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
一、导入:今天是作文课,但是我们不写作文,改成讲故事。
二、讲故事
讲故事的要求:
1.把故事讲完整
2.最好是自己经历过或者与自己有关的3.不是书上或者阅读过
4.讲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三、议故事
其他同学听故事,然后用这样的格式来评价你听到的故事。这是一个的故事,我给这个故事加个标题是
。学生的评议可能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曲折的、动听的、真实的 惊险的、触动人心的等
把故事讲完整,尽力讲生动,加上个标题就是作文,写作并不难。
片段一
早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屋外一片白茫茫,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下雪啦,我迫不及待的冲下楼,和爸爸一起堆雪人。小路上,树枝上,屋檐上,堆积着厚厚的雪,一切都像银装素裹的世界。“雪人堆好啦!大功告成!”突然,远处传来一阵电动车车轮压过雪发出的吱吱声,我们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艰难的爬坡,往后一看,还有一个孩子在推车!那孩子大概也只有八九岁吧。只见他双手抵在车身上,用力的推着,脸涨得通红,双手也因为天气寒冷而冻得红红的。爬到坡的一半时,车子突然停住了,尽管孩子怎么推仍纹丝不动。爸爸看着,眼睛不知怎么红了,拉着我一起去帮孩子推车。终于爬上坡了,老人和孩子连声道谢。虽然只得到几句简单的答谢,却也十分有意义。
片段二
傍晚,落日的余晖映射在小路上。寒风肆意的吹着,小区里的行人越来越少,时不时传来几声犬吠声,一切都是如此静谧。远处传来缓慢的脚步声,仔细一看,一位老爷爷正扶着老奶奶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着。他的动作是那么小心,生怕老奶奶绊倒,老奶奶没有任何顾忌的往前走,完全信任老爷爷。看着老爷爷和老奶奶,我不禁好奇,便跟了过去。走了一会儿,他把随身携带的小板凳放在路边,慢慢的扶老奶奶坐下,一边给奶奶理着围巾,怕冻着。然后,坐在旁边的路牙石上,静静的看着老奶奶,老奶奶则是一脸安详的望着天空。看着这幅画面,我不禁痴迷其中。寒风依旧,夕阳西下,即使天气很冷,心里,却十分温暖......寒假时有一天早上,我为了出去玩,早上六点就起床了,虽说已经六点,但外面一片漆黑,连太阳的影孑都没见到。洗洗脸,刷完牙后,我就去买早饭。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位老大爷在那里呦呵着:“卖菜了,卖菜了,新鲜又美味的青菜。”一听到声音,我就走过去,看到了老大爷面部发白,头上都是汗(昨天刚下完雪)可能是去进菜累的吧!我心想,这位老大爷大清早的出来卖菜,天气如此地寒冷,而他又没穿多少件衣服,他这么不要命的挣钱,应该是为了他的家人吧!这使我十分感动啊!
感人一幕
春节的爆竹声已经全部消失,而在那寒冷的冬天上的那一幕,却已深深刻在我的心中,在一个地摊上,一对老人在那里卖春联,很快到了中午,老爷爷买来两个热,馒头,给它的老伴吃,而他却用已经松软的牙齿啃着冷馒头,在那寒冷的天里,两个老人一个冒着腾腾热气一个却艰难的啃咬,这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爱,永不磨灭。
短文两篇
七(2)
张亦可
一
上完了补习班,我走在人行道上,看着那金黄色的晚霞,想起了那个堆在心底的记忆:那个秋天,那个黄昏,那条好似走不完的路。
“我去铁道上走走,妞妞,你跟爷爷去吧?” “好!等我穿上外套。”
走在坡上,金黄色的霞光照在干黄的狗尾草上,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姥爷拉着我的手,在小路上走着。在铁道上,他拉着我的手,我们看到了下面的家,下面的梧桐树和下面的河水。树好高,叶子被霞光那么一照,再被风那么一吹,闪闪的,暖暖的,连世界好像都变成了金色。
风不时的吹着,我走在人行道上……
二
我躺在床上,看着外面的麻雀。这些小东西机灵得很,有几只立在枝头,警惕的看着四周。它们是在放哨呢!在给鸡棚里偷吃食物的麻雀放哨哪!冬天到了,基本上没有什么食物,麻雀就靠姥爷家的这个小小的鸡棚,这么多年一定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后代。这些可爱的小东西们,给凄清的农村增添了活力、生气,给繁荣的城市提供了悦耳的歌声,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四、赏故事
我的太阳老师
徐州市开发区中学 八(8)班 樊子硕
放眼望去,嘴边的一些地方长着几毫米的小胡子,甚至于整个腮都是,不过这完全不影响整体的美观。
曾经放肆地想象过他若满脸都是胡子的样子,是否就像古代的大将,可以叱咤风云。当然,有时胡子长了,他也会割去,这样便会帅许多。
我们都亲切的叫他“小太阳”。不知怎的,他的头发不是很茂密,中间空荡荡的,不好看。久了便会发现,这是美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在他的额上荡着,像一双温暖的大手,抚过心灵的伤痕。调皮的同学们则会调侃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日子久了,才晓得,这并不是一种调侃,而是我们对他所包含的满满的爱啊!
