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上向善精进不休关于校训精进的解读
向上、向善,精进不休
——关于校训“精进”的解读
遂宁南山国际学校 肖俊伶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讲的是对校训“精进”的解读和阐释。
“精进”,简单说来,包含两层意思:向上和向善。“向上”,即不要忘了进取;“向善”,即一直保持自己的纯真善良。
铁棒不可能一天就被磨成细针,少年李白也不会一日就成了大诗人,正因为他每天不断的刻苦努力,有着“铁杵磨针”的毅力,才有了“诗仙”的美名;王羲之之所以成为著名的书法家,正是他墨尽18缸水的勤奋使然;陈景润能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因为他演算的草稿纸早已装满几十麻袋;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却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评价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所有的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都经历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苦努力,在成为“大师”之后,他们仍然勤勉努力,精进不休。“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这些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是能这样坚持不懈、向上进取的人又有多少呢?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作为老师,要做到向上,那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在专业上,要精心研读课本,钻研大纲,写好教案,做好反思和总结,力求每备每新;课堂上,要全身心投入,不满足现状,随时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生活上,要走进社会,关注时事,把个人目标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学生,要做到向上,则须坚持三点: 第一是善于思考。《论语》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韩愈告诉我们:“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学习上,我们不仅要认真听讲,还要善于思考总结,才能获得新的认知体会。习惯上,要“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同时,正如古人所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第二是善于行动。只有空想,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我们不能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经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上实际行动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亲睐。
第三点善于改变。当然这个“改变”是“正向的发展”。你可以改变你的行为习惯,由懒惰变为勤奋;你可以改变你的学习态度,由浮躁变得踏实;你可以改进你的学习方法,由低效走向高效。同学们只要你们愿意改变,一切皆有可能,莫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知识,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因为我们无法预言生命会在什么时候终结,所以唯有珍惜现有的大好时光,精明上进、锐意求进,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目标。
“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学龄儿童都会说的话,在我们科技迅猛发展却日益浮躁的现代社会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也许有人会说,大人们忙着工作,孩子们忙着上学,谁还有空闲为别人行善呢?
但是我们却欣慰地看到,还是有义薄云天的支边教师将有限的生命开拓到了辽远的边疆;还是会有佝偻蹒跚的老人顶着一头白发却种下一山的青翠;还是会有无言的陌生人向坠楼的孩子不存犹豫地伸开翅膀„„
向善是一种力量,所以才有了吴斌师傅在铁片已经撞断了他的肋骨,击碎了他的肝脏,却仍强忍着剧痛完成了减速、换档、开双闪灯一系列动作,确保全车人安全后才永远地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的感人画面;向善是一种美德,所以才有了教师张丽莉在车子撞来的危机时刻不假思索地挺身而出,将自己送向车轮把学生推向安全的奋不顾身„„他们在不断地为社会刷新着道德标尺,也一次又一次回应着现代人对善良的质疑。面对这些在人间不断闪现的光芒,没有任何一个人再有资格说世态炎凉,更没有谁可以大言不惭地将纯朴的善举当作笑料。我们有幸一路走来感受着光和热,也同样有责任回馈以自己的热情。
也许有人说,非我不善,时不待我!在日常生活中我怎么能完成这些“壮举”呢?其实——
在日常生活中,善行就是在公交车上给病人的一次让座;过马路时对老人的一次搀扶;为外地客人的一次指路;给受灾同胞的一次力所能及的捐款;遇见歹人使坏时一声正义的怒吼;对不属于自己劳动所得的财富义正严词的拒绝;将自己吃不完的饭菜打包送给那些落魄的人;在下雨的深夜把自己招到的出租车让给抱小孩的母亲;把自己欲扔掉的垃圾中尖锐的东西包裹好以免刺伤那些拾荒者;将划破自己鞋底的碎玻璃顺手拾起„„
在学校生活中,善行就是老师对调皮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耐心教导;为生病的孩子端来的一杯热腾腾的开水;给想家的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给考差了的学生一个亲切的微笑或者是将学生交上来已经破损的作业本悄悄地粘补„„
作为学生,善行就是为老师一节课下来的辛苦由衷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为老师给自己不厌其烦地讲解说一句“老师,谢谢您!”;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真诚聆听每一次教诲;每一节课前端正的起立敬礼;每一堂课后擦净老师放课本的讲桌;拖干有积水的走廊;随手拾起地面的垃圾;下楼梯时让年纪小的同学先行;吃饭时的不插队不拥挤„„
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心存善念,处处都是我们行善的机会。它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宣誓去标榜,也不需要我们所做的事情有多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它就存在我们朝夕度过的分分秒秒、件件小事里。永远向上,是一种在道德之上的进取。如永不停歇的天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便是明天就要调离这个学校,也要上好今天最后一堂课;即使是走向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站好工作的最后一班岗。生命不息,创造不止,不放弃,不停息,这样进取的人生才会不留下遗憾。
永远向善,是寻找生存意义之门。见贤思齐、闻恶自警,善是源于人心的力量,善是点燃光明的火种。看到善、弘扬善、舒展善,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更是国家和社会绝不能也绝不会缺少的向前的动力。
向上是创造,是快乐的源泉;向善是方向,是正向的力量。向上向善,就是沿着正确的方向,追寻生命的欢欣。在生命的路两旁,“上”在左,“善”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才能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采花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凄凉。
岁月,可以让一个孩子在阳光中成长起来,亦可以将一个人的青丝变成白发。能让一棵小树的嫩芽蓬勃成傲人的青葱,亦可以将凋零的落红柔化成一年一年滋养生命的春泥。然而只要有上进和善良加入,它就成了一段比任何事物的生长和枯荣都更有力量的岁月。因为它所能够温暖的,是向上、向善的人心。是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人事怎样变迁,都不会泯灭的人性的光辉。
让我们朝着“上进”的美好,向着“善良”的希望,如向日葵一样总是将脸深深地浸入太阳,永恒地向往和追求它们的热与光。愿人人都能把持住“上”与“善”的温度,珍惜和体悟到它们的存在,这,也是生命对生命的敬畏。
第二篇:《精进》读书笔记
《精进》读书笔记范文1
思考这件事,一是苦,二是抽象。如果能用影像记录思考的过程,那些会思考的人,大脑呈现的应该是一幅缜密壮观、又深邃的解码风景吧。不会思考的人,思维比较单一,容易自动绝缘,无法深入联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呢?
