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时间:2019-05-13 06:5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王舍人张马屯小学 杨纪苇

单元备: 教学内容:

教材75——97页。教材分析:

本组内容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典范。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学习目标:

1、会写19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5、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初识鲁迅”,安排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方法措施: 1.灵活多样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体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多读少讲,把朗读和理解结合,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

17、少年闰土

2课时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课时 19*、一面

1课时 20*有的人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五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17、少年闰土》

教学内容:

教材76——80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润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

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由于学生“初识鲁迅”,可安排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2、出示课本75页图,交流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3、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交流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指名朗读。

3、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4、质疑,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2、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了解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

(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语,替换词语,来说说理解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3、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第二课时 课时数:2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同学们都认为闰土是个可爱的农村少年,课文中的“我”也很喜欢他,是因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找找原因。

2“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课文中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 什么时间或地点?(两个字)干什么事?(两个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原来学过的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闰土向鲁迅介绍了哪几件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瓜地刺猹 潮汛看鱼

3、闰土讲了这四件事,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举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阅读课文中所写的四件事,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语言)、外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小组交流,师各组指导。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一)雪地捕鸟

1、从“雪地捕鸟”这件事中感受到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

2、想象雪地捕鸟,请学生演示介绍。

3、指导朗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雪地捕鸟。

4、欣赏一段动画。

5、再读。

师生同读(指导感情):我们沙地上„„

(二)海边拾贝壳

1、提出问题:从“海边拾贝壳”这件事中感受到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

2、语找出体现闰土见多识广的词句。

3、出示课件。

4、教师指导朗读,感受闰土的见多识广。

(三)瓜地刺猹

1、从“瓜地刺猹”这件事中感受到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孩子。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互评。

4、出示课件,指名来读: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从这句话中我可以读出闰土很()。教师指导读。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5、师生评价。

6、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闰土有什么特点呢?

7、这课件出示:“看瓜刺猹”动画

(四)潮汛看跳鱼

1、从“潮汛看跳鱼”这件事中感受到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

2、画一画。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的跳鱼儿。

三、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闰土心里的四件希奇的事,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2、出示课件: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3、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等等)师: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做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课件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真()啊!

4、师引:为什么鲁迅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如此佩服呢?)

5、出示课件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6、出示课件: 师引读,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我正在(),不知道(海边有如此美丽的贝壳);

闰土在()时,我正在(),不知道(); 闰土在()时,我正在(),不知道();

闰土在()时,我正在(),不知道()。【设计意图】用填空的形式来把鲁迅与闰土的生活做比较,加深学生对 闰土的见多识广、鲁迅及他的朋友们孤陋寡闻的理解。

四、创设情景,进入“话别”

1、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候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五、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我”和闰土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外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合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

六、指导写作方法

写人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动作、语言描写,还可以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看看这篇作者描写这四件事的时候,哪件事作者写得详细些?哪件事作者写得简单些?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习作者这样,做到有祥有略,祥略得当,突出重点。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找《故乡》一书读读,课后和同学交流读后感情。

板书设计

少年润土 难舍难分 我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四角的天空

看瓜刺查 羡慕、佩服

潮汛看鱼

(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内容:

教材76——8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学习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学情分析: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为学习理解本课内容作好铺垫。课前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3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介绍作者.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 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了解作者,为学习理解本课内容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

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设计意图】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我”为什么惊异?(板书:惊异)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深入学习课文埋下伏笔。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数:4

一.复习导入。

指名朗读第一段。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3.讨论: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我是怎么读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伯父是怎么说的?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设计意图】研读重点词句,联系具体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体悟人物品质。三.小组合作,读书释疑。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 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 第四步,有感情地朗读。

2.在小组里,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

(一)讨论第三段。、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鲁迅谈“碰壁”)2.鲁迅是怎么谈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讨论第四段。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细心、周到)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只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

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讨论第五段。1.指名朗读第五段。

2.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与女佣阿三的话有什么联系?(从阿三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

4.最后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方法后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培养了自学能力。

