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论文 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及原因

时间:2019-05-13 06:4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楼梦赏析论文 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及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楼梦赏析论文 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及原因》。

第一篇:红楼梦赏析论文 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及原因

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及原因

摘要:以往我们说到《红楼梦》里的杰出女性,往往忽略了贾母,其实,贾母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个,她不仅是宝玉和黛玉的‚保护神‛,而且是贾府‚正义力量‛的代表。而高鹗在后四十回把贾母写成抛弃林黛玉,支持宝玉和宝钗结合的主谋就成为了他最大的败笔,不仅违背了贾母的性格逻辑,而且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关键词:贾母,贾宝玉,红楼梦,金玉良缘

读过红楼的都知道,在红楼梦中,宝玉的婚事一直是贾府上下最重视的一件事,原因很简单,贾宝玉是这个家族的继承者,是这个家族将来兴衰的决定者,是所有贾家人未来生活的希望,他的婚事自然会得到其他事情不能比的重视。那么。作为最疼爱宝玉的贾母,贾家最大的掌权人,贾母又是何态度呢?她支持的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呢?原因又是什么?

虽然在高鹗的续写中,贾母是哄骗宝玉与宝钗成亲的主谋,但从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我们不难看出,贾母一直是支持宝玉与黛玉的,甚至为此多次破除金玉良缘的说法。我从书中找到了下面的证据。

所谓的‚金玉良缘‛就是王夫人、薛姨妈这对王家的姐妹为结成儿女亲家的目的而策划的一起阴谋,参与者还有薛宝钗、莺儿以及周瑞家的。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人的身份,莺儿是宝钗的丫头,周瑞家的是王夫人从娘家带来的陪房,清一色的‚王家人‛,我们不妨将这个阴谋的策划者称之为‚王氏集团‛。

从‚金玉良缘‛阴谋实施的过程来看,是相当成功的。不仅搅得宝玉和黛玉吵吵闹闹,而且也着实让贾母大伤脑筋。而更可怕的是,居然连贾妃也参与了进来,‚王氏集团‛的力量不可谓不强大。小说第二十九回,贾妃要贾府到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顺带着把端午节的礼物也送来了,其中宝玉和宝钗的就是一样的。这当然是有深意的,就连宝玉也坐不住了,说:‚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其实,这已经是一种强烈的暗示了。首先,表明贾妃也已经参与到了‚金玉良缘‛的阴谋当中,并且赞成宝玉和宝钗结合;其次,从贾妃省亲到送端午节礼物这段时间,王夫人肯定已经争取到了作为皇妃的大女儿的支持;第三,把端午节的礼物与到清虚观打醮联系起来,那么这次打醮肯定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打醮。

为什么这样说呢?

1、贾母要去而王夫人不去。按照以往规矩,几乎都是贾母到那里王夫人就陪到那里的,而这次王夫人竟不去,理由是:‚一则身上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其实,这已经含有向贾母‚示威‛的意思。不仅搬贾妃出来压人,而且开始‚耍大牌‛,说身体不适。为什么?因为在王夫人看来,既然贾妃首肯了宝玉和宝钗,贾母就只有投降让步的份了。

2、王夫人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王夫人在得知自己不去而贾母要去,而且要多带人去的时候,王夫人‚笑道:‘还是那么高兴。’‛言外之意就是,看到贾妃不同意宝玉、黛玉结合而赞成宝玉、宝钗结合,老太太应该郁闷才对,怎么还那么高兴呢?而且,冷嘲热讽、幸灾乐祸的‚敌意‛表露无遗。

3、王夫人不去就是为了避嫌,而且,她还发话:‚有要逛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这已经表明清虚观打醮是阴谋的一个部分了,王夫人想要贾母好看。

这些,难道贾母看不出来?不!贾母肯定看出来了。她不仅要去,而且看见大家都要去,‚越发心中欢喜‛。为什么?因为她要在清虚观破解‚金玉良缘‛的阴谋,当然人去得越多越好,而且‚又打发人去请了薛姨妈‛,这位‚金玉良缘‛阴谋的另一位主谋也去。

那么,清虚观打醮到底有没有猫腻呢?有,就是那个当年宝玉的祖父荣国公的‚出家替身‛张道士‚突然‛为宝玉‚提亲‛。说是一户人家的小姐‚今年十五岁了‛,而且‚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宝玉。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就在小说第二十二回,薛宝钗刚过了十五岁的生日,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巧合‛,而且宝钗的模样智慧、薛家的根基家当,当然也配得上宝玉和贾家。这不是暗指宝钗又是指谁呢?

