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味书香 提升素养
品味书香 提升素养
记得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而身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把这珍贵的货物给我们的学生呢?我想,唯一的答案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才会有传承的希望。一直以来,我们奎小就遵循“润育潜质,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点亮生命”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加特长的综合型的社会需求人才为教育目标的办学宗旨,在课改上下工夫,在“主题学习”中品味书香,提升素养,实践着我校的提升兴趣阅读之路。
一、建章立制,以评价标准为导向,为主题实施做保障。
制度是一个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仅单指约束和规范,更重要是促进和提升的作用。要想课改顺利实施,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和合理的评价体制做保障,我们抓住四个关键元素:《丛书》、家长、制度、考核,建立机制,形成了“四制”“两评”双保险,把主题学习落地实处。
(一)“四制”
四制,即四种制度:《语文主题集体备课制度》《语文主题学习制度》《教师外出学习制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管理制度》(四种制度图片)每个制度有其不同的标准,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如《语文主题集体备课制度》突出的是“备”,变单独“写”为“集体备”。
譬如写教案,那是教学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现在有好多教师的写教案都有“走过场”的感觉,年年发教案本,年年抄一抄,就为着应付任务,有“劳民伤财”之嫌,并非老师们不认真,且看许多老师的教科书,上面注释得密密麻麻的,足见备课的认真。据此情况,我们以同一备课组为单位,以集体研讨的形式进行备课,提前将下阶段要教学的教材备一备,创建一种平等互动的交流,各位老师将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教学环节的设计、文本解读及说话能力培养等各方面说一说,彼此之间各抒己见,互相倾听,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的教研氛围,然后将讨论后的电子备课发送到我们学校的平台,用以同科的老师“共享”,这样的集体备课可以克服个人经验的局限,凝聚集体智慧,效果比“抄教案”好得多。(教师研讨及集体备课电子版图片)
又如《教师外出学习制度》突出的“思”和“传”。让教师走出校门,去学习取经,是一种促进专业成长的方式,可外出学习的机会毕竟较少,如何让更多的教师也能享受到这方面的资源呢?制度便规定:学校的老师外出学习听课之后,都必须进行汇报交流,将自己在学习、听课过程中的感收获与其他教师一同分享,这种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一种资源的共享。(教师外出学习反思照片)
(二)“两评”
“两评”指的是对老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突出四点:
1、使用
2、发动
3、转变
4、考核
使用: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投入到教学中,鼓励、引导教师压缩教材教学时间,尝试课内实施课外阅读的途径、方法。
发动:广泛发动家长参与:有计划地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我校语文课改的积极意义。这样,在家长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给予语文教师的课改行为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
转变:在语文课的评价上,我们首先看课内是否进行了大量阅读,把老师的教变为孩子的学。
考核:我们注重对课改工作的常规考核,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使课改工作与待遇挂钩,实行优绩优酬。
学生的评价突出三点:
1、分层
2、宽容
3、综合 分层:承认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一般可从因材施评和分学段施评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因材施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特别是在对学生的阅读评价,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可见对学生阅读实行分层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层次,然后确定各个层次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宜过高,以免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则更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
其次是分学段施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分三个学段提出了阶段目标。在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时,教师应根据低、中、高三个学段来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年级不同阅读评价标准图片)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宽容: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实施宽容性评价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积淀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个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就像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问学生: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小鸟说得对,但有一个学生却认为青蛙说得对。如果教师这时急于纠正这个学生的观点,那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好这位教师没有这样做,而是表扬他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这个学生说出理由。学生说: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说的是实话,也没有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这种多元化的理解,既会有正确的认识,也会有偏离主题的答案、超越“常规”想像、违背“逻辑”的“阔论”。对于学生众多的独特感受,我们就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给予呵护和宽容性的评价。综合:注重情和智生态平衡,实施综合性评价
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的知识和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活动是充溢着情感的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生存方式、个体文化、生活态度等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还应重视阅读中的人文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综合评价标准图片)
