他装聋作哑,却狡猾奸诈;他聚敛守财,善于投机;他无视亲情,只关注利益;他无视上帝,只崇拜金钱。他就是这样一位冷血无情、永无餍足的守财。
与葛朗台的阴险狡诈相比,严监生则显得胆小谨慎,甚至自视低下。先前说道他对待周围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慷慨,但这也恰恰说明了他的胆小谨慎。因为他深感自己势孤力弱,孤立无援,所以要靠舍财来得到周围人的支持。遇到事情时,严监生更多地是“舍钱”,用金钱来平息纠纷,融洽关系,培养感情。正如书中说到的,他虽有钱,却胆小。当哥哥惹了祸,他官差前来之时,他不敢轻慢,既留他们吃饭又拿钱打发他们。还把两位舅老爷请过来商量,听了他们的话,又办酒又塞钱又求人,一刻不停的将官司料理平息。他的正妻王氏病重,叫他把赵氏扶正,他却要把;两位舅老爷请来,说是要有凭据。一方面,他对这两位舅老爷是有顾忌的,要得到他们的首肯才敢把赵氏扶正。另外,他也怕家族里的人阻止,要得到两位舅老爷的支持。之后他对妻舅们更是多次请酒送银送财物,显得很重亲戚情谊。实际上如此不下千金的慷慨相赠,充分表明他的不自信。严监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卑微,所以他做事处处小心,恐怕做得不周全得罪了人,金钱也就成了他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武器。他再三笼络两位舅爷,一是因为自己未进学,功名低,想借两位有功名的舅爷为自己撑门面,以此与霸道的严贡生抗衡;二是自己只有一个三岁的儿子,而严贡生有五个“像生狼一般”的儿子,自己势单力薄,需要亲戚们的照应。总之,严监生虽吝啬,但多是克己不克人;他重视金钱,但并不痴迷;与人交往,不吝惜钱财;他虽胆小谨慎,对妻妾子嗣却充满脉脉温情。
深层原因
①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第8页 同样被人称为吝啬鬼,葛朗台和严监生的行为表现以及个性特征却有着显著的差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它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关系中形成,并由人的现实遭遇和实践行为塑造。一个人的行为处事原则往往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现实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同样,葛朗台与严监生的个性特征也与他与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此外,二人的性格特征的塑造还受到了作者创作意图即文本语境的影响。
一、时代背景
葛朗台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在这时期,资产阶级和贵族的斗争几经反复,最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了迅猛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他向共和军供应一二千桶白葡萄酒,就得到了某所女修道院的一流草原;拿破仑执政时,他担任市长,修了几条不错的公路与其产业直接相通,登记房地产时,也只交了很少的税。总之,初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给葛朗台为代表的大资产者提供了活动的舞台,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生命力注入到他身上,造成了他贪婪吝啬而又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毕竟“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①。在葛朗台所生活的时代里,资产阶级已经取得了实际上的统治地位、所以,在他身上有着与旧式剥削者最根本的差别:在资本主义风气的熏陶下,他已经懂得了商品流通和投机的诀窍。每一个子儿到了他的手上他都要想方设法地使之有所“出息”。在他身上既守财奴吝啬也有高利贷者的冷酷、贪婪,更有新兴资产阶级的狡诈精明和冒险精神。他体现了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旧式高利贷者向新型的土地、金融资产阶级的过渡。
而严监生生活的明清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在这个时期考取功名能使文人命运发生奇迹般的转变。走读书进学这条路是当时成了文人最有前途的选择。严监生生活在这一时期,自然也会迷恋上功名,没有进学,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这就是那一时代对他产生的影响。在当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成了社会普遍的风气。许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长年累月苦读圣贤书,为的是有朝一日成为“人上人”。科举已成为文人实现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理想的敲门砖。士人之间还存在着森严的等级。首先,未进学者卑贱,进学者尊贵,低贱者必须服从尊者。其次,功名高者地位高,功名低者地位低,这在称呼、就座、写帖等方面都有所表现。此外,正途出身与异途出身不同,正途出身是指通过国家级正规考试的读书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2,第256页 人,异途出身是指通过特别考试或花钱买来的名号。以上观念已完全渗透到社会细胞中,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严监生就因为是在科举文化的阴影下觉得自己的身份太低下,活得太卑贱。严监生病重时向王德王仁托孤时,吐露了肺腑之言:“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的气。”①他之所以胆小谨慎、自视低下,是因为没有进学。这种萦绕在心中未曾进学的情结与天生胆小怯懦的性格融合在一起,决定了严监生卑微的人格。
二、文本语境
