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只听过思维导图?这个方法国外孩子从小在用,写作、说话再也不担心没思路!
只听过思维导图?这个方法国外孩子从小在用,写作、说话再也不担心没思路!
最近后台很多留言都提到了两个话题:
第一,怎样让孩子会说、解决写作难问题:孩子喜欢动手探索动手做,但是不喜欢说,或是不擅长表达,爸爸妈妈们表示有点担忧:如何提高孩子表达能力,包括写作能力,孩子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咋办?
第二,第二,如何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孩子喜欢做科学小实验、小制作,但似乎关注点就在动手玩的过程,并没有如家长预料的会进行有逻辑地思考,怎样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不是瞎玩?
有意思的是,两类问题看似属于不同方向,细思之下,问题2的提出,恰能为问题1的解决提供很棒的思路!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 很多表达能力弱的孩子,其实大脑并不缺失词汇和素材,然而这些词汇,最初就像一盘散落的珠子,杂乱无章地堆积在孩子的大脑中,导致孩子要么张口或下笔时一团乱麻,不知从何说起,要么东拉西扯、没有任何重点。而将这些杂乱的珠子串起来的能力就是语言组织能力,其实质是具备清晰的思维框架。
那么,对于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怎样在思考和表达时能有清晰的思路呢?
答案是:他们需要我们帮他们梳理一些简单实用的思维和表达的框架(模板),也就是你常听到的“套路”。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比思维导图更简单、可操作性强的框架。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都可以使用;并且能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它就是:Four Square Writing Method,有译为 “四方法”。在国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能让孩子打开写作思路的图形框架(graphic organizer)。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教孩子用四方法练习写作,一开始主要是小学生用,后来高年级学生都在用。其实你会发现幼儿园的孩子也完全能掌握。四方法写作,简单来说,就是五个方框,五句话...最基础的模板是这样的
◾ 1个主题(main idea, topic sentence)
◾ 3个支干(原因、证据、步骤等supportive evidence, details, reasons,steps...)
◾ 1个结论(summary,conclusion)
任何写作,都可以套进这个基本结构: 具体怎么操作?别急,一步一步来:
1、列要点 ◾ 1个主题:零食,◾ 3个例子:薯条、饼干、花生米 ◾ 1个总结:我爱吃零食。
去参观动物园回来,写个简单的观后感和大家交流:
“四方法”还能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尝试说清楚一个观点:
◾ 1个主题:学校是个好地方
◾ 3个理由:在这里学习,遇到朋友,操场好玩 ◾ 1个结论:我爱上学
有没有发现:这实际上已经开始在学写低幼版的“议论文”了!议论文,英美学校叫 Opinion Writing, 是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都是十分强调的文体,因为这种文体最实用。能让孩子学会有理有据地清晰表达自己的核心观点。在幼儿园或者家里,当你问孩子:“你认为呢?”孩子会告诉你一个观点。但是,当你追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时,某些孩子很难清晰讲出理由。很多家长和老师就会说,这孩子思路不是很清晰,但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么小年龄的孩子,你给他梳理思路的“支架”了吗? 请记住:孩子不是天生就会逻辑思维的,他需要不断地练习,而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得到有力的支架的引领,那么,他思维的触角会攀爬地更快。除了议论文,最常见练习的还有两种文体:记叙文(Narrative Writing)和说明文(Informative Writing)。来看看这个例子,假如要描写我最喜欢的季节、讲述春天,也可以使用“四方法”模板: 这里你会发现,在围绕 “春天”这个主题描述时,结构比前面要稍复杂一些:做了简单的二级和三级分类。◾ 春天分布的月份 ◾ 春天的天气 ◾ 春天穿的衣服 ◾ 春天参加的活动
然后:二级标题关键词下继续细节化: 月份细节:三、四、五月…… 最后:孩子再将短语变成句子、形成段落、完成故事。
别小瞧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能借助这样的框架能把脑袋里的信息有条理地梳理清楚并表达出来,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这就是写作的开始。
2、加细节
随着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经验的累积,孩子可说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在每一个方块里都能扩展出丰富的内容。也就是说,会用例子、经历、相关信息(example,experience……)去完成对一个论点的详细论述(elaboration)。比如,同样是描述季节,在第一步——列出要点之后:
再继续添加细节:(橙色字体)
主题:冬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
◾ 理由1:我喜欢下雪增加细节: 看见美丽的雪花 到处都是雪白的 帮助爸爸铲雪
◾ 理由2:可以在雪中嬉戏增加细节: 乘雪橇 堆雪人 造雪堡 ◾ 理由3:可以取暖增加细节: 喝热巧克力 坐在火炉边 依偎在温暖的棉被里 “四方法”可以用在各种生活场景里。比如,孩子要求养一只猫、买个玩具等等各种要求,很简单,你必须来说服我。比如: 1个主题:猫是一种很好的宠物 3个理由:
◾ 理由1:很好照料细节:能自我清理,还能掩埋好自己的排泄物 ◾ 理由2:能抓老鼠细节:省下灭鼠的支出,不需要捕鼠器
◾ 理由3:猫很可爱细节:猫很喜欢主人拍怕它、被挠时会发出可爱的叫声1个结论:养猫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在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长期和父母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的孩子会变得更“讲道理”,学会以理服人,自控能力也随之增强,何乐而不为呢?
【小提醒】爸爸妈妈们需要经常问问自己,有没有“一家两制”,要求孩子这样,自己却要享受“家长霸权”,你的建议有没有说明理由呢?
3、连接上
第三步就是选择合适的连接词,把各个方块的内容连接起来,实现意思(ideas)的转承启合,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比如,还是以前面那个主题为“冬天”的例子来说明:
冬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首先:我喜欢下雪并且,可以在雪中嬉戏最后,还可以用各种方式取暖
根据段落之间不同的逻辑关系,还可以用其他连接词,如:描述一个植物的生命周期,可以用:first、next、then、finally等表示步骤的连接词连接。所以,你会发现,5个框里的内容也并不都是“1个主题、3个支干、1个总结”这样的结构模式。
可以灵活变通,关键是学会“将一个核心主题拆解成若干有逻辑关系的支干”的方法,支干之间可以是并列、递进、因果等各种关系。四方法可以渗透在孩子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在一家出游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个旅行计划:12 大一点的孩子,做完一个科学小实验,还可以试着用来写“科学研究报告” ◾ 1个主题:要研究的问题◾ 3步过程:假设和理由、材料和步骤、观察和数据◾ 1个结论:研究结果
下次,孩子作文写不出来,简单,画一张这样的四方图,让他把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填进去,结构就出来了,思路就有了。下面这张图将“四方法”的三个步骤拆分为五步,集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