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秋期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初一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南 社 中 学
2012年9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初一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工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第一周:制定信息技术课的有关制度,为了以后的顺利进行,同时每班分好小组,并指定小组负责人。
第二周:教学微机的有关知识,了解微机由来,发展史,简要介绍微机的工作原理。
第三周:认识微机的几大部件的组成,以及认识windowsXP.第四周:简单了解windows的基本操作。
第五周:认识键盘,了解键盘的基本操作。
第六周:学会基本输入,了解拼音打字的方法。
第七周:继续练习打字。
第八周:了解五笔打字方法。
第九周:了解五笔打字的基本要领。第十周:练习五笔打字法。
第十周:继续学习五笔打字方法。
第十一周:认识windows的画图程序。学会简单的画图。
第十二周:windows画图程序的橡皮工具,放大工具和顡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直线工具,曲线工具的使用。第十五周:圆角矩形、椭圆形的和多边形工具的使用。第十六周:编辑顡色、取色和彩色橡皮工具的使用。第十七周:对图块的操作。第十八周:在图片中添加文字的操作。第十九周:对图片的组合。第二十周:结束教学,准备期末考试。windows刷了工具、喷枪工具的使用。
祁县南社中学2012年9月3
第二篇:2018年秋期初教学计划要求
伟江民小期初计划书写要求
2018年秋期初科任教师教学计划,班主任计划书写要求:
(1)请各位老师在本周内(9月7日之前)完成通过QQ群网传朱翔处。
(2)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模板要求完成(模板统一在民小QQ群里下载)。
(3)书写计划的字体统一用宋体(小四)号。(4)计划文档命名统一把(自己名字)放在最前面,后面依次是(班级),(学科)等。
伟江乡民族小学 2018年9月5日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为依据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必工具课程,教学应始终把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根本性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应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要求。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级学生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该问题有所缓解。但是随着插班生的增加,每个班近60人,每个计算机机房不足60台电脑,为避免有学生无计算机可用,每节课课前教师都要检查调试好每台计算机,增加了上课难度。
二、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教师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课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出研究课题、讲解简单思路、生实践、知识总结,每次总结可以放在课前,总结上一次课的知识,每次讲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留出30分钟让学生上机实践,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
4、灵活运用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其进程来实施教学,知识反而不能更好地连贯,而且在课时不多的客观条件上要对其有一定的筛选,选择实际应用比较多的知识作为重点来教。
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各种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让学生坐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而不至于闭门造车,总是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
6、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各种竞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学会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是新世纪对第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4、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学习汉字输入,了解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最少精通一种汉字输入法,特别是要正确的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一些常用符号
2、感受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的`魅力,学会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
3、学会获取信息,并进一步加工、处理信息。
4、加强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措施:
通过讲授,使学生在感性上对电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会一些基本操作。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完成某一个详细的“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书根据不同的模块可以分成几个大任务、每个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每教程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任务。利用机房电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上机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演示和教授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课堂中穿插游戏、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性强,应该多给他们练习的时间,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他们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精神来提高学生的学计算机的爱好。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人本期承担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每周每班安排二个课时,另外加上学校部分电脑的维修工作。
双基掌握情况:
本期入学的新生,尽管初中阶段均开设了信息课,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师资、上机条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级中学的信息课有其名而无其实,据我们调查个别学生尚不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学生大多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底子较好,这为教学好本门课提供了保障。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和信息素养,为加快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努力学习。使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60%。
(3)双基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三、教材分析:
本期所用教材为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必修模块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作为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要线索,在贴近真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必修教材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组织起来的内容体系。
课标中必修模块有4个主题“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该教材把“信息技术与社会”进行分解,融入以“信息处理与交流”的主线中,“信息资源管理”也渗透到“信息获取”章节内容当中。全书共分为五章,各章内容前后呼应,对教与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第一章是各章的总领,第二、三、四、五章则围绕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安全维护的线索展开,前面内容为后面作铺垫。对于课标提到的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则先从自动化信息加工的个性化(编程技术)以及智能化(人工智能)地解决问题入手,然后再到使用通用软件工具(文本、表格及多媒体技术)人性化地解决问题。
该教材选择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学习活动的例子,如“心系奥运”、“选课管理”等;每节通过实例引入正文内容,在呈现过程中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并利用“实践”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和完成相关认知活动;每章都设置了“综合实践”,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过程体验进行提炼与迁移运用;穿插了有关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信息伦理道德问题的知识和学习,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和行为可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该教材的“实践”“综合实践”设计精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和习得技能有很大益处;认真考察该教材的正文内容与阅读资料,我们会发现两者除了内容翔实之外,也可以看得出两者不同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启发学生思考会有不小的帮助。该教材的几大特色:
(1)各章内容之间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而严谨的学科知识体系。全书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为内容线索,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分别渗透在第二、四、五章当中,也十分注重技术应用的效率、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总结。
(2)从技术思想、文化价值发现进行课程内容改造与建设。如信息获取与表达是人本能,从感觉剥夺实验开始;文字是表意工具;文字输入与内外码;表格中反映出来的二维关系;技术与技术价值——数据与关系;文化阵地——话语权;算法与程序设计——如何呈现技术?翻译软件的使用。
(3)教材中沿着明确的信息处理过程来安排实践内容。例如第六章的“信息集成”是以第五章的“多媒体信息加工”为基础进行综合,使学生在掌握必要技术技能前提下体验软件工程设计流程和思想方法,这可能比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基本需要。信息发布的活动以第二章网络资源获取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对网络文件在网络上的发布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信息技术如何进行课改
2、参与集体备课8次,相互听课16节,上公开课2节。
3、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
4、主要措施:
(1)落实好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时应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精心组织每一次上机课的教学;做到上机有教案、有准备、有目的要求。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4)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6)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信息的获取,还让他们学会加工信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4
一、教学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的教学本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为目的,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能力,本学期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是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各部分的教学目的和主要措施如下:
学习内容;
1、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
2、学会使用Wps20xx完成文件的输入、编辑、排版、演示及打印
3、了解一般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规律和使用方法。
4、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素材,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1、使学生了解因特网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下载软件,保存网页、图片,收发电子邮件。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及有关法规,树立使用网络的道德观念。
任务驱动的方法
三、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初一年级学生虽然在小学已经简单的学习了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并基本掌握了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但小学学的好的学生基本转走,剩下的多数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仍不熟练,再加上仍有部分农村转来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尽管已经经历了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但由于基础差,掌握的还是不很好,所以本学期还需要详细的进行讲解。
四、具体措施: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文字处理部分知识性不多,但操作性很强,为了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操作方法,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逐渐掌握Wps20xx的使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2、网络部分主要从网络的.实际出发,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上网,给学生充分的上网时间,使其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网络的使用技术,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其它课外知识,同时,在网络的使用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开展学生作品展示课。通过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总之,我将尽我所能在现有的课时情况下根据具体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该掌握的内容掌握,从而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五、教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1单元、文字处理软件 第1课、初识Wps20xx 1
