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 “和谐社会”源出于此
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 “和谐社会”源出于此
内容摘要:《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与应用体系。本期节目请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郑万耕教授为我们讲解《周易》的思维上市和理论体系,并讨论《周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2010年2月13日《世纪大讲堂》: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与应用体系。那么对于现代生活,《周易》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对我们还有哪些启示?它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工作,以及我们的思维?我们又能否将它应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之中?有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郑万耕先生,大家欢迎。郑先生您好,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下面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一个介绍郑先生的短片。
主持人:那现在我们说就拿这个《周易》,前面加个周字,它实际上是西周的时候编纂而成,里头的所谓的卦爻辞,大概写的也都是,记的也都是当时周的一些事情是吗?
郑万耕:从《易经》,《周易》的卦爻辞来说,基本上是记载的一些殷周时期的情况。
主持人:殷周时期,也包括了这个殷。
郑万耕:它的产生是在周朝初年,殷周之际,所以说这个可能有一些过去的一些遗存。
主持人:可能是当时候的占卜的一些记录,这些记录都是一条一条的,后面有些人给它进行了一个归纳,给它总结,而且把它进行了整理,然后变成了这么一个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在一起的书是吧?
郑万耕:对,是经过后人整理的,它原来有一些算卦的记录,筮辞的一些记录。那么后来有一些人为了后人算卦的方便加以整理,加以润色,赋予它一些当时人所可能有的一些思维,那么这里边就可能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民俗方面的内容,包括原始巫术的一些内容,也可能包含一些哲学思维的萌芽,或者当时人的一些生活经验,生活智慧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那么我们现代生活中间,当然我们知道我们中国的,我们的文化有一个,曾经有一个断层,这个断层中间的话,其实《周易》可能在某种意义上离开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那么现在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大家对《周易》现在兴趣非常昂然,很多人都在学习它,研究它,那么像这方面的人你接触过吗?
郑万耕:也接触过一些。
主持人:也接触过一些。
郑万耕:民间的这样一些人,他们从各种不同的方面,他来诠释《周易》,如果从学院派的角度来说,有些可能言不由衷,但是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了解《周易》,有许多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主持人:那么从大学里头一个哲学教授的角度,你如何理解民间的,对《周易》占卜的这样一种,也是传了几千年的这样一种小传统。
郑万耕:从我个人而言,我感到《周易》当中,他认为《周易》有四种圣人之道,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卜筮者尚其占,以制器者尚其象,这样四种圣人之道。就是《周易》当中它不仅仅是一个方面,这些方面都有。但是现在从汉朝开始这样一个东西逐渐开始分化,占卜这一块基本上流落到民间。
主持人:变成术数。
郑万耕:变成术数,流落到民间。那么学院派知识分子或者说古代的学人,他们所阐发的是《周易》当中所包含的一些理论思维,治国方略或者是它的一些生活智慧,那么这两块呢,我感到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主持人:好,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郑教授给我们演讲,郑教授今天演讲的主题就是《周易与现代生活》.郑万耕:《周易》它博大精深,那么它究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影响呢?我想答案肯定是肯定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近十几年以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有两句话或者是两个理念,普通的老百姓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两句话一个是与时俱进,一个是和谐社会。
那么与时俱进在《周易》当中就是与时偕行。偕,在《说文解字》当中就说:偕者,俱也;行者,进也。那么,与时偕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这种思想就来自于周易文化,和谐社会也是如此。
在《周易》当中讲太和,追求一种最高的和谐的理想状态,把它叫做“大和”,也就是太和。它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讲履,和之至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都是讲和。实际上《周易》当中所提出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太和。这成为我们中华学人一直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所以从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看到《周易》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对我们的当代社会都有它深刻的价值。
《周易》当中有三点,这些道理当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个是尚变,第二个是贵中,第三个是趋时。
先说第一点,尚变。《周易》,这个易字,它的一个基本意义就是变,变易,当然《易》一名而含三义,有不易、简易和变易。那么现在我说的是变易。《周易》特别推崇变,唯变所适,又讲“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点,这就叫做穷;发展到极点,那么就可能就要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进行了变革,事物就通达顺畅了,这就叫做“变则通”。通达顺畅了,这个事物就会有一个比较长的,顺利发展的时期,那这就叫做“通则久”。这个强调变通的观点,它的一个基本思想的含义,它有个基本思想基础,是物极则反,所以《周易》的作者或者《易经》《易传》当中,它提醒我们人要有一个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只有这样,你才能身安,家齐,国家可保。我们历代的思想家,特别是历代的改革家,比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搞改革,魏源、龚自珍强调更法,康有为、谭嗣同搞戊戌维新,都是把《周易》当中这种变通思想,变革的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
那么这个通,通则久,不是说永久,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它还可能会达到,走到极点,那我们还必须变革。不变革就没有出路,不变革我们国家就不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那么刚才说了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那么怎样使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走向前进,而不走向衰落?那么《周易》它就提出了两个原则,一个就是刚才讲的问题:贵中,强调中道;一个是趋时。
中与和是连在一起的,不中就不能和,中是和的必要条件,所以只有中才能达到刚才我们所说的社会的和谐,达到那个最高的和谐。那么在《周易》当中特别强调这个中,一般来说处在中爻的,上卦的第五爻,下卦的第二爻,处在中爻的,大部分都是吉利的。如果既处在中爻,同时又是阳爻处在阳位,阴爻处在阴位,比如说阳爻处在五的位置,阴爻处在二的位置,这就是既中又正,它强调中正。蒋介石这个名字就来源于这样一种思维。
在豫卦,豫卦的六二爻辞讲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于石这两个字就出来了。这就是说,耿介如石,坚刚如石,你做事情不要等到天黑,就是发现这个事情,发现了事物苗头马上就去做,它是吉利的。为什么它会吉利?是因为中正:“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既中又正。蒋介石,蒋中正这个词就出来了。
那么中国古人曾有过这样一句话,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又讲“知时中之意,则思过半”。“思过半”,这也是《周易》当中的话,是说你懂得了时中的内涵,懂得了它的精神实质,那么对《周易》整个讲的道理,你基本上就把握了一半,可见他们推崇时中。
那么下边我就要说到时了,“趋时”。那么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发挥得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形成一个非常系统的理论观念。它讲到要明时,要察时,通过察时来明时。时机未到你要待时而动。什么是待时而动呢?《周易》当中讲了,“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把器具,器械工具打磨精良,隐而不发,等待时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时机成熟,那就要坚定果敢,立即行动,这样你就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待时而动”。
与时俱进,那么在《周易》当中讲了三次。乾卦的《文言传》讲,“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就是讲白天奋勉努力,从不懈怠,到了晚上你就应该安闲休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你就会取得大的成功。
损卦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益卦讲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就是不管你是损,减损,还是增加,盈满还是亏缺,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时机采取不同的措施,所以它又讲,要“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是在艮卦里。
