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综合实践规划方案
2014—2015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
李集镇中心小学段晓花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规划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产生的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全面落实关于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推动我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开展,现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发展规划。
二、课程目标
结合我校综合实践课的总体规划要求,提出我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出适合当前教育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评价的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学生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创新型人才。
三、活动课程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学时安排为每周至少一课时,学期不少于20课时
第一次活动有趣的纸世界时间为3周。第二次活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时间为3周 第三次活动读书多么好时间为4周 第四次活动生活中的标志时间为4周 第五次活动火灾的预防与自救时间为4周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学时安排为每周至少一课时,学期20课时左右
第一次活动小导游时间为3周 第二次活动好读书读好书时间为4周 第三次活动走进灯的世界时间为4周 第四次活动饮食与健康时间为4周
四、实施策略
1、课时:每周1至2课时,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拟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或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或将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
2、模式: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问卷调查确定主题共同研究拟定方案 实施活动成果展示、评价交流总结
3、具体形式 A、互动合作式。
互动合作式活动建立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参与、协同合作、交互影响的基础上。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设计活动,自行组织实施,主动思考问题,通过探究与实践,掌握学习过程与方法,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获得发展。
B、自主探究式。即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应突出实践探究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体验意识、探索发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具体课型:
(1)方案设计型——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2)计划指导型——针对学生具体选择主题进行选择与安排(3)实践活动型——关注学生对实践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4)成果交流型——通过表格、画图、体验日记、小论文等形式,汇报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感受。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夏邑县太平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规划整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成长背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作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为主要学习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校环境和资源分析
我校地处乡镇社区,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条件为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广阔空间。
我校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的班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校园文化节活动等活动类课程一贯开展得有声在色,再加上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以及构建浓郁的校园特色文化等方面,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与学校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各年级规划思路: 三年级
1、能力目标是:具有问题意识、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按计划完成一件事的好习惯,能够持之以恒。
3、三年级活动名称:《身边的零食》
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调查研究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向小伙伴进行展示。
选题可以是:《学习用具的调查》、《校园垃圾的调查》、《课间游戏研究》、《身边的食品安全》等。四年级
1、能力目标是:总结与交流的能力、调查与访问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不足,设法改进。
3、四年级活动名称:走进县博物馆,感受历史
主要内容: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选出不同种类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研究,感知中国文化的精髓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五、六年级
1、能力目标是:总结与交流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从事小研究,能够独立完成一份研究报告。主要内容:走进社会,一方面由学生自主选题进行研究,另一部分围绕《节约用水》研究。
五、课程实施
(一)活动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一般采取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等两种组织形式。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每一小组4--6人,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并自拟组名。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制订活动方案,主持小组的讨论等。
(二)学习活动方式
1、研究性学习
活动方式:观察、调查、探究、实验。
活动基本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布置探究任务;
(2)指导选题,建立课题项目小组;
(3)制定研究或活动计划、人员分工;
(4)展开研究活动,收集、分析各种资料;
(5)针对性指导,组织中期交流研讨;
(6)调整改进探究活动,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7)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开展评价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劳动实践活动、技能练习活动、工艺制作活动、简易设计活动、技术试验活动、发明创造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等。
六、课程管理
1、课时安排
要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在保证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总数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进度,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同时要注意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适于课内教学的内容,如制定计划、调查问卷的制作、图书检索、汇总材料、成果展示、活动评价等,就在课堂内进行;若要到校外开展社会调查、参观、采访、自然探究、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课时。
2、教师的配备
(1)研究人员
如今,我校已经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包括三、四、五、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教师及各班班主任和各学科任课老师。此外,我们还另聘校外专业人士作为活动辅导员,并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为课程实施提供后备力量。
(2)任课教师
采用以专职教师为主,学校领导、各班班主任与辅导员协管,学有专长的教师与校外专业人士参与指导的协同教学办法,确保课程实施的常态化进行。
3、过程管理
(1)教学常规管理
实施与学科课程一样的教学常规管理,包括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等,但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在常规操作上做以下基本规定:
备课:可以按主题来进行整体实施方案的设计,但要对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细致安排;也可以按活动实施过程分课时来撰写教学设计。
上课:严格按课时安排进行教学,不得随意挪作他用。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体现以主题组织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实践,避免学科化倾向。