我喜欢他时不时会露出的大门牙,但这样的情形却不曾多见。在我的印象当中,他不是很爱笑,但一笑就“不可自拔”,不曾露面的大门牙便会和我们打招呼。每每读到同学们的好文章,他便会面露红光,两腮瞬间像堆积起来的小山,耸着,上面泛着红晕。
双手交叉放于胸前是他的经典动作。听到他人精彩的发言,他总会连声赞叹。此时,右手便会从胳肢窝中拿出来,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小动作。有时食指伸出绕个圈,引得同学们的眼神不禁会跟着他的手指绕啊绕;有时则会点点空气,一般这都是强调他的语气:有时他会眉头深锁,思考着同学们所提出的怪问题,眉宇间泛着一股仙气。而有时他也会有小小的无奈与愤怒。他最享受的课堂应该是同学们朗读课文来陶醉他了罢。那时,他也会靠在讲台的右侧,双手拿着书本,右手搭在左脚(或左脚搭右脚)地在那晃啊晃!
他的相貌平平,或许不是全校男教师中最帅的那一个,但我敢说他是最出众的一个。它不仅拥有那出众的脑门,还拥有那双犀利的眼神。他的课很轻松,不会让人有压迫感,但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同学在他的课上干别的事情——讲话。这时,他总会以一个极具杀伤力的眼神死死地盯着他,让他立刻调整状态,进入学习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眼神就像一把利剑,刺入你的心脏,斩断你那无用的思绪。
每天他的课我都很喜欢。预备铃一打,他便火急火燎地从办公室跑出。左手(或右手)拿这几本书,穿过几个办公室,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上课。她的教学方式令人难以捉摸。一会儿要自己思考,抑或是小组讨论;这天要让我们听读文章,概括大意;那天又让我们互换作文,互相打分。我们都说他“懒”,在我们讨论之际,他就会双手撑着讲台,仔细阅读他面前的书,不受他人干扰。
他不小了,应该当教师很多年了罢!他双鬓已经快白完了,后脑勺的发梢也有斑驳的白色了。天热时打开窗户,从外面吹的风萦绕于他的发丝之间。头发乱了,他也毫不在意,但这时就会成为大家的“笑柄”。
今天上课才发现,他的胡子又长了。
拖堂
拖堂
八(4)马超然 手表上的指针,不知疲倦得互相追赶着。
眼看就将要到下课时分,一阵窃喜,便开始在心中盘算着课间十分钟的计划。想着想着,低头嗤嗤地笑了起来。苦苦煎熬了39分钟,心中早已奈何不了那份激动与兴奋,再说睡意也早已烟消云散了。五、四、三、二、一——下课铃如约而至。熟练地盖上笔帽,合上书本,做出一副即将奔赴战场,跃跃欲试地架势。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现实永远比计划残酷得多得多。只见老师边叹气边满脸笑容,说:“占用大家一分钟时间,把这题讲完。”我仿佛被一脚踹入了低谷,拽着一根草命悬半空。
环顾四周,几个学习“积极分子”仍目不转睛地盯着PPT,徜徉在浩瀚的题海中。老师见状,嗓门更加高了,语速也加快了。而其他同学早已开启了放松模式。坐在后门的拔起了门栓,准备随时出动。靠窗的也悄悄拉开了窗帘,闪开了一点儿窗缝,让新鲜空气快快赶走污浊。几个吃货们,眼睁睁望着抽屉里的牛奶面包巧克力,垂涎欲滴,两眼冒光。最终没能耐得住诱惑,玩起了“趁火打劫”,在老师转身写字的几秒钟内,连忙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揪起了一块面包,低头往张开的大嘴里猛地一塞,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大功告成。这功夫,真乃神人之造诣矣。对了,还有几位仁兄,看上去似乎认真听讲,但定睛一瞧,原来在拖着额头憨憨大睡呢!