多元的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制度的制定,更为主题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立足课堂,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为主题学习打基础。
《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主题学习,正是顺应了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便尝试着推广语文主题学习,让语文教学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1、理清主题规律。“主题学习”丛书有它的规律,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几十篇主题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反、相连续性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读本。选择文章时,兼顾古今中外,兼顾不同的年代、文体等等。每一篇文章后面的阅读提示,也尽可能围绕单元的重点的难点编写,这就是“主题学习”编排的框架、思路。
2、转变教学方式。语文主题学习不同于课外阅读,它是向课堂要时间,要求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语文课本,剩下三分之二的课时全部用来阅读《丛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尽量少讲,“简简单单学语文”,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我校逐渐探索出“四模式六主题”的教学特色:
四模式即“1+X” “X+1” “X+Y”“1+X+1”四种模式,“1+X”即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迁移运用到多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文章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形成“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X+1”模式:先选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必修教材中的某篇文章,即“反三归一”; “X+Y”模式:学生学完必修教材一单元的文章,再整体补充一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多篇文章;“1+X+1”模式:是指学生以一篇课文为基点,把一篇课文中学习的方法,尝试迁移运用到多篇《语文主题丛书》的学习后,再深入到课外整本课外读物的学习。比如我们学校的王延玲老师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全国语文主题学习报告会上,曾经讲过《穷人》这节公开课,这节课就是“1+X+1”的模式,先让学生学习了《穷人》这节课中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然后把对这种写法的应用迁移到《语文主题丛书》中的多篇文章,最后以阅读《青花葵》整本书结束了学习,在课上学生畅所欲言,真正理解了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这种的学习模式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一举三得。
六主题即:主题识字课——主题预习课——精读引领课——主题拓展课——阅读提升课——综合实践课。
这六种主题都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先学是前提。老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导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要求,并能主动质疑问难,个性化地习得知识,并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先学需要有时间保证。为保证学生的先学、预读时间,我校改革了语文作业制度,为先学、预读提供足够的时间,不使阅读成为额外负担。
合作是基础。在自学的基础上,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互助,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探索,然后各组可以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到讲台上与全班同学交流,汇报学案中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老师同时给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以点拨。学生或问答,或表演,或诵读,或绘画,或讲解,或辩论,或测试,演绎、创生新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上课图片)
三、深化课改,以课程整合为依托,为主题学习腾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针对于此,在探索主题学习的同时,我校注重了课改研究的实施,以便更好的促进全体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投入课改,不断创新,不断生成新的视角、新的方案、新的方法。期间,我校的“三三八”结构梯次课程,很好的发挥了其独有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主题学习时间,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三八”课程体系是我校围绕核心办学理念,全力构建的“修身类课程”、“润智类课程”、“健美类课程”三大系列学校课程。(三三八课程体系图片)
这三大体系课程有效地整合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了学校的学科教学、社团活动、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等多种元素,从层次上可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个性课程三方面,分别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个体和面向特殊需要的学生而进行的课程整合,这样的整合大大的节省了时间,以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时间。
在落实整合的同时,我们把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放在首位。我们知道,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关键。只有目标明确、备课实用才能让老师更好的把握住课堂,学年开学伊始,我们语文教研组根据上学期备课的一些优点及不足,按照适合30分钟课堂模式的设计思路,紧抓“实用,高效”四个字,开展“针对性、实效性、长期性”的集体备课,不断深入的研究了“学科间知识整合”的切入点和融和性,探究了在同一个教学主题、同一个班级学生中,不同学科的教师立足本学科,辐射其它学科,通过探究知识间的相关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同化。我们重新设计各学科相应的备课,把课程整合后的内容,目标,思路完整的体现在备课当中,这样的备课,拿来便是上课的依据。我们还让让每个老师设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个性备课,让老师有的放矢,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语文单元备课模板)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大大的节省了时间,基础课短而精的三十分钟,让学生学会了方法,拓展课的经典诵读和精品阅读等等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提升课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这样的课程设计也对应了北京市十一学校长李希贵提出的“语文主题学习”思路,让学生学生通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和模仿来打下阅读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学生诵读图片,及读书图片)
