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高考的最新的议论文素材

时间:2019-05-13 06: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适合高考的最新的议论文素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适合高考的最新的议论文素材》。

第一篇:适合高考的最新的议论文素材

托尔斯泰都不读了,你为什么还怀念草婴?

陈村

导语:曾经以一己之力翻译托尔斯泰全集的草婴先生之故去,又引发了铺天盖地的悼念之声。评论人唐山认为,对于读着草婴本托尔斯泰、肖洛霍夫开始自觉的一代人来说,草婴是普通人触碰到自我灵魂的接引者,他的译笔唤醒了人们超凡脱俗的渴望,相比而言,接引者是谁、是否被铭记便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然而,在这个粗鄙主义彻底压倒精英文化的时代中,还有多少人在读托尔斯泰,又有多少人只读过托尔斯泰小说的梗概或者干脆闻所未闻,便宣称自己得到了草婴先生的恩惠?纪念接引者草婴先生,莫过于坚守他走过的道路,千万别让这条路被荒草所湮没,以至于再看不到曾经的路标。

刚听到草婴先生去世的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草婴是谁?然后便是铺天盖地的各种悼念之声,好像大家跟他都挺熟。

仔细算来,读过草婴先生翻译的5种书,分别是《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当代英雄》《静静的顿河》,但只记住了列夫·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和肖洛霍夫,没怎么注意草婴。

我是没资格评价翻译质量之类的,当年上中文系时,老托的书是必读,可拿起《安娜·卡列尼娜》,翻了几次又放下了——句子太长,人名太复杂,此外劣纸恶墨,看不了几页便头晕。那时出版社还会在书中夹张纸片,把书中人名各种变化开列在上面,往往读几行书,就要和纸片对一下,看究竟说的是谁。

后来功课催得急了,只好找相对薄一点的《复活》来看,没想到整整看了三遍,在相当时期,它都是我的枕边书,闲暇了,便翻几段出来读。

《复活》的句子仍然很长,人名仍然很怪。但读小说,这是第一次体会到,在休闲、有趣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作为人,还要思考该怎样活着,该怎样超越尘世给予的种种羁绊,因为还有一种精神生活值得追寻。

我曾以为,生活就是讨价还价、互相抱怨、锅碗瓢盆,就是每天必有的夫妻吵架和对孩子怒吼,就是无穷无尽的闲话与装蒜,而《复活》却给出了另外的可能,良知与责任仍然是重要的,我们无法逃过它的责罚,因为那些似乎沉睡的,终将醒来。

像我这样的一代人,基本在“圈”(juàn)中长大,从学校到家庭,再无其他世界,对于成人们说的所谓理想、伟大、永恒,只有被动地接受下来,可每次去扮演,都会以出丑、吃亏为结局。

确实也在反抗,但这反抗所依据的,是一个抄袭来的、虚假的理由。至少对于我,那时还想不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已被别人涂改,我以为那些是自己的想法,其实却是被人悄悄植入我头脑中的。

《复活》对于我,是迈入成人的一个台阶。

由《复活》而《安娜·卡列尼娜》,再到《战争与和平》,渐渐明白了列夫·托尔斯泰,明白了为什么说他是写实主义小说的巅峰。也正是从老托开始,渐渐对武侠小说有了厌倦,厌倦了那种只为表演而不为人生的花拳绣腿。

在没有体会到点心的精美时,窝头也是很可以吃的,但吃过了点心后,便觉得窝头太粗糙。精致有什么错呢?但我不幸生在一个粗鄙主义彻底压倒精英文化的时代中,嘲笑与恶骂成了最通行的艺术,被人人践行着,通过集体性的毁坏,人们获得了弑父般的快感。大家在反复宣称:哪有什么精神,那是吃多了撑的之后产生的幻觉;哪有什么文化,那是对大众的压迫;哪有什么高尚,那只是你装得更好而已;哪有什么爱情,那只是性冲动后被套牢„„

周作人先生曾说,自己身上总被一种“流氓鬼”所缠绕,其实,我们哪个人又不被“流氓鬼”所缠绕?可更多的人愿意称它为激情、勇气、真诚,或者革命。也许,再过一百年,我们才会明白列夫·托尔斯泰为何如此沉痛吧,当上帝不存在时,人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老托指出的路也许是错的,但老托的挣扎却是对的。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老托式的纠结中生存,也想过放下,可每次远离了这些挣扎,便发现自己无法再获得真实感。

如果说感恩于草婴先生,那就是他给了我这样的普通人以接引,让我明白了,这世界还有另一种存在,还有所1 谓灵魂。对于不断追寻着的内心,永恒就不再是一句谎言,就算所有人都不肯站出来作证,它也依然存在,也依然闪烁着光芒。

月光之明,需要眼睛的接引,远方之美,需要道路的接引,天地之大,需要向往的接引,思想之宏阔,需要智者的接引。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引者是谁,记住或忘却,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还渴望着超越凡俗,渴望着不被这琐碎的生活所埋没。

但,当你还沉浸在《神秘花园》的涂抹之乐中,为《小时代》的俊男靓女而尖叫,一边心灵鸡汤一边热泪盈眶,用小清新的名义贩卖浅薄时,纪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就算说上一万遍草婴先生伟大,又有什么意义?

真的怀疑,今天还有多少人在读老托,为老托而感动,而不是只看看故事梗概,便宣称自己得到了草婴先生的恩惠。如果老托真的被遗忘,真的被埋在那些悬疑、耽美、穿越的故事堆中,再也找不出来,那么,草婴先生一辈子的功业,也就被彻底抹去,除了名字之外,我们甚至无法搞清,先生是否曾在这个世界上活过。

纪念一位长者,就应坚守他曾走过的道路,千万别让这条路被荒草所湮没,以至于再看不到曾经的路标。更何况,这条路如此优美、如此深刻,它是通向人类文明深处的正途。

爱草婴先生,就去读他的书,纪念草婴先生,就去读他的书。

草婴先生瘦小的重(冯骥才)几年前的春天里,意外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一个沙哑的嗓音带着激动时的震颤在话筒里响着:“我刚读了你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叫我感动了好几天。”我问道:“您是哪一位?”他说:“我是草婴。”我颇为惊愕:“是大翻译家草婴先生?”话筒里说:“是草婴。”我情不自禁地说:“我才感动您一两天,可我被您感动了几十年。”

我自诩为草婴先生的最忠实的读者之一。从《顿河的故事》、《一个人的遭遇》到《复活》,我读过不止两三遍,甚至能背诵那些名著里一些精彩的段落。对翻译家的崇拜是异样的,你无法分出他们与原作者。比如傅雷和巴尔扎克,汝龙和契诃夫,李丹和雨果,草婴和托尔斯泰,还有肖洛霍夫。他们好像是一个人。你会深信不疑他们的译笔就是原文,这些译本就是那些异国的大师用中文写的!记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写长篇小说时,刚刚开禁了世界名著。出版社打算出一本契诃夫的小说选,但不知出于何故,没有去找专门翻译契诃夫的翻译家汝龙,而是想另请他人重译。为了确保译本质量,便从契诃夫的小说中选了《套中人》和《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两个短篇,分别交给几位俄文翻译家重译。这些译者皆是高手。谁知交稿后都不如汝龙那么传神,虽然译得像照片那样准确无误,但契诃夫本人好像从这些译文里跑走了。文学翻译就是这样——如果请汝龙来翻译肖洛霍夫或托尔斯泰,肯定很难达到草婴笔下的豪迈与深邃。甚至无法在稿纸上铺展出托尔斯泰像江河那样弯弯曲曲又流畅的长句子。然而契诃夫的精短、灵透与伤感,汝龙凭着标点就可以表达出来。究竟是什么可以使翻译家与原作者这样灵魂相通?是一种天性的契合吗?他们在外貌上也会有某些相似吗?这使我特别想见一见草婴先生。

几个月后去南通考察蓝印花布,途经上海。李小林说要宴请我。我说烦你请草婴先生来一起坐坐吧。谁想见面一怔:草婴竟是如此一位瘦小的老人。年已八旬的他虽然很健朗,腰板挺直,看上去却是那种典型的骨骼纤巧的南方文人。和他握手时,感觉他的手很细小。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举止动作很小,说话的口气十分随和,无论如何与托尔斯泰的浓重与恢宏以及肖洛霍夫的野性联系不到一起。

