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时间:2019-05-13 05:1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第一篇: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1、李白诗歌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使现在道路还是很艰险的,因为这前面有一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示了他现在境地是艰难的,但是最后一句表达出他天生的豁达,和踌躇满志。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这些诗句都能体现李白自身的自负,豪迈,激昂。

2、李白的诗倡议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李白诗歌中有大量气势磅礴之作。读起来节奏感强烈,能让人充分感受到他的激昂,奔放。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3、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情感。形成李白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而他往往是喷发时的如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最后几句“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董龙更是何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诗意起伏跳宕,奇突转折。“孔圣犹闻伤凤麟”,象孔子那样的圣人,尚不能遭逢盛世实现他的理想,何况我呢?“董龙更是何鸡狗”,如董龙之辈的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宠臣又算什么东西!诗人的心情抑郁难平,因而发出了“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的声声慨叹。接着,诗人又以严陵、韩信、祢衡这些才志之士作比,表现出傲岸不屈、不为苟合的高洁人格和豁达大度的胸怀。诗人任凭感情自由奔泻,如长江大河,有一种浪涛奔涌的自然美。可以说,诗人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英风豪气溢于笔端。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傲世独立的人格。

4、诗歌想象奇特,发无端,变莫测。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节奏变化快,先为六字句,语调舒缓,描写诗人惊定时所见,为下文蓄势,接下来诗转为四字句,节奏忽然变得明快,写出诗人惊于自然之神力,随后又看见仙境初开,惊喜异常,语调又变得舒缓开朗。这段描写的十分精彩,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首诗中喜欢的片段。根据他节奏的变换感觉到了作者心情的变化,特别容易激起读者的想象。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如《渡荆门山》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6、李白的诗中也不乏清新明丽的意象。

如:《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秋浦歌十四》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7、李白诗歌中色彩繁多,其中最多的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喜欢用明丽的色调,使他的诗歌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玉阶怨》玉阶生白露 《秋浦歌十七》 白发三千尺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白波九道流雪山 《秋浦歌十四》月明白鹭飞 《古朗月行》呼作白玉盘 金色。《塞下曲六首》其一 晓战随金鼓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青色 《将进酒》朝如青丝暮成雪 《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 黄云城边乌欲栖 绿 紫 《玉壶吟》凤凰初下紫泥诏 《秋浦歌十四》红星乱紫烟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李白以他的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魅力。非凡的自信,独立的人格,以及他不受约束的纯真个性风采都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诗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历朝对李白的赞誉

晚唐,李白杜甫有着极高的地位,世称李杜,对其十分推崇。杜牧李商隐,对李白都推崇不已。

宋代,在诗坛上欧阳修不仅喜欢李白的天资,而且喜欢李白诗歌的丰富想象和壮大气魄。在《读李集效其体》中,他集中表述了这一点。曾巩也表达过对李白诗歌的欣赏和喜爱:“犹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泄,末势犹壮。”

元代,在清著的《元诗选序》中:“元诗多轻扬,近太白。”可以看出元代诗坛对李白的推崇和模仿。明代,注重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俆增在《而庵诗话》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诗歌总是离不开才华的。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我看合乎天才的是李白,合乎地才的是杜甫,合乎人才的是王维。李白诗歌以气韵取胜,杜甫诗歌以格律取胜,王维诗歌以理趣取胜。李白的诗千古飘逸,杜甫的诗是一代的典范,王维精通佛学,诗歌都合乎佛意。

李白是龚自珍最推崇的作家之一。他在道光八年曾研究李白诗歌的真伪,并

龚自珍认为,李白兼俱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说李白诗歌是“融屈原、庄周为一炉。”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第二篇: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倍受赞誉的朝代之一,气象万千、开放自信的盛唐文化孕育出了天才诗人——李白,他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作为盛唐诗人中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以下是我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的认识。

一、李白诗歌富于自我表现,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

李白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诗篇中激荡着火焰般的情感,感受到诗人活跃的自我形象,这种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于自我表现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亲切、热情。从李白诗中我们不仅看到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也看到一个傲岸自信、狂放不羁、旷达乐观、天真深情的诗人形象。例如《蜀道难》这首诗里极力描写蜀道的奇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回旋往复,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然而这首诗的气势却是豪放的,感情是激昂的,使人读了以后心情振奋,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读者读之则有神驰八极,心怀四溟的感觉。这正是因为诗中融合着李白的豪放性格的缘故。这是讲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的色彩。即使是在《蜀道难》这样的诗里,描写蜀道的艰险,可是也融入了李白的豪放的性格。