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一部得意之作。他曾在写给韩斯卡夫人的一封信中说道:“《欧也妮·葛朗台》是我最出色的画幅之一,我很满意。《欧也妮·葛朗台》与我以前所写的作品没有丝毫的相似之处”。在这本名著里,巴尔扎克以他非凡的笔触,塑造了葛朗台这样一个异常贪婪、狡诈、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守财奴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披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丑恶的金钱关系,揭露了资产阶级发家的血腥历史和卑劣手段。这与巴尔扎克在此之前所写的作品相比较,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确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巴尔扎克之所以能将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以及对金钱关系之丑恶描绘的淋漓尽致,有着他人所无与比拟的细致和精彩,这与于巴尔扎克白己早年经商失败,四处碰壁以及饱受过高利贷者的压榨和催逼应该是有关的。正因为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情冷暖深有体会,才能塑造出这一系列丑恶而立体的人物吧。爱钱如命的葛朗台,为了金钱围绕在葛朗台一家身边的带格拉森和克卢索家族等等。
整本书的重点就是一个“钱”字,围绕这个钱字,作者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丑恶的金钱关系揭示的淋漓尽致。葛朗台的命根子是钱,人们对他投以敬畏的服光,把他的一言一行奉为金科玉律,是因为他的钱多到谁也不知确数,而人们争相奉承、追求欧也妮,也正是因为她是千百万法郎的唯一继承人。那些有资格进出葛朗台家的人们,每晚都如蝇逐臭般地聚在那里。他们表面上彬彬有礼,毫无邪念,背地里却各有谋算,勾心斗角。而老于世故的葛朗台对这一切是再明白不过了:“他们看中我的钱,为了我的女儿到这儿受罪。”②不过,葛朗台心里却另有打算:“我的女儿,休想。我就利用这般人替我钓鱼”③。“利用两家的假殷勤而占足便宜的葛朗台,是这一幕的主角,有了他,这一幕才有意义。单凭这个人的脸相,不就象征了法力无边的财神,现代人的上帝吗”。作者正是要靠塑造这样一系列追逐 ①②吴敬梓:《儒林外史》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第63页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第25页 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第25页 金钱的不乏夸张的形象来向世人阐释:这就是在以金钱为轴心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样,吴敬梓早年曾热衷科举,但在弱冠之年考取秀才后屡试不第,最终看透了功名富贵。他以自己坎坷的经历和半生的所见所闻为素材,写成《儒林外史》,其目的就是要控诉科举制的罪恶及对人性的异化、扭曲。在此书中,作者塑造了一批被科举制异化的“儒林群丑”,如范进,他是连考二十多次都不中的老童生,发榜那天,正抱着一只鸡在集上换米做早饭,听说中了举人,竟高兴得发了疯。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述,揭示了能使文人地位权势、财富发生巨大变化的科举制腐蚀人心的本质。严监生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不是钱积得不多,而是在科举文化的阴影下自己的身份太低下,活得太卑贱。严监生病重时向王德王仁托孤时,吐露了肺腑之言:“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的气。”①他之所以胆小谨慎、自视低下,是因为没有进学。控吴敬梓对士人世界的丑恶腐朽和科举观念的可悲可鄙有深切的感受,可以说《儒林外史》就是他愤世嫉俗之情的一种外化。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这种“一朝及第,鸡犬升天”的巨大变化,使大部分读书人的精神和存在发生了异化。他们被科举的怪圈弄得神魂颠倒,承受着这个强大的异已力量的播弄、造就和毁灭。科举制更使人性发生了扭曲和蜕变。王德王仁两秀才一口一个纲常伦理但恋金钱惧权势不敢仗义执言;严贡生倚仗自己是“被学台题了优贡”的贡生,就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横行乡里。他强圈别人的猪, 强要别人的利息,为了赖掉船钱设圈套讹诈船家,并在弟弟严监生死后无耻地霸占了二房产业。整部《儒林外史》几乎就是一幅儒林文人的百丑图。结合文本语境可以看出作者安排严监生这一人物出场,主要是为直笔展示严贡生的种种丑恶行径,曲笔披露科举的虚伪和对人性的强烈扭曲。
结语
严监生与葛朗台是世界文坛中具有吝啬特征的两个人物典型,人们常常将之相提并论。但两人在相似的行为表象下,精神实质是大相径庭的。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文本语境中,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严监生既慷慨又吝啬的矛盾行为取决于他自视低下、胆小谨慎的卑微人格,葛朗台的吝啬冷酷来源于他唯利是图的攫取人格。
①吴敬梓:《儒林外史》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第63页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2、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3、顾鸣塘、陶哲诚、凌松:《儒林外史》精读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2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4卷》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第三篇:破财的吝啬鬼和敛财的守财奴——严监生与葛朗台之比较
严监生与葛朗台之比较
【内容摘要】 本文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典型形象(《儒林外史》的严监生和《人间喜剧》的葛朗台)在历史学和美学这两个学科方面作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由于作家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持有不同的世界观,而对其所塑造的典型形象蕴藏的社会内涵和注入的审美情趣在本质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关键词】 严监生 葛朗台 吝啬鬼 性格