艮卦它的含义是什么呢?艮就是止,所以它后边就讲: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也就是说不管你待时而动也好,还是与时偕行也好,与时俱进也好,你都应该以不失时机作为一个基本的准则。“行”比较好理解,比较好做,但是,“止”就不见得。我们做什么事情,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当你事业顺利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你敢不敢止?这个时机到了,你有没有魄力嘎然而止?旧的不做了,另做新的,你开创一个新的产业,开创一个新的事业,这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中国古人讲“知止”,当然是从道德的角度讲,要“止于至善”,可是如果我们把它引伸开来,从《周易》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止于至善,而且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所开拓的各个方面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到此为止,另谋新路?这恐怕是现实社会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考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思维。这是讲时机未到,要待时而动,时机已到要与时俱进。那么如果时机变了,时机,时运,时势,发生了变化,《周易》讲那就应该“趋时”,就要“变通”,“变通趋时”就是紧紧追随时势的发展,抓住新的恰当的机遇。这就是我说的趋时,就是“变通者,趋时者也”,或者反过来说,趋时就是变通,根据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者说这就是时中,因时而行中道。
孟子曾经讲过执中,说你坚守中道是非常好的,可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你执中无权,没有一个权变,不进行通权达变,只坚持一个道理,是吧,一个模式,不能通权达变,不能随时加以变通,那只能是把道给害了,那是“贼道”。所以他讲男女授受不亲,这是道,这是礼也。可是嫂溺援之于手,权也。这个通权达变实际上也就是因时而行道,要对这个道要有所调整。
就比如说我们骑自行车总要有微调,你不可能永远直直地,这样正正直直地走,永远直着走,你非摔倒不可。可是我们不断地拧着这个把,在这样进行一些微调,这个微调就是刚才我说的权。但是它又鼓励“中”。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因时而行中道,这样你才能保证你的顺利地畅行无阻。那么这是所讲的时。所以时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出现了58次到60次之间,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讲,用时、时机、时用等等,它的各种情况。所以这样一种观念对我们任何人,对我们现实生活来说都是影响至深,影响很大。
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在阐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古老的命题
那么刚才我讲了这样三个方面,六个字:尚变、贵中和趋时。那么《周易》它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些问题上,而且它把这样一些观念,这样一些原则,它从哲学的更高的角度,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加以论证,就提出了阴阳变易思维。其实,刚才我所讲的这样一些,都渗透了它的阴阳思维,阴阳变易的思维。可以说阴阳变易的思维它是我们《周易》的核心,是我们《周易》的最基本的特征,如果离开了这个学说,其它别的学说无从谈起,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阴阳学说,我想它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就我自己而言,我给它概括成四句话,就是《周易》当中的四句话,用《周易》当中的四句话来概括,第一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又阴又阳,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阳可以变成阴,阴也可以变成阳,就是阴阳相互转化。那么阴阳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它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看,不能只有天没有地,只有天没有地那就不成其为宇宙:不能只有男人没有女人,有男人没有女人,那就不成其为社会,那就不成其为人类。我们一个社会,你既要有领导,又要有群众,既要有官员,又要有民众,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社会。那同时还有中外,内外上下,不同的民族,这就是一阴一阳。同时阳中还有阴,阴中还有阳。你比如你们坐在这儿,有男有女,男女就是阴阳,可是不论是男人身上,还是女人身上,你都是由血气构成的,按照中国古代医学,血为阴,气为阳。但是阳中又有阴,这个阴阳又分成阴阳。
我们一天有昼夜,说白天是阳,夜晚是阴。可是白天从午后,午,中午以前是阳,中午以后又是阴,属阴。夜晚子时以前属阴,子时以后又属阳,阴阳当中又各生阴阳。所以我们观察事物就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独阳不生,独阴不成,天下没有孤阴孤阳之物,也没有纯阴纯阳之事。阴阳总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我们看社会,我们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看到成绩,也要看到缺点。看到我们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我们也还要看到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它背后所潜伏着的可能出现的危险。这就是一阴一阳所给我们提供的思维方式,一种思维方法。
那么老子他又从反面看问题,“反者道之动”。就是你别人,你儒家,你只看到了事物的正面,只看到了社会好的方面,仁义道德,那么在这个仁义的背后还有没有其它别的方面不恰当的东西,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他也是在思考社会,怎样使社会更加安宁,更加安定,更加发展。他并不是什么都无所作为,他思考的问题和儒家基本上是一样的,也是安邦定国。但是你常人,你儒家,你看到的这一方面,那么我看到的是另外一方面,那么这样我们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进一步向前进,就深刻了一步。
第二句话,“阴阳不测之谓神”,就说事物的变化总是神妙莫测,刚才我们说事物它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有规则,有确定性,那么这就叫做常,《周易》当中就称为道,可是事物的变化还有变数,事物的发展还有变数,有不确定性,有偶然性,这种偶然性,这种不确定性,在《周易》当中就叫做神,神就是神妙莫测,不好把握。
你比如说我们平常讲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为什么叫不测风云,不测这个词就来自于《周易》。事物本来按照常规,按照它的规则,可能就直接由此向彼发展,可是突然遇到了一个什么事件,它突然改变了方向,或者折回来了,或者是另外一个方向。
两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了,究竟向哪里走,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它会发展成为我们现在的全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这就是阴阳不测。
第三句话,“日新之谓盛德”,或者叫做“生生之谓易”。在《周易》当中这两句话是连在一起的。日新之谓盛德,就是说每一天都在更新,这是天地最大的德性,天地最根本的性质。生就是创造,生生就是不断有所创造,不断有所创造这才称得上变易,或者说这才是我们《周易》所讲的变易。老是重复过去的东西,不断走向衰退,那不是《周易》所讲的变易。
谁都不会愿意过平平淡淡的、老是千篇一律的生活,都希望不断有所前进,不断有所更新,不断有所提高,这不就是不断地在更新吗?所以《周易》叫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甚至台湾有一个哲学家,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牟宗三先生,他创立了生命哲学。他这一套生命哲学体系,他的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周易》这两句话,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当然他结合了西方哲学的,尤其是康德哲学的一些东西。那么他就称为生命哲学。那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受这样的东西的熏陶,都在被它所昭示,被它所激励。
第四句话,“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或者“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刚柔就是阴阳,阳刚和阴柔,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推移,那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它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内因论的先驱。就是说,你这个事业能不能发展,你的事业出了问题,或者你自己出了问题,你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去找很多客观条件,先找一找你内部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自身找原因,自身找问题,你才能真正解决。所以他强调内因,强调刚柔相推。
我想这样四句话可以概括阴阳变易学说的基本内容,当然还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强调,阴阳互补啊,阴阳和谐,阴阳流转等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都在阐发这样一个命题。
要用北京大学朱伯崑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在阐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古老的命题。那么我们中国的辩证思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从而得到了锻炼。这个思维方式,或者思维方法,它是永远起作用的,永远不过时的,其它别的原则,章法,规范,都可以过时,但是这些东西是永远起作用的。
