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古代诗歌客观题阅读赏析
课外古代诗歌客观题阅读赏析
一、常见古代诗歌鉴赏角度分析: 1.对诗歌的词句进行理解。
鉴赏要在对诗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鉴赏题一般先设一道理解词句内容的题目,让学生找到解题的“台阶”,再设一道鉴赏有关内容及表达技巧的题目,形成梯度,降低难度,以利于学生鉴赏水平的发挥。如2010年潍坊市中考题第8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
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C项这个选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江风吹打桅灯”不是对风灯的正确解释,风灯不是说“风吹打桅灯”,它只是一种防风的灯。)2.对诗歌的语言进行鉴赏。
诗歌的语言凝练、富有跳跃性,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故鉴赏诗歌,有时侧重于表达效果的测试。如: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对下面这首唐诗的字词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梧桐是高树,一个“疏”字,说明梧桐上很少叶子,稀稀疏疏,给人一种衰败的感觉,营造一种凄凉的气氛。
B.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C.后两句中“自”,“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D.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赫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中,是和“清”不相容的,但是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正是为“清”无须籍“贵”作反铺垫。
(根据全诗的语言表达来看,‘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所以A项中的“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
3.对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鉴赏。
用作中考语料的诗歌在内容和思想感情方面,一般并不是平白直露的,而是含蓄的,有时甚至是隐晦曲折地加以表现,鉴赏时需要借助于特定的意境才能把握。对诗歌意境把握准确与否,常易看出鉴赏者的理解水平,故这一角度也被命题人看重,作为考查点。如:对宋代赵师秀《约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生动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通过把握意境,诗人抒发的是一种落寞孤寂之情。
4.对诗歌的表达技巧进行鉴赏。
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典故运用、行文构思、风格、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豪放与婉约的艺术风格,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等等。这些都是中考检测的一个热点,因为这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又可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故而我们对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的表达技巧要格外小心,那里往往是“陷阱”。如: 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层层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D项“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之说,与作品不符。本词用间接抒情手法,主要是借景抒情。而“对春光留恋和惜别”应为“对春的眷恋和惋惜”。)
二、古代诗歌赏析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一:看标题,抓题眼。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例:刘禹锡《望洞庭》-----远望中的洞庭湖,贾岛《题李凝幽居》-----幽僻,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送别,杜甫《春夜喜雨》-----喜爱春雨。方法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例:李弥逊的《春日即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中的注释一“李弥逊”:字似之,吴 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和注释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可以得到“作者被免官并独处在孤独落寞的地方”的信息。方法三: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意象与情感:
月 亮:思乡、思亲,杨柳:离别、留恋,菊花:高洁、隐逸,梧桐: 寂寞,浮云:漂泊,杜鹃:凄凉、哀伤,鹧鸪: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鸿雁:思乡 怀亲
例如《春日即事》 的意象是:雨丝、暮春、落花、黄昏、车尘、宿鸟。表现繁华已去,孤独落寞,世态炎凉的情态。方法
四、析诗眼,透视诗歌情感。
抓关键词句、关键词、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孤”、“喜”、“闲”之类。如:《天净沙 秋思》诗中“断肠”二字为诗眼;还有一些修饰词如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尤其是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如:寒雨。
请找出下列诗句的情感关键词: ①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②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③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④白云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⑤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方法
