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情感历程.

时间:2019-05-13 06:4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毛的情感历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毛的情感历程.》。

第一篇:三毛的情感历程.

毕业暨学士学位论文 陕 西 xxxxx 大

题 目:三毛的情感历程及其创作轨迹 学生姓名: xxxxx 学 号: xxxxxxxx 专 业: 09级汉语言文学 所在院系: 中 文 系 日 期: 学

三毛的情感历程及其创作轨迹 [摘 要] 三毛早期的作品充满“少年维特式”的烦恼;开始了自我放逐的漂泊旅程;与苦恋她六年的(荷西)邂逅,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结为夫妻。婚姻的和谐抚平了三毛心灵的创伤,大漠“诗意的苍凉”和人生的底色使三毛重新拾起丢下十年的笔,写下传奇般的沙漠故事。然而,六年后,荷西的死让这位“异乡人”万念俱灰,活着似乎仅仅出于责任了。在滚滚红尘中,三毛苦苦挣扎过,希冀过,但失去了爱情的滋润,她的生花妙笔还是一点点失去了以往那辉煌的水分,渐渐黯淡了下去,“撒哈拉之心”不可避免地走向凋零乃至自我毁灭。[关 键 词] 三毛 情感历程 创作轨迹

三毛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灰色“雨季”。三毛自陈是“非常寂寞的怪物,念书在家,生活都局限在那一栋寂寂的日式房子高墙里,很少出门,没有朋友……自卑感很重”,那段是“一段没有身份也没有路走的暗淡时光。”二是金色“沙漠”。三毛享受自由发挥的世界和甜蜜的爱情,成为“光芒万丈的沙漠侠女”。三是暮色“冰峰”。失去荷西的三毛离开了沙漠,深深陷入了生与死,情爱与压抑,著书与避世的矛盾与冲突中,坠入了生之困顿。

一、灰色“雨季”时期 2

1962年发表在《现代文学》上的《惑》,描写自己病中迷失在“珍妮画象”里的幻觉,纵情地表达失学、病痛下的煎迫和对生命的追求,全文缺乏委婉申述的含蓄,充满忧郁悲伤的色彩。自闭的心理世界在发泄式的笔下呈现出来。那是一个“被封闭了的世界”“四周一片黑暗,除了珍妮阴郁,伤感,不带人气的声音以外,什么都没有。”“窗外,电线杆上挂着一个断线的风筝,一阵小风吹过,它就荡来荡去,在迷离的雾里,一个风筝静静的荡来荡去。”是三毛作品《惑》中的语句,诠释了三毛“迷离孤独”的雨季生活。她在《惑》中写道:“天黑了,我蜷缩在床角,天黑了,天黑了。我不敢开灯,我要藏在黑暗里。”难以解开的“自卑情结”笼罩着雨季三毛的天空。小说《异国之恋》(又名《秋恋》)把一对在难耐的寂寞中偶然相遇、相恋又不得不匆匆别离的海外游子的复杂心理和缠绵情感写得生动真切。小说《雨季不再来》写一个女大学生跟男朋友闹别扭后,感情上的波动。期间所表露出来的浓重

忧伤与无力感时时吞噬着她,而她,就在这种孤寂与彷徨中苦苦挣扎,困惑而不知所措。“困惑”也最终成为她思考的结果。十三岁的她自杀,未遂。此后,自杀则是经常纠缠在三毛的幻觉中的,形成了扑朔迷离的画面和语言来诱惑那被隔绝的生命。死亡的阴影使她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她一次次跌落在自我那黑暗虚无的世界里,她叫喊着要与孤独和黑暗决裂。《雨季不再来》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与感受。它也许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于迷惘和伤感,但它的确是一个真实的过去,一个跟今日健康进取的三毛有很大不同的二毛”。也就如一块衣料一样,它可能用旧了,会有陈旧的风华,而它的质地,却仍是当初纺织机上织出来的经纬。悲剧的种子往往是在人的早期心理经历中就种下 3

了。三毛从小性格孤立、忧郁,初二时数学老师的粗暴,使得三毛脆弱的自尊受到严重伤害。13 岁的三毛曾割脉自杀未遂(缝 28 针),此后得了严重的自闭症,几乎不与任何人交往,甚至连饭都不出来吃。自闭七年,她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书籍,而且,让三毛对孤独与死亡有着独特的生命体验,使她的精神世界沉浸在一种悲剧美的“自恋”中。与她相熟的文化学院教授胡品清在《断片三则》之一中这样描写她:“喜欢追求幻影,创造悲剧美。等到幻影变为真实的时候,便开始逃避。”这一点,甚至连三毛自取的英文名字 Echo(中文意思是“回声”)都透露出这一信息。练琳的《三毛情史》这样来描述那个让三毛心仪的希腊神话:在神话中,森林女神 Echo 爱上了纳雪瑟斯,一个骄傲和美貌都达到极致的男子。一天,Echo 带着无法遏止的爱,紧紧地跟在纳雪瑟斯的身后,希望他能注意到自己,然后接受自己这颗爱他爱到痴迷、爱到发狂的心。纳雪瑟斯感觉到有人在跟着自己,便问:“谁在这里?”Echo欣喜万分,她多想告诉纳雪瑟斯她正为着对他的爱而被煎熬。可是她没有正常的说话能力,只能重复别人所讲的最后三个字,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纳雪瑟斯没有等待别人的耐性,见 Echo 不回答,便欲抽身而去。Echo不愿放弃这次机会,她想,只要让纳雪瑟斯多留一会儿,她就能多一分让他明白自己的希望。于是,她的回答冲口而出,只有三个字:“在这里。”“不要这样。”纳雪瑟斯说,“我宁死也不愿让你来占有我!”“占有我!”纳雪瑟斯听了瘪了瘪嘴,认定跟着自己的这个姑娘是个轻浮的人,便满脸不屑地走了。Echo悲痛欲绝。爱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纳雪瑟斯后来受到了宙斯的惩罚,变成了一株对着自己的倒影自开自赏自凋零的水仙。三毛欣 4 赏的正是这样的悲剧美,不知不觉中,悲剧的种子已在三毛的潜意识中生根发芽。自闭的七年里,父母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在此期间,开始尝试写作。这些早期作品都收在《雨季不再来》中,集中表现了少女的情愫:忧郁、烦恼、迷惘、苦闷,正是她这种“自闭型”性格特征的外在折射。三毛的老师、女作家、文化学院教授胡品清在看过她早期作品之后,说她喜欢追求幻影,创造悲剧美,这是有道理的。不能否认,二毛的确跌倒过,迷失过,苦痛过,一如每一个“少年的维

