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几多深情几多梦——浅析唐诗宋词中的梦意象
几多深情几多梦——浅析唐诗宋词中的梦意象
【关键词】唐宋时期 梦意象 情感内涵
【内容摘要】唐诗宋词中的意象浩如烟海,本文将选取“梦”这一意象,从梦意象维度出发、以诗词这一文学体式为载体,结合具体作品,和诗人词人创作作品时的背景和心态,深入挖掘梦意象背后丰富而独特的情感内涵、审美特性、文化信息以及心理文化动因等。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在他的代表作《梦的解析》中这样阐释梦——“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隐秘的梦境所看见、所感觉到的一切,呼吸、眼泪、痛苦以及欢乐,都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梦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了中国古代文化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诗词意象之一。
梦在人们的普遍感知中,是飘忽不定、轻幻浮动的,梦境内容通常像海市蜃楼中的 幻景,显得轻盈、奇幻,隔着面纱般朦胧模糊。梦给人以美好奇妙仿若真实的感觉,诗词中的一个个梦显得尤为真实动 人。“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 云无觅处”(白居易《花非花》)。梦是多变而又易逝的,但正因为 它的这个特点与文人的诸多感情与追求吻合,使得它承载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姿,也受到更多的文人的青睐。“梦”成为唐宋词人喜欢运用的高频文学符号之一。据统计,在 20000 多首《全宋词》中,“梦”字共出现了 3900 多次;在近2000 首唐五代文人词中,“梦”字出现了 200 多次。
先秦之前,梦境以迷信占卜记录为主,与古人的梦魂观念相连,也常被化用为政治智慧权术,以增加王权的神圣性与合法性,如“庚辰卜,贞多鬼梦”。之后,梦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入文学作品,摆脱了纯迷信的色彩而被赋予文学意味。诗经·小雅《斯干》中已经出现了“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等关于梦的描写。随着时代推移,梦意象逐步发展,走向繁荣。唐宋词是梦文学发展的重要分支。
梦出现在唐宋古诗词作品中不同的情景中。
爱情是唐宋词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晚唐五代至北宋中前期,梦的主题是情爱,整体上是一种“香艳、柔媚、伤悲”的词体风格,作者常以女性视角为主,表达对情爱的追求和苦闷。梦情境以“低回要眇”的方式成为互诉衷肠抒发相思的合适载体,情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情节叙述特征。不论是独居香阁思春之梦,如“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又或者惜别思念之梦,如“渐行渐远渐进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来楼春》);又或是生死两隔梦中相会一梦,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或者是笙歌酒醉之梦,如“玉颜人是蕊珠仙,相逢展尽双蛾翠。梦草闲眠,流筋浅醉,一春总见碱洲事。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晏几道《踏莎行》),梦是对人们爱情的企盼和倾诉,词人常常在追忆、相思中寄寓、凭悼和释放自己的感情,塑造出一种温婉、凄美、缠绵的画面。
北宋中后期,民族的灾难、国家的前途、政局的危机,使得这段时期的梦意象渐摆脱了单纯儿女之情的倾诉,开始渗透进深沉的人生感悟,突显的是才人志士的逸情浩气,掺杂着忧国忧世的思索。有一些愁绪会在闲适时产生,如“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有一些愁绪会在自怜自哀时出现,如“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李清照《临江仙》)。有一些愁绪源于人生是一场迷梦的落空,如“世事浸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李煜《乌夜啼》)。有一些愁绪终止于通透地看世,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无论是李煜忧患深重无奈伤感的“浮生若梦”还是苏轼出世透彻的“人生如梦”,无论是晏殊闲适时的“无边之梦”还是李清照清冷孤寂之下的“人事易逝之梦”,其本质上是在无奈伤感的表象下表达一种对生命自由的珍惜和留恋,深藏着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欲求。