五、看尾句,卒章显志。
如:张辑的《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尾句“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和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三、真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社日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D项意思是“饮酒没有遇上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回家没有任何东西带给妻子”。言语中流露的不是哀伤之情,而是在社日繁忙的时节中自己悠闲恬淡之情。此题是对内容和情感的考察。)
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C项的“待”字不是“闲散地待在家中”,而是“准备劳作”之意,所以诗人的生活态度不是“慵懒散漫”,而是“积极乐观”。此句也是考察内容和情感的赏析。)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忆江上吴处士①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近,消息海云端。注:①
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2分)
A.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B.二联回忆朋友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的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C.三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在一个雷雨交加、寒气逼人的夏天的晚上,两人聚会一起,欢叙友情。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D.“兰桡”句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殊”是特殊、不一般的意思。
(试题分析:诗的最后两句是说,由于朋友坐的船还没见回来,只好遥望远天尽处的海云,希望从那儿得到吴处士的一些消息。“殊”为“犹”,“还”的意思,所以D为错。
考点:诗句内容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此诗不太熟悉,几个选项能以判断对错。品味诗句,不仅要大致地了解诗意诗情,还要从细节上即精巧的文字运用上体会诗的精彩处,读得细致,才读得有味道。)
8.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D)(2分)
A.此诗先叙与朋友离别情景,再用倒叙写昔日聚会之乐,最后从回忆到现实,写对朋友的一片忆念想望之情,行文曲折而笔势流畅。
B.全诗通过“忆”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字面上虽没直说,但处处是“忆”,将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而饱满。
C.诗的颔联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尾联的“海云端”点出消息之渺茫,全诗显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章法独到。D.全诗极力渲染凄厉萧瑟的气氛,借以反衬诗人想起朋友时的高兴之情,处处都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试题分析:诗中写“秋风”“落叶”“雷雨寒”,皆是借以表达诗人怀念朋友的凄冷心情,丝毫没有“高兴的心情”,故D错。考点:诗人情感理解
点评:这两题都是古诗赏析题,对初中生来说,“赏析古诗”要求不高,学生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赏析即可,学生平时多读古诗,注意教师的讲解分析,了解古诗一些常用的写作方法,即可在考试时正确地解答此类题目。)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①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B.“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C.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B.“窗前谁种芭蕉树”实际上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的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诗句意思被曲解了。)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B.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C.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
D.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内容)
附件:题目中出现的各类古诗分析:
一、常见题型鉴赏角度分析: 1.漫成一首
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的七绝。此诗写夜泊之景。第一句写一个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第三句写到江岸上屈身的白鹭;第四句写船尾鱼跳动的声音。四句分别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确是“一句一绝”。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全诗以景抒情,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之情。
3.蝉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这是一首咏蝉的诗句,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但也是托物言志。
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二、具体的错误类型:
1.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翻译: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院。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2.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题君山:“**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结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4.双调·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是一首咏史的曲子。作者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典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
三、真题演练: 1.社日
翻译:雨中柳树叶子低垂,微风吹拂,水面泛起细细波纹。清净欢欣只是煮茶品茗,最美的味道只是煮芹为羹。饮酒没有遇上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回家没有任何东西带给妻子。水畔高地正是农事繁忙时刻,农夫们抬脚下田正准备开始农耕。分析:“社日”是汉族劳动人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此诗写隐居生活,并描写了家乡旖旎风光和风土人情,文中句子多轻隽健朗,清新疏快,其气格闲雅淡远,时与陶、韦相近。2.忆江上吴处士 翻译: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已经是几度月缺又月圆。分别时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记得在送别宴会的夜晚,雷雨交加天气让人生寒。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你的消息还远在海云边。
分析:此诗开头说,朋友坐着船前去福建,很长时间了,却不见他的消息。接着说自己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特意提到渭水是因为渭水就在长安郊外,是送客出发的地方。当日送朋友时,渭水还未有秋风;此时渭水吹着秋风,自然想起分别多时的朋友了。此刻,诗人忆起和朋友在长安聚会的一段往事:“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他那回在长安和这位姓吴的朋友聚首谈心,一直谈到很晚。外面忽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震耳炫目,使人感到一阵寒意。这情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就已是落叶满长安的深秋了。结尾是一片忆念想望之情。“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由于朋友坐的船还没见回来,自己也无从知道他的消息,只好遥望远天尽处的海云,希望从那儿得到吴处士的一些消息了。
此诗在感情上,既说出诗人在秋风中怀念朋友的凄冷心情,又忆念两人往昔过从之好;在章法上,既向上挽住了“蟾蜍亏复圆”,又向下引出了“兰桡殊未返”。其中“渭水”、“长安”两句,是此日长安之秋,是此际诗人之情;又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以及“海云端”获得消息之不易(暗藏结尾)。此诗通过对送别时的场景、天气、环境的回忆,烘托出临别时的伤感情绪,表达了诗人对吴处士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把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语言生动,情感深厚,笔墨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品。
3.添字采桑子
翻译: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背景:这首词写于词人南渡之后。根据蔡中民的观点“深情苦调,楚哀动人,当是建炎三年其夫赵明诚死后所作”。
分析: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第二篇:课外诗歌赏析(含答案)
课外诗歌赏析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下第①后上永崇②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注释】①下第:指科举落榜。②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
1、诗中“碧桃”、“红杏”比喻
,“芙蓉”比喻。
2、请分析末两句诗的含义。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①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注】①更:又,再。
1、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塞上听吹曲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问。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 图景。
2.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成楼问,吹奏着《梅花》乐曲,乐音如同真的梅花一样。借风飞遍关山.这种意境表达了诗人 愿望。
钓 雪 亭
(宋)姜 夔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1、诗人在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
答: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答: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 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①),日暮客愁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释:①渚:水中小洲。
今人刘永济曾说:“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请结合本诗后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1.这首词的上片写,下片写。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早梅
唐·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菊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春 草
[宋]刘 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1.“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春光好
欧阳炯
