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董树谦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方正县宝兴中心小学 董树谦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更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难”。也是另小学教师最为头疼的事。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过渡。学生从写一两句话、一个片段,转向整篇作文的写作训练。可以说是真正开始写作文。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就是这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的探索,积极反思,总结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现在就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模式教学
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怕,记得我读小学时,也是一样,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较多的问题。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还是要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达到创新进步、作文有成。其实模式,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一个样板、柜架,很多的人都认为,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应对孩子们要求过多,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但其实,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作文知识都没有,又从何谈起说写作文呢?而三年级又是作文起步最关键的一年,所以我觉得应先让孩子们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于是我要求孩子们作文一定要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础上,再教
孩子们如何将句子写通顺,怎样分自然段写。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孩子们怎样一不一不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等等。
我想可以从现成的模式教给孩子们基本的作文知道,而这个模式就是课文。例:课文《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开头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这里,我就教给孩子们开头可直接点题。例如《颐和园》这篇课文,结尾:“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在这时,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们在写作文时,结尾处可写明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可以说,我在上每一 篇课文时都会涉及到作文教学。
(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得,我受到老师第一次表扬的作文是写的《我的家人》,而这篇文章就出至于我心中最真实的感受。现在想想,这也许就是关键,只有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你的文章才可以成为受人观注的文章。虽然三年级还只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但我仍要求孩子们写作文时尽量写自己身边最真实的事来写,而除此,我还有一个要求:每篇作文的结尾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和观点,而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孩子们能获奖的原因,或许就是真中取胜吧!
(三)悄悄话和睡前半小时
什么是悄悄话?这又是一种什么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其实这就是自己内心想法的真实独白,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悄悄话其
实就是日记的另外一种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在这种形式中孩子们可以和老师做心与心的交流,可以随心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所以孩子们更乐于接受。但如果只是孩子说而我却无动于衷,那就不叫交流了。面对孩子们心中的高兴和烦恼,我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和他们交心,有时在本子上直接给孩子回话,而更多的是找他们谈心。而从中可以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长。有了老师的回音,孩子们在写时就会没顾及,而写的兴趣也会更浓。还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对你有意见。要写好作文,需要大量的积累,阅读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时的读书计划。睡前半小时,就是睡觉前必须读书半小时,而书籍类型我并不做规定。因为我记得窦桂梅老师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童年、少年时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话、神话、名人传记,除此之外,也许没有什么可以包袱他的诗意、灵性和慧根,只有孩子们在阅读着沾满蜂蜜的书籍,在舒展自由心灵,张开想象的翅膀的阅读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这些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长都做了交心谈心,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及好处,有了家长的积极配合,睡前半小时的计划也顺利开展起来了。刚开始,只是阅读,然后家长在签字本上反映孩子们阅读情况,随后,我开始教给孩子们怎样将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如何做批三注,这项工作也在进行中。
(四)多练
要想写好作文,无外乎多练。我布置小练笔是很频繁的,内容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级中出现的事写自己的感想。其实,课文也是很好的小练笔的来源。例:学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感想。随后,再连续帮家长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再来写一篇感想。这样既练了笔,又让孩子们真真了解槐乡孩子的了不起。说真的三年级课本中60%的课文我都让孩子们写过小练笔,而这样太多的练笔孩子们肯定会厌烦,所以孩子们的小练笔,我并没有太多的限制,给予他们自由的发挥空间,字数也不限制,有话时可写多些,没话时也可只写几句话。但一定要写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想。而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以后进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我们班有三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这除了平时的训练外,对题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在考前,我上网查找了近几年楚天杯作文竞赛的题目,以及各种针对作文竞赛的评论,随后对这些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再确定了考试题型范围为童话和记事类文章,而写童话的机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专门针对了这类的作文做了训练。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方正县宝兴中心小学 董树谦
第二篇:别董大教学反思
《别董大》教学反思
此次参加古诗词教学比武,受益匪浅。我执教的古诗《别董大》,虽然精心准备,但有些地方效果却不很理想。董大因朝廷盛行胡月,作为一位享有盛名的古琴演奏家,却不受重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让我理解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了。
此次的教学比武,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优点:
1.按照古诗教学六步法进行教学
浏览信息知诗人------自读课文知大意------查阅信息细理解-------合作交流再探究------表情朗读悟情感------自我检测显效益
2.充分运用了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
让学生随时都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3.发挥网络声音的优势
采用让学生一边听音乐,想象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情感,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此次教学活动,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1.在教学中课件的使用。本次教学活动,不少教师课件精美,而我的却略显寒酸。主要是总结虽精心设计了演示文稿,却没什么动画。本人认为这可体现自己朴实的风格。在四月份参加漳州市阅读教学观摩时,评委(龙师附小副校长)读了这么一个观点:教学中,课件可以用,但不用或少用就能达到教学目的更好。我深为赞同,但现在陷入困惑,怎样才是一个度。
2.上课之前,有不少同事建议我在最后插入一张有关送别诗拓展的幻灯片。我最终没有采纳,一个不想临阵再修改,再则是我认为开头用李叔同的《送别》导入,本身也是一种拓展,而且六年级的学生学的送别诗也不少,本人也认为有流于形式之嫌。但是否要拓展,这也是我的困惑之一。
3.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接触了不少班级学生。我发现一个现象,三四年级的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活跃,五六年级则沉闷,六年级则“万马齐喑”,非独农村小学如此,城镇小学亦是如此。为什么越是高年级,学生越自闭,不好表现呢?许多老师亦有同感,虽然这与学生心理发育有一定关系,但是否有其他原因呢?这是我的困惑之三。
第三篇:别董大教学反思
《别董大》教学反思
户县花园小学 滕思凤
此次参加镇上的教学比赛,受益匪浅。我执教的古诗《别董大》,虽然精心准备,但有些地方效果却不很理想。董大因朝廷盛行胡月,作为一位享有盛名的古琴演奏家,却不受重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让我理解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了。此次的教学比赛,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优点:
1.按照古诗教学六步法进行教学
浏览信息知诗人------自读课文知大意------查阅信息细理解-------合作交流再探究------表情朗读悟情感------自我检测显效益
2.充分运用了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
让学生随时都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3.发挥网络声音的优势
(二)此次教学活动,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1.在教学中课件的使用。本次教学活动,不少教师课件精美,而我的却略显寒酸。主要是总结虽精心设计了演示文稿,却没什么动画。2.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接触了不少班级学生。我发现一个现象,六年级学生发言不积极,不活跃,课堂气氛沉闷,“万马齐喑”。为什么越是高年级,学生越自闭,不好表现呢?许多老师亦有同感,虽然这与学生心理发育有一定关系,但是否有其他原因呢?
