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在发表英文论文时汉字姓名究竟应该如何写
中国人在发表英文论文时汉字姓名究竟应该如何写?
相信,这是各位在投稿英文刊物时碰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当然很多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已经在有意无意、自然不自然地用一些不知道规范与否的汉语拼音转化为的英文代码了。但是,如果认真考察一下,发现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本文就是想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我自己的建议。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先申明一下。“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现在谈论这个规则,并不是想限制各位“姓名拼写”的“自由”。人人有捍卫自己姓名拼写的权利,但也有遵循拼写规范的义务,追求书写个性,不应摒弃遵守拼写规则的前提。各位在网上用的网名,目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你愿意怎么用都可以,但必须遵守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而在正式出版物中,特别是科研论文中,就应该稳定地拼写自己的姓名,并符合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便于他人辨别。科研论文一般也不提倡用笔名和艺名等。本文所谈论的中国人的英文姓名拼写,仅指使用汉字作为自己姓名的情况。对于一些少数民族,特别是不使用汉字姓名的民族,具体情况我是一无所知的,很抱歉有这个可想而知的遗漏。
(敬请各位在评论前,将本文看完。我发现许多的评论所说的问题我在文中已经进行了充分解释)
对大多国家来说,姓名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姓”和“名”。中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大多国家的名字是名在前姓在后。也有例外,例如匈牙利人的姓名排列就与我国人名相似。而在亚洲,受中国文化辐射影响的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都是姓在前名在后。
我们是用英文发表文章,那么就应该遵守英文的姓名使用规范,所以先让我们来看英文姓名的拼写规则是什么。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加入姓氏的姓名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Given Name)+自取名(中间名,Middle Name)+姓(Family Name)。如George Walker Bush,George 是教名,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其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的名字,有点像中国的小名(乳名),但它是要叫一辈子的。Bush是姓,说明其家族渊源,这跟中国相似。特别注意Walker是中间名,即本人在以后另取的一个名字,排在教名后,在很多场合往往缩写,如Walker缩成首次母W.,或者干脆略去不写,如George Walker Bush,要不是为了与其父亲(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区分,他的姓名经常会写成:George Bush,当然现在我们常见的形式是:George W.Bush。如果布什也发表科学论文,他的名字一般会写为George W.Bush,或者简写为G.W.Bush,或者Bush G.W.。
作者名称在编制二次文献中有重要的用途,因此我们更需要注意这个规范,否则就可能引起误会和混乱。有人认为这是多余,直接采用汉语拼音的规则就可以了。如果将中国人英文姓名简单等同于汉语拼音,麻烦一点也不小,不信您往下看。2010年报道的《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中(当时说即将出台,一年多过去了,也没有查到是否已经出台)做了如下说明(http://):
人名汉语拼音拼写方式予以统一,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假如你的名字叫张大山,今后拼写汉语拼音时就得规范为姓在前、名在后,即Zhang Dashan,而非Da shan zhang或Dashan zhang等颠倒写法。而根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76年修订并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以及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颁布实施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国人名译名一律使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须大写。如Li Hua(李华)、Wang Jianguo(王建国)。其中,姓名应尽量使用全称,若译名过长确需缩写,则姓用全称,名用缩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如Zhang Z.Y.(Zhang Zhaoyang张朝阳)、Ouyang X.Y.(欧阳向远)。
如果遵循汉语拼音的这些拼写规则,直接作为英文姓名的拼写,在英文刊物发表文章就会引起很大的混乱:1)姓在前,名在后,不符合英文姓名的拼写习惯,二次文献收录和检索会引起错误(姓名颠倒,或者无法辨别姓和名)。检索机构也不可能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姓名做特殊处理,特别是一篇文章中有中外作者混合的时候,更是无法区分。2)双名的采用类似Zhang Z.Y.的缩写方式,与英文姓名中的中间名混淆,会让别人误解其中一个缩写(比如这个例子中的Y.)是中间名。可见,我们国家自己规定的这个所谓的汉语拼音规范,只适用于标注汉语拼音,如果说照搬照抄到英语署名上,那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完全没有考虑到可能带来的潜在麻烦。