1.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1.①及第者(中榜者),落第者(作者自己)。
2、末两句表面写的是芙蓉埋怨生长的环境和生的不是时候,实际上是暗寓自己生不逢时。(意思对即可)送春
1、春光未逝,生机犹在。
2、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表达顽强进取、执著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山居秋暝
1.王维/诗人自己 2.B 塞上听吹曲1.月夜边塞(或雪夜边塞)2.向往和平,没有战争
钓雪亭
1、惆怅、孤独、寂寞之情。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答出一点即可)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物,以(景)物写人,含蓄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意思对即可)①②旅夜书怀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春 雪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绝句
1、山花的红艳与灿烂(答:旺盛“也对)
2、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绪。
宿建德江
“野旷”句写遥天无际,前路茫茫;“江清”句以拟人手法写月影多情,似与人亲,慰人寂寞;烟际泊宿,恍然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更觉得家乡之远。看似写景.实际上在表达独客异乡的惆怅之情。
夏
意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秋夜曲
1、写出了秋夜的漫长。(意思对即可)
2、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菩萨蛮 1.上片写待月的心情
下片写赏月
2.桂花
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大意对即可)
早 梅
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伤桃源薛道士
1.空、闲
2.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菊 花
1、满院盛开
入迷、留连忘返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亦可)
江郎山和韵
1、高、直、陡、险(答出两点即可)(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意思符合即可)
闲居初夏午睡起
1、梅子、芭蕉、柳花
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春草 1.“乱”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的特点。2.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
第三篇:古代送别诗歌赏析
古代送别诗歌赏析
1.《汉乐府》:汉代民间诗歌集。所收民歌感情真挚浓郁,风格平实朴直。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简短赏析】诗歌叙述了一个垂老的城市贫民在统治者的暴政下长幼无衣无食,为了活命,带武器出东门铤而走险,以图换得一饱。虽妻子表明愿与丈夫同吃粥,劝丈夫考虑到上有苍天,下有幼子,切不可这么干,但作为丈夫已经别无选择。不听妻子劝告,反而呵斥她,认为白发随时脱落,已经去迟啦。从对话中刻画出当时社会的罪恶。
2.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辞赋散文家。诗作平和冲淡。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简短赏析】借离别时孤舟远逝,抒发自己向往归隐生活的心绪:时时深深向往的是“山泽居”、“ 返班生庐”,象飞鸟、游鱼一样自由自在。至于当初出仕也并非真心追求功名,而是随运顺化而已。3.杜子春:隋朝人,《三言》中人物。
感怀诗
九扣高门十不应,耐他凌辱耐他憎。如今骑鹤扬州去,莫问腰缠有几星。
【简短赏析】作者发迹去扬州,相别亲眷诗。表达自己发迹了向亲友发出人生慨叹,世事情态。
相别歌
我生来是富家,从幼的喜奢华,财物撒漫贱如沙。觑着囊资渐寡,看看身上丝丝挂。欢娱博得叹和嗟,枉教人作话靶。待求人难上难,说求人最伤感。朱门走遍自彷徨,没半个钱儿到掌,若没有城西老者宽宏量,三番相赠多情况;这微躯已丧路途旁,请列位高亲主张。
【简短赏析】作者叙述了穷苦时求人无处,求助无门的悲凉景象,表达了自己的一股怨气。4.王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诗作清新流畅,质朴自然。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豫章故都,洪府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空,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杰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帏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祠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之秋;潦水尽而寒潭青,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无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铫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迂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锊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雎园绿竹,气陵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
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云。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胜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菾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简短赏析】第一段层层铺叙,谈及洪州地势之雄、物产之美、人才之杰,由此将笔墨引到参与宴会的人身上。第二段点明宴会的时间、地点,由远及近描绘了滕王阁的高峻以及登楼望远所见到的景物。第三段详尽描写了滕王阁宴会的盛况,并由此慨叹人生,抒发情感。最后作者紧扣“别”“序”叙述自身遭际及此行去向。申明作序辞别,表达感激之情,将自己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炽烈情怀渗透于字里行间。此作文辞瑰丽、笔法多变。