朋友间伴随美酒佳肴的话题总是漫无边际。但我还是抓空儿不断地把心中的问题提给草婴先生。

从断续的交谈里,我知道他的俄语是十几岁时从客居上海的俄国女侨民那里学到的。那时进步的思想源头在北边的苏联,许多年轻人学习俄语为了直接去读俄文书,为了打开思想视野和寻找国家的出路。等到后来——可能是1941年吧,他为地下党和塔斯社合作的《时代》周刊翻译电讯与文稿,就自觉地把翻译作为一种思想武器了。当时许多大作家也兼做翻译,都是出于一个目的:把进步的思想引进中国。比如鲁迅、巴金、郭沫若、冰心等等。我读过徐迟先生四十年代初在重庆出版的《托尔斯泰传》,书挺薄,纸张很黑,很糙。他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说,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纸张奇缺,《托尔斯泰传》总共有五百页,无法全部出版,最多只能印其中的一百多页。他之所以把这部分译稿印出来,是为了向国人介绍一种“深刻的思想”。

这恐怕就是那一代翻译家的想法了。翻译对于他们是文学事业的一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和思想的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革”后文艺的复苏时期,出版部门曾想聘请草婴先生主持翻译出版工作,被他婉拒,2 他坚持做翻译家,立志要翻译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

“我们确实需要一套经典的托尔斯泰全集。”我说。

他接下来讲出的理由是我没想到的。他说:“在十年**的煎熬中,我深刻认识到缺乏人道主义的社会会变得多么可怕。没有经过人文主义时期的中国非常需要人道主义的启蒙和滋育。托尔斯泰作品的全部精髓就是人道主义!”是啊,巴金不是称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世界的良心”吗?

他选择做翻译的出发点基于国人的需要。当然是一个有见地的知识分子眼中的国人的需要。

原来翻译家的工作不是“搬运”别人的作品,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或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它可以成为一种影响社会、开启灵魂、建设心灵的事业。近百年来,翻译家们不常常是中国思想史的主角吗?

在自己敬重的人身上发现新的值得敬重的东西,是一种收获,也是满足。我感到,我眼前这个瘦小的南方文人竟可以举起一个时代不能承受之重。在我和他道别握手时,他的手好似也变得坚实有力了。

我感谢他。他让我看到翻译事业这座大山令人敬仰的高处。

蛋白质的屠呦呦和粗纤维的黄晓明

邹振东

如果没有意外,你的人生注定和另一拨人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但谁能想到,互不搭界的各自喜事,却能够让八辈子不会打交道的人,不仅交集,而且冲突。这样的戏剧主角,前一段日子是晒娃晒得幸福难掩的范玮琪Vs.看阅兵看得兴奋难抑的一群人,这一次是获大奖的屠呦呦Vs.办大婚的黄晓明。

据说,屠呦呦的性格特点是只证明自己做了什么,不攻击别人没做什么。不幸的是,屠呦呦的这种个人偏好仍然挡不住好事者把她变成攻击符号。忽然间,屠呦呦此前受到的所有委屈、不公,似乎找到了发泄的对象。罪魁祸首原来是黄晓明,是捧红黄晓明们的媒体和看《中国好声音》的人们。

在一篇《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秀?》热文中,有许多惊世骇俗的观点,比如:“当欧美的孩子,在假期去博物馆、去参加科普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看《中国好声音》,去听各种演唱会,去机场追星!”又比如:“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但真正亮瞎我眼的是这样一句话:“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没错,刺痛我的是这样一个称呼:“戏子”!

请不要称黄晓明(电影演员)为“戏子”!

首先要声明的是,本人家族没有演艺基因,祖宗八代没有从事表演职业的人。我不是为自己喊冤,也不是为自己洗白。

表演,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职业。职业平等,当总统的,并不比当园丁的高贵一点!搞艺术的,也不比搞科学的轻贱一分!都是劳动,都有付出,都在服务。

世界上没有“戏子”这个职业,只有“戏子”这种侮辱。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职业歧视和侮辱,居然整个演艺界和所有从事表演职业的人一笑而过,是演艺界天然的不敏感?还是巨大的承受力?在这个调侃一下包公或花木兰,都有后人以“伤害了他们感情”站出来讨说法的年代,你歧视一下教师、医师甚至运动员这些职业试一试?

为什么演员就可以呢?因为,没有人为表演职业站出来说话。不仅因为旁人为“戏子”说话似乎掉身份,也因为被骂“戏子”的群体自己也不站出来说话。

但总要有人开始。现在请允许我郑重呼吁:请不要称黄晓明为“戏子”!不要称电影演员为“戏子”!不要称所有从事演艺职业和表演事业的人为“戏子”!

所有受到过平等教育的人,所有希望自己的职业被别人尊重的人,所有自诩为代表道德、正义和良知的人,请从一个最基本的职业平等精神出发,尊重另一个职业群体!

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瞧不起“戏子”

古往今来,从事表演的人,无论现实生活多么风光,比如过去最接近皇帝,比如现在赚得钵满盆盈,但似乎都在舆论场被看轻,被许多人骨子里瞧不起。

脑力劳动者有时瞧不起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有时也瞧不起脑力劳动者,但有意思的是,他们却往往一致瞧3 不起所谓的“戏子”,尽管他们也花钱看戏,也被演员逗乐;尽管他们用票房捧红明星,用遥控器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这样的双重否定,同样出现在官方和民间两大语系。官方和民间两大语系交集点不多,但在对艺人特别是娱乐明星的评价上却出奇的一致。当官方批评娱乐明星三俗时,民间也常常骂他们无聊。

演艺界是最可以歧视却不必付出代价的职业群体,是最容易抬高自己身份且无需证明的群体,是最方便唤起同仇敌忾从而转移注意力的群体,这么好用的群体,到哪里找?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势利,我们看到,仍然有独立思考的人站出来为黄晓明说话。说话的人,基本上是认为不能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混为一谈。有两种观点特别有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黄晓明收入高是人性的缺陷,另一种观点认为黄晓明的收入不是因为他的价值高,而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

这两种观点都只是想解释黄晓明为什么可以拿高收入,他们无意为“戏子”的称呼辩护。两种观点都承认了类似的两个大前提:黄晓明的收入高是一种缺陷,黄晓明本身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这才暴露了人们歧视黄晓明们的真正的原因——无价值。一款没有价值的东西,凭什么高价?如果不是制度有病,就是人性缺陷。

人性“缺陷”一词,表达了作者的包容,但也同样表达了作者对黄晓明们没有价值的认同。但黄晓明们真的没有价值吗?

没有营养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吗?

也许是几千年来饿怕了,中国人对吃特别重视。由物质到精神,中国的美学概念更靠近味觉而不是视觉,无论是美字还是品味的味字,都离不开一个字——“吃”。

物质食粮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营养,推此及彼,精神食粮也不例外。于丹的走红,心灵鸡汤的流行,都跟这种营养观有关。一个精神产品,我们总要追问它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至少有没有味道。以下的观点似乎不证自明:一部电影、一个节目,搞了半天,只是让大家乐一乐,一点有养分的东西都没有,这样无聊的内容有什么价值?

但现实生活中,传统的营养观正在受到挑战。

过去,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为粗纤维(crude fiber)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它不仅不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甚至吃多了还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尤其是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以营养至上的观点看,粗纤维当然是一种垃圾食品。直到1970年以后,越来越多人们开始认识到,现代种种的“文明病”,诸如肠癌、便秘、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病等,其发病率的增加恰恰与粗纤维摄入量的减少有关。粗纤维由废变宝,名字也开始变为“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被誉为“第七营养素”。(你看,还是摆脱不了“营养”这两个字)。

娱乐节目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下水道

粗纤维到膳食纤维的华丽转身,启发我们思考:物质食粮如此,精神食粮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

人类需要吸收健康向上正能量的精神养分,也需要排遣不完善世界造成和堆积的各种负面情绪。物质生活中,人们需要吃,也需要拉。精神生活中,人们需要营养,也需要消遣;需要蛋白质的屠呦呦,也需要粗纤维的黄晓明。

就像一个城市需要污水处理系统一样,人类的精神世界,也离不开下水道。娱乐节目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品,也是社会稳定的平衡器。那些头一天晚上跑到刘老根大舞台看二人转的人,第二天是不太容易上演跳楼自杀的;拿着汽油桶准备到公交车同归于尽的人,一般是不看《中国好声音》的。反过来,当一个人身无分文,处处受挫,众叛亲离,不愿意和任何人交往时,还天天坚持看《焦点访谈》,这才是“维稳”最应该担心的对象。