1、学习过滤信息,捕捉精髓
外界有太多冗杂乏趣的信息不经意就砸向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也可能是陷入怪圈的思考。我们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大脑不受侵蚀。屏蔽干扰、定期清理,过滤无价值的信息,做好思维里的清道夫;释放大脑内存,只为有养分高质量的`种子提供土壤和空间,从而精简输入。
2、不随波逐流,独立判断
不要盲目跟风,有质疑能力,远离别人的爱好、别人的狂欢和别人有意制造的营销类新闻和信息。跟网红店似的,排了老半天还不见得对自个味口。重事实重逻辑,不轻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3、潜意识的喂养,获取灵感
潜意识会在后台自动运行的,我理解的是思维的灯虽微弱,但仍通着电,一旦电流足够,灯就乍亮了。跳出模式化,放养思维的精灵,带你飞。
4、思考直观性
我们的记忆有限,用图像的表现形式,思维更加立体,画面加深记忆,进一步推动我们清晰思考。
《精进》读书笔记范文2
《精进》书中的内容引人深思,有很多让人豁然开朗的地方。就如作者在书中开头所讲的一样:从七个侧面进展展开解读: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其中一些让我感触比较深的点,如:书中提到,让我们严肃的对待时间,审慎、郑重的考虑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并用好它。这个映照到自己身上,顿然感觉自己之前很多光阴都给虚度荒废掉了,细细回想,诸多自责;再对照自己的现状,对时间更加的充满敬畏!作者写到的'让我们把更多时间花在“半衰期长,高增益”的事情上,少花时间在“半衰期短,低增益”的事情上,这个观点,也引我深化考虑,受益颇多。让我们合理的利用时间,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同时也指出了如何判断事情是否值得投入时间的方法论。同时一针见血的指出拖延症者的执行无能:往往事情越重要,内心越恐惧,越容易拖延,最后一事无成。
另一观点:引导如何做到“精细化考虑”,作者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根据和执行方法,可以让人的选择更加合理正确,让行动更加的高效;同时还讲到持续而反复的构造、校正选择,做出建立性的改变。这个观点和方法也是能让我们可以马上学以致用的。“在行动中反思”,作者这一观点也让我豁然开朗,因为我以前做事情,总是想把所有的条件都准备好了再去行动;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时机,然后什么也没抓住。通过书中的指引,以后我会在这方面行动上会得到很大的启发。“图解考虑”,也让人眼前一亮,打破了我们很多以往固化的考虑和记忆的方法和思维,引导我们去不拘一格,去想象出更多的情境,找出最适宜自己的一套思维方法和表现形式;例如思维导图或者形象的图形式样。“努力不是一场意志的比赛,需要有效的策略”,书中观点见解独到,引导我们在努力这件事情上,除了自我鼓励之外,我们更应该考虑: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的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化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
以上我列举的只是自己对书中一些感触比较深化的观点,还有更多独到并引人深思的见解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学习。本书我第一遍是在手机上用电子书看的,我也买了一本纸质书,会花时间再阅读纸质版,相信在原有的认知上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期待跟大家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第三篇:精进演讲
精进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精进”,精进是六波罗蜜之一,六波罗密指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精进同三善根合起来即是不放逸(放是放荡,逸是纵逸),就是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对一切善法肯认真负责,精诚集中,努力向善向上。
精进也是稻盛和夫的理念之一,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通往幸福成功之路的践行真理“六项精进”
第一项: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认真地,拼命地工作
我们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认真地、拼命的工作,当有你问你:你是否在努力的工作?你可能会回答:是的,我在努力工作。如果再进一步问你:你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竭尽全力的工作?我想回答就值得思考了…….想要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想要成功的经营事业,认真、拼命地工作是不二之选的道路。
拼命工作是一切生命都在承担的义务
那我们为什么要拼命工作呢?因为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在拼命的求生存,我们想一下,有了钱、有了闲就想着偷懒,想着享受,变得懈怠了这种思想是只有人类才有的,在自然界里,这样的生物不存在,沙漠中顽强生存的植物,动物界“一山不容二虎”残酷竞争,它们都在竭尽全力的拼命的求生存,动植物如此,我们呢?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危机感,如果不竭尽全力,不拼命努力的话,我们将会在新业所里掉队、将会被整个律师行业遗弃、被整个社会淘汰。
只要喜欢,甘之如饴
我们不禁思考,如此这样的拼命努力工作,我们岂不是很痛苦、很辛苦?其实不然,只要喜欢你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觉得苦。我想我们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怎么都是甘之如饴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喜欢甚至迷恋自己的工作,尽管在外人看来,自己是辛苦的,是不同寻常的,但在自己看来却是持续、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我们喜欢自己的工作。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固然很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幸运的,我们之中或许就存在不同的情况,有的是为了生计,有的是为了梦想,或者就是单纯喜欢这份工作,不论你是哪一种,请爱上你的工作!