再如《南陵别儿童入京》末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句直接流露出作者将要仕宦京都的狂喜。

李白诗歌的强烈主观抒情性,不仅仅表现在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中,在那些描写祖国山川的篇章中,同样跃动着胸襟远大、性格傲岸的诗人自我。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在写景叙事中,给人以豪迈俊爽、气势飞动的感觉,灌注着诗人遇赦的喜悦和重履康庄的快感。再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的诗句,更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是李白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

与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相关联,丰富奇特的想象,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一方面,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从而形成与现实的对比,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残酷。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借“梦游”的形式,驰骋想象,描绘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梦境,从而提示现实的残酷,抒发了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情怀。诗人开始时所作的描述就带有很大的虚拟成分,例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些是诗人在写胸中丘壑,不能当作真山真水看待的。从“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以下,诗进入了神话般的世界,自在遨游的神仙激发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热情,终于迸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反抗呼声。诗人是通过幻想的境界来表现自己对权贵的决绝态度的。

另一方面,李白善于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去描写客观世界。如《蜀道难》,风格雄奇奔放、淋漓酣畅,矫变莫测。全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作者凭借传说想象落笔,自己的胸怀、性格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

李白诗歌的夸张随处可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我们说李白诗歌的夸张是最大胆的,但他的夸张又最容易为人所接受。比如他的《秋浦歌》的第十五首:“白发三丈千,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写自己满头的白发,说 “白发三千丈”,这是极度的夸张,谁有过这样长的白发?谁又见过这样长的白发?可是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并不感到李白这样的描写不能接受,不可信,我们反而感到很自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什么这样长呢?是因为我的忧愁太多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当时李白正在照镜子,一照镜子,看到镜子里面是一片秋霜似的白发,他就问:明镜里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秋霜呢? “白发三千丈”,这是乍对明镜时的一种惊呼和感叹:我头发这么白得这么了,真似乎有“三千丈”长了!像这样的夸张只有李白才能,也才敢于这样写,而且写出来很能够被读者所接受。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像《北风行》里,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燕山当然很冷,有雪,雪花也很大,但是怎么大也不会像席子那么大吧?可是李白敢这样写:“燕山雪花大如席”。我们读了以后觉得并不突兀,而且感到很好。关于这句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是并不离开真实,燕山的确寒冷,的确下雪,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不真实了。鲁迅的意思是说,夸张不能离开真实,像李白的这首诗,虽然是夸张,虽然夸张得很大胆,但是它还是真实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横江词》里的“一风三日吹倒山”,《蜀道难》里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些例子都是明显的夸张,而又不险怪、不真实。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的最形象、最生动的概括。他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如《听蜀僧浚弹琴》中的“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首诗语言写得极其清新明快,即使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毫无痕迹。又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但是语言自然奔放,脱口而出,不事雕饰、潇洒清丽。李白的诗歌也注意学习民歌的语言和吸取当时的口语。比如《长干行》,多是受了《孔雀东南飞》和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的影响,《江夏行》则带有南朝民歌“西曲”的情调。

另外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用很简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的感情。前二句语带夸张,但纯然白话;后二句形容轻舟之快,亦明白如话。《早发白帝城》诗是用了《水经注、江水注》的典故的,可是我们读起来,并不感觉李白是在用典,他的自然就能达到这种地步。

总之,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风格豪放飘逸,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及至后代,也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歌的创作走向。

第三篇: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其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例如诗歌《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开拓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又如《将进酒》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气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

