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读懂诗歌,分析特征-形象题
绝招7 读懂诗歌,分析特征-形象题
练备考主打题
1.(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晚泊长台驿 张 咏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
【注】①张咏曾因数次犯颜直谏宋太宗、宋真宗,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②《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蕍以心直口快得罪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③《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颙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诗塑造了一个表面上在驿站中饮酒自得、不问世事,实则因劝谏碰壁后愤激不平、以酒浇愁,但仍心念君王、天下,绝不归隐,不沽名钓誉的诗人形象。
(2)一是借事抒怀。作者借简单叙述乘船出行、住宿驿站的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仕途的见解,并流露出内心深处做官、忠君、为民的情怀。二是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达到“情态毕现”。三是用典。“满引浓醪”暗用谢蕍之典,表达自己的愤激与无可奈何;结句反用周颙之典,表明作者恋位不辞出于拳拳为国之心,而不是贪图荣华富贵。
解析:(1)解答此题,需理解诗歌大意,找出体现诗人形象的词句,并结合注释了解相关背景,综合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古楚城东面的渡头边,自斟自饮,自得其乐,已懒得再向朝廷进谏忠言。再看注释①,了解当时的背景,诗人因犯颜直谏,被贬谪到地方,可见诗人这种表面上的自饮自乐,其实隐含着激愤不平之情。后两句说:我仍然眷恋这圣明的朝代,还不想就此隐退去到林泉之间;倒不是山神不肯将我接纳,他完全知道我淡泊名利的心念。“恋明时”“休未得”及《北山移文》中的典故明确表达了诗人仍然心念君王和天下、不愿归隐的情怀。
(2)解答此题,先品读全诗,确定抒情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写的是诗人出行途中,住宿驿站,饮酒抒怀等事,诗人愤激、关心国事的思想感情通过叙事体现出来。通过注释可知,诗歌还运用了谢蕍、周颙两个典故来抒发感情。从表达方式上看,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这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诗歌的抒情手法之一。
③
②
①2.(2016·安徽省合肥市三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 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主帅,指封常清。
(1)本诗后面两联,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间接抒情。颈联借对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边塞将士欢庆佳节的愉悦之情,同时含蓄地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直接抒情。尾联“幸”字直接抒发对边境安定的欣喜之情,“荷”字直接抒发对封大夫的爱戴之情。
(2)①本诗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②将士们的高歌豪饮、纵情醉舞,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③而登高饮酒、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
解析:(1)在后面两联中,颈联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属于间接抒情;尾联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属于直接抒情。
(2)首联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谐欢乐之景,表现了封常清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颔联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表现出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颈联中诗人描写了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也暗示了其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尾联既写边境安宁,也称颂了封大夫的英明领导。
3.(2016·吉林省吉林一中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梅 雨
②
①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注】①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为梅雨季节。②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③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④素衣:本句诗化用了陆机的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1)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塑造了一个被贬谪于江南、深夜难眠、满腹忧愁的诗人形象。诗人被贬于永州,内心压抑。“愁深”“梦断”二句,字面上说猿啼鸡鸣扰人清梦,实质上是因为内心烦忧。
(2)诗歌表达的是对遭到贬谪的哀怨之情。首联借描写江南梅雨的昏晦苍茫,道出自己内心的压抑;颔联写长夜难眠,进一步写出忧愁之深;颈联前一句写迁谪之远,后一句则暗示回京无望,点明忧愁之因;尾联则化用前人诗句收束全诗,抒发了自己远离京城、劳苦困顿之怨。
解析:(1)把握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言行、生活环境进行分析。结合诗歌后面的注释内容,不难看出此时柳宗元被贬谪江南,颔联“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则说明诗人因忧愁彻夜难眠。所以,整首诗塑造了一个被贬谪、因忧愁彻夜难眠的诗人形象。
(2)解题时要结合整首诗的忧愁的感情基调进行考虑:首联借助景物描写写出自己内心的压抑;颔联写彻夜难眠的忧愁;颈联写贬谪之苦;尾联则化用前人诗句收束全诗,抒发了自己远离京城、劳苦困顿之怨。
4.(2016·江西省上饶市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 中
④③②