全力投入就会产生创意
爱上工作了,竭尽全力的拼命工作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吗?答案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一定会!因为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
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不论是谁,只要进入了拼命工作的状态,他就会思考,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好,寻找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当你不辞辛苦、拼命努力、殚精竭虑、苦思冥想,仍然一筹莫展,这个时候就会感动神灵,上帝就会帮助你,给你新的启示,新的创意,让你更好的完成工作。关于这点这深有体会,想想自己在工作的时候,竭尽全力和随心所欲所写出来的文件、完成的工作肯定是不同的,因为神只会在你竭尽全力的时候帮助你。
拼命工作可以磨练灵魂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拼命工作可以磨练灵魂,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就可以磨练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有了美好的心灵就会自然的想好事,做好事,长此以往,这种想好事做好事的念头、这种实践就会形成一种力量,促使着我们的命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项:要谦虚,不要骄傲
谦虚是最重要的人格素养,比如我们说那个人的人格很高尚,我想,那个人的人格中必定具备了谦虚的品质,中国自古就有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还有话说“惟谦受福”,说明能得到益处、幸福的人都是谦虚的。谦虚这种美德并不是针对成功的、有成就的人所说的,而是应该贯穿我们整个人生的至理格言,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样的热情,有斗志、有斗魂,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谨慎的人。
第三项:要每天反省
耕耘、整理心灵的庭园
所谓反省就是耕耘、整理自己的心灵庭园,英国哲学家詹姆斯·埃伦的《原因与结果的法则》一书就提到,如果不在自己的心灵庭园里播种美丽的花草,那就将会杂草从生,也就是说,不会反省的人的内心将会长满杂草。抑制邪恶的自我,让善良的真我伸展
抑制自己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的过程就是反省的过程,所谓“良心”指的就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同情他人,愿他们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就是利已之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如何的邪恶心态。
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进行自我反省,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活跃,具体比如说,我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和善?是否有傲慢自私的言行,这些都是反省的作业。我自问做不到每天反省,但我会隔段时间的时行自我反省,发现自我问题,是不是心态又差了?是不是高度不够记呢?是不是过于急躁了?是不是惰性太强了?等等,我发现自我反省真的能提升一个人的意志,品性!
第四项:活着,就要感谢!
对一切说谢谢!
这里的一切,包括所有的事物,因为我们不可能单人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物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整个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的环境下才能生存,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如果这样看来,只要我们活着,就应该有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幸福。不要牢骚满腹,要对现状无条件的表示感谢,在此之上,再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
用感谢温暖心灵
当然,感谢一切,抱着感恩的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呢?在最初,即使是违心的,即使是说谎也要说谢谢,如果做到这样,你便会发现,在你说谢谢的同时心情变的轻松、开朗,听到的人也会心情舒畅,这样便营造出一个和谐快乐的气氛,你便会爱上说谢谢的感觉,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我们都要表示感谢,我以前的时候总是认为,那是他应该的,那是必须的,但是现在我的体会就是,没有任何人为你做的任何事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把对别人那种应该的期待换成一颗感恩的心,我想我们会少很多的烦恼,多很多的快乐!
第五项:积善行、思利他
中国有句古语:“积善之家有余庆”意思是,要多行善,多做好事,不仅自己就连家人及其子孙后代都会福绵不断,我想我们大家都听过因果报应,不论你是否相信,这是一种法则,如果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就能使命运之轮转向幸运,就会有好的福报,而且这种福报会贯穿人的一生。思利他就是指时刻要有一颗利他之心,去做利他的行为,指的是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因为利他并非只为他人。
第六项: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担心、烦恼、挫折、失败等等,是人生常事,但是,覆水难收,总为曾经的失意而悔恨却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必须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深刻的反省,但绝对不能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比如我们年轻的律师,因缺乏经验,办事错误或者造成损失等等,老师严厉的训斥我们,我们不能因此而感到难受,或者不舒服,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思维思考问题,认真深刻的反省错误,然后迅速的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及行动中去,在跌倒的地方勇敢的爬起来不丢人,在犯错的地方站起来不困难,只要我们抱着希望的心,抛开感性的烦恼,前方必定是一片光明。
结语: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一时的精进并不难,难的是永远的精进,让我们都认真学习这六项精进,并且亲身实践,相信一定还你一个别样人生。谢谢大家!
第四篇:《精进》读书笔记
读采铜大神《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2016-8-20
《精进》读书笔记
我选择精进这本书,是从序言中的故事——母亲的挂钟——开始的,因为母亲的钟慢了5分钟,而使作者放松了下来,不再焦虑、紧张,可以心安理得地多享受一点时光,意外收获了一种妙不可言的福利。
我们总是被“表要调快”逼得紧张万分,心里在不停地奔跑,好像有鞭子在追赶我们。可是我们几乎从没想过,这是一件荒诞的事情。看到“母亲的挂钟”,就像发现了另一种生活的模样。
精进——也许意味着另一种多元化多面体的思考。
我关于自己人生的想法一直没变,我活得清醒、透彻,轻松、自在。可是已经多年失去这样的滋味了,也许采铜大神的这本书,能助我摆脱禁锢,重回勇敢开阔的生活方式。
一、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活在全部的现在
原文:民国时期的大学者梁漱溟先生对时间的回答:郑重。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原文: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感悟:正是因为内心坚定,我现在走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在很多人看来,也许这个年龄的女性,难以更换跑道,或者该找一个可以养老的工作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多数人认为不可能,那么我会一直做少数人。
感悟:围绕一个核心的目标,一定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可以做到快工作、慢生活。
向五年后的自己提问
原文:持久而坚实的努力,通过一点一滴的人生增量,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锻造。
原文:“五年设想”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让我们用情境化、具象化的方式来构想远期未来,把时间拉到近前,使未来鲜活生动起来,这就有利于从实施的角度去具体设计实现未来的方式。原文:出来好“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把重心放在长半衰期的事情。阅读经典——被这道光源照见心中不曾被照亮的部分。
历史长河中的杰出人物,他们是不为潮流所动的人,甚至常常带点偏执,而且他们都发现了自己独特的才能,并且努力地、义无反顾地去把这个才能发挥至最大。请走一条自主选择并且可以一往无前的道路。
人生那么短,路又那么长,你好好走就是了。我的路已经选好了,只要稳稳地越走越好,你的呢?
