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时间:2019-05-13 06:5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第一篇:《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主备:于廷贵

校审:徐志梅

签审:秦志成使用时间: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1)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畅谈()铁锹()摄像机()海域()着陆()椭圆()观测()泯灭()厄运()发酵()啜泣()小憩()潜行()干涸()梦寐()

二、解释词语:

畅谈: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相提并论:

三、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家,本文选自。

四、认真阅读课文两遍,回答问题:

1、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导学:

1、预习成果展示:

教师听写字词,找四名学生板演。

2、合作探究:

(1)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3).“7月21日5点17分40秒”和“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是本文中两个精确到秒的时间数据,这是为什么?

(4).你如何理解“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3、课堂小结

4、作业 5学后反思

编号:YW-11-01-0

班级:

《科学24小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义。

2、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24小时”的科学知识。

3、感悟本文蕴涵的人生哲理。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语言。

2、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方法:运用合作交流与 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习准备:网上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论语〉十则》,在《论语》中孔子有句话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的是时间的无情流逝,用以劝告人们要珍惜光阴,抓紧工作。其实,时间老人是最公平的,他给每个人每一天的时间都是(学生回答24小时)?24小时是怎么来的呢?知道的同学请回答。作家田志伟写了一篇介绍“24小时”的科普小品文《科学24小时》,请同学们读课文,说说作者介绍了有关“24小时”的哪些知识。检查预习: 生字:注音 晨曦. 妩媚. 谆谆..诱导 屏.息聆.听 普照寰.宇 钥匙 暴风骤雨 震天撼地 解词:

1)晨曦: 2)妩媚: 3)屏息: 4)寰宇: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互动学习:

1、找出文中有关介绍“24小时”的科学知识。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整理。

(二)探究学习: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研究一下课文中介绍地理知识方式与我们学过的地理课本介绍地理知识的方式有何异同(学生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老师从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加以点拨。

三、揣摩本文语言特点:

1、结合课后练习二,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

2、找出各自喜欢的词句、段落,说出喜欢之理由(各抒己见)。

四、延伸拓展:

五、作业设置:

1、课下搜集、整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文。学后反思

第二篇: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_1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第二十四课

月亮上的足迹

导学目标

.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自主预习

一、字词积累

.易写错的字

昂(áng)首挺立

轨(guǐ)道

畅(chàng)谈

小心翼翼(yì)

狭窄(zhǎi)

海域(yù)

2.易读错的字

铁锹(qiāo)

溅落(jiàn)

椭(tuǒ)圆形

3.重点词语释义

操纵杆(gǎn)故障(zhàng)

c.液氢(qīng)休斯敦(dūn)

摄像(niâ)D.健步(jiàn)飞跃(yuâ)小心翼翼(yì)

2.探究性学习。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阅读后,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材料二: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月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l)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课后提高

一、积累与运用

.识字书写。

中国未来空间站命名为“天宫”。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名字,寄托了中国人对浩瀚宇宙的无限chōngjǐng。中国于XX年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XX年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已承载着我们的飞天梦想,莫定了我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

(l)按部首查字法,加点的字“郁”应查_______,读音为__________。

(2)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并将词语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无限

2.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3一7题。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

3.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5.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6.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7.拓展链接。

舱外航天服是一套防护和应急救生的复杂系统,用于保证宇航员出舱安全。目前,“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目标,而成功研制舱外航天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之一。

请你联系选文内容,说一说舱外航天服应具有哪些功能。

第三篇:月亮上的足迹(范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江西省峡江县金江中学 陈春生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2、想象作文 教学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月亮的诗、词、神话传说

2、学生搜索月亮相关的知识 教学设计、一、交流积累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诗词。

李白:《静夜诗》、《月下独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苏轼:《水调歌头》等名家诗词要求学生掌握。

2、全班交流: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吴刚砍月桂 玉兔捣药

二、新课导入

师:月亮,多么神奇的月亮啊!在我们古代,人们对于月亮有着不尽的遐想和眷念,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那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渴望探索月亮的产物。然而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呢?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在探索着这个问题,渴望揭开月球的秘密面纱。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让我们跟随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种震憾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三、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示意图如下。时 间 事 件 进 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 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 登月舱打开舱门 11点51分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飞船进入大气层

四、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 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后明确: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

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

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

(一)时间顺序 从第三段“这一年的7月16日”开始,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做了详细的交代,甚至连几分几秒都 写的清清楚楚,这就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对登月的全过程有个清晰的认识。

(二)语言方面 ①恰当的描述: 例如:在写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作者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争光,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这样的描述很能激发读者的想像。

②用数字说明; 例如:写火箭升空的的速度分别用6.8、7.67、10.5等数字,令我们遐想不已。还有写火箭升空后的时间词,也同样让我们遐想万千。

③叙述中有议论。如第4段中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写道:“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这足以说明这次登月之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还有第11段中在两名宇航员登月之后,写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这里再次强调了此次登月的意义。总之,这些议论性文字深化了我们对叙述的问题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比较它与课文的异同。

杨利伟太空生活记录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3年10月16日07: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开始了万众瞩目的太空之旅。

9时31分许:神舟”五号飞船的舱内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北京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杨利伟的声音在大厅中响起。在与医学监督医生通话时,他显得相当沉稳:“我感觉良好!”10时许:“神舟”五号飞船正在进行环绕地球的第一圈飞行。杨利伟得到指令,打开面罩,拿着书和笔,当他松开手时,笔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立即漂浮起来。