作业:主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记录、体会、反思、成果等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展示,做评语式批改和口头表扬鼓励。
评价:主要对学生进行素质发展性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2)对学生的管理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管理,包括分组、制定计划、小组合作方法指导、拓宽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实行安全管理与指导等方面。
(3)对教师的管理
一是加强培训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加强学习,每月撰写一篇学习笔记,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学校采取走
出去、请进来、网络研修、现场观摩、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经常性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
二是根据主题和学生需要选择课题指导教师。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是协助指导教师,由学生根据小课题的研究需要自行聘请,负责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三是适当利用社会力量提供帮助和参与指导。积极与有关单位和社区建立友好联系和实践基地,聘请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家长做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
四是制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要求教师认真履行。具体是:制定学期活动计划;根据学校规划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小组,根据主题需要研制活动表格;全程指导活动,及时纠正偏差;做好学生实践成果的收集,提供展示舞台,开展积极评价;搞好活动总结;积极与其他教师合作;撰写活动案例和教学经验总结。
七、课程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力求全面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并尊重多元,引导反思。
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
3、评价的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
4、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
(1)学生成长纪录袋:主要存放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材料,(如:搜集的资料、活动计划、采访记录、调查报告、创新设计、研究论文、劳技作品、照片奖状等)。
(2)每个学生交一份最满意作品,从中考察学生“心灵手巧”。
(3)在每个主题后,让学生将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
(4)建立评价表,分阶段由个人、小组、家长、教师共同填写。
第三篇:综合实践教师培训规划
综合实践教师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个中心:以深入课程改革,提升骨干教师综合能力,发展学校 办学特色为中心。两个重点:以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为重点。以市课题研 究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三个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二、组织领导
组长:徐世才 副组长:王波
成员:各班任
三、培训目标:
1、通过新课程通识培训的基础上理解、掌握课程《综合实践活 动》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体系、特点。
2、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内容、结构;掌握新课程教学的方法、手段;明确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使培训者能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3、通过培训,促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 障机制的建设。
四、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一)通识培训统一培训
(二)综合实践活动标准培训
1、综合实践活动通识(课程的国际比较、课程理念与策略);
2、专题讲座(三)实际操作技术培训
1、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2、实验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介绍。
五、培训方式及对象:
(一)培训方式采用听专家报告或讲座,或听观摩课的形式。
(二)培训对象:
1、学校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者;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全体教师。
(三)培训方式及教学安排
六、具体制度:
1、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 教师的成长档案将记录每位教师培训中通过科研、教研、培训成 长的足迹与成果,共性与个性并存,体现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2、外出参观、学习想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取长补短,获得最佳 的教育、教学效益,同时通过开阔眼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 教学风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与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的互 相交流与学习,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导师带徒”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 “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 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定 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 教师必须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多鼓励骨干教师 勇挑重担,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5、教师每学年参加“通识性”培训,至少写1-2篇经典课例、教学论文,每学年召开一次教师经验交流会。
七、通过培训教师应达到以下要求:
1、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态度认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设计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自身的特 色,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活动课题,并合理地制定活动方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2、善于钻研,善于学习。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还要掌 握跨学科的文化知识,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自己。
3、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组织 和管理好学生,引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并协调学生活动中与各部门 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 设宽松的活动时空,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4、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学 5 会运用科学的调查、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目的、有 计划地开展探究活动,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和实施研究方案,分析研 究资料,表述研究成果,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能找到及时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5、能积极参加各级综合实践课程教研活动,展示质量较高的阶 段性成果。
6、能认真撰写教学论文或工作总结,及时反思,不断成长,认 真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规划
建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年发展规划
(2010——201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愈加突显出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是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显得极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为了进一步全面落实关于课程改革和新课标教材使用的要求,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改革,在总结过去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现制定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发展规划,争取在三年内初见成效。
二、现状分析
(一)师资队伍情况