“老师,已经三分钟啦!”不知哪位救命恩人喊出了这句,感激不尽哪。老师似乎稍稍下不来台,忙拿出千年不变的捧场词:“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哦!同学们一阵感慨。
就在老师的脚步踏出门槛的那一刻,教室像炸开了锅,空气温度直线上升。只听一声吼:“吃货们,Let us go!”随即,几人拍了拍口袋,猛地一回头,恨不得以刘翔的速度冲出门外。一阵阵旋风刮过,不带走一片云。只见前后门左右来回晃动,垂地的门栓与地板碰撞发出刺耳的噪音。“积极分子”忙拿着书本,张牙舞爪地追赶老师,边追边喊:“老师,等一下!”饮水机前排满了人,叽叽喳喳地争着抢着,大闹一场“接水排位战”女生们睡觉的睡觉,看书的看书,去WC的去WC,颇有一种悠闲放松的心境。而男生们的课间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舞枪弄棒上蹿下跳,扎了一堆又一堆探讨着游戏,高谈阔论。与女生相比,养足精神神马的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对了,别忘了最最苦命,最最凄惨的课代表们,本来课间就很短,办公室又十分遥远,再加上拖了几分钟堂,这不连跑带颠一路狂奔还真不行。为了满足胃的需要,嘴里还叼上一块面包,瞧那狼狈的模样。
而这一切,都是拖堂“惹的祸”!
据鄙人几年观察所见,不同老师拖堂的方式真可谓花样百出。语文、英语老师一向亲切、友好,会笑着征求同意,可往往只有提问者,没有作答人,竟然顺利应得了这块“肥的流油的五花肉”。数学老师最“霸道”,他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我”的课没讲完,“我”就该拖堂,因此极具考验你的定力。再说政治老师,一旦下课没讲完,她会首先皱起眉头,鼠标不停地点着PPT,直至点完为止,而台下的我们早已不耐烦了……
悠闲地漫步在走廊里,哎呀,还有一个班在拖堂呢。
五、悟故事
1.这些同学的故事和老师出示的故事发生的地点有哪些呢? 学校里、小区里、家庭里、班级里、大街上、小河边、山林里……
2.这些故事对你有什么启迪?如果想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应该怎么做?
仔细观察 勤于思考 随时记录 用心感悟
莫言获奖感言(节选)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老师的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有故事,才能讲故事。故事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趣味。生活是平凡的,但是故事是精彩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讲好属于我们的故事,让我们的人生因为有故事而精彩!
第二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写作训练
五、写作训练
以“假如我______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假如我也有七十二变”“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假如我是太阳”等),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想象作文。
第三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写作指导
《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时评文的概念和特征。
2、通过教师引导剖析范文总结时评类作文的结构模式。
3、学生通过修改学生考场作文巩固方法达到掌握目的。学习重难点:
剖析范文的写作结构来总结时评类作文的结构模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交流讨论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二模关于“抢红包”等时评作文材料不断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挑战着我们的极限。
二、自主学习走近时评
1、解题:顾名思义,时评即时事评论,时评文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
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着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所谓“时事”,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新闻价值的事、公众关注的事,并且是有实效性的事。归根结底,时评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
2、时评类作文的特征:
时评类作文本质上属于材料性议论文,但和一般的材料性议论文又有显著的不同:(1)、时评类作文是以时事新闻事件作为阅读材料;
(2)、时评类作文要求直接对材料中提供的时事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表明看法并展开分析。这就决定了时评类作文的两大特点:1,旗帜鲜明(必须表态);2,就事论事(不要扯远了)。
(3)、时评大多都是一事一议,也可多事一议。可以多个角度,但必须一文一主题。
(4)、时评要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意准确性和说理性。简言之:
时评类作文
一般议论文 就事论事
缘事发挥 就事选例
谈古论今 就事说理
并列对照
二、时评类作文怎么写(写作思路)