5.李白: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雄奇飘逸,真率自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简短赏析】诗人送别李云时作。开篇慨叹时光易逝,满怀愁绪,接着赞颂友人才华和理想抱负。最后用“抽刀断水”比喻“消愁”。内心的压抑和强烈的愤懑使他决心和黑暗的社会决裂,浪迹江湖。诗文流畅、自然奔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先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简短赏析】诗人以记梦为由,抒写了自己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叛逆精神。诗歌中流淌着丰富的想象,充溢着大胆的夸张。6.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诗作冲淡清旷,富于韵味。
望洞庭湖赠张称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简短赏析】洞庭湖八月水涨,水天一色,朝政清明,虽羞愧于隐居生活,但无人举荐,也只是白白地羡慕。
7.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诗作轻盈淡达,飘渺空灵,充满诗情画意,渗 透佛理禅机。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天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微物纵可采,其谁唯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老为农。
【简短赏析】写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得志,但乐天知命,规劝友人流浪生涯中收敛锋芒,安心隐居,世间没人能公正地举荐贤能,我也要归隐为农了。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简短赏析】在一起的日子多么快乐,今日送友人归隐,真想也辞官归山。8.杜甫:盛唐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史”之美誉。诗风沉郁顿挫。
垂老别
死角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且寒。此去必无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尺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催肺肝。
【简短赏析】诗中描写了一个接近衰老的人被征入伍,在离家前与老妻分别的情景和内心活动,深刻揭露了唐王朝统治下的人民在战乱中所受的深重苦难。
9.李贺:唐朝诗人,诗作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刻意创新。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简短赏析】原序言: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诏宫官牵牛西取汉晋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诗歌记叙了金铜仙人恨别长安,不忍离去,却又不能不离区去的矛盾心理。借助铜人惜别的泪水,表达自己“感士不遇”的悲凉和希望与失望交织的悲愤。慨叹:人生短暂、韶华易逝、世事无常。从而发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呼喊。诗作设想奇特、语句奇峭。
10.王昌龄:唐朝诗人,人称“七绝圣手”,诗作颇有风骨,绪密而思清。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简短赏析】送别友人时,楚山孤寂,加之昨夜寒雨,内心凄楚,但我为官清廉,无可赠送,满怀的情谊都在这壶酒中。
11.刘长卿:唐朝诗人,诗风冲淡含蓄,清雅洗练。
送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简短赏析】春风细雨,落红片片,送你远行不胜眷眷深情,极目远望,你远去的帆影越来越小。你到江南,故友若问起,就告诉他们我的情况:“青袍今已误儒生。” 12.韦应物:唐朝诗人。诗歌高雅闲淡。
钱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
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驱马涉大河,日暮怀洛京。前登太行路,志士亦未平。
【简短赏析】借劝酒、剑舞、高歌相送别,一路风雨,表达诗人慷慨昂扬的斗志和意气风发的豪情。
13.陈子昂:唐朝诗人,诗风深沉蕴藉,苍劲有力。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军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拔剑起蒿蓬。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简短赏析】诗歌中充满对友人的鼓励,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堂堂正气直冲云霄。14.许浑:唐朝诗人。字句清闲惊奇。
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
楚水西来天际流,感时伤别思悠悠。一尊酒尽青山暮,万里书回碧树秋。日落远波惊宿雁,风吹轻浪起眠鸥。嵩阳亲友如相问,潘岳闲居欲白头。
【简短赏析】在秋暮望着悠悠荡荡的楚水,想起了洛中的友人,别后的深深思念融入眼前的景象,日落波光中,嵩阳的亲人定争着问这问那,如果问到我,千万记着告诉他们我的情况。15.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风豪放慷慨激越。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社。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已足烧。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
【简短赏析】饮酒送别,友人归隐玉局观的决定让人羡慕,与古人杜甫:盛唐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史”之美誉。诗风沉郁顿挫。居草堂而歌殊途同归。诗人这“未归身”,早晚也要争作“玉局他年第几人”。16.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词风豪放。
送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简短赏析】借送别鼓励后进奋发图强,为国效力,有所作为。同时寄寓了自己遭谗而壮志未酬的悲愤。17.郑思肖:宋末遗民诗人。作品充满爱国主义激情。