“快”与“慢”的自由切换
1.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感想:这一节是我一直面临的问题,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要求太多,速度和效率又跟不上,或者精力跟不上,让我烦恼不已,按照轻重缓急管理时间,可还是顾不过来,永远有个鞭子在追着我。
方法:每天抽一点时间,在一个私人的空间里,静静地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心中不同的“自我”参与对话和辩论。这样,可以让自己不随波逐流。而另一些事情,比如处理公务,看邮件,写报告等,则是越快越好,用“极有限的时间”处理掉。——李欧梵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百忙之中,每天三个一刻钟,静坐,“把心放回肚子里”。我觉得这也是找回平静真实自己的方法。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做学问,做实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请区分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和尽可能求慢的事情。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2.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 原文:我们从闲暇中获得的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取决于其质量。
在进行写作、绘画等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是,我们可以完全沉浸其中,甚至进入“心流”的状态。“心流”是什么样的状态?它是由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创立的概念,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状态。在心流发生时,人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原文:当然,人们可以不可能一直处于心流的状态,也需要简单的放松、闲适,这就需要在时间的“深”与“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原文:获得高质量的满足方法其实很简单: 找到并至少保持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事业和生活的密集,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
感想:有几个问题让我感受颇深:
1)你是否有自己对于未来的目标,并为此做出实现的计划?你是否常为了实现目标,而不顾个人的健康、休息,甚至身边人的感受?
是,我有很清晰的目标,并且有计划,而且一旦完不成计划,就容易让自己陷入烦躁。而且以前也经常为实现目标而不顾健康和休息,现在身体大不如前,也有所调整,知道做做瑜伽,早点休息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只有在身体力不从心的时候才感受更深刻。
2)除了工作,请写下3-5件你打算每周去做的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
找一把公园长椅,坐下来,观察生活。逛街,不计目标和方向。在完全静寂中看一本书。
3)请写下一件你打算长期保持的爱好,以及每周打算至少用多少时间去专心致志地做这件事?
长期的爱好,还没有想好啊,写作?书法?叠石头?整理读书笔记? 每周可以用半天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做这件事,会获得很深的满足感。
二、寻找心中的“巴拿马”——我们要做的是最好的选择
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1.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最高目标”的唯一量度标准是:从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2.格局
感想:从格局来看,我也有清晰的信念。具有很强的同理心,但是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在专业知识、能力和对社会的深刻认识方面,要更加清醒、透彻。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
原文:当我们在人生中国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以下三步: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隐含鸡舍是什么?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其威力在于,他们存在,你却意识不到,但时时刻刻被他们影响着。
感想:这就是我们需要打破的各种界限,比如一些看似合理的偏见,但是他们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些假设是合理的,如果我们意识到不合理性,并且理清其中的不合理成分,就能挣脱这些假设给自己思维造成的束缚,从“无路可走”的假象中走出来。发现新的改变现状的路径。
如果以前创业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些,就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创业选择和创业道路了,其实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1.四种最普遍的隐含假设:
1)“人生赛道假设”。认为人生是一场比赛,陷入竞争的焦虑和失败的恐惧,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在一个被外界固化的轨道上不停奔跑。2)“低关联假设”。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其实人生是一个点连成线的过程,经历都会变成财富,在若干年中的某些时刻发挥其特有的作用。3)“僵固型心智”。用固化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能力。与之相对的是“成长型心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可以不断增长的,因而并不惧怕失败,反而愈挫愈勇。你选择那种呢? 4)“零和博弈”。总在思考竞争和夺取,而不会构想双赢。2.新的思维框架 1)目标悬置
即暂时把你的目标停下来,放一放,在这个时间里,你可以放松休息,也可以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情,等到时机成熟,再重新开始。2)能力嫁接
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当你处在才能无法发挥的境地时,试着想念着实战你既有能力的其它可能性,为你的能力找到新的使用空间。3)特性改造
工作也可以变得活泼、主动、享受。爱好也能不单单是消遣,而是具有严肃的成分。把消费型兴趣变为生产型兴趣。感想:所以,开始干吧,年轻人。
永远不要放弃寻找“第三选择”,因为最好的选择,往往来自这更高目标指引下我们的创造。
3.当面临很多选择: 1)维度权重分析法 2)聆听内心直觉的声音
4.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1)不要因为预设规则,而放弃个人追求 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往往是基于自己的身份,并一句自己身份所应遵守的规则来进行判断。“我应该做什么”,”我只能做什么”,也许我们很多人深切地感受过这种框框的束缚,非常的无奈和厌烦。
其实,我们做想的确实应该是“我们擅长做什么”,“我未来是谁,我还能是谁”。2)重新选择,并不用全部推倒重来
有时候我们会选错,甚至为这个错误付出太多,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仍然可以重新做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外职业生涯”的转折和变化,“内职业生涯”的继承和坚持。
三、即刻行动——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感想: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很多小事,我们拖着,想一次性处理,其实占用了很多的心里成本,而小事消除了之后,我们才能保持更从容积极的心态。
重要的事情,不是短期能解决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前计划和构思。“而这种构思是可以立即做起来的。”要习惯利用按时间。尤其是对于我这样忙碌的孩子妈来说,按时间能给我很多的帮助。我最有效的时间是洗澡的时候,最放松,脑子也最灵光。
最适合我的放松方法有两种:一个是点上蜡烛,悠闲地洗个澡。另一个是整个下午的时间,坐在星巴克喝咖啡看书。虽然这对于孩子妈来说很奢侈,但是一旦实现,就非常开心。
大家也可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
精益创业的启示
“精益创业”告诉我们,只有输出,才有可能通过你的产品找到志同道合,快乐的共鸣感,同时,你的才能、声誉、影响力和成就感都会慢慢培育出来。
原文: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只有你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才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才能更加开阔。正如工匠,在制造的过程中,能够适时地调整策略和构思。著名管理学家明次伯格认为,这才是形成企业战略的正确方法。