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小说在此处的行文,张道士的提亲没有任何铺垫,是很生硬的转过来的,就像在完成某种使命。如果,我们知道了张道士的另外一些身份就会更加相信上述判断了。张道士这人不简单,‚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也就是说,他是和皇室有着密切联系的‚御用道士‛,那么他此番提亲是贾妃安排的也未可知了。再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是张道士主动向贾珍提出要‚拜见‛贾母的,主动当然就有目的,而‚提亲‛就是目的。

因此,张道士的所谓‚提亲‛,已经不仅是暗示,而且是赤裸裸的想‚逼迫‛贾母同意宝钗和宝玉的婚事。

现在,贾府中的‚王氏集团‛、贾妃以及当今的‚御用神仙‛都在要求贾母做出让步和妥协,大有‚泰山压顶乌云摧城‛之势。可是,他们低估了历经风雨的贾母。贾母既然敢来,而且要求人多多益善,就说明她已经决定做出一个了断。只见贾母轻描淡写的说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穷家子,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难得好的。‛

这段话有三层意思:

1、针锋相对。你们不是老拿和尚来编排‚金玉良缘‛吗?好,我也胡诌一个和尚,他说宝玉不能早娶,于是一切皆成泡影;

2、金玉不就是说门户相当富贵般配吗?我偏不,穷也没关系,只要模样性格好就行,这样金玉相配的说法就被否定了;

3、谁也别动,宝玉的婚事得我老太太说了算,主动权在我这儿。

好一个贾母,难道不是临变不惊深谋远虑力挽狂澜的再世瑜亮?‚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的气派何等的智慧。

不惟如此,在张道士献上的一盘物品中,‚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

史湘云配着个金麒麟,贾母岂会不知道?她为什么要拿起那个麒麟这么问?而且问是‚谁家的孩子‛。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我家宝玉的‚玉‛是‚命‛里带来的,是真的,什么金呀却是到处都有,是可以‚造‛的,是‚谁家的孩子‛都可以有的,比如已经订婚的史湘云也有。这就再一次尖锐而含蓄的指出了‚金玉良缘‛的虚伪性。而且,她的高妙之处在于让聪明的宝钗都上了当,主动来回答这个问题。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金玉良缘‛阴谋被贾母在不动声色中平息了下去。现在,王夫人该知道贾母当初为什么那么愿意去,为什么那么高兴了吧。贾母真的想去吗?不是,一旦她目的达到,立即撤退。三天的打醮,第二天就不去了,理由有两个:

1、宝玉不高兴张道士提亲;

2、黛玉中暑了。那就是在告诉‚王氏集团‛,宝玉、黛玉仍然是她的‚心肝‛,地位并没有变,纵然抬出皇妃和神仙也是没有用的。

好一个足智多谋的老太太。以往我们说到《红楼梦》里的杰出女性,往往忽略了贾母,其实,贾母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个,她不仅是宝玉和黛玉的‚保护神‛,而且是贾府‚正义力量‛的代表。而高鹗在后四十回把贾母写成抛弃林黛玉,支持宝玉和宝钗结合的主谋就成为了他最大的败笔,不仅违背了贾母的性格逻辑,而且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说完了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以及对木石前盟的支持,接下来就该想想这是为什么了,为什么贾母不支持贤良淑德,读书明理,品格端方,行为豁达,能帮助宝玉读书考取功名的薛宝钗呢?这于她对宝玉振兴家业的期望是否不符呢?贾母也有自己的原因。