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与喷发式的表情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像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想象的衔接是大跨度的,离奇倘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如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诗喜欢用夸张的手法,这首诗就使用了夸张,并且夸张的幅度很大。我们知道,在文学写作中使用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被描写事物的某种特点,既然是事物具有的特点,就应有一定现实基础,如:露水如珍珠,月色像霜一样,马的奔驰如飞,花像海洋般繁茂广无边际等等。可是李白的诗夸张幅度已大过了事物的现实特征范围,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比起鹅毛大雪,漫天大雪一类夸张,如席的雪花让人吃惊,这首诗中的三千丈的白发也使我们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有多么长。如果说夸张的目的是为突出事物特点,白发的特点不一定就是“长”,三千丈更不是一般白发的特点。那么李白诗中夸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应当说,是表达他对所描写事物的心理感受而非现实感觉。这种心理感受显然不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客观描述的需要上,而是建立在强烈的主观感受基础上,与内心许多丰富的体验融合而成。“白发三千丈”有一种从天而降的意味,突然、猛烈、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使人惊愕,这就是李白某日揽镜自照时发现白发生出时的内心体验,它夹杂着李白对坎坷一生的感慨、悲叹,渗透着李白对悲凉的人生的深沉体验,原以为这些都只是埋在心底深处,哪知今天突然发现在白发上见到了这些感触,丝丝缕缕,尽显人生沧桑,三千丈直落眼前,逼真形象,让人不觉得有多么夸张,其原因就在于写出了心理感受,语句夸张,感觉却非常逼真。诗的前两句写白发之长,深重沉郁;后两句写发之白,也写了初见白发的惊愕、震动。白发之长,是愁情太久而使之然,这一点诗人写明了;发之白,又是为何?却没有点明。其实不言自明:是愁情太浓太重使之然。短短一首诗,把一个愁字写得这么层次分明、形象生动,而语言又像脱口而出,天然质朴,只能说这是得自李白过人的才气。

李白的诗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及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其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语言的基本色调。我们在《送友人》这首送别诗中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这首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 “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 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又如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整首诗歌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第四篇: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诗仙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凭借其狂傲的独立人格,广阔的伟岸胸襟,不羁的豪放气度和自由的浪漫情怀,充分展示了盛唐的魅力,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基于《中国古代诗歌》的课程学习,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进行了一些浅薄的研究和学习。下面我将对李白的诗作的艺术个性做一些分析。

一、富有想象力,天马行空,神奇瑰丽。

李白善于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去描写客观世界。如《北风行》开篇六句“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借助了神话传说中的“烛龙”及夸张的渲染,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愁惨的气象暗示了社会的黑暗恐怖和国家的危难。字里行间,严寒扑面而来。

他喜好从高处远处深处着眼,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描绘出景物的雄奇壮阔,将山水展示得活灵活现。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借用比喻夸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先说开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姥山的高大,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中篇“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前四句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后两句,当天门洞开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在这烘托下,诗的气势逐渐升高,并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奇异玄幻的色彩。“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诗人的思绪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这奇特的构思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惊心动魄。李白的行笔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极尽浪漫主义气息,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二、清新明快,口语化民歌化,亲切率真

李白诗歌的特点,可以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如《山中问答》:“问奈何事栖碧间,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桃花流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璞玉一般的语言,却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他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更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简洁的言语中,蕴含着明快的格调,使得这首五言绝句意蕴丰富而明了直白。读来琅琅上口又不失风味。《越歌词》中的其三写道:“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诗歌活泼自然,清丽率真,浑然天成。

明胡应麟《诗藪》卷四评论道:“太白多率语。”民歌化和口语化的特点使得李白的诗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亲切。如《将进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为招呼、劝酒之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则是酒酣耳热时的高喊了,写得自然、贴切,很好地烘托了当时豪饮的气氛,读来倍感亲切,场景中的人形象更是栩栩如生。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中说:李白“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这与李白的“兴酣落笔”是分不开的。李白的诗多数都是有感而发之作,往往将日常话语信手拈来即入诗,正使得他的诗作如诉家常,娓娓道来,真挚的情感,都在其平铺直叙中流淌。如《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绝句,大多都是诗人在日常生活和畅游自然中获得的情思和感悟,所表现出的诗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亲切,极富生活情趣。如《静夜思》,其中没有华美的词藻,也无奇异的想象,只是将思乡人那共同的身影与浓郁的怀想之情以简笔描绘,便赢得了游子们的共鸣和感概。正如林庚先生所说,“李白的诗是最天真的,这使得他的风格达于惊人的淳朴。”