到了南渡时期,词人大多作故国之梦,随着南宋政局的动荡,梦词走出了个体儿女情长或生命哲理的感受,开始走向了以国家为主的多元化方向,围绕着以抗敌报国的中心题材,出现了一系列优秀代表,如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此外,梦意象也随之延伸出归隐尘世之梦(如朱敦儒《鹧鸪天》“添老大,转痴顽。谢天教我老来闲。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和绵绵长恨的伤痕之梦(如姜夔《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吴文英《踏莎行》“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在当时社会主题的感召下,“悲愤、悲壮和悲伤”是此时此刻梦意象情感的主要基调,一部分梦情境是通过对战争场景的刻画和描述,抒发光复河山的豪情壮志,是一种愤怒的时代高音;一些梦情境则是通过对故国山河的遥想,抒发魂牵故国,心忧时事的深恸大悲,这可以说是一种哀伤的时代低音。这两股忧国情调都是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表露,透露出潜意识里词人对深处乱世的无奈和壮志难酬无法报国的哀愁。
梦惊、梦觉、梦醒、梦断、梦破、梦散、梦碎。。一个个词语带我们走进诗词人的一悲一喜,一动一静,一虚一实;愁梦、残梦、空梦、醉梦、离梦、短梦。。不一样的梦,给我们窥探作者的内心开了一扇扇窗;梦云、梦草、梦雨、梦影等,诗意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组合使一些平常普通的自然之物也染上梦幻般的色彩;春梦、秋梦、午梦、晓梦。。春华秋实,夏清冬温,枕一世幽帘入梦,缱绻情思,脉脉飘送,即使寻不到花的折翼枯叶蝶,却也梦到了满眼韶华。
梦是使我们接近心灵隐秘生活的一种途径,是个体潜意识里某种难言、隐秘之情的表 达。柏拉图说“梦是一种感情的产物。”尼采的著作《黎明》中提到“梦是白天不能实现快乐的另一种体现。”不论是低吟浅唱,或是凯歌高奏,梦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开拓了诗词的新天地。一场幽梦,超时空之隔,越生死之限,把仙幻、人世、天堂、冥界、宗教和文学勾通,构筑了一个如幻如烟,非花非雾却如以浅斟细品的意境氛围,打开了一个个体内心深处幽禁,告诉我们的心灵的呼喊和召唤。
自在飞花轻似梦,梦意象作为人类精神的共同财富,带给了我们无穷的憧憬和对美景,对爱情,对生命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也使得历史长河里流淌着无数优秀的以梦意象为主旨的文学作品。正所谓几多深情几多梦,了解它们所包含的内涵,更有助于把握对诗词本身及作者的进一步理解,对于其更深的含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M] 曾昭峨、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全唐五代词.北京:中华书局,1999 [M] 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 [M] [奥]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释梦.商务印书馆,1996 年
[J] 冯灵.人间几帘幽梦——浅析宋词中梦的含义.文学艺术,2007.2 [J] 耿蕊.希望与失望交织辛弃疾词“梦”意象的主体特征.洛阳师范学院报,2003.3 [J] 侯智芳.论李清照词中的_梦_意象.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 [J] 郑园.东坡词中的时间与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 [D] 邹强.中国经典文本中梦意象的美学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6 [D]侯夏娜.唐宋词梦意象的情境模式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6 [D]刘璐。宋词梦意象探微。宁夏大学硕士论文,2014,3.