送友人归
年高雪满簪,晚渡浙江涛。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简短赏析】借送别寄寓宋末遗民不肯附首新朝的气节,并以此砥砺友人。用明月喻心表达自己的气节。18.王士熙:元朝诗人。
送华山隐归西湖故居
方士求仙入沧海,十二城楼定何在?金铜移盘露满天,琪书离离人不采。轩辕高拱圣明居,群仙真人左右趋。青牛谷口迎紫气,白鹤洞中传素书。珊珊鸣佩星辰远,寂寂珠庭云雾虚。修髯如漆古仙子,玉林芙蓉染秋水。九关高塞不可留,归去江湖种兰芷。山头宫殿风玲珑,玄猱飞来千尺松。闲房诵经钟磬响,石壁题诗苔藓封。欲向君王乞祠禄,安排杖屦来相从。
【简短赏析】正如江淹在《别赋》中所说学道成仙者之别:“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对西湖居所和闲适生活的描写,寄托着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19.瞿智:元朝诗人。
送于彦成归越次郯九成韵
匡山于外史,上越有归舟。久负江湖约,宁知岁月流。
琼书天上鹤,《渌水》镜中鸥。一曲真幽绝,当追贺监游。
【简短赏析】友人归越不在问鼎江湖,自此作一只天上的野鹤,自由自在地风飞翔;作一只湖中的飞鸥,独自静静感受时光的旖旎。多么惬意的生活,怎不令人神往。
20.揭傒斯:元诗四大家之一。创作风格多样,五言雍容古雅;歌行体气势豪放;七律庄严雄浑。
送詹尊师归庐山
香炉峰色紫生烟,一入京画路杳然。云碓秋闲舂药水,雨犁春卧种芝田。书凭海鹤来时寄,剑自潭蛟去后悬。忽报归期惊倦客,独淹微禄负中年。
【简短赏析】通过对庐山隐居生活的精心描写,表达内心的向往:“云碓秋闲舂药,水,雨犁春卧种芝田”,完全是一种游仙野鹤的生活,恬淡娴静。“香炉峰色紫生烟”句分明是化用了李白的“日照香庐生紫烟”来描绘庐山美景,而为后面的优美心境做铺垫。21.张宪:元朝诗人。
留别赛景初
暖云将雨骤阴晴,四月罗衣尚未成。万点愁心飞絮影,五更残梦卖花声。方空越白承恩厚,绣裾诸于照道明。自笑穷途不归去,空怀漫刺阖闾城。
【简短赏析】四月告别友人赛景初时候,正飞絮纷纷、暖云带雨,这不免使人伤怀,不忍离别。但是诗人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更进深一步地表明自己尚不出仕的心志。
送陈惟允
抱剑入帝都,未知何所求。观其辞气间,已类朱阿游。肝胆正激烈,既悲还复讴。欲销天下难,先断佞臣头。
【简短赏析】侠士之别,悲歌慷慨,既鼓励友人要斩断“佞臣头”,也讲明自己的怀抱。22.马祖常:元朝诗人。诗作绮丽清新。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
江阁鱼龙近,山房雾雨多。地清天不暑,池曲水无波。笋箨迎书带,樱桃送锦窠。呦呦呼伴鹿,唼唼换经鹅。养素行编屦,乘闲坐织蓑。几篇餐玉法,一帙醮星科。香灺沉银叶,衣裾佩紫荷。丹光留海月,绛景出松萝。醉忆泉浮乳,幽怜石烂柯。神君攀绿桂,天女踏青莎。邀客登山顶,寻真入涧阿。洞箫吹道曲,云纸写鱼歌。予发今如此,君心可奈何?高谈见明月,为我问婆罗。
【简短赏析】诗人先将宗阳宫的环境介绍了一翻:天地清凉、池水平静、明月松萝、绿桂青莎;笋出樱桃红,并有鹅鹿相伴。然后宗阳宫闲适安逸的生活:织蓑编屦、吹道曲、写鱼歌,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神往!23.柯九思:元朝诗人。著有《丹丘生稿》,宫词佳妙,王逢以“气凌司马”赞之。
送林彦清归永嘉
燕荡接银汉,翠涌生高寒。芙蓉散秋锦,飞落秋云端。我昔造绝顶,天阔路漫漫。谣瞻广寒殿,素娥正凭阑。白兔捣月魄,指顾成神丹。因招宋成公,吹箫乘紫鸾。俯视九万里,元气青团团。别来知几时,弱水如平滩。忽遇雁山客,霞佩青莲冠。还入雁山去,玉髓供晨餐。报我旧游者,久待凌紫峦。吾患为有身,南望空长叹。
【简短赏析】燕荡山高且寒,与天临近,与秋云为伴;山间翠色欲流,芙蓉花开似锦;仰视可见明月朗朗,玉兔捣药云端,远眺可见遥遥万里直至天地清气遮住日光。林彦清正是燕荡山人士,今天要回到那里去,不仅勾起了诗人对燕荡山的向往。不能与友人通行,不免有些遗憾。24.程文海:元朝诗人。
送尹生归江西
江汉秋深雁过稀,悠悠归思梦先知。输君去住无多事,顾我留行得几时。野岸晓光千棹急,平湖寒影数峰攲。拍间试问洪崖说,傥有黄花觅一枝。
【简短赏析】友人啊,你回家乡江西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一路上有山有水,风景如画,小船直奔家乡,如果有黄花你就采一枝以思念,饱含羡慕之情。诗用“黄崖得道”的典故。尾句用黄花暗切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托遥深。
25.泰不华:元朝诗人。文章、书法俱佳。诗风清淡。
送友还家
君向天台去,烦君过我庐。可于山下问,只在水边居。门外梅应老,窗前竹已疏。寄声诸弟侄,老健莫愁予。
【简短赏析】通过向别友做嘱托来表达对友人的关怀,而体现情谊深厚。诗格清淡,写得流畅自如,给人一种与人随意谈心之感。
26.冯梦龙:明朝文学家。作《三言》。
别诗
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别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
【简短赏析】诗人代为张勋为见范式辞别母亲和弟弟而作。借送别表明自己做人讲信用,守约定,重义气而轻别离。
27.汪广洋:明朝诗人。
送许时用归越
旧擢庚寅第,新题甲子篇。老来诸事废,归去此身全。烟树藏溪馆,霜禾被石田。鉴湖求一曲,吾计尚茫然。
【简短赏析】当时有归去而身未全者,宋潜溪是也。在当时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友人年迈能全身而退,实在是值得庆贺的。在送友人归去是诗人难免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从而慨叹自己因世事羁绊而尚未决定何去何从。
28.宋濂:明初诗人,曾修《元史》。
送许时用归剡
尊酒都门外,归帆水驿边。青云诸老尽,白发几人归? 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衣。因君动高兴,予亦梦柴扉。
【简短赏析】举酒相送,看着孤帆远逝,诗人颇多感慨涌上心头,看茫茫世界有几人能全身而退呢?友人要回到故乡过闲适恬淡的归隐生活去了。“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衣”多么具有诱惑力,诗人看着友人远去的身影不禁也做起退隐之梦。
29.李梦阳:明朝诗人。五言古诗宗法陈思、康乐;七言古诗雄浑悲壮,纵横变化;七言近体诗开合动荡。
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东山有草堂,飘渺云峤孤。前对祝融峰,下瞰巴陵湖。明公昔时此堂居,麋鹿熊豕当窗趋。洞庭日落风浪涌,倒影射堂堂欲动。惨淡谁闻《紫芝曲》,独善不救苍生哭。
先帝亲裁五色诏,老臣曾受三朝禄。此时边檄多战声,曳履谒帝登承明。谢安笑却淮淝敌,魏相坐测单于兵。九重移塌数召见,夹城日高未下殿。英谋密语人不知,左右微闻至尊羡。自从龙去不可攀,公亦卧病思东山。湘娥含笑倚竹立,山鬼窈窕堂之侧。上书苦死只欲归,圣旨优容意凄恻。内府盘螭缕金织,赐出倾朝皆动色。白金之铤红票记,宝钞生硬鸦翎黑。崇文城门水云白,是日观者途路塞。城中冠盖尽相送,尘埃遮断长安陌。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不尔抽身早亦得。君不见汉二疏,千载想慕传画图。即如草堂何处无,禄食腼窃胡为乎?乃知我公真丈夫。呜呼,乃知我公真丈夫!
