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家庭农场与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家庭农场与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家庭农场是由家庭经营的、对土地有较充分的使用或占有权,能够自主经营、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组织。这种组织形式,从它的初始状态到当代,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和长期的锻炼和考验,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更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至今仍是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主体组织形式。家庭农场的创办和兴起,对发展农业现代化县有现实的意义:打破了铁饭碗,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利益和责任紧密结合,调动了国营农场广大农工的生产积极性;由于家庭农场的兴起,带动了一大批农工走上靠勤劳致富的道路,从整体上促进了农场和农工富裕程度的提高;家庭农场的兴起,无疑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农场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家庭农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l、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能够为农产品市场的发育打下基础。一般的家庭农场,最初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小,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经营能力的提高,农户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总是不断地扩大规模,此时的家庭农场已超越了自给自足的方式,他的农产品主要是为了进入市场,这在实际上就是推动了农产品市场的出现,并不断地促进其逐步发育。
2、家庭农场生产的专业化,能够带动为农业服务的社会化。农业有了自己的市场,当市场成为农产品的主要出路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农户们想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由多种经营转向专业化生产。家庭农场经营的专业化需要社会为其提供诸多方面的服务,促使一大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产业组织和人员进入各方面的农业服务领域,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产生、发育和完善。
3、家庭农场可以加速农业产业化的一体化。由于利益的调节作用,使得以服务于农业为主的贸,工、商、产、供、销和其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部门,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不断调节相互间的利益关系,逐步在农业内部形成产业一体化,既保护了农工的利益,又提高了农业产业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并推动家庭农场及其他服务组织更加积极地向现代化迈进。
4、家庭农场的发展,可以加速垦区小城镇建设。家庭农场提高了农业生产集约化的程度,缓解了农业劳力紧张的状况,同时也将促使农场职工职业的转化和分流,一方面使农工加人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去,从事更大范围的第三产业,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农工到乡镇企业中去谋职或从事个体工商业,促进农场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家庭农场是介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股份制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既能弥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前条件下的某些不适应,也为农业生产向更高层次的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发展打下了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二、发展家庭农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l、家庭农场应具有商品生产特色。家庭农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国营农场已形成的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体制和地理环境,有发展家庭农场的优越条件,在土地资源、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农工素质等方面占有较大优势,因此应做到快发展、多发展、高质量。
2、必须明确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要依照国家、自治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土开发、生态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做出一个科学的规划,促使家庭农场健康顺利地发展。
3、从发展大农业出发,在林业、牧业中发展家庭林场、牧场。新疆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前景非常广阔,大力发展家庭林场、家庭牧场,对新疆的农业发展必将产生大的影响。目前,已具雏形的家庭林场和简单的家庭牧场也为数不少,某些情况可能还好于种植业,只要加以规范,其发展速度和质量也不会低于种植业。山区可以发展家庭林场为主,牧区可以发展家庭牧场为主,平原产粮区可以发展家庭农场为主,走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林牧结合的家庭农场。
4、要加快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家庭农场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一个完善的、为其服务的、社会化的市场。所谓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农场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相关的组织,为农、林、牧、各业发展所提供的主要是为解决那些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而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第二篇: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最适合的组织形式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最适合的组织形式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现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我国农业是很难走向现代化的。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一、实行家庭农场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解放以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解放初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但土地的过于细碎使规模化生产和农业现代化难以进行。土改后进行了合作化道路的探索,最终在农村确立了高度集体化的人民公社制度,这种制度安排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共同劳动,按劳分配,其结果是产权模糊,平均主义,劳动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不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继土地改革、集体化运动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大的变迁,是在不触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的前提下,把土地经营权承包给农民,它解决了土地集体经营时的监督和激励无效等外部性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从而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进行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家庭农场经营体制同其它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相比,在现阶段是最适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形式。