特”。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在对生命探索和生活的价值上,往往因为过份执着,拚命探求,而得不着答案,于是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可能会占去他日后许许多多的年代,甚而永远不能超脱。朋友们,看看过去三毛还是二毛的样子,再回头来看看今日的《撒哈拉的故事》那本书里的三毛,比较之下,有心人一定会看出这十年来的岁月,如何改变了一朵温室里的花朵。再读《雨季不再来》中一篇篇的旧稿,我看后心中略略有一份怅然。过去的三毛,无论是如何的沉迷,甚而有些颓废,但起码她是个真诚的人,她不玩世,她失落之后,也尚知道追求,那怕那份情怀在今日看来是一片惨绿,但我情愿她是那个样子,而不希望她什么都不去思想,也不提出问题,二毛是一个问题问得怪多的小女人。毕竟这是一枝幼苗,长大了以后,出了几片清绿。而没有幼苗,如何有今天这一点点喜乐和安详。《雨季不再来》是一个过程,请不要忽略了。这个苍白的人,今天已经被风吹雨打成了铜红色的一个外表不很精致,而面上已有风尘痕迹的三毛。在美的形态上来说,那一个是真正的美,请读者看看两本全然不同风格的书,再做一个比较吧!《雨季不再 5

来》虽然有很多幼稚的思想,但那只是做二毛时在雨地里走着的几个年头,毕竟雨季是不会再在三毛的生命里再来了。《雨季不再来》本身并没有阅读的价值,但是,念了《撒哈拉的故事》之后的朋友,再回过来看这本不很愉快的小书,再拿这三毛和十年前的二毛来比较,也许可以得着一些小小的启示。三毛反省过,也改正过自己在个性上的缺点。人,是可以改变的,只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时间。我常常想,命运的悲剧,不如说是个性的悲剧。我们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固执不变当然是可贵,而有时向生活中另找乐趣,亦是不可缺少的努力和目标,如何才叫做健康的生活,在我就是不断的融合自己到我所能达到的境界中去。我的心中有一个不变的信仰,它是什么,我不很清楚,但我不会放弃这在冥冥中引导我的力量,直到有一天我离开尘世,回返永恒的地方。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 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二、金色“沙漠”时期

在三毛与荷西相携度过的岁月中,她的性情得到了全部释放。荷西的

爱情、沙漠的壮阔凄美、沙漠人的原始自然,这一切都契应了三毛对生命美,对突破樊篱的自由的向往,是达到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境界。她开始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并积极的利用写作这个发泄口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生命的价值。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所以,她开始有情有致地去爱人,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 6

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为了达到个性自我的完善与自由、爱情的恒久与完美、人性的至善至美,她开始在写作中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升华”。在作品中,作为叙述者的三毛,作为作品主人公的三毛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三毛,可谓三位一体,是她离开台湾以后的大量小说散文。风格骤变,被人誉为“健康、豁达、洒脱不羁”,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从内容上说,有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活,特别是学校生活的真实反映(《西风不识相》);有对同胞在国外不文明、不礼貌言行的痛心记叙而洒满作者爱国之情《亲不亲故乡人》。但作者付出最大心力笔耕的,则是撒哈拉大沙漠和大西洋中几个岛屿所独有的景色,特有的人和事,以及荷西逝世后用血泪写成的文字,如《收魂记》、《沙漠观浴记》、《平沙漠漠夜带刀》、《逍遥七岛游》,写活了大沙漠和各岛的风俗民情美景。而对沙漠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的叙写,更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如同写婚礼,《娃娃新娘》展现出沙漠的古朴风俗与复杂的仪式,突出了未成年新娘的痛苦与无奈”,而《结婚记》则显示了公证结婚的隆重与简洁,字里行问,却流露出新娘为只有一个“骆驼头骨”作结婚礼物和“走路去结婚”的幸福和自豪;一样写老人的生活,却能从不同的老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出发,捕捉人物行动中最独特、最典型的部分,展开充分的刻画,显示人物最本质的东西,于是,就产生了对青春长在、并力争使自己短促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的长者的赞颂(《这样的人生》),以及对被儿女妻于抛弃、被社会隔绝冷淡的孤苦老人的同情(《一个陌生人的死》)。又如都写夫妻生活,有对在共同命运中互相帮助支持的恩爱夫妻的情深意重的抒写,也有对重利薄情而剥夺了丈夫自由幸福的自私狭隘者的批判(《士为知己者 7

死》)。更可贵者,作者为小人物作传(《巨人》),为普通一兵立碑(《沙巴军曹》)。而反映沙哈拉威人争取独立自由的血与火的斗争(《哭泣的骆驼》)和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哑奴》)更是她中期作品中的海底珍珠和沙漠玫瑰。前者让我们看到一幅富有时代特征的沙哈拉威人斗争生活的真实图画,看到殖民者怎样吞食、侵占弱小民族以及弱小者的反抗和牛争,后者则从哑奴“这一个”人物的遭遇,反映那个时代、那个地区奴隶命运的“一般”。

三、暮色“梦境”时期

丈夫荷西逝世后,三毛多写自己的生活、感情和亲朋好友的关怀和安慰,如“我”对荷西的追忆、痛惜和怀念(《梦里花落知多少》),“我”对父母的感想和眷恋(《背影》),朋友、邻居对“我”的深情照顾和“我”的感激(《不飞的天使》),以及公婆的贪婪和冷酷无情(《似曾相识燕归来》),等等。这些作品主要以散文形式来叙写生离死别的悲哀和痛苦,文章也显得深沉、忧郁。但作者并没有因为这一巨大打击而日益消沉,而是“偏偏喜欢再一度投入生命,看看生的韧力有多么强大而深奥”,并再度回到加利那群岛白色的房于,顽强地生活下