(一)范文剖析(材料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1、讨论并思考:此文开头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 “红包奖励”折射教育低俗化
学生出满勤,成绩进步,过节……都能赢得焦老师的红包奖励,当如此娱乐化的红包被江苏某高校的焦老师用作点名神器时,我既佩服其善于捕捉职业高校学生的好奇逐利的心理,同时也为今天的师道竟已沦落到先取悦学生,在换取教学秩序的稳定,而深感悲哀,因为“红包奖励”更多的折射出教育低俗化。
2、讨论并思考:此段围绕观点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议论分析的? “红包”本是“礼轻情意重”,在生活中我们用它来表达祝福,焦世奇老师与时俱进“诱惑”学生,其用心良苦值得肯定,但用红包物欲刺激,逗引学生,从另一角度看却是引诱学生的金钱欲望。学生到课堂听课,学好学业,本是分内之事,而如今却与红包这浓厚的金钱色彩相挂钩,于那些真心读好书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原本单纯的求知,如今却因老师的这一做法也沾上了利欲色彩。
3、讨论并思考:此段围绕观点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议论分析的? 但事实上,我相信焦世奇老师发微信红包实属无奈之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很多高校的学生翘课已是家常便饭,学风堕落更是见怪不怪。本该是人生最佳探究与思考年龄却厌学,沉迷于电子产品的现象并非个例。由此担负“欲人之无惑”之重担的教师更是举步维艰,发红包以“讨好学生”,成为“美女老师”“女神老师”来吸引学生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这又确实是教育手段低俗化的表现。由此学生与老师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教育的衰败。
4、讨论并思考:此段围绕观点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议论分析的? “微信签到”、“刷脸神器”、“拍合影照”等点名神器层出不穷,在网友调侃逗乐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深思:当下学生的求知欲只能由金钱来刺激?而师道尊严又该何去何从?这些看似创新的举措,冲击了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思想,也不自觉地自我贬低,师道尊严已在红包发出时消失殆尽了。
5、讨论并思考:此段围绕观点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议论分析的? 欲改变现状,纠正歪风邪气,从根源来说,教育者应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注重实践,使学生真心爱上学习,真切地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充实感与愉悦感。而求学者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师长,尊重知识。
6、讨论并思考:如何结尾? 红包包不住沉甸甸的知识,知识亦不需要红包的外包装。“红包奖励”更多的折射出教育低俗化。红包作为习俗符号,该被珍惜使用;而知识作为个人灵魂的填充,更应该被崇敬与尊重。新时代下的师道尊严该由师生共同维护。
(二)归纳总结时评类作文常用结构模式:
1、引:引材料、提观点
提出问题
2、议:析原因、论意义(危害)分析问题
3、联:举类似、例后议
4、结:寻对策、扣题呼(劝勉)
解决问题
三、练习巩固
根据时评类作文常用结构模式修改某位学生二模关于“抢红包”作文。(如下)
《别让抢红包远离了亲情》
春节期间,最大的红包应当是亲人团聚,亲情是最要紧的。如果年轻人为了抢红包而当低头族,那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正如前几年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所说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在低头看手机”。怎样避免科技进步带来的“情感疏离现象”,看来应当引起社会重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习惯正在我们身边悄悄形成。还成就了许多“低头族”等新兴名词,在羊年里新出现的抢红包活动风靡全国。但是笔者还是想说,“抢红包”虽然好玩,但是不要忽视了身边的亲人。
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因为家里聚餐的时候,子子孙孙们都在低头玩手机,惹得大寿的老太太怒摔手机。其实老太太怒摔手机的背后,不就是一种对于现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后所带来变化的抵抗吗?的确,互联网拉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更容易交流了。但是,不应该让互联网发展下的那些变化堂而皇之的取代了新年传统。毕竟,老人们等不及与我们唠叨了,亲情也等不及了。最近网络上不断爆出与“抢红包”有关的新闻,如为了抢红包将手机摔坏,抢了半天也就抢到一点点钱的吐槽等等。虽然,红包里面的钱不多,却依然阻挡不了全民“抢红包”的热情。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产品,带给人很多别样的感觉。对于“抢红包”的风靡,笔者只希望大家能够适当减少一点“抢红包”的时间,来多陪陪身边的亲人们,别让亲情也被红包给“抢占”了。或许有人会说,全家坐在一起抢红包是一切很热闹的事情,会加深家庭之间的交流。但是,作为家里的老人们,别说智能机,或许连一些普通的老人机都不怎么会用,又怎么会抢红包呢?