这不是骇人听闻,举一个我们投稿的真实例子:我们曾经投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在投稿前,翻阅了其杂志文章的撰写格式。
因此,我当时想也没有过细想,就将作者姓名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了排列:M.M.HE, B.ZHAO*, Z.T.OUYANG, Y.E.YAN and B.LI
文章接受后,文字编辑进行处理时要我提供姓名全称,我害怕他们搞混,就按照如下姓名的拼写方式回复了邮件:He, Meimei;Zhao, Bin*;Ouyang, Zutao;Yan, Yaner;Li, Bo 很快,编辑给我写信:I noticed also that the names of authors in the paper have been reversed in order and that middle names have been omitted.Note that the order should be first/personal names(s)followed by surname/family name.(Middle names are intended to be included in 'first/personal name(s)' unless you prefer to omit them.)There should be no commas separating them.很明显,两次名字的不一致,让人家误解了我这次删除了中间名。我只好回信解释:You may know that Chinese name don't have the middle one and the order of a full Chinese name is family name + personal name.I add the cammas here just want to let you know which one is surname, which one is personal name.For example, Zhao is my family name, and Bin is my personal name.最后文章出来,变成了如下的排列方式,我们的名字的全称都有了(这个杂志其实是要求名字缩写的),这样倒也不错。
这样的情况发生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拼写方式才比较好呢?我们可以先看看使用英语的人如何翻译中国人姓名的。在中国还没有出台汉语拼音规范的时候,《毛泽东全集1917-1949》当时就被翻译为“Col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1917-1949)”,毛泽东就被译成了“Mao Tse-Tung”。显然,进行这样的翻译看起来是非常不错的。一方面考虑到了汉字的单音节属性用连字符隔开,同时也尊重了中国人姓名的拼写顺序。毛泽东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这三个字本身放在一起就是一个特定的词汇,因此不会引起更多的误解,姓和名孰前孰后已经不重要了,这个名字就与一个特定的地名一样,只需要直接音译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毛泽东并不是一个名人,其中的歧义还是有的,我估计现在母语是英语的人也未定能辨别Mao是姓还是名,估计认为是名字的人更多。好在有人称呼他为Mr.Mao(规范英语中Mr.后面只能跟姓,而不能跟名),也许能消除一些误解。
因此,中国汉字人名的翻译,可采取的方法推荐如下: 还是以毛泽东的名字来举例。首先应该按照汉语拼音来拼写汉字,然后按照英语姓名的顺序排列,而且应该区分汉字的音节,那么就毛泽东的英语姓名应该写成:Ze-Dong Mao。在填表或比较正规场合使用的时候,为了更加清晰,可以写成Mao,Ze-Dong。如果要简写,可以写成Mao(,)Z.-D.或者Z.-D.Mao,这样就没有任何歧义了。有人奇怪,为什么要区分汉字的音节呢?一方面,一个汉字和两个汉字的汉语名字差别是很大的(从中国人的文化习惯讲),另一方面,这方面确实有引起误会的案例。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陈镜明,他在国外工作,现在的名字就变成了Jing Chen,估计就是拼写成Jingming Chen后让人家难于发音,因为Jingming连在一起太不符合英语的拼写和发音习惯了,久而久之,就只剩下前面的音节了,如果刚开始就用连字符区分为Jing-Ming,估计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另外,用连字符区分名字的音节,对于有连读可能的名字优势更明显,比如,李丽安写成Li-An Li,避免Lian读成“莲”。其实,这样的拼写方式在中国的许多英文杂志中都在采用(如下图)。不过,这些杂志还采用将姓完全用大写标注的方式进行区分,这好像是参考日本人的拼写习惯,我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以前,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都是采用的带连字符的姓名拼写方式。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难道与入选SCI有关),去掉了连字符。尽管我们的名字对于英国人来说有点拗口,有时候甚至不能准确发音,但是许多英国人对我们的中文名字还是非常有兴趣的,也很尊重。有些英国人知道每个汉字都是很有意思的,见面的时候常常会好奇地问我们的名字是什么意思,这有时这也成了一个聊天的重要话题,何乐而不为?外国朋友能这样认同我们的名字,说明在他们的心底的认知上,我们中国人就应该以中文名字称呼。我们自己当然更应该为自己的文化和传统骄傲。保持自己的中文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对民族自豪感的宣誓。
另外,还有一些复姓,是否需要做类似的处理?是的,比如欧阳(Ou-Yang),诸葛(Zhu-Ge)等等。当然,我觉得作为两个汉字的复姓,中间的连字符可视是否让别人拼读方便考虑加还是不加,因为姓一般总是用全称,而不会像名字的简写那样产生歧义和问题,比如Ouyang,Zhuge总是连在一起使用,按照放的位置和简写情况,就一定会被理解成姓。比如,诸葛亮可拼写成Liang Zhuge(Zhuge,Liang),L.Zhuge, Zhuge L.等。
后来我们有文章发表,我都采用了这样的格式,似乎从投稿到接受出版没有任何障碍,检索也没有麻烦。
语言的目的首先在于交流,但交流的最高标准是便于使用、易于理解、避免混乱。从约定俗成看,为交往方便需要一定的规则,需要采取彼此都接受的拼写方法,对于已经习惯的拼写方式,已经成固定用法的姓名,没有必要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