普通的老百姓如此,高级的知识分子也如此。高端人士一旦患上焦虑症或抑郁症,基本上都属于营养过剩、精神便秘的受害者。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往往是最缺少娱乐精神的。他们最好的解药,也许就是娱乐。

我们需要脊梁,也需要头发和眉毛

今天的中国的确有些尴尬。我们的科学技术十分落后,我们的文化产业同样不发达。我们缺乏伟大的作家,我们也缺乏真正的平民狂欢。我们的精神土壤仍然贫瘠,我们的精神富贵病又比比皆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是一张张深刻的脸,跳跃的却是一颗颗抢红包的心。

有时候,我真的很喜欢美国人的脸,简单、阳光;喜欢韩国人的脸,青春、明亮。恰恰是这两个国家,他们的4 明星拿得一点也不比科学家少,他们的明星赚中国人的钱也一点不含糊。

我想,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让少部分人先深刻起来,让大部分人肤浅一下;在少部分时间深刻思考,在大部分时间肤浅快乐。

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崇敬脊梁,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呼吁和造就民族精神生活的引领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但我们不要忘记,一个人的身体,除了脊梁,还有血肉,还有一个个平凡的细胞。我们需要脊梁,也需要头发和眉毛。头发和眉毛有什么用?它不像脊梁提供支撑,不像心脏提供动力,它甚至不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那样必不可少。对比这些器官,它真的是一无是处,价值为零。最可恶的是,它们偏偏还站在身体的最高处,最显眼处。

尽管头发、眉毛剃掉,根本不影响人类的生存,可是正常的人,谁会把自己的头发和眉毛,好好地全部剃掉呢?(艺术家玩个性除外)。

人们愿意把更多的钱和更多的目光投在所谓没有用的地方,这不是人性的缺陷,而是人性的正常。正常人给头发买洗发香波,给眉毛买眉笔,谁会给脊椎骨和心脏买美容产品呢?正常人看别人的目光,也一定容易被对方的头发和眉毛先吸引,就算呼吸对生命再重要,谁会像X光那样越过人家的胸脯看人家的肺呀?

一个人应该正常,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应该正常。如果一个人,只摄入蛋白质,抛弃粗纤维,他一定容易生病。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实验室,没有电影院,这还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吗?

与里尔克对话

你说,成长与寂寞是一棵树上结出的两个果子。

我第一次看见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字字都似从我的心里流淌出来,又重新流回我的内心。就像荷马说的:心灵因为遇见自己的共鸣者而开出了第一朵花。

常常觉得,成长像一条逐渐狭窄的河流,因为疾风骤雨,因为滩涂礁石,而缓慢地失却了最初的澎湃,失却了最初对理想和信念的坚贞,仿佛塞林格笔下的“麦田守望者”,孤独地坐在悬崖边,守望着不知名的远处。

后来,我看了你的《致卡卜斯的十封信》,对一个拥有着青春而又在陆军学院里感叹生活无趣,成长寂寞的少年,你以优美的文字和诚挚的心灵讲述了你对成长,对生活和对世界的感悟与热爱,你用你曾经经历的岁月展示着你对青年人的关爱与帮助。

我在那些文字中看到了人类珍贵的骄傲和你身上散发的诗意的孤独。你说,我们要“热爱寂寞,热爱它那以悠扬的声音带来的负担”,因为惟有“经过寂寞的成长,才会获取最深刻与丰盈的生活”,才会懂得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你在书信里缓缓地讲述如同抚摸自己身上的伤口,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鼓励那些和你有着相同经历的年轻人,鼓励他们保持人格的独立,对内的关照,鼓励他们去热爱,去感恩,这些都给了我最大的感动和领悟。波德莱尔说:我的青春是一场阴暗的暴风雨,偶尔有星光点点。而我很庆幸,在我的青葱岁月里,有你优美的诗歌和深刻的语言陪伴着我,教会我怎样努力怎样奋斗,怎样承受生活的悲欢离合,怎样面对世界的善恶,怎样去爱那些善良的人们,让我的青春始终有温暖的阳光。

你曾在一首诗歌里写道:年轻人/去追逐吧/那些青铜的歌唱/那些红色的自由„„

我常常会感觉你就在我身边,而不是在奥地利的土地上。当我寂寞,当我懦弱,当我对这个世界充满愤怒的时候,你让我平心静气,你让我去追逐,追逐理想和奋斗后的自由„„

当我在岁月里前行,当我有一天也会和你一样老去,我依然会很幸福地告诉自己:在我的青春里,是里尔克见证了我的成长;是里尔克,成就了一直走在我前面的从容。就像你曾经写下的:静静地/我感谢你/感谢你给了我太阳/和那一片芳菲的青草地。

与波德莱尔的对话

曾在章回体间徘徊,我爱过山川和大海;如今我默默流泪,饮着诗歌这碗渗泪的酒水。波德莱尔啊,你知道吗,你是我对现代诗的一次初恋,辛酸而又苦涩的初恋。“我的心宛如一朵倒置的火焰。”能不这样吗?不能!我的心正在漂浮,正是你点燃了这一团火焰,它以我的鲜血为代价,在燃烧,在喷涌,透着光明,撒播温暖。

车子要翻了,耶稣说,扶它一把;尼采说,推它一把。在你那个时代,当然还包括今天,旧的传统还未逝去,新的风尚也未形成。我们战栗着,望着历史的车轮渐渐倒下,除了叹息之外我们到底能做什么呢?

这是一种病,世纪病。是歌德笔下的维特,是夏多布里昂笔下的勒内,然后还有马拉美、魏尔伦、兰波,一直数到卡夫卡、萨特。而你是中间伟大而耀人的一环,一尊速朽又不朽的丰碑。你推车子的那一下好狠好狠,叫《恶之花》。

你战斗过,在一八四八年欧罗巴遍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之中。可你却说:“一八四八年之所以有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在其中寄托了一个自己的乌托邦。”你说得多么轻浮,可对不起,我相信。我不相信你说你有多么变态,我不相信你能活着而不热爱生命,不相信你说:“傻瓜!她哭了/因为她生活过了/因为明天她还得生活/明天、后天、永远/就如我们一样。”不,我不相信,我知道你赞美过死亡,因为你憎恨过哀伤。它如拜伦笔下的该隐,有一种悲壮的美;如弥尔顿笔下的撒旦,有一种反抗的美。

等会儿,不要鄙夷至极地走开,听听你自己写的: 我的青春是一场阴暗的暴风雨,星星点点,透过来朗朗的太阳。雷雨给过它太多的摧残,如今 只有很少的红色果子仍结在它的枝上。

太阳,星星点点,但毕竟是明朗的;果子,稀稀朗朗,但毕竟是红色的。车子要翻了,推它一把吧,旧的逝去,新的才有希望。你再发狠也没用,波德莱尔,请允许我用高尔基的一句话给你作结:“生活在恶之中,爱却是善的。”

哦,我的心宛如一朵倒置的火焰。

梭罗的幸福

当尘世的喧嚣又一次湮没了我们芸芸众生的时候,梭罗总是在不经意间走进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悸动。我们为我们的每一次迷失而汗颜,也为我们的再一次拥有而欣喜。

漫步在街头,物质的繁华冲击着我们浮躁的心,很少有人真如梭罗一样,放弃人世的繁华,放弃物质的华美,而独自一个人,静静地耕耘,静静地思考,静静地追寻。日子总是淡淡的,一页一页地翻过,很少有人品位出它的真谛。所以我们该坐在我们自己的瓦尔登湖边,过我们自己的生活。用我们的心想一想,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真正的生活,而不是如牛马一样,或是为了那数十张钞票而出卖了我们自己的梦想。别人的铜钱中,生了、死了的,不该是我们,全美国的猴子里,为什么要包括我们呢?我们真正该做的是顺从我们的心,做我们爱做的事情。有多少花因为没了我们的欣赏而暗自神伤;有多少书因为我们的忙碌而尘土封面;有多少我们该做的事情在做无望的等待。而那些属于角质层的东西,绊住了我们,缚住了我们的身心,使我们成了缀网上的劳蛛。

夜里的时光在静静地流淌着,坐下来,翻开梭罗吧,翻开那本智慧的书,也翻开你的心。如果说你幸福了,是因为你的生命里有了梭罗!