其实,很多人成家之后都远离了父母。甚至有些人因为工作关系,都去到外省参加工作了。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或许一年也就那么几次。虽然父母的头发日渐斑白,但是不改的依然是希望亲人们欢聚一堂聊天。而当大年夜变成了抢红包之后,势必减少的只是大家之间的交流,这样最寒心的不是自己的父母长辈们吗?当我们都低下头,热衷与抢红包的时候,却忽视了那些翘首以待我们的亲人们。难道他们期盼回到家里的亲人,只要吃完饭后就开始低头不语的抢红包,而不愿与他们多唠叨几句了。长辈们或许老了,他们或许变得爱唠叨了,但是不变得依然是他们对晚辈们的爱,难道就不能从“抢红包”里多分一点时间给他们,多陪陪他们唠叨吗?
别让“抢红包”抢占了我们的亲情市场,因为长辈们期盼的绝对不是那个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第四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知识教学设计 泸州十八中
黄莉
一、教学目标
1.弓l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应用文,以及应用文有什么特点。
2.注意使用语言是为什么目的,适应什么对象,也就是使用语言要看清对象才能做到预先的效果。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说明介绍的书目是什么。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应用文以及应用文和文艺文的区别,引出所介绍的书的主要特点。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先说什么是应用文,它与文艺文区别何在;再说写这两类文章谁难谁易,从中引出该书“还真管用”的特点,这后一层承担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前一层,主要从三个方面讲应用文与文艺文的不同之处。第一是写作目的,为什么写的问题;第二是读者,写了给谁看的问题;第三是内容和形式,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2.本文是怎样先放后收自然而巧妙的开合的? 分析:
本篇题为“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是专为评介一本书而写的,但大部分篇幅没有专讲这本书,而是放开笔谈论应用文与文艺文的区别。粗略一看,似乎前面“放”的部分有不切题之嫌。当初,《书林》杂志的编辑就产生了这样的误解,认为离题了,只选用了文章的后半篇。仔细品味一下,会觉出,先放后收,开而后合,这恰恰是本篇写法上的特色,称得上不拘一格,写法富于变化。前半篇的“放”“开”,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重要的蓄势的作用。即,通过比较应用文与文艺文的不同性质,推导出了第一个结论:“写文艺文有很大的自由,写应用文应受种种限制”,“写文艺文似易而实难,写应用文似难而实易”。这是在讲应用文写作方面,阐明了第二个结论:指导应用文写作的书“写好了还真管用”。这是这一类书所具有的特殊的功能。至此,水到渠成,点明《应用文写作》一书的基本特点是“管用”“实用性强”。那么前半篇看似离题,其实正作在本篇题旨的要害之处。前面“放”得合理,后面“收”得准确有力。整篇文章有“开”有“合”。“开”得自然,从所荐之书书名中取出“应用文”这个概念加以诠释分辨;“合”得巧妙,又回所荐之书上,而且径直托出该书的基本特点。3.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写法阐发事物的性质的?
分析:作者先把“文”分成文艺作品和应用文两大类,确定拿来对比的双方的外延。对比,从三方面展开。“文艺文可写可不写”,应用文“让你写就得写”,这一比,比出了文艺文的随意性和应用文的指令性,即写应用文是由于工作实际的迫切需要。文艺文写出来“谁看,不知道”,应用文写出来“读者是谁,一清二楚”,这一比,比出了文艺文的读者难以预见而应用文的读者可以预见,即应用文写作有鲜明的针对性。就内容和形式而言,文艺文由作者自由选择,应用文则是规定好了的,这一比,比出了写文艺文自由程度高而选择性强,写应用文自由程度低而规定性强。通过比较,得出了指令性、针对性,规定性这三条性质,据此而导出了写应用文比较容易,有关的写作指导书易于“管用”等结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比较,使读者能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事物的性质。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有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导出后面的结论。