李白,他“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胜”。

三、强烈的的自我主体意识,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李白蔑视权贵,毕生追求个人的独立自由以及个性的解放。李太白的诗歌创作重在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他那炽热的感情和不屈己的个性相适应,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他的诗歌不矫情不做作,一如诗人本色。读他的诗文,就如同见其本人。

当李白被诏入京,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的狂喜和豪情,那种孩童般的毫不掩饰的情态跃然纸上。而“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别内赴征》)诙谐的语气反映了一种春风得意的心情。

李白性格高傲,心胸豁达,性情豪侠而又浪漫,加上才华横溢,使他喜欢自我表现,情感表达率真,丝毫不加掩饰。最能表现这一艺术个性的,当属李白的千古名篇《将进酒》。诗人与岑、元二三好友相聚,对酒当歌。却将文章写得豪迈旷达。他劝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把握现有的机会,活于当下。他看似安于做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酒徒,却笔锋一转,以奔腾激荡的情感书写下“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浩浩汤汤奔流的强烈自信,如神来之笔出色的展示了诗人心胸之宽广,内心世界之丰富幻变。而篇末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更是将李白的豪气万千,快意潇洒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是性情中人,他讲求人生快意,希望生命之流如同滔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他的诗作情感表达汹涌澎湃,正如李白本人的澄明与奔放。他将自我的所有展示在世人面前,他所表现的自我意识和浓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片赤诚的拳拳之心,让人不得不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正如歌德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准。”

作为一个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他是一位遗世而独立的天才歌手。他的诗歌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使后世万人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共鸣。

[1]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明朝

[2] 林庚《诗人李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3] 赵翼《瓯北诗话》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4]歌德《歌德谈话录》 1824年4月14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第五篇:浅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转本三班 1020110220 杨静

摘 要:在中国诗歌史上 李白是最具独特性格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艺术风格是以自然为宗飘逸豪放,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独具特色。他的诗裁体多样, 题材广泛并且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一生把禀赋所具有的自信天真狂傲仗义等情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酣畅自如同代诗人不可与之相比。关键词:李白 诗歌

艺术特色

性格特征

一千多年以来,“兴废虽万变”,可李白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酒仙”和“诗仙”—直都没有改变。“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句(语出杜甫《饮中八仙歌》),极为传神地描摹出了同为当时诗坛泰山北斗的诗人杜甫眼里的李太白:一个有傲骨而无傲气,藐视权贵而生活于民间,特立独行、狂放不羁的天才诗人。更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语出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以大胸怀、大气魄、大才情夺天地造化之神工,其诗歌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奇魅力。

李白是我国古代最富诗性的诗人,其诗歌创作已臻随心所欲的境地,其作品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寻常诗人无法企及的境界。李白反复吟咏的主题是生命的自由,与此相适应的是作品形式在挣脱桎梏后的极度自由。那么李白的诗学风格艺术特色是怎样的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研究。

一、以自然为宗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确如王世贞指出,是以自然为宗的。顾名思义,王氏所说的“宗”,无疑包含着李白对中国诗歌自然美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崇尚。读李白的诗歌我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有这样的感觉:除了激情的奔泻愤不可遏的呐喊、大起大落的跳跃、光怪陆离的闪烁之外,更趋于一种自然的化境。大体而言,他用典自然,把儒家的进取精神典型化;他抒意自然,把道家逍遥精神时代化;他写境自然,把佛家空寂精神形象化;他造语自然,把乐府民歌精神具体化。如在《古风一》中有诗云: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歇邻。表明了他对清新自然的歌颂,也表明了自己欲效孔子删述垂辉。所以这种儒家的进取精神在其诗歌中具有了典型化特征。在《蜀道难》中他有诗云: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传说仙人常乘白鹿,这样蜀道的自然风光在其笔下就赋予了道家的精神。在《韵语阳秋》中“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问语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我们知道李白是跌宕不羁的,是钟情于花酒风月的。可是,他对佛对禅却有独到见解。正如诗中所说:人生就是一场梦,如风火般腾转变化,假假真真。佛教原本讲空,可是李白却将其形象化了。此外无论在其《行路难》还是《长干行》等乐府名篇中,他都积极吸收民歌的精华,既富于乐感又长于变化,语出自然是民歌精神的具体化。

语言的自然质朴以及民歌化、口语化表现形态,是李白诗歌的又一特征 他曾经评朋友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却也正是他自己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诗如行云流水,非常自然,有民歌化和口语化的特征。