第二篇:如何解读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群
如何解读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群
唐诗宋词是许多人从小喜爱的,即使工作后,也会在忙碌之余欣赏一首诗词,放松一下。但是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之诗歌本身的高度集中含蓄以及典故多的特点,就使得古诗词鉴赏难之更难。下面习古堂国学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解读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群。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本文拟就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供广大中学生朋友参考。
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 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4、雁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他不禁莫名其妙地埋怨起大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强调的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诗经
郑风
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的诗句。“雁序”:飞雁的序列。杜甫有诗《天池》:“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更有用“雁序”来喻兄弟的。还有“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汉代焦延寿的《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所谓“断鸿”,是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
5、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A、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村颓壁”(南宋。文天祥《念奴娇》)
C、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
6、鹧鸪
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B、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7、燕子
A、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想思之苦油然而生。
B、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南宋。文天祥《金色陵驿》)
8、寒蝉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
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咏蝉》),这里“西陆”即“秋天”,“南冠”即“囚徒”,诗人以闻蝉起兴,借寒蝉自喻,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天将破晓,寒蝉巳声嘶力竭,而它所栖息的高树(喻指所期望的人)却仍然一片碧绿,似乎对寒蝉的哀鸣,全然无动于衷,诗人以蝉自况,喑喻为人作幕,寄人离下,空有不平之鸣,依然为薄官所羁绊。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竭。”(宋。柳永《雨霖铃》),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巳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9、月亮
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10、船
A、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购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写于船上的诗,或写到船的诗,俨然成为一个颇为壮观的部落。下面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月”与“舟”的组合,而特别突出一个“孤”字。诗人运用音响(猿啼、秋声)、色彩(沧江、青苍)、动景(急夜流、纷纷木叶)、静景(明月、林山晚暮),烘托出月照孤舟的意象,将漂泊之感、故人之思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B、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若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下面两首以“船”意象表达自由感受的诗,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1、青山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
A、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作为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的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远志之人独归青山,求得一片从容,十分自在。
B、另一方面,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这种虚无之感在古典诗歌中得到反复表现,《三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词,即因浓缩了这种感慨而被誉为“千古第一调”。青山的宽广胸怀为人们提供居住地,让人留恋,令人向往。无论诗人是在青山的永恒中发现人生短暂而为之恐惧,还是因之而超脱,他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
“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自然。被排挤出朝廷的李白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C、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宋。林逋《长相思》)
D、青山的绵延不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和想象空间。诗人们很早就学会一项技巧,在诗的前半部分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而把“青山”意象安放在结尾。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友人的身影如飞鸟从泪眼中消失,青山依旧伫立眼前,以其恒定提醒人的分离,倍添伤感和惆怅。唐代诗人钱起在考场上所作《省试湘灵鼓瑟》是以“青山”意象为结尾的最成功的范例。根据考官的要求,他在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湘水女神鼓瑟,音律之美为人世罕闻,而以下面四句收束全诗:“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之后湘灵杳无踪影,悲风拂过一川江水、几座青山,呈现给读者一幅极其省净的画面,画面中隐藏着一颗哀怨的灵魂,一双追索的眼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开放式结尾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12、梅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高雅,或颂其节操凝重。《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梅。”