去。她并不孤独,因为荷西曾经生活在这里,因为荷西的朋友、邻居关怀着她,因此,她请求母亲信任她,“绝对不要以为我在受苦,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人被迫成熟……再说,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苦难,我的这些挫折又算什么呢?”(《归》)这种热爱生活,探索人生的不怕挫折的精神,令人振奋,给人力量。这就使她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对现实不满,也渴望到外流浪,用亲身的经历去体验人生奥秘的台湾青少年对她无限羡慕和由衷敬佩,以至许多学校,整 8 班整班的学生都在预购她的新书。“三毛以极大的毅力和苦心,离乡背井,远到万里之外的荒漠中居家谋生,以血汗为代价,执著地换取特殊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凝结成艺术的花朵,敬献给读者,从而得到读者的这样热烈的欢迎,是理所当然的,是受之无愧的。可以说,三毛在荷西生前死后这一段时期的创作,即中期创作,是她创作的高峰期。“三毛热”这个文化现象,是随着反映她在撒哈拉的生活这个创作高峰时期的出现而出现的。三毛一直以来都想忘却荷西给她的爱和痛,虽然那痛也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难以忘怀。但那痛毕竟是痛!而那痛依旧还是象风中的落花,风来时就会簌簌落下。三毛再次拾起因荷西的离去而几乎忘却了的笔;这时的她除了写还能用什么来倾吐?来思念呢?她的案头是一张荷西的照片,另一张是她与荷西的合影,她只能伏在这桌上写啊写啊,长歌当哭啊……;她不停的传达着她痛失亲人的心声,她宣泄无法排遣的痛苦,她写漫漫长夜对荷西的思念,写荷西之死带给她人生的打击,表达她对人生的新的领悟。质朴的文字浸透了她深切的哀痛和思念,字里行间一片泪光粼粼,读来是字字血,声声泪……当我们感到孤独与寂寞的时候,我们可偎在沙发的一角,听着音乐,捧杯香茗,游移与书海间;我们心中还有期盼,还有念想。但这时的三毛却三毛也没有了……爱情是美好的,人有时被爱情引向充实,但又会被死亡推倒在虚无的解脱中。荷西的意外死亡使三毛再度陷入了孤独与寂寞,乃至无限的死亡悲哀。“问天涯倦羽,更向何处栖息?”沙漠阶段三毛在荷西那里找到真正的自我。由于两个人在个性和生活方式方面的高度投合,荷西成了三毛人生理想的化身。一时间,精神支柱的倒塌使得三毛的生命之厦轰然倒塌。此时三毛的精神世界 9

一片荒芜,心亦一片死寂,多少年前埋在心灵深处死亡意识的种子,在巨大悲伤的浇灌下,重新发芽。在她后期的作品集《梦》中又重新出现了鬼魅一般的心灵独白以及沉重的死亡气息。在《不死鸟》中这样写道:许多个夜晚,许多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躺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相思像虫一样墁慢啃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样长,那么的黑,窗外的雨是我心里的泪,永远没有滴完的一天。我总是在想荷西,总是有在心里自言自语:“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回来承受这一份一份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挣了回来换他。”死亡在这一阶段不断诱惑着悲痛欲绝的三毛,然而也使三毛具有了担负生命 的极大勇气,她选择作一只暂时的“不死鸟”,“再一次投入生命,看看生的韧力有多么强大而深奥”。带着对父母的牵挂与与不舍回到台湾,面对读者,媒体,之后又重新踏上飘泊之路。三毛的一生徘徊在生与死中,为了自我的寻求与印证,为了生命的和谐与完美,她表现出人性中极大的抗拒死亡的勇气,这就是生的充实。她执着认真用心去活活着的每一天,于是她把创痛埋在心底深处,开始面对亲人朋友,读者,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在内心中再寻生命的意义。为了她一生追求的就是生命的燃烧,她继续不断的出发,旅行,寻找不断的惊喜,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感悟。“活得长不如活得多”我想这正是对三毛内心心态的真实写照。然而,当还归现实时,现实只给予了她一片荒芜的土地,她陷入了“为自己设臵的传奇模式陷阱”,陷入了自己所营造的艺术空间与外界媒体所共同创造的困境。为了重塑,维持撒哈拉中“完美三毛”形象,她不断调整角色强装快乐,但 10

太多的刻意强调使得文章显得更加苍白。“强加”这种行为方式,在不断重复下给三毛造成了两难境地,重新使她自我幻化,抽离,人格双重化了。这一时期的剧本《滚滚红尘》便揭示了她蕴涵其中的复杂矛盾和心灵创痛。挚爱与超脱,孤介与从俗,洁身自好与醉生梦死,希望与绝望,在三毛的心里不断搏斗着,她期望得到个体与社会的,内在自我与外在自我的和解,她试图超越繁忙工作背后刻骨的孤独,她忍受着社会施加在“完美女人”身上种种压力。在无可逃避之下,她试图将心灵交给自然,求得心理的宁静,检验心灵的韧度:“我脱离了那一栋栋方盒子,把自己交给了森林,湖泊……”当生与死,著书立说与消极归隐等矛盾冲突到了一种绝境再也无法解脱时,三毛还是无奈的选择了死亡。三毛的一生都处在追寻一个青春的梦幻的边缘,亦幻亦真。她让自己跌入自己编撰的时空,随时会壮烈而浪漫的自我了结,并有可能以为自己会永恒,美丽。她一生都追寻永恒,不放弃梦幻,不回避死亡,不停歇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交融冲突的时代,怎样才能获得理想人格?在这样一个价值纷乱的世界,怎样才能实现自我?三毛用自己的一生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对生命的真诚,对梦想的执着。带着人类内心追求完美欲求真挚的憧憬,带着能极端忍受痛苦的灵魂和极大勇气,她用自己整个生命投入到探索生命的真谛中,担当了生的辉煌与困顿,承受了死的勇气与寂寞,揭示了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也揭示了在生命追求与反抗中的快乐。终于,她以独特的终极性生命体验达到了自我生命的极致,她的人生价值便在追梦中完美的体现了。11

参考文献: [1]三毛.三毛文集[M].长春:春风出版社, 2000.[2]陆士清.台湾文学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3]何显明余芹.飘向天国的驼铃[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0.[4]文学女人的婚姻[J].台湾文学选刊, 1991,(11).[5]黎鸣.问人性[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8.[6]世界著名华文女作家传·台湾卷[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9.[7]孙慰川.三毛传奇故事[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89.[8]李黑妮.倾听孩子内心的风暴[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9]乔舒亚·列勃曼.心灵的自救[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10]艾森卓.性别与欲望:不受诅咒的潘多拉[M].杨广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11]黄德志.试析三毛的感情历程与创作轨迹[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12

第二篇:浅谈三毛

淡 泊 中 的 率 真 情 怀

——浅谈三毛的创作个性

【摘要】三毛,一个家喻户晓的台湾女作家,她的文章清纯、真诚、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她自信、开朗、豁达,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她的生活是自由的,她的写作观也是自由的。她将生活当成是一次游戏,她把写作当成是一生的追求。作为一个主张自由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以描写大众人生为主,而是对自我人生的抒写。她强调文章即生活,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在她的三位一体风格下,她的作品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我为主角的作品,一类是以我为“次要”角色的作品。