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政治理念,道德意识以及民俗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去弘扬。
当然《周易》当中还讲了许多其它的,刚才我说了,一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方式,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套治国的方略,或者原则;给我们人提供了一套生活智慧和生活的规范,尤其是他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样一个人生的总原则,人生的总态度,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总体来说,我感到《周易》它的理论,它的思维博大精深,虽然有些方面高深莫测,但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政治理念,道德意识以及民俗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去弘扬。今天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郑万耕先生充满激情,也充满智慧的演讲,我们知道《周易》这本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仅仅是对我们一些国家的领导者,也不仅仅是对我们的一些文人学者,而且对我们普通人其实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间,都影响至深。我随便举一些例子。比如说我们经常挂在嘴里头的一些成语。就是一种民族智慧的结晶。
那么这种成语之多,我们《周易》贡献是最多的,随便举几个,刚才郑先生已经说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经常看到现在有很多的企业领导的办公室里头会挂着这几个字,对不对,另外还有否极泰来,还有乐知天命,立竿见影,物极必反,你想想随便举一举,这么多的词来自于《周易》。
那么说到这部智慧之书的话,我们当然要说这些卦爻辞的词语,刚才我们说的都是词语以外,其实这个卦相也很重要,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八卦,它就是两种爻,一个是阳爻就是 7
一横,一个阴爻就是两个短横,就这两个东西组成,这就所谓的阴和阳。但是这个八卦,我看它是三个这样的爻组成一个卦,而不是两个,这就是一种智慧。
我过去在大学读哲学系的时候,我就观察,我们八个基础卦没有一个卦是对称的,那么六十四卦中间的话我们也发现,只有八个卦是对称的,其它那么多的卦也都是非对称的,那么他为什么不强调这种对称性?
郑万耕:《周易》当中一方面有对称,一方面它同时又不对称,这就是刚才说的阴阳不测,它实际上是强调一个事物的多样性,也同时强调事物的统一性,比方说刚才我们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讲一个统一性,或者《周易》当中讲的殊途同归,一致百虑,或者百虑一致就是讲这样的东西,这说明我们中国人,他不是一个非常用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个固定的思维来观察一个东西,但是事物它确实它又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一定的规范,一定的规则。那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则,我们对这个事物,我们人就有了主观能动性,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把握,但是同时呢你又不能把你头脑给局限死了,那么这样刚才说的,那就是多,就是中国人讲的三,强调三,强调天地人三才,是吧,这一卦,下边这两爻,一卦六爻嘛,它是地,上边两爻是天,中间两爻是人,这是三才,这个思想可能和老子有关系。
主持人:有关系,对。
郑万耕:老子讲,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或者人也大,不同的版本,有的是王,有的是人,它是只有人可以和天地相并立,这称为三,在世界万物当中只有人可以和天地相媲美。那么《周易》就提出了这个三才观念。
主持人:我这里随便画了一个卦,郑老师说的下面这两爻是地,上面这两爻是天,中间两爻是人,大家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三分,特别注意中间这个人,人是在中间是跨的,它是跨上下两卦的,因此人是赞天地之化育。
郑万耕:同时又顶天立地。
主持人:这里还有一位网友,叫生活秀的,他针对前些年杨振宁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个演讲影响很深远。其中最重要的有一句话就是《易经》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但是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杨振宁先生,大家尊敬的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那么您对杨先生的这样一个结论,这样一个判断,您有什么看法?
郑万耕: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因为我不懂自然科学,所以就更没有发言权,但是从《周易》的角度我还是可以说两句,说《周易》的思维,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理论思维两千年,或者说我们中国人的理论思维的提高,是通过历代易学家对《周易》的阐发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这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五经四书当中,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们主要是讲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天道阐发得不多,那么能够和道家相媲美,就是《周易》这个系统,那当然后来是当作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是五经之首,这个系统。那么它的影响确实相当深,《周易》当中,既有形式逻辑的思维,也有象数思维,也有辩证思维,就是它的思维方式应该属于是多方面的。那么究竟是哪种思维方式,影响了我们中国的科技的发展,杨先生没讲,我也不知道他具体指什么,讲得很笼统,也可能他懂自然科学,他了解中国古代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对他个人可能在某一方面,他认为有拘束,有不好的影响,或者阻碍他思维展开的这样一种影响,但是在其它方面他没有深入地做出说明,所以我也不好妄加评论。
周易》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裁成辅相
主持人:现在我们把提问交给现场,有同学关于《周易》方面的问题,要向郑先生请教的,请举手。
同学:老师,您好,我们知道东方人与西方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欲望和能力这个方面,他都是不相同的,那么请问这个东西是否与《周易》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它高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方面有关?那么如果有关的话,请问您认为《周易》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定上面,是过时的还是超前的?谢谢。
郑万耕:按照整个中国传统或者西方的传统来说,在历史的角度,西方人强调分,中国人强调合,或者西方人强调分析,中国人强调综合,这是这两个文化有很重要的差别。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从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处理天和人的关系,那么我们中国刚才已经讲了,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天人协调。那刚才我们又讲了,《周易》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或者说一个成语,叫做裁成辅相,就是讲人,后就是君王,“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之地之宜”。
刚才说了,大自然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自然而然,它又生生不息,那么我们人处在天地之间,你只能参赞天地之化育,你不能去改变自然界的规律,不能去破坏自然,所以叫做加以调节。
“裁成”,就是加以调节完成,使它完成;辅相天地之宜,天地它变化,那个自自然然的东西,你去进行推动,所以这就是天人协调。“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我们自然现象,没有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对它加以开发,加以引导,自然界也不违背,这叫先天下而天弗违。自然界的变化已经到来之后,我们人,你就应该注意适应,要顺天应时,这就叫后天而奉天时,所以说它这叫做天人合德,也就是天人协调。所以张岱年老先生说,裁成辅相,天人合德,是中国古代一个典型的天人协调论。这个天人协调论确实影响了我们整个中国文化,应该说始终。
虽然说我们近些年来,新文化运动以后,我们强调人定胜天,但是我们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违背自然规律,违背自然发展的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反过来从《周易》当中,从中国文化当中,寻找人和自然的这样一种关系,把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的时候,我们就感到中国古人这个思维,有他合理的地方或者有他的优势,甚至比西方人那个强调改造自然,强调或者是以人为中心,那样一种人类中心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它有它的优势。在我们现在解决生态危机,解决生态平衡,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中,使我们可以借鉴。
主持人:下一位同学。
学生:郑教授您好,我这有一个问题要请教您,就是关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起源问题,就是在易学界有什么说法,然后就是是不是有一个,现在已经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郑万耕:这个问题到现在,我的观点仍然是一个谜。阴阳两爻,八卦、六十四卦,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我们主持人刚才讲的,就是阴阳两个爻,一个阳爻,一横线,一个阴爻,中间断开,这是它的基本要素。但是究竟八卦是怎么产生的,怎么从爻变成了卦,或者说由爻组成卦?这样一个说法在《易传》当中就没有说清楚。可是他又说呢,“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怎么突然后边又出来了八卦,这个有人就提出了疑问,说这可能是当时,就是两套算卦的方法。
主持人:合到一起了。
郑万耕:后人没有弄清楚,把它合到一起,这只是一种说法,是不是能成为定论?