A、寒梅,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被诗化、典型化。这枝寒梅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所以,王维独问“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与“今夜曲中闻折柳”一样,“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战土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有思乡的情调。
B、唐人的咏梅诗,大多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品格吟风日盛。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后者的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赞美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俨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以后的咏梅诗,都只是宋人流风余韵的发扬。
13、菊花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楚。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是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4、莲花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
A、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这里虚实相生,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B、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其他有关“莲花”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古辞《江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四首》)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15、竹子
A、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绿竹筠》),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清•郑板桥《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B、此外有表现竹子高风亮节的。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C、有表现顽强生命力的。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D、有表现忠诚的。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等等。
16、青松
青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慎勿做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国。刘桢《赠从弟》),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质。
17、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
水仙子
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其他如: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南宋。李清照《声声慢》)等,大体上也是表达这样的情感。
18、柳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杨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
B、普普通通的杨柳易勾起人从未明确意识到的感触与联想。诗中少妇“不知愁”登楼赏景,触“柳色”而生离愁别绪:“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
C、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19、另外,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还有: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骏马”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以“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以“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以“青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雨打芭蕉”写离愁别绪{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降唇》);以“乌鸦”表现凄凉的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宋。秦观《满庭芳》)。还有“青苔”、“长江”、“青鸟”、“红尘”、“青云”等等。
第三篇:小学英语大班级教学中应做到几多
小学英语大班级教学中应做到几多
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 吴春
内容摘要:中国国情决定了师资少、班额大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中更是如此。要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师关键要提高自身素质,扬大班英语教学之长,避其短。本文主要从课堂上的“几多”来克服大班教学的不足: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包括合作学习单词、合作练习对话、合作听写单词、合作改正错误、合作完成一份作业、合作玩游戏;多举行课堂竞赛,包括字母竞赛、单词竞赛、句子竞赛、儿歌竞赛和其他竞赛;多样操练,使之游戏化,包括变魔术、开火车、传口令、找邻居、传玩具拼单词、听指令做动作、过目不忘、单词接龙、看嘴形;最后还有采取多种评价制度和多变换学生课堂座位。
据调查,仅攀枝花地区的小学就有很多班级人数超过了正常的40人,多达50-60人。本学期我教的八个班中,最少的都有40多,而最多的高达62人。由于国家的基础教育又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而绝大多数班级人数不能控制在较少的范围内,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存在着班级人数多,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教学效率低等问题,教师在有限的40分钟内就很难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在大班级中组织好英语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好英语呢?我认为,组织好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要组织好英语大班级教学就更难了,除了实行趣味教学外,我觉得还应做到课堂上的“几多”:
一.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从而为他们提供一种带有竞争性、协作性以及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人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根据学习内容和要求不同,小组人数少则二人,多则十来人,一般四到六人为宜。在教学中,我常开展以下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教学。
1.合作学习单词