2 第2课、编辑你的文章 1
3 第3课、设置文字的格式 1
4 第4课、设置段落的格式 1
5 第5课、修饰文字 1
6 第6课、插入图像 1
7 第7课、插入文字框 1
8 第8课、插入表格 1
9 第9课、修改和修饰表格 1
10 第2单元、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第1课、认识计算机网络 1
11 第2课、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 1
12 第3课、保存感兴趣的文字和图片 1
13 第4课、在因特网上查找、下载免费软件 1
14 第5课、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 1
15 第6课、收发电子邮件 1
16 第7课、管理邮件 1
17 上网查找资料进行综合板报制作 1
18 复习考试 2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5
学科:信息技术 任课教师:XXX 任教班级:高二(14、16、23—26)
学生状况分析:
高一学系统学习了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掌握程度较好。本学期主要做好复习工作,迎接12月份的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工作。
教学目标:
1、本学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完成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习的内容,为20xx年12月的'学业水平测试准备。
2、继续保持实验优势,为课改实验积累经验,为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开展做好准备。
重点工作:
1、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训练
2、信息技术特长生培养
教学策略:
1、突出上机操作,精讲多练;
2、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3、充分灌输21世纪学习的核心理念:合作与交流,不但要给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入,还让他们把加工好信息以各种形式输出过来;
4、作业布置适量,难易适中,有针对性,及时反馈,做好总结。
5、在上学期基础上,将继续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技术技能训练、规划设计能力培养、技术思想文化理解等方面重点实施,整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课堂学习效率。
7、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特长学生,鼓励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通过课外培训等方式吸收特长学生参与活动。
8、精选历年考试内容,做成网页,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教学安排:
1、继续实行间周分组上机、上课的模式;
2、探索小组网上合作学习的新模式;
3、坚持考勤,做好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的记录。
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备注
1—————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Word专题复习一)
1课时—————2—————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Word专题复习二)
1课时—————2—————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一)
1课时—————3—————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二)
1课时—————3—————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三)
1课时—————4—————网页制作模块复习一
1课时—————4—————网页制作模块复习二
1课时—————5—————HTML、java script、CSS样式表等代码设置
1课时—————6—————国庆假期—————
1课时—————7—————网页代码、IIS、IP设置测试
1课时—————7—————网页代码、IIS、IP设置测试二
1课时—————8—————必修理论梳理
1课时—————8—————必修理论梳理二
1课时—————9—————选修理论梳理—
1课时—————9—————模拟练习一、讲评
1课时—————10—————模拟练习二、讲评
1课时—————10—————模拟练习三、讲评
1课时—————11—————模拟练习四、讲评
1课时—————11—————模拟练习五、讲评
1课时—————12—————模拟练习六、讲评
1课时—————12—————模拟练习七、讲评
1课时—————13—————模拟练习八、讲评
1课时—————13—————模拟练习九、讲评
1课时—————14—————模拟练习十、讲评
1课时—————14—————模拟练习十一、讲评
1课时—————15—————模拟练习十二、讲评
1课时—————15—————重点题型、易错题型评析;各班级针对性补差
1课时—————16—————各班级针对性补差练习
1课时—————16—————理论巩固
1课时—————17—————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响应同志关于“电脑从娃娃抓起”的精神,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有利条件和氛围,以普及电脑知识为主旨,使学生经过系统的、有目的的学习和培训后,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电脑操作知识和使用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矗
二、基本要求:
少年儿童学习电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但同时又是一个颇有难度的研究课题。教学中既需要顾及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材和手段,又不能简单的照搬成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孩子们感到“真好玩”、“很好用”,继而自觉的探求“怎么用”,引导他们进入计算机世界的广阔天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在课程选择中,也要根据儿童特点,计算机本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时不宜过多,并且要穿插在其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侧重于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习、计算机娱乐等项目上,如用计算机绘画、设计板报、写作文、益智游戏、教授学习软件的使用等。
三、工作重点:
1、五一前完成对学校的门户网站的改版工作并及时更新内容。
2、维护好学校的internet网络,保证教学资源的使用。
3、全面维护学校各电脑的健康,让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工作和学习。
4、细致地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所有长,增强电脑的应用能力。
5、准备好区进行的中小学一百名师生的电脑知识竞赛。
四、教学任务:
本学期,我依然担任一、二、三、五、六年级的教学,共十八课时。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现定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如下:
一年级:初步学习画图软件的各工具的使用,为二年级上学期打好基矗
二年级:重点进行指法训练,使学生掌握在计算机上正确地运用指法进行输入。
三年级:结合汉字输入法,学习word的基本使用,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word软件。
五年级:结合整站程序进行教学frontpage,学习网页制作的一些高级应用技巧。
六年级:flash动画制作教学,结合实例,使学生熟练使用flash进行创作。