从事实上,如果找到了贾母力主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的理由,其实也就找到了贾母反对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合的原因,因为这两个问题在某种程度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可以互证的。

首先,薛家的‚失德‛会连累贾家。

薛蟠的胡作非为使他在送妹妹薛宝钗进京‚待选‛的时刻依然惹出一场人命官司案,和这样的家庭联姻,是要冒很大政治风险的。尤其是已经把荣衰兴辱完全寄托在‚贤德妃‛贾元春身上的贾府。我们知道,贾府的三个当家男人都不太成气候,世袭了爵位的贾珍和贾赦都是混帐不成器的东西,稍微能干一点的贾政由于要从底层干起官职也不高,只是个副厅级干部。因此,贾府是凭借历来‚有德之家‛的名声和贾元春的‚德才表现‛才得以和当今皇上沾上亲戚关系的。因此,任何‚失德‛的胡作非为都有可能对贾府的地位产生不良影响。而薛家,在薛父早亡,薛蟠胡闹的情况下,是不会有任何‚德才表现‛的。薛宝钗才因为哥哥的胡闹而‚落选‛,贾府岂会不有所顾忌。可以肯定的是,反对和薛家结亲的,不止贾母一人,应该还有贾政。而这是为‚短见‛的王夫人所看不到的。应该说,贾母的选择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

其次,从当时的情况看,‚王家‛的势力其实已经几乎完全渗透到了荣国府。贾母主张宝玉和黛玉结婚,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极端的疼爱林黛玉,也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本人的性格及其价值取向,其实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就是阻挠王夫人企图全盘控制荣国府的企图。王夫人是贾政的妻子,而她的侄女王熙风是荣国府长房长孙贾链的妻子,也就是说,荣国府实际的‚内当家‛的已经是清一色的‚王家人‛了。如果宝玉再娶了薛宝钗,表面上宝钗是薛家人,但其实还是王夫人的侄女,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王家人‛。诺大一个荣国府的儿子辈和孙辈,竟然有三个‚王家人‛作媳妇,这样的局面,是贾母不愿意看到的。一来显得好像贾家人都找不到好女孩了,只能找王家的;二来也过于彰显王家的势力了;三来王夫人的权势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大,甚至威胁到贾母的地位。从贾母的角度,她当然愿意用与自己有亲密血亲关系的林黛玉来抵消王夫人的‚权力扩张‛。

第三,薛家退而求其次选择宝玉也是贾母不能容忍的。

谁都知道,贾宝玉是贾母引以为豪的孙子,而他并不是薛家结亲的首选,薛宝钗的第一目标是像贾元春那样进入皇宫成为皇帝身边的人,以图光宗耀祖。只是第一目标落空才想到了贾宝玉,就好像是退而求其次一样,这是贾母不能够忍受的。

第四,贾母要为林黛玉的未来考虑。

贾母确实疼爱林黛玉,贾母疼爱林黛玉,当然就必须为林黛玉的未来考虑,在她看来,要让自己的外孙女不受气、幸福,宝玉是可以托付终生的最好人选。贾母一生最为牵挂的,就是宝玉和黛玉,尤其是黛玉,因为她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因此,黛玉的未来早就已经成为老太太的一块心病。而把黛玉托付给宝玉,在贾母看来是最妥当的。一来自己唯一有血缘关系的外孙女有了依靠;二来林家虽然人丁不旺,但有世袭列侯和科举出身的双重名声,于贾府无害而且有益。

第五,宝黛确实具有深厚坚实的感情基础。

由于林黛玉五岁即来到贾府,并且与贾宝玉一起在贾母的庇护下生活,不仅他们二人有极为深厚坚实的感情基础,而且贾母也了解和理解并赞同这种感情(不然早把他们分开了)。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从贾母决定接林黛玉来贾府居住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在为宝黛的最终结合打基础了,让两个小人儿跟着自己‚同吃同住‛、‚耳鬓厮磨‛。