【关键词】三毛性格创作个性作品风格

三毛,一个家喻户晓的台湾女作家。她的文章清纯、真诚、脍炙人口,让我们每个人都怦然心动。她的文章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是因为她的文学创作与她的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的理解有着密切联系。她的写作之路十分自由,她作品中的文学魅力是无穷无尽的。三毛的创作风格与她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确切地说,三毛就是以“我”为主角、以生活为素材去创作的。

三毛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自由写作”,是把写作当成是一次游戏,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致,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她的写作观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生观。

一、三毛的生平经历和个性形成三毛,原名陈平,浙江海定人,1943年3月26号生于四川重庆。1948年,6岁的陈平随父母去了台湾,并在台湾开始上学。50年代台湾的小学有许多很刻板的清规戒律,甚至还有体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小的陈平格外向往自由、向往成长。既使这样,她依然现显出了不同与寻常小孩子的个性:她酷爱读书以至逃学去读书,她爱自由便在雨里光脚丫子走路,她爱捡破烂,还用捡来的“破烂”制作玩具、装饰„„

上中学后,由于受到数学老师的不公平对待,陈平开始了长达7年的自闭生活。她不再去学校,而是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这时,她的父母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使女儿走出自闭症,父亲不仅亲自教她古典文学和英语,还请人教她学钢琴、学山水画、习花鸟。童年无歌,寂寞多愁不安的日子就这么流逝了。

16岁,她走出了家门,并师从顾福生学习油画。顾福生了解了她的过去和性格,深知她没有绘画的天赋,但在文学上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璞玉,于是引导她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三毛的处女作《惑》,也是顾福生交托好友白先勇发表在《现代文学》杂志上,当时的署名是“陈平”。对三毛来说,白先勇是改变她命运的第二个人。顾福生和白先勇 1

帮助三毛由自卑走向自信,由那个自我封闭的陈平变成开朗自信的三毛。

三毛初期的作品,是从17岁顾福生老师鼓励她创作开始,到22岁远走他乡之间那段时间发表的小说散文,收集在《雨季不再来》中,代表作为《惑》、《异国之恋》、《雨季不再来》,这些作品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那时的三毛,人生阅历有限,视野也不够开阔,其作品体现出一种“苍弱”的青涩,但其个人化的遐想和伤感却已经能让读者深深理解一个少女的内心世界。“从中所透露的纯挚情怀和异质美感,却具有一种奇特的亲和力。”①

三毛自己也说:“《雨季不再来》是我生命的一个阶段,是我不可否认亦躲藏不了的过去。它好,它不好,都是造就今日健康的三毛的基石。”②

之后,因为感情上的打击,年轻而任性的她选择远走他乡,来到西班牙马德里留学。从少女时代不成熟恋情中走出的三毛,辗转西班牙、德国、美国,经历了异国求学的艰辛,也开始展现出了她热情、活泼的乐天性格,这也是她作品风格转变的一个前提。

在不断地追寻中,她的生活波澜起伏,有过幸福,亦不缺痛苦,经历了许多的幸福和痛苦的她,人生阅历也增长了不少,对人,对事,对待整个世界,都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心态。她变得十分乐观,十分热情,又充满了别样的、不同寻常的情调。她可以把一粒沙子想成一个世界,可以和石头对话,可以把艰辛当作快乐、富有。在别人看来是艰苦的生活,在三毛的眼中却是浪漫的。三毛的浪漫情怀在《白手成家》中便可以看到,她和丈夫荷西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自己动手改变环境,改造生活。他们睡价格贵得没有道理,只有床垫,没有床架的床;他们把装棺材的木箱当宝贝似的做成家具,还漆上油漆;用人家丢弃在垃圾堆里的废旧轮胎做了“沙发”;她“奢侈”地养植物,甚至还得到过珍贵的“天堂鸟”花„„这些是她自身生活的鲜明写照,更是她对美,对幸福的追求。

三毛是率真的,她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作文本上: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捡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将许多还可以用的好东西当做垃圾丢掉,捡破烂的人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可见,三毛的创作与她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毛认真地活,认真地爱,认真地感受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说:“我的人生也不刻意,一切顺其自然,说宿命,太悲观了,说是大自然的定律比较好。”在神奇而美丽的撒哈拉的大沙漠上,尽管沙漠的生活并不如意,自然条件恶劣,物质条件缺乏,三毛却活得有滋有味,她抛弃了世俗的势力与荣华的附庸,淡泊名利,返璞归真,做到了一个随心所欲的自我。«结婚记»中写到,荷西送她一副骆驼的头像作为结婚礼物,“惨白的骨头很完整的合在一起,一大排牙齿龇牙咧嘴的对着我,眼睛是个大洞”,如此惊人心骇的“礼物”三毛却认为是最好的结婚礼物。更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是,“我找了一件淡蓝麻布的长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它自有一种朴实优雅的风味。鞋子仍是一双凉鞋,头发放下来,戴了一顶草编的阔边帽子,没有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没有皮包,两手空空„„由我住的地方到镇上要四十多分钟,没有车,只好走路去。漫漫的黄沙,无边而庞大的天空下,只有我们两个渺小的身影在走着,四周寂寥得很。沙漠,这个时候真是美丽极了”③。就这样简单得不像婚礼的婚礼三毛依然感到很自豪。掩卷而思,扪

心自问,如此草率地结婚自己心甘情愿吗?能坦然面对世俗的目光吗?我默默,众亦默默。但三毛却乐在其中,心满意足。

她的淡泊,她的豁达,她的率真,还有她的温暖的心态,形成了她作品的主打风格,也使得人们对三毛刻骨铭心。

二、三毛的创作理念和写作观念

三毛的文学价值观与她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确切地说,三毛没有纯文学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她不同于鲁迅,不同于巴金,不同于余秋雨。

三毛说过“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莽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肃。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至于写作,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我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写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三毛还说过:“我是游戏人生„„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娱乐,种菜是一种劳动,种花是一种享受,做丈夫是一种职责,做父母更是一种责任,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这样的生命体验决定了她的写作观。

需要指出的是,三毛的这种自由的文学观念,主要包含了她对文学的功能、文学的价值、写作的动机与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自我理解,这也并非是她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更是一生的追求。三毛父母曾说过,当她进入创作状态时,就会废寝忘食,什么也不顾问,仅仅这一点,就能说明三毛的“苦”。幸运的是三毛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写作观,把这份人生经历和写作艰辛都变成了宝贵的生命方式和生命体验,被世人认为的“苦”,也就成为作者自得的“乐”。