在一个40人以上的班级里,教师检查每个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掌握情况要花很多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好。我就先检查一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四人一个小组,给几分钟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正发音,最后组织比赛。这样能增加学生的练习量,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你会看到,平时不开口讲英语的学生,这时候也会表现得积极主动,组员之间更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为了集体的荣誉,每个人都不甘落后。
2.合作练习对话
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他们分角色表演。这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会自告奋勇地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为了成功他们乐挑重担;成绩差的学生也乐于表演,为了小组的荣誉,他们不甘示弱,努力学习,表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在小组活动中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
3.合作听写单词
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单词时部分重点单词要求听写。由于每周仅两节英语课,又要上新课又要听写单词,时间很紧张,即使听写了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先给学习小组长听写,再由组长给组员听写。若能达标,仍然奖励一张小贴画。这样既省时效果又好。
4.合作改正错误 每次做完练习或测试后我都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可有部分学生找不到出错的原因,或许他们根本不懂。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不可能为每个学生讲解每一道题,这时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自愿组成二人学习小组,由学习好的学生负责检查成绩差的学生的错题并帮他们改正。这样能营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氛围,建立对话式、互动型的教学模式。
5.合作完成一份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作业形式力求多样化”。比如,书面形式的:书写;口头形式的:唱英语歌、说儿歌、表演对话、分角色读课文、用英语进行交际等;视听形式的:看英语电视节目和CD、听录音;手工制作:作贺卡等。这些作业都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
6.合作玩游戏
游戏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使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在组织游戏时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对抗赛,比赛时要记分,以分胜负。游戏有胜负而且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为他们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多举行课堂竞赛 1.字母竞赛
(1)看形状猜字母(2)看谁反应快,谁先读出字母(3)按顺序贴字母等
2.单词竞赛
(1)看谁看得快:教师手持一叠卡片,很快地在学生面前闪一下,充分集 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快最准的学生获胜。认读单词时把单词闪的时间放长一些。
(2)看谁看得准:把单词卡片打顺序贴在黑板上,每组各选一个代表背对 黑板,教师任意读一个单词后,几个学生马上转身用手指单词,最快的得分。
(3)看谁记得牢:把新学的单词写在黑板上,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记忆,然 后用书盖住,学生凭记忆判断哪个单词不见了。
(4)看谁写得好:把学生分成两组,人数相同。规定内容和时间,书写正 确、工整的小组获胜。
3.句子竞赛
(1)高低音:教师提出比赛要求,学生分两组。教师高声读句子,学生就 低声地复述,做得好的组得分。
(2)补全句子:这种方法适用于长句子,例如: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A: What’s the weather like „? B: „today? A: What’s the weather „? B: „like today? A: What’s the „? B: „weather like today? 4.儿歌竞赛
如学了八种动物后,我用英汉结合编了一首儿歌:bird,bird飞飞飞(做小鸟飞行的动作);cat,cat喵喵喵(两手五指分开在脸前由中间向两边分开);dog,gog汪汪汪(两手放头上作耳朵的样子);monkey, monkey真调皮(把手放在头顶学孙悟空的样子);elephant, elephant长鼻子(双手握住,下垂摇晃);tiger,tiger王中王(做出向前猛扑的姿势);zebra,zebra黑白条(双手在身上画条纹);panda,panda是国宝(翘翘大拇指)。
5.其他竞赛
例如,学习多种动物的词汇后,教师可自制课件,内容包括所学动物的声 音和图片。教师按一下鼠标,出现一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说这种动物的单词(如dog),说得快的得分。也可以要求学生口头或笔头拼出单词,如果对了就出现一只狗,否则不出现图片。然后学生凭画面或想象说出一些句子:This is my dog.My dog is black.I like dogs„说出一个句子加一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最大的潜能,从而丰富了想象力,培养了创造力。
课堂竞赛与课外竞赛不同,、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与竞赛的关系,简单地说,竞赛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而不只是形式。2.竞赛的公平性和刺激性。
3.竞赛中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期待。4.及时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三.多样操练,使之游戏化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记单词,他们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但无论什么形式的游戏都要为教学服务对学生学习有利的游戏才是好游戏。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使用游戏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需要,使其发挥最佳的效果。下面,我谈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游戏及其作用。
1.变魔术
请每个学生自带一根软铁丝,老师说一个字母,同学们就快速地用铁丝折出这个字母的形状,如C,D,V,Z等,最快的学生获得奖励。为了安全,软铁丝也可用粗线代替。盘出字母正确而且既快又好看者获胜。此游戏可用于复习巩固所学的字母。
2.开火车
教师对一个组的第一个学生报一个数,这个学生接着说下一个数字,第二个学生再接着说,直到小组的最后一人,如one,two,three„也可以把数字倒着说,全对的组获胜。此游戏既适合复习巩固所学数词,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大有好处。
3.传口令
教师对一个组或几个组的第一个学生轻声耳语一个英语单词、词组或短句,该声也用这种方式传给第二个,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个学生,由他大声说出听到的内容,若与老师说的相同就表示口令传对了。此游戏既可以复习所学的单词、词组和短句,也可以进行听力训练。
4.找邻居