第六,薛宝钗表现出来的城府是贾母所不欣赏的。

贾母为人开朗风趣热情,她并不喜欢薛宝钗的城府,而且,由于薛宝钗受薛姨妈的指示参与到了‚金玉良缘‛行动中,更加让贾母对薛宝钗的人品产生了怀疑。而薛宝钗对于金钏之死处理意见,虽然绝密,但以老太太的精明,不可能不有所察觉。这些,都让贾母对薛宝钗抱有戒备心理。

第七,王夫人等对林黛玉逼迫过甚。

以王夫人为首的‚王氏集团‛以精心策划‚金玉良缘‛为主线,对懵懂无知、孤苦伶仃而又为贾母深爱的林黛玉威逼折磨过甚,手段过于阴险下作,引起了贾母的‚义愤‛和‚反感‛。

在我看来,正是上述原因导致了贾母坚决坚定的站在宝玉和黛玉一边,决心促成他们的婚姻。

第二篇:《红楼梦》贾母思维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红楼梦》贾母思维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徐汉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红楼梦》中的贾母一生宽仁厚泽,在禁赌上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与措施,凡参赌者在薪酬中扣除三月月银,其目的就是为了惩治赌博恶习。在家产上被政府抄家后,将自己毕生的积累实行开箱倒笼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赈济后世。在传承遗产上,创新遗产隔代传承的方法,直接将自己的陪嫁品汉代玉传给了孙子辈的宝玉。但在贾母身后安葬时,还落了个“丧与其易”的结局,其目的是为了贾府永葆康宁。

关键词:红楼梦;禁赌罚薪;传承遗产;结局悲惨;会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禁赌罚薪,净化社会

贾老太太为了在大观园中禁赌“查得大头家三人,小头家八人,聚赌者通共二十多人,都带来见贾母,跪在院内磕响头求饶。贾母先问大头家名姓和钱之多少。原来这三个大头家,一个就是林之孝的两姨亲家,一个就是园内厨房内柳家媳妇之妹,一个就是迎春之乳母。这是三个为首的,余者不能多记。贾母便命将骰子牌一并烧毁,所有的钱入官分散与众人,将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钱,拨圃厕行内。又将林之孝家的申饬了一番。”[1]584从这个禁赌故事中可知以下情况:第一,参加赌博人数之众,贾府园中的大赌头有三人,小赌头有八人,参赌者二十多人,合计起来有大约三十多人。第二,赌头的资历都是一些无名小辈,从名录中可以看出没有政府官员和学生,说明那个时代的政府官员和学生的素质还是很高的,不能与社会上的不文明活动。第三,赌博的工具是骰子和纸牌,证明贾府的赌博方式都是一些大众化的赌博方式。第四,贾府惩罚赌博人员的手段是,首先将赌资分给参赌群众。二是对为首者打四十大板教训一顿。三是将赌头赶出大观园,永远不得入内。四是将参赌者每人大打二十大板,取消三个月的工资,参加义务劳动打扫厕所卫生和为大观园苗圃草地清除杂草。第五,将林之孝的妻子送交法律部门处理。可见贾母为了下定决心治理贾府文化生活,其工作力度如此之高。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利用麻将和扑克进行赌博的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政府在每年春节期间也在进行电视教育,而且还通过参赌者现身说法,但这些麻友们牌友们还是乐此不疲。这些人认为打麻将、斗地主、玩扑克只是娱乐而已,这就需要政府加强教育力度,以期提高群众的认识能力,自觉反赌禁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2]笔者认为利用打麻将、玩扑克、斗地主的方式进行赌博的风气不好,败坏了党风、国风、民风,在当前的和谐社会构建中,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否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的建设。自觉的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普及科学知识,参与体育活动,注重人文素质建设,弘扬红色文化,弘扬经典文化,弘扬经典戏曲,弘扬经典歌曲,弘扬经典武术,今天的人们能否达到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人们所宣传的琴棋书画无所不及,歌词诗赋无所不通,谈点看点不断,欢歌笑语不绝。通过贾母对贾府烧骰、责打、罚款等一列禁财措施,事迹现象,其本质是为了防微杜渐,为了推进精神文明,我们财务会计人员应该通过贾府禁财这一事实现象,“多一些镜鉴对照,少一点自以为是;多一些从长计议,少一点短期行为;多一些历史责任,少一点

