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年思索——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五日在台大法学院的演讲演讲稿文库
百年思索——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五日在台大法学院的演讲演讲稿文库.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百年思索——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五日在台大法学院的演讲演讲稿
龙应台
在台湾,我大概一年只做一次演讲。今天之所以愿意来跟法学院 的同学谈谈人文素养的必要,主要是由于看到台湾“解严”以来变成 如此政治淹盖一切的一个社会,而我又当然不能不注意到,台湾进入 二十一世纪的政治人物里有相当高的比例来自这个法学院。各方面的 候选人也好,民意代表也好,不知道有多少是来自台大政治系、法律 系,再不然就是农经系,是不是?(笑声)但是今天的题目不是“政治人物”——而是“政治人”——要有 什么样的人文素养。为什么不是“政治人物”呢?因为对今天已经是 四十岁以上的人要求他们有人文素养,是太晚了一点,今天面对的你 们大概二十岁;在二十五年之后,你们很可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社会。但是昨天我听到另一个说法。我的一个好朋友说,“你确实应该去台 大法学院讲人文素养,因为这个地方出产最多危害社会的人。”(笑 声)二十五年之后,当你们之中的诸君变成社会的领导人时,我才七 十二岁,我还要被你们领导,受你们影响。所以“先下手为强”,今 天先来影响你们。(笑声)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今天的政治人,明天的政治人物?因为他们掌 有权力,他将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所以我们这些可能被他决定大半 命运的人,最殷切的期望就是,你这个权力在手的人,拜托,请务必 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你必须知道什么叫做“价值”,你必须知道如 何做“判断”。
我今天完全不想涉及任何的现实政治,让我们远离政治一天。今天所要跟你们共同思索的是:我们如何对一个现象形成判断,尤其是 在一个众说纷纭、真假不分的时代里。二十五年之后,你们之中的某 个人也许必须决定:你是不是应该强迫像钱穆这样的国学大师搬出他 住了很久的素书楼;你也许要决定,在“五四”一○五周年的那一天,你要做什么样的谈话来回顾历史?二十五年之后,你也许要决定,到 底日本跟中国的关系,战争的罪责和现代化的矛盾,应该怎么样去看? 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历史发展上,又处在什么地位?甚至于,西方跟东 方的文明,他们之间全新的交错点应该在哪里?二十五年之后,你们 要面对这些我们没有解决的旧问题,加上我们现在也许无法设想的新 的问题,而且你们要带着这个社会走向新的方向。我希望我们今天的 共同思索是一个走向未来的小小预备。人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 “文”“史”“哲”,三个大方向。先谈谈文学,指的是最广义的文 学,包括文学、艺术、美学,广义的美学。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 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 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 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 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他的作品对我们这一代人是禁书。没有读过 鲁迅的请举一下手(约有一半人举手)?鲁迅的短篇《药》,讲的是 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 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因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 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 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 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 知识分子,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 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 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 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学,使你“看见”。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 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 最深刻的悲悯。这是三个不同层次。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 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谁„„能够完整的背出一阕词?讲我最喜欢的词人苏东坡好了。谁今天晚上愿意为我们朗诵《江城子》?(骚动、犹豫,一男学生腼 腆地站起来,开始背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学生忘词,支吾片刻,一位白发老先生朗声接下:“明月夜,短松岗。”热烈掌声)你说这短短七十个字,它带给我们什么?它对我们的价值判断有 什么作用?你说没有,也不过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欲言又止的 文字,文字里幽渺的意象,意象所激起的朦胧的感觉,使你停下来叹 一口气,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灭掉的路灯,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如果鲁迅的小说使你看见了现实背后的 纵深,那么,一首动人、深刻的诗,我想,它提供了一种“空”的可 能,“空”相对于“实”。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 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 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不可 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 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 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 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 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 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 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 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 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哲学——迷宫中望见星空
哲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
欧洲有一种迷宫,是用树篱围成的,非常复杂。你进去了就走不 出来。不久前,我还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在巴黎迪士尼乐园里走那么一 个迷宫;进去之后,足足有半个小时出不来,但是两个孩子倒是有一 种奇怪的动物本能,不知怎么的就出去了,站在高处看着妈妈在里头 转,就是转不出去。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当然是一个迷宫,充满了迷惘和傍徨,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出路何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尤其是“解严”后的 台湾,价值颠倒混乱,何尝不是处在一个历史的迷宫里,每一条路都 不知最后通向哪里。
就我个人体认而言,哲学就是,我在绿色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晚上降临,星星出来了,我从迷宫里抬头望上看,可以看到满 天的星斗;哲学,就是对于星斗的认识,如果你认识了星座,你就有 可能走出迷宫,不为眼前障碍所惑,哲学就是你望着星空所发出来的 天问。
今天晚上,我们就来读几行《天问》吧。(投影打出)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两千多年以前,屈原站在他绿色的迷宫里,仰望满天星斗,脱口 而出这样的问题。他问的是,天为什么和地上下相合?十二个时辰怎 样历志?日月附着在什么地方?二十八个星宿根据什么排列?为什么 天门关闭,为夜吗?为什么天门张开,为昼吗?角宿值夜,天还没有 亮,太阳在什么地方隐藏? 基本上,这是一个三岁的孩子,眼睛张开第一次发现这个世界上 有天上这闪亮的碎石子的时候所发出来的疑问,非常原始;因为原始,所以深刻而巨大,所以人,对这样的问题,无可回避。掌有权力的人,和我们一样在迷宫里头行走,但是权力很容易使 他以为自己有能力选择自己的路,而且还要带领群众往前走,而事实 上,他可能既不知道他站在什么方位,也不知道这个方位在大格局里 有什么意义;他既不清楚来时走的是哪条路,也搞不明白前面的路往 哪里去;他既未发觉自己深处迷宫中,更没发觉,头上就有纵横的星 图。这样的人,要来领导我们的社会,实在令人害怕。其实,所谓走 出思想的迷宫,走出历史的迷宫,在西方的的历史里头,已经有特定 的名词,譬如说,“启蒙”,十八世纪的启蒙。所谓启蒙,不过就是 在绿色的迷宫里头,发觉星空的存在,发出天问,思索出路,走出去。对于我,这就是启蒙。
所以,如果说文学使我们看见水里白杨树倒影,那么哲学,使我 们能藉着星光的照亮,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