1.家庭农场有利于集约化经营。农业集约化经营需要耕作的勤奋、细心和专注,这点只有家庭农业经营才能做到,而且促使土地耕作集约化的各种先进要
素,如良种、化肥、农药等,就其性质而言,具有高度的可分性,因而家庭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是相容的。由于经营和农民家庭生计有密切关系,就形成了家庭农业经营的坚韧性和持久性。
2.家庭农场有利于专业化经营。从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来看,农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现代农业对生产经营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传统农业的生产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既要懂生物,又要懂化学,还要懂物理和水利。现实中,我国农民的科学达标率仅为0.04%,不仅科学文化素质低,懂市场会经营的也很少。随着土地向规模经营者集中,家庭农场逐步建立起来,大部分农民会被淘汰出第一产业,而留在第一产业的家庭农场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会主动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从区域经济的专业化来看,农业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一个地区有适应一个地区的动植物,家庭农场经营者是商品生产者,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必然会专门生产适宜本地区或本农场经营的产品促进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打破了现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
3.家庭农场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之后,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局限性越来越暴露出了,主要是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力量相对较弱,分散经营的农户很难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进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而越来越小的土地经营规模和极为零碎分散的土地资源配置,严重制约着土地的正常经营,获得规模效益更无从谈起。通过建立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从而建立起家庭农场经营体制,可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4.謇庭农场有利于产业化经营。目前的家庭经营决策分散、土地经营规模小、产品品种杂而数量小、销售运输半径小、抗风险能力低,是一种不能与现代化大生产和大市场相对接的生产组织形式。在中国现行家庭经营和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农业基本政策情况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的有效形式。由于信息不对称,生产加工企业和经销企业在同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进行合作时,往往容易损害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缓慢。家庭农场经营有利于在农业中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使农业摆脱一家一户和家庭式的经营管理,农场之间的联合逐渐取代通过行政手段撮合的农业企业,解决了农业企业利益环节多、效益低下的问题,克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障碍。此外,家庭农场通过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创造农产品的品牌和保持品牌,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家庭农场既实现了土地使用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又使分散的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家庭农场用现代方式经营农业,注人大量资金改造传统农业;家庭农场引进科技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引入现代管理方式管理农业。可以说,现阶段家庭农场是最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二、如何建立家庭农场经营体制
既然家庭农场经营体制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最佳组织形式,我们就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为家庭农场经营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1.尽快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家庭农场的基本特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通过给社会提供大量的质优价廉的农产品,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要实现农业规模化,就要实现土地集中,至少是使用权上的集中。在现行的农村经营体制下,只有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才能
逐步发展规模经营。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尚无法律依据,致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无法形成市场化体系和机制,有些进入二、三产业的农民,想转让土地承包权,却找不到“买主”,只好抛荒;有些善于种地、想多种地的农民又不敢或不能多要地。要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常流转,必须搞好土地流转市场建设。首先,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流转。其次,必须尊重和保护农户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土地是否流转,如何流转,要由农户自主决定,只要农地农用,农户自愿流转,就可以自由进行。三是要加快土地有形市场建设,解决目前土地有市无场、无法可依、私下交易的被动局面。
2.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前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重,由于人均耕地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得多,单靠现有耕地容纳不了不断增长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小城镇建设,就地转移;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进城就业。由于小城镇建设受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影响,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通过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有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成为主要的转移途径。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还有诸多障碍,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首先要消除思想障碍,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的“万恶之源”,对城市的就业、基础设施、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其实对这些问题都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受篇幅限制,不作具体分析。其次要扫除传统的户籍制度这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拦路虎”,必须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尽快制定并实施以身份证管理为核
