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总结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诗。【参考答案】(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独坐的“影”陪伴抱膝者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3】
雨后池上/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西卷】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酿。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第一问较为简单,只要结合诗中所描写的‚春衫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蛙声歌‛等细节,就可以推知它写的是春夏之交乍暖忽寒的季候特点。至于钱先生所说的‚情味‛,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参考答案】(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广东卷】
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⑴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⑵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感情的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⑶画上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尾,衬托过客稀少,凸现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上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参考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⑵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⑶‚为拂绿琴埃‛
九、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⑴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⑵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⑶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参考答案】⑴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⑵(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⑶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 阔。(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十、元曲鉴赏【湖北卷】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shuò]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zh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参考答案】 ⑴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⑵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分)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傍晚 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北京卷】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⑴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⑵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⑶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参考答案】⑴D ⑵C ⑶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十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湖南卷】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参考答案】(1)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2)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山东卷】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十六、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辽宁卷】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2)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2分)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2分)(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2分,两个1分,四个2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2分)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2分,大意对即可)
第二篇:诗歌鉴赏训练题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诗人的家乡。杜涧叟是他的友人。此诗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②阳关: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③旌阳:山名,在分宁以东。
8.首句“水东流”三字在本诗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5分)
9.有人认为“满川风月替人愁”写的真好,那么好在哪些地方呢?请你说说(6分)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
宋·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5分)
9.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8.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6分)
9.本诗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送王汶宰江阴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8.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析这种特色。(6分)
裴迪书斋玩月之作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①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诗人谢庄;谢公楼,在此借指裴迪书斋。8.与李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比,两首诗词描写的月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5分)
9.这首诗的领联和颈联在写景上主要有哪些特色?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估客:贩货的行商。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8.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试分析这首行旅诗中的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好在哪里?(5分)
9.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第三篇:最新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
最新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答题: 序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定**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头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目: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词中又是怎样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①。怀旧空吟闻笛赋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二十三年,指刘禹锡被贬官前后二十三年。巴山楚水:指贬谪之地。②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写了一篇《思旧赋》。③烂柯人:相传晋人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棋到终局,王质发现手里的斧柄已烂掉。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问题:A、用诗中词语填空:首联说自己谪居在____________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____________了。
B、简答:颔联说自己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掉念而已。接下去用王质烂柯的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颈联两句诗,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们以何种新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这首诗用了多种抒情表意的方法,请指出来。(有几种写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什么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
1、“何当”照应上文的_____________字。另
2、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
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1 ~ 3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 下襄阳向洛阳。
1、“却看”就是_____________“青春”指______________。
2、尾联“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____________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形成活泼流走的_____________对。
3、这首唐诗以___________为背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所以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 1~ 3题。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日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山居秋暝”中“暝”字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与“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暝”意思相同。
2、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描写绘__________绘____________,绘___________绘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_______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寄托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
