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9月
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等,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 长:郝玉林
副组长:王 森 王满怀
成 员: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等
三、活动要求
1、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参加;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4、开展大课间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
5、开展课外体育竞赛活动;
四、形式内容
(一)课间操
1、组织形式: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以班级为单位,在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的引领下进行。
2、具体内容:
广播操、打口袋、跳绳、分组活动等形式。
(二)课外体育活动
1、全校性体育活动:(1)组织形式:下午第三节课后进行(各年级每周不少于2次)。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令性,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
(2)具体内容:每周体育教师另制订出活动计划
2、校运动队训练:普及与提高要相结合。体育竞赛是展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窗口,相关教师要支持学生参加运动队训练,教练员要尽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训练的成效,完成学校下达的竞赛指标。
3、校级体育竞赛活动:(1)50米比赛
(2)跳长绳比赛
(3)400米比赛(4)跳高比赛(5)跳绳比赛
五、安全措施 课间操——
1、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不宜过大;
2、应以轻松愉快的活动为主;
3、动作要正确、到位,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大幅度。课外体育活动——
1、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以防受伤和便于恢复;
2、器械练习要注意保护和帮助,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活动场地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注意安全。
六、激励机制
1、将各年级、各班级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对失职人员要追究责任。
2、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竞赛活动,推动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每学期初,体育组即制订出全校的学期竞赛计划,并下达相关单位
2009年9月
第二篇: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大竹县观音中学2020年课外体育活动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活动质量,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平均水平。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同时把“阳光体育运动”与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二、目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满足学生兴趣、要求、意向的活动形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和自由空间。加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计划有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和运动水平,为更高层次的体育运动学习或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目标
1、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要求教师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
2、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在实处。
3、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4、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举行班级循环赛、师生友谊赛等各种比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增进友谊,构建尊师爱生的和谐校园。
5、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达到人人有特点,生生有特长。
四、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安全第一原则。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行政值周、班主任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或采取以年级为单位分组活动的形式;或把体育训练、体育竞赛、自由活动有机结合的形式;或分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等各单项体育运动的形式等等,制定活动计划,合理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4、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德育、体育、特色创建活动融为一体。
6、创新型原则。通过创新游戏,寓教于乐;通过地方特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7、另外,我们要遵循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适量性、渐进性、经常性原则,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章规定,保证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组织机构
组长:陈海波
副组长:刘先锋
吴旭林
成 员:李厚平
周川
邱明真
张航
六、组织形式和具体内容:
1、全校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令性,是
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
(2)具体内容:开展健身跑活动,另可根据学期计划制订出体育比赛型活动计划(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班级篮球、乒乓球、广播操比赛、羽毛球、长跑赛等)。
2、班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在没有具体安排全校性体育活动时,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组织和体育教师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直接负责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全校性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
(2)具体内容:篮球、乒乓球、踢毽、投沙包、跳绳、跑步、实心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体育运动项目,由各班自定、自选。
3、个人体育活动:
在不能参加全校性体育活动或在班级体育活动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余体育活动。
4、校运动队训练:
普及与提高要相结合。体育竞赛是展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窗口,班主任老师要支持学生参加运动队训练,体育教练员要尽好自己的职责,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训练的成效,完成学校下达的竞赛指标。
七、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
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要记入学生档案。同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及时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反馈给家长,对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差异提出好的解决方法,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按照要求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
八、其它要求和说明:
1、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全校学生都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参加。
3、各班应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科任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活动时间,轮到活动班级应提前到场地准备,不得无故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4、各班在完成全校性体育活动后,应根据本班实际,科学合理的规划活动内容,认真组织开展(若有体育类竞赛活动安排时除外)。