四.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1.指导: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段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2.学生试加小标题。3.讨论交流

五.探究方法,读写结合。

通过大家的学习、交流,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鲁迅先生的这一特点的?学生划出有关句子,自读感悟。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抄写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选择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仿写几句话。【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总结本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谈碰壁 顽强斗争

深受爱戴 救助车夫 忧国忧民

关心女佣 为自己想的少 为别人想的多

19、一面》

课时数:5 教学内容:

教材88——9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较长,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然后在细细品味重点语句,不必面面俱到。课前准备

师:鲁迅的照片。

生: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总结全文,拓展写作

1、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板书设计:

19*一面之交 一生影响

《20、有的人》 课时数:6

教学内容: 教材92——93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为

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要结合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理解其内容,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指导学生朗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诗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首诗。

课前准备:

教师:

1、课件(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2、鲁迅的诗《自嘲》。学生:课下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学生评价)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四、感情背诵: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更说明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五、拓展延伸:

1、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2、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设计意图】进行仿写,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

虽生犹死

20*有的人 对比

虽死犹生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内容:

教材95页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深的人。教学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先是让学生回忆在相处的人中,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再让学生说说当时相见的情景和留给你的印象;最后可以说说后来发生的事,以及对他印象的变化。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习目标 :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么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跟不少的人都打过交道:亲戚、邻居、老师、同学、伙伴„„对他们都会留有一定的印象,或清晰,或模糊。教学时,可以通过聊天、回忆等方式切入话题,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激发交际的兴趣。教师主要指导其表达方式。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数:7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二、联系实际,独立准备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让学生在听说互动过程中交流,锻炼口语能力。

三、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1、提出合作学习要求:

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

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基本要求,通过合作学习,锻炼口语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四、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五、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数:8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开启思维。

二、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设计意图】互相交流,引导学生把事情经过和结果设想的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三、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习作一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习作二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设计意图】明确习作要求,明确重点。

四、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课时数:9

一、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 是否有创意; 是否切题。

【设计意图】明确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二、佳作共赏

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学生自评。

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

3.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推出佳作,全班共享。

二、合作批改

1、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

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

2、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作者身上得到启示,重视习作的修改。

三、指点迷津

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何修改。2.动手修改。

3.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从佳作得到启发,以此为标尺,学会自我完善,使习作能力得到提高。

《回顾·拓展五》 课时数:10

教学内容: 教材96——97 教材分析:

本次回顾·拓展包括“词语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四个部分。此次“交流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认识鲁迅,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是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通过前面四篇课文的学习,在这里应该有个小结。日积月累这部分安排的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一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给予帮助。通过读、背等形式,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加深对鲁迅的认识。教学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鲁迅先生的其他名言读读背背。“趣味语文”,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感受少年鲁迅的机智聪慧和博学多才。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谈谈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5.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总结有关鲁迅的知识,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如名言、小故事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

【设计意图】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设计意图】对本组课文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课外查阅资料情况,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再次回顾本单元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使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活学活用,不但丰富了积累,还教会了学生理性写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三、学习“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千夫:众多的人。

孺子:小孩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空耗:白白地消耗。

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设计意图】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

四、学习“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单元备课模板

语文

章(组)

第五单元

学习内容

《科学与发现》

单元内容

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奇异的琥珀》、《自然之道》、《一位这样的老师》是精读课文,《表里的生物》、《最佳路径》是略读课文。这五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大自然中奇妙有趣的知识,有的展现了人类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五”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

“温故知新”有“词语辨析”“认识分号”“拓展与交流”和“阅读平台”四个小栏目。“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生活与科学”,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使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增长知识,增强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中的应对能力。“习作”要求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习作讨论平台”从习作内容和方法上都给学生进行了提示。

单元学情

《课标》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初读课文,应该能理出文章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应留有让学生自己概括、体会的时间,能力强的应让学生预习时写一写,通过课堂逐步深入的学习,修正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感受,提高概括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成为最佳路径的,从中受到启示;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2、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表达效果;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的段落。

4、认识14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掌握“读读写写”词语19个,“词语采集”16个;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