18世纪,中国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创造了一个严监生的形象,一个世纪后,法国的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也创造了一个葛朗台形象。这两个艺术形象性格颇相似:吝啬而缺少人情,前者是破财的守财奴,后者是敛财的吝啬鬼。这两者确实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的精神深层及其产生条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历史学和美学两方面把他们作跨学科的研究。
一、社会学:没落的封建社会与上升的资本主义
吴敬梓生于封建的名门望族,“五十年家门鼎盛”,但他却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受尽了冷遇,和巴尔扎克一样,同样体会到世态炎凉。他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周旋于官僚、绅士、名流、清客之间,对他们卑污的灵魂有很深刻的认识: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专横,膏粱子弟的平庸昏馈,举人的利欲熏心。社会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也促使他形成了自己阶级的浪子与叛逆者,是封建社会的自觉批判者与个人性解放、民主思想的追求者。处在复杂动荡、变革的时代使他有机会以广阔的历史视角、敏锐的观察目光冷眼注视着清王朝的黑暗、庸俗、卑劣的种种世相人情,于是愤世嫉俗写就了《儒林外史》。吴写《儒林外史》时约在1736—1750年。这时清王朝虽然显出一派繁盛的景象,但封建社会末世的黑暗腐朽的迹象已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显露出来。它终究已是旧社会的老人,已无法阻住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吴敬梓很清楚历史这种发展必然性。《儒林外史》中塑的严监生的形象即是注入了作家对甘于受金钱奴役的社会现象的揭露、批判和对封建社会行将就木的预言。由于严监生的形象蕴含着作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故能“震动一时,而流传于一世”(严复、夏尊右:《国闻报》附印说部缘起)。
巴尔扎克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16—1819年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这是他认识社会的三年,通过律师事务所的窗口,他看到巴黎社会的腐败与司法界的卑鄙勾当。以后社会上的坎坷经历使他进一步认识社会,深感金钱的魔力,领略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觉察到社会痼疾:腐朽的、贪婪的、虚伪的、丑恶的。他创作《人间喜剧》是在1829年至1848年之间,正是大资产阶级金融贵族统治上升时期,作家生活于“金钱污秽和鲜血同归一流”的恶浊社会中,认识“金钱肆虐,人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现实,由于他坚持“真实”、“典型”地“照原样表现世界”,因而《人间喜剧》实质就是贵族阶级的衰亡史与资产阶级的发展史的再现。它“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恩格斯语)而《欧也妮·葛朗台》作为《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其中典型的艺术形象葛朗台,无疑是作家对这个独特的社会独有的观察与长期的思考的结果。
人生的经历与对社会的理解,吴敬梓与巴尔扎克很相似,但是,吴敬梓已从自已的阶级分化出来,成为叛逆者,巴尔扎克虽然对资产阶级的腐朽深恶痛绝,但最终未能摆脱自己阶级对本身的束缚。这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明显地体现出来。
“文学是人学”(高尔基语),一个作家的文学创造无疑贯穿着作家自己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倾注了作家个人感受、认识、评价与理想,着眼于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的思想、感情、命运、心理冲突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绘与揭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不例外地包含着他本人对生活的反省。吴敬梓与巴尔扎克根据自己的社会体验各自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形象,成为文学史的不朽典型,各自从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某种社会内容。但是,吴敬梓的“吝啬鬼”与巴尔扎克的的“吝啬鬼”又有着本质的差异。严监生生活于封建阶级衰落的中国,葛朗台生活于资产阶级上升时的法国,因而,他们的身上各自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民族、阶级和个人性格、气质,各自形成“这一个”。形成这种差异是与这两位作家的经历、世界观、创造方法有关。
二、美学:滑稽之美与丑恶之美
艺术“形成”有的表现为丑,但若能贯注着进步的审美观点,也具有美感。“美就在丑的旁边”(雨果语)。“美和丑互相对照而显著”(达·芬奇)。无疑严监生、葛朗台其阴险、自私、冷漠、孤僻、吝啬构成了形式的“丑”,是畸形的,毁损的,芜杂的,然而由于这个艺术形象体现了艺术家创造性劳动,注入独特的审美观点,因此,他“内容”是“美”的。它从反面肯定了美,体现了美的规律。
“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喜剧而且是从生活的绝对的庸俗里发现悲剧”(别林斯基语)。《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塑造正是通过悲剧与喜剧性反照来实现的。葛朗台同严监生一样,他们出名,均由于吝啬成性,令人不可思议,并且达到荒唐的地步。他们吝啬常为着每一个铜板费尽心机,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放过。但他们的吝啬又有差异,一个是地主阶级的吝啬鬼,一个是资产阶级的吝啬鬼;一个吝啬是为了保家产,一个吝啬是为了守财。他们都一样给人不同的丑恶体验,并从中洞识人生。