①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王维《山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试分析二者有何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山景图。清浅的溪水,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冷肃的秋意,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了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2)相同点:点明季节,渲染氛围。不同点:①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静态的,王勃《山中》的“黄叶”是动态的;②王维《山中》的“红叶”体现的是一种闲适之情,王勃《山中》的“黄叶”体现的是一种悲伤之情。
解析:(1)首句写山中溪水,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粼粼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次句写山中红叶,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中(这从下面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后两句写尽管冬冷天寒,但整个秦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2)相同点是,都写秋天的“叶”,和其他要素构成景物描写,营造了特定的氛围。不同点是,王勃《山中》的“黄叶”是“稀”的,是长在树上的,属于静态描写,而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飞”的,是飘舞在空中的,属于动态描写;在王维的《山中》,“叶”和其他要素一起,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而在王勃的《山中》,“叶”和其他要素一起,表现的则是诗人的悲伤之情。
5.(2016·陕西省咸阳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 寇 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注】①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属陕西)人,北宋政治家、诗人。②菱花:指镜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道:“忠愍诗思凄婉。”试结合词句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绘了一幅衰落残败、宁静沉寂的暮春图景。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小梅缀枝,堂外细雨蒙蒙,堂内屏风半掩,余香袅袅,给人一种衰残沉寂之感。营造了一种衰败孤寂的伤感氛围,引出下文闺中思妇的形象。
(2)①从描绘的景物看,词中之景皆处暮春,衰落残败,迷蒙孤寂,营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氛围,凄婉动人。②从抒发的情感看,词人写闺中思妇,面对衰败孤寂的暮春残景,心情黯然,内心满是对春色逝去的感伤叹惋、闺中独处的孤寂落寞以及对远方之人的绵绵思念。
解析:(1)做题时,要先抓住词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点明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上阕中阑珊的“春色”、渐老的“莺声”、落尽的“红英”、小“青梅”、蒙蒙“雨”、半掩的“屏山”、袅袅“余香”都是比较典型的意象,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幅衰落残败、宁静沉寂的暮春图景。至于作用,因为上阕是景物描写,结合词的内容,按照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对于题干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凄婉”的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首先,从上阕来看,阑珊的“春色”、渐老的“莺声”、落尽的“红英”、小“青梅”、蒙蒙“雨”、半掩的“屏山”、袅袅“余香”都是比较典型的给人凄凉之感的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凄凉伤感的氛围;从情感上来看,词的下阕杳杳“离情”“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抒发的是充满忧伤、凄凉的伤春、孤寂和思念之情。
6.(2016·陕西省汉中市质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渔 父(二首)[南唐]李 中
其一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其二
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注】李中: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
【注】
(1)这两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稚子争窥犬吠声”,此句历来受诗评家的青睐。请简述此句的精妙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绘了一幅清新动人的水乡风俗人情画。“我”向芦花深处走去,群山掩映着潺潺溪水,在夕阳中显出明艳的美景。渔家打开房门迎接“我”的到来,小孩子偷偷地看“我”,狗也在一旁叫个不停。“我”的头发和胡须都已经花白,“我”穿着一件白色的布袍,笑提着一条红鲤鱼来换乡村里的酒喝。渔人殷勤地留“我”住下,明月高照之下,渔船也归来了。它从侧面反映出渔家生活的恬静闲适,淳朴的民风令人陶醉。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意。
(2)小孩子偷偷地看“我”,狗也在一旁叫个不停。宁静的水乡,犬吠声响起,为诗歌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以动衬静,更显其静。“争窥”二字,活脱脱地勾勒出孩子们的形象,其机灵活泼、逗人喜爱的神情漾然纸面。作品取材平易,只是渔家寻常事,但写得真切自然,情酣意浓,不做作,无斧凿,使人觉得淳朴的民风迎面而来。
解析:(1)作者借助芦花、溪光、山色、相迎的渔人、偷窥的稚子、明月高照等情景,描绘了一幅清新动人的水乡风俗画。“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写诗人走向芦花深处的农家,一路是山光水色;“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写渔家热情相迎;“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写自己在水乡的生活细节;“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写诗人和渔家的情谊。这两首诗既体现了水乡渔家的淳朴民风,又抒发了作者对渔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稚子争窥犬吠声”一句描写了一个活泼生动的农家生活细节。“稚子争窥”生动地写出了小孩子见到陌生人时机灵、可爱的神情,给人一种亲切感;“犬吠声”写农家的狗见到陌生人时叫个不停,符合真实生活,同时,以动衬静,从侧面表现出水乡山村的宁静。
第二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八 病句辨析