主持人:也不好说。
郑万耕:但是我们可以怀疑。张政烺先生说的数字卦,是吧,八卦或者六十四卦来源于数字卦。可是数字卦是六爻卦,绝大多数是六爻卦,这是不是我们八卦来源呢?
主持人:六爻卦。
郑万耕:六爻卦。所以这个问题,也仍然解决不了九和六的问题。
九、六是什么。
主持人:为什么是九。
郑万耕:说九是阳,六是阴,不过这是后来讲的。那么这个问题,这个数字卦也解决不了,所以说这个问题到现在仍然是个问题。当然说这个符号,两个符号,有人说是结绳记事,10
影响比较大的,屈万里先生,那么这两个结之间,这个是阳爻,这中间一个结,就这两个之间这是阴爻,这个受到启发,然后出现了这样一个阴阳的两画,这是一种说法。
郭沫若先生说是男女生殖器的崇拜,男根和女阴,这个说法,我现在想,它是西方弗洛伊德学说传播到中国的一个产物,生命崇拜,但是这个说法,在《周易》当中它也能找到根据,能解释,能解释。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冯友兰先生和高亨先生,他们讲,就和算卦那个草棍有关系,实际上这个和那个结绳记事相类似。那这个草棍,那么两个结之间,这个是阳爻,是吧,那么这两个结,这样一段,这样一段,中间有个结它就断开,这个是阴爻。
那么朱伯崑先生说了,这个可能比较朴实,和我们算卦又有密切关系,这个可能更加符合原义,但是都是一种没有史料根据的推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到现在没有考古学上的根据。有考古学根据的,就是那个张政烺先生说的数字卦,但是他有些问题还解决不了,解释不了。所以说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个谜。这是我所知道的,也可能你知道得更多一些。
主持人:《周易》凝结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智慧,曾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今天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但是《周易》里面的哲学思想,以及《周易》对于自然界,社会人事的规律总结,仍然是我们当代的中国人可以遵循的行为准则。真正了解《周易》我们会从中受益良多。好了,让我们再一次感谢郑教授精彩的演讲。也感谢今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下周同一时间,我们《世纪大讲堂》再见。
第二篇:周易文化与现代生活
周易文化与现代生活
郑万耕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前言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与应用体系。那么对于现代生活,《周易》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对我们还有哪些启示?它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工作,以及我们的思维?我们又能否将它应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之中?有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郑万耕先生,大家欢迎。郑先生您好,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下面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一个介绍郑先生的短片。
王鲁湘:那现在我们说就拿这个《周易》,前面加个周字,它实际上是西周的时候编纂而成,里头的所谓的卦爻辞,大概写的也都是,记的也都是当时周的一些事情是吗?
郑万耕:从《易经》,《周易》的卦爻辞来说,基本上是记载的一些殷周时期的情况。王鲁湘:殷周时期,也包括了这个殷。
郑万耕:它的产生是在周朝初年,殷周之际,所以说这个可能有一些过去的一些遗存。王鲁湘:可能是当时候的占卜的一些记录,这些记录都是一条一条的,后面有些人给它进行了一个归纳,给它总结,而且把它进行了整理,然后变成了这么一个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在一起的书是吧?
郑万耕:对,是经过后人整理的,它原来有一些算卦的记录,筮辞的一些记录。那么后来有一些人为了后人算卦的方便加以整理,加以润色,赋予它一些当时人所可能有的一些思维,那么这里边就可能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民俗方面的内容,包括原始巫术的一些内容,也可能包含一些哲学思维的萌芽,或者当时人的一些生活经验,生活智慧的一些东西。
王鲁湘:那么我们现代生活中间,当然我们知道我们中国的,我们的文化有一个,曾经有一个断层,这个断层中间的话,其实《周易》可能在某种意义上离开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
那么现在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大家对《周易》现在兴趣非常昂然,很多人都在学习它,研究它,那么像这方面的人你接触过吗?
