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的教学笔记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的教学笔记
暑假中拜读了《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这本书,我认为在每一页中除了写着“爱心、良知、思考、责任”以外,还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也是除了“学识渊博、正直善良、很热爱学生”以外,还有“很有智慧”这一条。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个充满智慧的老师。我由衷地佩服作者,尊敬作者,因为作者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个个棘手的教育难题。从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无论是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还是在对优等生的培养中,除了他对学生有一颗负责任的爱心,还有他的智慧在里面。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而正确方式方法的选择就要靠我们的智慧,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育,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我们才能知学生所想,解学生所为,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让犯错误的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点 „„但是有许多时候,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从作者的教育手记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学生得学会尊重学生、表扬学生。做老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出现的问题。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还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多一点人情味,大人有时也会犯错,何况是还是孩子的学生呢。因此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许多时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强很多。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之爱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而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我们这一代成长于一个物质、精神都比较平淡的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游戏,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也没有更多的诱惑。在传统家庭的“双目”和“书中既有黄金屋,书中又有颜如玉”世俗观念的监管下,使我“安心”地读了一些书。读时字要一个个去认,句须一句句去理解,意要一段段去思索,思想也一步步地提高。没有精彩画面,也没有伴奏音乐,更没有旁白点拨,靠的是自己不断读、反复感、努力悟,终于成长为一名能引领他人走上阅读之路,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精神生活,纯炼思想境界,使他们继续乃至终身阅读书籍而不断成长的“灵魂的工程师”。
一.“念书”是成长阶梯 记得在我刚进学时的房间里,摆放着祖传的两只不稳的书柜,据说是爷爷特给我提供的条件,那里面全都是书。从连环画到康熙字典,应有尽有,曾有多少次抱书入眠,也曾有多少次单人关在家里,静静地沉 浸于书的海洋,在那里遨游、徜徉。小人书读到高兴处,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进入初中稍长大后读到情节悲伤处,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流下同情的眼泪;到了高中时读到幽默风趣处,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深奥之处,总要皱起眉头,冥思苦想,读到优美的词句,会动笔摘录,细细品味。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迪我,也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面对面的交谈,又像年轮一样一页一页地推着我渐渐地成长。特殊的条件,特别的环境促使我爱读书,因为书给予我知识和智慧,也给予了我情感和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读书使人成长,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二.“读书”是人生积累 回望巍巍中华五千年,有多少文人墨客对书籍情有独钟,对于读书,他们又有多么热烈的情怀。“眼前直下三千字,胸前全无一点尘”的诗境告诉我们,书是人性的净化器,给人心灵荡涤,使人大彻大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一声呼喊留给后代几多震撼,几多警觉!开始的读书,全凭自己的性情。《汪国真诗选》的优美文字让我感受生活之美、青春之美;《自然与人》,使我知道了自然界中不少的奥秘;《中华读书报》,让我了解了古今中外,惊叹这世界之大;以及中教师的经验文章,试着用别人成功的经验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用好奇、热情和青春的质朴开始着我教书育人的路,读书给了宽阔的教育视野。《工作像蚂蚁,生活象蝴蝶》读后,便没缘由地喜欢上了这句话:象蚂蚁一样工作,象蝴蝶那样生活。工作是生活的手段,其中有烦恼,有压力,也有快乐。但我们要把工作中的无奈化界,变成乐趣,在乐趣中完成工作,在工作中慢慢成长进步。正象蚂蚁那样,勤奋、执着,从一点一滴开始,由聚沙成塔。你也许会说,蚂蚁算什么,微小而脆弱,密密麻麻中不能彰显个性,可这就是生活,平凡人的生活。蝴蝶是从毛毛虫税变成的,这个过程是一种升华,从一种低的状态到高的境界的质变。这个过程中,有等待、探索、追求、期翼、盼望、喜悦,尽管等待的过程漫长,也有风雨,但绝不会因此而惋丧。因为梦想总是美好的,且就在不远的地方,生活正源于此。想必蝶的美丽也一定包含着毛毛虫的青涩和蛹的丑陋吧,所以如果最终可以拥有蝴蝶般美丽的生活,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快快舞动你翩翩的肢翅吧,让你的快乐和美丽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终将成为他们的快乐。