总之,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为学校的网络及计算机的使用服好务,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我校的应用,做一份应有的贡献。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7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制作的一般流程及控制方法。
2、通过对引导图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引导图层建立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深化对FLASH运用软件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热爱地球家园的情感。
二、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
1、知识理论体系。掌握和理解引导图层的含义。
2、能力实践体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地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有机的整合(月球沿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和月球公转、自转等知识)。
3、思维体系。充分激活学生探究思维和创新思维。
4、情感体系。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图层的含义和建立方法、作用
难点:运用引导图层,解决椭圆路径中的起始点。
四、教学对象
对能否在封闭曲线上找到起始点,这是教学难点所在。教学中只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要让学生在渴望中积极探究,逐步逼近理想的方法,不要及于告诉学生的结果,不管学生能否回答出来,也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有适时、恰如其分的点拨。结合所制作的动画与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趣。
五、设计思想及教学体系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从知识、能力思维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同时引入“课程整合”概念,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状态,激活学生思维和情感。
知识体系:复习原有知识(帧动画)→原有知识运用(做一个帧动画)→总结提出问题→引入新知识(添加引导图层)→新知识剖析(引导图层的含义)→新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思维体系:回忆原有知识(动手实践)→逻辑思维的培养(可否建立路径)→发散思维的培养(怎样找出起始点)→集合思维(建立一个完整的动画)→逻辑思维(建立一个可以输出在影片中的可见路径)→创新思维(与地理知识的整合)→情感教育(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过程和流程图
(附后)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总的来说是很成功的,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其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探究状态下。学生打破了老师的传统授课“禁锢”。如“在这节课上竟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将圆切分’(找三个点)以观点。这一提法引起了全班同学们的热烈兴趣,其结果不得而知了。”(学生不用本课知识也解决了此问题,可以说学生的发散思维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同时,本节课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式学习。如在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和相互评价过程中。
2、本节课的动画制作中整合了相关地理知识,如地球和月球的公转与自转等,培养了学生一种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人们常觉得无法实施。本课中笔者很好地做到信息技术中的情感渗透。将本课中的“地球”与“地球家园”联系起来,从而引入环保意识和情感教育。
附:课堂教学过程
Flas制作——引导图层
一、创设问题情境,任务驱动
1、学生动手,巩固旧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一个基本的帧动画(此过程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制作过程)
2、设置悬念,引出问题。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帧动画都是使运动对象沿直线运动,我们能否让它们沿某一特定路径(路线)运动呢?
3、展现目标,任务驱动。展示月球绕着地球沿着椭圆轨道运动。提出任务:要使运动对象沿特定路径运动,就必须增加引导图导,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二、激发探究热情,自主实践
1、讲授“引导图层”含义。引导图层就是设定运动对象运动的某一路径(路线),在引导层中画好运动路径,在被引导层(引导层的下一层)中使运动物体与路径相吸附在一起(用鼠标点中运动物体的中心移动)。
2、学生自主尝试制作。让学生做一个圆球(作为参照物“地球” ),然后再增一个图层做一个稍小的球作为“月球”,并把它转换成图形组件,插入关键帧。(此过程教师可适时点拨)
[教师演示,讲授新课]指导学生添加引导图层,构造引导图形——椭圆曲线(运用椭圆工具,在绘图区中绘制一个椭圆,将颜域剪切,余下的边缘曲线即为我们构造的物体运动的路径)。
3、引导探究,自主实践。
[教师问]:若要物体沿某一特定路径运动,就要找到起始和结束位置,我们现在给出的这一椭圆封闭曲线,我们能否找出起始点呢?
[学生答]:“能”或“不能”。
[教师总结、引导]:要想在封闭的曲线上找到起点和终点是不可能的`,那我们能否利用人眼睛的视觉差,在这一封闭曲线上做一些处理呢?
[学生探究]: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并尝试着动手实践。
[教师引导]:我们可否这一封闭剪断一部分,或在某一处切开呢?
[教师演示]:将运动物体放到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用光标键进行精确定位),设置帧动画的方式为移动。
成果初步展示。测试影片,物体沿着我们特定的路径进行运动。
[总结,设置悬念]:我们构建的路径在输出的影片中没有看见(引导图层的内容在输出的影片中是隐藏的),若我们需要椭圆曲线(路径)也显示出来,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学生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并尝试动手实践。
[教师引导]:既然需要路径,那我们就给它绘制一个——增加一个新的图层(学生操作:添加新的图层,并绘制椭圆路径)。
三、积极评价引导,拓展创新
1、展示成果,评价交流。学生测试自己的作品,领悟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选取典型作品,师生相互评价,交流心得。
[学生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理清思路:图层1(建立参照物“地球”→在图层1第40帧插入关键帧→添加一个新的图层2(建立运动物体对象“月球” )→选择箭头工具选中“月球”,然后在“插入”菜单中选择“转换成元件”→在图层2第40帧插入关键帧→添加添加图层→绘制椭圆曲线(用橡皮工具将曲线截断)→选中图层2第1帧,将“月球”放在起点位置,然后选中第40帧将“月球”放置为终点位置→设置“月球”图层的运动方式(移动)→添加可见图层(椭圆曲线),调整大小
我们是通过引导图层给运动物体建立一个特定的路径,若要让路径也在输出到影片之列,就需再建立一个新的图层。
2、积极引导,拓展思维。
[设置悬念]:月球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标准的椭圆吗?地球也应该在运动?(让学生将地理知识融入本节知识体系,将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有机的整合。)
[学生讨论]:略
[学生动手实践]:再对自己所做的动画进一步进行修改,让动画的表现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
[设置悬念]: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能解决此类问题?