八、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西夏。
1、“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上阕后半部分的意思是。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 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3、这首词着一“ ”字贯穿全篇,大有曹操“ ”的气概,而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的悲伤感叹,实属 派的典范词篇之一。
九、阅读下面一首元曲,解答1-3题。[中吕]卖花生·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是以 写 相争的历史。
2、诗人选取的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者之死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军人悲哀,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主旨:。
3、整个作品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情调,“长叹”中包含着 的复杂感情。
十、阅读无名氏的《金缕衣》,回答问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作者把“金缕衣”与“少年时”相对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折花”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本诗的反复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概括首两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是典型的前两句__________,三、四句_______________。(填表达手法)
2、请欣赏前两句描写的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唐人赠别诗中,大多是凄清缠绵、徘徊留连的作品,然而本诗却别具一格。(谈谈它的艺术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一个“________”(一个字)字。
2、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早梅__________________。
3、次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一树寒梅独开的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句回应了_______________。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字;写出诗人远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景。
参考答案
一、1、胸怀开朗、淡泊旷达、平淡闲适的人生态度。
2、“一蓑烟雨任平生”,写出了冒着风雨漫 步旅途时的任其自然,乃是平生惯常经历的态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句,意蕴丰富,写出经历风雨后内心的坦荡平静,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途也是如此。
二、略
三、1、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
2、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皇上。另
1、“问”。另
2、独剪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秋雨中展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心中充满了归期无准的郁闷孤寂。另
3、身在此地写想彼地之思此地,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两者完美统一,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而“期 ”与“巴山雨”的两见重出,用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确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往复。
四、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长安)。
2、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
五、1、①一年又过去,还要经受生不如死的煎熬②念念不忘故国,更加痛苦不堪。
2、表示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自己的处境、容颜全变了。
3、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出阶下囚无尽的哀愁。
六、1、回头看 春季
2、地名 流水
3、安史之乱 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
七、1、日暮或傍晚
2、静 动 声 色
3、诗有画 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八、1、看孙郎,亲射虎为酬答满城人相随的盛意,我要像孙权射虎一样好好地在猎场上表现一番
2、挽弓劲射的英雄
3、狂 横槊赋诗 人生如梦 豪放
九、1、霸王别姬或虞姬自刎 楚汉
2、直抒胸臆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困苦
3、直抒 胸臆沉郁悲凉 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
十、1、“金楼”指华丽贵重之物,“少年时”指青春光阴。相对是为了说明青春的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辜负了大好青春,行乐须及春。(与及时行乐不同)
3、劝君:对白语气,致意勤。惜:珍惜。两个惜中又有变化,强调须惜青春时光。“花”象征青春、欢爱。析:指享受。四句话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强调“莫负好时光”之意。
十一、1、以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
2、“可怜”句紧承前义,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3、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
十二、1、写景;议论、抒情。
2、日暮黄昏,且又在大雪纷飞,在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
3、三、四句在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实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4、慷慨悲歌,豪放健美的色彩。
十三、1、早。
2、凌寒独开的丰姿。
3、环境;近水。
4、首句;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第四篇: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 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那么全诗向人们展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1、寻读诗歌意象
意象是指蕴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是抒情,而情感的载体和媒介是意象。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意象。
景物:月、松、泉、石
人事:浣女归、渔舟下
2、意象解读
这些意象有哪些特征?又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自由交流,能答多少是多少,不必强求。
教师总结归纳。
明月:皎洁、静谧、安宁 —— 内心平和,情操高尚。
松柏:坚挺、傲岸、耐寒 ——正直,高洁,坚强。
清泉:清灵、洁净——生命,活力,高洁。
翠竹:本固性直,宁折不弯,心空节贞 ——积极向上,正直谦虚,气节坚贞,品质高洁。
3、融入体验,再现诗境:
欣赏意象的美需要巧妙地组合意象,而意象间的组合连接要依据诗歌所提供的时间、地点及特定的环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联想想象,补充形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细致描绘,再现诗句画面,并为画面命名。
学生分四个组,每组描绘一句诗。然后全班交流。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示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雨后初晴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明月松林图 明月清泉图)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阵阵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在嬉戏着、追逐着,银铃般的笑声飞出竹林,打破了夜空的宁静;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蓬移动,水波荡漾,原来是满载而归的渔舟穿过荷丛,顺流而下,荷塘里的月色顿时跳荡起来。(浣女晚归图 月夜归舟图)
小结: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三、鉴赏技巧,把玩诗思
1、找出诗句中蕴含的几组对比:
学生列举,归纳。
可从这几个方面谈:动静、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
2、以“竹喧归浣女,渔舟下莲动”为例深入研讨动静结合的写法:
问题探究: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
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以“喧”来反衬“静”:
学生谈谈这样写的好处: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
小结:熟悉诗歌的常用技法,如情景交融,对比映衬等对我们准确把握诗歌情境和要旨有很大的帮助。
四、揣摩思想,涵咏诗理
1、教师补充资料:秋的一般意象。
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探求本诗秋的诗意。
清人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人说“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诗人笔下的景色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内心世界)?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
表达了诗人远离仕途之路,喜爱隐居山中,过宁静的生活的情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教师补充: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从他的其他诗句中也可看出: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呕见王侯。——王维
3、尝试给此诗加一个副标题:
如:隐居者的恋歌
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
山间月夜图
小结: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一定意义上说,古诗词乃是前代文化精英们用诗语的形式集体写成的一部大型“人生百科全书”。它所积淀的某些人生意蕴仍可对当代读者的修身养性提供一定的帮助。就像这首《山居秋暝》,读它,让我们安于平淡,诗意栖居。
五、鉴赏方法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并板书:
鉴赏古诗的一般方法: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三)鉴赏技巧,把玩诗思
(四)揣摩思想,涵咏诗理
六、拓展训练:欣赏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画面有何特点?人物的心情如何?