原文:我们收到的外界反馈有三种:正面肯定、否定和批评、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正面肯定能坚定我们犹豫不决的心态,增强我们的自信;否定和批评会促使我们反思,校正之前的错误想法;而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则让我们发现新的世界,让我们的思考更加周全。
成熟心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能不偏不倚地、公正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一件,既不固步自封,也不附和盲从。
精益创业的最后一个关键,在于勇于自我修正。产品迭代需要推倒重来的勇气,这并不容易,因为人们总是留恋自己已经付出的女郎,而不管这些曾经的努力对未来是否已经失去了价值。
彼得•德鲁克说:“最悲哀的,莫过于用最高效的方式去做错误的事情了。”
一个擅于听取批评的人,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他没有断然舍弃过去那些错误付出的勇气,他会把这些错误亟需下去,去赌一个小概率的正面结果,后果可想而知。
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1.“核心思考区间”
1)多线程工作,即在一个时期内,同时做几种不同的工作,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
2)“核心思考区间”的工作不可中断,即大多数任务都有一个至关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的工作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一旦这个部分被完成,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大半,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补充性的工作了。3)这里有一个好的方法:拿到一个任务后,务必先找到那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找到那块硬骨头,尽全力把它先啃下来,而不是去做那些周边的打扫性工作。例如:需要做一个PPT,先做什么呢?分析受众,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兴趣点、关注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内容以及展现顺序,先讲什么、占比多少,后讲什么,占比多少,以及讲的时候才用什么风格、策略,然后PPT的架构就出来了。
4)多线程工作的秘诀,就是找出核心思考区间,先拿下来,你需要的只是一个专注、不受干扰的、能纯粹跳脱出来思考的、能达到“心流”状态的、能把最关键的“硬核”搞定的——半小时。
2.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图层工作法
1)不是按照一般的顺序来切分,而是按照这个任务所涉及的认知复杂程度和认知类型来划分。认知类型指我们头脑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处理语言文字、处理视觉图片、进行数值计算、判断空间和位置等。比如:写一本书,先写文字,在需要插入图片或者图表处标记,写完文字之后再去做表格和图片。因为人们在不同认知类型进行切换时,需要重新调整,这样认为的转换损耗会比较大。再比如,写一篇小说,可以从头到尾的叙述部分先写好,再营造气氛,再精心雕琢。论文也是,第一图层是核心论点及逻辑架构,第二图层是用于解释说明的案例和故事,第三图层是必要的模型图和概念图。
2)集中处理同性质的工作。比如:word文字+PPT文字,休息,WORD图片+PPT图示,休息,WORD排版+PPT排版。
图层工作法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可以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减少不同性质工作之间的转换损耗。
三行而后思——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牛人总是在前瞻性思维和总结性思维上都非常出色。他们既能提前设想未来事件中可能出现的方方面面的情形,又能从已经发生的行动中加以反思,因此他们总是比一般人想得更加深入和周全。
1.科学理论诞生于假设,而实践中常常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相互依存又互相冲突的“复杂场域”中,并且具有独特性,当人们解决现实问题时,更依赖于隐性知识和隐性推理。行动之后的反思,会反过来发展我们的认知。
2.知识的内化,是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的显化,是从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3.反思什么? 1)信息 2)预期 3)结果 4)进度 5)工具 6)情绪 7)阻碍 8)优势 9)缺憾 10)意义
4.及时反思,梳理反应链,关注意外现象,保持对意外现象的敏感,以打开我们认知的局限性,拓展边界。这需要我们克服思维的惰性。
四、如何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学习就是不断的深度地有结构地思考
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
1.学习者必须充分调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就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2.知识是没有边界的。学习之前先思考,针对当前的学习资料,我已经具备哪些相关的知识?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对原来形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还有那些未知的东西,需要我去探索?
3.从阅读、观察和思考中产生问题,先解答表层的、容易的部分,深度的、探索式的问题保持持续的思考,不断开启卓越的心智。
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1.解码不同于理解,理解是自动化的解读,无需深入思考,遵从客体本意,不可擅自演化,而解码则是一个更为主动和主观的过程。经常深入观察并探索事物的深层含义,是培养深入思考能力的必备方法。
2.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去研究,把学习材料作为一个观摩与研究的范本来分析,将其拆解开来看个究竟。伟大的作品,常常有很深厚的内涵和很精巧席位的技法。
3.解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它原本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三是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4.适应型专长,在实践中,接受各种新奇的挑战,在表层和深层之间穿梭,不断拓展知识体系,构成信息解码和知识扩展的良性循环。
5.不止满足于了解,还要知晓。“基于样例的学习”,揣摩作者如何通过技巧把原本复杂的东西简化或隐藏,让我们产生明白晓畅感。读其无字之处,识其义理之贯通,心知著者未言之意。
6.寻找解码的入口:
1)不只寻结论,还要寻过程; 2)不只做归纳,还要做延展;
3)不只比相似,还要比不同。不同才有知识,有新意,有新的发现。
技能,才是学习的目的
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三项操练:
1)写作输出,迫使我们去分析知识的结构,发现之间的关联,并且用缜密的思维和清晰的表达、详实的依据去说服读者。
2)思想实验的游戏:设计一个假象情景,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者设想事物中这个情景中的变化,这种方法往往能使人获得深刻的洞见。
3)设计式操练。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种解决方案来解决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个过程能使我们综合性、创造性地调用知识。
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一个高水平的学习者,非常擅于在所学的知识之间创造关联。
原文:对原本一体的世界的洞察。
感想:世界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当我们分隔开来分析的时候,就会失真。不妨把这些分隔的知识,进行迁移、融合、互补、相互印证。在做中学,在现实案例中学,在优质的模板中学,标杆学习,这些才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做营销方案和管理咨询也是一样,在实践中我们更容易融会贯通地看问题,不断思考和改进,“过早优化”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别忘了,交替运用意识和潜意识进行思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五、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人的大脑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