5、体育教师须按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6、活动中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尽量减少器材的损坏和人员的损伤程度。
观音中学
2020年9月
第三篇: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怀宁县职教中心2017年课外体育活动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活动质量,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平均水平。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同时把“阳光体育运动”与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二、目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满足学生兴趣、要求、意向的活动形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和自由空间。加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计划有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和运动水平,为更高层次的体育运动学习或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目标
1、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要求教师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
2、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在实处。
3、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4、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举行班级循环赛、师生友谊赛等各种比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增进友谊,构建尊师爱生的和谐校园。
5、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达到人人有特点,生生有特长。
四、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全面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3、安全第一原则。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行政值周、班主任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或采取以年级为单位分组活动的形式;或把体育训练、体育竞赛、自由活动有机结合的形式;或分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等各单项体育运动的形式等等,制定活动计划,合理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5、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德育、体育、特色创建活动融为一体。
6、创新型原则。通过创新游戏,寓教于乐;通过地方特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7、另外,我们要遵循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适量性、渐进性、经常性原则,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章规定,保证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组织机构
组长:郝浩军
副组长:肖国林
汪世和
成 员:徐志清
鲁
浩
徐舒平
倪仁志
蔡静静
将作胜
程文华
各班级班主任
校学生会
六、组织形式和具体内容:
1、全校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令性,是 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
(2)具体内容:开展健身跑活动,另可根据学期计划制订出体育比赛型活动计划(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班级篮球赛、乒乓球、广播操比赛、跳绳踢毽比赛、长跑赛等)。
2、班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在没有具体安排全校性体育活动时,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组织和体育教师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直接负责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全校性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
(2)具体内容:篮球、乒乓球、踢毽、投沙包、跳绳、跑步、实心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体育运动项目,由各班自定、自选。
3、个人体育活动:
在不能参加全校性体育活动或在班级体育活动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余体育活动。
4、校运动队训练:
普及与提高要相结合。体育竞赛是展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窗口,班主任老师要支持学生参加运动队训练,体育教练员要尽好自己的职责,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训练的成效,完成学校下达的竞赛指标。
七、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
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要记入学生档案。同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及时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反馈给家长,对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差异提出好的解决方法,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按照要求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
八、其它要求和说明:
1、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全校学生都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参加。
3、各班应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科任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活动时间,轮到活动班级应提前到场地准备,不得无故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4、各班在完成全校性体育活动后,应根据本班实际,科学合理的规划活动内容,认真组织开展(若有体育类竞赛活动安排时除外)。
5、班主任为各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直接责任人,要做好督促和组织管理工作,各班每天活动前后均要集合,清点活动人数,不得迟到、早退和不参加活动。
6、体育教师须按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7、活动中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尽量减少器材的损坏和人员的损伤程度。
怀宁县职教中心 2017年9月
第四篇:2016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xx学校2016-2017学年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活动质量,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体育课外活动原则
1、寓教于乐原则:让学生运动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做人。
2、全面性原则: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3、多样性原则:活动内容形式多样,让学生有可挑选性。
4、安全性原则: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5、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活动,追求活动的实效性。
四、组织形式和具体内容:
1、全校性体育活动:(1)活动时间: 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小学部:下午4:15—5:15 中学部:下午5:10—6:10
(2)组织形式: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令性,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
(3)具体内容:开展健身跑活动,另可根据学期计划制订出体育节活动计划(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班级篮球赛、乒乓球、广播操比赛、跳绳踢毽比赛、12.9长跑等)。