郑万耕:也接触过一些。王鲁湘:也接触过一些。
郑万耕:民间的这样一些人,他们从各种不同的方面,他来诠释《周易》,如果从学院派的角度来说,有些可能言不由衷,但是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了解《周易》,有许多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王鲁湘:那么从大学里头一个哲学教授的角度,你如何理解民间的,对《周易》占卜的这样一种,也是传了几千年的这样一种小传统。
郑万耕:从我个人而言,我感到《周易》当中,他认为《周易》有四种圣人之道,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卜筮者尚其占,以制器者尚其象,这样四种圣人之道。就是《周易》当中它不仅仅是一个方面,这些方面都有。但是现在从汉朝开始这样一个东西逐渐开始分化,占卜这一块基本上流落到民间。
王鲁湘:变成术数。
郑万耕:变成术数,流落到民间。那么学院派知识分子或者说古代的学人,他们所阐发的是《周易》当中所包含的一些理论思维,治国方略或者是它的一些生活智慧,那么这两块呢,我感到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王鲁湘:好,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郑教授给我们演讲,郑教授今天演讲的主题就是《周易与现代生活》。
一、《周易》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郑万耕:《周易》它博大精深,那么它究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影响呢?我想答案肯定是肯定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近十几年以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有两句话或者是两个理念,普通的老百姓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两句话一个是与时俱进,一个是和谐社会。
那么与时俱进在《周易》当中就是与时偕行。偕,在《说文解字》当中就说:偕者,俱也;行者,进也。那么,与时偕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这种思想就来自于周易文化,和谐社会也是如此。
在《周易》当中讲太和,追求一种最高的和谐的理想状态,把它叫做“大和”,也就是太和。它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讲履,和之至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都是讲和。实
际上《周易》当中所提出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太和。这成为我们中华学人一直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所以从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看到《周易》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对我们的当代社会都有它深刻的价值。
《周易》当中有三点,这些道理当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个是尚变,第二个是贵中,第三个是趋时。
(一)尚变
先说第一点,尚变。《周易》,这个易字,它的一个基本意义就是变,变易,当然《易》一名而含三义,有不易、简易和变易。那么现在我说的是变易。《周易》特别推崇变,唯变所适,又讲“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点,这就叫做穷;发展到极点,那么就可能就要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进行了变革,事物就通达顺畅了,这就叫做“变则通”。通达顺畅了,这个事物就会有一个比较长的,顺利发展的时期,那这就叫做“通则久”。这个强调变通的观点,它的一个基本思想的含义,它有个基本思想基础,是物极则反,所以《周易》的作者或者《易经》《易传》当中,它提醒我们人要有一个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只有这样,你才能身安,家齐,国家可保。我们历代的思想家,特别是历代的改革家,比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搞改革,魏源、龚自珍强调更法,康有为、谭嗣同搞戊戌维新,都是把《周易》当中这种变通思想,变革的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
那么这个通,通则久,不是说永久,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它还可能会达到,走到极点,那我们还必须变革。不变革就没有出路,不变革我们国家就不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二)贵中
那么刚才说了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那么怎样使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走向前进,而不走向衰落?那么《周易》它就提出了两个原则,一个就是刚才讲的问题:贵中,强调中道;一个是趋时。
中与和是连在一起的,不中就不能和,中是和的必要条件,所以只有中才能达到刚才我们所说的社会的和谐,达到那个最高的和谐。那么在《周易》当中特别强调这个中,一般来说处在中爻的,上卦的第五爻,下卦的第二爻,处在中爻的,大部分都是吉利的。如果既处在中爻,同时又是阳爻处在阳位,阴爻处在阴位,比如说阳爻处在五的位置,阴爻处在二的位置,这就是既中又正,它强调中正。蒋介石这个名字就来源于这样一种思维。
在豫卦,豫卦的六二爻辞讲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于石这两个字就出来了。这就是说,耿介如石,坚刚如石,你做事情不要等到天黑,就是发现这个事情,发现了事物苗头马上就去做,它是吉利的。为什么它会吉利?是因为中正:“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既中又正。蒋介石,蒋中正这个词就出来了。
那么中国古人曾有过这样一句话,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又讲“知时中之意,则思过半”。“思过半”,这也是《周易》当中的话,是说你懂得了时中的内涵,懂得了它的精神实质,那么对《周易》整个讲的道理,你基本上就把握了一半,可见他们推崇时中。
(三)趋时
那么下边我就要说到时了,“趋时”。那么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发挥得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形成一个非常系统的理论观念。它讲到要明时,要察时,通过察时来明时。时机未到你要待时而动。什么是待时而动呢?《周易》当中讲了,“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把器具,器械工具打磨精良,隐而不发,等待时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时机成熟,那就要坚定果敢,立即行动,这样你就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待时而动”。
与时俱进,那么在《周易》当中讲了三次。乾卦的《文言传》讲,“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就是讲白天奋勉努力,从不懈怠,到了晚上你就应该安闲休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你就会取得大的成功。
损卦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益卦讲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就是不管你是损,减损,还是增加,盈满还是亏缺,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时机采取不同的措施,所以它又讲,要“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是在艮卦里。
艮卦它的含义是什么呢?艮就是止,所以它后边就讲: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也就是说不管你待时而动也好,还是与时偕行也好,与时俱进也好,你都应该以不失时机作为一个基本的准则。“行”比较好理解,比较好做,但是,“止”就不见得。我们做什么事情,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当你事业顺利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你敢不敢止?这个时机到了,你有没有魄力嘎然而止?旧的不做了,另做新的,你开创一个新的产业,开创一个新的事业,这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中国古人讲“知止”,当然是从道德的角度讲,要“止于至善”,可是如果我们把它引伸开来,从《周易》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止于至善,而且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所开拓的各个方面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到此为止,另谋新路?这恐怕是现实社会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考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思维。这是讲时机未到,要待时而动,时机已到要与时俱进。那么如果时机变了,时机、时运、时势,发生了变化,《周易》讲那就应该“趋时”,就要“变通”,“变通趋时”就是紧紧追随时势的发展,抓住新的恰当的机遇。这就是我说的趋时,就是“变通者,趋时者也”,或者反过来说,趋时就是变通,根据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者说这就是时中,因时而行中道。
孟子曾经讲过执中,说你坚守中道是非常好的,可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你执中无权,没有一个权变,不进行通权达变,只坚持一个道理,是吧,一个模式,不能通权达变,不能随时加以变通,那只能是把道给害了,那是“贼道”。男女授受不亲,这是道,这是礼也。可是嫂溺援之于手,权也。这个通权达变实际上也就是因时而行道,要对这个道要有所调整。
就比如说我们骑自行车总要有微调,你不可能永远直直地,这样正正直直地走,永远直着走,你非摔倒不可。可是我们不断地拧着这个把,在这样进行一些微调,这个微调就是刚才我说的权。但是它又鼓励“中”。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因时而行中道,这样你才能保证你的顺利地畅行无阻。那么这是所讲的时。所以时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出现了58次到60次之间,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讲,用时、时机、时用等等,它的各种情况。所以这样一种观念对我们任何人,对我们现实生活来说都是影响至深,影响很大。