像梭罗那样生活,像海德格尔那样思想

在我们的时代,最缺少的就是简单的生活和复杂的思考这种精神品质。梭罗与海德格尔所成就和开启的精神之路,却是欧美大陆哲人给我们的启示。日益物质化的生活已经消解了我们民族生命的品质,那些远古的圣贤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对自然和世俗生活的态度已经远离了我们现代生活的需求。在一个转换的时代——思想的持守和精神的贫乏,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生命中最缺少的就是如此通达世界原初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受。我们与这两种东西方文化思想资源的远离,显现出如此的陌生与疏远„„对于失去了传统,又难以寻找本原生活力量的民族,需要的就是重新寻找精神文化品质的渊源。

追求简单生活的品质——是自然诗意的复活与体验,回到自然本身中去,回到事实本身中去„„这是发现生活真理之路的途径。简单意味着对复杂物质生活的否定,却不意味着对复杂精神品质享有的否定。相反,而是让开始6 应该简单化的物质生活欲望变得纯朴,而不刻意追求物质化的复杂。顺其自然的心境,追随自然诗意化的栖居生存所进行的物质生活,它注定是以精神品质的提升为目的,却不以纯粹追求物质化的占有为目的,这才是生命的要义。这不是完全放弃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而是选择了根据可能而进行的生活的意愿,就是最少、最小的消耗生态资源,让精神自由达到最丰富和完美的享有,在贫乏的物质之上,同样可以享有精神意义的深刻,人是创造文化精神复杂意义,又是简单物质生活欲望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梭罗就是这样一个启示我们现代精神生活,既简单化生活,又持有精神丰富文化创造性,去享有生活乐趣的人。他在自己生活的19世纪初期和中叶,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证明了,150年前,人类在欧洲大陆新物质生活面前基本的生活态度,奉行简单和根据可能生活的原则,他为我们记录了他那个时代关于简单物质生活的思考,呈现了他在瓦尔登湖实践的精神世界的纯净心灵与思想过程,以及他追求的思想境界。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物质财富极丰富的人们,起到了一种思想的启示和简单化物质生存的校仿的榜样,他的短暂生命,在他45年的生活岁月中,回答了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问题,人是可以简单化生活在复杂的精神文化创造之中的„„

而海德格尔的思想,却是一个非常反西方传统文化哲思的开启,他的思想透露出来的对世界关切深度,是当今世界没有人可以超越的,也是无法比拟的。他的运思远阔而深邃,思的深透而诗意化,是没有人可以通达的境界。他对世界的追问充满了玄思和妙解,这主要体现在他对现象世界的把握和原发境域的体验,开启了一种反传统的哲学思路,破解了从柏拉图以来关于存在的遗忘和遮蔽,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形而上学的迷雾。他用清澈的思路进行诗意的发问——问其世界所是,又如何所是?开启了追问世界的新思路。在思想的源头上,人们发现了世界原初的境域,发现了它是如此的被彻底遗忘的。我们一直走在追问那个存在之背后的世界,实际上它并不存在,存在的是我们思之开启澄明原初境域,思之所思的获得,不过是事物自然显现和开启,而先于我们的世界正包含了我们思之边缘域的新发现和起源„„

如此的思之路,让海德格尔的思想不断地对世界操劳和烦畏,又是他产生了对技术的追问。什么是技术的本质?这不过是一种理性对存在的奴役,对自然的控制。由此,也遮蔽了自然环境生态原初的境域和生机。技术给这个世界可能带来的危害就是毁灭,人们应该回归到自然环境的生态化生活中去。从艺术中寻找真理的澄明,在林中空地上,看到世界最初的开启程。而目前社会科技所创造的一切,都仿佛背离了这个原初境域选择的方向,而我们人类不过是在其中再一次迷失了自己。他又再一次回到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一思考,成为人们理解自然和聆听自然的通达之路。我们体验到,一切出场和在场的隐含——在这些超越我们生命的领域中,海德格尔的思代表着人类关于思的未来„„

当这两个思想者的文本进入我的阅读视线,我们与他们各自所代表的视域产生的融合。他们注定就成为我生命的榜样和楷模,我追逐他们的足迹而去,是由于在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枯竭,生态脆弱的世界上,总要选择一种更加生态意义的生活,迫使我寻找新的生命和精神——梭罗的简单生活,海德格尔的诗意之思。他们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和谐生命选择的方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日益成为生活在如此的困境中的人类,应该遵循的生活道路,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精神生活的未来。也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精神文化品质的一个开端,两者合为一的追寻,构成了当代世界的潮流,我意愿意为这样的生活去做出自己的实践性回答。

几篇议论文范文

他们 位育中学郝宇骢

卢梭曾言,这世间有两种人,一为忙忙碌碌、为生计、为功名利禄操劳不休之人;而另一种,则以一双冷眼静观世人的来回奔走,这种人,便是思想者。这两种人,前一种是“我们”,平凡地生活于世间;而后一种则是“他们”,超脱于物质世界而高居精神的殿堂之上。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他们,便能与一个崭新的世界相逢。斗升之米,爵禄王侯,非我所求,唯有信念,唯有精神,才是他们的终极理想。

康德仰观星空,俯察内心之道德律;帕斯卡尔终身以 “真理的信徒”自称;海德格尔隐于山林之中、探寻“存7 在”这一哲学的终极命题。独居的孤寂、生活的困窘,在深邃的思想面前,失去了它那张牙舞爪的震慑力。黄金的闪亮,王冠的灿烂,也消退了那摄人心魄的诱惑力。在这一方天地里,流转的只有思想。山岳可以被时间冲走棱角,金字塔也终会化作尘土,唯有这一方思想者的天地,将与三光共荣、与日月同光,成为不朽的永恒。

再将目光转回到我们身上吧。倏然发现,那些扰人宁静的事、那些翻腾作浪的欲望,是多么地渺小与琐碎,曾一再被它们困扰着的我们,又是多么可笑!

目光的转换,改变了我们的理想。先前那世俗的草芥之求被弃掷一旁,在他们的世界里,我们明白了何谓更高远的追求,那便是对精神的孜孜探求。伊壁鸠鲁曾言,这世间的至美,便是“静态美”——存在于人们内心的精神的美丽。寻找这魅力的路途何其遥远,幸而有他们做我们的牵引和向导。他们那如大河倒影、深潭照物般深刻的思想,如黑天穹的一道亮光,照亮了我们长长的征程。孟子言,万物于我而备矣。原来是要从我们心中寻求精神之美的源泉啊。鲁迅亦曾说过,其内心愈强,则其思亦邃。他便是教我们涵养自己内心的力量,而欲增强内心之力,则须博览百家之言、诸子之说。

望着他们之前的我们,仿佛是《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盘桓在梧桐树那三丈的天地里,如井底之蛙般志得意满。在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之后,当我们深入到他们的世界之中,刹那间天地开阔。鹏鸟之逍遥,尚有待于六月之息的助推。我们好比那羽翼渐丰却停于陆上的大鹏,他们便是那六月之息。唯有那股思想之大风呼啸而来,我们才能扶摇直上九万里,直抵达他们那建筑于天际的精神圣殿,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

心守瓜豆,不辨其藤

种下瓜豆,便只愿细心呵护,育其成长,以求有所收获。纵使他们藤须缠绕,无法分辨又何妨。何必为此迷茫?我们最终所要的仅是瓜豆。人生便也是如此,我们只需知道我们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不必为无关的缠绕所伤神,只是为自己的方向而奋斗。

也许是这个社会太过嘈杂,人们总是会在前行的路上,被无关于自己的藤须所束缚,忘了自己最初的使命。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需要坚定我们的初衷,昂首向前。

明确自己的道路,便只顾风雨兼程,哪管室外之物,如此行之,便终有收获。当阎连科成为首获卡夫卡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时,他并不为之意外或有所动摇,他表示,获奖仅是瞬间之事,而创作则是永久的道路,他仅一颗平淡之心对待,而不会就此放下写作,专注于身外的奖项。那些奖项便如分人精力的缠绕藤须,对于一个作家而言,纵使它们如何纠缠错综,他们也无须去关注。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写作,是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以遗后人,留下精神上的财富。阎连科便是如此之人,他已明确了自己的道路,便只顾专心于此,纵使奖项堆叠,也不是他的目标和终点,他只需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一来无愧于自己,二来留下精神财富以遗世人,便是人生真正的收获。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如此,我们才更要明确自己的道路,从此只顾风雨兼程。