[3]个人得失;多一些沉稳从容,少一点浮躁盲动。” 加强专业素养的沉淀与积累,提高会 1

计服务质量。

2、传承遗产,力求保险

贾老太太的传家宝实施隔代传给的方法是一大创举。贾老太太晚年时期在病重期间,心疼孙子宝玉,又想起孙媳妇宝钗孝顺,忽然想起一件东西,便叫鸳鸯开了箱子,取出祖上所遗留下来的一个汉玉块,虽不及宝玉出生时从腹中带出来的那块玉石好,挂在身上却也稀罕。贾老太太向鸳鸯说道:“你那里知道,这块玉还是祖爷爷给我老太爷,老太爷疼我,临出嫁的时候叫了我去亲身递给我的。还说这玉是汉时所佩的东西,很贵重,你拿着就象见了我的一样。我那时还小,拿了来也不当什么,便撩在箱子里。到了这里,我见咱们家的东西也多,这算得什么,从没带过,一撩便撩了六十多年。今儿见宝玉这样孝顺,他又丢了一块玉,故此想着拿出来给他,也象是祖上给我的意思。”[1]873一时宝玉请了安,贾母便喜欢道:“你过来,我给你一件东西瞧瞧,宝玉走到床前,贾母便把那块汉玉递给宝玉。”[1]874由此可见,古代老人将贵重财产都要传承到下代人的优良传统。因为贾母终生疼爱宝玉,所以传给了宝玉。这种遗产传授法在封建社会可能是第一例。哪怕在今天,这种家庭财产分配制度可能也是一种创举,只要遗产人愿意将财产赠送给谁就该谁受益,这种高度文明的举止,值得弘扬光大传承永远。可见,贾老太太能够做到福、寿、才、德四字兼全,“其福其寿,因为稀有,其少年理家事迹,虽不能知,然听其临终遗言说心实吃亏四字,仁厚诚实,德可概全;现其严查赌博,洞悉弊端,分散余财,井井有条,才亦可见一班,可称四字兼全。”[4]从会计学角度视角观察,贾老太太没有搞一平二调三平衡这只是一种客观现象,而是采用了重点项目重点扶持的政策,因为贾宝玉是一个重点工程,所以贾老太太的投资偏好有所侧重于重点工程,其本质是为了财产权益保险起见。在二O一O年十月二十八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以第三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5]

3、开箱倒笼,宽仁厚泽

在贾门史氏集团主要成员的家财被政府抄走后,其生活必然困难。至此,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决定“开箱倒笼”,将她做媳妇到如今积攒(个人积累)的东西(财产)都拿出来,又叫贾赦、贾政、贾珍等,一一的分派说:“这是现有的银子,交贾赦三千两,你拿二千两(银子)去做你的盘费(路费)使用,留一千(两银子)给太太(邢夫人)另用。这三千(两银子)给珍儿(贾珍),你只许拿一千(两银子)去,留下二千(两银子)交你媳妇过日子。仍旧各自度日,房子是(住)在一处,饭食各自吃罢。四丫头(惜春)将来的亲事(婚姻大事)还是我的事(由我负担)。只可怜凤丫头(王熙凤)操心(经营)了一辈子,如今弄得精光,也给她三千两(银子),叫她自己收着(使用),不许琏儿用(指贾琏是王熙凤的丈夫),如今她还病得神昏气丧,叫平儿(指王熙凤的丫环)来拿去。这是你祖父留下来的衣服,还有我少年穿的衣服首饰,如今我用不着。男的呢,叫大老爷、珍儿、琏儿、蓉儿拿去分了,女的呢,叫大太太,珍儿媳妇、凤丫头拿了分去。这五百两银子交给琏儿,明年将林丫头(黛玉)的棺材送回南去。”[1]855从这里可以看出,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将她毕生的积蓄全部贡献出来了,分配给了她的儿孙们以解燃眉之急。第一,贾门史氏集团董事长向贾赦大儿子一家资助三千两银子,其中:二千两银子用于贾赦的路费,还有一千两银子交给大儿媳妇作零用钱。因为大儿贾赦违法违纪被政府没收了财产,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资金帮助。第二,向贾珍大孙子资助三千两银子,其中,二千两银子给大孙媳妇用于日常生活费用,贾珍拿一千两银子使用。因贾珍违法乱纪,同样受到了连累和查处。第三,四丫头(贾惜春)的出嫁资金由贾老太太全权负责出嫁费用,“满破三五千两(银子)”估 2