10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喀什测控站检测区域,杨利伟摘下手套,并解开系在膝盖下方的束缚带。大约10分钟后,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第二圈,杨利伟由卧姿改为坐姿,并通过圆形舷窗向外观测。

11时过后:杨利伟开始在太空中进餐,他一边看书,一边用捏挤包装袋的方式享用这顿不同寻常的午餐。据悉,食谱包括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用中药及滋补品制成的饮料等。

12时过后:杨利伟开始他在外太空的第一次休息。仰面躺卧的杨利伟表情沉静,他的这次酣眠持续了约3个小时。

15时52分至57分:杨利伟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变轨成功,进入距地球表面约343公里的圆形轨道。

17时过后:杨利伟从“神舟”五号飞船舷窗向外拍摄到的地球画面,非常清晰地显示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

17时26分:一场“天地对话”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和杨利伟之间开始进行。杨利伟浑厚的男中音清晰地回响在指挥大厅中:“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把后续工作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8时40分许:“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他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中说: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19时58分:杨利伟与家人通电话。

23时32分:杨利伟合上双眼休息。

23时45分:飞船进入第十一圈,杨利伟已睡得非常香甜。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六、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九年,而我国航天技术也已达到空前的进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对月球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但对月球的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还得靠不断成长中的大家,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七、延伸练习

①查找有关登月文字资料及视频,完成下面作业: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八、教学反思

1、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月亮的诗词、神话传说等有助于学生了解并丰富月亮文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班积极性。

2、延伸练习中要求学生查找有关登月的文字资料及视频,写一篇想象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者:陈春生

地址:江西省峡江县金江中学 邮编:331405 邮箱:chenchunshengchen@163.com 电话:***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19月亮上的足迹学案

19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2、提高理解、归纳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

3、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坚信有梦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学习重点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2.激发学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奥秘的兴趣。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相信只要有梦想最终就可以实现。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预习

1.了解月球及宇宙知识;搜集与太空相关的网站。2.正音

观测()海域()畅谈()

3、解释词语

指令: 神往: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在感受人类登上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感悟人类寻梦之旅,梳理人类登月这一故事梗概,然后用一句最简明的话表述文章内容(抓住要素)

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过程?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精读课文,依时间顺序列一事件进程表。

时间、事件进展

4、宇航员登月以后做了哪几件事?

5、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

6、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句议论性的语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7、作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拓展延伸

运用联想与想象写一段话(不少于200字)。

假如你成为中国第十代宇航员,经过漫长宇宙飞行,看到了一颗美丽的星球„

第五篇:月亮上的足迹学案刘素平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

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啊,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我说的是什么啊?(生:“月亮!”)

师:对!是月亮!平时我们大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啊? 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多么神奇的月亮啊!在我们古代,人们对于月亮有着不尽的遐想和眷念,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的传说故事。大家知道流传最广的是故事是什么故事吗?(生:“嫦娥奔月!”)

师:是的!是嫦娥奔月。那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渴望探索月亮的产物。然而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呢?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在探索着这个问题,渴望揭开月球的秘密。2007年10月24日18点1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迈开我国探索月球的第一步。然而对于人类对于月球的真正探索我们整整迟了39年。早在1969年7月21日,人类就成功的登上了月球,那是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是值得全人类庆贺的时刻!虽说时隔39年,但那一刻的震憾,那一刻的喜悦,至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的到。下面说让我们共同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那种被震憾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二、学习词语,利用工具书、结合语境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1、畅谈:

2、昂首挺立:

3、遥遥在望:

4、可望而不可即:

5、神往:

6、里程碑:

7、一叶孤舟: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下列问题。A、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B、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C、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D、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E、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在书中作眉批)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1)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展示、介绍。

(3)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第二课时(总

课时)

一、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二、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组织讨论:

1、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2、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3、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4、阅读下面几段文字,与同学讨论: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1)“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它星球的第一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 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奥尔德林)

(3)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地球,建立地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 月球上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能源发电,供应权地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何祚庥)

3、人类第一次成功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四、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

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

第三课时(总

课时)

一、拓展:

(一)、质疑: 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入体会。A、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B、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C、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D、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E、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二)、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师:(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三)、你对月亮知多少。(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1、同学们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查阅。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可以选择这一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协作小组(如以“月亮”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月亮传说组、月亮诗歌组、月亮美称组、月亮风俗组等,对科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登月组、月球概况组、月球之谜组等),2、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1)星空奇观(2)月球之谜(3)中国航天

(5)登月计划(5)阿波罗之旅(6)登月图集„„(5)师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二、作业

1、理解“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教材95页练习三创设情境,写一篇小作文。

3、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4、搜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整理到笔记本上。教学反思:

下载《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长足迹教案导学案范文合集

    成长足迹 学习目标: 1.感受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老师教导和同学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 导入: 播放嫦娥奔月动画视频 月亮上有着嫦娥、月兔和桂花树,月亮那么神秘美丽,你们有没有想象过自己能奔上月球呢?老师小时候总会想象自己有一天能像嫦娥一样奔向......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能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

    月亮上的足迹习题

    月亮上的足迹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课内语段阅读题 基础知识题 一、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里程碑(bēi) 狭小(xi2) 椭(suí)圆 B.悬(xi2n)在 操纵杆(g3n) 故障(zh4ng) C.液......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

    19月亮上足迹教案

    19 月亮上的足迹 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能力目标: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

    关于《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教学目标1、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3、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