专题八 病句辨析
1.(2016·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式、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是坚守艺术良心,保证艺术水准,还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获得高额票房收入,艺术工作者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C.进入乌镇,信步于幽深的街巷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在浏览着一部关于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自然”后加“的特点”。B项,表意不明,应将“艺术工作者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改为“艺术工作者们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电子商务”放到“不仅”前。
2.(2016·湖南省五市十校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7个省一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高达165亿。这笔巨额款项的去向,却一直没有得到各省计生部门或财政部门的说明。
B.据一家权威机构统计显示,我国18岁到70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少得多。
C.在本报对104国道沧县段黑加油点乱象报道后,引起了沧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沧县政府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D.近年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那些粗制滥造、夸张离奇的垃圾作品,也许在一年后,甚至几年后就会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
答案:A 解析:B项,句式杂糅,应删掉“据”。C项,主语残缺,应改为“本报对104国道沧县段黑加油点乱象的报道”。D项,“一年后,甚至几年后”不合逻辑,应改为“也许在几年后,甚至一年后”。
3.(2016·东北三省四市高三三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竞价排名、虚假广告、医德沦丧……让一个大学生在身患绝症时又遭受了欺骗,我们面对这类事件时不能不引起深深的思索。
B.学生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高中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学生素质是所有高中进行教育改革时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C.每个人的高中生活都是历时三年的一次幸福的人生体验,这段时光里的冷暖忧喜、酸甜苦辣都值得我们铭记,让我们回味。
D.看了《百鸟朝凤》这部颇具话题性的电影,用镜头展示了民间艺术,用情节包裹着文化传承,人们感受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答案:B 解析:A项,结构混乱,“引起”的主语应是“这类事件”,而不是“我们”,因此可改为“这类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C项,语序不当,“一次”和“历时三年的”应调换位置。D项,结构混乱,可删去“看了”,并在“人们”后加上“看了之后”。
4.(2016·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高三二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金融机构落实存款实名制。
B.随着反腐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新的腐败形式也在出现,有的甚至更加隐秘。反腐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它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
C.在文理分科大讨论中,高中教师、学生及家长多赞成维持现状,大学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则倾向于取消分科,出现了“当事者”赞成分科、“旁观者”取消分科的情况。
D.习近平不但读书多,而且对文学有很高的鉴赏力,譬如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时,他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深度,托尔斯泰有广度,他个人更喜欢托尔斯泰。
答案:D 解析:A项,“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与“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金融机构落实存款实名制”调换位置。B项,“它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两面对一面。C项,在“旁观者”后加“主张”。
5.(2016·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统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与会专家认为,建设文化名城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传统意义上文物、遗址等方面的展示与开放,而是整个城市各种文化元素共同作用营造出的文化氛围。
B.对于对手球队的这次堪称教科书般的战术配合,主教练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队员作了精彩的示范和准确的阐释,大家从中获益匪浅。
C.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的目的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改变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以此来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D.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认为,女性将是机器人取代趋势中最大输家,因为她们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低增长行业,如销售、管理、餐饮服务。
答案:D 解析:A项,搭配不当,关联词应为“不只是……更是……”。B项,语序不当,“精彩的示范和准确的阐释”应为“准确的阐释和精彩的示范”。C项,成分残缺,“表明”后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态度”。
6.(2016·广东省惠州市调研)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组成。