四、校本研发,以育人课程为延伸,为主题学习构提升
课程开始指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注意学习方式的转变。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触发学生的发展愿望,了解学生的切实需求,提供更合理的帮助。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设与之相符的教育课堂,起到明智育人的总目的,用我们的学科知识为他们服务,指向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针对于此,我们学校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研发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提升的空间。课程的内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筛选的适合孩子特点的诗词、散文、格言、警局等等,这些诵读安排的在早读时间和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诵读展示,让孩子每天一入校,就投入到诵读的氛围,课前的三分钟诵读展示给每个孩子创造机会,可以是个人可以是团体,每次课前到讲台前展示与本课所学内容相符的词语、句子、诗歌、警句,以及诗配画等。
第二,以地方特点为素材,全面开发乡土资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让学生走进家乡,充分地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一切。选择的内容要富有乡土气息,根植于学生生活,存在于学生周围,是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通过梳理将这些内容确立为一个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课程编排和实施。下面就是部分主题的课程内容确定。
主题一:家乡的古迹。读一读描写家乡名胜古迹的美文;游一游家乡的名山秀水;当个小导游,介绍介绍家乡的景点;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憧憬家乡未来的蓝图等等。主题二:家乡的名人。读一读家乡名人小传;调查家乡名人的工作情况;给家乡的名人写一封信;采访家乡的名人或者名人的亲人;追寻名人童年的足迹;为家乡的名人写传记。
主题三:家乡的各种农具。查一查从远古走来的农具;设计标签,给家乡的农具贴上标签;给家乡的农具配上使用说明书;展示家乡的农具;用一用家乡的有关农具;谈一谈农具的变化;说一说你想要发明的农具;家乡农具上的文字的考证。
主题四:家乡的传说故事。读一读家乡传说、故事;听长辈讲家乡的传说、故事;记录家乡的传说、故事;把听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考证故事的原发生地。
还有“家乡的工厂”、“家乡的交通”、“家乡的特产”等等主题,这些主题乡土气息很浓,当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有效作实践,浸润其中时,不但提高了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成了他们情感陶冶、品行养成、知识获得、个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经过努力,我们奎小在课改和主题学习方面都有了不少成绩,但我知道成绩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它也只属于过去。我们的路还很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秉承“坚持和创新”的精神,让我们奎聚小学越来越好。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永远在路上。
感谢大家耐心的聆听。谢谢大家。
第二篇:品味书香
品味书香,歌颂祖国
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中说:“语言就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在汉唐等时期,我们祖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由于近代国家政治腐败,闭关自守,导致了国家国力衰微。1949年,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解放,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建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祖国变得更美好!看,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请讲普通话”一句多么质朴的语言,却道出了多少国人的心声。听,清脆的“中国”,从口中发出,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今年全国各族人民满怀喜悦,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生日;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都在尽情高歌,为古老而年轻的祖国深深祝福!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奔腾向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望过去,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而获取知识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读书。书中不仅有野花的馨香,竹林的清香,山谷的幽香,而且还有桑梓之地的土香,以及依稀记得母亲身上的柔香,这些香味是很难觅到的,其实也不尽然,或许小窗旁边,或许路边灯下,悄悄翻开也许已经泛黄的书页。
是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知识,是它把中国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还使祖国从东亚病夫成为了东方雄狮、巨人!
祖国,我们赞美您,当五星红旗与太阳一起升起的时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祖国更光明的未来需要我们新一代用双手创造。
第三篇:品味书香
品味书香
我们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了让自己具有更高的审美能力。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品味书香,品味书中的意义。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这是所有人一生都在追思的问题。有人认为是金钱,有人认为是玩乐。而我认为,是读书。合上一本书,闭起眼睛细细品味的时候,你的脑海中是否闪现了许多画面?你是否有许多感慨?那时的你,或惆怅感伤、或义愤填膺、或感叹唏嘘、或冷嘲热讽……当你有幸领略另一番人生,你一定品味出了一种独特的、溢于言表的感受。一本好书,就像一首经典的老歌,总能触动人们的心灵。也许,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我们比以前更加需要一份红袖添香的雅致,一份纳兰容若的恬淡,一份青梅煮酒的风趣,一份陋室闲读的清幽。每一本书,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品味一次书香,无疑是一段人生的旅程。有人说,我们不能度量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延伸生命的宽度。我想,这句话的意义便在于品味书香,领略不同的人生风采。
世界上总有那么多行色匆匆的人,他们大概是忘了,自己在喧嚣反复之中,也需要一丝书香的慰藉。别让自己变得那样劳碌奔波,记得给自己留一隅书香,抑或说——是留下最无欲无求的生命。