严监生是作家精心塑造的反面人物,然而他却一直用喜剧手法去写他。“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摹仿”【2】。小说写道:有一次在席间批判其兄一买肉就是五斤,还要烧煮得稀烂。这些带有喜剧性的描述,很成功地“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语)这确实令人忍俊不禁。但是,一写到严监生哭念亡妻,扶妾为正,临死托孤时,作品就浸着了悲剧性。给人以强烈的震荡,以至引起“恐惧”和“怜悯”。从美学角度来说,这是滑稽美和崇高美的反映,这都由作家的讽刺手法体现出来。尤其是,作家在写严监生咽气前时用夸张手法把那种滑稽美推动到顶峰:“严监生喉咙里痰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指头”表示对灯盏点了两根而不放心归西,深刻地触入吝啬的灵魂深处,其灵魂是何等渺小,行为是何等卑琐,愈是努力显出其可笑性。其思想实质是可卑的,严监生的本身就构成了滑稽美:笑其荒唐,悲其不幸。
但是,巴尔扎克的“吝啬鬼“完全是用正剧形式来塑造的,虽然不乏讽刺、夸张。葛朗台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暴发户,自由资产阶级分子的典型,是金钱的崇拜者和吝啬鬼的典型形象。作家同是描写其死时的本能反应以用来表现其内在的性格,但写法有差别,从而也体现出不同的灵魂。吴在夸张的基础上有喜剧的倾向,因而使人感到发笑,而巴尔扎克的手法虽不少夸张,但其态度是很严肃的,笔调是辛辣的、尖锐的,这很好地把一个金钱嗜好成性,吝啬无情的机械人的性格写出来,对他临死忏悔时对金十字架的最后一跃的细节描写,给人们画出了一个活脱脱的吝啬鬼形象,暴露了资产阶级即使在死时对金钱都致命追求的阶级本性。难怪作者要把它写成一部反映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丑恶的喜剧。人们也可以从这丑恶的“形象”中领会滑稽美的内质,于是在“丑”的旁边发现“美”。严监生与葛朗台同样非常吝啬,但由于其本质的相异,也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从严监生身上,人们可以窥见封建阶级地主的灵魂,而从葛朗台身上人们却审察到资产阶级的本质。
五、结论
葛朗台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暴发户,但又带有劳动的痕迹,有资产阶级特有的冷酷、吝啬的本质,又有劳动者的能劳会做。严监生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地主阶级的剥削者、吝啬,其本质是保护封建地主的资财。葛朗台的性格产生于社会重大变革时期,带有过度色彩。严监生的产生主要出自作家对社会思考的结果,是封建社会没落的概括。
黑格尔认为,“具体活动状态中的情致就是人物性格”,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美学》第一卷p30)
。“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诗艺》P10)
第四篇:葛朗台读后感[范文模版]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葛朗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葛朗台读后感1《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的一本小说。这本书通过葛朗台夫妻、父女、伯父与侄儿等家庭矛盾,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中的金钱关系。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葛朗台这个吝啬鬼的形象,令我爱不释手,是中外名着中的经典之作。
本部小说主要讲了吝啬鬼葛朗台的家里迎来了他的侄子夏尔,女儿欧也妮和夏尔产生了感情。夏尔后来走了。接下来欧也妮的母亲死了,后来葛朗台也死了,欧也妮继承了所有遗产。夏尔后来回来了,却变成了连强盗匪徒都不如的人。欧也妮最终抛弃了这段感情,和仆人拿侬孤老终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葛朗台,作者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刻画出葛朗台这样一个吝啬的淋漓尽致的艺术形象。例如描写葛朗台的手套“像警察的一样,结实耐用,用二十多个月都不会坏”,而贵族公子夏尔的手套是“精美的手套的雪白皮子”,进行了强烈的对比。
再下来是葛朗台太太和女儿欧也妮,她们两人被老葛朗台当牛做马地使唤,比奴隶还要惨苦许多,令人奇怪的是她们级竟然半点怨言都没有,也许是身心都麻木了吧。但夏尔的到来让她们母女俩的心灵重新出现了生机。在夏尔离开后母女二人十分怀念夏尔,后来欧也妮的金币**使葛朗台太太在忧患中死去。后来欧也妮也发现身边的所有人都不可靠,最终也在信仰的支撑下度过余生。
《欧也妮·葛朗台》让我们认识了吝啬的葛朗台,忠诚的仆人拿侬,虔诚、善良的欧也妮和葛朗台太太,令我们感慨他们的一生。
葛朗台读后感2最近,我读了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叶妮。葛朗台>>,这本书讲述了葛朗台一家人的生活,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爱财如命小气吝啬的葛朗台形象。蕴含真理。
葛朗台是箍桶匠出身,他精明能干,把生意做成了索姆城里首屈一指的首富,他有很多财产,但家里却过着俭朴的生活,他一心只想着如何赚钱,毁了女儿的幸福,毁了一个家庭。
在这个家庭中光明和黑暗的对比十分强烈。老葛朗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葛朗台太太和葛朗台小姐。圣洁的价值观在金钱统治的社会只遭到无情的蹂躏,葛朗台太太临死前胸怀坦荡,因为死对她来说意味着苦难的终结,他只心疼从此抛下女儿一人在世上受苦。在这阴暗的天地中,欧叶妮的形象显得美丽明亮,但是这颗明星注定要黯淡下去。
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个道理:拜金主义是一种极强的破坏力量,它足以让一个人变质,让一个家庭解体。现在社会中很多人价值观也偏向于金钱,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但我们有能力,有改变的力量,树立新的价值观。我们希望有一个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金钱也许会使你富足,令人崇拜,受人尊敬,但钱不是万能的,金钱买不到时间、家人、友情,买不了健康,甚至也买不到自己的梦想。想一想,如果我们身边没有了家人的陪伴,真心以待的朋友,要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我们更应该拥有成功的快乐,家庭的快乐,事业的快乐,朋友的快乐,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走向幸福。
让我们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吧!