《越女词》中的其三写到“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诗歌活泼自然,语言质朴率真,这与他认真学习六朝乐府民歌是分不开。《寄东鲁二稚子》是李白思念寄居东鲁的儿女而作的,全诗如诉家常,娓娓道来,明白如话:“吴地桑叶落,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此树我所种,别的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真挚的情感,都在其平铺直叙中流淌。再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同样语言自然率真,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将进酒》)则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化出,语言更显得平白、自然,而意境更见高远。我们从“黄河之水天上来”与“百川”、“奔流到海”与“东到海”以及“不复回”与“何时复西归”之间不难体会出来,可以说李白通过学习乐府民歌,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乐府民歌为我所用而非我为乐府民歌所用的化境,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白的诗歌除了具有民歌化特征外,其诗歌语言的口语化特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乐府民歌的语言多多少少是经过加工修饰的,与民间的日常口语相比毕竟第二手的,总是少了些鲜活与生气,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及语言学习时所说“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李白取法于文学语言的源头活水—— —民间的日常生活语言,并常常在诗歌创作上直接以口语入诗,如《将进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为招呼、劝酒之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则是酒酣耳热时的高喊了,写得自然、贴切,很好地烘托了当时豪饮的气氛,读来倍感亲切,场景中的人形象更是栩栩如生。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难》)写得平白如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则是一句脱口而出的感慨,而且这一诗句在诗中再三出现,每一次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妙处。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以极为浅近的语言,仅仅用四个诗句,却创造了一个鲜明的画面,开辟了一个深远的意境。诗句口语化的特征,是李白诗歌中的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在《宣城见杜鹃花》、《观胡人吹笛》、《登金陵凤凰台》、《赠汪伦》等许多作品中都可见到。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中说:李白“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这也与李白诗歌多属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有很大关系。其实,语言只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或工具而已,李白在语言的运用上不过为了更真实、更直接、更迅捷地表达一时的情感与愿望,他很少顾忌看起来毫无诗意的词语,往往将日常话语信手拈来即入诗,反倒有一种仿佛语言在说话而不是诗人在作诗的奇绝效果,让人感受到语言不仅仅具有交流工具的性质而且本身还具有活泼泼的生命特征。战国时代燕国的荆轲,一个本来不是诗人的刺客,尚且在一个特定的历史场合,他有感而发的即兴作品《易水歌》,却成了千古绝唱。大诗人李太白说自己“兴酣落笔”,其语言的天成和脱口而出的诗句,更显得其笔力之强,情感力量之大,似可摇撼五岳。

李白诗歌语言上的返朴归真,诗句的口语化、民歌化,不仅增强了其诗歌的表现力,而且无形之中平添了几分感染力。

二、豪放飘逸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如白居易所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与元九书》)李白的豪放源于他大言为美的夸饰,大胆的想象加之仗义的豪情。他的飘逸则源于他独具匠心的修辞。

(一)以“大言”为美的夸饰

世传宋玉写有《大言赋》和《小言赋》特意把事物放大或缩小,而李白所追求的“大言”之美,固然与其所生活的时代有关,但是作为一种诗学境界,他对自然意象的摄取、对现实世界的描摹、对人生社会的透视都有着天分极高的处理功夫。夸大则宏伟壮丽奇特无比,缩小则泥丸脱手神妙天成。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的“三千尺”可谓艺术的放大。但这种夸张有生活的真实为基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艺术的真实。《结袜子》中:“感君恩重汗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在这里,李白把鲜明的对比与大胆的夸张相结合,加大艺术的反差,从内容上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从形式上形成一种不对称美。他把三杯与五岳的轻重作对比,又拿君恩之重与为之付命的鸿毛轻作比较。看来李白诗的气度由夸张的修辞可见一斑,正是这种夸张的修辞增添了他的诗的豪放飘逸。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