三.“教书”是气质升华 随着躁动青春的逐渐远去,我的读书也多了一份沉寂和思考,这段时间我最爱看哲学、杂文和生物学教育理论书籍。读《方法》,给了我学习和生活尤其是教学中方法论的指导;读《书屋》,让我感受着生活的哲理;读《杂文报》我学会了用思辩和批判的眼光对待一切,包括我教书育人的事业。读书,有时已经分不清是工作还是休息,但这个阶段的读书更多的是一种执着,读《中小学教材教学》,便有缘了解除所任教学科以外的学科教学;读《生物教与学》,让我能从课程的角度认识学科教学,近距离审视自己的教育;读《教育研究》让我能逐渐站在大教育观的背景下看待教育。艰难并愉悦地读着这些书,逐渐萌发并促使我作一些研究生物学科学素质培养的策略,并用执着撑起生物教学的一片原野,读书坚定了我教育研究的勇气。这期间,已不再满足阅读经验文章,期刊中的理论文章是我的最爱,每读到一篇有见地的理论文章,对我最近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有所印证和启迪时,总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激动,庆幸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时光和心情。我用思考的明灯照亮我教书育人前行的路,读书给了我教学 实践的自信。读原著读大师,是我读书的新目标,我希望从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们不朽的文字中,倾听他们的对话,感受圣贤的思想,这已经让我有了教书育人的虔诚。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种气质,更是一种修养,她是一种文化底蕴的折射,也是我们职业决定我们每个人应当具备的一种内蓄外扬的形象需求。不论你是否承认,我们在外人的眼中是一种饱经诗书代表,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秀才”。所以社会的大环境无形给我们找了一个得读书的理由。其实我们10多年的求学生涯,读过的书真是太多太多了,不说汗牛充栋,也得车筐累累。也许正是这些堆积如山的书籍,才放飞了我们的希望,实现了我们的梦想,成就了今天的我们。但当富有挑战的新世纪迎面扑来,富有激情的孩子们困惑的看着我们时,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与书为友,没有借口不去以书为鉴。激烈的新课改,崭新的师生关系,无处不在的教学资源,无所不能的培养对象,真的让我们眼花缭乱。咋办?——去读书吧。把古代的,当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不管他是魏书生还是苏霍姆林斯基,也不管是尝试教学法还是情景模式,让我们把这些前沿的、极富冲击力的新鲜事物当作奶酪一样去咀嚼她吧!因为她是一把金钥匙,她能帮我们开启困惑的大门,也能引领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既然今生我们有幸被书选中当作载体,去创造美丽的生活,注定一生与书纠缠,那就让书来武装我们的全身,改变我们的一生吧!真心的祝愿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给人一种气自华的感觉,那将是我们为人师的资本和骄傲。
第二篇: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一)这本书的书名在最开始就吸引了我的眼球,从学校发下时就很想看,但是由于工作较忙等多项理由而没翻阅过,每次都只能翻阅前章,并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阅读,直到一次放下手头的工作捧读这本书,深深地被书中的一个个平凡故事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
这本书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一个个朴素的故事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深埋心底的东西,一种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有些人感受不到的东西———爱。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感动,更为那一位位教师的教育事迹所折服。就这样,我被感动着、震撼着。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师生之情。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教育的读本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它给我们讲述了课堂对学生的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作用、批评和鼓励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培养学生养成属于自己的个性、教会老师如何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如何处理家校间更好的沟通。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二)其实在学生或者我们大家的心中,总会有那么一堂课,在大家的记忆中,无论时光怎样地冲刷,依然有着它朴质动人的光泽。它给予你人生最初的启蒙与指引,犹如苍穹中一颗永远不会隐退的星星,在漆黑的夜里,照亮你来时与要去的路。这使我在考虑,我有没有真的给予过学生这样一堂充满了无比智慧与心灵启迪的课?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还应有心灵的培养。所以,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开始一堂课,一定要记住,当你开口说话的瞬间,一个学生的一生,便自此改变了。