心的人口管理制度,实现就业自主,迁移自由。第三要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信息咨询、就业服务。第四要加强迸城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适应各城市对劳动力的市场需求。
3.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农民应享受的权益来看,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就是将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的劳动者分成了两大具有完全不同权益的社会集团,城市劳动者享有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而广大的农村劳动者则很少享受社会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劳动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因而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所有的劳动者应该是标准统一的,农村劳动者也应该享受社会保障的平等权利。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来看,发达国家在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时候,都采取了鼓励小农户离开农业的措施,这些主要措施有:给部分离农农户提供离农补助金,有的发达国家还由政府给予老年农业人口以养老金,以促进老年农业人口离农。我们应该建立社会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减缓农民对承包土地作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依赖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4.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各种服务组织。农业具有分散性和自然性,从信息获得、市场联合、经营协作、服务提供和利益的维护方面来说,有必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农业组织有生产经营组织、社会服务组织、中介组织等,如美国就有农业社、格兰其、农民联合会、农场局、全国农场主组织等。我国农民的组织主要由原人民公社体系改变而来,如村民小组等,而根据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共同利益结成的组织已开始形成,具有中介性的组织也开始形成,这主要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市郊。通过建立这些组织,把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
各行业和千家万户农户紧密联系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所难以解决的问题。
5.提高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而农业现代化需要既懂管理经营又懂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的农民。我们要通过各种培训、教育方式,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科学素养已达标的农民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率先举办家庭农场,推动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
总之,家庭农场经营体制既可以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分散不利于规模经营的问题,也有效地解决了集体所有制效率低下问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最适合的农村组织形式,我们要创造条件,促进家庭农场经营体制的产生、发展,在家庭农场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合作农场、集体农场、股份合作农场、农业公司、外资租赁农场、中外合资合作农场、国有农场等各种形式,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第三篇:合作社与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与合作社的关系
家庭农场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经农业部确定的家庭农场有6000多个,而农民合作组织,目前登记在册的约有68万家,通过数据对比可知家庭农场普及程度远远不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家庭农场的存在仍旧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商品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它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有助于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组织化程度。
因此,未来农业发展需要家庭农场与合作社共同携手,以家庭农场这种形成一定规模的种植户或养殖户作为基层生产单位;而合作社是把更多的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合农民组织。为家庭农场进一步的提供生产技术、农产品销售、生产设施等多方面的服务。现在合作社的发展及对个体农户的服务效果不尽人意,各省合作社的发展也会遇到不同的瓶颈,原因就在于每一户的生产规模太小,加入不加入获得的利益没有预期的大。通过2013年中央一号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农业的多种经营体制共同发展,相辅相成,彼此促进。未来家庭农场的发展将会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前提。
第四篇:家庭农场
一、家庭农场的概念: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集约化经营:“集约”是指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商品化经营:是指农业从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向企业经营方式转变,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过程。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农业商品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家庭农场的发展:
2008年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2016年甘肃省一号文件中要求各级财政要给予家庭农场重点扶持。
时至今日,国家农业部已经明确,2016年农业补贴要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倾斜,国家在农业项目扶持多以提供财政补贴为主。
三、家庭农场申报:
认定条件
(一)、家庭农场经营者具有临泽县农村户籍或者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是具有农业生产经营权的自然人,且在临泽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
(二)、农场主年龄须在十八周岁以上,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三)、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在农场内常年固定从业的家庭成员不少于 2 人,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可以季节性雇工。
(四)、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即农业净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的80%以上。
(五)、家庭农场根据产业分为种植业、养殖业、种养结合三种类型。拥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生产设施,围绕所从事产业,规模适度经营,相对集中连片。有必要的规章制度,有较完整的生产经营情况记录、产品质量可追溯、“三品一标”有认证、生产技术有规程和财务收支记录健全。
(六)、拥有从事农场生产经营的场地,经营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农场用地应是依法取得、合法拥有、能够提供有效证明的土地,既可以是家庭承包经营土地,也可以是经营权流转获得的土地。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必须具有规范的土地承包、流转合同,流转的土地期限不低于5年。
(七)、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能力。