作为一个主张自由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以描写大众人生为主,而是对自我人生的抒写,这就很容易成为三毛创造的中心。她一再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社会的繁华复杂,人生的变化、欢乐和苦痛都是小说里去看来的,我的生活,就像那双球鞋似的,一片雪白。”从三毛的作品到三毛的自述,我们知道了她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就是纪实色彩和抒写自我。因为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不去说瞎话,不去胡编乱造,相反地她只写生活,只写她所经历的生活。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三毛就是这样能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让每一位读者都由衷地产生一种敬佩感。

纵观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还有素不相识的异国之人的影子,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故事。三毛说:

“我是一个唯我主义者,比较注重写自己,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也没有可写的。我的几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④短短的几句话就道明了三毛是一个真正的“唯我主义者”,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在读者面前展现自我的真实,让读者以“自我”为中心去读她的作品。

透过三毛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均系于“我”一身。似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物体,乃至风景,都是为了三毛这个东方的奇女子而显形,由此带来的作品魅力,自然是自叙传的真实和亲切,以及自我个性的鲜明和生动。

三、三毛三位一体风格下的作品类型

三毛的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归宿。作为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是三位一体的,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

在“三位一体”的角度下,根据“我”的位置,三毛的作品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类是以我为主角的作品。如《胆小鬼》、《赤足天使》、《逃学为读书》是以“我”为中心,叙述“我”的儿时的生活与感受,以及当时“我”的真真切切的对生活或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态度。如《雨季不再来》则是对自己的恋情的呈现,那种对爱的好奇和渴望,以及对恋人的呼唤和责备,还有经受打击后内心的种种苦闷煎熬呈现得是那么清晰自然。《西风不相识》则是讲“我”在异国他乡的遭遇,“我”可以和宿舍的女孩子友好相处,时刻记着父母的训导:要有教养。但是在那样一个没有“教养”的环境下,“我”又显得那样蛮横。《一个男孩子的爱情》、《结婚记》都是集中描写“我”自己的故事,袒露的也是“我”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与荷西的相遇、相恋、结婚,都是因“我”而起,因“我”而动。还有《白手成家》,虽然有一部分是在写“我”的邻居们,但故事还是围绕着“我”在进行。在“我”的经历史,三毛活泼的个性飞扬着,喜怒哀乐的神情浮动着,虽然作品讲述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从中贯穿和最后凸显的则是作者鲜明的自我形象。

第二类是以“我”为次要角色的作品。如《娃娃新娘》是在讲述一个沙哈拉威的女孩姑卡在十岁时便做了新娘,而且婚礼中有许多令人难以接受和想象的粗暴行为,三毛作为一个看客,自然不是主角,但婚礼背后的种种陋习以及在婚礼中呈现出来的迂腐和粗暴却是作者的情感体验。一场婚礼,使作者深感失望,同时也对沙哈拉威妇女充满了无限的怜悯和同情。《悬壶济世》是在讲“我”在阿雍镇的一段生活,小镇妇女的疾苦才是主要的,三毛在那里给人治病,给人药吃,还给人接生。还有像《卖花女》、《哑奴》、《一个陌生人的死》、《沙巴军曹》等等,三毛都是退居幕后的人物,但她不是一个冷漠的看客,她在文章中不动声色地写“自我”,虽然在内容上少见她的背影,但仔细斟酌,却在作品中留下了她浓重的创作主体的投影。正如三毛自己所说的那样:“就像《哭泣的骆驼》,我的确是和这些人共生死,同患难,虽然我过了很久才动笔把它写下来,但我还

是不能很冷静地把他们玩偶般地在我笔下任意摆布,我只能把自己投入其中,去把它记录下来。” “我”与作品的主人公或者命运背景相关,或者往来密切,情感相通,或者是和周围的环境发生着碰撞和矛盾。一旦作品的主人公命运或心态发生演变,“我”不可能无动于衷,漠然处之,“我”势必对这一切做出情感的反应和价值的判断。因此,主人公的命运往往成为三毛思想情感变化的催化剂,也是三毛内心世界的独白,于是作者的情感便悄悄地流露于内容中。《娃娃新娘》反映的是姑卡不幸的婚姻,也是她不幸人生的开端,折射了作者追求现代爱情,现代文明的观念;《卖花女》、《哑奴》揭示的是人间自私、欺诈、无耻的行为,反衬的是三毛夫妇的善良、敦厚;《沙巴军曹》、《哭泣的骆驼》塑造的是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悲剧性人物,袒露的是三毛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在这诸多作品中,作者着力刻画着主人公的一切,但最后的停泊地是三毛的心灵世界。从“我”这个次要角色身上,散发出的依然是自我的主体精神和人格光辉,这实际上是从特殊的角度完成了三毛形象的自我塑造。

三毛以一种独特的个性,不断从自己身上去寻找创作灵感,在写作中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流露出来,让读者聆听她的心声,亲近她的面庞,感受她的内心世界,分享她的快乐与悲伤。不管是生活中的三毛,还是作品中的“我”,亦或作者三毛,都以一个真实、完整的自我展现在众人面前,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三毛的文章中看出她的个性,看出真实的她。

自由的生活给三毛带来了自由的灵感,独特的灵感显露了三毛独特的个性,她是一位敢于展现自己的文坛英雄,她是一位真实地存在于每位读者心中的英雄。

注释:

① 舒凡.“苍弱”与“健康”——〈雨季不再来〉序.

② 三毛.雨季不再来[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23.

③④⑤ 三毛.三毛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⑤

第三篇:关于三毛

关于三毛

我决定写一些东西了。是期待与文字久违的重逢?又或许是真心想记录下阅读三毛的一些小欢喜?罢了,我这个俗人。(写在前面)

为什么要拟“关于三毛”这个题目?嘿,我的问题还真是多啊,矛头还一直指向那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又不亦乐乎的自我。好吧,或许是因为还未读完三毛女士的全部作品,不敢管中窥豹,又或许是因为,就算是读完她的全部作品,毛头毛脑的我还是会无法完全认识这个主客统一体的三毛姑娘。所以,犹豫许久,只好拟了个“关于三毛”。唉唉唉,我讨厌自己“或是,又或是”的无脑猜想。我就是这样,或是因为自己的放任性格,又或是羞于见人的拙劣技巧,而喜欢上了三毛那自由自在的下笔风格,呵,人家是胸中有丘壑,下笔自然清新,我也只能算是个脑中无经纬,错乱纵横。所以,我是想到哪写哪,写到哪算哪吧,只要我写着高兴,好嘛,习得三毛半分浪荡劲儿否?呵呵,人家文字愉悦 启迪 服务于广大读者,我这先把自己服侍舒坦了,开心了,文字的功能也算发挥了些许吧,哈哈哈哈。