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让一双双纯净清澈的眼睛,不仅看到歪在的缤纷世界,更能窥测到内在的复杂灵魂。而能够让一个孩子自觉、自省,并进而消除心中的尘埃与晦暗。我们老师要懂得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巧妙的融入开启心灵的智慧。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抹明亮的微笑,一次诚挚的夸赞,都可以成为那帆船,引领着学生的心灵,渡过湍急的河道,驶抵那平稳开阔的海洋。所以我们更多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们对学生也是有直接影响的,要多鼓励学生,发挥教师本身的魅力。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三)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曾经也迷茫过,也生气过,当我们和学生讲道理讲不通时候,我们就会有恨铁不成钢的辛酸,就会去批评学生,忘记了要去鼓励他。其实批评与鼓励,是一对双生花,它们是生长在同一个枝头,汲取着同样源爱的汁液。适当的鼓励与批评形成一对和谐的桨,共同载着那舟楫上的学生,穿越波涛汹涌的海面。鼓励是那甘霖,落到一颗颗因为干旱而龟裂的欣赏,便会有花草,茂盛葳蕤。你一旦掌握了它,也便会找到了通往学生心中那条最短最通达的路。你所不经意间施予的一句称赞,一刻的注视,一点掌心的温度,都将会在学生的心中刻下深深的印痕。同样批评,也是一种需要你潜心学习的艺术。你可以选择狂风暴雨、暴跳如雷似的批评,也可以选择循循善诱、巧妙幽默的批评。只是,要记住,暴雨之后,平静的表象背后,是一株被强行折断枝杈的树、许久都不能修复的伤痕和蕴蓄其中潜滋暗长的反抗的力量;而润物细无声的批评,则会让一株树悄无声息地,成长为天地间被路人敬仰的笔直的白杨树。只要我们能在学生的心田中,播下最美好的种子。我们不能培育出全部一样的花朵,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是一个活泼生动的群体。所以当我们面对个性斐然的学生,我们萌生出的应该不是烦恼,而是骄傲,骄傲你可以与如此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生命怦然相遇。即使面对所谓的后进生,我们也应该用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们。也许那个在你的课上开小差、说悄悄话、制造哄笑声的学生,那个成绩摇摇欲坠到你懒得去管他的孩子,那个走出校园许多年后,有可能会在某个拐角,向你打招呼的孩子,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他也是一块温婉的玉石,只是你不肯花费更多的时间与耐心打磨。我们不能凭借一张试卷来定义他就是后进生,他只是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我们同样能把他精啄成一块玉石,一朵怒放的花儿。我们要用更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他们,来容忍他们的不足,来照耀他们。
当然对于学生的教育中,还有一个元素是不可以缺失的,那就是与家长的沟通。一个学生健康的成长,除了需要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历练,更离不开家长的恰当扶助。很多的时候,一个学生心理的波动与异常,常常可以从家长那里找到最直接的根源。而如何与家长沟通,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并不是单纯的告状、揭短与惩戒,进而伤害到学生的自尊,而是要正确对待自己与学生以及家长的关系,家长也需要多多的鼓励,才能拾起教育孩子的心,我们应该让打给家长的报喜的电话不断想起来,让家长自身的投入到我们这个教育的行列中来。这个是我们每个老师想到的但是可能有时候真的做的不足的地方,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加油啊!
这本书中给我的感触最深的还是书中体现出来的浓厚的师生情。师生情当是这个世间,与亲情、友情、爱情同等重要的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总习惯于站在讲台上,与学生隔出一个讲台桌的距离,而从没有想过,走下讲台,走到这群眼镜明亮、视线灵动的学生中间,听他们讲一讲心中的烦恼与忧愁,说一说学习的快乐与欣喜。与学生打成一片,并不是失去了老师的尊严与骄傲,而是可以在其上增添一抹愈加浓郁的芳香。走近你的学生吧,当你被他们簇拥时候,你找寻的,会在瞬间豁然敞开。希望我们每个老师在今后都能走近学生的心里,把爱传达给他们。
读《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有感
(四)我不喜欢什么大篇大理的书籍,而这本书第一眼就勾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它不是什么大师级别的高谈阔论,也不是什么教育家的有感而发,而是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的教育故事,也有一些记录着发生在最平实的课堂中的教育故事。
这本书纳括了最富感染力、最具震撼力的100多个中外教育艺术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贝,都闪耀着教师在育人某一方面的高超艺术。
看完这本书后,些许感受记录其下:
一、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机会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学会等待,等待你的努力浇灌,在学生身上绽放。学生需要时间来慢慢学会新的知识,学生需要时间来慢慢懂得如何运用,学生也同样需要机会要证明自己。《咱班没有小偷》中一个学生的168元不翼而飞,而教师给予了那位一时做错事的孩子机会,没有说出他的行为,并在他进步的时候鼓励他。
二、用欣赏的眼观看待每一个学生
如果你用心欣赏,会发现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美丽且富有生命。孩子们是这样,千个万个孩子就有千千万万个样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双生儿,每个人都鲜明地跳动在你眼前。《169颗幸运星》、《擦不掉的鼓励》就有教师对孩子欣赏的目光。《难忘的八个字》中描述的是长着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话结巴的小姑娘,受尽了世人不屑的目光,认为没有老师会喜欢自己,面对新老师的耳语测试,极端自卑而又有主见的她,本想故作聪明蒙混过关,却听到了老师真诚的话语:“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到她的心头,抚慰了她受伤的心灵,从而使她产生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三、与学生互相尊重