1.大脑也需要断舍离。过滤信息,重视事实,定期闭关,屏蔽外界干扰,定时清空,简洁地思考和表达,删减、浓缩,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2.让潜意识出来工作,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
1)用充足的养料喂养潜意识 2)关掉“监控者”,让思维解放
3)让随机、有意的混乱、意外、跳出模式化,为我们带来灵感。3.将思维转化为图像帮助我们思考。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周密思考
一个人思考问题的周密程度是个人思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思虑周全?人在思考时可能有很多毛病,比如会被生动的个案吸引,会固执地捍卫自己的观点,会对自己未知的领域毫无洞察。
“思维脚手架“能让我们的思考更自如地伸展开来。——矩阵和清单。
六、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
1.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原文:知乎名言:“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感想:可是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是非常努力的!!他们不但很优秀,而且比我们更努力。每天工作,学习,健身到半夜十二点多,早上五点起床继续。有的人恨不得不睡。就是这样,他们成长的速度真的不是我们能够比较的。他们工作所产生出来的绩效也不是我们能够估量的。这些人是真正新时代的精英。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原文:努力的策略,到底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2.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原文:专注在一个领域,能力水平分为三个阶段:缓慢起步期,快速提升期,高原期。大多数人在缓慢起步期就“死”掉了,小部分人爬到了快速提升期,而只有极少数人到了高原期,笑傲江湖。站在塔顶的人占有着这个世界的大多数财富。
哈佛商学院校友莫舍在给年轻人职业上的建议时说:“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的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3.绝不苟且,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但不是凡事追求完美,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弃”。
原文:一方面,我们要照看好自己的主业,以尽量搞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在这个领域能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另一方面,对于其它事物,我们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4.挑战是设计出来的,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
高难度挑战才能激发无限潜能,为自己的学习增加“必要难度”。要在某个领域达到非常优秀的水平,显然不能满足于标准训练,而是应该主动寻求突破,寻求更高难度的挑战。构建个人的挑战阶梯。
5.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
原文:意志力知识一个神话,如果能长期坚持一件事,一定是这件事带给我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超过了我的所有付出,一定是这件事日日夜夜萦绕心头让我欲罢不能,一定是这件事唤起了我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兴趣。也就是说,赐予我力量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激情的驱动。
感想:这个还是我第一次听说不强调意志力,甚至强调意志力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但是我深为认同。
原文:放弃对“兴趣”的执念。
感想:这也是第一次听说的说法。
原文:提升“浸润”的深度。即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不只用冰冷的理性,更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里体验来激发兴趣。
感想:这个我深有体会。第一次感受到投入之美,是在初中的时候电视上看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奏,所有人的投入和演奏出来的效果深深地震撼了我。每件事情,每个工作,乃至每个你所交往的人,社会圈子,以及你与社会的关系,与人事物的关系,都应该是互相浸润,互相滋养的,这才是好的关系,健康的,良性循环的关系,而如果不能互相滋养,甚至互相消耗,这就不是好的状态,不是好的关系。当你把自己的工作状态调整了,让这个工作与自己相互滋养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和疲惫了。
原文:增加互动,变单向的信息流为双向的信息演绎,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例如:冯唐读史。
原文:把被动的事情变主动。自主的空间越大,越能激发出兴趣。自我决定论:自主的需要(autonomy),能力的需要(competence),归属的需要(relatedness)。
阻碍我们自主探索的一个障碍是,我们把一些过来人似是而非的“经验”当作教条,自己束缚住了手脚。
感想:比如,我们学习,我们学的目的是什么呢?对于这个目的,我们要学习些什么内容呢?拓展哪个方向呢?我们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更高呢?这个都是因人而异的,别人的方式方法只能作为参考。
原文:要做一件事,先不问是否有兴趣,而是先很投入、很专注地做起来,并且把单向变为双向,把被动变为主动,那么就会很高兴地做下去,越做越有味道。
感想:这样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你就已经走得很远了。
七、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因为你的存在,这个多元的世界有增加了一种可能性。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索,以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
1.如何求解现实问题?
1)正确地认识问题,基于对现实处境的深入和缜密的观察,对问题重新定义,而不是仅仅听别人的表述。
2)对问题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不参照任何书本、搜索引擎和已有经验等等。
3)继续独立思考,在一些自己认为有可能的方向上搜寻知识,快速筛选和学习新知识,而且这个过程中必须不带任何偏见地、尽可能多地寻找各种可能有益的知识,包括与他人交流意见。
感想:这一点确实不容易,而且是我常犯的错误,很容易先入为主,排斥其他与已知信息相冲突的部分。从现在开始要注意不带任何偏见,在广度层面上把每一个信息当作独立的,之后再深入思考,关联结合。
4)在结合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你可以提出一些假设性的理论或者模型,这将帮助你的分析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同时也能将问题简化到最本质的层面。5)修正你提出的理论,扩展情景,迭代。
6)关注现实的各个细节,通盘考虑,穷尽和评估各种因素,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
7)通常解决难题的方案是非常巧妙的,如果不够巧妙,也许不是最佳方案。
8)在此过程中,必须时刻思考人们此时此刻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为真实的价值而战。9)现实的问题瞬息万变,要灵活应变。
2.在现实世界中提炼理论,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这种逐渐打磨出来的智识,就能帮助你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帮助你做复杂多变的社会竞技场上站稳脚跟。
只有独一无二,才能无可取代
从0到1的创业者,一定是能独处于主流思想之外的思考者和行动者。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说:“战略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远离竞争,战略不是让你做的更好,而是让你做得不同。”
原文:具有独特心智的人所具有的优势:
1.在主流观点之外洞察出别人未曾发现的机会;
2.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避免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使自己不可替代; 3.拒绝他人和大众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以更开放的心态发展自己; 4.5.6.7.因为不必硬核社会主流而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为大众带来新鲜的见解和启发,形成对公众的影响力; 具有更高的可辨识性,更易于形成个人品牌;
吸引到其他气质独特而优秀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或者合作伙伴。