[学生探究]:在这节课上竟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一位学生回答道:“将圆切分”(找三个点)。这一提法引起了全班同学们的热烈兴趣,其结果不得而知了。(经过实践验证,这一观点可行)。
3、激感,内化体验。我们人类都生活在这同一地球上,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但目前人类为了经济和利益,可是对地球的索取太多太多,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黑洞一说、洪灾旱灾频繁发生、动植物畸形进化等等。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能有一片纯净的生活空问,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行动起来,宣传环保,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8
为了使信息技术教学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制订出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1、坚持以邓小平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并能进行具体的实践。
2、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21世纪是信息时代,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而信息技术知识就象语文、数学、英语一样,已经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了解信息技术,就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信息技术的知识与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重要因素。所以,学好信息技术,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今后继续学习、参加工作的需要。信息技术课目前在我们学校虽然当作一般的闲科处理,但是我们在上课时应该把它当作主科一样看待,有责任上好每一节课。
3、做好充分的备课和上机操作的准备。要上好一节信息课,如果没有充分的备课,那么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所以,必须要充分备课,写好教学过程。还必须要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做好硬件、软件的调试。只有做好了以上的工作,上课时才会得心应手。
4、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本期主要学习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继续复习、巩固文字的输入和编辑、排版;二是利用互联网欣赏最新的高科技信息。浏览一些和小学生学习有关的信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学习网上冲浪,搜索工具的使用,软件的下载,以及e-mail的使用等。
5、具体做法。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为主线,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除了部分理论在教室上课外,利用两周时间到多媒体教室欣赏最新的高科技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他们学习高科技信息的`兴趣。其余的时间到机房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多媒体教室示范操作,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学习与交流。为了不断学习先进的方法和进行交流,如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走出去学习别人的经验1次以上,除此之外,在本校多互相听课,与本组其他同志进行交流,多参考一些与本科有关系的新资料。不断扩充不断提高。
7、成绩的考核
计划在考前进行一次上机操作测验:测试内容主要是,一年级用windos画图软件画一副完整的画。三年级用文字软件制作电子手抄报。四年级用文字软件制作电子报刊。在学期结束前一周进行期考,对不及格的要求进行补考,直到能通过为止。并将成绩交各班主任。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9
一、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与处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教学基本情况:
由于小学校际之间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参差不齐,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态度的差异,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有所改观,但这种差异是无法消灭的。现实是每个班的学生数均超过60人,每个计算机机房配置为60台电脑,有个别学生无计算机可用,每节课课前教师都要检查调试好每台计算机,实施教学的.难度大。教学中我们针对客观存在的起点不齐和个性差异,要求授课教师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我们将采用这样一些应对方法
三、教学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4、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5、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应该实现三个目标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共同达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教师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课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出研究课题、讲解简单思路、生实践、知识总结,每次总结可以放在课前,总结上一次课的知识,每次讲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留出30分钟让学生上机实践,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
4、灵活运用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其进程来实施教学,知识反而不能更好地连贯,而且在课时不多的客观条件上要对其有一定的筛选,选择实际应用比较多的知识作为重点来教。
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各种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让学生坐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而不至于闭门造车,总是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
6、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各种竞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计划针对全体学生,通过上学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过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练习巩固的机会较少,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学期的`任务是继续上完教材下半部分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5、能够做一个多媒体作品出来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一、基本情况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一级8个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高一(2、4、6、8、10、12、14、16)。本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信息资源管理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如打字、计算机基础操作),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改进措施教学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辅导形式、时间形式
1)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2)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11
一、培养目标
1、使学生除在课堂上学习微机理论知识外,在兴趣活动课能够更好的加强对电脑知识的掌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2、为了迎接高二下学期的信息技术会考,拟利用每周六下午的'活动课,针对高二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辅导,以保他们在会考时能顺利通过。
二、活动场所:
二楼微机室
三、时间安排:
单周六下午
四、参加活动人员:
针对高二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差的同学。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微机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
2、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力;
5、进行差异教学,让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六、教学内容安排:
1、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巧
2、学习office软件中的Word、Excle的应用。
3、图形图像的处理,和网页的简单制作。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12
一、情况分析
我校现有微机室1个,其中P4 1.8G的联想学生机26台,为网络教室,机房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师机,有1台教师用机,另外还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现在开课的学生中除低年级外,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各部分设备名称、计算机的应用及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学会了如何开关机,认识了键盘,并学会了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知道了部分特殊键的作用,部分学生还学会了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练习画画。除此以外,所有学生都接受了计算机上机实习规则、计算机机房的清洁维护等教育,都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我校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特拟定信息技术课学科教学实施计划。
二、教学总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实施计划的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时采用放教学录相, 通过演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知识。
3、传授知识时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趣”字、突出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学”字(为学生服务);教学过程突出一个“难”字(找准知识点、难点及关键)、落实一个“行”字(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认知能力训练);巩固知识突出一个“实”字(双基训练应落到实处)、落实一个“促”字(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实践)。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学习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热情很大。特别是六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四年了,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引导对计算机理论和logo语言绘图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logo,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总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共2课,通过利用网络搜索学习认识计算机系统,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logo语言乐园,共10课,通过学习logo的操作,让学生掌握logo语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命令绘制简单的图形,学会重复命令、重复命令的嵌套,可以通过重复命令绘制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了解了过程的定义、调用、修改等知识。第三单元是算法思想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算法现象、算法的优化思想、算法的描述方法等。共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工作的过程。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了解LOGO语言,了解各种语言命令。理解算法的概念,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掌握常用算法。认识计算机各部分组成,理解工作原理。掌握LOGO语言基本命令使用方法。绘制简单图形,使用重复命令,嵌套方法绘制复杂图形。掌握四则运算和表达式输入方法。了解打印。提高能力。描述算法,选择恰当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2、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14
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同时,学生在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基本知识非常薄弱,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成绩,实现重点本科突破的奋斗目标,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总体打算
本学期围绕教材和考纲展开教学,把基础知识教学作为教学重
点。在祥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必修部分分为四个主题单元,一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社会”,二是“信息的来源、获取、检索、评价”,三是“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资源管理”,四是“网页设计与制作”。然后以四个主题单元为主导,分别进行知识的扩展,做到重点突出,知识全面,不留知识盲点。
坚持集体备课和先周备课不动摇,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内容、学案内容、考试内容,组内个人不能单独确定,坚决做到共同选例题、习题、考试题。
坚持讲练结合,坚决做到精选、精讲、精练,例题设计具有导向性和代表性,做到到举一反三。
坚持考评结合,坚决做到有讲必评,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深化二次过关制度。
建立健全目标学生档案,深入了解目标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帮助他们提高信息技术成绩,让目标学生即要总分过线,又要基本能力进线,坚决消除目标生的短板现象。
二、具体计划安排
1.继续以教参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教案的编写和使用,尤其要结合高一初始年级的特点加以优化。
2.通过集体备课促使老师打造高效课堂。集体备课有主体、有主题、有问题、有争论、有结论!
3.老中青帮传带!重视强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青年教师实施教学和研究改进教学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落实好导师制!
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引导应渗透在教师的教学预设、实际授课及其他教育活动中。
5.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学生课余学习的自控力和科学安排学习时间的指导,加强对作业布置(内容、形式和数量)、批改和讲评的研究。
6.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和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7.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有信心。
8.面向全体学生,夯实基础。
9.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学校要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学习进行有效的督促和检查。
10.各项工作要有计划。计划要适合实际、有提前性和可操作性。
11.根据高一实际和学生特点,重视师生交流,以落实巩固基础为主,以能力提升为保障。
12.积极探索和实践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学案导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加强信息处理法等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1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敢于讲话,发表个人的不同见解,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
14.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从中加以借鉴。
15.重视试题的选择和使用,做好错题反馈!