二、《周易》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在阐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古老的命题。
那么刚才我讲了这样三个方面,六个字:尚变、贵中和趋时。那么《周易》它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些问题上,而且它把这样一些观念,这样一些原则,它从哲学的更高的角度,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加以论证,就提出了阴阳变易思维。其实,刚才我所讲的这样一些,都渗透了它的阴阳思维,阴阳变易的思维。可以说阴阳变易的思维它是我们《周易》的核心,是我们《周易》的最基本的特征,如果离开了这个学说,其它别的学说无从谈起,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阴阳学说,我想它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就我自己而言,我给它概括成四句话,就是《周易》当中的四句话,用《周易》当中的四句话来概括,第一是“一阴一阳之谓
道”,一阴一阳就是又阴又阳,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阳可以变成阴,阴也可以变成阳,就是阴阳相互转化。那么阴阳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它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看,不能只有天没有地,只有天没有地那就不成其为宇宙:不能只有男人没有女人,有男人没有女人,那就不成其为社会,那就不成其为人类。我们一个社会,你既要有领导,又要有群众,既要有官员,又要有民众,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社会。那同时还有中外,内外上下,不同的民族,这就是一阴一阳。同时阳中还有阴,阴中还有阳。你比如你们坐在这儿,有男有女,男女就是阴阳,可是不论是男人身上,还是女人身上,你都是由血气构成的,按照中国古代医学,血为阴,气为阳。但是阳中又有阴,这个阴阳又分成阴阳。
我们一天有昼夜,说白天是阳,夜晚是阴。可是白天从午后,午,中午以前是阳,中午以后又是阴,属阴。夜晚子时以前属阴,子时以后又属阳,阴阳当中又各生阴阳。所以我们观察事物就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独阳不生,独阴不成,天下没有孤阴孤阳之物,也没有纯阴纯阳之事。阴阳总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我们看社会,我们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看到成绩,也要看到缺点。看到我们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我们也还要看到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它背后所潜伏着的可能出现的危险。这就是一阴一阳所给我们提供的思维方式,一种思维方法。
那么老子他又从反面看问题,“反者道之动”。就是你别人,你儒家,你只看到了事物的正面,只看到了社会好的方面,仁义道德,那么在这个仁义的背后还有没有其它别的方面不恰当的东西,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他也是在思考社会,怎样使社会更加安宁,更加安定,更加发展。他并不是什么都无所作为,他思考的问题和儒家基本上是一样的,也是安邦定国。但是你常人,你儒家,你看到的这一方面,那么我看到的是另外一方面,那么这样我们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进一步向前进,就深刻了一步。
(二)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二句话,“阴阳不测之谓神”,就说事物的变化总是神妙莫测,刚才我们说事物它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有规则,有确定性,那么这就叫做常,《周易》当中就称为道,可是事物的变化还有变数,事物的发展还有变数,有不确定性,有偶然性,这种偶然性,这种不确定性,在《周易》当中就叫做神,神就是神妙莫测,不好把握。
你比如说我们平常讲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为什么叫不测风云,不测这个词就来自于《周易》。事物本来按照常规,按照它的规则,可能就直接由此向彼发展,可是
突然遇到了一个什么事件,它突然改变了方向,或者折回来了,或者是另外一个方向。
两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了,究竟向哪里走,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它会发展成为我们现在的全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这就是阴阳不测。
(三)日新之谓盛德
第三句话,“日新之谓盛德”,或者叫做“生生之谓易”。在《周易》当中这两句话是连在一起的。日新之谓盛德,就是说每一天都在更新,这是天地最大的德性,天地最根本的性质。生就是创造,生生就是不断有所创造,不断有所创造这才称得上变易,或者说这才是我们《周易》所讲的变易。老是重复过去的东西,不断走向衰退,那不是《周易》所讲的变易。
谁都不会愿意过平平淡淡的、老是千篇一律的生活,都希望不断有所前进,不断有所更新,不断有所提高,这不就是不断地在更新吗?所以《周易》叫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甚至台湾有一个哲学家,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牟宗三先生,他创立了生命哲学。他这一套生命哲学体系,他的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周易》这两句话,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当然他结合了西方哲学的,尤其是康德哲学的一些东西。那么他就称为生命哲学。那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受这样的东西的熏陶,都在被它所昭示,被它所激励。
(四)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第四句话,“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或者“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刚柔就是阴阳,阳刚和阴柔,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推移,那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它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内因论的先驱。就是说,你这个事业能不能发展,你的事业出了问题,或者你自己出了问题,你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去找很多客观条件,先找一找你内部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自身找原因,自身找问题,你才能真正解决。所以他强调内因,强调刚柔相推。
我想这样四句话可以概括阴阳变易学说的基本内容,当然还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强调,阴阳互补啊,阴阳和谐,阴阳流转等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都在阐发这样一个命题。
要用北京大学朱伯崑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在阐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古老的命题。那么我们中国的辩证思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从而得到了锻炼。这个思维方式,或者思维方法,它是永远起作用的,永远不过时的,其它别的原则,章法,规范,都可以过时,但是这些东西是永远起作用的。
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政治理念,道德意识以及民俗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去弘扬。
当然《周易》当中还讲了许多其它的,刚才我说了,一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方式,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套治国的方略,或者原则;给我们人提供了一套生活智慧和生活的规范,尤其是他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样一个人生的总原则,人生的总态度,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总体来说,我感到《周易》它的理论,它的思维博大精深,虽然有些方面高深莫测,但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政治理念,道德意识以及民俗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去弘扬。今天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三、访谈
王鲁湘:非常感谢郑万耕先生充满激情,也充满智慧的演讲,我们知道《周易》这本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仅仅是对我们一些国家的领导者,也不仅仅是对我们的一些文人学者,而且对我们普通人其实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间,都影响至深。我随便举一些例子,比如说我们经常挂在嘴里头的一些成语,就是一种民族智慧的结晶。
那么这种成语之多,我们《周易》贡献是最多的,随便举几个,刚才郑先生已经说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经常看到现在有很多的企业领导的办公室里头会挂着这几个字,对不对,另外还有否极泰来,还有乐知天命,立竿见影,物极必反,你想想随便举一举,这么多的词来自于《周易》。
那么说到这部智慧之书的话,我们当然要说这些卦爻辞的词语,刚才我们说的都是词语以外,其实这个卦相也很重要,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八卦,它就是两种爻,一个是阳爻就是一横,一个阴爻就是两个短横,就这两个东西组成,这就所谓的阴和阳。但是这个八卦,我看它是三个这样的爻组成一个卦,而不是两个,这就是一种智慧。
我过去在大学读哲学系的时候,我就观察,我们八个基础卦没有一个卦是对称的,那么六十四卦中间的话我们也发现,只有八个卦是对称的,其它那么多的卦也都是非对称的,那么他为什么不强调这种对称性?