【简短赏析】诗人借送友人归隐草堂表达了对友人急流勇退的赞同,同时也表露出自己的归隐之心。
30.徐祯卿:明朝诗人。诗歌风骨超然、脱俗。
青门歌送吴郎
吴郎醉嗜长安酒,落魄自言为客久。走马频看上苑花,回鞭几折青门柳。青门瞳瞳鱼钥开,乳燕游丝相逐来。柳下雕鞍留别袂,花间酒盏覆苍苔。浮云去去辞城阙,芳草连天那可歇?野店春风听早莺,关河晓树悬新月。千里淮流双画桡,广陵驿前逢暮潮。落日帆归扬子渡,青山家对伯通桥。吾家流水元非隔,宛转胥台通巷陌。草长难寻仲蔚居,林深不辨陶潜宅。清溪屋下可垂纶,复有莼羹足献亲。君归倘食冰丝鲙,为念羁栖塞北人。
【简短赏析】客居异地,身心俱苦,在折柳送别的描绘中表露出了诗人也不愿羁栖塞北而意图归隐的心愿。“仲蔚”、“陶潜”的居宅在诗人的笔下幻化成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境界,不但令人神往,而且极难达到。31.黎民表:明朝诗人。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
芙蓉秀色半阴晴,影入空江百丈深。紫阁倒垂星宿象,碧天吹落凤鸾音。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风景故园犹想象,丹梯吾肯倦登临。
【简短赏析】
32.李攀龙:明朝诗人。诗歌高华矜贵,语近情深。
送杨给事河南招募
丑虏休南牧,朝廷议北征。幄中新授律,天下大征兵。使者持符出,君推抗疏名。黄金秋突兀,白羽日纵横。岳雪三花秀,河冰万马行。将军邀剧孟,公子得侯嬴。屠贩多豪杰,风尘郁战争。有呼皆左袒,无役不先鸣。宁久燕山戍,终期瀚海清。过梁投赋笔,更为请长缨。
【简短赏析】友人应征,激荡起了诗人的报国豪情。“剧孟”、“侯嬴”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英雄豪杰,有着满腔的保家卫国决心和激情,友人正和他们一样也同样是“有呼皆左袒,无役不先鸣”。在对友人的赞颂中流露出诗人愿为请缨的心迹。
33.王世贞:明朝诗人。七言近体诗华赡有余,时露浅率。
赠梁公实谢病归
汝谋结室罗浮顶,下饮仙人葛洪井。桂树宛宛山日深,松花蒙蒙白云冷。我亦欲买蜻蜓舟,归与少年为薄游。《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
【简短赏析】友人想归隐山林,诗人想放舟江湖;友人想观桂树宛宛,松花蒙蒙,适得其所,诗人想高唱《采莲》,醉卧溪头,不问世事。分手之际,挚友间互吐心曲、互道珍重,互相祝福。34.谢榛:明朝诗人。炼字精省,气逸调高。
送樊侍御文叙之金陵
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秋帆二水外,春草六朝余。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
【简短赏析】在扬州分手取道金陵,为国为民、风尘劳顿。诗人关心友人的寒苦操劳,同时借送别表达出对渔樵生活的向往。35.袁景休:明朝诗人。
送沈嘉则游中原兼访戚将军
中原此去欲如何,把酒闻君慷慨歌。道上霜寒逢白雁,马前木落见黄河。五陵烟雨秋难尽,三辅风云气尚多。
记得少年曾学剑,壮心犹自忆廉颇。
【简短赏析】中原什么样呢?每想到“五陵烟雨”、“三辅风云”,诗人豪气顿生,壮心犹存。友人要到中原去,诗人如何不激动,满腔的英雄气概都在把酒高歌中昂扬勃发、直冲云霄。36.李玉英:明朝人,《三言》中人物。
别燕诗
新巢泥落旧巢歌,尘半疏帘欲掩迟。愁对呢喃终一别,画堂依旧主人非。
【简短赏析】托物言情,抒发自祖屋搬出来的依恋之情。慨叹自己的不幸身世。燕子有巢而人无容身之所的悲戚。
37.钱谦益:清朝诗人。“江左三大家”之一,诗风委婉含蓄,深沉舒徐,间有明丽苍凉。
吴门春仲送李生还长干
阑风伏雨暗江城,扶病将愁起送行。烟月扬州如梦寐,江山建业又清明。夜乌啼断门前柳,春鸟衔残花外樱。尊酒前期君莫忘,药囊吾欲傍余生。
【简短赏析】诗歌是诗人在春天送李生还归南京长干巷赠别时所作,饱含深情,别意融融。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倾注了诗人对明王朝的悼念之情。
38.施润章:清朝诗人。与宋琬并称“南施北宋”。诗风清新朴素。时称“宣城体”。
过湖北山家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简短赏析】清净优雅的乡村环境使诗人产生了归隐之心,却又有难言之隐,不能畅意而茫然。徐兰:清朝诗人。
出关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简短赏析】诗人从军出关作此诗,到出了出关人的心声,:关外的春天都是积雪,谁不想回头呢? 39.梁启超:
壮别
极目揽八荒,淋漓几战场。虎皮蒙鬼蜮,龙血混玄黄。世纪开新幕,风潮集远洋。欲闲闲不得,横槊数兴亡。
【简短赏析】新世纪的到来,给人新的希望。然而满目创痍的中国大地让人欲别不忍、欲闲不能。国难当头,兴亡之数,匹夫有责。40.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兮雾万重。眼中战国成逐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简短赏析】满怀凌云壮志、报国之心。然而路途遥遥,前景黯淡。看战火纷乱。逐鹿中原,谁是拯救中华民族的英雄呢?抚剑长啸一声,抒发出报国无门的心中块垒。不如归去,卧听世间的风雨。41.章炳麟:清末革命党人。笔法犀利、言辞峻刻。
狱中赠邹容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简短赏析】为追求真理,入狱也不能削减英雄气概,大不了断送两颗头颅。朋友间相互勉励,豪气直冲云霄。
42.孙光宪:五代时期花间派词人、文学家。词风清丽疏淡。
谒金门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急。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简短赏析】扬州城虽好,但没有知音,结交的人都是些情寡意薄之辈,有什么可留恋的呢!不如快离开此地。别离无情,大地亦无情,志存高远而无知音,凄凉孤苦无以诉说。43.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风豪放慷慨激越。
青玉案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耳黄,随君去。如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简短赏析】在送别友人的同时勾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上片是对友人的叮嘱。下片表明自己的归隐之心。说衣服上还留着西湖的雨痕。
酹江月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看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比眼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欧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怀应是孤月。