感想:这正是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创造更高价值的新精英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原文:不要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
主流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潮流,人在其中无法思考。
原文:尽量去做酷的事。
第五篇:《六项精进》读后感(通用)
《六项精进》读后感(通用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项精进》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项精进》读后感1这个月读的书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曹岫云先生翻译。整本书都在周六早上读书的时候读了一遍,花了很多时间也很认真。
早在读稻盛和夫的第一本书的时候,这“六项精进”就已经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地印象。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稻盛和夫反复强调,一生奉行的“六项精进”,逐条展开,结合实际,细致分析。后边还整理了一些盛和塾的塾生等的学习稻盛哲学的心得,以及和稻盛和夫本人的对话、演讲,也正是这本书的亮点。
稻盛先生朴素的做人做事的哲学写成文字清晰易懂,但“知行合一”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盛和塾的塾生们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阐述着他们实践稻盛哲学的过程与坎坷,在实践中真正沐浴到稻盛哲学的阳光雨露。没有实践经验的我们,到底怎样才能按照稻盛的精神去做,在实际生活中吸收到能量,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必须回顾一下六项精进的要点: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点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勤奋进取,全神贯注的对待工作和生活,就没有资格谈论稻盛敬天爱人的哲学。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谦虚不是只有稻盛这样的成功人士,我们普通人生活中也常常有机会骄傲自满,很多挫折伪装成“成功”来到我们面前的,谦虚是正式对付这类挫折的法宝。
三、要天天反省。当一天结束的时候,回想自己的行为和意念,及时纠正错误的心态和行为,就是实实在在的磨练和进步。
四、活着,就要感谢。心存感激,感受到任何细微之事,知足才能幸福。
五、积善行,思利他。善恶有报,积累善念善行,为自己也为大家,留余庆。
六、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不要让这个琐事困惑打扰到我们内心的宁静,陷入迷茫无济于事,保持内心的宁静,才有可能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真挚地对待六项精进,在日常生活中努力付诸实践,提升心性,磨砺灵魂,命运之门就会为你开启。
将稻盛哲学的文字变到实际行动,更需要努力和智慧。
《六项精进》读后感2在闲暇之余总会翻一翻稻盛和夫老先生的《六项精进》,虽然这是一本可以归类于企业管理的书籍,但是我却在书中读出的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
读《六项精进》给我更多的感觉是在和一位饱经风雨的平易近人的老人家聊天,听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向我讲述最深奥的道理。这是这本书最大的特别之处。以往的书籍作者恨不得用最高级的词汇,最华丽的修饰来装点自己的作品。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书籍本来就是传播知识,启迪人生,洗涤心灵之物,如果把书籍写的非常坳口让人费好半天才能理解甚至无法理解,那岂不是违背了书籍的本质?所以我特别喜欢《六项精进》这本书通俗易懂的言语风格。
其次,我正好学习会计双学位,自然而然也就学习了周三多先生的《管理学》,所以对企业管理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六项精进》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讲同样是本不错的书籍。书中只是把很多专业的经济学名词替换成我们更容易理解的日常用语,却更好的把企业管理的方法教授给更多的管理者。
《六项精进》的第一项“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第四项“活着,就要感谢”;第五项“积善行、思利他”运用于企业管理分别不就是指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努力经营好企业;然后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在《六项精进》中学习到的做人的朴实又普适的道理。第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提醒我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都必须不懈的努力,只要努力才会有收获,要想成功,只有更加努力。第二“要谦虚,不要骄傲”,这更是被我们重小就提在嘴边的话语,但是真正扪心自问,自己真的做到了吗?没有。因为以往谦虚只是一种口号罢了!但是在本书中却是实实在在的而又不失委婉的告诉我“满遭损,谦则溢”。第三“要每天反省”不正是《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吗?反省不仅仅是局限于反思自己的言行,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和做人的态度准则,只有经常的反省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第四“活着,就要感谢”,要求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怀着感恩之心,自己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美好,就不会因琐事烦恼。第五“积善行、思利他”。
佛语云“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须知今日因他日果,今日果他日因”,我们要时常行善,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好人终究会有好报。第六“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人生在世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是极为正常之事,把它们都当成一种人生的体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放平心态,坦然受之。切记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和学习中,心平气和也许会有另一番天地。
愈是读《六项精进》愈是喜欢这边书,越觉得他有大道理。而我却只能粗浅的一窥。以上就是我最近的心得,肯定有各种缺陷不足,不过贵在真实实在。
《六项精进》读后感3最先知道稻盛和夫这个名字就是看了公司推荐的这本《六项精进》。这本六项精进其实没有讲什么高深的大道理,而是简单深刻的道理,但往往是这种简单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才觉得其中的深刻。
稻盛和夫先生花了半个世纪时间创建并经营了两家企业集团,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在做企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人生,不断地提炼经验,从而到达了对于人生哲学甚至是宗教的理解。
六项精进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第一项“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拼命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是做人最基本的,必要的条件。想想的确如此,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的吗?如果有那也会是得之易,失之快。哪行哪业,任何人想要取得出色成绩,都是靠竭尽全力、埋头工作才能得来。我觉得稻盛和夫先生是位智者,他在将自己工作中的体验告诉大家,他在传授的是经营的哲学,是实学,不是空洞的理论。从他的言语中没有让人有打了鸡血的冲动,自然也不会有冷静后的失落。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从做人最基本道理出发,真挚诚恳。
第二项就是“要谦虚,不要骄傲”。中国古代哲学家就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今稻盛先生重谈,可见“谦虚”是古今中外,是大家所公认的做人的基本美德,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稻盛先生用真诚的言语提醒着我们,取得成功后一定不可以忘记谦虚。
第三项是要每天反醒,只有每天对于自己的言行进行反醒,不断总结反思才能够每天精进自己,这样通过时间的.积累,小精进积累多了就能大进,小成功积累多了就是大成功。