4.本文是怎样言简意赅而又用语通俗,娓娓而谈的? 分析:解释什么是应用文,只用一句话就分清了应用文与文艺作品的界限:“文艺作品以办的文字都是应用文。”概括力之强,令人赞叹。第6自然段的前三句话,概括力也非常强,而且句与句之间意思的关联非常紧密。头一句,承受上面的三个自然段作总结,指出写文艺文与写应用文的差别。第二句,由因及果,阐明因“差别”而形成的难易之别。第三句,又紧承前一句的难易问题,推导出指导应用文写作的书“写好了还真管用”的结论。意思上环环相套,要言不烦。用语通俗好懂,真正做到深入浅出,“青年读者”读了,会觉得很亲切,好像坐在作者身边听他说话一样。作者多用第二人称,是一个原因;采用口语化的说法(如“很不错”“也不知道是谁、谁、谁”)也是原因。说到底,能有这样好的效果,还是因为作者语言功力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心里装着读者,处处为读者考虑。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应用文。
学生自查工具书,抄录有关材料,彼此介绍交流,初步认识到: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契据等。公文:机关相互往来联系公务的文件。书信:信。广告:通过报纸、广播、招贴等介绍商品或文娱体育节目等。契据:契约、合同、借据、收据等。
(二)简介文艺文。
文艺文是文学方面的文章和艺术方面的文章的合称,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文章,如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以及现在一些用文字写的相声、小品等。
(三)学生就日常所见所学应用文和文艺作品举例,随便说说应用文跟文艺文有什么不同。比方说文艺文可以用比喻、排比、夸张等,应用文可就不能这样了。到底怎样理解应用文跟文艺文的不同,请读吕叔湘先生的文章。
(四)课内预习。
注意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条理清楚,借以了解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读过以后学生划分结构层次。
(五)解释题目。
这是一篇应用文的题目。应用文的题目一般不同于文艺作品的题目,它开门见山,一目了然。“介绍”是作者积极向读者推荐,表明所介绍的书是怎样的书,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点,值得推荐。
(六)分析内容。(在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后进行)
1.应用文跟文艺文有哪几点不同?请用你自己的话说。或者是摘录书上的要点。书上的要点是:①文艺文可写可不写,应用文要写的时候却是不能不写。②文艺文的读者谁看,不知道,应用文的读者一清二楚,③文艺文的形式和内容由作者自己决定,应用文的形式和内容由客观环境决定。
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在书上做记号。
2.作者这样比较,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作者的意思了,也可以做出初步的区别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能机械地这么看。例如班上要开一个迎春晚会,老师和同学要你写一个文艺节目凑凑热闹,这也可以算是学习任务,你能说“我可以写也可以不写”么?应用文,例如你给同学写信是非写不可,有时候是某种约会,某个问候,也可以是“可写可不写”的。文艺文的写作也常常有个方向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1942年就提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亦即大众化方向。应用文的读者对象通常是明确的,但在今天的商品社会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广告日益追求文艺化、全民化,追求最大的广告效益,读者(观众)对象趋向模糊。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通常由作者决定,这不用置疑。但是为什么现在的许多文艺晚会的节目,不是以快板为主,却以唱歌为主,或跳舞为主,或相声为主,或文艺小品为主或多种文艺形式杂而有之呢?这决定于观众的口胃。课文讲了文艺文跟应用文的三点不同,这大大有助于理解什么是应用文,也附带有助于了解什么是文艺文。但我们在进一步领会应用文和文艺文时,又应当有辩证的观点,具体处理,灵活掌握。
3.作者讲文艺文跟应用文不同,是用什么语言形式来关联的?。答:第1层关联是:“首先”、“其次”、“又其次”。
第2层关联是:“这是第一点不同。”“这是第二点不同。” 写了三个不同以后用“这样看来”关联。
4.括弧里的话起什么作用?能不能划去?
答:“当然,这是说,你不是名作家。”名作家在社会上,在文学界,在学术界影响大,就常常会有人“逼着你非写不可”,作者加上这句话就全面了,否则有片面性,好的文章不能有片面性。“当然要考虑社会效果”也是对“爱写什么写什么”的补充,否则人们要批评为只管写作不问效果。看起来括号里的话是可有可无,至少轻于正文,其实不妨认为它比正文重要,而在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上,提高写作水平上是十分重要的,千万不可忽视。5.什么叫做“写文艺文似易而实难,写应用文似难而实易”?