5、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6、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

7、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文章不少于300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

难点:从中领悟科学思想的启迪。

学习时数

12课时

主备人

21课《奇异的琥珀》

22课《表里的生物》

23课《自然之道》

24课《一位这样的老师》

25课《最佳路径》

语文百花园五

两课时

一课时

两课时

两课时

一课时

五课时

第三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备课

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麋鹿》和练习五,习作5组成。

《青海高原一株柳》描写了生长于青海高原的一株柳树,虽然环境恶劣,但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抗争着,表达了作者对这棵柳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草原》是老舍的作品,展示了草原的宽广美丽,歌颂了蒙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灭好感情。《麋鹿》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它的传奇经历,体现了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练习五的重点是口语交际和写好毛笔字。

教学理念: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把习惯培养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教师语言艺术,通过教师对待若干事件的正确认识去教育与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对待万物之中若干问题的正确态度,从学生反映的态度中培养和修正学生的观点。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的生命力,草原的美。

4、背诵指定的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的生命力,草原的美。

课时安排:

共8课时

15、青海高原一株柳2课时

16、草原2课时

17、麋鹿2课时

练习52课时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17《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A案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18《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②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②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③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④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

②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④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19《赵州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四、教具: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的引入。

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河上还有一座建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

(一)出示挂图,借助配乐范读课文。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想一想每段的主要内容。

(三)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以字带词,指生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读读写写课后3题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句、段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出示投影)

问:①“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提示:赵州桥建造700年后,在法国太克河上有人造过类似的石拱桥,早已倒塌了)

②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③指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谁读得最准确。

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出示投影)

问:①坚固、美观各是什么意思?

②哪些语句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读一读?

③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哪里,谁再读一读?

④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出示投影)

①理解“缠绕”、“抵”、“回首遥望”的意思。

②指生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③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句话。

4、讨论: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学生再读课文,举几处用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课堂小结:(思想教育)

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的问题。

(二)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听写生字、词语。

(三)作业:观察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物,用一段话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

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二.环节设计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

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5.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小节。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 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自己写的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中华文化真叫绝!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3、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

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课后反思: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已经布置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学生纷纷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由于一些学生的资料是同一类的,就安排了自由组合,相互补充,效果很好。紧接着又进行了习作的指导,学生还在兴头上,都能按要求写出自己想说的。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模板 第五单元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科学探究》

单元内容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走马灯的奥秘》《捞铁牛》和《我的发现》是精读课文,《飞翔的信念》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学习他们的探究精神。

单元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在课堂上应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加强词语积累与运用的练习。教学中侧重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训练。在上个学期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几种段的结构,本学期可以向篇章的结构过渡,引导学生能够按事件的发展顺理清文章结构。本单元很多文质兼美的篇章,在阅读教学中,应侧重于朗读的训练,可采用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同样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可利用比较、填空等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学习目标

1.会认46个字,会写3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情节讲述故事。

3.了解文中人物是如何巧妙、委婉地应对不同情况的,体会其机智、善辨的特点。

4.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增加词汇量。

5.背诵古诗《元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意思。

6.留心观察生活,积极记录观察所得,并主动和他人交流。

学习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生字、词的读写。

3.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习作

学习时数

11课时

课时分配

课时

17、《走马灯的奥秘》

18、《捞铁牛》

19、《我的发现》

20、*《飞翔的信念》

百花园四

下载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5篇范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六 学科: 语文 授课人:xxx 课 题 5、青海高原一株柳 课型 新授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

    六年级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时间: 地点: 备课人: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活动板块分成三部分,一是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使用情况,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自觉性;二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围绕汉字的音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二、单元教学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17《我真希望》 教学目标.认识“希、囱、而”等10个生字,会写“而、囱、扬、洁、彩、芬、芳、晶”8个字以及以下词语:而是、洁白、烟囱、云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杨萍17 孔子拜师 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单元备课 主备人: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1 陈明是我的邻居,我们俩从小就在一起玩,现在又是同班同学,关系十分好。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它摔在了地上。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