第四项就是活着,就要感谢。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很重要,很多人会说,但很少人能够做到。举例子来说,当一个朋友每次都帮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觉得什么,把它当成是一种习惯,然而如果突然有一次那个朋友没有帮我们,这时往往在我们心里会埋怨。其实别人帮我们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可能起初的时候我们也会感谢,但是久而久之就忘了初心。试想我们生于天地间,需要感恩的人太多太多,如我们要感谢父母给予生命,感谢有难时身边朋友的鼎力相助,感谢老师曾经的悉心教导等等……总之,要感谢出现在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人和事。
第五项是积善行、思利他。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在当下的社会里大多数人还是做不到的,甚至很多人走向邪恶,他们总是盘算着如何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根本不顾及是否伤及他人的权益。而每每出现问题的时候,又总是绞尽脑汁要怎么撇清关系、回避责任。因此,我们要多与好人交往,在工作与生活中要经常尝试换位思考,经常思考如何平衡自己与他人的利益,不断改变自己,最终做到积善行、思利他。
最后一条对我有很大的用处,就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其实这一点我更多的理解为不要被过去的事情所牵绊,不管是开心还是不开心的事,过去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而不应该是负担,人生需要向前看。不要莫名的感伤,其实自己不太喜欢那个样子,因为莫名感伤之后,就会有了莫名的烦恼。把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作为一个警钟,时时提醒自己,活得健康阳光一点,是个不错的建议。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尤长。作为年轻人,我们要相信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要迎接的挑战与考验也还很多很多。让我们常怀谦虚之心、反省之心、感恩之心、利他之心,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去多磨练自己,让我们历经世事苍苍,体味人情冷暖,让我们在阳光与风霜的交织中不断精进、前行。
《六项精进》读后感4转眼间,参加工作已接近半年,步入社会时的激情飞扬和斑斓梦想也随着工作的热情渐渐高涨,但在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问题,深刻的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是真理,工作的这段时间,深刻体会到刚刚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时的无力感,由此我的情绪很消极懈怠,对工作也提不上劲儿,之后,在学校看到了稻盛和夫先生所著的《六项精进》一书。阅读这本书,犹如一次精神洗礼,无论是稻盛先生的工作经历还是他从实践中得出的至理名言都让我受益匪浅。
稻盛先生在《六项精进》一书中,阐述了人生价值、人生好处,工作的目的、方法和境界;如何透过工作提升自己的心志,磨练自己的意志;如何享受工作的快乐,获得事业的成功,人格的精进,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享受人生快乐。他提出的人生“六项精进”,其中,让我最深有体会的是第一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工作当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把工作当成一件事业来做,让每一天的生活充满价值,在工作中体会乐趣。日复一日的工作能够锻炼心志,提升人性,磨砺人的思想。全身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够磨练自己的灵魂,铸就完美的心灵,自己的命运必须会向好的方面转变。
把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就要改变心态,要喜欢并爱上自己的工作,不管工作差异、职位高低,都务必喜欢,当工作遇到困难时,必须不能放下,放下了就等于前面所做的一切都归零了;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所获得的欢乐,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来获得更多快乐;当工作做到有人褒奖时,就要诚心的表示感谢,把这种快乐和感动当做前进路上的精神食量,然后继续全心声地投入到下一项工作中去。不要把工作当成一种苦差事,一心去想怎样工作,自然就会有好的收获,必须能做出成绩,有了成绩就会获得身边人的好评,你就会更加爱上自己的工作,良性循环也就开始了。充满热情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大事小事,只要信念还在,梦想就在。
活在当下,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坚持每一天进步一点点,即使每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若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就必须能够孕育巨大的变化。
《六项精进》不仅仅仅是一本优秀的企业经营指导丛书,更是磨练我们心智的超级宝典。我坚信,如果坚持实践“六项精进”,每一天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那么我们的人生必将更加完美。
《六项精进》读后感5最近老师又送了我们一本书,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这六项精进可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心得,我们有幸看到,实属幸运。貌似简单的几句话,却蕴藏着经营人生大大的智慧。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稻盛先生说:要认真地、拼命地工作;拼命工作是一切生命都在承担的义务;只要你喜欢你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觉得苦;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拼命工作可以磨练灵魂。
我拿这些问题默默地问自己,我有在拼命工作吗?我有觉得这是我的义务吗?答案是我没有。即使有一天筋疲力尽的时候,心里萌生的念头也是这种日子何时才能结束?我有喜欢我的工作吗?答案是没有。我只是觉得这是必经的阶段。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磨练灵魂,我想这是工作中的一种最高境界,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这也是每一个成功者拥有的心态。一个人要想拥有成功、长久的事业,不仅要有热情,有斗志,有斗魂,同时也必须是一个谦虚的、谨慎的人。昨天去听一个报告,那个老师告我们一个惊人的数据,说北京中关村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是2.9年。这数据的背后说明了什么,我想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深思。大到企业,小到个人,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做到不骄不躁,也属难能可贵。
三、要每天反省
反省就是不断地耕耘、整理心灵的庭园。它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变得美丽而高尚。每一个人心里都存在着善良和邪恶的矛盾体,我们会因为周围的一些事情在两者之间不断徘徊。所以我们要每天反省,让善良战胜邪恶,获得那份内心的清新和高尚。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能平静。
四、活着,就要感谢
我们不是一个人活着,而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我们需要团结、需要一起面对生活。那要想让这个家庭变得融洽,我们就要学会感谢,用心感谢。
五、积善行、思利他
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是看他周围有多少朋友。而,一个人的朋友越多,就说明这个人做到了积善行、思利他。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自私的人,那么我们就先从自我做起,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避免一些不该有的冲动,多考虑一些大善,而非小善。
六、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这是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必犯的通病。感性上的烦恼很多,总是拿这些感性的烦恼来惩罚自己。这又要回到以上的观点,那其实是我们缺少了每天的反省。其实,只要我们每天反省,坚持明天做比今天更好的自己,这样就会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要想让生活变得更出彩,我们就要首先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在这一方面每天拼命工作,积累经验和不断反省,铭记别人的好,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来打造一个更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