若为藤须而分神,努力分辨,将其扯断,瓜豆便会不在。社会上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学者不去钻研著书,而去遍跑全国,高谈阔论;运动员不去努力训练而是成为众多广告、访谈上的常客;演员不去演戏而是只顾在红毯上花枝招展。上述之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身份,我相信,他们在最初的心中有着自己的道路,但他们却为名利的藤须而分神,只顾去分辨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种下的“瓜”和“豆”,而自己最终想要收获的也是“瓜”和“豆”。若为藤须之分辨所累将其用力扯断,瓜豆将会何在?自己的人生方向将会何在?尽管社会嘈杂,但真理不会改变,受人敬仰之人绝不会是三心二意不辨方向之人。受人敬仰的学者会是两袖清风、一双布鞋的李小文院士那样的人;受人敬仰的运动员会是那些专注于训练为梦想而拼搏之人;受人敬仰的演员会是陈道明那样红毯不常见而影片给人震撼的人,而那些忘了自己是要得瓜豆之人,终会因自己的不明确而感到遗憾与虚无。

人生道路并非须繁花装饰才得以美丽。人生道路的美不在于外,而是在于选择它的人有颗坚定而明确的内心。我们要时刻明确自己的方向与道路,知道我们要去哪里,不为他物分神便得以无负于自己。既然心守瓜豆,又何须去辨那藤须!

[简评]本文以立意精确、文脉通畅、时代感突出而胜出。开篇由材料生发出一问一答,“何必为此迷茫?我们最终所要的仅是瓜豆”,为文章核心观点“不必为无关的缠绕所伤神,只是为自己的方向而奋斗”的提出做好铺垫,显示出作者良好审题立意能力。例证方面则是点面结合、正反结合、详略结合,显示出作者突出的谋篇布局水平。8 点上的例子、详细的例子用的是作家阎连科的创作经历与追求,夹叙夹议,文化气息浓郁,形成了深度论证观点的浑厚力度;面上的例子、粗略的例子则用的是学术方面的学者、体育方面的运动员和艺术方面的演员,且在论述中又形成了正反对比,不光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且大有妍媸毕现、力矫时弊的功效,达成了多角度论述观点的论证广度。读罢全篇,感觉作者是位关心时事,且能慧心领略时代风光的有心人。

另外,本文语言也富有特色。一是有关学者、运动员和演员的叙述形成了具有冲击力的排比句式,生动形象且感情褒贬色彩突出;二是三处反问句式的采用,让行文富有变化,且增强了语言表现力。三是行文语言既整饬,又灵活,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路漫巧求索

文中小孩为了分辨清丝瓜藤与肉豆须的不同而把自己家中的丝瓜与肉豆茎叶扯断,这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让其分辨了两者的不同。父亲认为这种行为可笑,他只看到了丝瓜与肉豆的食用价值,而对于孩子探究事物的过程与本质视而不见。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实践精神,无疑与家长代表的求实保守精神形成了交锋。

探究是勇于质疑,敢于实践的表现。孩子刨根问底,对事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我们大力提倡的。这是孩子们具备创新意识的前提与基础。他们不会禁锢于先人的理论,他们会亲手去做。科学家们从小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故事让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尽管,我们受先人伟人故事滋养,但我们大胆动手的意识大多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削弱。这正是父亲看儿子行为可笑的体现。我们的求实心理,我们对于事物的逐渐麻木保守成为了我们动手去做的最大敌人。父亲的探究精神可能还在,但只仅仅局限于他所从事的工作或只能应付的事物中。吃的东西,你管他根与茎的关系干甚!甚至他可能对丝瓜与肉豆丝损坏而懊恼。我们随着所谓生活经验,教育知识的增加,思维一再被模式化、固定化,缺少了对细微事物探索的热情,孩子们思维还未被程序化的生活束缚,孩子们还能够探求自己所爱所想的事物。

我们都在谈外国教育优越之处。诚然,他们不拘一格、自由探索的精神的确要比如今中国大行其道的应试教育要强一些。我们盛产金牌选手,却难产诺贝尔巨匠。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应试教育当道的教育能反射出如今社会功利、僵化的思想欲求。但是,时代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进步。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虽举步维艰,但也令人欣喜:国家层面开始高度重视实践探索,这可能是我国文化发展的转向标。

因此,我们保护孩子们那些还未被僵化、束缚的纯真的心,刨根问底的精神,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更需要千家万家家长的关怀与指导。当我们的后代再问起我们丝瓜藤与肉豆须的区别时,我们应当带着他们去菜地,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分辨好两者的不同,这是时代的责任。

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简评]这是一篇颇显思维含量和语言功底的文章。本文作者在高考考场上以极其清醒头脑,缜密思维,平实有味的语言表达了对高考作文材料的理解,在题目中就旗帜鲜明亮出了核心观点——探究:路漫巧求索。行文则在对比中展现出了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先是展现孩子与父亲言行的对比,充分肯定了孩子的探究与实践精神;再是拿先人伟人乐于探索实践故事与我们在成长中逐渐削弱探索精神的经历对比,指出孩子积极探索思维与行为的难能可贵;又举出外国教育与国内教育的对比,深度揭示出国内素质教育滞后的历史原因和传统根由;最后水到渠成回扣到“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的论述主旨上来,以屈原《离骚》的名句结束全篇,结尾铿锵有力。形成了起则平直,承则舂容,转则变化,合则渊水的严谨议论结构范式。

本文一鼓双敲,论证如析薪破竹,逐层析因,鞭辟入里,语言凝练顺畅,在有所批判的底色上添加一些建设性的论述,使得行文富有辩证性和变化感,大有“行当其所行,止当其所止”的意味!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一类卷上

吾行吾道,虽艰必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身于沙漠,周遭是波澜起伏的沙海,漫天黄沙高傲地席卷一切,抹平一切来访者的足迹,好像从未有人来过。是振长策疾驰,是亦步亦趋彳亍,是日夜兼程早日穿越,还是且行且思谨慎独步坦途。穿越沙漠的道路方式可自由9 挑选,但无论如何,你必须掌握。

这是多么大的困境!我们掌握了过程的自由,却又被决定了起点与终点。从眼前的高考,到人生中纷至沓来的成败、兴衰、荣辱,皆只可尽人事以面对,不可期天意而逃避。甚至整个人生,无论居高堂之高,亦或处江湖之远,难免生死人灭。穿越人生这篇沙漠,我们向死而生。

然而,我们却被上帝赋予了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道路的权力。我梦见过希绪弗斯,他受天惩,推石至山顶却终将滑落,但就在他徒劳无获走下山时,他却给我欣赏他信手捕捉的一叶蝴蝶。这里蕴藏着人类全部的幸福。客观上,我们必须同唐僧一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其正果,必须直面人世的不公、社会的阴暗、生命的困顿,在天不在我。主观上,是卑贱的生存哲学,还是高扬生命意志,则在我不在天。在穿越沙漠的过程中,我们有所沉吟,有所深思,有所经历,有所创造,有所使命,有所理想,有所践行,有所超越,即使是撞向铁幕的鸡蛋,也能有其价值。

孔子以木车的激情穿越沙漠,他不是不知道乱世春秋一切已不可为,但他仍怀着古典的崇高勇往直前;老子以老牛的散淡穿越沙漠,他深知无法唤醒甜寐于明光流转的苍生,仍旧以牧笛吹起晚岚。张载说:“士人定为生民立性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却认为,只要是心怀着惠世济世之心,纵对黑暗之时局一无所愈,确也不怍于父母授来的身体发肤。方孝孺深知其对燕王锃亮佩剑的弱小,却仍旧傲然于军队前玉碎,决不伏身在残暴下瓦全,他难以不选择失败的结局,但却用穿越沙漠道路和方式的仅有的自由向历史交了答卷。

行走在天地间,我们都是旅行着的陌生人,从远方来,到远方去,天下无出不为逆旅,人世无所不为考验,但作为这宇宙的朝圣者,我们在不自由中仍有过程和态度的自由。我们仍可在黑暗中保有那宝贵的尊严。

福祸贫贵,天作主我说了不算。

一身正气,我作主天说了不算。阅卷老师的评析:

写作从来都是基于扎实丰富阅读积累之上厚积薄发的产物。首先作者读懂了材料,展示了良好的阅读能力。题中的“沙漠”作者化虚为实,理解为人生追梦布道的坎坷人生,十分精当又相当大气。走向梦想与生命的终点是不自由的,而过程中“道路”的选择是自由的,在不自由的人生中追求“虽艰必至”“一身正气”的人生姿态,获取精神人格的自由。作者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其次,在论据的使用上,作者又体现高人一筹的阅读积累。希绪弗斯的神话、孔子“木车激情”的典故、老子牛车散淡的人生姿态以及方孝孺的忠义傲骨,再加上张载的至理名言等等,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在不自由的人生“沙漠”中,独自前行,忠于内心道义而不为俗世所左右的内心自由;写出了布道者坚持真理,保有生命尊严的人生悲壮之美!加上论说文字的情理兼备,思路的严密演进,此文不失为考场佳作。故判为一类卷上。

第二篇:高考议论文最新素材

振梁与小文之思

王旭明

这两天,先后有两位人士离开我们。一位是搞体育的,被称为中国申奥之父的何振梁;一位是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被称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两位身份、经历和研究领域,乃至脾气秉性都大相径庭的人,如何并列还引发我之思呢?的确,他们是不同的,但他们又是高度的共同的,那就是忠诚、纯粹、胸怀、深刻和风骨„„。

两位的远行真的触碰了我内心这些珍藏许久的词语,想哭,眼泪却无。这个时代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何振梁、李小文。

何振梁在体育圈内是有名的干净人。他的干净不仅是在国内体育圈内,而且还在国外体育圈。大家都知道体育圈那些事儿,但似乎都与何振梁无关,甚至国际奥委会不少委员因为受贿被查,做了16年国际奥委会高官的何振梁却始终与清廉相伴。他曾经有这样一句深情的诉说“绝不可能因为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形象。”对中国申奥成功,有人这样说,何振梁正直的人品和一心为国的精神是打动外国友人的关键。已故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如此评价何振梁:“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投入,是出于他对《奥林匹克宪章》的忠诚,对他国家的忠诚。”

当下谈论忠诚近乎奢侈,何振梁的忠诚简直就是宝。

还要说的是,当下做成事儿难,做成事儿还要承受种种非议和委屈更难,挺过来了就是胸怀。中国多次申奥及至最后成功,何振梁功不可没,却遭到种种非议,其中包括莫须有的指责。对于这些指责,何振梁没有暴跳如雷,更没有四处申诉。只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有时间去理会,他爱炒就炒吧”。淡然至此,惟豁达可解。第一次申奥失败,何振梁非常内疚,总感觉自己应该负主要责任,然而,申奥成功后,他却这样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某个特定的事情上,你会被历史推到主要的位置上。当事情过去,你应该懂得离开这个中心位置,退到舞台的边缘,甚至离开舞台。这不也是所谓胸怀吗?

何振梁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运动理解的最深刻之人。他认为,体育如果不与文化结合,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它还具体解释说,在竞技场上,从运动员的神情、举止、姿态到观众欣赏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兴奋或沮丧,都是体育运动文化内涵的外向表述。为此,他始终倡导并积极推进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因之有人把他称为体育界的贵族。他的遗体告别仪式没人组织和动员,上千人自发送他最后一程。一位来自抚顺的群众这样赞颂何振梁“一个圣洁的人”。

我看,当下得到这样的评价远比伟大的什么、什么家之一连串的排比要重也珍贵得多。

再说李小文。李小文的专业太“专业”了,我们无法说得清。我们记住的是他穿着布鞋给学生上课的样子,不经意被发到网上,“布鞋院士”成为网络红人。面对蜂拥而至的采访和询问,李小文一概婉拒,只以“敬答好友”为题留下博文,里面只有一个链接,是河南贫困县舞阳县贴吧的一个帖子,点开跳转过去是说该县中小学数千名教师停课罢工抗议政府克扣工资的。网友揣测,李小文的本意也许是不希望自己作为院士因为一张照片走红,而是希望更多的普通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关注。这是李小文式的胸怀:他希望自己意外走红的新闻能够“冷一冷”,甘愿偏安学术领域一隅,以“扫地僧”自居,不因冷而伤,更不因红而乐。科学家以自己的本色和性情,为胸怀做了最好的诠释。

李小文嗜酒,生活不拘小节,光脚,随性,穿一双标志性的布鞋。有学生回忆到他家里做客,他的沙发永远是给学生留着的。“他就坐一个小板凳,听我们分析观点,等我们认同了,还开心的拍着大腿蹦起来,像个老顽童”。这样一个老顽童,7年时间在科学网上却发表了1878篇博文,还把自己的博文分为生活点滴,历史杂谈,科网外传、海外来鸿、课件科普和怪哉虫儿几个类别,既有专业知识讨论,也有对实事热点的关注和评论,其纯粹足见一斑。与此同时,他专心在科学届,创建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国际领先,这又呈现出其纯粹的另一面。

李小文对人生的乐观豁达和认识之深刻,甚至到了笑对死亡。他曾留下“尊严死”的遗嘱:不允许在他身上使用插管、呼吸机和心脏电击,不搞追悼会。他希望自己死的完美方式是“不浪费国家资源,不给别人带来拖累,不让自己遭那么多痛苦。”

这个时代我们知道的、见过的院士也不少了,但这样的院士罕见,这样人也少有。

一个是副部长级的官员,一个是学术泰斗;一个外形儒雅,彬彬有礼,一个不拘小节、放浪形骸;一个正八儿经,一个老顽童,两位逝者身上的不同点太多了。相同的是骨子里面对人生之艰难和社会之复杂那种淡然从容,那种一笑了之和随风而去的飘逸,那种对人生参悟之透彻。

若按行政级别,他们的葬礼不会多么特别;若按学术贡献,在行政化严重到极点的当下,他们也不会被重视到1 什么程度。君不见,国际奥委会为何振梁连降三天旗,我们的奥委会门前旗帜却高高飘扬:君不见,李小文的逝世,官方和媒体也没有长篇累牍的报道。然而,我相信,他们纯洁的灵魂和毫无俗媚气的风骨,才是真正的感动中国人物,会在中国大地、会在每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心里留下浓重的一笔。

恰读一首小诗:“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流水动了,我在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这说的是不老而永恒的爱情,我愿把它送给两位纯洁的逝者,告诉他们,在并不干净的世界和还有不少肮脏的时代漩涡里,人间还有一些同样干净、纯粹和胸怀的人,此生无缘相见,来生见两位,天堂会两位。

振梁与小文,让我悲伤、想念、常思。

“习马会”展现“先生”的破局能力

两岸领导人,两位“先生”,终于要在新加坡会面。“习马会”消息一经宣布,立刻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坦率而言,自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展开破冰之旅以来,曾经被广泛期待的两岸领导人直接会晤,在马英九执政的尾声突然以一种最为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现实,的确令人意外,但是这也恰恰反映了自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新一代执政者,敢于破冰的领袖魄力与道路自信。

“习马会”的历史性成局,绝不仅仅是两岸关系的里程碑,它还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袖的强烈个性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强大破局能力、做局能力。

世所瞩目的“习马会”在多个层面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就两岸关系而言,“习马会”是为未来两岸关系定调。“习马会”一经公布,台湾的亲绿媒体毫无新意地在第一时间把它与台湾地区即将到来的选举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虽然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声势不小,而且似乎也把握不小,但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大局。这个大局就是无论台湾是谁上台、谁执政,两岸统一的趋势都不可阻挡。虽然一些台独力量存着以拖待变的小心思,但这种小把戏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大背景下,只是毫无意义的腹中鬼胎。

事实上,在中国崛起的大趋势下,越拖反而意味着台湾的筹码越少。这次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会晤,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而言,其实并不是很在意台湾未来的领导人选举的结果,更不存在为哪个政党、哪个领导人站台的动机。当然,考虑到台湾地区政治的周期性震荡,及其在两岸关系上经常走一大步退一小步的特点,此次“习马会”的确也极大地压缩了未来台独势力闹腾的空间。

