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包括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这几个章节的内容,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请看下面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级。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重点内容是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四、课时安排
第一周正数和负数及有理数5课时
第二周 有理数的加减法5课时
第三周有理数的乘法 5课时
第四周 有理数的乘方 5课时
第五,六周第一单元复习及月考5课时
第七周整式-----单项式 5课时
第八周整式----多项式5课时
第九周整式的加减5课时
第十,十一周期中复习及段考5课时
第十二周从算式到方程 5课时
第十三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5课时
第十四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5课时
第十五周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5课时
第十六,十七周第三单元复习及月考5课时
第十八周多姿多彩的图形及直线5课时
第十九周射线、线段、角5课时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及考试5课时
廖池中学七年级数学组2013-8-30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四班数学教学工作,该班男生41人,女生48人,共有学生89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学习数学,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注意观察、实验和猜测的探索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第二章 有理数
1.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做到形数结合。
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和运输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初步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对所给的数,能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取近似值。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2.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思维方法和食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系数与项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会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的合并同类项。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的去括号和添括号。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的运用数的运算,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过程。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3.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理解频数、频率、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必然发生的概念。借助频率,正确区分“不太可能”、“很有可能”、“必然发生”在数学中与日常语言中的不同用法。借助频数或频率的大小,初步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三、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有理数”这个重点内容;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化庄中学
姚栋祥2011-9-4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新生入学了,学校根据学生的小升初考试成绩科学地分了班,经过调查了解,其总体情况如下: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从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进行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和提高;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小学六年,使用的是原来的教材,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1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
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
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
法去学习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思考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
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
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
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
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
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习题
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思考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
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
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
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
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
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
中。
4.教法思考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
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第95页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
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
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
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
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习题中。
4.教法思考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
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平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
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
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习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
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对待每件事。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从哲理的角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幸福,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四、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章20节
2.1整式2课时
2.2整式的加减3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章07节
3.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3.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
3.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章18节
4.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4.3角的度量3课时
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
4.4课题学习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章16节
共61节
七年级数学组:张军、付长艳、李春宇、李小春
2012年8月28日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徘徊镇中温晓娟
一、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
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习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
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
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
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
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
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
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
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
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
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
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
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
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已
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习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
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
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
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
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
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
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
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
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
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
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
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
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
析解决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
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
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
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
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第95页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
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
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
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
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
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
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习题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
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平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
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
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习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
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二、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1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2.1整式2课时
2.2整式的加减3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3.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3.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
3.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4.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4.3角的度量3课时
4.4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