头脑固执在原地,思维倒是爱流浪,呵,跑偏了,言归正传吧。关于三毛,起初,我是不知该怎样称呼的,陈平女士?三毛阿姨?三毛姑娘?这可如何是好,抓耳挠腮之后,我想到了撒哈拉的故事,我想到雨季不会再来,我想到晴空下,风雨中的稻草人,,我知道她就叫三毛,就叫她三毛。

关于三毛,我是有一些相识恨晚的感觉,像是一件精致的小物件,讨人欢喜,不是对三毛的不尊敬,我想就是她活生生的站在我面前,也不会在意我这个俗人后辈对她如此爱不释手的评价吧。她是站在庸俗的对立面,我的三毛是特殊的,超脱的,对,是的,是这样的。。咦,我怎么开始喜欢强奸别人的意志了呢?主观唯心,主观唯心,呸呸呸,到处都是课本上的无聊的概念联结,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呐,自己别恶心到了自己,三毛也会为我感到羞愧吧,嗨,又来了。

可惜的是,我没勇气,像你一样,拿着包袱就走人,流浪,我们是太多卸不下包袱的一代人,要抛下的可远比带上的多。所以,我们只能透过你这一扇小窗户,来听撒哈拉的故事,像看天空中的星星,月亮。奇异的彗星,是超勇敢者的风景。你抛下了很多东西,拾起了一些东西,翻山越岭,登上了山顶,曼妙的流星雨,足以与你相配。

唉呀呀,流浪啊流浪,有时我甚至不敢相信,世上是否真有那么一个叫陈平却自喻只值三毛钱的奇女子。我因撒哈拉故事的自然小清新而吸引,又为侠女三毛竟有一个如此神经症状况的雨季而诧异不已。《悬壶济世》《芳邻》让我为她的悲悯之心感动,《荒山之夜》又让我紧张的揪心,《沙漠观浴记》里的撒哈拉威女人的灌肠洗浴可让我大开眼界,惊奇的张大嘴巴,眉头紧皱,作呕感频频,《警告逃妻》又让我笑到被同桌鄙视,我甚至想对那陌生的哥们儿喊“哈哈哈,你看你看,三毛又在逗观者笑了。”

是的,我开始怀疑,荷西是否真的那么傻的可爱。三毛这鬼精灵可是精明着呢。荷西,这个粗犷的大胡子的西班牙人,会把寿司当作复写纸?会相信粉丝是春天里的第一场雨的鬼精灵的话?会造出一个美女卡洛让三毛为之醋意盎然?我可不信。我想,或许荷西并没有那么的罗曼蒂克,只是诗情画意的三毛用自己的西施眼、情人眸让荷西那么的美好。就算换了个荷

东荷南荷北,三毛一样会爱他爱到美好,那是她心中的荷西,一如我心中的三毛。

没错,三毛是一个好妻子,三毛千幸找到了荷西,荷西万幸遇到了三毛,他们都是幸运的。

三毛知道,爱一个人就要给他自由,正如鱼儿离不开水,我们离不开氧气,自由之于自己之

意义。他们的爱并不狭隘。荷西喜欢潜水,他捉鱼,她捡贝壳;荷西带领导朋友回家,三毛

立刻变出饭菜来;荷西工作忙欠体贴温柔,三毛也体谅她先生的的工作辛苦;荷西先生要长

期上工出门前,三毛会把荷西口袋塞足满满的钱,她理解男人在外打拼的艰辛。

《士为知己者死》里说到的米盖、贝蒂夫妇正是有趣的比较。一块出去游玩,荷西去采喜爱的野白花,三毛去寻期盼的草药花,归来后,两个顽童调皮的对打,嬉闹。真正的爱是分享,是给快乐做加法,是给对方自由的空间,是让双方的爱几何级数增长,是让对方感受到轻松,自在,满足,愉悦,舒适,进而萌生归属感,相持一生。而米盖这个悲剧的男人,出去采一

小会野花,妻子贝蒂便铁青着脸,把米盖送的花丢在脚下。这一段,三毛画的太精彩了“一

个做太太的,先拿了丈夫的心,再拿她的薪水,控制他的胃,再将他的脚绑上一条细细的长

线放他在视力所及的地方走走,”呵,这个偏执又控制欲强的女人,让人窒息,哪里来的爱

啊?

果然,爱的力量是吸引,幸又不幸的是,他们同时被爱神和死神看上,也许,可爱的人就是

如此的受欢迎吧。可三毛已非雨季的三毛,她爱生命,她不想死,她爱荷西,她爱父母,她

爱上帝赐予的一切,尽管她自由到并不信仰上帝。弗兰克尔说“幸福的人可以感受到有些人

一辈子都尝不到的苦果。”三毛尝到了,她是最幸福的人。

关于三毛,她只生活了48年,感觉她的一辈子却比某些人的一生还要漫长。她噙着不知名的泪水从雨季走来,未婚夫猝逝,她决意随风飘荡,飘着飘着,沙漠里降落一颗蒲公英。她

是仙人掌,插哪哪活,她是不死的极乐鸟。三毛,像一只萤火虫,与另一支久等的大胡子萤

火虫相遇,微光辐散到他们飞过的每一刻沙砾,他们乐此不疲,或许是光囊在他们的肚子里,他们天生如此。死神是个吝啬的小气鬼,他必须要走了,她怎么办?她能怎么办?别说你有

多坚强,少有人能体会。三毛说“荷西有两个爱人,一个是我,一个是海。”爱他的她给了

他极致的自由。谁也看不见沙漠里百合花瓣上的露珠,晶莹美丽。

似乎,她还是她,那个天涯浪子。中南美洲归来,她《万水千山走遍》,1989年首次回大陆

家乡,她才知,萤火虫的微光已经温暖了整个中国,1990年,完成自己的第一部中文剧本

《滚滚红尘》,1991年1月4日清晨,她静静的归于她热爱的滚滚尘土,享年48岁。君生

我未生,我生君已去,唉唉唉,o(︶︿︶)o 唉

关于三毛,不看照片,你是难以想象这个古灵精怪的丫头,这个歇斯底里的神经质女孩,这

个偷看女人洗澡的亚洲女人,这个梳着两个大辫子,不拘一格的波西米亚女郎,这个“好似

一个君王”的三毛,慢慢坐下轮胎做的圆椅垫里,会是个什么样的样子?看了照片之后,大

家会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呵呵,若是生在当下,我想我会爱上她。

特别喜欢《月河》里的那一段“‘但是,船在你那边,沈,只要你试一试,,沈,什么时候

你会放你的小舟来渡我?’他捂着脸低低的说道,她知道自己不会写回信了,真的,船在他

那边,在我,只有年年月月的等候了。”