2、班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一般安排在全校性体育活动之余进行。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组织和体育教师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直接负责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全校性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
(2)具体内容:篮球、乒乓球、踢毽、投沙包、跳绳、跑步、实心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体育运动项目,由各班自定、自选。
3、个人体育活动:在完成全校性体育活动及班级体育活动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余体育活动。
4、校运动队训练:普及与提高要相结合。体育竞赛是展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窗口,相关教师要支持学生参加运动队训练,教练员要尽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训练的成效,完成学校下达的竞赛指标。
五、检查与考核:
1、必须高度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并认真组织做好有关检查、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应包括学生实到人数、集队、跑步队形、徒手操、纪律等方面),要把各班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情况作为专项内容列入班级评比竞赛之中,未经学校批准不得随意取消活动。
2、值周教师协助体育组做好相关的检查考核工作。
3、每学期末由学校组织体育组对班级跑步活动进行达标考核验收,同时把成绩纳入班级考核和学生个人体育课成绩评定。
五、其它要求和说明:
1、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参加;
3、各班应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科任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活动时间,轮到活动班级应提前到场地准备,不得无故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4、各班在完成全校性体育活动后,应根据本班实际,科学合理的规划活动内容,认真组织开展(若有体育类竞赛活动安排时除外);
5、班主任为各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直接责任人,要做好督促和组织管理工作;
6、体育教师须按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六、对学生的管理:
1、除雨天(地面潮湿)和放假时间外,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全校学生都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开展活动,未经同意不能随意参加其他的活动项目。
3、各班每天活动前后均要集合,清点活动人数,不得迟到、早退和不参加活动。
4、体育委员活动前后,必须向本班班主任简要汇报参加活动人数、活动开展情况,组织部分学生归还体育器材。
5、爱护公物,不能损坏体育设备,对故意损坏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记过、赔款等处分。
6、活动中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尽量减少器材的损坏和人员的损伤程度。
七、体育课外活动项目设置
田径类:25米往返跑、50米跑、50米*8往返跑、400米跑、800米跑、100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等。
体操类:广播操、健身操、艺术体操、垫上运动、跳绳、踢毽等。
球类: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 其他类:拔河等小型比赛。
八、体育课外活动工作要求
(一)班主任
1、按时带领本班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
2、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在整个活动中,班主任带领、督促学生认真参加好活动课。
3、及时和体育教师取得联系,安排好活动内容。
(二)体育教师
1、体育课外活动的指导工作由相关年级的体育教师负责,体育教师按分管区域提前5分钟到达活动场地。
2、指导帮助体育委员带领本班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和素质练习。
3、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达标锻炼和做好小型竞赛裁判工作。若有小型比赛,体育教师负责裁判工作;无比赛活动,体育教师分区域定点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进行帮助保护。
(三)体育委员
1、负责活动前、后集中本班学生并考勤。
2、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和身体素质练习。
3、负责归还运动器材。
4、及时和班主任、体育教师联系,反映本班活动情况。
九、体育课外活动的考核与评价:
1、由各年级体育教师负责对本年级各班活动课的组织情况进行统计和督查,每月上报教导处一次,作为优秀班集体的评价依据之一。
2、由教导处安排专人对体育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记录和评价。
第五篇: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为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二、实施原则:
每天运动一小时,师生共同做运动。
三、实施目标:
1、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针对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自觉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不怕艰辛、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实施措施:
(1)体育课外活动项目相对指定。
(2)体育课外活动教学项目多样化。
(3)不同年级同时上课划分场地,多班级分批次开展活动。
(4)师生全员参加,共同活动,以年级安排表为准。
五、工作职责:
1、体育老师:在体育教研组长领导下,体育老师固定监测指挥班级活动的范围,协调指挥各班级按计划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2、班主任:按时到位,参与班级活动,维护活动秩序及安全,辅导学生,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3、年级组:协调指挥本年级每天课外体育活动的按时开展。
4、政教处:协调全校师生有序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坚持考勤工作。
六、班级活动组织:
1、从学校整体考虑,合理分配场地资源和管理资源,分阶段分项目实施。(详情见附表)
2、下午第三节课后(活动时间为35分钟),依据活动安排表的具体要求。由体育委员和班长到体育器材室领取相关器材,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到指定地点进行体育活动。
3、每一阶段结束后,学校将酌情进行比赛或汇演。
4、各班由体育委员负责集合队伍,清查人数;班长负责借还体育器材。
【篇二】
一、指导思想:
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为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体育课外活动中体现合作,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大课堂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目标和原则
1.目标
改革学校课外活动,优化课外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方法并自觉锻炼。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营造沸腾而有序的校园氛围。
2.原则
充分发挥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体育课外活动内容,合理安排体育课外活动的强度。师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员健身的目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场地少、学生多),因地制宜,制订可行方案,切实提高体育课外活动的效果。
三、活动形式
一至三年级各班以特色项目为主,自选项目为辅,班主任、配班老师组织学生在指定场地文明有序、安全地活动;四至六年级根据学生兴趣和场地要求分成若干社团,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训练活动。遇到雨天或者其他不适宜户外活动的情况,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参与室内活动。(星期三和星期五进行校级社团活动)
1.体育课外活动内容安排
2.体育课外活动场地划分
体育教师统一安排:
3.体育课外活动具体安排:
四、体育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体育课外活动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
2.各班要按时到达相关区域,不迟到不早退。
3.各班要在学校规定区域内活动,不得占用其他班级场地。
4.班主任要认真组织活动,做到不得脱岗,要加强管理,确保活动安全。
5.所需器材一般由学生自备,确需向器材室借用的,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归还。
五、时间安排及器材准备
时间:每天下午4:00---4:40
器材准备:
器材负责人:
六、组织结构:
1.领导小组
2.督察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