总之,在新学要凝聚全组之力,紧紧围绕学校和教研室统一要求,创造性的开始新的努力,力求卓越成绩!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15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自主主动的学习兴趣,加强人文素养的积累,使学生能健康地发展,同时也为学生自身的学科倾向提供活动空间。
通过开展信息技术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尽量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对微机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素质教育,发奋学习,努力进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好微机的使用。逐渐养成认真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为使学生对此门课程能够较好的掌握,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并及时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复习,课中强化记忆。
2、实践操作中拥有一个良好的上机氛围,不准带危险物品上机,不准无故破坏公共设施,认真遵守微机室规则,不准大声吵闹宣哗,认真完成作业。
3、上机时需对号入座,不准你来我往,东窜西跳,保持一个安静、整齐的上机氛围。
4、不明之处要事先询问,不准乱操作微机。
5、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具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门重要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的`优势,它应用着现代最先进的教育教学工具,学生本身就有着充足的好奇心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只有1个教学班,共有学生37人。他们对计算机来说很感兴趣,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点:
1、小学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一无所知到初步领会和掌握,为使今年的更好学习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今学期本着教好、学好的原则,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摸清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并且将其划分层次,按照不同的程度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成绩的提高。
2、学生现有信息技术知识不多和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很少,需提高学生理论知识领悟能力和操作技能能力。
3、学生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都不高,今学期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使他们更多的了解未学过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4、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注重发现培养较好学生,使之在学习成绩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做到努力培养或从零做起,使其对知识更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其知识成绩更上一层楼。通过两方面的照顾,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争取在今年中考中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
三、教材分析:
现用教材是新旧知识结合的教材,与现实所用也有过时的东西。当然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相比还是较新颖的。首先,要尽快熟悉教材,掌握其大体内容,熟悉教材哪些知识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不该掌握,需要学习的东西做到疏而不漏。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感觉上是新鲜的、新颖的,计算机教育也是各门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教育,必须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本册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了解电脑老朋友;第二单元:用网络交流信息。这些内容是本教材的基础知识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认真学习该单元内容,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为今后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研究内容:
本学期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素质。
2、加强教法研究,特邀有经验的教师指导自己的教学。
3、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搞好集体备课,练好基本功。
五、教学措施: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本着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层次清晰、易教易学的原则,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誊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操作实际。
1、每堂课前的复习有针对性,目的性,检测性,并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加以巩固。
2、课堂学习中利用教师示范,电教学习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中,加强对实践的操作,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技能。
4、不断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爱护公物的培养。
七、教学进度表:按《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本学期具体授课时间为16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飞速发展的电脑 第八课:我有电子邮箱了
第二课:使用电脑的平台 第九课:特快专递没我快
第三课:管理计算机的资源 第十课:想要传啥就传啥
第四课:文件多了要管理 第十一课:邮件多了要管理
第五课:我给文件减减肥 第十二课:你说我讲大家谈
第六课:综合实践 第十三课:远隔千山对面聊
第七课:期中评价 第十四课:综合实践
第十五课:期末考试与总结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我校现有156名学生,学生机器有15台。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各部分设备名称、计算机的应用及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学会了如何开关机,认识了键盘,并学会了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知道了部分特殊键的作用,部分学生已经懂得了简单的DOS常用基本命令及其用法,部分学生还学会了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除此以外,所有学生都接受了计算机上机实习规则、计算机机房的清洁维护等教育,都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我校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特拟定信息技术课学科教学实施计划。
二、教学总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实施计划的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时采用放教学录相,通过演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知识。
3、传授知识时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趣”字、突出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学”字(为学生服务);教学过程突出一个“难”字(找准知能点、难点及关键)、落实一个“行”字(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认知能力训练);巩固知能突出一个“实”字(双基训练应落到实处)、落实一个“促”字(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实践)。
第五篇:冯浩刚听信息技术课的心得体会
听信息技术课的心得体会
莘县张寨镇苏村小学:冯浩刚
2017年12月21日下午,我有幸在莘县明天小学聆听了二节信息技术课课堂中,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的课堂氛围,步步深入的情感熏陶,无不深深吸引着我。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