B.三星注重通过产品的研发提升智能家居的体验,而国内企业长虹则通过构建服务整体的服务系统来加大智能化水平。在1月初的CES展上,长虹向外界展示了在智能市场上取得的突破。
C.夏天要防备虫害的叮咬,需要注意如下几点:尽量穿浅色的衣服;勤洗澡,洗澡可 消减人体分泌的汗味;在衣领、袖口等处喷洒花露水。
D.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和英国人民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金融城既是中英深度合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全球开放的一个生动诠释。
答案:D 解析:A项,“分……四个部分组成”句式杂糅。B项,“加大……水平”搭配不当。C项,搭配不当,将“虫害”改为“蚊虫”。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6年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的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凭借中国首播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的收视率。
B.5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格。艾格表示迪士尼公司高度重视美中人文交流。即将开园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将努力确保为广大中国游客提供安全、优质、愉悦的服务。
C.近日,一篇题为《唐十八陵石人石马“洗澡”,千年包浆被清洗》的帖子在网上热议、流传。陕西省文物局昨天回应称,帖子反映的问题不实,文物部门并未安排清洗,照片中的情景是自然现象,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和酸雨所造成的。
D.出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答案:B 解析:A项,“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的收视率”动宾搭配不当。不能远超“收视率”。C项,“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和酸雨所造成的”句式杂糅。D项,主谓搭配不当,“车辆”不能“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是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得雨果奖之后,中国作家再次获得国际大奖的青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B.姚明入选2016年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是第一位中国人入选,因为名人堂认为他帮助NBA扩大了在中国的知名度。
C.《太阳的后裔》首次引入中韩同步播出,国内观众每周都能和韩国观众同步看到最新一集的内容,大家共同为剧情揪心期待。
D.旅游已成为国人常态化的生活选项,游客从过去关注景点,逐渐转向体验城乡生活,与当地居民共享常态化生活空间。
答案:D 解析:A项,结构混乱,应将“的青睐”删去。B项,搭配不当,应将“是第一位中国人入选”改为“是第一位入选的中国人”,“扩大”应改为“提高”。C项,成分残缺,“播出”后面加上“模式”。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360公司的天眼系统,全称叫作“全球网络攻击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实时捕获发生在全球成规模的每一个角落的网络攻击。B.“和”字当选为2015海峡两岸的汉字,“和”字真切反映了两岸民众对80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的珍惜,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由衷期盼。
C.在人社部多次证实延时退休政策将推行之后,《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政府机构的调研中,部分国企出现了退休后收入高于退休前收入。
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答案:B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全球每一个角落的成规模的网络攻击”。C项,成分残缺,应在最后添加“的现象”。D项,两面对一面,“质量”隐含两面性,与“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搭配。
第三篇: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二 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实战演练
增分突破二 语言赏析类鉴赏答题要领
1.(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抓住“高卧”“仰看”等词表现作者的悠闲情态。答题步骤:首先点明“休闲”“悠闲”所传达的情感;然后点明“插”字所体现的陡峭、挺拔的形象。
答案 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
【注】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的能力,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题,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 “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 望 郑 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在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4.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 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注】 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②直自凤凰城破: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比喻夫妻在战乱中离散。请赏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中“还”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解答时,要明确古代诗歌“炼字炼句”的一般规律,紧扣“还”字在句中的双重意义。
答案 一个“还”字,不仅体现了词人年年盼望与妻子重逢的殷切之情以及盼望落空后的失望之情,还暗含了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②
③
①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楼感怀
【注】
于 谦