计也少不了三千两银子或许是五千两银子。第四,给王熙凤资助三千两银子,但不许贾琏使用。因为贾琏与王熙凤掌管贾门史氏集团的财务大权,在财务上有贪污公款和利用公款发放高利贷的不利证据,被政府将违法部分的财产全部收缴走了,所以穷困潦倒,需要资金运作。第五,给贾琏五百两银子,计划明年春天将林黛玉的棺木送回她的南方老家去安葬,落叶归根,入土为安,体现了一个集团董事长抚恤和告慰亡灵的心情。第六,贾老太太还将她丈夫以及她的衣服和首饰,叫亲人们拿去分配了事。笔者估计贾老太爷和贾老太太的衣物首饰可折算价值大概也在三千两银子左右吧!第七,贾老太太叫贾政道:“你说现在还该着人的使用(应付账款),这是少不得(归还人家的债务)的,你叫拿这金子变卖还上。”(债务)[1]855在这里,书中并没有写出具体的负债数据,只知道贾老太太给他二儿子贾政的还债货币是金子,其主要用途是用于归还贾门史氏集团的历年欠账,但这个债务数据是个谜,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从贾门史氏集团总经理王熙凤的丈夫贾琏的感叹中有这么一句话“这会子再发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由此可以推断,贾门史氏集团的债务可能就是三二百万两银子或者就在三二百万两金子之间。第八,“宝玉已经成了家,我剩下这些金银等物,大约还值几千两银子,这是都给宝玉的了。”[1]856在这里,作者也未写出具体数据,据笔者的折中测算原则,大概有个四至五千两银子吧,或者至少也是一个三千两银子,因为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在集团成员财产分配中基本上没有厚此薄彼的“个人偏向”,其人均数额基本上都是三千两银子。第九,“珠儿媳妇向来教敬我,兰儿也好,我也分给他们些。”[1]856至于到底分了多少(银子)?笔者猜想,每人大概一千两银子吧,但至少也有个五百两银子,其理论依据是因为珠儿媳妇是贾门史氏集团第四代外姓人,兰儿是贾门史氏集团第五代人,不可能分给多少银子。据笔者初步统计,在这次“开箱倒笼”事件中,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散掉了她毕生积累的财富可能在二万两银子至三万两银子之间,相当于一个贾元春政府高级官员省亲工程的一半造价,“按照一两白银等于今天的人民币二百元概算。”[4]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四百万元至六百万元之间,或者说在五百万元人民币左右。在上述九个赈济现象中,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完全是按照具体情况实施具体对待的原则进行分配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基本上每个小集团都是按照三千两银子分配的,但是每一个小集团的每一个人的具体分配额度又不径相同。这种分配方案既避免了每个小集团之间因分配不公而产生相互攀比的现象,同时又避免了相互之间产生怨恨的根源,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三公”原则的精神本质。可见,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的理财思路是十分清晰的、透彻的、合情的、合理的,是难能可贵的,也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与学习。