这个游戏可以分组竞赛。教师按左右分成两组,然后用汉语说出一个数,如“16”,则16号学生应立即站起来并用英语说“sixteen”,然后15和17号学生就要相继站起来说“fifteen”和“seventeen”。不能马上站起来或说错了的要扣分,最后扣分最少的组获胜。此游戏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口语以及对数字的熟练程度和反应能力。
5.传玩具拼单词
让学生迅速传递一件玩具,如一个玩具小汽车,接到的学生就要立即拼出car,c-a-r,再传给另一个学生,正确者得分。单词应是学生已学过的四会要求的单词,所传之物可以是实物,如书、钢笔、铅笔、橡皮等,也可以是图片,如飞机、轮船等。此游戏主要用来记忆单词。
6.听指令做动作
教师说指令,如“Touch your head(face,eye,nose,ear„)”,“Put on your hands”,“Close/open your book”等,学生听到后作出相应动作,最快最准确的获胜。这个游戏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做动作,做错的就淘汰,最后剩下一两人为优胜。此游戏主要是训练学生听祈使句并迅速反应的能力。
7.过目不忘
教师拿出若干张单词卡片,让学生朗读两三遍后拿掉卡片,然后分别从各小组中抽一位学生说出卡片上的单词,每说出一个得一分,在规定的人数和次数内说出最多者为获胜组。此游戏进一步了所学单词的读音和培养学生的快速记忆能力。
8.单词接龙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选派人数相等的选手参加角逐。教师提供一个单词,如cat,写在黑板上,各组第一名选手以结尾字母t作为下一个单词的首字母进行接龙,以下的选手接下去,单词不能重复。这种游戏有助于学生积累、记忆单词,培养反应能力。
9.看嘴形
老师念一个字母或单词不发出声音,让学生看嘴形来判断是什么字母或单词。此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度,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反应力。
四.其它方面
除了以上的一些主要方法有助于大班级英语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评价制度,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尽可能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树立自信心。
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性别等多变换学生课堂座位,一来是考虑后排和靠边的学生容易被忽略,二来让学生互相帮助,形成良性影响。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办法,加强组织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我相信主要做到这些,无论小班还是大班,都能够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四篇:中 国 梦
中 国 梦
一.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我在观看、品味权利是时所感受到的话语。阅读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
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到这里,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二,1.中国梦作文
阳光不依不饶透过那茂密的枝叶,将斑驳的影子映在绿茵般的草地上。在这个三四月份的南方城市,已然有几丝闷热。我为自己找到这么个纳凉的好地方而高兴,满足的盘腿而坐。眼前是再普通不过却欣欣向荣的景象,清澈的湖水,干净的地面,幸福写在人们脸上。我从来就没有做过什么飞跃太空、成为民族英雄的梦,因为我一直生活在梦中。随着时光的推移,我发现这个梦并不是十全十美,但我愿意以我的微博之力去完善它,虽然它算不上最好的那个,但在我心里却是个沉甸甸的中国梦。
看新闻期间,当我们为国家飞速发展,人民幸福安康而高兴时,一行字映入眼帘,触目惊心。这是小悦悦事件,路人的冷漠让一
个鲜活的生命死去,相信现在提起来,每个人都还心有余悸。这是城市的伤疤,也是每个人心底难以言说的痛。起初我也很迷茫,不知如何下手更不知道拿什么去改变这社会的世态炎凉,就在这时,鲁迅闯入了我的世界,于是一个中国梦悄悄地在我的心底萌了芽。
是的,我的中国梦就是要成为一个像鲁迅那样的作家,用文字打开人们心底那扇善良的窗。我要让我写的作品遍布中国大江南北,要让每一个读我书的人都重新振奋,要让华夏大地充满爱,散发人性的光辉。
我要当治愈人心灵的医师,将梦想倾注于笔尖,让一笔一画承载着爱,温暖每个人的内心,在人与人之间重筑信任的桥梁。我知道实现这个梦想并不容易,但我相信只要“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这个中国梦定能实现。
我爱我的祖国,尽管她还有许多缺陷与不足,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变得完美,因为有梦在,因为有我们在。在十年之后,百年之后,中华民族一定是棵苍盛的大树屹立在民族之林中:像我一样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精神会像这万物赖以生存的阳光,穿越层层障碍,不顾一切艰难险阻,成为最耀眼的那一束。2.我的中国梦 少年梦
有梦的人才能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有梦的人才有前进的一份斗志,有梦的人才能对生活充满激情。每个人应该要有梦,这个梦或大或小。我也有一个梦,一个我的中国梦。
“少年强,则中国强。”现在的中国,有许多因为经济原因,家庭原因而读不了书的孩子,他们都有一颗渴望上学的心,一个想闯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的梦。我的梦便是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读书认字,都能上学。让每个孩子都可以高高兴兴上学,不需要因为昂贵的学费而胆怯,不需要被某些制度而强制。读书的权利属于每个人,如果我们能把自己买几个糖的钱存下来,把少吃几顿麦当劳肯德基的钱存下来,买几本书捐给那些渴望读书的人,我相信他们都能够用知识武装自己,都变得强大。我有一个小小的中国梦,一个许多孩子都有的梦。
“少年智,则中国智。”我们很幸运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在冬天里,坐在暖乎乎的教室里安心的学习,不用担心狂风暴雪的袭击,在夏天里,能坐在“呼呼”叫的风扇下,享受一片清凉,不用害怕炎炎烈日的烘烤。但是有多少幸运的我们,在好好学习,一丝不苟的履行着自己的义务?”我的梦便是,希望这样幸运的我们,能够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因为我们的未来便是祖国的未来。美国务卿希拉里说:“20年后的中国将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其中有个原因便是,我们不会去履行自己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中国少年的我们,要尽的责任和义务便是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回报社会和我们的祖国。如果我们都能做到,我相信20年后的中国一定不会是最贫穷的国家而
是最强大的国家!我有一个小小的中国梦,一个关于未来的梦。
“少年检,则中国检。”铺张浪费的现象,在中国十分常见。有多少国企,在大酒店里举行晚宴。用纳税人的钱,用老百姓的钱,用国家的钱,去吃一顿一桌就好几千的“天价”晚饭。那是多少人一个月辛苦劳动的血汗钱啊?而一顿昂贵的饭菜吃剩三分之二便全部倒掉。如此铺张浪费,就算是十个地球也会被吃得光溜溜!我的梦便是,希望身为中国人的我们能够勤俭节约,如一张白纸两面用,出门购物带上个环保袋,吃饭的时候吃多少就做多少……这些我们都可以做到。当你铺张浪费的时候,有多少人在挨饿?当你铺张浪费的时候,有多少人在为填饱肚子而烦恼?“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这些话我们谁没有听过?但却有多少人依旧我行我素的浪费?停止浪费!杜绝浪费!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勤俭的中国少年,做一个勤俭的中国人!我有一个小小的中国梦,一个我们都可以实现的梦。
我的梦,少年梦,中国梦!梦,中国,中国梦,梦中国,在中国梦,梦在中国,我的中国梦。