(八)、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有示范带动作用。
认定标准
创办家庭农场具体标准为:
(一)种植业:小麦、大田玉米、制种玉米、小杂粮及油料种植集中连片,面积在200 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集中连片,面积150亩以上;露地瓜菜种植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设施农业面积20亩以上;制种玉米150亩以上;中药材150亩以上;其它种植150亩以上。
(二)畜牧业:肉牛年饲养量在50-100头以上;奶牛年存栏 30-50头以上;羊饲养量300只以上;生猪年饲养量在200-300头以上;母猪饲养量100-200头以上;蛋鸡年饲养量5000-10000只以上;肉鸡年饲养量10000-20000只以上;水产业年出售量2000—4000公斤以上。
(三)林果业:林木、种苗、花卉,面积在50 亩以上;红枣、特色林果,面积在50亩以上;林下种植面积在50 亩以上;造林营林100亩以上;林下养殖100亩以上;森林旅游100亩以上。
(四)综合性家庭农场:进行种、养综合经营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100亩以上。
申报认定程序
(一)、申请办理家庭农场登记的,选择自愿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或镇经管站审查后到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经管局)领取家庭农场认定登记申报表。
(二)、农场主对照认定条件,经衡量符合家庭农场申报条件和标准的,向所在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填写《临泽县家庭农场认定审批表》。经镇初审无误后,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经管局)复审,经过实地考察,复审通过的,登记备案,并做出认定资格批复。
家庭农场认定登记须提交材料:
(一)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二)镇经管站审核意见及家庭农场申报表;
(三)家庭农场经营者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
(四)家庭农场内固定从业人员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
(五)土地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原件、复印件(原件审核后退回)。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经管局)、镇经管站、申报方各一份。
日常管理
(一)、认定批准的家庭农场,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年审复查,家庭农场必须做好工作总结,并填写《家庭农场年表复查》,于次年10月底前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经管局)复查。复查工作按照家庭农场的必备条件和发展要求,重点复查农场的土地使用规模、生产经营状况、对其他农户带动示范作用、社会声誉、遵纪守法、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情况。
(二)、每年开展一次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评选,并对选出的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进推荐参加市级、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被命名为县、市、省级示范性的家庭农场可优先享受农业产业化相关扶持政策。
(三)、对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家庭农场,其资格予以撤销,由工商部门吊销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并及时通报县直有关部门和所在镇。
1、家庭农场经营者不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和管理,常年雇佣其他劳动者的;
2、家庭农场在申报和复审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存在舞弊行为的;
3、家庭农场因经营不良,资不抵债破产或被兼并的;
4、家庭农场经营中违反国家相关政策,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
5、家庭农场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6、家庭农场不按规定要求按时提供年审材料,拒绝参加年审的。
四、家庭农场的补助政策:
县财政2016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择优选择一定数量的家庭农场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进行重点扶持培育。所需扶持贷款须经本人申请,各镇审核推荐,县农业、财政、林业、畜牧等部门实地复核后列入扶持范围予以扶持。其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每户贷款额度不超过100万元,给予利率的50%贴息扶持;被认定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的,每户贷款额度不超过80万元,给予利率的50%贴息扶持;被认定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的,每户贷款额度不超过60万元, 给予利率的50%贴息扶持。同时,重点对家庭农场通过产权交易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并以土地经营权抵押获得贷款的,优先给予贴息扶持;对家庭农场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产销对接、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参与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三品”认证、注册商标、品牌认证的优先给予贴息扶持。
五、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扩大知名度,获取社会认同,与时代合拍,参与市场竟争,分享改革红利,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二是有利于合理流转土地,激发农业生产活力,保护双方权益。通过规范化建设家庭农场,可以加速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减少弃耕和休耕现象,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率。
三是有利于科技应用。通过家庭农场适度的规模经营,能够机智灵活地应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信息技术和生产手段,大大提高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四是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可较好地解决一般农户在结构调整中不敢调、不会调的问题。
五是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家庭农场有一定的规模,并进行工商登记,更加注重品牌意识和农产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将得到有效保障。
六、我镇农业发展的建议
待完善
第五篇:家庭农场
材料一:
申请书
本人……,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家住……,原有土地亩……,流转土地亩……,农场位于……,用于种植……/养殖……,(猪/牛/羊/鸡……头/只,是/否具备《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该农场以农业收入为主,年收入……元(标准要求10万以上),从业人员……人(不得多于家庭劳动力),常年雇工……人(无常年雇工或雇工人数不超过家庭劳动力),且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知识和技能,有生产经营记录,有会计核算资料,经营规模达到申请条件,现特申请办理家庭农场。
申请人: 年月日 材料二:
证明
本村村民……,原有土地亩……,流转土地亩……,农场位于……,用于种植……/养殖……,(猪/牛/羊/鸡……头/只,是/否具备《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该农场以农业收入为主,年收入……元(标准要求10万以上),从业人员……人(不得多于家庭劳动力),常年雇工……人(无常年雇工或雇工人数不超过家庭劳动力),且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知识和技能,有生产经营记录,有会计核算资料,经营规模达到申请条件。
特此证明
签字且盖章
年月日
材料三:流转合同复印件
材料四:养殖需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