其二,此次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其实是中国破解东亚困局,摆脱周边泥潭的战略动作。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的见面与两岸领导人的会晤,意味着中国已经开始用自己的节奏与思路来处理东亚问题与周边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利用日本、台湾来打造第一岛链,遏制中国崛起,尤其是在南海升温、TPP协议成立之后,更让中国面临东海(钓鱼岛)、台海、南海,三海联动的国家安全风险。为了避免这个为中国精心设计的周边泥潭,中国政府果断重启了长期冰冻的对日关系,并以“习马会”的战略跳跃,结构性地改变了久拖不决的两岸关系。这里面最让人欣喜的其实是中国国家战略能力的质的飞跃,它意味着中国不再是一个在周边问题上随着美国的节奏而被动起舞的配角,而是一个在东亚乃至周边地区具有破局、做局能力的主角。

其三,此次“习马会”的成局,不仅反映出中国国家战略能力的提升,而且反映出新一代领导人强大个性与领袖魄力。“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不拘泥政党名义惯例,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实现破冰”的做法,不仅需要极强的想象力才能想到,而且需要极大的领袖魄力才能做到。敢于超越性地去思考问题,敢于开创性地去解决问题,正是英雄造时势的最好展示。

自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中国的大国之路就呈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局面。一方面,这是长期以来国力积累的结果,另一方面,这也有领导人的个性、视野与能力的直接推动。中国正在获得与物质力量相匹配的思维能力,正在成为真正的战略大国,而“习马会”的成局,正是这样一个战略水平提升的直接结果。

习马会”致辞全文

尊敬的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7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两岸2 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正因为有了这7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

在此,我要向所有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做出贡献同胞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少时间的隔绝,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

两岸双方应该在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及地区与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我先讲这些,谢谢!

请把悲悯也给予我们的同胞

当我们怀着悲伤的心情与巴黎“站在一起”时,国际主义精神是否也应该发扬到世界所有的角落,是否更应该多看一看身边的同胞。

这几日,巴黎遭遇恐怖袭击的消息震惊了世界,国内互联网和媒体平台等公共空间,各界名人等齐齐聚焦巴黎,为遇难者沉痛哀悼。同在11月13日,浙江丽水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了山体滑坡,截止到16日下午5时,已有26人死亡,仍有11人失联。

无论是惨绝人寰的“人祸”,还是突然袭来的“天灾”,任何无辜生命的逝去都让人感到伤痛与惋惜。但是,当这两则新闻同时呈现在大众面前时,其影响力的差别显而易见。诚然,这两件事在性质和伤亡规模上存在差别,但相比之下,对丽水滑坡的报道没能像巴黎暴恐那样占据各大头条,对于滑坡中的罹难者和失联人员,公共表达中也缺乏足够的情感反应,仿佛只是发生了一起常见的自然灾害,知情之余,似乎并无多大感触,也找不到更多丰富的表达方式。

一个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巴黎,一个是祖国境内的丽水,对于国人而言,数十名同胞的命运本应更加牵动人心。这并不是说对于国外的灾难性事故就可以冷淡麻木,或者本国公民的生命就更加宝贵,但是,对于和自己分享着同一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本国同胞,人们在心理上更容易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投射。这也是为什么同城、同乡等地域范畴能构成某种情感概念的原因,也许谈不上太理智,却是人之常情,不难理解。

本能上,因为与自身的相关度更高,人们会更加关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发生的大事小情,乐于讨论和传播这些“身边的故事”。在民族和国家的更大文化框架下,社会对于信息价值的排序也必然与地域相关,换言之,越是本地的、本国的信息,越是被摆在更重要的地位。当事件的主题关乎人的生命安危时,尤其会引发当地乃至全国的强烈关注,且不论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哪怕只是一个人的命运,也足以让国内素不相识的人为他担心。但是,这样的“常情”却不断被“厚彼薄此”的现实反应所打破,既让人诧异,也需要反思。

同样是暴恐袭击,昆明火车站的血腥激起的情感反应,至少在公共舆论平台上,没有巴黎恐袭这么强烈的呈现。在巴黎遇袭之前,包括“伊斯兰国”在内的恐怖组织已经在中东地区制造了诸多骇人听闻的惨案,大量无辜平民的现实处境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难民的集中涌现直接传递出了问题的极端严重性。他们就这样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无声地逝去,让人习惯而不是震惊。

当我们怀着悲伤的心情与巴黎“站在一起”时,国际主义精神是否也应该发扬到世界所有的角落,是否更应该多看一看身边的同胞,多了解属于这片土地的伤痛。我们的同胞正在遭遇的并不是不足为奇的“天有不测风云”,他们此时此刻也需要我们的情感支持和帮助。

城市应让人感受到光阴与四季(评论员随笔)

白龙

《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24日

05 版)

追求怎样的文化城市,城与人、城市与自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联系,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话题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场大雪为北京换上晶莹冬装。北京故宫博物院发布的一组雪景,被网友刷屏,直赞为3 “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美得这么安静”。而“到故宫拍雪景”,也成了这个周末游客挤爆故宫的理由。

热闹之余,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拍雪景非要去故宫呢?言下之意是,在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其他地方为何就拍不出雪天景致?人们当然可以说,在故宫、长城或者胡同、四合院这样的地方,更容易捕捉到北京这座文化之都的古典韵味。然而,如果一座现代城市,总是只有那么几个简单符号来支撑自己的文化脸面,在城市文化方面恐怕很难算是成功。同理,这亘古不变的大雪,激发过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勃鲁盖尔《雪中猎人》等传世名作的自然景致,如果仅在微信朋友圈留下几张照片与点赞,现代人又如何以文化创造者自居?

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文化城市,城与人、城市与自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联系,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话题。某种意义上,现代城市是对自然的克服。有人说,在城市实现电气化之后,昼与夜的区隔就被打破了。明亮的灯光刺破了夜的帷幕,也稀释了孩子们对夜晚的想象,那些借由夜幕而出没的古老传说,被驱赶到了卧室的暗角。同样,摩天大楼、中央空调等现代化设施,也冲淡了城市的自然四季。于是,在模糊了自然之维的现代都市、界面昏暗的水泥丛林,一场大雪重新激活了人们对季节与自然的感受,也激发了人们对城市文化的思考。

城市,应该让人感受到光阴与四季。这也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很多城市建设者都在反思的问题。致力于营造宜居城市的设计者们,也试图让城市有更多的角落来盛放和接纳自然景观。有人曾总结了北京“最浪漫”的几条道路,如地坛公园北门内、钓鱼台国宾馆墙外、东直门外使馆区,因为这几条道路的两侧,都有银杏树。每到秋天,黄灿灿的银杏叶铺满枝头、撒满路面,让人有“落叶满长安”的金秋之感。而这种季节带来的变化,在高楼林立的CBD则很难感受到。因此,很多城市设计者逐渐认识到,“城市绿化”不仅仅是让城市“绿”起来,不是要种植多少名贵植被,而是要恢复城市与自然的联系,让城市能感受到自然的呼吸、光阴的变化。

同样的道理,现代城市也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能够实现城市和人之间温情的对话。有人说,现代城市的建筑语言多是生硬而冰冷的,比如那些画在地上的交通符号、摆在路口的水泥路桩,明确但了无生趣,面无表情地对行人和车辆发出指令。更不必说那些冰冷的禁止标志、粗暴的隔离设施。而大多数城市设计者都忘记了,中国建筑也是一套讲究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意义系统和文化载体,像苏州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象天法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何设计我们的城市,使它更加环保便利,同时又有着自己的文化气质,应该是未来城市设计的方向。

一场大雪,已经迅速融化在沸腾的城市大地上,正如法国大诗人维庸的名句:去年之雪,而今安在?而一场大雪引发的城市文化话题,却有待人们继续思考。

第三篇:2014高考议论文素材恒心

2014高考议论文素材:恒心

事实论据 1.爱迪生的恒心

爱见面礼生被世人誉为“发明大王”,他一生为人类提供了约二千项大小发明。他成功的秘廖就是“勤奋”加“恒心”。为了寻找灯泡内的耐热材料,他先后试用了大约六千种纤维材料,最后找到了碳化竹丝。第一盏竹丝灯虽然亮了1200个小时。但他继续不断探索,持之以恒,不断改进,最后发展到钨丝灯,前后花了20年时间。

他为了把容易腐蚀的硫酸电池改造成镍铁感蓄电池,他从1900年开始坚持不懈地进行试验,花了10年时间,进行了近五万次的试验才获成功。2.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教诲

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19世纪作家莫泊桑,到30岁时,作的作品却一篇没有发表。他开始丧失信心,不再练习写作,想改行经商。他姐姐批评他缺乏恒心,并建议他去拜访比他年长29岁的福楼拜。