葛朗台读后感3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説家,朔造典型的巨匠,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大师。曾经有人断言:“自莫里哀的《吝啬人》以后,不会再有人写吝啬鬼了!”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已将吝啬鬼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巴尔扎克不仅大胆地拾起了这个题材,并赋予了最深刻的历史内容。《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老头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巴尔扎克固然以大量笔墨描绘金钱的威力,画龙点睛的一笔却是指出金钱拜物教的荒谬,指出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葛朗太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财,一文也带不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可以说一无所获。在巴尔扎克看来,葛朗台的聚敛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情欲。向欧也妮这类心地单纯的姑娘,金钱与她既不是一种需要,也不是一种慰藉,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
葛朗台读后感4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家,朔造典型的巨匠,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大师。曾经有人断言:“自莫里哀的《吝啬人》以后,不会再有人写吝啬鬼了!”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已将吝啬鬼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分享一颗糖。然而巴尔扎克不仅大胆地拾起了这个题材,并赋予了最深刻的历史内容。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内容清新隽永葛朗台老头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巴尔扎克固然以大量笔墨描绘金钱的威力,画龙点睛的一笔却是指出金钱拜物教的荒谬,指出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葛朗太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财,一文也带不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可以说一无所获。在巴尔扎克看来,葛朗台的聚敛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情欲。向欧也妮这类心地单纯的姑娘,金钱与她既不是一种需要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也不是一种慰藉,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3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
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
葛朗台读后感5我最近读了一本书,他是出自于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文章主人公葛朗台,他贪婪、狡黠、吝啬,把金钱当做唯一的上帝,临终前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女儿看住金子的行为描绘得栩栩如生,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被文学史上称为四大吝啬鬼之一。
这部作品是巴尔扎克讽刺作品上最生动最具活力的一部作品。小说中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认,可以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这种做法没有人能够做到。但是老葛朗台和一些守财奴大不相同,他不仅热衷于守财,更善于发财。他不仅有活力的脑子,以及智慧的想法,而且他对金钱的追求胜过对亲人的关爱,我想这就是作者讽刺的一种形象。给了那些爱财如命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让他们也明白财富的可怕,明白人的一生不是靠金钱来弥补自己可恶的心,而是用享受来回报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能利用亲人的怜悯来使自己的吝啬持续。
这部小说,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活动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生活中也一样,我们做人要大方,做事也要大方,不能有吝啬,小心眼儿和小气的行为,否则你的朋友会离你远远的。让我们也明白大方做人快乐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葛朗台读后感6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小说是围绕欧也妮的悲惨爱情故事写的,银行家和公证人都想娶欧也妮,但欧也妮对夏尔倾心相爱和夏尔背信弃义的痛苦、悲惨的人生。老葛朗台真的非常吝啬,他甚至不希望自己的女儿用钱换来幸福。
莫索整个小镇都知道他非常的有钱,他自己却不承认。夏尔来时,老葛朗台让夏尔不要相信他很有钱,其实就是不想让夏尔花自己的钱。老葛朗台对家人如此吝啬,当欧也妮母亲为葛朗台把女儿软禁起来生病了,他第一个想到的是请医生要花很多钱。
但他得知如果欧也妮母亲死了,欧也妮将会得到他一半的财产后,老葛朗台才要治妻子的病,才要和女儿、妻子讲和。他还要欧也妮保证如果妻子死了后她不要葛朗台的一半财产,欧也妮对金钱无所谓肯定同意喽,老葛朗台真是开心极了。
欧也妮不像葛朗台一家这样视金钱如命,她非常善良,也非常纯朴。她痴痴的等夏尔,等他回来同他一起生活,可他没想到夏尔背信弃义,娶了一位有权有势的人的女儿做妻子。我觉得作者越写夏尔的贪婪无耻越衬托欧也妮非常纯朴,夏尔刚去非洲时,欧也妮每天都想着夏尔,想着他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生活中也一样,做人要大方,不能小气,不能吝啬。否则朋友们就会离你远远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亲情比金钱更重要!