第四篇:《别董大》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让学生自己预习古诗,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学生预习古诗的方法,即查找相同类型的诗,查找诗人简介,查找诗中字、词、诗句的意思,让学生了解学习古诗该从哪里入手。并进行了课外的延伸拓展,通过阅读教师整合的董大、高适的简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两个人,并让学生欣赏董大的《胡笳十八拍》,感受董大的高超琴艺,为董大的因无人赏识的“愁”埋下伏笔;引用《伯牙断弦》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己,为本诗的学习奠定基调。
2、以读为主,读中想景,读中悟情。在读中体会景物的特点,在读中体会董大的愁,在读中体会高适的乐观、自信。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体会高适与董大的深厚情谊,体会高适对董大的祝福、鼓励。
3、引导学生活用诗句。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写下对同学说的话,并送给同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1、注重学习古诗方法的指导。我充分地肯定了学生预习古诗的方法,并一直激励学生要用这些方法去学古诗。我相信在学下一首古诗的时候,学生一定会用这些方法去自学的。
2、欣赏董大的《胡笳十八拍》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董大的高超琴艺,及其无人赏识的愁。在悠悠的古琴声中,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交流。
3、引用《伯牙断弦》的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中国由来以久的知己文化。
4、创设情境引读。其中感觉特别棒的引读语有:离别在即,本是愁绪满怀,高适却坦然大气,坚定地对董大说——;离别在即,面对落寞失意的董大,本是感同身受,高适却豁达高吟——;让我们代替高适再次送别即将消逝在茫茫风沙中的董大,动情地说——;让我们代替高适再次祝福才华出众的董大,坚定地说——。
自己在备课的时候,读到这些句子心中都有一种别样的感动。先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
1、在指导古诗学习方法的时候,若能及时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梳理,并以副板书的形式出现,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2、在引读的部分若能再加上音乐的渲染,学生就能更入情入境地读了,情感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升华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在备这一课时,我深深感到自己文化底蕴的不足,要教好一首古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自己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那只能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五篇:《别董大》教学设反思专题
《别董大》教学反思
这次执教的古诗《别董大》使我受益匪浅,虽然精心准备,但有些地方效果却不很理想。董大因朝廷盛行胡月,作为一位享有盛名的古琴演奏家,却不受重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让我理解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了。
此次的教学反思,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优点
(一)、反复吟咏,以声传情,读出感情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在古诗教学当中,重视“读”已达成共识。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诗歌教学中,读与赏是不能分开的,要在读中赏,赏后读,以读感悟,以赏提升,读赏双飞。在学习前两句描写送别景色时,我引导学生找出五种不同的景物:黄云、白日、北风、吹雁、和雪。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学生感悟出凄凉、冷静的意境。在感悟中体会的心情,在胡茄十八拍的琴曲中走入情景,真正的感悟到情之所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孕育出作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壮志。然而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要抒发的却是对好友的祝福,而且慷慨激昂,千古传诵、堪称一绝.所以在这后两句,我设计了三次复沓式的朗读,让学生转换角色,劝慰好友。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角色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在这首古诗的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送别的场面,让学生思考董大的忧愁是什么,你怎样开导他?如果你是董大,听了朋友的劝慰,你的心情怎样?通过学生的换位思考和角色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诗句的内涵,使诗句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古诗教学鲜活起来。
(三)、拓展延伸,注重系统,对比总结,我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对比教学法,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同是送别之诗,《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芙蓉楼送辛渐》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质朴而优美;《别董大》则一改离别诗的悲切惜别情调,豁达豪爽地劝慰朋友,体现出挚友豪放洒脱的情怀。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对董大、高适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知之甚少,在体会诗人情感时用时过多,效果不好。如果能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会进一步丰富古诗内容,为深入理解诗意、体会使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