第四篇:论三毛的情感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三毛的情感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谢锦雯

指导教师:阿鲁曼

(2004级汉语言文学)

【摘 要】三毛是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她的思想融合了西方的文化精髓,她用随意朴实的笔调来描写自己生活的真实的方方面面,她用超凡的文学功底和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人生生活的真谛.而三毛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因为她所具有独特卓立的,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极端敏感的神经质性格,三毛个性偏激一波三折的感情经历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历经生活的磨难,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曲折的情感经历则是成就她文学创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三毛 情感经历 文学创作 影响

On about San Mao’s Emotion Experience Influence on Her Works of Literature

XIE Jin-wen Instructor:A Lu-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Grade 2004)

Abstract: San Mao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this century whose thought merge into essence of western culture.She describe the every aspect of the true life in freely and plain tone and use the outstanding of the literature power and distinctive write skills in order to let th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true essence of the life.The reason that San Mao obtains great achievement in literature is that her nervousness, sensitiveness,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affect her in writing.However, after she passes though countess tribulations, San Mao’s tortuous experience in love made her life lastly forever in reader’s eyes.In case, studying is a flagstone which can let San Mao walking up to the literature career journey is a platform which provide she to getting the inexhaustible matter, writing is a tool which can make her life to showing the most impressive mien.The critical point to make her literature success is the circuitous emotion experience.Key words: San Mao

Emotional experience

Literature

Impact

引言

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三毛的文学创作观,与她情感经历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一 三毛的情感经历对创作观的影响

三毛创作风格随意洒脱、不拘一格、新颖独特,她不愿被文字束缚,并赋予死板的文字无限的生命力,她把写作当成游戏,当成感悟享受生活的过程。这也正和她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氛围的自由,父母的理解和关怀让她形成了随意、洒脱、自由的文学创作笔调。三毛曾明确宣称,写作只是她的游戏之

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一样,她的写作观更多的来自于她的人生观。三毛说过她是游戏人生„„她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对于她而言,画画、种菜、种花是一种游戏,做丈夫、做妻子、做父母更是一种游戏,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基于一次次的情感经历。幼年时期,由于受到数学老师的不公平对待,三毛开始了长达七年的自闭生活。她不再去学校,而是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生性极度敏感的三毛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等到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她的父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使女儿走出自闭症,走出狭窄的暗角。父亲不仅亲自教她古典文学和英文,还请人教她学钢琴、学山水画、习花鸟。十六岁,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出校园,在开明父母的理解支持下开始了在家自由学习。由那个自我封闭的三毛变为开朗、自信的三毛。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领悟了一切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从偏执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以往的个性和人生有了一个大的反拨,她做了自己过去的叛徒。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生命过程中,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她都愿意尝尝是什么滋味,人生才会无遗憾。她开始有情有致的去爱人,有滋有味的享受生命,有真有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

需要指出的是,三毛文学创作观念,主要突出在一个“真”字上。在她的笔下,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爱,总是那样热热闹闹,充满温暖的色调。和其他一些女作家笔下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相比,可羡而更可爱,可望而更可及。三毛作品的成功,更在于她知道以实情感人,坦白真诚,对于感情的描写,没有太多的粉饰,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三毛的作品,被人称为“不写爱情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青年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温馨爱情。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她到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既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而作为第一对在沙漠里公证结婚的夫妻,他们的婚礼如同他们的爱情一般,既没有洁白的婚纱礼服,更没有鲜艳的玫瑰。让人觉得这对夫妻的品位不凡,更让人看到了他们在平凡和艰苦中寻找爱的乐趣的浪漫气质。

对于写作,她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只是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品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就完了,就写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她并非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玩世”,也不是写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涂鸦。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那是一生的执着。潇洒天涯的同时,伴随着艰苦、单调的沙漠人生;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正是对三毛文学苦心的证明。只不过三毛出于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写作观,把这份人生历练和写作艰辛都变成了宝贵的生命方式和生命体验,被世人认为的“苦”,也就成为作者自得的“乐”。在此意义上,喜爱“游戏人生”,能玩味生之欢悦快乐,享受生命的各种滋味,也不失为一种聪明和达观。敢于在自由自在的境界中纵情山水,放眼人生,驰骋笔墨,挥洒情感,以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来拓展人生的空间。它所显示的是一个彻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胸襟和力量,也是她真正魅力所在。

二 三毛情感经历对文体创作形式的影响 就三毛的作品文体而言,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笔尖总是蘸满感情,并带着作为女性作家所特有的温柔亲切、委婉细腻。如《哭泣的骆驼》中,表现三毛对摩洛哥侵略者的憎恨,对撒哈拉威人为民族独立而战斗的赞颂,对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夫妇的敬爱与同情,都是通过三毛的“感情用笔”来表现的。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三毛把对丈夫荷西的追忆、眷恋和怀念写得那样情深意切,哀伤感人。袒露真情实感的抒情,体现出一种真挚的美,所以常常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三毛的的作品既然不以描写大众人生、揭露社会问题为己任,对于自我人生的抒写,就很容易成为她创作的中心。三毛一再强调,她的文章就是她的生活。她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她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就前者而言,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发个人志趣,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三位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并把阅读评价直接导向作者本人。

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她初期的作品,是从17岁顾福生老师鼓励她创作开始,到22岁远走他乡之间那段时间发表的小说散文,收集在《雨季不再来》中。代表作为:《惑》、《异国之恋》、《雨季不再来》。这些作品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与感受。那时的三毛,人生阅历有限,视野也还不够开阔,其作品体现出一种“苍弱”的青涩,但其个人化的遐想和伤感,却已能让读者深深理解一个少女的内心世界。三毛后期的作品,是她离开撒哈拉以后的创作,大都是散文、小故事、书信及语录式的东西,也有剧本。包括:《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倾城》、《我的宝贝》、《谈心》、《随想》、《闹学记》、《滚滚红尘》等等。比起撒哈拉时期写的散文,比起撒哈拉式的“轰动”,这些作品就显得平淡无奇了。当然,这也与三毛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在丧夫之后,三毛独自回到了台湾,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并同时从事写作。于是,生活的历练在她身上变成了一种淡泊和内敛。但在她后期的作品中,仍时时流露出她真挚的情感——对父母、家庭;对学生、朋友;对社会、对国家民族„„