时光如水,夜色如墨,世界渐渐沉寂。请在那时细品书香,你感受到的,是桌上摊开的人生,是窗外流失的岁月。那夜幕下的你,不是过客,是归人。
第四篇:品味书香
品味书香、颂扬祖国
书是一盏明灯,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它没有霓虹灯那般夺目,而着实给人太阳般的温暖。书是一缕清风,吹走烦恼和忧愁,给人宁静以致远。书是时代前进的脚步,把昔日的辉煌回味,把美好的未来展望。
我是个爱看书的孩子,我喜欢那淡淡清香的油墨味,我喜欢那些单纯而美妙的文字,在交织,在旋转,在跃动。我在书中寻找着感觉,寻找着生命的真谛。
我爱看书,爱看书中的历史。时光倒转到有史以前。“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是孔子在传授儒家经典,一句句简明而又深刻的话语,蕴含着这位智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发扬光大,传承给后人。
时光飞过了几个世纪,远处的号角将战争打响,到处都是刀光剑影。秦始皇正在周密策划,统治全中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时,李白正在望着皎洁的月亮,挥洒着他的墨笔,豪情地拿起酒杯,畅饮个不醉不休。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正在用文笔和黑暗事劣进行着斗争,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激情的抒发,不甘命运的摆布,顽强斗争。
辛亥革命封锁了封建统治时期的大门,民族在崛起,中国在腾飞,-1-
难忘“五四青年运动”人民的觉醒,难忘共产党的成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南昌起义”打响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与大自然顽强斗争,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声音传遍东南西北,传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伟大领袖毛泽东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带领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字在欢笑,在跃动,在历史的星辰中熠熠闪光。
一个个壮丽的事业在书中成为永恒,历史见证了改革开放,见证了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见证了北京奥运会的盛况空前。
2008年8月8日,国家体育场里红旗飘扬,热闹非凡,拉开了北京奥运会的帷幕。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这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这是中华民族崭新的一页。北京为全世界展现了一幅“和平、友谊、进步”的壮美图画,为全人类奏响“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乐章。运动健儿们充分发挥了东道主的优势,越战越勇,将51枚闪亮的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
我爱看书,爱看书中的景色。我看到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那魏晋南北朝的深沉浑厚,隋的畅快柔美,唐的瑰丽壮阔,五代的精细,宋的雅丽,一一映入眼帘。我看到珠穆朗玛峰高耸苍穹。—— 我看到黄河在咆哮,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我看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红旗飘扬,雄伟壮丽。我看到世界十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傲然挺立,兵马俑的壮观。我看到故宫的琳琅满目,金碧辉煌。我
看到江南水乡的富饶,西湖的秀美,黄山的巍峨„„
我爱看书,爱看书中的文化。那琅琅上口的唐诗宋词,那形象生动的皮影戏,狞犹深沉的青铜器,精细瑰丽的唐三彩,飘着清香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那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生旦净末丑,使我们领略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出了中华人民的铿锵有力,祖国的魅力。
品味书香,我看到了时代的发展,祖国的繁荣,看到了祖国的美丽风光和深沉的文化底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如今,我们生活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鲜花簇拥着祖国大地,到处都充满了生机。祖国在强盛,科学与航天技术在迅速发展,民族的凝聚力在增强,东方巨龙如睡狮惊醒,再度腾飞。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听到了时代在召唤着我,祖国在召唤着我。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在每一个飘满书香的日子里,我都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为着美好的明天打好基础,做好建设祖国的准备,在未来谱写下壮丽的诗篇,为着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愿我们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好!
湖州中学
徐沈聪
第五篇:品味书香
品味书香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题记
读书,让我明白了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份心意;读书,让我看到了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读书。让我还可以深达徐志摩心中的康桥,深知像曹雪芹笔下《红楼梦》的经典,像《四库全书》的博大,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毅力,像„„在“饮食界”里,书之香犹如一片无垠的花世界,比海阔,比佳肴香。
在岑寂的时候,读一本好书,它能与我们共欢娱,远离一切烦恼和痛苦。韩驹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诗中有道:“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我深感“意味久犹在”的乐趣,唯有书,方才有真乐。
鲁迅,他自从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曾长久陷于精神的苦闷之中,于是他就用读书来排遣。我也有如此习惯作为,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有让人心烦的事物,由于是我常说:“不管了,去看看书,滋润一下自己烦躁的心田。”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好书,让人读起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这一点,我深受感触。譬如,我看那些富具有哲理味道的小故事的书,每一个故事的结果都是出乎你意料的。我看了之后,每每都深击人心,头脑刹时划过一线闪光。还有,看外国书籍,它的形容特别形象,用词新颖,说话的特点很有意思。它说的话形成了一种艺术,我特别喜欢模仿它。此外,《天蓝色的彼岸》里面的文字表达,它竟都道出了我想表达而又表达不出的心声,它帮助了我,它说出了我的感受,我很高兴。
所以,这就是读好书的好处,它会教你学会更好地表达,让你不出乎意料地对你看 的它。
读书,我喜欢学习华罗庚,他读书就猜;读书,我爱学习列宁,他批注读书,而我就在上面“画画点点”;读书,我学习宋谦,他借阅抄书。
读书,让人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这就是我所说的品味书香。书之香,品起来真的很香。书之味道——酸甜苦辣,品起来,如何?个人口味,不是吗?
此皆吾之所得也。
By:mo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