书中的《零分之约》、《最美丽的转身》、《难忘的八个字》等文章在我看来就是在叙述着尊重的主题。《零分之约》里问题少年在被老师宣布成绩的时候没有一点羞耻感。却在一年后,成功考到第一个零分,全班响起祝福的掌声时,脸红如枣,羞愧难当。《最美丽的转身》中对待叛逆的孩子另一位老师在语言的同等对待和行为上的无微关爱下,从生活的每个细小处让学生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终于等到了孩子的转变。有一条真理告诉我们:不管物质以何种形态存在于世,必定会由量变到质变。有时,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而如果及时弥补却能有比平常更奇妙的效果,就像《难忘的八个字》讲述的那种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出爱如己出的关怀能让一个人受益终身,学生在感激老师的同时选择了自己的未来、闯出了自己的事业更拥有了自己的幸福。而作为他们的老师,等的何尝不是能有一天,或在街头路口相遇时,从他们成熟的声音和从容淡定的眼神中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成功。
书中的精彩小故事还有数之不完,道之不尽的情节与内容,我也需要再继续我的阅读之旅。其实阅读这些小故事是件另人轻松且愉快的事,100多个教育故事并不是100多种教育的解决之道,而是100多次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
第三篇: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寒冷的冬天是难熬的,但今年的寒假却因为一本书,让我的心一直很温暖,这本书叫《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从书名不难看出,这是一本会触动人的内心的书籍,它讲述了很多教育过程中感动的故事,对我来说,也产生了不小的震撼。
平时很少能够仔细地阅读某一本书,因为工作忙碌,也因为对长篇大论没有耐心好好品味,而这本书却用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将一个个不平凡的教育思想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虚伪的说教,用最平实的故事,用最贴近教学的故事,把我这个年轻教师的心真正的感动了。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真心体味教育的意义,把自己的心交给教育,用自己的心去教育,用自己的心去感动孩子们的心灵。
其中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老师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她为全班每个学生都取了一个绰号,但与以往带有批评、讽刺意味的绰号不同,她取得绰号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有点而取的,很受学生欢迎。比如唱歌好的叫“百灵鸟”,喜欢画画的叫“小画家”,爱讲故事的叫“故事大王”,跑得快的叫“小刘翔”……这些绰号把每个学生的主要特点都描述了出来,都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肯定与赏识,不仅学生受到了激励,获得了自信,而且还使他们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希望得到认可,学生也不例外,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导师,不仅要努力塑造好学生的美好心灵,同时也要懂得欣赏每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鼓励代替批评,用心灵感动心灵,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优点,长大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实很多故事的背景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能遇到的,但最终的效果却很少能像书里说的那样,原因就在于教育的过程不同。教育绝对不等于批评,而批评,也是需要潜心学习的艺术。面对尚未成年,处在心灵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们,自制力差,不懂事等问题确实存在,如何更好地引导,将犯错的孩子引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老师们平时应该思考的问题。《咱班没有小偷》中一个学生的钱不翼而飞,老师没有把做错事的孩子的行为公诸于众,而是在他进步的时候鼓励他,给了他更多的机会。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从心灵的最深处感受的老师美好的心灵,并对他漫长的人生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让一双双纯净清澈的眼睛,不仅看到歪在的缤纷世界,更能窥测到内在的复杂灵魂。而能够让一个孩子自觉、自省,并进而消除心中的尘埃与晦暗。我们老师要懂得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开启心灵的智慧。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抹明亮的微笑,一次诚挚的夸赞,都可以成为那帆船,引领着学生的心灵,渡过湍急的河道,驶抵那平稳开阔的海洋。
第四篇:《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的读后感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的读后感
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阅读,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这个寒假学校给每个老师都发了一本书--《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这是一本耐人寻味而又感人至深的书。书中选取了很多看似很小的教育故事,有关学生的,有关老师的,还有关亲人的。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爱。