葛朗台读后感7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只是钱不一定能带给所有人幸福与快乐;而葛朗台的一生却沉迷于金钱不能自拔,以至于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妻子,一手破坏了自己女儿的幸福。
葛朗台发家于葡萄生意,同时继承了几笔遗产,成了当地最有钱、最有信誉的商人;而他的妻子、女儿却过着清苦的生活。他的吝啬已经无药可救了,生活中处处计算花费;商场上处处想着怎么从别人身上或得钱财;家庭中处处减少妻子、女儿的开销,甚至用女儿后半辈子的幸福来取得钱财。他已经忘记自我的良知、亲情、道德、伦理,只是知道钱…钱…钱…
钱,有很多种的用途,如:捐款、旅游、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把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用钱去享受生活和体验世界,了解世界山河风光和名胜古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而像葛朗台一味为了钱的人生不能说是很失败、很辛苦,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只是这么算计的活着,浑浑噩噩、行尸走肉的一辈子,真是悲哀!而他自己本人却不自知,更是悲哀无比!他的女儿欧也妮让他毁了一辈子,断送了自己的幸福,她在自己剩余的日子里的接济贫穷的人,帮助遇到困难的人顺利的渡过难关,而她却是住在以前的昏暗、狭小的屋子里,即使拥有几亿的钱财,还是过着清苦的生活,让我们无不感动与他的奉献的精神。
有钱能使鬼推磨,但钱不是活得快的唯一途径,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葛朗台读后感8被抛弃于人世的狂风暴雨之中,像从希腊劫掠的一尊电压的雕像,被狂风暴雨吞没,在运输途中坠落大海,将永远不为人知地呆在海底。这便是她——欧也妮。一个身世显赫的女子,一个从12岁便不出门的女子,一个拥有信仰的女子……只是她的爱情就像是乌云一般,最后散落成雨滴,蒸发,然后消逝不见……
这个可怜可爱的堂弟就如白马王子一般忽然降临在这个可怜的女子身边,内心深处的一个叫爱的东西生根发芽。在这冷冰冰的环境里,在这荒漠里,在这个12岁起就与世隔绝,死气腾腾的世界里,堂弟夏尔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新生的阳光,让这个吝啬鬼的女儿内心泛起点点波澜。于是相爱,他们一起在饭桌上暗使眼神,在漆黑的阁楼上谈论事理,在林子前的长凳上互相托付……只是阳光消失乌云开始笼罩,夏尔拿着堂姐给他的钱,带着两人的誓言离开了这里,胆小的母亲吓得生了重病,欧也妮也因把金币给堂弟被关了禁闭。
终于,下起了磅礴大雨,欧也妮的母亲一病不起,她也陷入老人无尽的思念之中。原以为还有心中的那份牵挂,还有执着着的信念都在几年后堂弟的信中灰飞烟灭。雷沉重地打击在了这个曾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女孩心里,她茫然了,也心碎了。
这便是19世纪资本主义的爱情,有的只是破碎了的少女的心和人们对金钱的贪恋。
葛朗台读后感9他的钱多的数不清,但他家的老房子却年久失修,墙垣残破,楼梯踩上去嘎吱作响;当他病倒在床,奄奄一息时,想的居然是让女儿在他死后料理好一切,到阴间向他报账;当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凑近他的嘴层,让他最后吻一下基督像,他却丧心病狂地企图抓住十字架·····他就是葛朗台,一个被金钱异化的著名吝啬鬼。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十分不解,金钱就算再具诱惑力,也比不上亲情,而葛朗台却把金钱看成他生命的全部,妻子生病时,都舍不得为妻子看病,认为那是浪费钱。可是,金钱能买来昂贵的补品,却买不到最起码的健康;能买来美味可口的食物,却买不了胃口;能买来精致的钟表,却永远买不到宝贵的时间。
如果吝啬到连一点儿钱也不愿意花,宁愿做一个守着金库的守财奴,还不如做一个穷人。就像一个故事所讲的,有一个有钱人拥有数不清的金钱,但他整日提心吊胆、忧虑重重,生怕自己的金钱被小偷盯上,而且他重来不交朋友,他认为那些人都是为了他的金钱才与他交朋友。这个有钱人就在这种忐忑不安的生活中病倒了。而他的邻居是一个穷人,整天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但穷人的家中总是传出欢歌笑语,而且因为穷人十分热心,他有不少知心的好朋友。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拥有金钱的人不一定拥有幸福和快乐,相反,有时穷人反而往往会比有钱人要快乐,他们不需想要那么多,只用健康快了地活着。
其实,有些穷人比有钱人拥有更多的财富,比如亲情、友情、健康和快乐。
葛朗台读后感10书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但是从他们身上也可以找到当时社会的影子。贵族阶级日趋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全都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飞扬跋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金钱势力。以及柔弱的妇女,她们安于现状。读完此书我不得不感叹资本家的发家史,是一本糅合着血泪的屈辱史。
小说中描写到葛朗台一见到金币眼睛就放射出光芒就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特点。在小说中葛朗台似乎是个很勤劳能干的人,但他最大的失败就在于对于金钱的看法,我想假如有一天葛朗台失去了所有的积蓄,他面临的就会是精神的崩溃。
葛朗台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则,一文也不带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可以说一无所获。葛朗台从不欠人家什么,当然不让别人欠他,他从不到别人家去,不搞吃请,他决不动别人的东西。意思是绝对尊重财产私有权。然而他毫无顾忌地无偿占有旁人的劳动,毫无顾忌地把私人的白杨种到河边公家的土地上。他认为手生来是捞钱的,让钱从自己的手指缝漏出去是不可饶恕的错误。所以欧也妮把私蓄送给堂兄弟自然是“罪大恶极”的了。
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可怜的女儿守着他的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捕围猎的对象!