目前,大部分教师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不长,因此,实施活动的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技能匮乏;而且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建设不足、对活动过程驾驭能力不是很强,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都有待提高。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我校综合实践学科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方面:
1.教师队伍不稳定,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
2.教师缺乏整体研究、协同教学的氛围。一些教师缺乏研究意识,遇到具体问题不会通过理论学习、合作研讨、实践反思的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凭个人经验处理,导致指导过程中出现偏差。
3.由于工作任务重,参与新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不高,消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在个别学校教师中存在。
4.缺乏高水平的、及时的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
学校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有困难,学校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的将综合实践课程搭给班主任,有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给教学能力较差或者怀孕等需要照顾的教师。
2.学校缺乏整体研究、协同教学的氛围。
3.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达成。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不完善,对综合实践活动认识有偏差,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等严重现象。
学生方面:
现在的学生聪明,机灵。但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少做事,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很多学生做事没有耐心,怕遇到挫折,不太会与人交往。因此,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合作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规划
从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有效的学习策略的转变,从单一的学科教育为目标向以全人教育为目标的转变,从升学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紧扣基础教育性质,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立足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创新教育的教师,使学生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新型人才。
(二)具体发展目标规划
教师发展目标规划:
1.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转变为课程的探索者、文化的传播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合作者、智力的开发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者。
2.要积极钻研教材,开发教材,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形成开放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促进学科的发展的关键。我校力争以教师主动发展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为载体,通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目标规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学生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1.要充分尊重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擅长形象思维,想象力丰富,探究活动充满游戏色彩等特点。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着眼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使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让学生在探究生活中融入生活、热爱生活。
3.抓住课堂上学生具有“生成价值”的回答,开发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在课程中整合、改进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在用好课内资源的同时适当引入课外资源。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已有一系列的常规管理制度,我们将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备课组、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备课组评价制度”、“学科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对这些制度进行实践和检验,更有力地促进和保障我校规划的实施。
(二)加强设施建设
学校图书资料在现有的基础上将不断更新,从数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充分利用校综合实践学科网站,让学科教师真正地实现资源共享。重视音像资料的充实、归类、整理、使用,充分发挥音像资料在学科教育
中的作用。学校行政要保障落实教师进修和培训,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新趋势。注重后勤协作,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不管是外出参观、考察,还是组织集体活动,联系及后勤工作都有校长办公室和总务处负责并进行协调,给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的开发
1.校本课程模式的开发和实施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规划,课程开设进入常态实施状况。
2.推进“学校+基地”的实践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校将加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形成了“学校+基地”推进模式。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切实解决了学生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并注重跟踪指导学生后续的活动过程。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力度。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深入学习各类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和专业知识,建立综合教研组相对独立的学习计划等方式来进行校本研训。
2.广泛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并争取承担上级教科研部门布置的教研活动。通过观摩、评优活动推动课堂教学研究,转变教师观念,使部分教师脱颖而出。
3.加强教学反思,提高科研能力。科学的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学校要组织教师不断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注重对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理论的学习。教师在综合科研之时应从小处着眼,并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与研究,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1.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管理。要求学校设立校级研究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导小组,行政职能科室应有专人负责,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落实教师(至少配一名专职骨干教师)和课时,认真制订好每学期实施计划。
2.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注意解决好活动各个实施阶段中一些关键的具体问题:选择和确定主题、制订活动计划阶段——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活动展开阶段——强调全体学生亲身经历、亲历亲为;汇报交流阶段——强调全员参与、充分交流;活动总结阶段——强调有效反思、合理评价。
3.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
五、多元评价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在管理与评价时,就必须关注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对于教师主要从执行课表与备课两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学生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从学生的参与态度,完成课题的能力与结果等方面,采用自评、组评、师评和家长评价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立足与全面评价的评价。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辟综合实践活动的单项奖励。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南林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
活动内容:关于水污染的调查