4、明确责任,努力减负

对于贾门史氏集团房屋固定资产的处理意见有两个:第一,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向贾赦、贾政、贾珍、邢夫人宣布,同时还有鸳鸯这个会计在场作证,说道:“仍旧各自度日,房子是(住)在一处,饭食各自吃罢。”在这里,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已经明确地向她的隶属成员发布了现行规定,房屋资产一律不作调整,仍然按照原来的入住情况进行居住。不得变更,保持人心稳定。但在吃饭的问题上,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主张分灶吃饭,分田单干,各吃各的饭,以便划分责任界限,克服吃大锅饭的现象,其动机就是为了调动贾门史氏集团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主张自食其力,为贾门史氏集团科学发展和继续发展奠定自食其力的思想基础。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主张把大观园的园子交给政府,从根本上减轻了机构重叠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如今虽说咱们这房子不入官,你(指贾政)到底把这园子交了(政府)才好。那些田地原交琏儿清理(破产清算),(现在)该卖的卖,该留的留,断不[1]856要支架子做空头。”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笔者认为,大观园除房屋建筑物外,还有许多 3

桥亭、楼阁、树竹林子、鲜花苗圃、水渠道路等固定资产,至于这些公共性的固定资产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主张交给政府,把人民的财产归还给劳动人民。至于田地产权“该卖的卖,该留的留”,也就说:除养活贾府现有人口的责任田以外,其多余部分田地产权在无人经管或经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变卖、租赁、承包等方式与方法,去处理贾门史氏集团的田地产权,以免做“空头”架子,造成抛荒田或产量低下等不良现象的产生,避免虚假繁荣现象。这种明晰经济责任界限,转变生活观念的做法,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支撑。在清理债务方面。第一,在债权债务方面其应收账款还有“江南甄家还有几两银子,二(王夫人)太太那里收着,该叫人就送(收款函)去罢。”[1]856在一个豪门贵族行将穷困潦倒的时候,作为贾府的董事长而言,头脑还是如此的清醒,仍然还知道贾门史氏集团有应收账款尚未追讨回来,便吩咐由王夫人这位经理为主要责任人去追回这笔应收账款的尾欠部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王经理的为人是值得董事长所信赖的。第二,在应付账款债务方面,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对贾政吩咐道“你说现在还该着人的使用(指应付账款),这个少不得的。你叫拿这金子变卖偿还。”可见。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的社会责任很强,法制观念也很强,诚信意识也很强,在贾门史氏集团财力困难的情况下,而且还要用她毕生积累下来的金子叫二儿子贾政变卖成货币去归还人家的债务。在封建社会里,可见这种“欠债还钱”的道义或法制观念是深入人心的,是难能可贵的,是可歌可泣的。由此,贾老太太这个董事长的散余财而明大义的举动现象,对清理债权债务会计文化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5、厚养薄葬,其易为顺

在贾府被政府抄家后,开箱倒笼,散尽余额,但还留了一点东西,“我所剩的东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余的都给我伏侍的丫头。”[1]856由此可见贾母给自己留下了去世后做安葬使用的资产。但究竟是什么书中没有具体交待。笔者认为只不过是一些银两或手饰、服装之类的高级消费品或装饰品而已,但至少也有一、二千两价值的财产物质。有一天,贾老太太“脸变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岁。第一,礼部奏闻,主上深仁厚译,念及世代功勋,又系元妃祖母,赏银一千两,相当于人民币二十万元,是一份厚礼,谕礼部主祭。第二,贾母生前的服务员鸳鸯向王熙凤总会计诉苦,老太太的事一应内外都是二爷和二奶奶办,这种银子是老太太留下的,老太太这一辈子也没有糟蹋过什么银钱,如今临了这件大事(去世),必得求二奶奶体面面的办一办才好。[1]879老太太一生过着官府人家的正常生活,既没有过度消费也没有透支消费,老太太的一生是俭朴的一生。第三,鸳鸯向王熙凤诉说老爷(贾政)的意思。我方才听见老爷(贾政)说什么诗云子曰,我不懂;又说什么丧与其易,宁戚,我听不明白。我问宝二奶奶,说是老爷的意思,老太太的丧事只要悲切才是真孝,不必糜费图好看念头。[1]879老太太的二儿子贾政认为老人应该“厚养薄葬”,生前要给老人吃好、穿暖,心情舒畅,儿女们要孝顺老人就好。当老人去世后,就不必要进行铺张浪费,求虚荣、求体面、求风光,应该是化悲痛为力量。第四,贾琏报怨说:“现在外头棚扛上要支百(两)银子,这会子还没有发出来,我要去他们都说有,先叫外头办了回来再算(赊购)。你想这些奴才们有钱的早溜了,按着册子叫去,有的说告病,有的说下庄子去了。走不动的有几个,只有赚钱的能耐,还有赔钱的本事么。”凤