阳光追随着我的脚,微风掠过我耳畔的发际,黑丝飞舞,我的眼瞳里放射出心中的星芒,燃烧的热火迸射出胸中的热情。我奔跑在这我所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肌肤去亲吻这片黄土地——中国。
我将我的梦放飞在碧海蓝天,俯视着阵阵波涛激起的白色浪花,在江海中跳跃欢腾,互相追逐嬉戏的鱼豚,仰视朵朵蓬松的白云,自由翱翔,扑棱着纯白羽翅的海鸥,感受着迎面而来的海风透出和平美好。蔚蓝的海水与天际的蓝屏混为一体,嬉笑的鳞波显得晶莹闪耀,中国那雄伟的英气也随这宽阔的海洋凸现出来。我将我的梦想隐匿与空气之中,看看中国人的文明中华在这片千年繁衍着炎黄子孙的大陆上闪闪发光,耀眼光芒的中国结在空中旋转飘扬,一颗颗热爱中国的赤热红心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炽热地闪耀着比太阳还要强大的光芒,5 6个民族互相手牵手,心连心,团结一致,用自己最坚硬的骨板,一点点地努力融入中国这个框架中,去支撑起这个国家的未来。放眼一看,满地都反射中国红,满地都洒满了对中国地热爱与衷心。我将我的梦菩萨在科技到路上。还记得那个人惊心动魄的时刻,杨利伟,与“神舟七号”,一起登入国际的舞台,“五、四、三、二、一”一声比一声更催人振奋的声音,在无数个中华儿女的胸廓里回响,一声冲天的响声,带着一尾长长的橙红色的火焰,将无数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梦想带入了那浩瀚无垠的太空。它划破了国与国数十年的间隔,使得“中国”这个神奇而伟大的名词,进入了国际,在科技上,闪亮登场!
听,是地壳破裂的声音,那是我的中国梦,做一个新一代的太阳,在炎黄土地上冉冉升起,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地撑起一片属于中国的碧海蓝天。
4.为我的中国梦高歌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也有自己的中国梦。我拥有了自己的中国梦,我定会为这个梦所奋斗!我是一名初中生,我非常羡慕那些英雄——为自己心中的梦而拼搏的英雄。例如,李大钊同志、毛润之同志,雷锋同志等等。在现代,中国人自1840年的峥嵘岁月中站起来了,在稳步向前发展,作为中国人,我首先很骄傲。然而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中,连我一个中学生都对学习负担感到沉重,更别说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了。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新的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想为自己国家做点什么,使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巍然屹立在这世界之山的最高峰。但以我现在的能力,只能是杯水车薪!眼下,只好先把这个梦想埋在心里,要想为国家出一份力,就得先掌握知识并拿到文凭,让别人信得过自己,这才能实现我的梦想…… 这样,就又谈到了自己的小梦想,实现了这个小梦想,才有机会实现大梦想.那就说说学习吧!在当今中国,人不缺,缺的是人才。在这众多的人中,想圆梦就得靠肚子里的墨水与手里的本子。而获得知识的途径,基本上都是在学校,于是这个梦就寄托在了学校。但是,学习本身是一件苦差事,我们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在学习上,难免会厌烦,加上高手重重,难免让人心有余力而不足。但我深知少年强则国强,不能放弃!人不能为自己活着,要为信仰,要为梦而活。我怀着信念与希望学习着今天的汗水就是希望在中考那几天有所成效。我梦
想自己先考上好的高中,在考上好的大学,一步步朝着自己的大梦想前进。每当自己想偷懒时,那远大的梦想就会催我向他接近。我也会擦亮眼睛,为之奋斗。到了名牌大学毕业证到手那天,那也就证明我离梦想更近了,那时才算一个小阶段的胜利。临近中考,这对每一个初三学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时刻,这是成就小梦想的时候,是向大梦想奋斗的开始。无论为自己、为他人、为祖国,都应是全力以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能有一次。人的一生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他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建设祖国而奋斗。”这是我的决心。
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170年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一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儿女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中华文明在世界上曾经领潮流和时代之先,并将这种领先地位一直保持到15世纪。直到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朝以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中国有170多项。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多种类型的古老文明,但能够一直延续至今并且没有重大断裂的,只有中华文明。
到了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衰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中国逐渐陷于落后境地,进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日益陷入苦难的深渊。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便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了救亡图存和民族振兴,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却都壮志未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屈辱地位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地。清末民初的中国政坛上曾出现过许多政党,但都未能解决中
国的救亡和发展问题。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如同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标志我们已经完成了。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目标,民族复兴的内容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正确认识、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复兴的当代任务,我们才能把握机遇和挑战,步伐坚定地朝着这一目标迈进。
“民族复兴”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历史的曲折而言的,是“使曾经衰落的民族再度兴盛起来”,作为这种参照系的,一方面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另一方面则是后来曾经陷于的悲惨境地,包括直到现在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落后状态。在近代,民族复兴具有特殊的涵义。一是实现民族独立,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在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同时,也赋予民族复兴以新的内涵,即要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伟大国家的任务。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们党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提出了分两步走在20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开始了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新的革命,邓小平提出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为中华民族的振兴