郑万耕:《周易》当中一方面有对称,一方面它同时又不对称,这就是刚才说的阴阳不测,它实际上是强调一个事物的多样性,也同时强调事物的统一性,比方说刚才我们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讲一个统一性,或者《周易》当中讲的殊途同归,一致百虑,或者百虑一致就是讲这样的东西,这说明我们中国人,他不是一个非常用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个固定的思维来观察一个东西,但是事物它确实它又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一定的规范,一定的规
则。那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则,我们对这个事物,我们人就有了主观能动性,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把握,但是同时呢你又不能把你头脑给局限死了,那么这样刚才说的,那就是多,就是中国人讲的三,强调三,强调天地人三才,是吧,这一卦,下边这两爻,一卦六爻嘛,它是地,上边两爻是天,中间两爻是人,这是三才,这个思想可能和老子有关系。
王鲁湘:有关系,对。
郑万耕:老子讲,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或者人也大,不同的版本,有的是王,有的是人,它是只有人可以和天地相并立,这称为三,在世界万物当中只有人可以和天地相媲美。那么《周易》就提出了这个三才观念。
王鲁湘:我这里随便画了一个卦,郑老师说的下面这两爻是地,上面这两爻是天,中间两爻是人,大家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三分,特别注意中间这个人,人是在中间是跨的,它是跨上下两卦的,因此人是赞天地之化育。
郑万耕:同时又顶天立地。
王鲁湘:这里还有一位网友,叫生活秀的,他针对前些年杨振宁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个演讲影响很深远。其中最重要的有一句话就是《易经》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但是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杨振宁先生,大家尊敬的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那么您对杨先生的这样一个结论,这样一个判断,您有什么看法?
郑万耕: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因为我不懂自然科学,所以就更没有发言权,但是从《周易》的角度我还是可以说两句,说《周易》的思维,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理论思维两千年,或者说我们中国人的理论思维的提高,是通过历代易学家对《周易》的阐发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这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五经四书当中,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们主要是讲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天道阐发得不多,那么能够和道家相媲美,就是《周易》这个系统,那当然后来是当作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是五经之首,这个系统。那么它的影响确实相当深,《周易》当中,既有形式逻辑的思维,也有象数思维,也有辩证思维,就是它的思维方式应该属于是多方面的。那么究竟是哪种思维方式,影响了我们中国的科技的发展,杨先生没讲,我也不知道他具体指什么,讲得很笼统,也可能他懂自然科学,他了解中国古代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对他个人可能在某一方面,他认为有拘束,有不好的影响,或者阻碍他思维展开的这样一种影响,但是在其它方面他没有深入地做出说明,所以我也不好妄加评论。
四、提问
王鲁湘:现在我们把提问交给现场,有同学关于《周易》方面的问题,要向郑先生请教的,请举手。
同学:老师,您好,我们知道东方人与西方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欲望和能力这个方面,他都是不相同的,那么请问这个东西是否与《周易》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它高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方面有关?那么如果有关的话,请问您认为《周易》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定上面,是过时的还是超前的?谢谢。
郑万耕:按照整个中国传统或者西方的传统来说,在历史的角度,西方人强调分,中国人强调合,或者西方人强调分析,中国人强调综合,这是这两个文化有很重要的差别。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从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处理天和人的关系,那么我们中国刚才已经讲了,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天人协调。那刚才我们又讲了,《周易》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或者说一个成语,叫做裁成辅相,就是讲人,后就是君王,“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之地之宜”。
刚才说了,大自然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自然而然,它又生生不息,那么我们人处在天地之间,你只能参赞天地之化育,你不能去改变自然界的规律,不能去破坏自然,所以叫做加以调节。
“裁成”,就是加以调节完成,使它完成;辅相天地之宜,天地它变化,那个自自然然的东西,你去进行推动,所以这就是天人协调。“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我们自然现象,没有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对它加以开发,加以引导,自然界也不违背,这叫先天下而天弗违。自然界的变化已经到来之后,人就应该注意适应,要顺天应时,这就叫后天而奉天时,所以说它这叫做天人合德,也就是天人协调。所以张岱年老先生说,裁成辅相,天人合德,是中国古代一个典型的天人协调论。这个天人协调论确实影响了我们整个中国文化,应该说始终。
虽然说我们近些年来,新文化运动以后,我们强调人定胜天,但是我们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违背自然规律,违背自然发展的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反过来从《周易》当中,从中国文化当中,寻找人和自然的这样一种关系,把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的时候,我们就感到中国古人这个思维,有他合理的地方或者有他的优势,甚至比西方人那个强调改造自然,强调或者是以人为中心,那样一种人类中心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它有它的优势。在我们现在解决生态危机,解决生态平衡,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中,使我们可以借鉴。
王鲁湘:下一位同学。
学生:郑教授您好,我这有一个问题要请教您,就是关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起源问题,就是在易学界有什么说法,然后就是是不是有一个,现在已经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郑万耕:这个问题到现在,我的观点仍然是一个谜。阴阳两爻,八卦、六十四卦,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我们王鲁湘刚才讲的,就是阴阳两个爻,一个阳爻,一横线,一个阴爻,中间断开,这是它的基本要素。但是究竟八卦是怎么产生的,怎么从爻变成了卦,或者说由爻组成卦?这样一个说法在《易传》当中就没有说清楚。可是他又说呢,“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怎么突然后边又出来了八卦,这个有人就提出了疑问,说这可能是当时,就是两套算卦的方法。
王鲁湘:合到一起了。
郑万耕:后人没有弄清楚,把它合到一起,这只是一种说法,是不是能成为定论? 王鲁湘:也不好说。
郑万耕:但是我们可以怀疑。张政烺先生说的数字卦,是吧,八卦或者六十四卦来源于数字卦。可是数字卦是六爻卦,绝大多数是六爻卦,这是不是我们八卦来源呢?