[1]880姐听了,呆了半天,说道:“这还办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是贾府的资金来源到了穷山恶水的地方,或已到了油干灯熄之时,若大个贾府居然拿不出几百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十多万元。二是老太太的丧事居然还要进行赊账处理。三是贾府的儿孙们此时此刻怎么就不进行分摊贾老太太的丧事费用?先造一份预算,然后由各大房各小房按直系关系的层次分摊丧葬费用。四是贾府的人心已经涣散,验印了一句古话:“坐吃山空”,“树倒猢

[1]878

[1]855 4

狲散”这样一条哲理。怎么按着贾府的住户花名册就找不到人呢,有的人病了,有的人出差去了,有的人走不动了,没有一点向心力、凝聚力,这种现象在贾府出现未免有点太唐突了,太不可思议了。请问,人心是肉长的吗?想当初贾老太太分配财产时,人人有份,只是多少不等而已,今天当贾老太太去世时,各受益人作为还礼也得把老人安葬好。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要加强文明教育。第五,众人道:老太太这项(丧葬费用)银子不在二爷(贾琏)手里吗?王熙凤道:“你们回来问管事的便知道了。”众人道:“怨不得我们听见外头男人抱怨说这么件大事,咱们一点摸不着,净当苦差!叫人怎么能齐心呢?”[1]882说明王熙凤手里根本没有办理贾母的费用了,钱财在贾琏之手,这就是一笔糊涂账。笔者在这里也百思不得其解,贾老太太一生精明,生前还为自己日后作古留下了一些棺木银子费用,并且实行了专款专用原则,为什么贾琏不能讲求诚信,为老人安葬用钱呢,这实属一种千古之谜,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查明。既使贾琏贪污了贾老太太的棺木银子费用,仅贾老太太去世时,政府送来的抚恤金就是一千两银子,这个银子作为老太太的安葬费也应该差不多了。为什么如此低调如此小气,如此勤俭节约,如此艰苦奋斗。笔者认为,其易为顺是现象,厚养薄葬是本质。至此,笔者对贾老太太的评价是:名誉名声犹在;利益利事皆空。进缴存该,实事求是,更难得亮节高风,修身洁行,年年荣获模范奖;慈爱辛劳,永垂典彰,最伤心春辉隐曜,亲恩未报,朝朝徒为纸墨悲。作为后世人对先人的思念是:思思念念,时时事事,牵牵挂挂,馨香祷祝仙游之人;园园忆忆,处处件件真真切切虔心珍藏慈母之物。以化悲痛为力量,化思念为智慧,在风雨兼程中走好我们的路,克难奋进让善良的老人含笑九泉。

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描述了当时社会管理的进步思想,“为后世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6]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87:584-882.[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0.[3]王松.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很有必要[J].人民日报缩印合订本(上半月),2011(2):7.[4]张驰.红楼梦中人[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73.[5]胡锦涛.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J].人民日报缩印合订本(上半月),2011(2):16.[6]徐汉峰.古典小说《红楼梦》对清代财务管理文化的贡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8-140.作者署名:徐汉峰

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玉泉路17号 邮政编码:432000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xu-hanfeng@163.com 若采用若修改需要纸介质文本,请回复本邮箱

作者简介:徐汉峰(1952—)男,汉族,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会计文化,高职教育。

下载红楼梦赏析论文 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及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楼梦赏析论文 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及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