李白的想象可谓与众不同,无论是天上人间抑或幽冥地府,所描写的无不闪动着特异。这种特异是那样的大气,大气之中又让人如踏浮云,飘然神驰。无论是那蜀道“可以横绝”的“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的“天梯石栈”,“百步九折”的岩峦,还是那让人高不可攀的巨峰及来自九天的飞流直下的瀑布无一不抒发他气吞五岳四海的胸怀。从而达到渲泄情感、表现自我的效果。他诗中的形象无论现实与虚幻,可以说都是超越时空的。将现实与梦境,人间与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这些形象不再是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主观的外化。如“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我见楼船在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司马将军歌》)且看李白又是星光流彩,又是电闪雷鸣,并把闪电想象为倚天神剑,那翻江倒海之势又有多少是现实中来,不都是诗人伟大的想象么?所以说他的这些大气的想象 让他的诗读起来充满豪侠之气,又让人如临梦境,如入仙界倍感飘逸。

(三)生动鲜活的比拟

他的比喻与拟人是造成他诗风豪放飘逸的主要因素。李白诗歌的比喻和拟人常与匪夷所思的奇诡想象相结合,具有生动新鲜、不落俗套的特点。如他在《古朗月行》中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仙李白从小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一个“呼”字活脱脱地画出了儿童时期兴奋、雀跃的神态;一个“疑”字又展示了他勤于思索的习惯,决非等闲之辈。而所呼 所疑的“白玉盘”和“瑶台镜”既表现了圆月的形状,又写出了它清亮照人的光芒,这是形似。人们总是把月亮看作美好神奇之物。此时,李白所用作比喻的“白 玉盘”和“瑶台镜”不就是既美好又神奇吗?从而达到了神似的境界,这种境界得益于他奇特的比喻。

在《劳劳亭》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里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风”人格化,从而使离别之苦、之无奈跃然纸上。明明自已想留住友人,却不说出而是让春风之多愁善感来表达离情。这春风又何常不是诗人自身的物化啊!其实像这样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拟人在李白的诗中可谓俯拾既是。李白正是通过运用自己独特的比喻与拟人,使自己的诗境扩大了。大到可以自由呐喊、吞吐五岳、气壮山河。也正是这种比喻与拟人的运用给他的诗罩上了一层轻纱。使人观之如飘然物外的仙人。所以说他独特的比喻与拟人是形成他诗风豪放飘逸的主要因素。

当然想象、比喻、夸张等还不足以表达其奔放、激越的情感时,李白便借助于富有浪漫色彩的梦。他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以梦游来驰骋想象,梦中的神仙世界,绚丽多彩,“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奇情奇景,着实令人神往。而梦醒后梦境与现实的比较,不由得感慨万分,引出结尾两句点题之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蔑视权贵的铮铮铁骨和热爱自由的人生追求。此诗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事物到了李白笔下,通过想象、比喻、夸张等手法,仿佛可以任意扩大,收缩自如,幻化万千,这是李白的大胆创新,更是他对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而他的才情也这些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艺术特征,与前面谈到的李白诗歌中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感情色彩和鲜明个性化特征的完美结合,使他的诗篇极具浪漫情调,形成了他的诗歌独有的“飘逸”风格。

三、不同体裁题裁的艺术特色

(一)不同体裁上的艺术特色

1、雄奇奔放的乐府歌行

李白才情横溢、豪放不羁,其乐府歌行似之。李白的乐府,歌行能综合乐府杂体和楚辞的长处而富于变化。如在《艺苑厄言》四卷中有这样的评述:“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然自是太白乐府。”又有《唐宋评理醇》云:白诗天才纵逸,至于培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人空,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者矣。”李白的乐府确实成就极高,从他的一首乐府名作《行路难一》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点。韦应时在《李诗纬》卷一中,评价此诗是:“太白纵作失意之声,亦必气概轩昂,若杜子则不然。”这一方面说出了李白乐府诗的雄奇奔放,另一方面说出了他在诗风上与杜甫的不同,此言评之极当!