福楼拜当时是享誉文坛的大作家,他和蔼地接待了来访的莫泊桑,把莫泊桑让进书斋,指着自己的作品说:当初我也跟你一样灰心过,动摇过,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恒心。回家后,莫泊桑继续埋头练习,勤作不辍,不久就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羊脂球》,比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了。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理论论据

万事从来贵有恒。——谢觉哉

坚持不懈地前进,才能保持荣誉;罢手不干,便会像一套久搁生锈的铠甲,过时的式样,会成为世人揶揄的资料。——[英]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在坏事上的固执在好事上则是持之以恒。——[英]布朗·T《一个医生的宗教信仰》 不断去收获,不断去追求,永远学习苦干和等待。——[美]朗费罗《生命颂》 人生有所贵,所贵有始终。——唐·卢仝《感古四首》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古可镂。——《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不要坐着徒自悲伤,就因为鱼儿没有让你钓上;给你的钓钩装上鱼饵,继续努力,不要沮丧。——[美]斯坦顿《继续努力》

伟人们到达高峰不是靠突飞而来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酣睡的认晚不辞辛苦地坚持攀登的。——[美]朗费罗《圣奥古斯丁的梯子》

人生以精神贯注而立,大事以一线到底而成。——黄兴《复刘承烈书》 尊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波斯]萨迪

做学问,做研究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怕失败。摔倒了,爬起来想一想,再前进。——华罗庚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宋·朱熹 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法]拉封丹 为学读书,须是耐烦。——宋·朱熹

一个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到成功的。——[英]牛顿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美]爱因斯坦

只要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真理往往藏在事物的深底。——[德]席勒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法]巴斯德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弟,以希望为哨兵。——[美]爱迪生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法]罗丹

第四篇: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

1.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2.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3.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4.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5.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6.生活中没有朋友,就像世界上没有阳光。

7.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8.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9.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10.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11.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12.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13.青春一经“典当”即永远赎不回。

14.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15.真正的觉悟是,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开始追寻内心世界的财富。

16.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17.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18.爱的力量可以使人忘记一切。

19.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20.为了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21.软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22.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23.勇敢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24.“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25.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26.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27.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28.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29.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30.有理想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

31.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32.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33.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34.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更是微不足道的。

35.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36.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37.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地过日子。

38.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青春是自己造的。

39.年轻是我们惟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40.少一点期待,就多一点满足。

41.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42.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43.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44.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45.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46.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47.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48.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49.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50.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快乐。

第五篇:高考议论文素材精选摘抄

高考议论文素材精选摘抄

(一)1、鲁迅先生说:“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如果有人自以为很有才气,单枪匹马可以闯天下,而不注意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势必会闹得“人仰马翻”。真正有头脑的人会懂得,要成功一件事,就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借鉴各种事例,与各种各样的人合作,与各种各样的环境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2、奥斯特洛夫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我们只有迎击风险,驾驭风险,才能通过勇敢的驰骋为获取成功的果实而登上希望的绝顶。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即将绽放的鲜花,我们学习了廉洁文化,懂得谦让、懂的勤奋、懂的坚强不屈、不贪赃、讲道德、不打架斗殴、不相互欺骗,就是为祖国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考议论文素材摘抄

(二)3、廉洁思想是国家下一代建设者的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兴国安邦之源。廉洁思想受教育者是青少年,是成长中的新一代,担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廉洁文化进校园,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的重任。廉洁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和思想道德教育,将我们这一带青少年带入时代的高峰。

4、放弃是一种豁达;放弃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勇气;放弃不是妥协,而是一种进取;放弃不是萎缩,而是一种生长。放弃是“冷眼世间人情冷暖,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雍容;放弃是“枯荣过处皆是梦,忧喜两忘便是禅”的境界。

高考议论文素材摘抄

(三)5、也许你是一朵低矮屋檐下的无名小花,娇小的花瓣,瘦削的茎叶,没有蜂蝶的殷勤,没有鸟的歌

唱,在旱季初至的时刻,你微小的生命也将随之逝去,但你仍要为自己喝彩,真实而勇敢地生活,活出真正的自我,这便是你引以自豪的资本,你同样应该为自己鼓掌。

6、快乐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诠释。在学者眼中,学问就是快乐;在科学家眼中,科研成果就是快乐;在作家眼中,写出受欢迎的作品就是快乐;在贪官眼中,金钱就是快乐;在学生眼中,考出高分就是快乐……

高考议论文素材摘抄

(四)7、当前的改革开放,也像摘带刺的玫瑰花一样。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进入我们的国家,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像毒刺一样危害我们。我们不能像小姑娘那样,因为有刺就放弃采摘鲜花。我们应不怕困难,吸取先进的东西,抵制落后的东西,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8、谈盾是个著名的音乐家,可他刚到美国的时候,却和一个黑人琴手在商业银行卖艺,那是个很能赚钱的好地盘,可谈盾最终放弃了这个地盘,因为他想到大学进修。十年后,当他再次路过那家银行时,发现昔日老友仍在那儿卖艺。而他自己当时已是个国际知名音乐家了,经常应邀在著名的音乐厅表演。

高考议论文素材摘抄

(五)9、法西斯匪徒抓住了一个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决定当着她的面杀死两个孩子。在行刑前最后一刻,匪徒突然允许她留下其中一个孩子,命她作出选择。她当然无法选择。但这个选择是不允许拒绝的,如果拒绝,两个孩子都要被杀死。于是选择转换成这样的形式:是丧失一个孩子,还是丧失两个孩子?这位母亲出于本能死死抓住两个孩子的小手,一个也不肯放弃。枪响了,两个孩子应声倒毙。

10、华兹华斯曾说过:“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美好而诗意的。”同样,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充满阳光与风景的。当然,这条路也会有崎岖坎坷,但不要怕,因为我们已经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路。那么就勇敢的拼搏,并享受这条路上的风景吧,让自己活出一个精彩灿烂的人生历程!

高考议论文素材摘抄

(六)11、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12、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高考议论文素材摘抄

(七)13、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14、拿破仑,法国18世纪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1793年,他被汇报会往前线,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特汇报会员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

下载适合高考的最新的议论文素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适合高考的最新的议论文素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

    2014最新高考议论文作文素材

    1.泪水的湿度 2008年7月20日,在重灾区青川县木鱼镇参与救灾的济南军区某“猛虎师”官兵撤离归建。木鱼镇乡亲们含泪送别,短短的一公里,撤离的官兵们手举“为人民服务”的横幅,表......

    高考议论文作文素材(最终定稿)

    高考议论文作文素材——压力与动力 【思路提示】 压力和动力是并存的。 压力有时候可以转化成动力。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 过大的压力不仅不能转化成动力,还可能损害我们的身心......

    高考议论文素材(共3篇)

    篇一:高考议论文人物素材20个 ⒈ 屈原(适用范围: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个性品质、责任奉献) 他,长剑佩腰,纵横中原,问天索地,踌躇满志;他,朝搴木兰,夕揽宿莽,奔波效劳,鞠躬尽瘁。然而,......

    高考议论文人物素材分类[精选]

    高考议论文人物素材分类整理 ⒈ 屈 原 他,长剑佩腰,纵横中原,问天索地,踌躇满志;他,朝搴木兰,夕揽宿莽,奔波效劳,鞠躬尽瘁。然而,子兰谄言,郑袖惑内,艾萧太盛,椒兰甚少,骐骥不跃,美政弗行,举......

    2015高考议论文作文素材友谊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5高考议论文作文素材:友谊友谊 摘要:友谊是志同道合的结合,是真诚的代名词。你若想赢得友谊,就请敞开你的胸怀,喷出你的真情。庇护你的......

    高考议论文人物素材20个

    ⒈ 屈原(适用范围: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个性品质、责任奉献) 他,长剑佩腰,纵横中原,问天索地,踌躇满志;他,朝搴木兰,夕揽宿莽,奔波效劳,鞠躬尽瘁。然而,子兰谄言,郑袖惑内,艾萧太盛,椒兰甚......

    高考议论文素材和一句话论据

    议论文素材“点”+“面” 面对高考作文,许多同学有着说不出的困惑,那就是如何才能将素材更具体地运用到议论文中去,从而获得高分、满分。笔者通过对多年来中、高考作文的研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