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五篇:古代诗歌鉴赏(整理)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2.边塞征战诗
① 思想感情
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②语言风格
雄壮豪迈、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3.写景抒情诗
①思想感情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之心;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情怀;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伤感情怀。
②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衬托(正衬、反衬)、对比。③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4.怀古咏史诗
①思想感情
借古喻今,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感叹朝代兴亡变化,岁月流逝变幻;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崇敬古人,要效法古人;以古人自比,怀古伤己,感慨个人遭遇,揭露社会现实;反思历史,警示后人,表现出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5.送别诗
①送别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离愁别恨;或对友人劝勉、鼓励、安慰;或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②送别诗的结构
送别诗一般都是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三、解读诗词的意象
1.抓住诗词中的特殊意象,领悟诗人的情感
①月——对月思亲;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边人的悲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②柳——以折柳表惜别;抒发离愁别绪;惜别怀远。折柳、《折杨柳》曲、《梅花落》等与柳作用相同。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③燕子——表春光美好,惜春之情;表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或代人传书,诉离情之苦;表现羁旅情愁,抒写漂泊流浪之苦。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乌衣巷》)——过去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燕子,已经飞入平常的百姓家。表现诗人无限感慨世事的变化。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④草木繁盛或繁花盛开——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或伤春之情。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⑤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或悲秋。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⑥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高洁的品质。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⑦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或悲秋。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以井边叶黄的梧桐起笔,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⑧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铸《忆秦娥》)——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⑨鹧鸪鸟——离愁别绪或凄凉忧愁。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边日晚我正满怀忧愁,听到深山传来凄凉的鹧鸪声。
⑩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表现思归。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2.把握意象或色彩词,领悟诗人的情感
所谓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烟、枯藤老树之类的,都是诗中的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载体。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
积极的意象(景物)抒发的是诗人美好愉悦的情感,消极的意象(景物)则表现的是孤寂悲凉的情感。暖色的词表现的是诗人美好愉悦的情感,冷色的词则表现的是悲凉凄苦的情感。
例:(2006年湖北卷,14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
①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②《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3.抓住写作的特殊日子,领悟诗人的情感
逢年过节等特殊的日子,常表现身在异乡的羁旅之愁,或思乡怀人。例:(2006年江苏卷,12题)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
①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五、读诗词的注释
注释是命题者对考生的暗示,降低阅读的难度。
1.注释为考生提供诗词有关者的生平,写作背景,暗示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间”这样的注解,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2.解释诗词的用典,暗示主旨。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涵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个人的感情趋向和愿望等。
例:(2008年全国卷Ⅱ,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①
春日即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在诗词的整体阅读时,以上几种方法可同时使用,从多方面来理解诗词的内容,揣摩诗人的感情。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2.答题的语言表述模式
诗人塑造了(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的身份称谓。(分析)
四、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08年广东卷,10题)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⑪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⑫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二 分析内容(画面)型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色的?
4.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答题技巧 1.解题步骤
①分联或分层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翻译诗句的内容)。
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2.答题语言表述模式
诗歌 联(先)描绘了一幅(翻译诗句的内容)的画面,联(再)描绘了一幅(翻译诗句的内容)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理想、志趣)。
三、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全国卷Ⅱ)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三 分析意境型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氛围?
二、鉴赏知识积累
意境常用术语: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荒凉寥落、凄清冷寂、苍凉凄美、恬静优美、雄浑壮阔、高远辽阔、清新幽静、朦胧渺茫、孤独凄凉。
三、答题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1.解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画面或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此诗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回答具体。2.答题表述模式:
诗歌(词)通过(特点+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出
意境,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理想、志趣)。四.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福建卷)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诗人通过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四 语言特色型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二.鉴赏知识积累
语言特色常用答题术语: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平实质朴。三.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答题表述模式:
此诗的语言特点是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四.典型题例
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2008年北京卷,12题)
①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②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8年重庆卷,12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五 字词鉴赏型
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为什么是此字?
4.此诗的某一句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哪一字更好,这什么?
5.前人认为,某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某词是全诗的关键(或诗眼),为什么?
二、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①说明该字在诗句中所用的艺术手法。
②展开联想,描述该字在诗句中中描绘的景象(画面)。③说明该字点明了景或物的特点,表达出的思想感情。2.答题表述模式
诗人用了
艺术手法,描写出了
景象(画面),点明了(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四.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7年广东卷,10题)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诗人用“日暮”“月初白”等意象。描绘了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诗人以“眉”喻月,描绘出了月的形状,表现出月的清秀。以“镜”喻水,表现了兰溪水的清澈明净。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把情感寄寓于景物的描写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感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诗人通过描写离别之景,表现了离别时的悲伤。
托物言志:多用于咏物诗中,将个人之“志”(思想品质)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是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①以动衬静,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②乐哀相衬。③声寂相衬,如王实甫《长亭送别》【一煞】“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以马的嘶鸣衬寂静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之境;设想之境。如: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霜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先写除夕之夜游子“不眠”,实写。后一联想象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把深挚的思乡情思抒发的更加婉曲含蓄。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动静结合: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雄浑开阔。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三.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①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简要说明手法。③手法内容上的作用:描写了„„景象;表现了„„特点;营造„„意境;抒发了„„感情。
④手法本身的作用。2.答题表述模式
手法+说明+作用。四.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试题。(2008年上海卷,14题)
壬辰寒食①(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14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七 鉴赏诗句型
一、提问方式
1.解释某联的意思。2.赏析某联。
3.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某联的理解。
二、鉴赏知识积累
1.诗句的作用: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常见的思想内容: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讽喻抒怀、春恨秋悲、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3.常见的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三、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①解释某联的含义。
②某联所用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简要分析。③结合诗句阐释。
④点明内容作用:描写了„„景象;表现了„„特点;营造„„意境;抒发了„„感情。
2.答题表述模式:
该联的意思是
,用
艺术手法,描绘出了
景象,烘托出了
意境,点明了
特点,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
四、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7年福建卷,9题)
①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的坚贞的情怀。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八 比较评价题型
一、提问方式
这种题型命题者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如果从作品的„„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2.这两首诗,在„„方面写法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3分)3.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在„„方面有什么不同。
二、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1)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异同。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2)先总体分析,再具体解析。2.答题表述模式
比较相同点:这两首诗(词)都运用了
手法(或都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