【简短赏析】酹江月,念奴娇的别称。词人在词中借用了“铜雀春深锁二娇”讲述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典故,借用《金铜仙人辞汉歌》表达金铜仙人恨别长安一样的情感,抒发心中块垒,继而说“堂堂剑气”呼喊“英雄何在”?并借用“江海余生”、“睨柱吞嬴”、“回旗走懿”、“怒发冲冠”等带凝固来回答前面的提问:自古来英雄无数。然而,今天词人却曲高和寡,无眠之夜,只有孤月相伴。44.黄庭坚:宋朝江西诗派创始人。诗风生新瘦硬。
青玉案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几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简短赏析】上片以景写情,描述初到宣州时的思归心、陌生感和惆怅情绪。下片极力排遣满腔愁情,同时表明自己已经惯于漂泊,早已默认命运。
45.辛弃疾: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词作以爱国为内容,以豪放为风格。
木兰花慢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亦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简短赏析】上片写汉中建业,雄风威振,而南宋却偏安江左,且不重视才能,怀才不遇的苦闷呼之欲出;下片以张良佐汉为喻,送张仲国出征,希望能重振雄风。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简短赏析】雨天送别,格外让人伤神。论及功名,谈到人生际遇,才知道世路难行。词中有对人生哲理的慨叹,也有对友人的劝勉。
46.周紫芝:南宋词人。号竹坡居士。
卜算子 席上送王彦猷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简短赏析】在江北送君上船归乡,再见可能是在江南,到那时韶华已逝、容颜已改,怎么忍心这样分别呢!人生聚散由不得自己,一个如孤独的云,一个象离群的雁,不知归向何处。
47.刘克庄:南宋江湖派诗人,词作豪放。
一剪梅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简短赏析】上片写准备上路了,心理上已经做好了写诗为伴的准备;下片写饯别宴会上饮酒论诗,旁若无人,根本不理会离别的心绪,以超脱世俗的心态对待人生的聚散。
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简短赏析:这是一首借送别抒发自己胸襟抱负的慷慨悲歌。于豪迈中见规讽。48.任昱:元代诗人。七言诗写得好。
[双调]清江引
南山豆苗荒数亩,拂袖先归去。高官鼎内鱼,小吏罝中兔。争似闭门闲看书。
【简短赏析】化用陶潜诗句,表达弃官回归田园的愿望,仕途凶险无可留恋,去意坚决。49.曹明善:元代曲作家词曲华丽自然。
[双调]清江引
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
【简短赏析】柳枝年年被送别人攀折赠送,创伤一次次深重。最后攀折得柳树枝叶都少了。以柳自喻,言托身世。
50.刘庭信:元代曲作家。词曲变用新奇。
[双调]折桂令
想人生最苦离别,三个字细细分开,凄凄凉凉无了无歇。别字儿半晌痴呆,离字儿一时拆散,苦字儿两下里堆叠。他那里鞍儿马儿身子儿劣怯,我这里眉儿眼儿脸脑儿乜斜。侧着头叫一声“行者”,阁着泪说一句“听者”,得官时先报期程,丢丢抹抹远远的迎接。
【简短赏析】送丈夫远去,分别体味了“别”“离”“苦”的滋味,并强忍着复杂的心情嘱咐丈夫,得官莫负我,早报归期。
[双调]折桂令
想人生最苦离别,唱到阳关,休唱三叠。急煎煎抹泪揉眵,意迟迟揉腮挹耳。宋答孩闲口藏舌。“情儿分儿你心里记者,病儿痛儿我身上添些,家儿活儿既是抛撇,书儿信儿是必休绝,花儿草儿打听的风声,车儿马儿我亲自来也。”
【简短赏析】此曲接续上曲的话头儿,强化渲染离别之苦的氛围。并通过对话塑造送丈夫远行的妇女的独特性格。女主人公表表我国古代封建女性发出宣言:你若忘了我,我会去找你。同时也深含着对薄情郎的痛斥。
第四篇:古代诗歌词赋的赏析
关于古代诗歌词赋的赏析
1、古诗分类:
(1)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2)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要害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的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正确地判定。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有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留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有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有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第五篇:古代诗歌赏析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诗歌的表达技巧 附: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③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 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答题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 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3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答案参考] 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高考诗歌鉴赏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
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附:答案
1、(1)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3、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4、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5、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 ‚雉雊‛‚ 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6、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 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