2、明快、俊逸的五绝、七绝 李白的五言绝句,有一种明快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仿佛毫不费力,但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且不必说出的无限情思在其中。情思也只是灵心一闪的感悟蕴含却委曲深长,这便形成了李白五绝的明快、含蓄蕴藉的独特风格。

李白的七言绝句具有俊逸且不拘一格的特点。首先作为抒情小诗的绝句,最 忌字重,意重以及其他形式的重复,但李白在一些诗里却存在着字重,意重,如: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这些重复不仅婉转且含义深刻,其次绝句要求韵调谐合,意境统一。李白写的一些绝句中,打破了这种成规,却取得了意外的效果,使诗歌别有风韵和情趣,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如:“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祗今唯有鹧鸪飞。”(《越中览古》)一般转折都在第三句,而此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急急收煞,使全诗余味无穷。由 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无论是“一叫一回肠一断”的婉转还是“半轮山月”“如花的春殿”都体现李白的七绝不拘一格,而这种不拘一格在其诗的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感到俊朗飘逸。

3、一语贯之的律诗

李白诗集中律诗较少,七律更少。他并非不能作合辙押韵的律诗,但因性格 不羁,不愿受声律拘束,故他所作的诗常有破出格律之处。《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过黄鹤楼时,由眼前之景即兴而发。此诗开口雄伟脱落雕饰,前半首别是一律,后半首则为古绝。登台而望,一气呵成,所感至深!再看一首五律《江夏别宋之悌》:“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此诗读响一般,正如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一中所评:“太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达夫’功名千里外,心 事一杯中’似皆从瘦抱之,‘悲生千里外,恨起一杯中’来。而达夫较厚,太白 较逸,并未易轩轾。这就是李白律诗的特点,既有其独特的风韵,又绝不受于拘束不落窠臼,乃一气呵成之神品。

(二)不同题材上的艺术特色

1.气势磅礴、细腻秀美的山水诗

李白的山水诗是一种极其外向,有着雄浑力量的气势磅礴的阳刚之作。李白的一生是飘泊的,是游历的,所以他占尽了中国名山名水之风流,成就了他的一大批精美的山水诗,并且他的山水诗有其自身的灵魂。李白的山水诗在心灵的细腻程度上不如其它山水诗人,然而这不是缺点,而恰是他自己的特点。从这一角度来说,他的确开创了山水诗的又一先河。但是并不是说李白就没有写得细腻秀美的山水诗,他的诗《访戴天道士七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依二三松。”这首诗让我们看到李白山水诗的另一面:秀美清丽、细腻之微便体现的淋漓尽致。李白是一位一直在完全地表现自我的诗人,他执着地追求理想。即使在失意之时 也强烈地表达他的安社稷济苍生之心,他的寻仙访道决不是一种简单的隐退,而是在寻求片刻宁静时的一种有目的的等待。因此可以说李白的山水诗,是大气中带有细腻,“鲁莽”中不乏思想。

2.雄浑、凄怆的边塞诗

李白的边塞诗具有苍凉雄浑、悲壮凄婉的诗风。他的边塞诗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很多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佳句。如《关山月》、《塞下曲六首之一》、《从军行》、《独不见》。在这些诗作中,既有描写边塞风光的,也有描写边塞将士战斗生活的。在写边塞风光上,他讲求意象层次性。《关山月》一首中,由近及远;《塞下曲》一首中,也很注重视觉的层次性,即由清晰到模糊。在意象的选择上,多用冷声调事物来突显环境的恶劣,在《太原早秋》一首中,他选取了“落芳”“霜威”“云断”等几个意象,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李白的边塞诗很注意对环境气氛进行渲染,如在《独不见》中,他借助寒风声和凄冷的月色来渲染一种孤独的境况,最后用独自一人流泪的场面结尾。悲伤的场景得到突显,深化了主题,因此说李白是善于用水墨写大意,以最简练的笔墨,传边塞风光之神韵。

3.细腻精确、刻画传神的女性诗

李白的女性诗细致入微、刻画传神,善于把时间与空间,内在与自然有机而完美的结合。李白写下了大量的女性诗,它们成为李白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代表。他的诗中女性形象有农村姑娘、女中豪杰、妓女、思妇和弃妇等,其中描写最多也最成功的是思妇的形象。《荆州歌》:“白帝城边足**,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在这首诗中,李白抓住了思妇在长久的睹物思人的自然心理。写正在家中缫丝的思妇,由茧成蛾想到麦子成熟,又由麦子的成熟这一空间上的客观事物,联想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中的丈夫的处境。在这一连串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中,既有时间的流动对人物心理的冲击和改变,又有空间的变化对人物情感的震动和牵引,而这一切又都集中在思夫的女人一个人身上。这就使这首诗情感的真实性和情感的震撼力得到强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女性诗的艺术特点,细腻中更含细致,精微中不乏精确,并且在时间与空间的处理上恰到好处。