晚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 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漫”有随意、漫无目的之意。傍晚时分,诗人于百无聊赖中漫步登楼,“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为后面写“愁”张本。6.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解佩令 登大别山
史承谦
澄江如练,碧峰孤拥。指晴川,片帆催送。转眼春归,奈客里、登临谁共?踏残芳、玉鞭飞鞚。
东连彭蠡,斜通嶓冢。古山川,楚天遥控。落日鱼龙,唤长笛一声吹动。恨茫茫,北云南梦。
(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山川,楚天遥控”中的“控”字历来为人所称赏,请说说它好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词寄托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可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景物自身的特点以及手法的运用等角度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澄江如练”为比喻,写色彩,属俯视;“碧峰孤拥”是拟人,为远眺,含色彩。“化用”则要熟知谢朓的诗句。(2)炼字题在解答时要从说手法、明句意、言效果等方面去说用此词的好处。(3)“哪些复杂的情感”意味着答案不止一种。作为羁旅诗,蕴含其中的情感是复杂的,思乡恋亲、客居孤独、感慨时光是最为常见的情感。
答案(1)描写了山、江的色彩;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远眺或俯视的角度来描写所见之景;化用了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
(2)“古山川,楚天遥控”这句话,描写了诗人站在山巅所看到的景象,远处古老的、寥廓的山川历历在目,似被楚天牢牢地控制住了。“控”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大别山的高大。
(3)感叹时光飞逝,“转眼春归”(答“惜春”亦可);对客居在外的无奈(“奈客里”),做客异乡的孤独(“登临谁共”);异地思归的迫切心情(“踏残芳、玉鞭飞鞚”);对天各一方的遗憾、怅惘(“恨茫茫,北云南梦”)。
7.(2015·淮安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
三、四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整首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江水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终南山 孟 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一、二两句从整体上表现。第三句极言其高,终南山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晖。第四句极言其深,在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之时,终南山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2)赏析题需先说手法,再结合诗句解说其内容及效果。(3)前四句以及七、八两句都是写景,借此表达作者对终南美景的喜爱;
五、六两句和最后两句为直接抒情,抒发了中正、坦荡以及厌弃“浮名”的情怀。答案(1)气势宏大,高耸,幽深。
(2)“驱”“拂”二字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拂”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
(3)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对正直、坦荡品格的赞美,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9.(2015·江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李 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1)诗中动词极富表现力,请从“开”“卷”中任选一字予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哪些景象表明了“初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开”以动写静,形象地表现了一夜雨后,江面水涨,视野开阔的情形。“卷”字暗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雾散天晴山影清晰的景象。
(2)雨停江开,江流奔流;雾卷山晴,浪收风恬;岸边花明;树上沾水;群鸟呼晴,纷飞曼舞。
(3)漂泊在外的伤感、愁情;是通过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出来的。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 黄庭坚
八月十七,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妲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 ①黄庭坚:1045一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此词写于作者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②醽醁(línɡ lù):美酒名。③(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④老子:作者自指。⑤霜竹:指笛子。
(1)开头三句,作者描写雨后开阔的远景,用语十分传神。请从“净”“染”中任选一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③
④②①(2)上阕词人是怎样从主观上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的?请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下阕内容,分析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净”: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烟消云散、雨水使天空澄清的动态感。“染”:化静为动,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已是极其妩媚的情态,“染”字更生动地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2)三个问句,一个反问,一个设问,一个一般疑问,整齐中富于变化,表达十分灵动;运用想象、比喻等手法,让嫦娥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旧典翻新,想象奇特。
(3)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乐观、旷达、豪迈的情怀。作者叙说自己“家万里”“平生”“江南江北”点明其到处漂泊的身世之感;但他“不以迁谪为意”仍然带领年轻人赏月喝酒,“最爱临风笛”,先抑后扬,更突出词人面对人生磨难时仍豪迈乐观的情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