答:这句是对上文三个比较的小结,“似易”就是好像没有什么要求,没有什么限制,没有什么对象;“实难”就是要有更高的语文水平、更多的生活经历和很好的文学才能。并不能每个人都能写文艺文,但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写应用文。写应用文好像有这样那样的限制或规定,其实只要注意一些应用文体的形式(当然有时候也要考虑内容),写起来还是比较容易。也正因为容易,人们往往不重视学习应用文知识,因而产生一些不应产生的错误。6.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既总结上文的三个比较,又启示下文具体地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这叫过渡段。这种过渡段在文章中很有作用,值得仔细玩味。7.第7段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
答:分两层。第l层从“这本书”到“实例多”。说明“这本书”的实用性强,又讲了理论,比方提出了“实、准、简”三原则。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实用性强”。这种既抓住问题的两个方面又指出主导所在、特征所在的论证方法很值得学习。第2层依次介绍,言简意赅,揭示各自的优点,引人入胜。例如“完全从实际出发,而且无微不至,读者要能照办,准错不了”,“举了不同类型的例子七条”,“虽然例子不多,可是从头到尾都是经验之谈,给未来的新闻工作者上了一堂最好的入门课”,“这种写法……最为实惠”:推荐的目的相同,但写法不同,角度不同,腾挪跌宕,富有新义,句式又是同(×××谈××)中见异,异中有同,值得反复阅读,领会神韵。这种名家妙笔,与其一味讲道理,做练习,不如叫学生细读精读反复读,乃至于背诵,以便理解、掌握。
第8段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把《应用文写作知识》介绍“给还缺少写应用文经验的青年读者”。
(七)练习提示:
1.学生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谈一下文艺文和应用文的三点不同,选出一名最好的。2.《书林》认为本文前半部分“不很切题”,上海《青年报》只登出了后一部分,这都没有领会本文的精妙所在。“纯粹就事论事”没有理论高度,不行,干巴巴地谈“实”“准”“简”不作比较说明,也是失之枯燥乏味难于深入,而且不容易把问题说清楚。“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作者巧妙地运用比较法把抽象的东西说具体了,把枯燥的东西说生动了,实在是语言大师的高超的语言艺术。
如果说本文还有什么美中不足,那就是文艺文和应用文的三个方面的比较有些“含意未申”,如前所说,文艺文的读者、文艺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确定固然有跟应用文不同的地方,但也常常受到客观形势客观条件的制约。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作文写作——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配套教案
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1.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2.从寻常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能在作文中叙写自己的真实经历,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2.从寻常小事,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素材。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写作基本要求
头 人的灵魂 标题 文章的主旨
文章主要内容 四肢健全 美丽的衣服 语言通顺,条理清晰 语言优美 同学们,你觉得作文难写吗?
什么是你写作路上的“拦路虎”呢?
一、写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观察生活——敏感和好奇心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 校园的一草一木
文体活动 积累写作素材 家庭趣事 社会见闻 多读多看书 ……
如:《春 》《济南的冬天》
锦囊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
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
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诗袋
宋代著名的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有的得句,有的 成诗,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把 它投入袋中。长此以往,梅尧臣 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瓦罐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积累资料的办法既不是“锦囊”和“诗袋”,也不是现代的“卡片箱”,而是一只奇妙的“瓦罐”。他曾在松江隐居过,那时,他一边参加农业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在树阴下捋摘树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将这些“树叶”放入家中的瓦罐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十年竟积累下十几大罐。后来,他就用这些积累的资料写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巨著《南辍耕录》。说一说
同学们,最近你留心观察生活了吗?你发现你周围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了吗?
你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积累素材的呢? 如何积累素材?
留心观察生活 多读多记 摘抄 有灵感时随身记 ……
三、感受生活——用心思考 细致的观察 认真的思考 如《春》《雨的四季》 不断写作,美化生活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陆游也叮嘱他的儿子说:“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