4.“月我合一”的咏月诗

“月既是我,我既是月”,生活与命运融通。把李白的咏月诗单拿出来,一是因为月是中国人文中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中国文学也和月结下了不解之缘;二是因为李白的咏月诗在其诗歌中成就极大。椐葛景春先生统计,李白现存的诗中,涉及咏月的诗有三百八十二首,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他不像有的诗人那样对着清澈如水的月无病呻吟,或故作高深状哼哼呀呀,让人酸牙,而是把月与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命运融为一体,使月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因此,读来绝无矫揉造作之气。李白从来不直呼月亮为月,如《初月》一首中,他称作“玉蟾”,不仅如此,在他的很多咏月诗作中,对月都有不同的称呼。如叫作金魄、圆光、圆影、玉钩、破镜等等,据统计有多达四百九十九个不同称呼。这是李白咏月诗的独特之处。李白的咏月诗不单写月,还经常把人介入,写二者的关系,如“山月随人归”,“暂伴月将影”等,类似诗句中不是月伴人便是人伴月。写出了人与月的亲密关系。李白的咏月诗是把生活与命运相融通的,如《静夜思》中那床前的月光让人思乡,《古朗月行》中儿时对月的幻想,《把酒问月》中对人生无常的质疑,这些都是很生活化的,都与诗人的命运不可分离的。

最著名的,最有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李白词条,在简单叙述了他的生平后,这样写道:“诗歌现存九百多首,内容丰富。他的思想混杂,有儒、道两家不满于社会政治的黑暗、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具有积极昂扬的精神。《古风》五十九首批判朝政弊端,愤慨贤能不得展其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着重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他的诗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想象奇特丰富,语言流畅明郎自然,有的诗歌还富于民歌气息,杰出诗作大都是雄健奔放的七言古诗和清新隽永的绝句·······”这既是对李白贡献的肯定又是对其诗歌的艺术的高度概括。

总之, 李白诗歌把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推向了顶峰, 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李阳冰《草堂集序》称李白诗“千载独步, 惟公一人”,皮日休《七爱诗》称李白“ 惜哉千万年, 此俊不可得”,唐代韩愈、李贺、杜牧都从不同方面受过李白诗风的熏陶;宋代苏轼、辛弃疾、陈亮的豪放派词, 也显然受到李白诗歌的影响。

现在, 李白诗歌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 有许多学者在认真研究, 而且流传到世界上许多国家, 得到外国人民的喜爱, 许多国家的学者也在研究李白的诗歌艺术, 李白已经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世界的文化名人。

参考文献:

[1]:葛景春 李白诗选【M】 上海: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出版社,1996 [2]:瞿蜕国 李白集校注(上、下)朱金城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宋)宋敏求 曾巩 李白文集【M】 四川:巴蜀书社,1997 [4]:安 旗 李白传【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5]:乔象钟

李白论【M】 济南:齐鲁书社,2002 [6]:裴 斐

李白研究【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7]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M】 北京:中华书局,2001 [8]:邓 实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M】 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9]::李白 李太白全集【M】 北京:中国书店,1996 [10]:胥树人

李白和他的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下载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八讲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 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 四、李白的诗歌的丰富奇特的想象 五、清......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摘要:李白在青年时代,沐浴的盛唐时的时代氛围,具有豪迈、乐观、昂扬的感情,希冀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及时建功立业,完成平生的远大抱负。后又有在居之不易的......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5篇)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作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从形象塑造,体裁选择到手法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特征。 一、 风格即人,李白成功地在风格中塑造了一......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李白在青年时代,沐浴的盛唐时的时代氛围,具有豪迈、乐观、昂扬的感情,希冀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及时建功立业,完成平生的远大抱负。后又有在居之不易的......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让人怎能不爱“他”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浅析 云安县镇安中学 谢丽兰 摘要:李白的一生,经历了唐最繁盛的时期,他乐观、昂扬,希冀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实现抱负;后在“居之不易”的......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及意义

    一、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1、浓厚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 :侧重于描写大自然的奇景和幻想出来的人物,表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带有浓厚的虚构和幻想色彩,强调主观情感。抒发诗人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