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第一、第二步的战略目标。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必须“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2]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了这一论述[3]。从而把现阶段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使命的三大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统一起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新的时代内涵。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四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一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就是要通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是实现祖国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华民族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没有祖国的统一,就不会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切实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努力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三是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国要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加强团结,密切合作,携手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和前景。百年奋斗历程,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同中国共
产党的命运已经紧紧地连在一起。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状况,取决于党的战斗力和领导水平。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能否担负起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要不断增强执政图强的机遇意识。机遇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兴衰成败,事关民族复兴大业。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强烈的执政图强的机遇意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推进民族复兴大业。
要不断增强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推进发
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文化进步,都离不开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心和信念,最终也要靠发展,靠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我们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不断增强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能否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要不断增强执政安邦的忧患意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党必须居安思危,从党和国家长治
久安的高度,以强烈的执政安邦的忧患意识,洞察危机,未雨绸缪,知难而进,一往无前,克服困难,经受考验;要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按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我们党在中国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和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通过持之以恒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必将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红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13亿人民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五篇:中 国 梦
中 国 梦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我们的民族曾经历经苦难,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不懈探索奋斗。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在华夏大地再一次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新中国成 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
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诚然,现实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不是没有阴霾,既有“十面„霾‟伏”的尴尬,也有“房叔”“房妹”的不公,正因为还有种种不如意,所以我们才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优美的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当今之际,我们要进一步培育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精神能量的大小,不仅体现在其涵盖面和包容度的大小,也体现在其韧性和强度的高低。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状态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中华民族富有以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追求梦想的精神基因。在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需要面对多种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考验,需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风险挑战和危险考验,我们唯有不断增强自信,更加坚定坚毅,更加清醒自觉,进一步培育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能量。
梦想,从现实出发,是对现实的超越,是现实对未来的热切呼唤。未来的中国必将是以人为本、开放、和平、和谐、文明、富裕、发达、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中国。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梦想不灭,希望永在,梦,就在我们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