王鲁湘:六爻卦。
郑万耕:六爻卦。所以这个问题,也仍然解决不了九和六的问题。
九、六是什么。王鲁湘:为什么是九。
郑万耕:说九是阳,六是阴,不过这是后来讲的。那么这个问题,这个数字卦也解决不了,所以说这个问题到现在仍然是个问题。当然说这个符号,两个符号,有人说是结绳记事,影响比较大的,屈万里先生,那么这两个结之间,这个是阳爻,这中间一个结,就这两个之间这是阴爻,这个受到启发,然后出现了这样一个阴阳的两画,这是一种说法。
郭沫若先生说是男女生殖器的崇拜,男根和女阴,这个说法,我现在想,它是西方弗洛伊德学说传播到中国的一个产物,生命崇拜,但是这个说法,在《周易》当中它也能找到根据,能解释。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冯友兰先生和高亨先生,他们讲,就和算卦那个草棍有关系,实际上这个和那个结绳记事相类似。那这个草棍,那么两个结之间,这个是阳爻,那么这两个结,这样一段,这样一段,中间有个结它就断开,这个是阴爻。
那么朱伯崑先生说了,这个可能比较朴实,和我们算卦又有密切关系,这个可能更加符合原义,但是都是一种没有史料根据的推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到现在没有考古学上的根
据。有考古学根据的,就是那个张政烺先生说的数字卦,但是他有些问题还解决不了,解释不了。所以说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个谜。这是我所知道的,也可能你知道得更多一些。
王鲁湘:《周易》凝结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智慧,曾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今天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但是《周易》里面的哲学思想,以及《周易》对于自然界,社会人事的规律总结,仍然是我们当代的中国人可以遵循的行为准则。真正了解《周易》我们会从中受益良多。好了,让我们再一次感谢郑教授精彩的演讲。也感谢今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下周同一时间,我们《世纪大讲堂》再见。
第三篇: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保证和源动力
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保证和源动力
基业常青的源动力 和谐社会的助推器我们已经走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个个都是文化者、处处均显文化味”的“新经济”(顾客经济)时代!我们生活在服务和服务文化的包围之中,服务文化已经和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保证和动力,服务文化是激发员工用心快乐创新服务、创造顾客忠诚提升竞争力的文化。服务文化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成为竞争的亮点焦点热点,成为评判、修正企业、员工乃至政府行为的社会标准,建设服务文化,提升服务竞争能力,是各行各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每个行业企业都应从生存发展的经营战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使命的高度建设服务文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企业品牌的美誉度、信赖度和文化服务贡献度。积极创建服务型、文化型、创新型、智慧型健康型和谐企业。
一、研究提升服务的科学 成就顾客和谐共赢的文化
-----服务文化的内涵、结构
1、服务、服务文化的内涵
服务是满足他人需求的价值多赢的情感性劳动。服务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的沟通、价值的确认、情感的互动、信任的确立。
服务是企业之本,而文化是服务之根、服务之魂,是服务的最高境界。服务的竞争实质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的经营是最高层次的经营。
服务文化定义:服务文化是企业群体信奉践行的服务价值理念。
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在这里强调的是,认知认同共识共事是前提,自觉执行融入制度形成行为规范是关键。个性鲜明、员工认同、社会共鸣的文化才有竞争力。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价值理念如果只停留在老板层面、或只存在于报告文件文字口号之中,而员工背道而驰,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文化。
2、服务文化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科学体系
服务文化和高品质服务是一门科学,只有形成体系才能相互支撑交相辉映,才能产生文化的魅力效力,提高服务竞争力。服务文化科学体系至少包括:(1)服务文化的核心、高品质服务的动力、员工职业化修炼的基础。包括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心态。(2)服务文化的载体与支撑、高品质服务的保证、员工职业化修炼的内容。包括服务行为、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服务机制。(3)、服务文化科学的展示升华、高品质服务的创新升级。包括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星级服务和服务品牌。
二、服务文化是一门新兴科学,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和功效魅力
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主流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服务行业的企业文化就是服务文化。服务文化除了具有大文化、企业文化的一般特性外,至少有其六大独特功效魅力。即:开发服务;经营管理;快乐感恩;品牌创新;情感共鸣;和谐共赢。
服务文化是专门研究开发服务的文化,是研究开发顾客、员工、团队如何提升服务效益的新科学。服务文化要解析服务的密码探寻科学规律、推动服务的升级,提升服务的品位、展示服务的魅力,激发服务的活力,创新服务的品牌,提高服务的竞争能力。服务文化是经营管理的文化,提倡义字当头义利并举;服务文化要激励员工感恩快乐的服务,用快乐服务凝聚快乐忠诚的员工和顾客;服务文化要强化服务意识,赋予服务生命的意义,激励员工用心用情智能服务;着眼顾客多元需求,创新服务理念机制流程手段,完善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服务品牌,达到员工顾客企业社会共享共赢和谐进步。
另外服务文化还有它的社会性普遍性。服务文化的原理适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单位。建设服务文化是各个行业不容回避的战略课题。制造业应该尽快建设服务文化,政府机关媒体应带头建设服务文化,垄断行业应率先建设服务文化。
三、建设服务文化的意义、回报
---成熟的标志 持续的回报
(一)建设服务文化的重要意义
只有用文化统领服务行为,提高服务的文化含量,才能保持服务的持久活力,展现优质服务的独特魅力,把良好的服务行为升华为自觉的服务习惯。实现服务从“形变”到“神变”,由强制遵从到自觉自悟、自律自动的转变。服务文化能引导人们探索服务的规律,观念突围与“市”俱进,实施服务创新,塑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的竞争力。文化能引领人们在更高的层面上经营创新,按价值观的要求创造性满足参差不齐的顾客的多元化需求,艺术性的应对没有标准答案的突发事件。服务文化是和谐共赢的文化:员工在服务文化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素养的提升价值的实现;顾客在文化中得到愉悦和需求的满足;企业在文化中得到发展、形象得到提升,市民在优质服务中提升了品位;政府在优质服务中提升形象,城市在优质服务中提升了文明层次增添了魅力,社会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总之,建设服务文化有六大必然性:
1、时代的要求 经济的必然;
2、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标志、保证和助推器;
3、最高层次的经营 提升竞争力的利器;
4、基业常青的秘密武器、走向卓越的成功秘诀;
5、价值多赢的平台,成就员工顾客的充电器;
6、破解误区的金钥匙,提升服务品质的源动力。服务文化是破解服务秘籍、解决服务瓶颈的金钥匙;是解决服务倦怠症忧郁症浮躁症的灵丹妙药,是激发员工潜能的充电器。
(二)服务文化培训和建设能创造巨大价值。给我们带来丰厚持续的回报
1、观念突围 头脑风暴;顾客为是 乘势而上
2、强化使命责任;提升员工用心用情服务、快乐创新智能品牌服务的动力能力
3、服务革命 创新升级;创建深度精细科学的五星级服务,提升整体服务品位效益
4、审时度势 文化自觉;建设员工认同社会共鸣和谐共赢的服务文化
5、撞击共鸣 提升品位;培养内部讲师服务明星;打造一流职业化团队保证文化深植,这是企业的真正竞争力,也是对员工发展的关爱和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6、提升形象资质 和谐内外关系;创建高文化服务贡献度有尊严有感召力的典范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