【葛朗台读后感】相关文章:
1.葛朗台的摘抄
2.《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范文
3.《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00字
4.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200字
5.《欧叶妮葛朗台》读后感500字
6.《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550字
7.《欧也妮葛朗台》小说读后感
8.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9.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700字
第五篇:葛朗台 人物形象
葛朗台:葛朗台:葛朗台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他贪婪、狡诈、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欧也妮是被金子摧毁了爱情、值得同情的资产阶级的女儿的形象,把钱用到了慈善机构和教育,简朴,渴望爱情,淡漠金钱,有圣母一般的光辉,是巴尔扎克所创造的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他满怀同情与赞美之情塑造了欧也妮,使人们在这个被金钱遮蔽的黑暗世界里看到了一抹光亮。
夏尔:欧也妮的堂弟,一个巴黎的浪荡公子,父亲的死对他打击很大,欧也妮的爱情增加了他的活力。他带着欧也妮对他的纯真的爱去印度冒险。七年当中,他在海外走私贩运、买卖人口、放高利贷发了大财,同时也变得“狠心刻薄,贪婪到极点”。金钱填充了他骄傲的虚荣,他将欧也妮丢到了一边,去追逐贵族小姐。当他求爱失败,发现欧也妮是巨额家产的继承人时他惊呆了。由于欧也妮的不在乎而变得唯唯诺诺,祈求姐姐的丈夫特·蓬风先生对自己“提携提携”。他和其他人一样认为人的标准是用黄金来衡量的。
《欧也妮·葛朗台》写出了法国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家过程,揭示出资产阶级虚伪丑陋、一切以金钱至上的本质。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出现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老箍桶葛朗台,老箍桶葛朗台是一个通过政权更迭而大发横财的暴发户。他通过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成为了索漠城的首富。成为首富后,天天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他不允许别人染指他的财富,甚至包括他的妻子和女儿。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来聚敛财富,利用女儿在公证人克罗旭和特·蓬风所长之间斡旋,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他节俭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明明十分富有,居住的房子却阴暗湿潮破旧,他不断克扣妻子的月薪,每月支付给妻子的6法郎,也要想方设法的夺回。对仆人严苛更是到了极端。在他的世界观中,金子,财富就是一切,超过了亲情,友情和其他。当他的侄儿查理走投无路来投靠他时,他想方设法把侄儿给逼走到印度,他反对女儿和查理的爱情,当发现女儿竟把自己丰厚的积蓄送给查理做盘缠时,立刻恼羞成怒,折磨自己的女儿,把女儿关进湿冷的小屋,只给她冷面包吃并把袒护女儿的妻子虐待致死。他人生所有的乐趣就是囤积财物,葛朗台死后留下了偌大的财富,但这些财物没有给欧也妮带来幸福,反而是她痛苦的源泉,她曾经的爱人为了显赫的地位离她远去,她身边的人拼命追求她也只是为了她的金钱。最终欧也妮在经历过一次婚姻后,成为了寡妇,从此孤寡终老。
通过对《欧也妮·葛朗台》这一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巴尔扎克在塑造葛朗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上煞费苦心,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通过在典型环境中表现典型人物这一现实主义原则。在文学创作中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而典型人物是环境中的人,没有典型环境,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是心理也将变得空泛,没有实际的内涵和意义。为了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巴尔扎克为此大费苦心。
1,为了塑造人物,巴尔扎克首先描写了守财奴的活动舞台—索漠城,这个小城的路面是用小石子铺成的,街面是窄而曲折的,幽静的房屋坐落在城角。这是一个死气沉沉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是冷漠的,作者在小说的开篇写索漠城的环境:这些房屋拥有三百年的历史,有着粗大的梁木,古怪而幽深的浮雕,和修道院的宁静。这就是主人公葛朗台居住的小城,这些阴沉、荒凉、衰败的建筑给人一种压抑萧条而冷瑟的感觉,从侧面暗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我们知道,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葛朗台作为中产阶级的代表,自然也有形成了有着偏执落后阴冷的性格特点。2,其次,作者介绍了守财奴生活的时代背景,葛朗台是一个通过政权更迭大发横财的暴发户,他既是大革命后得势的资产阶级代表,又是复辟王朝时期游刃有余的大财主,在新旧交替的政权中,葛朗台凭借自己的头脑,积聚财富。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巴尔扎克塑造出的吝啬鬼形象便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它既是大土地所有者,又是一个金融资本家,他的得势反映了复辟王朝时期土地、金融资产阶级主宰一切的社会现实。