在教育中用心欣赏,才会发现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美丽且富有生命。孩子们就是这样,千个万个孩子就有千千万万个样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双生儿,每个人都鲜明地跳动在你眼前。《优点单》、《你们都是优秀的》就有教师对孩子欣赏的目光。《请你大声说话》中描述的是一个五岁前口齿伶俐的小男孩因为学结巴男人说话使自己也变成了说话结巴,上学后他最怕老师提问,因为他一开口,课堂里就充满了笑声,他难堪极了,尴尬极了。后来中学开学的第一天,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提问他时,他仍旧低着头小声说“我,我说话结巴!”但是语文老师好像没有听见他的话:“请你大声点,请你大声说话!”他第一次遇到没有人情味、蛮不讲理的老师。他有点愤怒地抬起头来,赌气似的结结巴巴大声回答了问题。以后,老师经常提问他回答问题,经历提问的次数多了,回答问题时候也流利多了。在他14岁时,他说话不再结巴了,他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语文老师一手导演和造就的。
这本书中给我的感触最深的还是书中体现出来的浓厚的师生情。师生情当是这个世间,与亲情、友情、爱情同等重要的情感。走下讲台,走到这群眼镜明亮、视线灵动的学生中间,听他们讲一讲心中的烦恼与忧愁,说一说学习的快乐与欣喜。与学生打成一片,并不是失去了老师的尊严与骄傲,而是可以在其上增添一抹愈加浓郁的芳香。走近你的学生吧,当你被他们簇拥时候,你找寻的,会在瞬间豁然敞开。希望我们每个老师在今后都能走近学生的心里,把爱传达给他们,加油!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的读后感
第五篇:《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有感
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阅读,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这个寒假学校给每个老师都发了一本书--《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这是一本耐人寻味而又感人至深的书。书中选取了很多看似很平凡,实则爱意深沉的教育故事。
读完这些故事掩卷深思,其中第二辑《心中那个最好的班主任》让我受益颇多,让我学习到了自己不曾想到过的班主任教育艺术,也第一次真正地意识到班主任的重大意义.如果学校是一辆飞驰的汽车,那么班主任就是汽车上极具重要意义的方向盘,假如方向盘失灵了,那么影响的不只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极有可能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当上了班主任,本人也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后妈”。当班主任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绝非易事。看完本书后,我觉得要当好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充分了解学生、搞好班队建设、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培育良好的班风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成为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仅要有将军的风度与睿智,懂得如何从容训练他的兵士, 同时又具有母亲的温柔,朋友的豁达。我并不是一个魅力非凡的班主任,但是我愿意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忘不了《难忘的八个字》中描述的长着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话结巴的小姑娘,她受尽了世人不屑的目光,认为没有老师会喜欢自己,面对新老师的耳语测试,极端自卑而又有主见的她,本想故作聪明蒙混过关,却听到了老师真诚的话语:“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到她的心头,抚慰了她受伤的心灵,从而使她产生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片叶子,如果你用心欣赏,会发现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美丽且富有生命。孩子们就是这样,千个万个孩子就有千千万万个样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双生儿,每个人都鲜明地跳动在你眼前。学会欣赏你的每一个孩子吧!有爱同行,他们的未来注定不会孤独。
与书中众多的教育故事所述对比,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实在是让人惭愧!身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但是要教给学生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及良好的情操素养感化学生,从而使学生懂得如何的待人接物及学习生活,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好适应社会也从而才能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一个只会埋头苦读的而不识时世的愚人!
书中的精彩小故事还有数之不完,道之不尽的情节与内容,我也需要再继续我的阅读之旅。在此引用故事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分享共勉:其实,我们也需要那样一个梦,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都将会遇到一位或者一些他日必定登上人生高峰的人,只不过我们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能够遇上他们。所以,我们不妨把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看成是与众不同的人,看成是未来的世界领袖,或许我们也会因此而变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