把五彩缤纷的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中自己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并在写作中学会做人,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实现作文的回归与超越。
四、让我们行动起来
一、观察秋天花草树木的变化,记录下你的观察和思考。
二、谈谈你对新的老师或新的同学或新学校的感受。
三、记叙或描写一位关心呵护你的亲人。
五、范文举例
我的同桌
开门见山,概括同桌特点
我有一个十分爱讲道理,而且又十分麻烦的同桌,他就是许宏。他今年11岁,来自我国的台湾。他个子比我高出十公分左右,眉毛上还长着一颗黑痣,显得格外老实。外貌描写
别看他老实,但是你却不知道,他十分爱讲道理。有一次,我上美术课的那天忘带了铅笔。便去和其他的同学借了一枝还没削的铅笔。当我回到座位上时,一眼就看见了他桌子上有削笔刀。我就跟他说了一声后,把它拿过来削笔了。不过他却没听见,他见我拿着他的削笔刀削笔,便郑重地对我说:“你这个人呀,真是的!向别人借东西也不说一声,跟小偷似的。你想想你将来怎么办呀?假如你再这样下去……”听到他的唠叨,我不禁想起了我爷爷,可是我爷爷也没这么唠叨呀!具体事例: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同桌“十分爱讲道理”的特点
他这个人不仅唠叨,而且还十分麻烦。特别是在上学期的一天下午上思品课的时候。那节课,老师不舒服,所以让我们自习。他就叫我把我的作业给他抄。可是我不肯。因为老师曾经说过不可以给别人抄作业,这样是害了那个人。他就愁眉苦脸地对我说:”我很忙的,我回到家就要做饭、洗衣服等很多家务要做呢!求求你,求求你给我抄吧!“最后,我还是没有给他。
具体事例: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同桌“十分麻烦”的特点
这就是我的同桌——许宏。怎么样?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结尾照应开头,前后呼应 我的妈妈
比喻句
我的妈妈1米63的个子,有一张圆圆的脸,她弯弯的眉毛,如同柳叶一般;又大又圆的大眼睛,深奥无比;尖尖的鼻子,表示着高傲;妈妈经常微笑,笑时有两个装满了糖的小酒窝。(外貌描写)
小时候,我最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给人一种极为舒服的感觉。有一次,妈妈正在睡觉,我左转转,右转转还是睡不着。朦胧之中,我好像找到了一快让我感觉很舒服的“枕头”。我连忙爬过去,一觉睡到大天亮。可醒来一看,哪有什么枕头呀,那分明是妈妈的怀抱。妈妈见我醒了,还苦笑着问我:这个“枕头”让你睡的好吗?我们母女俩又闹成了一团。
具体事例:妈妈的怀抱如何温暖?
长大后,妈妈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宠我了,而是对我非常严格,玩的时间迅速下降,成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有时考不好,妈妈也会教训我。教训后,我便会说:”妈妈,对不起,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妈妈也会说:”妈妈刚才是有点急,可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妈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也一定会努力的。具体事例:妈妈如何对我严格?
生活中,妈妈很关心我。夏天的晚上,我好热,开着空调,但空调开久了又对身体不好,妈妈只好打开窗户,可窗外的风远远不够,妈妈只能忍住困意,为我暗中扇风,直到我安然入睡。晚上,进来蚊子时,妈妈就用被子把我裹好,等她打完蚊子,再把我松开一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夜晚的清风是妈妈带给我的,夜晚的安祥也是妈妈带给我的。我对妈妈说:”妈妈,谢谢你!“妈妈却笑了笑说:”你是我的女儿,我为你扇风,打蚊子是应该的。"我哭了,那是感动的泪水。具体事例:妈妈是怎样关心我的?
这就是我的妈妈,怎么样呀? 收束全文
我爱秋天
有人喜欢花红柳绿的春天,有人喜欢那骄阳似火的夏天,也有人喜欢那大雪纷飞的冬天,而我却偏偏喜欢那果实累累的秋天。
秋天是花的季节。你瞧:尽管许多花都凋谢了,但月季花仍然在露出笑脸。耐寒傲霜的菊花才刚刚开放,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那么富贵漂亮,也没有玫瑰那么芬芳,但是它是秋天的象征。瞧:那黄的塞金、白的如雪、粉的似霞的菊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开着,有的像扁盘,有的像无数条龙在空中飞舞,还有一下子开放出千千万万朵小菊花,好似满天的星星降落于地面。它总是以自己纯洁、朴实的高尚品质装点着秋天这美丽的季节。
秋天是树木展现美丽的季节。虽然草坪已有些发黄,杨树、梧桐树的叶子开始掉落,但是,凉爽的秋风吹过,树上那金黄的叶子岁风飘落,发出沙沙的响声,踩上去软绵绵的,真舒服,这就像给灰色的大地穿上了金色的盛装,尤其是银杏树,风一刮,把树上的黄叶刮到地面,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在地上轻盈地旋转,也像一只黄色的蝴蝶起舞。在这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还有一片绿洲:那就是苍翠挺拔的松树和柏树,他们无论春、夏、秋、冬总是那么翠绿。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田野里的稻谷已
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压的秆子弯了腰,一阵风吹过,田野里掀起金色的浪花;那黄澄澄的鸭梨压弯了树枝;柿子、苹果像小灯笼似地挂满枝头。一片片枫树林红得那么可爱,那么充满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使人不由得想起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好诗句。
秋天的天那么高、那么蓝。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的,一会儿排成“人”字形的,它们将要飞向温暖的南方。
秋天的景色真令人神往和陶醉!
六、作文 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一件事,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
一、写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
二、观察生活——敏感和好奇心
三、感受生活——用心思考
课后反思