对于三毛作品的文体形式,其浪迹天涯的旅行见闻,有人称之为流记;其篇篇有我,独抒性灵,挥洒自如的率性之作,有人称之为散文;其奇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化的人物塑造,有人称之为小说;其自我的纪实色彩,有人称之为私小说;其本人则称之为“自传”。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三毛的创作实际呢?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在文体上,除了《万水千山走遍》等少数文章明显地带有游记色彩,但更多的篇什,虽涉及到旅行的题材,作品的整体风貌却远非游记所能涵盖。三毛对于单纯的景致,一向不感兴趣,她所关注的是与人生融合的大自然,是刻着文化印迹的生命景观。所以,特定地域中的人、浸润在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最令她钟情。如同作者自白:“我不爱‘景’,我爱‘人’。”三毛的作品,在文学精神上,更多的得自散文的艺术精髓。就表现自我的人生、个性、人格色彩等方面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言及三毛的作品容量与表现手段,散文这种文体又似乎难以企及其丰富。但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抛离了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在自叙传的色彩上,它与虚构的小说区别开来,而在“小说”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传记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身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

有人说是撒哈拉成就了三毛,也有人说是与荷西的爱情成就了三毛,其实,归根结底,是真性真情成就了三毛。这就围绕三毛自我为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撷取素材,并通过小说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这种真实地描写自我的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远比游记和散文来得丰富;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人生真实往往胜于文学虚构;文体类型方面,这种文体又每每长于传记。,三毛采用这种方式来创作,显然具有一种自我的、大众传播效应的文体优势。

放眼三毛的文学创作,而自我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我”——三毛——echo构成三位一体的形象,她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作品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小说表现的主角。三毛曾说过她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她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她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她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她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她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从作品的主题发掘来看,执著于写“我”。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心灵的震颤。透过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物和自然的关系均系一身!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从受到老师当众羞辱惩罚走向心灵自闭的少女时代,到选择绘画与写作,把自我“滋润浇灌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的生命时光,《雨季不再来》这部作品集中呈现的是三毛感伤的雨季人生;从撒哈拉沙漠的定居到万水千山的流浪,在《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集子里,三毛传奇人生引人入胜;从处处留情的青春萌动到矢志不移的神仙伴侣,到《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而透过23本呕心沥血写成的作品集,三毛的笔耕人生足迹又清晰可见。三毛的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

结语

作家司马中原曾提到过,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而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三毛是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她的思想融合了西方的文化精髓,她用随意朴实的笔调来描写自己生活的真实的方方面面,她用超凡的文学功底和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人生生活的真谛.而三毛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因为她所具有独特卓立的,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极端敏感的神经质性格,三毛个性偏激一波三折的感情经历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历经生活的磨难,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而曲折的情感经历则是成就她文学创作的关键所在。

我爱三毛、爱她的曲折离奇的情感经历、爱她随意洒脱不愿束缚的个性、爱她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创作风格。我知道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三毛出现,因为谁也无法还原、感受她那样的生活情感经历,正是三毛的丰富曲折的情感经历促成了她文学创作的成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三毛。

第五篇:我与校讯通情感历程

我与校讯通情感历程

说起校讯通我就来气,花费钱买来妈妈对我的数落。我在学校里寄宿,也不知道班主任在校讯通里都写了些什么。因为校讯通的短信是直接发到我爸妈的手机上的,有什么消息他们都知道。在我看来,校讯通就是我的“罪证”,我在校有什么情况爸妈全都掌握。

就拿上个月考来说吧,我的英语不及格。本来我想,我在校不用家长签字,我也不告诉他们不就得了吗?谁知周末回家后,妈妈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问:“你没什么要说的吗?”我有点疑惑,心想妈妈怎么知道我的鞋坏了。“我的鞋坏了,你给我买个运动鞋吧!”“谁要给你买鞋,说说你的英语成绩怎么样?”——啊!该死的校讯通。没办法,我垂下了头低声说:“英语„„英„„语„„考了40分”。

最近妈妈一直监督和催促着我,让我读写英语。又到月考了,我生怕再考不好妈妈又不知怎样批评我,我真得很怕。等英语成绩发下来时,很意外我考了整整80多分班级第二。我高兴坏了,我多想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呀,这可关系到我的新运动鞋呀。到了家,我更意外地发现妈妈早已给我买了新运动鞋,说是奖励给我的。——啊!校讯通,原来是你给我报的喜啊!妈妈说:“老师还发来评语,说你最近进步特别大。乖女儿,晚上妈妈做好吃的慰劳你。

从这以后我真正的了解了校讯通的好处:如果你的学习不努力,你的父母能提前知道,在家里对你进行教导和帮助,使你提高学习;天气不好了,校讯通会提醒你多穿衣服,简直就是天气预报;你在学校的表现怎样,校讯通会告知你的父母,能让父母对你了解和放心;有时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校讯通也会告诉你;假期中间学校有什么事情,校讯通会及时地通知你;逢年过节,校讯通传达了老师对我们的祝福„„校讯通的好处有很多,关键在于你是怎样理解。

现在,我还会时不时地催促老师,及时把我的在校情况发给我的父母,好使我的父母了解他们的女儿,放心他们的女儿。

高臾一中八一班王瑶

2011年9月23日

下载三毛的情感历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毛的情感历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毛经典语录集锦

    三毛经典语录集锦 一、《说给自己听》 1、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

    三毛经典语录

    三毛经典语录 虽然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命结束的方式,可是我仍然拒绝死亡。 相思,像虫一样的慢慢啃噬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样的长,那么的黑,窗......

    三毛经典语录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锁上我的记忆,锁上我的忧伤,不再想你,怎么可能再想你,快乐是禁地,生死之后,找不到进......

    三毛经典语录

    三毛的经典语录1、锁上我的记忆,锁上我的忧伤,不再想你,怎么可能再想你,快乐是禁地,生死之后,找不到进去的钥匙 。2、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地前进,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

    三毛自学成才

    三毛自学成才 三毛本名陈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1948年底,举家迁居台湾。童年的三毛并未立志当一名作家,却喜爱美术,她幻想将来成为一位画家的妻子。三毛小时曾读......

    三毛简介

    三毛,原名陈懋平(mào)(后改名为陈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3月26日白羊座出生于重庆黄桷桠。卒于1991年1月4日,享年四十八岁。“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

    三毛简介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

    三毛 介绍[范文大全]

    个人资料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