活动目的: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记录本、摄像机、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组,利用活动时间去学校附近的小河测水质,把污染水和干净水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污染水中生物的活动情况,发现污染水中的鱼虾已经绝迹了,同时向当地人们询问20年前的水是怎样的,寻找造成水污染的根源,提出解决办法。活动收获:使学生对水源污染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关于吸烟问题
活动目的:让青少年了解吸烟的危害
活动准备:记录本、摄像机、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五个组,让他们回家去调查研究,比较吸烟人健康还是不吸烟人健康,同时要求学生从书籍、网络上寻找一些关于吸烟的危害的资料,最后教师把学生集合在一起,让他们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同时观看有关吸烟的危害的录像片,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吸烟危害有更深刻地了解。
活动收获:学生认识到吸烟有害将康,自己不吸烟,并动员家长不吸烟。活动课题:珍惜水资源 活动目的:
1、了解水的作用
2、了解我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3、工厂排放的废水调查
4、为水资源出点力 开展过程
1、进行选题。
2、接着再举行开题仪式。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和确定小主题,分为四个大组:水的作用、我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工厂排放的废水调查、我为水资源出点力,接着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和时间安排表,并进行讨论。
3、接下去的时间,学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双休日进行查资料、设计、讨论、调查、采访、写体会、画画、写总结、出手抄报、编节目、排练、阶段性成果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动。
4、写心得体会和展示成果。评价标准
1、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的精神
3、活动中掌握技能情况
4、克服活动中困难和挫折情况
5、收集和整理资料情况
6、活动成果的独创性
活动内容:农业知识学习活动地点:田地 活动对象:小学生
三、活动的目标
1、情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悟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效益和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感情,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
2、认知目标:了解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模式,认知“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了解农业基本知识,并参与实践。如:除草是因为杂草的生长会给农作物带来病虫害,并与作物争肥争光,造成减产,所以要除草。而前期除草事半功倍,后期除草事倍功半,等等
3、技能目标:在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发表宣传作品,培养初步吸收一部分农业科普知识并向家庭宣传推广的能力。
活动主题:保护家乡的环境活动意图: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识垃圾的危害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要自觉保护家乡的环境,争做环保小特使。活动目的:
1、让学生调查周围及附近一些污染存在问题,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2、利用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周围村民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3、丰富科技制作活动,探索科技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4、通过小制作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环保科技意识。
5、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的危害,了解学校及家乡还存在的环境问题。
6、通过实践解决一些环境问题或提出解决办法。
7、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发明等综合实践能力。
8、以“爱我家乡呵护绿色”为重点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环保知识,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针对学生情况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活动形式:
组建假日小队、撰写分发宣传单、废物回收、废物小制作、书写张贴倡议书、设计广告标语、写心得体会、设计手抄报等。活动准备:
1、自愿组合。
活动主题确定后,让学生们自愿组成小组。在建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成了“抢手明星”,有的则成了“无人要的弃儿”,有的刚过了半天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这是学生交往合作过程中正常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要抓住这一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交往;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通过老师的引导,一个个研究小组组成了。
2、设计名片。
研究小组组成后,学生们为了联系方便,互相抄录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由自己设计个人名片,发展到设计小组名片,讨论给自己的小组提个名字、设计口号。3信息收集。
学校征求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意见,通过发动、宣传,使教师和家长都愿意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双休日在家庭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首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同学可以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处寻找。可以通过书报、上网查阅,可以拍成照片。各个小组还可以在小区内实地观察,在公园、广场等地方对群众进行了采访和宣传。
活动过程:
一、提出实践课题。
(话题导入,如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垃圾废物带来的困扰,谈一谈对垃圾知道多少,如何处理这些废物的方法等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1、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课外欣赏《地球风光》。参观我们的学校、家乡、祖国最新变化的图片。了解我市绿化美化、空气质量等环境状况,有条件的可写一份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考察报告,办环保方面的小报。
2、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认识垃圾对人类的危害性。
2、巧用小棍做游戏 活动思考:
“创造力人皆有之,创造力可以培养”,是创造学的的基本原理。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思维的规律和技巧,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巧用小棍做游戏”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寻规律、善于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巧移、巧用、巧创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巧用小棍建大厦”的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准备牙签、棉签、塑料棒、吸管等小棍棒,无毒橡皮泥(或无毒手工泥、无毒劳动泥等)。
2、学生自由结合,组成研究活动小组,建议每小组四人。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活动内容与方法
1、做一做:巧移小棍变换图形
巧移小棍变换图形的游戏,由三组九个游戏给成。其中,属于平面变换的有三个:
(1)小燕向相反方向飞行。
平行移动3根小棍的位置,小燕就向相反方向飞行了。(2)小鱼向相反方向游动。
移动3根小棍,小鱼即向相反方向游动了。(3)用12根小棍摆成5个正方形。
为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巧用小手建大厦”的比赛。用无毒橡皮泥做连接物,用小棍插接各种建筑模型;要求作品宏伟、美观又结实。
活动专题:月饼盒回收活动 活动地点南林学校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目的要求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但是在我们欢度节日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月饼盒,并在节后被大量丢弃。这些被丢弃的月饼盒其实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回收,将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起到一定作用,达到减少废物产生目的,为了加强对公众的环境宣传,进一步倡导绿色消费,让市民共同参与可循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培育绿色文明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市环保局、团市委、市文明办决定联合组织开展月饼盒回收活动,并向每个家庭发出倡议: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我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作出贡献!
活动过程
1、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2、同学到社区收集月饼盒。3、学校少先队部收集同学们的月饼盒。4、把收集到的月饼盒集中运到城区指定回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