3,巴尔扎克详细描绘了葛朗台的府邸,葛朗台的侄子查理走投无路来到葛朗台的屋子,看到的时这样的场景:顶楼的卧房,那种黄地小花球的糊壁纸,像小酒店用的;粉石的壁炉架,线条像沟槽一般;黄椅子的草坐垫涂过油,似乎不止四只脚;„„稀薄的脚毯上边是一张有顶的床,满是蛀虫的帐幔摇摇欲坠。这就是当过索漠区长,巴黎葛朗台先生哥哥的府邸,破烂,贫困之极。这种破败和实际的富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葛朗台是这个家的主人,他在这间屋子里生活,屋子的阴暗一方面隐喻葛朗台妻子和女儿的生活的苦难,处在被葛朗台折磨的境地,蕴含着生活的灰暗,和悲凉的结局。另一方面,通过写葛朗台的居住环境,表现出葛朗台对物质条件的苛刻,对家人的吝啬,同时也暗示了葛朗台阴暗的性格特征。巴尔扎克在文中花大量的笔墨写葛朗台的居住环境是大有深意在的,通过仔细的比较分析,一个对金钱的控制欲极强,一个活脱脱的守财奴形象便跃然于眼前。其次,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巴尔扎克受到拉瓦特和迦尔骨相学的影响,认为人物外形能够反映他的阶级地位、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小说是用语言堆砌而成的,语言是小说的外在形式,通过语言,可以暗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甚至对于推动情节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说中,人物语言是需要关注的,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反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个性化的语言尤其能够突出反映出这一点。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巴尔扎克塑造的葛朗台语言最富有个性化。他往往只说一两句话,可是句句都符合人物吝啬的性格。例如:当听闻查理的父亲去世时,葛朗台的妻子在建议葛朗台应该给兄弟戴孝时,葛朗台是这样回答的:“真是,太太,你只晓得想出化钱的玩意儿。戴孝在乎心,不在乎衣服。„„就在你六个路易里支出,买你们的孝服罢,我只要一块黑纱就行。”葛朗台是如此的吝啬,甚至舍不得一分钱来给其兄弟戴孝,美其名曰:戴孝有心而发,不必重视外在的形式。在妻子的一再要求下,他终于松了口,但还是要求孝服的钱需从妻子每个月六法郎里面扣。他的吝啬的性格充分的从话语中表达了出来。再例如:当老头儿发现查理寄放在欧也妮这的梳妆匣时,激动地溢于言表:“噢,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在这句话中,葛朗台一连用了几个感叹词“啊”,又同时几次提到了“金子”,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由此,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葛朗台对金子的喜爱和狂热的追求,巴尔扎克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一个嗜财如命,狂热追求金子的守财奴的形象展示在广大读者的眼前。最后,通过塑造人物性格的二重性,而使人物更加丰满。典型性格的二极性特征不是单一的,它的正负两极可以有无穷的变化形态,而且一个具有丰富性格的艺术典型,可以有多种二极性特征的互相交叉融合。在大多数人眼中葛朗台是吝啬的代名词,似乎这是对人物个性最好的诠释。其实不然,巴扎扎克在突出表现这守财奴丑陋的性格特征下,还孕育着其他某些方面的特点,这就是善与恶地对立。例如:当葛朗台发现女儿竟把她自己的私蓄给了查理时,他愤怒的把欧也妮关进小屋中,每日只提供给她成年的女儿冷水和面包。不断地在物质和精神上折磨他憔悴的女儿和奄奄一息的妻子。但似乎葛朗台也不是如此不近人情,在他吝啬的背后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体现:“„„他散步的时间总是欧也妮梳头的时间。老头儿一走到大胡桃树旁边,便躲在树干背后,把女儿的长头发打量一会,这时他的心大概就在固执的性子与想去亲吻女儿的欲望中间摇摆不定,„„”我们可以看出老葛朗台执拗冷酷的背后似乎还存留着一丝亲情。再比如:葛朗台的兄弟在巴黎宣布破产后,葛朗台尽管不待见查理,想方设法把查理赶到印度去,但总之葛朗台还是做了件好事,就是去巴黎挽回其兄弟的名誉,虽然我们不否认这种行为本身含有守财奴对金钱的欲望,可以为自己带来些受益,和满足虚荣心。但就事实的结果而言,他维护了查理父亲的声誉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可以看出,尽管葛朗台有着吝啬鬼的勾心斗角和阴暗面。但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跳跃着闪光点。即便这种光辉是偶尔的,是微弱的,是一瞬而逝的,但至少它曾经出现过,这边是性格的复杂性。历来文学评论家认为葛朗台是典型的人物是因为其具有中产阶级的特征:精明,吝啬,霸道,残酷,虚伪,现实,自私自利。往往忽略了人物性格的双重性特点。再丑陋的人物也有着闪光点。在善与恶的同时,又派生出利他和利己,热情和冷漠的某些方面。葛朗台在为其兄弟挽回名誉这种善的行为中,蕴含着想要耍弄巴黎人和为自己囤积财富这种恶地动因,在把女儿欧也妮关禁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丝父爱的力量,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忏悔。任何人是善与恶矛盾的组合体,巴尔扎克对人物性格全面的塑造,丰富了老葛朗台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典型性特征需要在作品中仔细领悟和把握,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巴尔扎克塑造吝啬鬼形象具有典型性,就是因为他塑造这一人物具有代表性,概括了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嗜钱如命的性格特征。而这种典型性的特征,正是这个人物在文学史上存有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法)巴尔扎克 傅雷(译)《欧也妮·葛朗台》安徽文艺出版社 2,《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性格组合论》 刘再复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6 4,巩坚 《欧也妮·葛朗台》人物特征浅析 科教文汇 2008 5,《美学·文论·批评》 陆贵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